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棗花蘇軾原文翻譯及賞析

時間:2024-08-29 18:55:40 浣溪沙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棗花蘇軾原文翻譯及賞析

  徐門石潭謝雨,道上作五首。潭在城東二十里,常與泗水增減清濁相應。

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棗花蘇軾原文翻譯及賞析

  簌簌衣巾落棗花,村南村北響繰車,牛衣古柳賣黃瓜。(繰 通:繅)

  酒困路長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門試問野人家。

  譯文及注釋

  譯文棗花紛紛落在衣襟上。村南村北響起車繅絲的聲音,古老的柳樹底下有一個穿牛衣的農(nóng)民在叫賣黃瓜。路途遙遠,酒意上心頭,昏昏然只想小憩一番。艷陽高照,無奈口渴難忍,想隨便去哪找點水喝。于是敲開一家村民的屋門,問:可否給碗茶? 注釋徐門:即徐州。謝雨:雨后謝神。簌簌:紛紛下落的樣子,一作“蔌蔌”,音義皆同。繅車:紡車。繅,一作“繰”,把蠶繭浸在熱水里,抽出蠶絲。牛衣:蓑衣之類。這里泛指用粗麻織成的衣服。...

  譯文

  棗花紛紛落在衣襟上。村南村北響起車繅絲的聲音,古老的柳樹底下有一個穿牛衣的農(nóng)民在叫賣黃瓜。

  路途遙遠,酒意上心頭,昏昏然只想小憩一番。艷陽高照,無奈口渴難忍,想隨便去哪找點水喝。于是敲開一家村民的屋門,問:可否給碗茶?

  注釋

  徐門:即徐州。

  謝雨:雨后謝神。

  簌簌:紛紛下落的樣子,一作“蔌蔌”,音義皆同。

  繅車:紡車。繅,一作“繰”,把蠶繭浸在熱水里,抽出蠶絲。

  牛衣:蓑衣之類。這里泛指用粗麻織成的衣服。《漢書.食貨志》有“貧民常衣牛馬之衣”的話。

  漫思茶:想隨便去哪兒找點茶喝。漫,隨意,一作“謾”。▲

  參考資料:

  1、 陸林編注 .宋詞 .北京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1992年11月版 :第75-76頁 .

  2、 李靜 等 .唐詩宋詞鑒賞大全集 .北京 :華文出版社 ,2009年11月版 :第251頁 .

  譯文及注釋二

  譯文衣巾在風中簌簌作響,棗花隨風飄落。村南村北響起紡車繅絲的聲音。穿著麻布衣裳的農(nóng)人坐在老柳樹下叫賣著黃瓜。我酒意上心頭,一路上都昏昏欲睡。艷陽高照,又使人口渴難忍。敲敲一家農(nóng)人的院門,看他可否給一碗濃茶解渴。注釋⑴浣溪沙:詞牌名。⑵徐門:即徐州。謝雨:雨后謝神。⑶簌(sù)簌:花落的聲音,一作“蔌蔌”,音義皆同。此句謂棗花紛紛落在衣巾上,句法倒裝。⑷繅(sāo)車:繅絲車,抽絲工具。繅...

  譯文 衣巾在風中簌簌作響,棗花隨風飄落。村南村北響起紡車繅絲的聲音。穿著麻布衣裳的農(nóng)人坐在老柳樹下叫賣著黃瓜。

  我酒意上心頭,一路上都昏昏欲睡。艷陽高照,又使人口渴難忍。敲敲一家農(nóng)人的院門,看他可否給一碗濃茶解渴。

  注釋

  ⑴浣溪沙:詞牌名。

  ⑵徐門:即徐州。謝雨:雨后謝神。

  ⑶簌(sù)簌:花落的聲音,一作“蔌蔌”,音義皆同。此句謂棗花紛紛落在衣巾上,句法倒裝。

  ⑷繅(sāo)車:繅絲車,抽絲工具。繅,一作“繰”,把蠶繭浸在熱水里,抽出蠶絲。

  ⑸牛衣:蓑衣之類。這里泛指用粗麻織成的衣服。《漢書·王章傳》“章疾病,無被,臥牛衣中”。宋程大昌《演繁露》卷二《牛衣》條:“案《食貨志》,董仲舒曰:‘貧民常衣牛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然則牛衣者,編草使暖,以被牛體,蓋蓑衣之類也。”此處指賣瓜者衣著粗劣。或謂本作“半依”,如曾季貍《艇齋詩話》:“予嘗見東坡墨跡作‘半依’,乃知‘牛’字誤也。”

  ⑹漫思茶:想隨便去哪兒找點茶喝。漫,隨意,一作“謾”。因為十分渴,想隨便喝點茶,所以不管哪個人家,都想去敲門試問。蘇軾《偶至野人汪氏之居》:“酒渴思茶漫扣門”,與此兩句意同。皮日休《閑夜酒醒》:“酒渴漫思茶”,蓋即此語所本。

  ⑺野人:農(nóng)夫。▲

  參考資料:

  1、 陸林編注.宋詞.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2年11月版:第75-76頁

  2、 李靜 等.唐詩宋詞鑒賞大全集.北京:華文出版社,2009年11月版:第251頁

  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詞是蘇軾43歲在徐州(今屬江蘇)任太守時所作。公元1078年(北宋元豐元年)春天,徐州發(fā)生了嚴重旱災,作為地方官的蘇軾曾率眾到城東二十里的石潭求雨。得雨后,他又與百姓同赴石潭謝雨。蘇軾在赴徐門石潭謝雨路上寫成組詞《浣溪沙》,題為“徐門石潭謝雨道上作五首”,皆寫初夏農(nóng)村景色,此為其中第四首。...

  這首詞是蘇軾43歲在徐州(今屬江蘇)任太守時所作。公元1078年(北宋元豐元年)春天,徐州發(fā)生了嚴重旱災,作為地方官的蘇軾曾率眾到城東二十里的石潭求雨。得雨后,他又與百姓同赴石潭謝雨。蘇軾在赴徐門石潭謝雨路上寫成組詞《浣溪沙》,題為“徐門石潭謝雨道上作五首”,皆寫初夏農(nóng)村景色,此為其中第四首。▲

  參考資料:

  1、 李靜 等.唐詩宋詞鑒賞大全集.北京:華文出版社,2009年11月版:第251頁

  賞析

  這首《浣溪沙》詞是蘇軾43歲在徐州任太守時所作。公元1078年(元豐元年)春天,徐州發(fā)生了嚴重旱災,作為地方官的蘇軾曾率眾到城東二十里的石潭求雨。得雨后,他又與百姓同赴石潭謝雨。蘇軾在赴徐門石潭謝雨路上寫成組詞《浣溪沙》,共五首,這是第四首。作品描述他鄉(xiāng)間的見聞和感受。藝術上頗具匠心,詞中從農(nóng)村習見的典型事物入手,意趣盎然地表現(xiàn)了淳厚的鄉(xiāng)村風味。清新樸實,明白如話,生動真切,栩栩傳神,是此詞的顯著...

  這首《浣溪沙》詞是蘇軾43歲在徐州任太守時所作。公元1078年(元豐元年)春天,徐州發(fā)生了嚴重旱災,作為地方官的蘇軾曾率眾到城東二十里的石潭求雨。得雨后,他又與百姓同赴石潭謝雨。蘇軾在赴徐門石潭謝雨路上寫成組詞《浣溪沙》,共五首,這是第四首。作品描述他鄉(xiāng)間的見聞和感受。藝術上頗具匠心,詞中從農(nóng)村習見的典型事物入手,意趣盎然地表現(xiàn)了淳厚的鄉(xiāng)村風味。清新樸實,明白如話,生動真切,栩栩傳神,是此詞的顯著特色。此詞上片寫景,下片抒情。需要指出的是,這首詞中所寫的景,并不是一般情況下通過視覺形象構(gòu)成的統(tǒng)一的畫面,而是通過傳入耳鼓的各種不同的音響在詩人意識的屏幕上折射出的一組聯(lián)續(xù)不斷的影象。

  這首詞是蘇軾在徐州(在今江蘇省)作官的時候?qū)懙摹0凑债敃r的迷信風俗,一個關心農(nóng)事的地方官,天大旱,要向“龍王爺”求雨;下了雨,又要向“龍王爺”謝雨。這首詞就是蘇軾有一次途經(jīng)農(nóng)村去謝雨,記下的見聞之一。

  “簌簌衣巾落棗花”,按照文意本來應該是“棗花簌簌落衣巾”。古人寫詩詞,常常根據(jù)格律和修辭的需要,把句子成分的次序加以調(diào)動,這里就是如此。“簌簌[sù]”,是形容棗花紛紛落下的樣子。“衣巾”,是衣服和頭巾。古代服裝,男人往往戴頭巾。棗樹在初夏開出黃綠色的小花。作者不是從旁邊看到落棗花,而是行經(jīng)棗樹下,或是佇[zhù]立棗樹下,這樣棗花才能落到衣巾上。接下去,“村南村北響繅車”。“繅[sāo]車”,一種抽取蠶絲的手搖工具。村子里從南頭到北頭繅絲的聲音響成一片,原來蠶農(nóng)們正在緊張地勞動。這里,有棗花散落,有繅車歌唱,在路邊古老的柳樹下,還有一個身披牛衣的農(nóng)民在賣黃瓜。“牛衣”,是一種用麻或草編成的,用來覆蓋牛身的織物,這里指蓑衣一類的東西。上片三句,每一句都寫出了景色的一個方面。這一次蘇軾偶然來到農(nóng)村,很敏感地抓住了這些特點,特別是抓住了棗花、繅絲、黃瓜這些富有時令特色的事物,把它們勾畫出來。簡單幾筆,就點染出了一幅初夏時節(jié)農(nóng)村的風俗畫。

  這首詞,不僅是寫景,還記了事。在下片,就轉(zhuǎn)入了寫作者自己的活動。這時他已是“酒困路長惟欲睡”。“酒困”,是酒后困倦,說明他上路前喝過酒了。“路長”,看來,已走過很長的路程,而離目的地還很遠。“惟”,只。這句詞寫出他旅途的困倦。“日高人渴漫思茶”。“日高”,太陽已升得很高。在初夏的太陽下趕路,感到燥熱、口渴,不由得想喝杯茶潤喉解渴。“漫”,這里是情不自禁的意思。口渴,需要喝茶;困倦,大概也想借茶解困。于是他“敲門試問野人家”。“野人家”,鄉(xiāng)野的人家,即鄉(xiāng)下老百姓。蘇軾當時是一州的行政長官,筆下稱當?shù)剞r(nóng)民為“野人家”,正出于他當官的口氣。但是“試問”兩字表明他并沒有什么官氣。他沒有命令隨從差役去索要,而是自己親自去敲一家老百姓的門,客氣地同人家商量:老鄉(xiāng),能不能給一點茶解解渴呀?

  就這樣,用簡單幾句,既畫出了一幅很有生活氣息的農(nóng)村畫圖;又記下了一段向老鄉(xiāng)敲門討茶的經(jīng)歷,這是他平常深居官衙中接觸不到,因而感到新鮮有趣的。這首詞似乎是隨手寫來,實際上文字生動傳神,使一首記聞式的小詞,獲得了藝術的生命。這就是古典詩詞中所講究的“含不盡之意,見于言外”。作者為何要“敲門試問”呢?1.他是一個體恤民情、愛民如子的好父母官,謙和有禮,不會貿(mào)然闖入農(nóng)家;2剛剛在旱災后求得雨,主人可能外出下田耕作,并不在家,所以他要試探一下家中是否有人在。

  《浣溪沙》詞中“簌簌衣巾落棗花”一句,實為“棗花簌簌落衣巾”的倒文;杜甫《秋興》一詩中有“香稻啄余鸚鵡粒,碧梧棲老鳳凰枝”,原意為:鸚鵡啄余香稻粒,鳳凰棲老碧梧枝。主賓倒置的同時,賓語“香稻粒”、“碧梧枝”還被拆開分屬主賓位置。對于古典詩歌詩句的倒置,清人洪亮吉說:“詩家例用倒句法,方覺奇峭生動”。

  《浣溪沙》全詞有景有人,有形有聲有色,鄉(xiāng)土氣息濃郁。日高、路長、酒困、人渴,字面上表現(xiàn)旅途的勞累,但傳達出的仍是歡暢喜悅之情,傳出了主人公縣令體恤民情的精神風貌。這首詞既畫出了初夏鄉(xiāng)間生活的逼真畫面,又記下了作者路途的經(jīng)歷和感受,為北宋詞的社會內(nèi)容開辟了新天地。▲

  參考資料:

  1、 李靜 等 .唐詩宋詞鑒賞大全集 .北京 :華文出版社 ,2009年11月版 :第251頁 .

  鑒賞

  這首詞是蘇軾在徐州作官的時候?qū)懙摹0凑债敃r的迷信風俗,一個關心農(nóng)事的地方官,天大旱,要向“龍王爺”求雨;下了雨,又要向“龍王爺”謝雨。這首詞就是蘇軾有一次途經(jīng)農(nóng)村去謝雨,記下的見聞之一。此詞描述他鄉(xiāng)間的見聞和感受。藝術上頗具匠心,詞中從農(nóng)村習見的典型事物入手,意趣盎然地表現(xiàn)了淳厚的鄉(xiāng)村風味。清新樸實,明白如話,生動真切,栩栩傳神,是此詞的顯著特色。此詞上片寫景,下片抒情。需要指出的是,這首詞中所寫...

  這首詞是蘇軾在徐州作官的時候?qū)懙摹0凑债敃r的迷信風俗,一個關心農(nóng)事的地方官,天大旱,要向“龍王爺”求雨;下了雨,又要向“龍王爺”謝雨。這首詞就是蘇軾有一次途經(jīng)農(nóng)村去謝雨,記下的見聞之一。

  此詞描述他鄉(xiāng)間的見聞和感受。藝術上頗具匠心,詞中從農(nóng)村習見的典型事物入手,意趣盎然地表現(xiàn)了淳厚的鄉(xiāng)村風味。清新樸實,明白如話,生動真切,栩栩傳神,是此詞的顯著特色。此詞上片寫景,下片抒情。需要指出的是,這首詞中所寫的景,并不是一般情況下通過視覺形象構(gòu)成的統(tǒng)一的畫面,而是通過傳入耳鼓的各種不同的音響在詩人意識的屏幕上折射出的一組聯(lián)續(xù)不斷的影象。

  “簌簌衣巾落棗花”從棗花落到衣巾上的聲音開端,反映了一位關心人民生活的太守對雨后農(nóng)村新景象的喜悅之情。作者在“謝雨道上”,經(jīng)過長途跋涉,加之酒意未消,日高人困,不免有些倦意。突然,“簌簌”之聲傳來耳際,并好像有什么東西打在身上和頭巾上。這時,他才意識到:這是棗花落在身上。棗花落在衣巾上的聲音是輕微的,但在作者的耳里卻是那么真切。接著,耳邊又傳來吱吱呀呀的聲響,越往前走,這響聲便越濃,從南,從北,從四面八方傳來,不用看也不用問,這是作者熟悉的繅車的響聲。“村南村北”概括“繅車”聲,說明作者聽得多么認真,多么細心,多么興奮。從響聲中,作者意識到,他已進入村中了。這時,突然一陣叫賣聲傳入耳鼓,定睛一看,原來是一位披著“牛衣”的農(nóng)民坐在古老的柳樹蔭中,面前擺著一堆黃瓜。“牛衣古柳”,作者換一個角度來寫他對蔬菜豐收的喜悅心情。三句話,三個畫面,似乎東鱗西爪,毫無聯(lián)系。可是用謝雨的路上這條線串起來,就讓人感到這幅連環(huán)畫具有很強的立體感。這一組畫面,不僅色彩美,而且有音樂美。無論是簌簌的落花聲,嗡嗡的繰車聲,還是瓜農(nóng)的叫賣聲,都富有濃郁的生活氣息,生動地展現(xiàn)出農(nóng)村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上片寫的是農(nóng)村生產(chǎn)勞動的繁忙景象,下片轉(zhuǎn)入寫謝雨途中行路的艱辛,突出作者的感受和意識活動。“酒困路長惟欲睡”是對上片的補充。在結(jié)構(gòu)上,這一句又是倒敘,它說明前三句之所以從聽覺方面來寫,主要是因為酒意未消,路途遙遠,人體困乏,故而寫下來的只不過是睡眼朦朧中聽來的片斷,并非是視覺構(gòu)成的完整統(tǒng)一的畫面。“日高人渴”兩句,雖然寫的是由于口渴而急于到農(nóng)民家里覓水的意識活動,但同時也反映了作者不拘小節(jié)、隨遇而安的性格特征。走了一村又一村,這時已是日高天熱,人也走得口干舌燥,加上酒困,睡意也上來了,不由得想起以茶解渴,以茶提神。“試問”一詞用得十分講究,既寫出了作者滿懷希望想討杯茶解渴的心情,又擔心農(nóng)忙季節(jié),農(nóng)家無人,自己不便貿(mào)然而入的心情。信筆寫來,不事雕琢,但卻栩栩如生,刻畫出一位謙和平易近人的知州形象,將一位太守與普通農(nóng)民的關系寫得親切自然。“敲門試問野人家”,詞到這里就戛然而止了。詞人敲門的結(jié)果怎樣,喝到茶沒有,農(nóng)民是怎樣招待他的,詞中未作一個字的交代,留給讀者去想像,更是余味無窮。這就是古典詩詞中所講究的“含不盡之意,見于言外”。

  《浣溪沙》詞中“簌簌衣巾落棗花”一句,實為“棗花簌簌落衣巾”的倒文;杜甫《秋興》一詩中有“香稻啄余鸚鵡粒,碧梧棲老鳳凰枝”,原意為:鸚鵡啄余香稻粒,鳳凰棲老碧梧枝。主賓倒置的同時,賓語“香稻粒”、“碧梧枝”還被拆開分屬主賓位置。對于古典詩歌詩句的倒置,清人洪亮吉說:“詩家例用倒句法,方覺奇峭生動”。

  全詞繪景逼真形象,栩栩如生,敘事清新淡雅,脈脈含情,為宋詞詞境的拓展作出了貢獻。▲

  參考資料:

  1、 周汝昌 等 .唐宋詞鑒賞辭典(唐·五代·北宋) .上海 :上海辭書出版社 ,1988年4月版 :第737-738頁

  2、 李靜 等 .唐詩宋詞鑒賞大全集 .北京 :華文出版社 ,2009年11月版 :第251頁 .

  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xiàn)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chuàng)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醉垂鞭·雙蝶繡羅裙

  宋代:張先

  雙蝶繡羅裙。東池宴。初相見。朱粉不深勻。閑花淡淡春。

  細看諸處好。人人道。柳腰身。昨日亂山昏。來時衣上云。

  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

  宋代:柳永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漸霜風凄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唯有長江水,無語東流。

  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xiāng)渺邈,歸思難收。嘆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妝樓颙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爭知我,倚闌桿處,正恁凝愁!(闌 一作:欄)

【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棗花蘇軾原文翻譯及賞析】相關文章:

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棗花原文翻譯及賞析09-07

蘇軾《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棗花》賞析05-31

《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棗花》的原文賞析03-14

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棗花原文及賞析08-18

蘇軾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棗花02-23

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棗花原文02-02

《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棗花》蘇軾宋詞注釋翻譯賞析06-22

蘇軾《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棗花》全詞翻譯賞析06-08

《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棗花》原文和翻譯06-24

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棗花賞析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