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晏殊《浣溪沙》高中教案

時間:2024-12-03 15:14:30 曉璇 浣溪沙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晏殊《浣溪沙》高中教案(通用13篇)

  晏殊《浣溪沙》雖含傷春惜時之意,卻實為感慨抒懷之情,悼惜殘春,感傷年華的飛逝,分享了晏殊《浣溪沙》高中教案,歡迎參考!

晏殊《浣溪沙》高中教案(通用13篇)

  晏殊《浣溪沙》高中教案 1

  學習目標:

  (一)自學內容:了解文學常識

  自學時間:10分鐘

  方法和要求: 自主完成

  (二)自學檢測:

  晏殊:宋代詞人,字同叔,以寫詞著名,他的詞多表現富貴、官僚、士大夫的詩酒生活和悠閑情致,語言凝練、自然。

  1、從季節的角度看,這首詞寫的是春季黃昏時的生活和心情。

  2、從哪些詞句可以看出詩人過著富足閑適的生活?

  3、詩人徘徊于小園香徑,精心選擇了哪些景物描繪了一組優美的畫面?

  4、這是一首抒發作者懷人傷時之情的作品。本詞在創作上屬于婉約派。

  (三)兵教兵:二人一組,交流答案。

  (四)教師提問檢測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并板書課題。

  二、展示目標:

  1、了解詩歌的作者及詩歌大意。

  2、賞析名句。

  三、內容理解:

  1、“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被譽為“天然奇偶”,試分析其妙處。

  2、分析這兩句詩蘊含的哲理。

  3、“小園香徑獨徘徊”中的“獨”字透露出作者的情感

  4、主旨:這首詞通過對舊亭臺,夕陽西下,花落去的描述,表達了作者對年華流逝,好景不常的感傷之情。

  5、這首詞中多處用到對比的寫法,請找出其中一例,并簡要說明其好處。

  課堂作業:

  背誦詩歌

  教學反思:

  晏殊是北宋文壇上與歐陽修相提并論的著名詞人。王灼在《碧雞漫志》里這樣稱贊他的詞:“晏元獻、歐陽文忠公風流蘊藉,一時莫及,而溫潤秀潔,亦無其比!比欢脑~大多數寫男女之間的相思愛戀和離愁別恨,以小令見長,純凈雅致、雍容和緩,語言清麗淡雅,溫潤秀潔,因此頗有花間遺風,然大抵因晏殊少年英才過早入仕,深諳封建社會為官之道,雖有一腔才華,卻不如范公、歐公能夠以天下為己任,以自己的一腔熱情忠君愛民,踐行儒家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宗旨,譜寫出一曲曲為官的正氣歌和風骨頌,他的一生太過平坦,永遠奉行中庸之道,因而沒有太高的政治建樹,但他不嫉賢妒能,重視獎掖后進的`品德也為世人所歌頌和贊賞。大抵因為常常沉醉于這種封建士大夫的享樂生活,他的詞有美無思,所以在流傳的過程中漸漸也被教坊冷落,逐漸散佚了。唯有這首《浣溪沙》因為道出了自然理趣和人事變遷而膾炙人口,代代相傳,歷久彌新。

  講授這一節課時,先給學生介紹晏殊的生平和作品風格以及藝術成就,接著導入新課,康橋朗誦的視頻深深感染了學生,學生也在對其本人的經歷和詞風的理解基礎上,能夠模仿著去朗誦。自讀了之后,教師做簡單指導,如第一句讀出那種敘事的平和語調,第二句讀出那種物是人非的惆悵,第三句讀出那種韶華流失的感慨和渴望與舊人重聚的希望,下闋一字一頓讀出花落的無奈,第五句讀出似曾相識、驚訝疑慮,最后一句讀出寂寞孤獨惆悵之感。 很多人都知道在宋朝的時候有一項巨大的改革就是慶歷新政,一共歷經了一年零四個月,雖然它的結果是失敗的,但是它的出發點卻是好的。

  晏殊《浣溪沙》高中教案 2

  教學目標:

  在朗讀中感受本詞清麗自然的風格特點

  理解詩人通過本詞表現的對生活的哲思

  教學重點:

  在朗讀中感受本詞清麗自然的風格特點

  教學難點:

  理解詩人通過本詞表現的對生活的哲思

  教學流程:

  一、導入

  1、誠實穩重的“太平宰相”

  (1)14歲的晏殊與來自全國各地的千名考生同時入殿參加考試,從容應試,援筆立成,受到真宗的嘉賞,賜同進士出身。第三天復試“賦”時,看題后奏道:此賦題自己以前曾做過,請求另改他題。其誠實與才華,更受到真宗的贊賞。

  (2)真宗立太子,就是后來的仁宗,召見晏殊要他入宮陪伴太子,并說其所以選擇晏殊是因為他生活檢點謹慎,不像其他的大臣出入于聲色之場。晏殊說不然,自己只是因為家里經濟拮據,才沒有和他們一樣去聽歌看舞,真宗更信任晏殊的誠實,之后不斷提拔晏殊,委以重任。

  2、與柳永的潦倒不同,晏殊的經歷是平坦富足,令人羨慕的。晏殊雖然居高位、食厚祿,但不改赤子之心,憑著對生活的細心體悟,寫下了許多流傳后世的詩詞作品!盁o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念蘭堂紅燭,心長焰短,向人垂淚”等都成為了名篇佳句。

  二、感受語言風格

  1、自讀此詞,解決字面理解上的障礙

  2、朗讀這首詞,說說你覺得這首詞在語言風格、用字用詞上與柳永的《蝶戀花》有什么不同?

  清麗自然,圓通曉暢

  3、背誦這首詞

  三、領會情感哲理

  1、反復朗讀上片,說說上片中詩人抒發了怎樣的.感懷?詩人為什么會產生這樣的感懷?

  表面的不變:去年天氣、舊亭臺

  深層的變:夕陽西下幾時回

  2、詩人感懷的只是“夕陽西下幾時回”嗎?“夕陽西下幾時回”流露出的是詩人哪些更為深層的所思所感?

  在“新曲”與“酒”的助力下,觸景傷懷,引發對人生的思考、追問

  年華的流逝,美好事物的一去不返,生活中得失的意義何在?

  3、上片流露出詩人對美好事物消逝不返的淡淡的哀愁,但詩人的思想并沒有停留在對過往不再的惋惜和惆悵之中,品讀下片中的“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詩人在這兩句中蘊含了怎樣的哲理?

  生活之水向前流淌,其間會有失去,但新的美好也會以新的方式再次出現,雖然花開花落,每年的花朵都是不同的,但是生活之樹常青。

  4、朗讀這首詞,在讀的過程中融入詩人對于生活的體悟。

  四、對比遷移

  1、對比之前所學崔護的《題都城南莊》,說說這兩首作品思想內容上的異同。

  2、開放討論

  晏殊《浣溪沙》高中教案 3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詞。

  2、能夠熟讀成誦。

  3、借助注釋能夠理解句子的意思,以及體會詞中所表達的那種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

  重點難點

  理解詞句意思,從詞中體會作者的面對困難的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導入:古詩有“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江水的東流不返,正如人的青春年華只有一次一樣,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曾使古今無數人為之悲嘆。那么,蘇軾又是以怎樣的精神狀態來面對生活中的變故呢?只有跟著蘇軾的筆觸一起走進《浣溪沙》,才能尋找到答案。

  2、板書課題,齊讀課題(指名讀、齊讀)

  師:今天學習的`是一首詞,其實,我們之前也學過一些詞,你還記得嗎?(生說)

  生:憶江南

  生:漁歌子

  師:那么對于詞,你了解多少呢?(生說)

  師:大家知道的還不少,是的,詞也是一種文學體裁!颁较场本褪窃~牌,而“游蘄水清泉寺,寺臨蘭溪,溪水西流!本褪沁@首詞的詞前小序,我們再看,“山下子規啼”就是這首詞的上闋,也叫做上片,“誰道唱黃雞”就是下闋,也叫做下片。

  師:這些都叫——生:詞牌名

  3:課件出示:介紹作者: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也叫“蘇東坡”,他是北宋著名的文學家、書法家、畫家、詩人、詞人,唐宋八大家之一,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樂府》。

  二、出示學習要求,檢查預習

  古人常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所以勤誦讀是一個鑒賞的好方法。

  1、自由讀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不懂的地方多讀幾遍。(生讀)

  2、師范讀

  3、試著讀出節奏(自由讀、指名讀,齊讀)

  師:再齊讀本首詞,不知道同學們有沒有發現上闕和下闋分別寫的是什么?生:上闕是寫景。下闋是抒情的。(板書)

  師:好,你能用朗讀表現不同的內容嗎?(生自讀、指名讀。)

  三、想象激情,再現詩情畫意

  師:自由讀上闋,說說你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呢?(對子交流)

  生自讀、指名說

  引導:這景色美嗎?那就讓你的腳步再流連一點吧。生慢讀

  師:假如讓你們聞,你會聞到什么呢?(生說)

  師:好啊,春天的味道都被你聞到了。還有嗎?

  師:好啊,多么美麗的景色啊。生再讀

  四、拓展補充,深入詩人內心

  師:當你們看到這樣的景致時,你的心情是?(生說)

  師:那蘇軾呢?他看到這樣的景色又是怎樣的心情呢?課件呈現資料

  課件補充:在北宋年間,有一位聞名的文壇巨匠,他的名字叫做蘇軾,但是由于他在自己的作品中諷刺了當時的朝廷新政,被捕并且關了四個月,這就是著名的“烏臺詩案”。后來蘇軾出獄也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一官,他在城東一個叫“東坡”的地方墾荒種植,自號“東坡居士”。物質生活也比較苦。心里承受打擊,對于一位文壇領袖和政治人物來說,無疑是非常沉重的。這種狀況下,生活孤單凄苦,沒有親友問候……

  師:這種情況下,看到這樣的景象會是怎樣的心情?(生說)

  師:是的,你能讀出哀愁嗎?(男女拼讀)

  師:蘇軾有沒有被這種美麗的哀愁淹沒呢?讀一讀下闋,你讀懂了嗎?

  生:蘇軾珍惜時光,他說,休將白發唱黃雞。

  師:是的,珍惜光陰,你能說說珍惜時間的句子嗎?(生說)

  師:與其嘆白發,唱黃雞,還不如——

  生:還不如看風景

  師引讀,“還不如——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凈無泥。蕭蕭暮雨子規啼”

  師:你還讀懂了什么?

  生:他還不服老

  師:是什么讓他發出這樣的感慨?

  生:門前流水尚能西。

  生:溪水西流

  師:溪水都是自西向東流的。有詩為證:一江春水——生:向東流

  師:這條溪是自東向西流的,是條逆流而上的小溪。所以作者發出這樣的感慨(齊讀下闋)

  引讀:也許有人會問蘇軾,你都被貶了,還是安心休養吧,可是他仍舊堅定地說——

  生朗讀下闋: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唱黃雞

  師:蘇軾啊,你已經48歲,年近半百,國家的事情就讓年輕人去操心吧。蘇軾會微笑地說:生三讀: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唱黃雞

  師:蘇軾可能會想到被奸臣所害,再有一絲心灰意冷之后,但他還會堅定而感慨的說:齊讀: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唱黃雞

  師:能說說這下闋表達的是什么樣的精神嗎?(生說)

  師:說的好,就是這用樂觀的人生態度。

  板書:樂觀精神

  師:像我們今天的詞牌名其他詞人也寫過,比如:課件呈現: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漠漠輕寒上小樓,曉陰無賴似窮秋。淡煙流水畫屏幽。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寶簾閑掛小銀鉤。

  生自由讀

  師:還有將近兩個月,大家就要離開這個校園了,面對“離別”,你會留戀什么呢?(生說)

  師:離別總是哀愁的,張老師,還是想讓大家多一些樂觀,時間過的總是很快,40分鐘就這么過去了。下面就是展現自己的時候了。

  師:試背誦

  晏殊《浣溪沙》高中教案 4

  教學目的

  1、學習《浣溪沙》。

  2、引導學生理解詩詞的思想內容及主旨,能準確流暢地背誦。

  教學過程

  一、導入,學習古詩

  二、學習《浣溪沙》

  1、簡介作者并解題

  ——杜牧(803-852)唐代詩人。字牧之,京兆萬年人。太和進士,和李商隱并稱“小李杜”。赤壁是東漢末年周瑜大敗曹操的地方,但杜牧所詠赤壁并非此處,而是湖北黃岡的赤鼻磯,所以說此詩雖為詠史詩,其實也是借題發揮。

  2、《赤壁》開頭為什么從一把不起眼的折戟寫起,這樣寫有何作用?

  ——與古代戰爭聯系起來,很自然的引起后文對歷史的詠嘆。但是,這兩句的作用主要不在于作為詩的引導,它本身也蘊涵著強烈的意念活動。沙里沉埋著鐵戟,點出此地曾有過歷史風云。折戟沉沙而仍未銷蝕,又暗寓歲月流逝而物存人非之慨。凡是在歷史上留下蹤跡地人物、事件,常會被無情地時光銷蝕掉,也易從人們的記憶中消逝,就像這鐵戟一樣沉淪埋沒,但又常因偶然的機會被人記起,或引起懷念,或勾起深思。正由于發現了這片折戟,使詩人心緒無法平靜,因此他要磨洗并辨認一番,發現原來是“前朝”——三國赤壁之戰時的`遺物。因此,“認前朝”又進一步勃發了作者浮想聯翩的思緒,為后二句論史抒懷做了鋪墊。

  三、教學過程

  1.全班齊讀《浣溪沙》。

  2.《浣溪沙》上閡寫景,描繪了哪三幅畫面?畫面有何特點?

  明確:山下小溪邊,生長著矮小嬌嫩的蘭草,山上松間沙路潔凈無塵,黃昏時流涕細雨中杜鵑在啼叫。畫面清新優美,淡雅寧靜。

  3.下闊轉入抒懷,抒發了怎樣的情懷?

  明確:由西流的溪水,聯想到人生可以再少,青春可以永駐,大可不必為日月變遷,人生衰老而嘆息。表現了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

  教師補充:

  作者寫此詞時,正是在政治上失意,生活處于逆境之時,能有如此積極的人生觀,豁達的胸懷,實在難能可貴。

  4.《浣溪沙》中“門前流水尚能西”體現了蘇軾什么樣的寫作風格?

  中國的河流大多是西水東流,而蘇軾所寫的清泉寺的流水是現今的浠河,此河發源白蓮河(解放前稱“百里險”),在清泉寺的東面,自東向西流經清泉寺(今湖北浠水清泉鎮境內)至蘭溪入長江。這是地理環境的實寫。其二是,過去人們寫人生易老如東流之水。今觀水能西流,那么人生不是可再少嗎?這是作者即景所感而抒之。從這些可看出“東坡詞,無意不可人,無事不可言”(湖北教院主編《唐詩宋詞》學習材料)。不僅打破了詞為“艷科”的民間遺風,也使詞擺脫了僅僅作為樂曲的歌詞而存在的狀態,成為可以獨立發展的新詩體。

  5.蘇軾的《浣溪沙》引經據典,反其意而用之,是怎么回事?

  詞中的“白發”、“黃雞”語出白居易《醉歌》:“誰道使君不解歌,聽唱黃雞與白日。黃雞催曉丑時鳴,白日催年西前沒。腰間紅綬系未穩,鏡里朱顏看已失!卑拙右自娛歉袊@黃雞催曉,白日催年,朱顏易失,調子比較低沉。蘇軾這里說不要徒自悲嘆白發,感慨“黃雞催曉”,光陰易逝。這里是引經據典,而又反其意而用之,不但沒有白詩的低沉調子,也沖淡了上闋“蕭蕭暮雨子規啼”的悲涼氣氛,從而使詞的主旨得到了升華。

  6.小結

  《浣溪沙》是蘇軾元豐五年(1082年)被貶黃州期間所作。詞的上闋寫景,同時也烘托了自己被貶黃州的凄涼環境和悲涼心情。暮雨蕭蕭,子規哀鳴,均是實寫。從蘇軾一生坎坷經歷來看,他是一位“奮厲有當世志”(唐圭璋主編《唐宋詞鑒賞辭典》)的人物。他從眼前的“溪水西流”悟出:溪水尚能西流,難道人生就不能再重來嗎?于是下闋轉入抒懷,集中表現了他雖處困境,仍力求振作精神,即景抒慨,感悟人生哲理。千百年來,這首詞像他積極進取的人生觀一樣,不知給了多少身受挫折的人以生活下去的勇氣和繼續前行的信心,就是在今天,讀了也讓人倍受鼓舞。

  四、齊讀并背誦這首詞

  五、課堂練習

  課后練習:對對子

  出:白對:黑出:來對:去出:美對:丑出:是對:非出:藍天對:白云

  六、布置作業

  1、背誦并默寫五首詩詞

  2、完成課后練習四

  晏殊《浣溪沙》高中教案 5

  教學目標:

  1、通過想象畫面感受詞的意境。

  2、體會詞中蘊含的人生感悟。

  3、背誦全詞。

  教學手段:

  多媒體設備、蘇軾圖片、古曲。

  教學步驟:

  一、導入,并展示“學習目標” (投影):

  一首詞的意境往往是由畫面構成的,我們要學會通過想象畫面感受詞的意境;每一首詞都表達一定的思想感情,我們今天要體會的是詞中蘊含的人生感悟。

  二、蘇軾及背景介紹;教師范讀全詞:

  1、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先自由發言,后教師總結:

  蘇軾又叫蘇東坡,是北宋杰出的文學家。他性格直率開朗,而政治道路不順。他寫這首詩的時候便是因“譏諷朝廷”被貶官至黃州。

  2、教師問:“這樣的情形如果放在一般人身上,他們心里會怎樣?”

  引導學生答:“憤懣、抑郁、凄涼。”

  4、教師由此發問:“然而蘇軾是用何種心態去面對這種艱難處境的.呢?”

  學生沉思中,悠揚的古曲響起,屏幕上出現蘇軾的畫像及全詞內容。教師用抑揚頓挫的語調范讀全詞。

  三、全體學生在樂曲聲中初讀全詞:

  四、整體感知全文:

  1、學生自由朗讀全詞,并試著用自己的話講述其中的意思,可以相互討論幫助。然后請學生發言,大家共同補充完善。教師提醒重點(投影):

  子規—布谷鳥;白發—代指老年;黃雞—代指時光流逝。

  2、再請學生用簡潔的語言概括這首詞的內容。

  參考:詞人由眼前溪水西流之景,感悟到人生哲理。

  五、由蘇軾的心境引入畫面賞析:

  1、教師提問:“大家覺得蘇軾在游清泉寺時心情是怎樣的?”

  對學生各種不完全的回答,教師隨機引導。

  2、教師引導:“如果我們能體會出這幅畫面的意境,也許我們就能體會出詞人的心情。下面請大家伴隨著悠揚的樂曲,走進這幅畫面,身臨其境地去感受,一會兒告訴大家你看到了什么!

  3、向學生介紹畫面賞析的方法(投影):反復誦讀、抓住特征、調動感官、聯想想象。

  六、學生聽曲賞畫,評點詞的意境。

  學生口頭交流所看到的畫面,也可用投影展示學生所寫的畫面。學生老師共同評點,最后點出這首詞的意境是“清淡幽靜”。

  七、由畫面意境引出詞人心情:

  1、教師提問:“一個人在什么樣的心情下,筆下的景物才會如此清淡幽靜?”

  學生討論后答:“平靜、寧靜。”

  2、教師緊跟著問:“蘇軾面對挫折能夠保持一顆平常心,這體現了他什么樣的人生態度?”

  學生答:“曠達樂觀。”

  3、教師再設置疑點:“那么蘇軾會不會就此放棄世俗的一切,不再執著于自己的理想了呢?”

  學生可在老師的提示下,看詞的下片,從而得出否定的答案。

  教師補充:“事實上,蘇軾在屢遭貶謫的晚年仍敢怒敢罵,可見他的堅毅執著!

  八、朗讀下片,理解含義。

  1、學生自由暢談對下片的理解或所首啟發。

  2、教師結語:“這是不服老的宣言,是對青春活力的召喚,對美好未來的向往。它指引我們積極樂觀,奮發向上,對人生充滿信心。尤其當我們遇到困難的時候,應該保持一個平和的心態,勇往直前。我們還應抓緊時間努力學習。同學們,你們說對嗎?”

  九、全詞小結:

  全詞情景理交融,充分體現了蘇軾曠達樂觀的人生態度,給我們以生活的啟示。

  展示板書(投影):

  情——寧靜自適

  景——清淡幽靜情景理交融

  理——曠達樂觀

  十、布置作業:

  1、背默全詞。

  2、積累蘊含人生哲理的詩詞句五條。

  晏殊《浣溪沙》高中教案 6

  【教學目標】

  1、了解詞的風格、作品及詞人生平經歷;學習詞的基本知識;掌握吟誦欣賞詞的技巧與方法。

  2、反復誦讀,掌握適當的停頓、節奏與語氣;充分發揮想象在閱讀詩詞的作用;結合詞的背景來閱讀理解詞的內容;從語言的角度品析詞的意境。

  3、體會詞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思想;認識古人面對自然、生活與自身變化所持的態度與觀念;在感悟中多一份情感的經歷。

  【教學過程】

  一、學生準備,教師引導

  1、作者簡介:蘇軾(1037~1101),宋代文學家。字子瞻,一字和仲,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宋仁宗年號,1056~1063)進士。曾上書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詩諷刺新法而下御史獄,貶黃州。宋哲宗時任翰林學士,曾出知杭州、穎州,官至禮部尚書。后又貶謫惠州、儋州。多惠政。卒謚文忠。學識淵博,喜獎勵后進。與父蘇洵、弟蘇轍合稱“三蘇”。其文縱橫恣肆,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并稱“蘇辛”。 又工書畫。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等。

  2、創作背景:這首詞是蘇軾43歲在徐州(今屬江蘇)任太守時所作。公元1078年(北宋元豐元年)春天,徐州發生了嚴重旱災,作為地方官的蘇軾曾率眾到城東二十里的石潭求雨。得雨后,他又與百姓同赴石潭謝雨。蘇軾在赴徐門石潭謝雨路上寫成組詞《浣溪沙》,題為“徐門石潭謝雨道上作五首”,皆寫初夏農村景色,此為其中第四首。

  3、作品導讀:《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棗花》是宋代文學家蘇軾的詞作。此詞寫作者在鄉間的所遇所感,上片寫初夏的田園風光,下片寫主人公的感受和行蹤。全詞有景有人,有形有聲有色,鄉土氣息濃郁。日高、路長、酒困、人渴,字面上表現旅途的勞累,但傳達出的仍是歡暢喜悅之情,傳出了主人公縣令體恤民情的精神風貌。作品既畫出了初夏鄉間生活的逼真畫面,又記下了作者路途的經歷和感受,為北宋詞的社會內容開辟了新天地。

  二、學生吟誦,教師引導。

  浣溪沙 ·蘇東坡

  簌簌衣巾落棗花,村南村北響繅車。牛衣古柳賣黃瓜。

  酒困路長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門試問野人家。

  三、學生體驗,指導賞析

  【賞析一】

  本篇寫的是作者“謝雨”途中的感受。上片寫景,下片抒情。需要指出的是,這首詞中所寫的景,并不是一般情況下通過視覺形象構成的統一的畫面,而是通過傳入耳鼓的各種不同的音響在詩人意識的屏幕上折射出的一組聯續不斷的影象,F在,不妨讓我們跟隨作者的意識活動來體驗一下這首詞的構思過程。

  作者在“謝雨道上”,經過長途跋涉,加之酒意未消,日高人困,不免有些倦意。突然,“籟籟”之聲傳來耳際,并好象有什么東西打在身上和頭巾上。這時,他才意識到:這是棗花落在身上。接著,耳邊又傳來吱吱呀呀的聲響,越往前走,這響聲便越濃,從南,從北,從四面八方傳來,不用看也不用問,這是作者熟悉的繅車的響聲。從響聲中,作者意識到,他已進入村中了。這時,突然一陣叫賣聲傳入耳鼓,定睛一看,原來是一位披著“牛衣”的農民坐在古老的柳樹蔭中,面前擺著一堆黃瓜……。些少三句,農村的季節特點,村中的勞動生活以及農村的貧困面貌,均不同程度地有所接觸并形象地折射出來。

  下片寫作者的感受和意識活動!熬评烽L惟欲睡”是對上片的補充。在結構上,這一句又是倒敘,它說明前三句之所以從聽覺方面來寫,主要是因為酒意未消,路途遙遠,人體困乏,故而寫下來的只不過是睡眼朦朧中聽來的片斷,并非是視覺構成的完整統一的畫面!叭崭呷丝省眱删,雖然寫的是由于口渴而急于到農民家里覓水的意識活動,但同時也反映了作者不拘小節、隨遇而安的性格特征?磥恚K軾似乎并沒有多少太守的架子,他跟農民的距離并不太遠。讀這樣的詞,會使人感到真實、親切,可以嗅到當時農村生活的氣息。這首詞與前首有所不同,它主要寫作者路途中的片斷感受,其重點并不在于要反映農村的貧困面貌。由于災后得雨,旱象解除,作者的喜悅之情較前首也濃厚得多了。

  這首詞注重詞句的錘煉而又不露痕跡。例如“簌簌”,有的評論家認為這兩字放在句首是“句法倒裝”,其實,作者的目的在于強調“棗花”落在“衣巾”上的聲響,并合乎平仄的要求,而不是在寫下落的形態。正因這兩字放在“句首”,才說明作者是從“簌簌”聲中得知棗花落在身上的。此外,“落”、“響”、“漫”、“敲”等字也均用得靈便而貼切。

  【賞析二】

  《浣溪沙》這首詞是蘇軾43歲(1078)在徐州任太守時所作。那年春天,徐州發生了嚴重旱災,作為地方官的蘇軾曾率眾到城東二十里的石潭求雨。得雨后,他又與百姓同赴石潭謝雨。這組詞就是在赴徐門石潭謝雨路上寫成的。

  “簌簌衣巾落棗花”從棗花落到衣巾上的聲音開端,反映了一位關心人民生活的太守對雨后農村新景象的.喜悅之情。棗花落在衣巾上的聲音是輕微的,但在作者的耳里卻是那么真切!按迥洗灞薄备爬ā袄R車”聲,說明作者聽得多么認真,多么細心,多么興奮!芭R鹿帕,作者換一個角度來寫他對蔬菜豐收的喜悅心情。三句話,三個畫面,似乎東鱗西爪,毫無聯系。可是用謝雨的路上這條線串起來,就讓人感到這幅連環畫具有很強的立體感。這一組畫面,不僅色彩美,而且有音樂美。無論是簌簌的落花聲,嗡嗡的繰車聲,還是瓜農的叫賣聲,都富有濃郁的生活氣息,生動地展現出農村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上片寫的是農村生產勞動的繁忙景象,下片轉入寫謝雨途中行路的艱辛。走了一村又一村,這時已是日高天熱,人也走得口干舌燥,加上酒困,睡意也上來了,不由得想起以茶解渴,以茶提神!霸噯枴币辉~用得十分講究,既寫出了作者滿懷希望想討杯茶解渴的心情,又擔心農忙季節,農家無人,自己不便貿然而入的心情。信筆寫來,不事雕琢,但卻栩栩如生,刻畫出一位謙和平易近人的知州形象,將一位太守與普通農民的關系寫得親切自然。全詞有景有人,有形有聲有色,鄉土氣息濃郁,為宋詞題材開拓了新的天地。

  “敲門試問野人家”,詞到這里就戛然而止了。詞人敲門的結果怎樣呢?喝到茶沒有?農民是怎樣招待他的呢?詞中未作一個字的交代,留給讀者去想像,更是余味無窮。這就是古典詩詞中所講究的“含不盡之意,見于言外”。

  《浣溪沙》詞中有“簌簌衣巾落棗花”一句,實為“棗花簌簌落衣巾”的倒文;杜甫《秋興》一詩中有“香稻啄余鸚鵡粒,碧梧棲老鳳凰枝”原意為:鸚鵡啄余香稻粒,鳳凰棲老碧梧枝。主賓倒置的同時,賓語“香稻!、“碧梧枝”還被拆開分屬主賓位置。對于古典詩歌詩句的倒置,清人洪亮吉說:“詩家例用倒句法,方覺奇峭生動”。

  【賞析三】

  此詞為作者徐州寫的五首《浣溪沙》中的一首,描述他鄉間的見聞和感受。作品藝術上頗具匠心,詞中從農村習見的典型事物入手,意趣盎然地表現了淳厚的鄉村風味。清新樸實,明白如話,生動真切,栩栩傳神,是此詞的顯著特色。

  上片寫景,也寫人,并點出季節,生動地勾勒出初夏時節農村生活的畫面:作者從棗樹下走過,棗花簌簌地落了他一身,這時候,他耳邊聽到了村子里從南到北傳來一片片繅絲車繅絲的聲音,又看到古老的柳樹底下有一個穿“牛衣”的農民正叫賣黃瓜。作者抓住富有季節性特征的一些事物,有聲有色地渲染出濃厚的農村生活氣息。

  下片記事,轉寫作者村外旅行中的感受和活動。

  接下來一句寫作者驕陽下口干舌燥的感受。結尾一句,寫作者以謙和的態度向村野百姓求茶,一則顯示出詞人熱愛鄉村、平易樸實的情懷,二則暗示了鄉間民風的淳厚。

  這首詞既畫出了初夏鄉間生活的逼真畫面,又記下了作者路途的經歷和感受,為北宋詞的社會內容開辟了新天地。

  四、學生品味,指導改寫

  1、我獨自漫步在棗花鋪滿了鄉間的道路,一陣清風徐來,吹起地上的花瓣,也吹落滿樹的棗花,棗花撲簌簌地落在我的衣服和頭巾上,我聽到了輕微的落花聲。整個村莊飄散著甜膩的氣息,農民的臉上洋溢著微笑。我陶醉了!不知走了多少路,覺得自己真的喝醉了,有些昏昏欲睡的感覺,加上太陽照耀在我的身上,火辣辣的,現在的我,只希望有碗水喝解解渴。我進入了一個山村,我在滿村“吱吱扭扭”的抽絲繅車聲響中,我聽見有人吆喝賣黃瓜的聲音。我來到一戶農家前,試著敲門去討碗水。在敲門時,我隱約看見,遠處飄逸的柳樹下,正有一位身著粗布麻衣的農民在賣黃瓜。

  2、長途跋涉,日高人困,不免有些倦意。突然,衣服上感到什么落在身上,仔細一瞧原來是一朵朵棗花落在了衣巾上,好似為這一件衣服增加艷麗的色彩。在這村莊的路上走啊,聽,兩旁的屋子中傳來了“沙沙”的繅車繅絲聲音。不,不僅是兩旁,沿著路上一直走過,到處響遍了繅車的響聲。看,遠方的那一棵古老的柳樹,真想去感受一下歷史的蒼桑。咦,這兒已經有一個人了,那裝在籃子里清爽的黃瓜正打算賣給路人,一起分享豐收的喜悅。剛剛喝完了好多酒,感到暈暈乎乎的,兩個眼皮上下吸引,真想閉上眼睛大睡一覺。我抬頭望著高高的太陽,似乎奇怪地變成了好多太陽,一起將我喝水的欲望又上升一級。噢,天哪,我竟然離村莊越來越遠,干渴的嘴巴到那里去尋找水。瞧,小路的兩邊,有好多百姓們在彎著腰辛勤勞作。汗水像下雨一樣不停往下流,而臉上露出的是喜雨的微笑?茨怯幸粦羧思摇T摮燥埩,可煙囪里并沒有溢出飯菜的香味,莫非都下地干活了么?我真是太渴了,去看看有沒有人在家。我走了過去,輕輕地敲響了門……

  3、你看,棗花仿佛迫不及待的簌簌落下,像花瓣似的,不一會,衣巾上沾滿了棗花,美極了。村南村北,想起了什么聲音。如此悅耳動聽,哦!原來是繅車飛快的轉動的聲音,飛快轉動的繅車如一個失了控的轉盤。

  我走在路上,那一片片綠意在大地上覆蓋著,像一件華麗的翠衣,一派涼意。農民在田地中來回穿梭,只見一頂頂斗笠在穿梭。 一棵古老的柳樹下,一位農民穿著粗布衣,正賣著一條條黃瓜,那黃瓜一排排整整齊齊,個個肥身材,黃瓜上還頂著一個下黃帽呢!人們圍著那顆古老的柳樹挑著入口爽脆的黃瓜,不一會置剩下半筐了。我不禁高興的喝幾口酒,酒后,雙眼開始打起架來,路還有那么長,現在只想好好的睡上一覺。太陽像個大火球掛在空中,喝完酒后,覺的嘴渴得裂了條縫似的,難受極了。不意間,想喝口茶。前面有一間農舍,我猶豫地走到農舍前。正直豐收年,人們都到鄉間勞作去了,這家可否有人呢?我太渴了,于是,我決定試著敲敲門,但愿里面有人在。

  4、徐州的大路上,匆匆行走著一位身著便裝的官員,他就是蘇軾。剛到這里作知州不久,這里就發生了春旱,他十分著急,多方祈禱后終于下了雨,現在他就城東謝神去!他正趕路時,突然聽到了簌簌的聲音,原來是棗花輕柔地落在他的衣服和頭巾上。這說明春旱終于解除了呢,今年棗子一定豐收。蘇軾一笑,不禁放慢了腳步,放松了心境,這才聽到耳畔傳來“吱吱呀呀”的繅絲車聲,他側耳傾聽,卻又無法分辨聲音的來處,因為在這個繁忙的收蠶季節里,繅絲聲已在村南村北此起彼伏響成一片了。繼續趕路吧,看見一位披著粗麻衣服的農民坐在古老柳樹的蔭下,面前擺著一堆黃瓜。此時行人并不多,賣主也并沒有大聲叫賣,只是斜依著柳樹小憩。大概是中午喝了點小酒,蘇軾不由感到了陣陣困意襲來。天氣熾熱,二十里的路程顯得是那樣漫長,無法午睡也罷了,偏偏日頭正曬,他漸漸越來越感干渴難耐,此時他的需求變得迫切起來:一杯清茶,哪怕一碗井水也好!既醒酒,又解渴,還能提神解乏。那就向附近的人家討口茶來喝吧。可是郊外的人家稀少,走了好一會才遇到一山間的農家院落。于是他抱著希望上前敲門,心情卻忐忑不安:正值農忙時節,不知主人是否在家呢?終于,有老嫗來應門了,他用謙和的語氣請求。接過百姓雙手捧上的一碗清涼的井水,這位太守一飲而盡,困倦、渴望頃刻間變成了喜悅與滿足,使他精神一振。接著,這個熱愛百姓、為民謝雨的知州又重振精神上路了。

  五、學生總結,教師歸納。

  讓學生學習閱讀與欣賞詞的基本方法,了解吟誦、理解、品味、聯想、反思是欣賞詞的基本過程。

  晏殊《浣溪沙》高中教案 7

  教學目標:

  1.簡單了解王維。

  2.講析詩歌,清楚詩歌中的“征蓬”這個意象,能賞析頸聯。

  3.背誦詩歌

  教學過程:

 。ㄒ唬⿲

  陶淵明開創了田園詩派,影響了后來的文人墨客,特別是唐朝的幾位詩人,王維就是其中之一,今天我們學習王維的一首邊塞詩。齊讀題目《使至塞上》

 。ǘ┖喗樽髡

  王維(701-761),字摩詰,盛唐時期的著名詩人,官至尚書右丞。他是唐代山水田園派的代表。與孟浩然合稱“王孟”,晚年無心仕途,專誠奉佛,故后世人稱其為“詩佛”。著有《王右丞集》。

  (三)1、解題:

  使:出使;(王維)出使到邊塞。

  2、了解作者寫作時的背景或心境。

  王維《使至塞上》,開元二十五年即737年,唐玄宗命王維以監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察訪軍情,實際上是將王維排擠出朝廷。這詩是出塞途中所作。

  (四)詩體與朗讀

  1、這是一首五言律詩,共8句,分為四聯,大家回憶一下,是哪四聯呢?(首、頷、頸、尾)

  板書:首頷頸尾

  2、學生讀詩。個讀+集體朗讀

  (五)理解詩意

  1、回答王維為什么出使?(用詩句中的詞回答)——問邊

  單車欲問邊——出使時隨從很少。一般作為使者出使,替皇帝慰問,隊伍浩浩蕩蕩,而王維只是“單車”,為什么呢?

  王維當時的背景資料:開元二十四年(736)張九齡罷相。次年貶荊州長史。王維對張九齡被貶,感到非常沮喪。二十五年,受張九齡提拔的`王維也遭牽連,奉使赴河西節度副大使崔希逸幕。

  2、輕車前往,向哪里去呢?

  “屬國過居延”即:“過居延屬國”,居延:在今甘肅張掖縣西北,遠在西關邊塞。大意:途中經過屬國居延。

  作者由首聯敘事轉入抒情

  3、說說“征蓬出漢塞,歸燕入胡天!倍涞暮x,蘊含作者怎樣的感情?

  賞析:由“歸雁”一語知道,這次出使邊塞的時間是春天。

  蓬草成熟后枝葉干枯,根離大地,隨風飄卷,詩人去國離鄉,感情總是復雜萬端的,不管是出于有家難奔、有國難投的情勢,還是像本詩中聽寫乃是因為負有使命。大約詩人這次出使塞上,本已心境不佳,并不同于漢司馬相如初得武帝青睞,出使西南夷那樣的威風、氣派。一向器重詩人的宰相張九齡在那年四月被貶為荊州長史。估計詩人王維也相應愛到了牽連!罢髋睢庇谠娙耍钦r;而“歸雁”于詩人則是反襯。在一派春光中,雁北歸舊巢育雛,是得其所;而詩人迎著漠漠風沙像蓬草一樣飄向塞外,景況迥然不同。自己過了居延這個地方,就像“征蓬”一樣,飛出了漢家的邊塞,又像北歸的大雁一樣飛入胡人的天空。詩人以“蓬”、“雁”自比,這兩句蘊含了作者被排擠出朝廷的惆悵,暗寫自己內心的激憤和抑郁。與首句的“單車”相應。萬里行程只用了十個字輕輕帶過。

  教師小結:

  前四句敘述了出使邊塞的艱苦歷程。那么作者在途中看到怎樣的景象?是怎么描寫的?

  4、賞析“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二句。

  明確:這兩句是全詩的名句。兩句主要寫景,寫到了哪些景物呢?(大漠、孤煙、長河、落日)。

  這一聯由兩個畫面組成。第一個畫面是大漠孤煙。置身大漠,展現在詩人眼前的是這樣一幅景象:黃沙莽莽,無邊無際。昂首看天,天空沒有一絲云影。只有一縷孤煙在升騰。這煙是什么煙呢?是有人家在生活嗎?

  那是烽煙,烽煙是報警時點的煙火,這說明詩人此行快要到達目的地了。烽煙是邊塞的典型景物,“孤煙直”,突出了邊塞氣氛。從畫面構圖的角度說。在碧天黃沙之間,添上一柱白煙,成為整個畫面的中心,自是點睛之筆。

  另一個畫面是長河落日。這是一個特寫鏡頭。詩人大約是站在一座山頭上,俯瞰婉蜒的河道。時當傍晚,落日低垂河面。詩人只用一個“圓”字,即準確地說出河上落日的景色特點。由于選取這樣一個視角,恍然紅日就出入于長河之中,這就平添了河水吞吐日月的宏闊氣勢,從而使整個畫面更顯得雄偉奇麗。

  教師:五、六兩句寫景,境界闊大,氣象雄渾。蘇軾評價說“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教師:作者到達邊塞看到怎么樣的景象?敘述了邊塞將士怎樣的生活?

  5、最后兩句寫到達邊塞:“蕭關理候騎,都護在燕然”意思是,到了邊塞,卻沒有遇到將官,偵察兵告訴使臣:首將正在燕然前線。

  明確:奇麗壯闊、緊張的戰斗生活。

  教師:詩了到達目的地以后,從兵士那里得知都護正在邊防前線準備戰事,這兩句可以看出詩人對邊關將士的敬慕之情。

 。┬〗Y

  主題:這首詩敘述了作者出使塞外的艱苦行程,描繪了塞外奇特壯美的風光,歌頌了河西軍隊的聲威,同時也表達了詩人的抑郁。孤寂的思想感情。

  晏殊《浣溪沙》高中教案 8

  教學目標:

  1、在吟誦背誦中感受本詞語言清麗自然的特色。

  2、體會本詞的意境,感悟詞人所表達的深刻感受。

  教學重、難點:

  能熟讀成誦并正確默寫。

  能理解詞作大意,領會作者創作意圖。

  教學過程:

  一、導入:你對作者了解多少?

  作者和詞作的簡介

  晏殊(991~1055)字同叔,撫州臨川(今江西省撫州市)人。十三歲時,以神童召試,賜同進士出身。他是北宋前期較早的詞家,作品大多反映富貴悠閑的生活,但他的詞藝術成就較高,能以疏淡閑雅的語言寫出較深的含義,音韻和諧,意境清新。

  這首詞選自《珠玉詞》!颁较场笔窃~牌名!朵较场肥且皇仔×,其格式是分上下兩闋(也叫上下兩片),各有三個七字句,一、二、三、五、六句押同一個平聲韻。這首詞寫作者在暮春時節的思緒,表現了年華易逝的傷感。其中“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是傳誦名句。

  二、學習過程:

  1、朗讀詞

  注意停頓和節奏

  2、賞析:學生自由散讀,結合書下注釋,初步理解本詞中重點詞語的含義。

 。1)一曲新詞酒一杯。一曲:一首。新詞:剛填好的詞,意同新歌。

  (2)去年天氣舊亭臺。去年天氣:是說跟去年此日相同的天氣。舊亭臺:曾經到過的或熟悉的亭臺樓閣。

 。3)夕陽西下幾時回?夕陽:落日。西下:向西方地平線落下。幾時回:什么時候回來。

  (4)無可奈何花落去。無可奈何:不得已;淙ィ夯ㄖx,點明節令是暮春。

  (5)似曾相識:意思是好像曾經認識。形容見過的事物再度出現。后用作成語,即出自晏殊此句。燕歸來:燕子從南方飛回來。

 。6)小園香徑獨徘徊。香徑:花間小路。徘徊:來回走。

  3、在反復的誦讀中體會詞中關鍵詞句所蘊涵的哲理和感情。

 。1)“去年天氣舊亭臺。”“去年”二字把今昔兩幅相同的畫面重疊在一起了,問題一:你知道作者經歷了怎樣的人生變故嗎?故地重臨,懷舊自不可免,文中作者的感受是怎樣的?仔細體會思考“夕陽西下幾時回?”這句話的含義。

  (思路點撥:一樣的暮春天氣,一樣的樓臺亭閣,一樣的清歌美酒,但人事卻和去年大不相同了!跋﹃栁飨隆笔菬o法阻止的,只能寄希望它東升再起,而時光的流逝、人事的變更,卻再也無法重復。細味“幾時回”三字,所折射出的似乎是一種期盼其返卻又情知難返的細膩心態。)

  (2)問題二:怎樣體會名句“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敝械.“無可奈何“和“似曾相識”?從“花落去”到“燕歸來”,作者想要表達的是怎樣的感情?

 。ㄋ悸伏c撥:“花落去”、“燕歸來”是現實生活中的常見現象,但與“無可奈何”、“似曾相識”的有機組合,普通的花和燕就不普通了,而變為某種美好、熟悉的事物或感情的象征。)

  4、作業:

  根據你對詞作的理解,畫出你心中的畫面。

  晏殊《浣溪沙》高中教案 9

  教學目標

  1、了解蘇軾有關的文學常識。

  2、反復朗誦,品味用詞的凝煉,理解詞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養成以樂觀的心態對待生活中的變故和挫折的習慣。

  教學重難點

  1、學習即景抒懷的寫作手法。

  2、體會詞中所表現的樂觀曠達的人生態度。

  教學方法

  誦讀法。反復吟誦,讓優美的詞句引導學生進入詞的意境,細細品味詞中蘊含的思想感情。

  問答法。在梳理詞作時,教師相機提出問題讓學生解答,在問答中品析詞作內容。

  討論法。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對詞蘊含的思想感情,讓師生共同討論得出結論。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

  “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時”。江水的東流不返,正如人的青春年華只有一次一樣,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曾使古今無數人為之悲嘆。那么,蘇軾又是以怎樣的精神狀態來面對生活中的變故呢?讓我們隨著蘇軾的筆觸一起走進《浣溪沙》去尋找答案。

  二、走進作者,感受其創作沖動

  1、作者

  詳見《記承天寺夜游》

  2、感受創作沖動

  元豐五年(1082)三月,詞人謫居黃州期間作的一首游記詞!盀跖_詩案”后,蘇軾被貶黃州,在城東一個叫東坡的地方墾荒耕種,自號東坡居士,物質生活也比較艱苦。但他能抱著“但令人飽我愁無”的態度,不計較個人的得失,這首《浣溪沙》就表現出了他對人生抱著樂觀的態度,沒有因為仕途受挫而消極沉淪。

  3、解題

  “浣溪沙”,詞牌名,唐教坊曲名,后用為詞調!吧场被蜃鳌凹啞。相傳是由西施浣紗的故事而得名,此調有平仄兩體,分上下兩闋。

  三、難解詞句

  參見課本注釋

  補充:

  浸溪:浸在溪水中。子規:布谷鳥,又稱“杜鵑”。

  四、鑒賞

  游蘄水清泉寺,寺臨蘭溪,溪水西流。

  詞前小序,點明寫作詞的緣由。

  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凈無泥。蕭蕭暮雨子規啼。

  上闋:

  “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凈無泥!边@兩句既點出游清泉寺的時令,也點明了蘭溪之名的由來!笆捠捘河曜右幪洹奔日諔饲懊鎸ο、沙路的描寫,又烘托了一種凄冷的環境。

  提問:上闋寫景,描繪了哪三幅畫面?這些畫面渲染出一派怎樣的春景?

  明確:描繪了溪邊蘭草、松間沙路、雨中杜鵑三幅畫面。蘭花發出了短短的嫩芽,浸在漲滿了水的小溪里,松林間一塵不染的沙路,黃昏時瀟瀟細雨聲中杜鵑在啼叫,渲染出一派爽人耳目、沁人心脾、優美潔凈的春景,又帶有作者當時絲絲落寞之情。

  上闋寫暮春三月游清泉寺所見之幽雅的風光和環境。

  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唱黃雞。

  “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眱删湟苑磫柶穑越栌骰卮穑怅帾q如晝夜不停的流水,匆匆向東奔駛,一去不復返,青春對人只有一次,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然而詞人面對著眼前“溪水西流”,卻產生了奇妙的遐想:既然溪水可以西流,人為什么不可以重新擁有青春年華呢?人生之“再少”,這是說應保持一種年輕的樂觀的心態。因為人并不能改變這個世界,人能改變的,僅僅是對這個世界的態度和看法!靶輰装l唱黃雞”則唱出呼喚青春的人生之歌,用不著為白發蒼顏而嘆氣。表現了詞人在貶謫期間樂觀豁達的精神狀態。

  下闋就眼前“溪水西流”之景生發感慨和議論。抒發老當益壯、奮發進取的思想感情。

  五、小結

  這是一首觸景生情(即景抒懷)、蘊含人生的小詞,抒發老當益壯、奮發進取的思想感情。表現了詩人對人生抱著樂觀的態度,沒有因為仕途受挫而消極沉淪。

  六、板書

  溪邊蘭草

  上闋:寫景三幅畫面松間沙路清新幽雅

  雨中杜鵑

  浣溪沙

  下闋:抒懷溪水西流——青春可永駐——樂觀豁達的人生態度

  七、作業

 。ㄒ唬├斫馓羁

  1、這首詞中描寫了春光明媚萬物一派生機勃發的景象,借此抒發了作者喜悅心情的詞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這首詞中,既描寫了春景,有烘托了一種凄清的氣氛的是:__________________。3、這首詞中表現詞人豁達樂觀的`人生態度的句子是:

  4、這首詞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這首詞中抒發詞人老當益壯、奮發進取之心情的句子是:?。

  6、從所積累的古詩詞曲中(課內外不限),寫出與“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眱删渚湟庀喾吹膩恚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從所積累的古詩詞曲中(課內外不限),寫出意義相連的兩句,表現珍惜時間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從所積累的古詩詞曲中(課內外不限),寫出意義相連的兩句,表現積極進取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ǘ┱n外作業

  1、背誦這首詞

  2、《浣溪沙》這首詞體現了詞人對生活抱著樂觀豁達的人生態度,沒有因為仕途受挫而消極沉淪。這種情緒撞擊著我們的胸膛,引發我們產生一些感想,請把你的感想寫出來吧。(100字左右)

  晏殊《浣溪沙》高中教案 10

  教學目標

  1、在誦讀吟詠中感受本詞的語言特色。

  2、體會詞的意境,感悟詞人所表達的深刻感受。

  課文說明:

  作者是北宋時期的太平宰相,在他的詞中多以表現“閑愁”為主題。但本詞中似乎于無意間描了司空見慣的現象,而賦予深刻的哲理,啟迪人們從更高層次去思索宇宙及人生的問題,這和作者其它的“閑適”詞有所不同。同時,詞中涉及到時間永恒而人生有限這樣深廣的意念,卻表

  現得十分含蓄,而這些深邃的思考對于人生閱歷尚淺的中學學生來說,他們很難有深刻的體會,故學習本文的過程中,老師指導學生加強對本詞語言的體味和欣賞,在對語言的感悟中引導學生去不斷地挖掘本詞的深刻內蘊,多角度地理解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與難點

  1、重點:在讀讀背背中感受語言清麗自然的特點。

  2、難點:理解詞中所蘊含的深邃內涵。

  教學過程

  一.作者簡介:

  字伯玉,登帝位后,年號保大,后因受到后周威脅,削去帝號,改稱國主,史稱南唐中主,廟號元宗。李璟多才藝,文士韓熙載、馮延巳、李建勛、徐鉉等時時在其左右,相與講論文學。其留下來的作品不多,只有四首詞一首詩。其詞蘊藉含蓄,深沉動人。王安石盛贊“細雨夢回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王國維則稱其首二句“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綠波間”,“大有眾芳蕪穢,美人遲暮之感”。

  二.賞析詞文:

  1.劃出上片中能直接表達女主人公愁情的詞句。

  “愁”“憔悴”“不堪看”。

  2.“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綠波間”兩句寫景,營造出怎樣的意境。

  荷花的清香已經銷盡,翠綠的荷葉已經枯敗,荷塘綠水間吹起了秋風。營造了一幅荷塘秋殘圖,意境衰敗、凄涼。

  3.上片情與景的關系。

  女主人公看到一幅荷塘秋殘圖后,觸景生情,“還與韶光共憔悴”,愁苦自己的美貌也和秋荷一樣,在秋風中一天天憔悴下去。

  4.請大家談談,讀到“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綠波間”這兩句時,對人生有何感慨。

  A.再美好的事物終究會逝去。

  B.再繁榮的朝代也會滅亡。

  C.再多的榮華富貴也會流走。

  D.再奢侈的享受也會化為烏有。

  ……

  王國維說南唐中主詞,“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綠波間,大有眾芳蕪穢美人遲暮之感”。

  同樣是講美女跟愛情的詞,就要看你所寫的美女跟愛情里邊有沒有境界,所以詞是以境界為最上的,有的詞里邊寫的美女跟愛情就有境界,給你一種高遠的理想,給你很多豐富的聯想。有的.歌詞寫美女跟愛情,就是很淺俗,美女就是美女,愛情就是愛情。就是因為詞這種作品,很難衡量。不能夠用詩跟文章的載道的言志的標準去衡量,所以你要看這首詞有沒有言外的意思。同樣寫美女,同樣寫愛情,有沒有給你更高的一種理想?有沒有給你很豐富的一種聯想?有沒有對你的精神有一個境界?有沒有一種提升。

  5.“細雨夢回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兩句倍受王安石等人的贊賞。請賞析這兩句的妙處。

  A.“細雨”“雞塞”“小樓”“笙聲”四個意象,再加上“遠”“寒”兩個修飾語,營造了孤寂凄清的意境,充分表達了思婦的相思之苦。

  B.以夢境寫思念,將夢中相見的歡娛與醒來的凄涼孤寂對比來寫,傳達出相思之苦。

  C.情景交融

  D.輔助材料:

  a.唐詩“誓掃匈奴不顧身,五千貂錦喪胡塵。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深閨夢里人”。

  b.韋莊詞“昨夜夜半,枕上分明夢見”。

  c.懂得中國音樂的,說笙要暖笙,東風日暖聞吹笙,這笙上要有一個蘆葦的薄膜,那個薄膜要在暖氣之中吹出來的聲音好聽,冷了就不好聽了。他說現在這個玉笙已經寒了,已經這個曲子吹了那么久了。

  6.“倚闌干(即欄桿)”含不盡之意,給人以聯想和想象的空間,你能說說你的聯想和想象嗎。

  輔助材料:溫庭筠寫過一首小詞說“梳洗罷,獨倚望江樓。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倚欄是為了望遠,望遠是為了期待遠方的征人,所以“倚欄”是一種期待,溫庭筠說梳洗罷,我要把我自己打扮得這么美,等著我所愛的人回來。從早晨一直看到日落,斜暉脈脈、流水悠悠,這個人沒有回來,所以她說是倚欄桿,是第二天的盼望。每日的盼望,每日的落空。

  晏殊《浣溪沙》高中教案 11

  學習目標:

  1、理解詞意,會賞析名句。

  2、能感情朗讀并背誦。

  3、體會本詞的傷春懷舊情進而領悟應惜時,珍惜現在我們擁有的。

  重點:

  理解,背誦。

  難點:

  賞析。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情導入

  唐詩和宋詞是中國文學史上兩顆璀璨的明珠,兩座不朽的豐碑,也是文學百花園中最絢麗的奇葩。今天咱們就擷取一朵來細細觀賞。

  二、自讀感知,整體把握

  1、放聲讀,看這首詞寫了哪些景?

  2、詩言志,詞言情,晏殊想通過這樣的景來抒發怎樣的情呢?(通過解讀來回答)

  三、合作交流,解讀探究

  1、老師示范解讀上闕。

  2、學生解讀下闋。

  3、小結上下闋內容情感。

  4、解讀后賞析名句。

  5、師范讀后感情朗讀。

  6、背誦。

  四、總結反思,拓展延伸

  我們讀詩詞既要走進去,又要能走出來。本詞通過寫景來抒發傷春懷舊情,若我們不想去感嘆,去追憶,我們又該如何做呢?

  拓寬主題:應惜時,珍惜身邊擁有的。

  五、作業:拓展閱讀,豐富積累

  1、晏殊的《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

  2、晏殊的.《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

  腹有詩書氣自華?鬃诱f:“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讓我們以詩相伴,以詞為友,讓她們來滋養我們的心靈,豐富我們的人生!

  晏殊《浣溪沙》高中教案 12

  教學目標:

  1、能有感情地呤誦,并能流利地背誦這首詞。

  2、體會詩人借景抒情的寫法。

  3、感受詩人傷春之情。

  課前準備:

  了解晏殊的生平。

  教學流程:

  一、復習

  背誦曾經學過的詩詞。

  二、初讀

  出示《浣溪紗》,自由讀。注意讀準字音。指名讀。正音。齊讀。

  討論:這首是詩還是詞?從哪里看出來?這是一首宋詞,浣溪沙為詞牌名,它的格式一般為每句七言,共六句。

  三、自學

  輕輕讀一讀,你能讀懂些什么,體會到什么?

  師在旁點撥提升:聽一首新譜成的歌曲,飲一盅濃醇的好酒,在這樣的美好生活中,卻引起了對于往事的懷念,說是在去年的這個時節,同樣的`不熱不冷的暮春天氣,連眼前的亭臺樓閣都是一樣的,但過去的日子再也回不來了,就像那夕陽沉落之后,什么時間才能回來呢?想要找回去年的夕陽,根本是不可能的啊。如今花兒凋零了,春天即將消逝,時光消逝令人無可奈何。然而那翩翩飛來的燕子,卻像是舊時相識的啊。小園落英繽紛的花道上,孤單的一個人徘徊著,懷想那一切已經失去的美好時光。

  指導朗讀。帶一絲淡淡的憂傷。指多名學生朗讀。

  四、補充資料。

  這首詞是晏殊一百多首詞中流傳較廣的一首。其中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為千古傳誦的名句。關于這兩句,還有一個傳說。

  有一次,晏殊路過楊州,在城里走累了,就進大明寺里休息。晏殊進了廟里,看見墻上寫了好些題詩。他挺感興趣,就找了把椅子坐下。然后,讓隨從給他念墻上的詩,可不許念出題詩人的名字和身份。晏殊聽了會兒,覺得有一首詩寫得挺不錯,就問:“哪位寫的?”隨從回答說:“寫詩的人叫王琪!标淌饩徒腥巳フ疫@個王琪。王琪被找來了,拜見了晏殊。晏殊跟他一聊,挺談得來,就高興地請他吃飯。倆人吃完飯,一塊到后花園去散步。這會兒正是晚春時候,滿地都是落花。一陣小風吹過,花瓣一團團地隨風飄舞,好看極了。晏殊看了,對王琪說:“王先生,我每想出個好句子,就寫在墻上,再琢磨個下句?捎袀句子,我想了好幾年,也沒琢磨出個好下句。”王琪連忙問:“請大人說說是個什么句子?”晏殊就念了一句:“無可奈何花落去;”王琪聽了,馬上就說:“您干嗎不對個——‘似曾相識燕歸來?’”下句的意思是說,天氣轉暖,燕子又從南方飛回來了,這些燕子好像去年見過面。晏殊一聽,拍手叫好,連聲說:“妙,妙,太妙了!”

  王琪的下句對得確實好,跟上句一樣,說的都是春天的景色。拿“燕歸來”對“花落去”,又工整又巧妙。用“似曾相識”對“無可奈何”也恰到好處。這兩句的音調正好平仄相對,念起來非常和諧好聽。晏殊對這兩句非常喜歡,還在另一首詩中也用上了這兩句。

  《示張寺丞王?薄

  元巳清明假未開,小園幽徑獨徘徊。

  春寒不定斑斑雨,宿醉難禁滟滟杯。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游梁賦客多風味,莫惜青錢萬選才。

  多種形式讀這兩句。

  五、反復誦讀。

  分組讀、男女對讀。小組讀。齊讀。背誦。

  晏殊《浣溪沙》高中教案 13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積累古詩詞,了解蘇軾有關的文學常識。

  能力目標:反復朗誦,品味用詞的凝煉,理解詞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情感目標:養成以樂觀的心態對待生活中的變故和挫折的習慣。

  教學重難點

  重點:體會詞中所表現的樂觀曠達的人生態度。

  難點:學習即景抒懷的寫作手法。

  教學方法

  誦讀法。反復吟誦,讓優美的詞句引導學生進入詞的意境,細細品味詞中蘊含的'思想感情。

  問答法。在梳理詞作時,教師相機提出問題讓學生解答,在問答中品析詞作內容。

  討論法。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對詞蘊含的思想感情,讓師生共同討論得出結論。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步驟

  一、聯系舊知,導入新課

  1.課前聽歌曲《但愿人長久》,復習詞這種體裁

  2.讀詞牌名,猜詞牌名,引出《浣溪沙》

  “浣溪沙”,詞牌名,唐教坊曲名,后用為詞調。“沙”或作“紗”。相傳是由西施浣紗的故事而得名,此調有平仄兩體,分上下兩闋。

  3.復習朗讀學過的晏殊的兩首《浣溪沙》,感受詞中的淡淡哀愁。

 。ㄔO計意圖:通過復習詞牌名,初步了解“浣溪沙”這一詞牌名的朗讀基調)

  二、提出朗讀要求,初讀全詞

  1.指導書寫作者“蘇軾”。

  2.交流有關蘇軾的生平資料。

  3.根據朗讀要求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

  4.整體感知

  讀準字音,借助注釋了解大意。提示學生把小注讀進去,從小注中猜一猜詞的寫作背景。通過朗讀,感受詞的上闋和下闋的不同之處。并用朗讀體現出來。

  5.配樂朗讀。

 。ㄔO計意圖:朗讀是詩歌教學的基礎。出示朗讀要求,學生可以循序漸進,逐步讀出韻味。)

  三、想象激情,再現詩情畫意

  1. 讀讀詞的上闕,你看到了什么呢?你聽到了什么呢?好,那么請你把看到的聽到的,簡要地寫下來吧。

  生個別展示:用自己的話翻譯景色描寫。

  2. 如果我們嗅一下呢?你聞到了什么?

 。ɑㄏ,清新的空氣,還有水的味道,蘭芽,松脂等)

  3. 那就讀一讀把,多么美麗的景色啊。

  四、拓展補充,深入詩人內心

  1. 引入背景:當你們看到這樣的景致時,你的心情是?那蘇軾呢?他看到這樣的景色又是怎樣的心情呢?

  拓展,課件補充:“烏臺詩案”后,蘇軾被貶黃州后,生活孤單凄苦,沒有親友問候……

  引導學生答:“憤懣、抑郁、凄涼!

  2. 蘇軾有沒有被這種美麗的哀愁淹沒呢?讀一讀下闋,你讀懂了嗎?

  生交流自己讀懂的內容,感受蘇軾的老當益壯,奮發進取。

  3.蘇軾由什么發出這樣的感慨?你能用堅定的語氣讀出他的抱負嗎?(想象蘇軾

  遭遇的各種艱難情境,反復吟誦)

  4.補充蘇軾被貶黃州的其他類似詩句

  5.再讀品味。并補充其他體現樂觀豁達人生態度的相關詩句。

  6、出示其他詩人的豪邁之作,朗讀感悟,學習樂觀的人生態度。

  (設計意圖:聯系作者的寫作背景,加上教師充滿感情的引讀,把學生帶入詩歌的情境中去,從而感受作者的胸懷及心志,理解古詩中的“一切景語皆情語!保

  五、小結

  這是一首觸景生情(即景抒懷)、蘊含人生的小詞,抒發老當益壯、奮發進取的思想感情。表現了詩人對人生抱著樂觀的態度,沒有因為仕途受挫而消極沉淪。

  (設計意圖:幫助學生把握詩歌中心意思,并進行情感教育。)

  六、板書

  浣溪沙

  上闋:寫景 清新淡雅

  下闋:抒懷 樂觀豁達

  七、作業

  理解默寫

  1、這首詞中描寫了春光明媚萬物一派生機勃發的景象,借此抒發了作者喜悅心情的詞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這首詞中,既描寫了春景,有烘托了一種凄清的氣氛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

  3、這首詞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4、這首詞中抒發詞人老當益壯、奮發進取之心情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設計意圖:積累并學會靈活運用詩句。)

【晏殊《浣溪沙》高中教案】相關文章:

浣溪沙晏殊的08-22

浣溪沙晏殊09-15

晏殊的浣溪沙09-29

浣溪沙晏殊優質教案10-06

浣溪沙晏殊譯文08-07

浣溪沙晏殊注音07-07

晏殊《浣溪沙》的譯文08-24

浣溪沙晏殊全文07-04

晏殊的浣溪沙詩意05-22

晏殊《浣溪沙》的意思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