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孝祥《浣溪沙》賞析
《浣溪沙·霜日明霄水蘸空》是南宋詞人張孝祥于宋孝宗乾道四年(1168年)所創(chuàng)作的一首詞。下面是小編帶來的張孝祥《浣溪沙》賞析,希望對你有幫助。
【作品介紹】
此詞為作者任知荊南府兼荊湖北路安撫使時的作品。這首詞抒寫了因觀塞而激起的對中原滄陷的悲痛之情,上闋寫觀塞,下闋抒悲感。
【原文】
浣溪沙
霜日明霄水蘸空,鳴鞘聲里繡旗紅,澹煙衰草有無中。
萬里中原烽火北,一尊濁酒戍樓東,酒闌揮淚向悲風(fēng)。
【賞析】
據(jù)乾道本《于湖先生長短句》,此詞調(diào)名下另有小題“荊州約馬舉先登城樓觀塞”“觀塞”即觀望邊塞。這時荊州北面的襄樊尚是宋地,這里“塞”應(yīng)是指荊州郊外的防御工事。
首句寫要塞郊野的自然景象,并點明時節(jié)。“霜日明霄”繪出晴空萬里的秋日景象,降霜天氣必是白色晴明的。“水蘸空”即水和天空相接。荊州城東有長湖,“蘸空”之水或此湖水。這句寫得水天空闊,下下輝映,是荊州郊野平原地帶的實景。次句切合觀塞,耳目所觸,一片軍戎氣氛。“鞘為鞭梢”。“繡旗”為繡有物狀的軍旗。響亮的鞭聲,耀眼的紅旗,俱是從耳目易感的對東西突出,故給人的印象極為深切。“澹煙”句把視線展開,顯出邊地莽莽無垠的遼闊景象。如果說首句還是自然景象對作者感官的客觀反映,這句可說是詞人極目觀望的深心感受,眼前景色,內(nèi)心思緒,俱是一片茫茫。正如王維詩“山色有無中”,雖景象近似,而象外之意至為深遠。東坡曾稱柳永的“霜風(fēng)凄緊,關(guān)河冷落,殘照當(dāng)樓”,謂“不減唐人高處”,對這句也可如此看待。
由觀塞而自然地想到淪陷的中原,“萬里”句即是觀塞時引起的感慨。“烽火”為邊地報警的設(shè)施,而中原一切自不待言,亦不忍言,只這樣提點一下,可抵千言萬語,這其間含有無限難以訴說的'悲慘酸辛。“一尊”句承上啟下,北望中原,無限感慨,欲藉酒消遣,而酒罷益悲,真是“舉杯消愁愁更愁”,于是不禁向風(fēng)揮淚。“濁酒”為顏色渾濁的酒,常用于表現(xiàn)艱苦的生活中,微帶有粗獷悲壯之意。范仲淹《漁家傲》云:“濁酒一杯家萬里”。“戍樓東”,指作者所登荊州東門城樓“”東“字似非無意,實指南宋都城所在的方位。”揮淚“即灑淚,表現(xiàn)內(nèi)心悲戚之深。秋風(fēng)吹來,令人不寒而栗,感念中原未復(fù),人民陷于水火之中,而朝廷只求茍安,不圖恢復(fù),故覺風(fēng)亦滿含悲意。
此詞上闋描寫望中要塞景色,明麗壯闊,其中景物也隱約隱呈作者的感情色彩,眼前一片清麗,而人的心情卻深藏陰黯。下闋抒發(fā)感慨,從人的活動中表現(xiàn)。在讀者眼前儼然呈現(xiàn)一位北望中原悲憤填膺的志士形象。整首詞色彩鮮麗,而意緒悲涼,詞氣雄健,而蘊蓄深厚,是一首具有強烈愛國感情的小詞,與其《六州歌頭》同為南宋前期的愛國詞名作。
【作者介紹】
張孝祥(1132-1170)南宋著名詞人、書法家。字安國,號于湖居士,歷陽烏江(今安徽和縣東北)人。紹興二十四年甲戌狀元。因廷試第一,居秦檜孫秦塤之上,登第后即上書為岳飛叫屈,秦檜指使黨羽誣其謀反,將其父子投入監(jiān)獄,秦檜死后獲釋。歷任校書郎兼國史實錄院校勘、權(quán)中書舍人、撫州知州、建康留守等職。其詞風(fēng)格豪邁。在建康任上所作《六州歌頭》,慷慨激昂,力主抗金的大臣張浚為之感動罷席。有《于湖居士文集》。
【人物生平】
少年英偉
張孝祥雕塑張孝祥是歷陽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zhèn))人[1-2],為唐代詩人張籍之七世孫。
靖康二年(1127年),北宋為女真金朝所滅,徽、欽二帝被俘,同年,康王趙構(gòu)(即宋高宗)在南京應(yīng)天府稱帝,建立了南宋政權(quán)。在南宋與金朝常年對峙的風(fēng)雨之中,發(fā)生了百姓大規(guī)模南遷避難的情況。張孝祥之父張祁亦率母領(lǐng)弟避難移居至明州鄞縣(今浙江鄞縣)。
紹興二年(1132年),張孝祥出生在明州鄞縣桃源鄉(xiāng)(今寧波市鄞州區(qū)橫街鎮(zhèn))方廣寺的僧房中,并在鄞縣生活到十三歲。
由于張孝祥伯父張邵因不肯屈膝金朝而被拘禁在彼,而父張祁僅任小官,張家在鄞縣又無田產(chǎn),因此較之于陸游、朱熹、張元干等出身書香門第,家境富足的同時代文人境況不同,張孝祥是在貧苦中成長,如王質(zhì)在《于湖集序》中所云 “故宋中書舍人奮起荒涼寂寞之鄉(xiāng)”。
紹興十四年(1144年),張祁舉家返鄉(xiāng),然而并沒有回故鄉(xiāng)歷陽,而是居于蕪湖(今安徽省蕪湖市),蕪湖位于長江之南,金人威脅較少。蕪湖、于湖二縣名字唐后混淆,因此張孝祥自號“于湖居士”,指代實際是蕪湖,亦足見他對蕪湖這一第二故鄉(xiāng)的深厚感情。
張孝祥自幼資質(zhì)過人,被視為神童,《宋史》稱他“讀書一過目不忘”,《宣城張氏信譜傳》說他“幼敏悟,書再閱成誦,文章俊逸,頃刻千言,出人意表”。
紹興十七年(1147年),張孝祥十六歲,通過了鄉(xiāng)試,走出了邁向仕途的第一步。十八歲,孝祥在建康從蔡清宇學(xué),二十二歲時,“再舉冠里選” (張孝伯《張于湖先生集序》)。到二十三歲中狀元前,事跡大致如此。作為一個出身”荒涼寂寞“的年青人,能在同時代文人中脫穎而出,必有不凡之處,歸納起來,一是才華卓絕,如時人對他的評價“天上張公子,少年觀國光”(王十朋),其次也有英邁的性格,“談笑翰墨,如風(fēng)無蹤”(張栻),“當(dāng)其得意,詩酒淋漓,醉墨縱橫,思飄月外”(楊萬里)。從這些時人對他的評價中,可見他自少年時代起,便具瀟灑倜儻的氣質(zhì),英偉不羈性格。
高中狀元
紹興二十四年(1154年),張孝祥二十三歲,參加廷試。高宗親自將其擢為第一,居秦檜孫秦塤之上,同榜中進士的有范成大、楊萬里、虞允文。此次科舉考試,本來掌握在秦檜手中,因為高宗干預(yù),張孝祥才能得中狀元。高中狀元一事,改變了他一生命運。
登上政治舞臺不久,張孝祥便站在了主戰(zhàn)派一面。一則,他及第不久便上言為岳飛鳴冤;二則,他在朝堂上對秦檜黨羽曹泳提親“不答”,這一對主和派鮮明的反對立場,使得他得罪秦檜一黨。秦檜指使黨羽誣告其父張祁殺嫂謀反,將張祁投入監(jiān)獄,百般折磨,張孝祥因此牽連受難,幸而秦檜不久身死,才結(jié)束了這段艱難的時期。
【張孝祥《浣溪沙》賞析】相關(guān)文章:
《浣溪沙》張孝祥宋詞賞析09-29
浣溪沙張孝祥09-19
張孝祥浣溪沙閱讀訓(xùn)練11-12
張孝祥浣溪沙賞析閱讀洞庭附答案11-01
張孝祥《浣溪沙·洞庭》的閱讀答案12-24
關(guān)于張孝祥《浣溪沙 洞庭》的閱讀答案參考12-25
張孝祥經(jīng)典詩詞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