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案(通用15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案1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5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3、結合課文注釋或、詞典,體會詩句的含義,體會詩的意境。體會朋友之間的友情和依依惜別的感情。
4、激起對祖國詩歌的熱愛之情,培養課外主動積累詩歌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
1、認識本課生字,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詩的意境。
2、體會末兩句詩的情感。
教學難點:
體會詩的意境。
課前準備:
學生:①搜集有關李白和孟浩然生平的材料。
②讀熟詩歌。
教師:制作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
1、同學們,我們學過李白寫的一首詩《贈汪倫》還記住嗎?(學生背)這首詩寫的是誰送誰的呢?(汪倫送李白)
2介紹李白(多媒體)
據說李白常在黃鶴樓上與人飲酒賦詩。有一天,他聽說仰慕已久的孟浩然就隱居在附近的襄陽,便立刻前往拜見。孟浩然聽說李白來了,顧不得整理衣冠,趕忙來到堂前。李白一見孟浩然,搶上一步說:孟兄,李白早知道您詩名天下,特來求教啊!哪里哪里,賢弟過獎了,過獎了!你才華橫溢,我也久仰了呀!兩人一見如故,從此一起游山賞月,飲酒賦詩,談人生,談抱負就這樣,好幾個月形影不離。不久,孟浩然要到江浙一帶遠游,李白有事不能同往,特地選在黃鶴樓為孟浩然送行。望著帆船遠去,李白心中百感交集,于是寫下了這千古名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二、 解題:
①學生讀題,讓學生先自己理解題目。
②引導學生理解:黃鶴樓:故址在今湖北武漢市武昌蛇山的黃鵠磯上,傳說有神仙在此乘黃鶴而去,故稱黃鶴樓。
之的意思是去、往; 廣陵是今天的江蘇揚州;這首送別詩寫的是 什么時候,誰在什么地方送誰到那里。
三、預習檢查:
3、 讓學生讀準下列五個字的讀音、記住字形:孟(mèng)、浩(hào)、陵(líng)、辭(cí)、 唯(wèi)。
四、理解詩意
1、學生自學古詩
2、自學要求:以四人小組為單位,熟讀古詩,借助文后注解或字、詞典,理解字詞,翻譯詩句,做好講解古詩的準備。
3、檢查交流自學情況
①學生自愿或學習小組推薦1個學生講解古詩
②教師指點,并點出這首詩中的幾個關鍵的不易掌握的字詞。西辭盡。(前兩行: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這句詩的意思是:我的好友孟浩然在繁花似錦的.陽春三月,由黃鶴樓出發,乘船東行到揚州去。
后兩行: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這句詩的意思是:我佇立江邊,目送友人的小船愈行愈遠,漸漸消失在水天相接的地方,只望見浩浩蕩蕩的江水流向天際。
詩意:老朋友告別了黃鶴樓,在這花紅柳綠的三月去揚州。你乘坐的船兒越行越遠,駛向水天相接的地方,消失在藍天的盡頭。我眼前只有那浩瀚的長江水,還在向天邊奔流。)
五、體會詩境
1、你認為這首詩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感情? 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
2、想象描述煙花三月是一個什么樣的圖景。李白這時有心情賞景嗎?為什么?
3、這時長江里是不是只有孟浩然的一只船?李白為什么只見孤帆?
4、李白站在岸邊看好友孟浩然的船只由近而遠心里會想些什么? (結合末兩句體會詩人的感情)
5、借助插圖體會詩的意境。
6、有感情地朗讀、體會詩的意境。
六、能力訓練:我們能不能分角色表演一下當時的情景呢?
1、學生先以小組為單位,集體合作設計這分別情景的表演,要注意事情發生的時間、環境,人物的動作、語言、表情等等。
2、學生自愿或推薦表演,表演后師生共同評議,選也最佳表演小組。
3、根據表演效果,再看注釋或,理解詩句的意境。
七、作業練習:
1、背誦《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2、搜集并閱讀有關友人送別的詩歌,體會詩人的感情。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案2
教學目標:
1、認識5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能正確理解“西辭”“煙花三月”“盡”“唯”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背誦詩歌。
3、體會詩句的意思,想象詩歌描寫的意境,感受朋友依依惜別的情誼。
4、激發閱讀古詩的興趣。
教學重點:
學習生字,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
理解詩歌的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生——課前熟讀古詩;收集黃鶴樓、廣陵、李白孟浩然生平資料;不理解的詞查查字典,試著理解詩歌。
師——課件
教學時間:
一課時
一、導入
師:上課前,老師先請同學們欣賞一段樂曲,看你們從中能聯想到我們以前學過的,或你讀過的那首詩(教師播放《送別》曲)
誰愿意跟大家交流一下?(生說想到了什么)
師:同學們,在古代由于交通不便,他們分別容易相見難,所以送行就成了他們表達深情厚誼的一種方式,并且成了當時的一種習俗,也成了詩人筆下常見的一種題材。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很有名的送別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板書課題)指導書寫“陵”
二、解題
1、師:讀讀看看題目中送了哪些內容?從他的回答中,我們知道黃鶴樓是送別的地點,廣陵是要去的地方。
2、師:黃鶴樓知道嗎?說說看;百聞不如一見,這就是黃鶴樓(課件出示圖片)傳說有神仙在此乘黃鶴而去,故稱黃鶴樓。歷代文人墨客到此游覽,留下不少膾炙人口的詩篇,使黃鶴樓名聲大振。
3、師:有同學查到廣陵的資料嗎?(指名交流資料)
4、師:黃鶴樓也好,廣陵也罷,都在我國的第一大河長江流域。(畫長江簡圖并標出武漢揚州位置從黃鶴樓順流而下就能到達揚州。
5、如果我們再來了解李白孟浩然的一些情況就更好了(交流李白孟浩然資料。)
師:詩題里面的關鍵詞我們都理解了,誰來說說題目的意思。
師:詩題的意思理解了,也就是詩文大致要講的主要內容,下面我們就從具體詩句來看看李白送別好友時的那份真摯的感情。
三、理解詩意。品讀詞語、感悟詩情
(一)引導自學
1、師:同學們這是一首千古傳誦的名詩,我想大家一定迫不及待地想讀一讀了,自己先放聲多讀幾遍。讀的時候要讀準字音看清字形。
2、老師看到大家讀的有滋有味的,那誰來給大家讀一讀呢?
3、看來大家讀的不錯。讀通詩句是學好古詩的第一步,接下來,我們要看看同學們能否讀懂詩句的`意思?現在,老師要送給同學們兩個友情提示,誰來給大家讀一讀:(教師課件出示)
(1)自由地朗讀古詩,并結合課文注釋插圖,讀懂詩意。
(2)把學習中的收獲及時記錄下來,在不理解的地方打上問號并與同桌討論交流。
(二)引導匯報。
師:誰來說說這首詩的大致意思?
匯報的同學先讀古詩,再說詩意。其他同學仔細傾聽,看看你畫的問號在他的回答中能得到答案嗎?
師:同學們,學貴有疑。你們提出的這些字或詞語,正是是詩句中用得好的詞語,堪稱點睛之作。下面我們再次讀讀詩文,看看這些詞語好在哪里?
(三)品讀體驗,感悟事情
交流“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1“故人”是好朋友吧?李白和孟是怎樣成為好朋友的呢?
師:據說李白常和孟浩然在黃鶴樓上一起游山賞月,飲酒賦詩,談人生,談抱負?就這樣,他們成了形影不離的好朋友。所以詩中稱“故人”
“故人”人可以換個說法嗎?(情深意重/患難之交/親密無間)帶著對“故人”的理解再讀詩句。
2.‘煙花三月”詩中三月指什么時候?想一想,春天來了,你會看到什么樣的景象?能用語言描述一下嗎?(學生交流)詩人的眼中和你們一樣看到了一個百花爭艷繁花似錦的春天,為什么不用“百花、鮮花”而偏偏用煙花那,在這里你覺得有那些可能?生交流
3、師:今天老師特意為大家帶來了煙花三月的圖片請欣賞,此時你想到了哪些描寫春天的詞語或古詩。(生說)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在這如詩如畫的秘境中,詩人本該和朋友一起踏青游玩、飲酒賦詩。可是那么好的朋友卻要去繁華的揚州了,分別之際,李白會對孟浩然說些什么呢?
小結:從他們分別的話語中你聽出了什么?這兩句是人在平淡的敘事中卻透露出它們之間依依惜別的深情。
4、出示“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孤帆”在這里指一只小船,當時正是大唐盛世,長江上應該是百舸爭流,千帆如云那,怎么會只有一只小船呢?
“碧空盡”:“盡”什么意思?什么消失了?從哪個詞語讀出的?
孤帆遠影:開始的時候作者還看到了帆船,漸漸地只剩下一點小影,慢慢地消失了。再來讀讀古詩想象以下畫面。此時假如我們和詩人一同站在江邊:船開了好一會了,李白還在望呀望呀,他心中不禁涌起——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這船越走越遠,只變成一點影子了,可李白舍不得走呀,他很想讓他留下來呀,他還在望呀望呀心中默念著兩句——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這船已經消失在碧水藍天的盡頭了,李白想起了昨日的種種,想起了他們在一起的快樂時光,牽掛之情油然而生,他不僅脫口而出:——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帆雖盡,情未盡呀,此時在詩人的心中,永遠不能消失的是什么?所以作者用了一個“唯”字突出強調了這眼前的江水,古人常常寄情于山水,在這里作者又想借江水說明什么呢?
出示: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學生理解。看一看這面前的江水,猜一猜有多深,想一想面前的長江長不長,有多長,可是在詩人的眼里卻比不上……他們之間的這份珍貴的友情可以用哪些詞語來形容?我們看這兩句,表面上寫景,但卻字字句句隱藏著朋友間的那份深情,這就是借景抒情,詩人把自己的情感融入了自然景物之中,同學們在以后的習作中也可以嘗試運用。“天際流”向天際流去的僅僅是一江春水嗎?還有什么?下面請同學們試著度讀詩句,讀出這份情深意長
師:那滾滾的長江水不正象征著他們深厚的友情綿綿無盡嗎?
師:是啊!你們讀出了李白對孟浩然的深厚友情。
師:女同學站起來送送孟浩然,齊讀。(師放課件生在樂曲聲中讀)(這是柔情的相送)男同學你們來送送。(這是豪壯的相送)大家一起來送送孟浩然!同學們讀的多么投入啊,會背的請站起來,不會背的拿著書讀一讀,讀出你的情感來。
四、課后作業,拓展延伸:
1繼續積累送別詩,并背一背。
2、把這首詩改寫成一個小故事。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案3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詞,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教學重點、難點:
學習生字詞,正確、流利朗讀課文
教學準備:
投影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解題
看了課題,你知道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明白的?我們來交流一下。
2、解釋題意。
3、唐朝的詩歌浩如煙海,著名的詩人多似繁星。孟浩然和李白就是其中杰出的兩位。
你能不能背你所學過的一些李白和孟浩然詩句給大家聽聽。生背
(這一環節的設計,是為了回顧以學知識,激發他們對李白和孟浩然的敬佩之情,從而激起他們的學習興趣,有助于下文的學習。)
唐朝大詩人李白在這里送別他朋友孟浩然,還寫了一首詩。出示《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齊讀。
師簡單介紹“文包詩”這種體裁:本課以一個生動的故事再現了《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首詩的創作意境。故事是詩歌的`擴展和闡釋。詩歌是故事的濃縮和提煉,詩話對照,情景同現。
(文包詩是小學語文課本中不常見的一種體裁,在這里結合課文對此作一介紹)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篇課文。
二、初讀課文
1、出示自學要求:
(1)畫出本課生字詞,并熟讀生字
(2)聯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下列詞語:
膾炙人口 餞行 佇立 凝視 暫時 孤帆 唯見
(3)自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順課文。
2、檢查自學情況
(1)投影出示生字詞,指名讀詞語
(2)理解詞語。
通過剛才自學,你弄懂了哪些詞的意思,還有哪些詞語不懂,提出來交流一下。(不懂的聯系上下文理解)
(3)指名讀課文,相機指導一些句子的朗讀。
如:1、年輕的李白/正在黃鶴樓上/為大詩人孟浩然送行。
二、李白和孟浩然/一會兒/仰望藍天白云,一會兒/遠眺江上的景色,都/有意不去觸動/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別之情。
三、自從/我結識了您,就/一直把您當做/我的兄長和老師。
四、我們雖然/暫時分別了,我們的友誼/卻像這長江的波濤/永世不絕。
如還有一些句子的朗讀,在讀的過程中隨機指導。
(不適時機地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培養學生對語言的感悟能力。)
三、總結、過渡。
同學們,剛才我們學習了生字詞,朗讀了課文。生字,我們不僅要會讀,也要做到正確書寫。下面我們就一起來學寫這些生字。
四、用鋼筆描紅,臨寫生字。(課后習題)
1、 學生認真觀察生字,思考:在寫每個生字時,應注意些什么?
每一個生字生先說,教師進行總結,范寫。
如:孟:上下結構,“子”、“皿”形扁,并且“子”、“皿”中的二橫一樣長。
餞:左窄右寬,左邊“饣”的橫鉤不宜長,豎鉤的豎稍長,右邊的二橫稍短并略向上翹,撇畫要放開,落筆在豎提的交界處。
酒:左窄右寬,右邊的第五筆是豎彎不是豎,第六筆不連左右,最后一橫既連左又連右。
飲:左部與“餞”的左部一樣,右部第三筆撇要對準上面兩筆相連處起筆,豎撇,撇到豎提交界處。
暫:上下結構,“車”和“斤”要緊湊,“車”的末筆是提。下面的“日”稍扁。
帆:左部窄瘦,中間一豎直,右部的“凡”的撇為豎撇。
膾:左窄右寬,左邊的二橫連左不連右,右邊的“人”的撇、捺要放開。
炙:撇和橫撇稍平,下面“火”的點略低,撇略高。
孤:左窄右寬,左邊的末筆是提不是橫,右邊的第一個撇是平撇,第二個是豎撇,豎提的豎要稍長,捺要豎一點,成一弧度捺下來。
2、 學生描紅,臨寫生字。教師巡視。
(認認真真讀好書,端端正正寫好字,是對小學生的基本要求。課后也有這樣的練習,所以設計了這樣的一個環節。當然學生不可能觀察得那么仔細,教師可和學生共同去完成。
這些生字的出現可用多媒體出示,這樣就更形象、生動了。)
五、布置作業。(課外)
體會人物感情,練讀課文。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案4
設計思路: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規定低年級古詩教學應該:“誦讀淺近的古詩,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這就從方法步驟(誦讀古詩,理解詩意)與培養目標(獲得情感體驗,有感情地朗讀)兩個互相聯系、螺旋上升的方面,為低年級古詩教學設定了階段性目標。我們的重點是培養讀詩興趣,理解詩中的詞句,體驗作者情感,培養學生語感。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是唐代詩人李白在送別朋友孟浩然去揚州時一方面年輕的他一方面向往揚州的繁華一方面又舍不得朋友的離去有感而發寫下了這首詩。在這節課的設計上,我是這樣做的:導入時,我給學生提醒同學們回憶已知的關于朋友相送的古詩,并說說你喜歡它的原因,由此喚起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感受古詩的魅力。接著,我給學生讀詩的目標是:讀準字音。通過各種讀詩方式,指導學生把詩詞的字音讀準,中間插入認讀字卡的環節,幫助學生把字音讀準,并通過組詞練習初步理解詩中詞語的意思。
然后,再讀古詩,運用自學方法,理解詩意。在這里,我讓同學說說自己不懂的詞語,先讓學生自己說說求知的方法,再提供給學生三種弄懂自己不明白的詩意的方法:可以邊讀詩邊看插圖,再思考;可以和參考書;還可以求助自己班上里的同學和老師。學生們可以通過自讀和求助的方法弄懂古詩的意思。再通過師生互動交流的方式引導學生體驗作者情感,有感情地誦讀古詩,感悟作者當時的情懷,感受詩句韻律的優美。最后,我請同學們自己設計作業,鞏固學生對古詩的學習和體驗,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教學要求:
1、認識本課回認字,會寫要求的生字。
2、自讀感悟,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3、培養讀詩興趣,理解詩中的詞句,體驗作者情感,培養學生語感。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你知道哪些關于朋友送別的古詩?
2、為什么喜歡它?
3、今天我們再學習一首關于朋友相送的古詩,生讀題目。
4、解題:
(1)誰送誰從哪兒出發去哪里?
(2)“之”:去的`意思。
5、你知道李白和孟浩然是誰嗎?
6、黃鶴樓在哪兒呢?師生交流,激起同學們對黃鶴樓的向往之情。
(出示黃鶴樓、廣陵的地理圖。)
二、流利地讀詩。
1、請大家自由地朗讀這首詩,特別注意把注音的生字讀準。
2、認讀生字卡片:鶴浩陵辭州孤帆碧惟際每個字讀三遍。
3、跟好同桌一起再讀這首詩,把它讀流利。
4、認字組詞;結合詩中詞語,對比古今詞義的不同:
(1)浩:這里指名字中的一個字;
(2)陵:古代多用作地名;
(3)孤:聯系孤帆來解釋;
(4)惟:聯系惟見來理解。
5、再讀古詩,注意它的停頓。
6、指名讀古詩,生評議;(字音、節奏等);再指名讀。
三、理解詩意。
1、說說哪些詞的意思你不懂,師作上記號。
2、遇到不懂的地方怎么辦呢?(生自由說)
3、師幫助歸納,老師給大家三條求助方法:
(1)看課文插圖,用心思考;
(2)查學習古詩的工具書;
(3) 求助學習古詩的高手或者求助教室里的老師。
4、生開始自主學習,老師也和你們一起學習。
5、指名說說自己的收獲,比比誰知道的最多。重點詞句教師板書:
(1)煙花:柳如煙,花似錦。
(2)三月:陽春三月。
(3)下:順流而下。
(4)碧空:藍天。
(5)盡:消失。
(6)惟見:只看見。
(7)天際:天邊。
6、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每行詩的意思。
7、老師與學生交流學習體會:
老朋友孟浩然辭別了黃鶴樓,在這柳如煙、花似錦的陽春三月坐著船順流而下去千里之外,繁華的揚州,多想跟老朋友一起去那繁華的揚州城里看看。我站在黃鶴樓上一直看著看著,直到那孤零零的帆影越飄越遠,慢慢地消失在藍天盡頭,只看見滾滾長江向天邊流去。
8、老師說的跟同學們講的有什么不一樣呢?
9、生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首詩的意思。
四、體會意境,有感情地朗讀背誦。
1、想想作者李白此時的心情。
2、用自己的感受來朗讀這首詩。
3、為了表達自己內心的情感,加上動作朗誦這首詩。
指名背,生評議,再指名背,齊背。
五、拓展賞析。
1、師給出一首送別的詩:
長江之濱母送別,
荊州此去似天涯。
立志定要學成歸,
寸草才可抱春暉。
2、讀一讀,想一想,這首詩是講什么的?
3、喜歡嗎?為什么?
4、知道這首詩是誰寫的嗎?揭示謎底,是老師自己寫的。
5、師小結:
生活中美麗風景和難忘的心情都可以用詩表達出來。
六、布置作業。
1、檢測本課生字詞,讀字組詞。
2、今天你想做什么作業?
鼓勵學生用各種方式表達自己的愿望。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案5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感悟詩歌的內容,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朋友之間的深厚情誼。
3、激起對祖國詩歌的熱愛之情,培養課外主動積累詩歌的良好習慣。
4、培養同學搜集信息的能力、語言表達的能力、自主學習的能力、想象思維的能力。
【教學重點】
1、認識學寫生字。
2、體會詩境,訓練語言。
【課前準備】
1、同學:
⑴ 搜集有關李白和孟浩然生平的資料。
⑵ 讀熟課文。
2、教師:
生字卡片。
【課時布置】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誦讀古詩,導入新課
1、你們學過李白的那些詩歌呢?比比看,哪個小朋友背得最多最好?
2、今天,我們要學習一首李白的詩歌《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看到題目,你想提什么問?
生:黃鶴樓在那里?
生:煙花三月是什么時候?
生:碧空會有盡頭嗎?
……
3、師:很好,今天我們一邊欣賞,一邊解決這些問題。
二、初讀詩文,整體感知
1、自主讀詩,把字音讀正確。
2、檢查讀,賽讀。
3、同學交流讀后感悟。
4、自由讀全詩,要求讀的`正確、流利。
三、自主感悟,探究詩意
1、導語。
2、個性化閱讀,感悟詩意。
3、合作交流,加深理解。
4、總結:
黃鶴樓是天下名勝,又是傳說中仙人乘鶴升天的地方,而今兩位瀟灑飄逸的詩人在此道別,更具有詩意和浪漫色彩。
四、讀中品析,再現意境
1、過渡。
2、同學讀詩,滲透學法。
3、利用多種手段,引導同學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展開想象,體會送別情。
4、看課文插圖,扮演體驗送別情。
5、解決疑難:
⑴ 故人:
老朋友。
⑵ 西辭:
告別后向東而去(揚州)。
⑶ 煙花三月:
春天煙籠春花。絢麗無比。
⑷ 孤帆遠影:
一片孤帆消失在遠方。
碧空盡:
在天邊消失了。
惟見:
只見。
天際流:
天邊流。
⑸ 抽生理解詩意。
6、小結:
正所謂“相見時難別亦難”,好朋友一去,不知何時才干相見!讓我們一起來讀!
五、配樂朗讀,升華情感
1、過渡:
真正了解了詩歌以后,就要把自身當作詩人去讀詩,再現詩人依依惜別之情。
2、同學練讀全詩,小組賽讀:
總結:那么,就讓我們一起隨著李白,在這繁花似錦的春天,登上那飛檐凌空的黃鶴樓,一起去送送孟浩然吧。
六、拓展延伸,積累語言
1、交流送別詩,體會送別情。
2、選擇個性化作業:
⑴ 畫一畫:
李白和孟浩然送別的場景。
⑵ 演一演:
李白和孟浩然送別的情景。
【板書】
下 (去)
(西) 黃鶴樓──揚州 (東)
(湖北省)
【作業】
1、謄寫生字。
2、背誦課文。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案6
文本解讀: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是唐代大詩人李白所寫。孟浩然也是唐代著名詩人,和李白是好朋友,彼此之間情誼深厚。這首詩表達了詩人送別好友時無限依戀的感情,也寫出了祖國河山的壯麗美好。詩的前兩行敘事,后兩行寫景。“煙花三月下揚州”,在“三月”上加“煙花”二字,把送別環境中那種詩的氣氛涂抹得尤為濃郁。煙花者,煙霧迷蒙,繁花似錦也。給人的感覺絕不是一片地、一朵花,而是看不盡、看不透的大片陽春煙景。李白與孟浩然這次離別正是開元盛世,太平而又繁榮,季節是煙花三月、春意最濃的時候,從黃鶴樓到揚州,這一路都是繁花似錦。而揚州呢更是當時整個東南地區最繁華的都會。因此“煙花三月”,不僅再現了那暮春時節、繁華之地的迷人景色,而且也透露了時代氣氛。此句意境優美,文字綺麗,清人孫洙譽為“千古麗句”。“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詩的后兩句看起來似乎是寫景,但在寫景中包含著一個充滿詩意的細節。李白一直把朋友送上船,船已經揚帆而去,而他還在江邊目送遠去的風帆。李白的目光望著帆影,一直看到帆影逐漸模糊,消失在碧空的盡頭,可見目送時間之長。帆影已經消逝了,然而李白還在翹首凝望,這才注意到一江春水,在浩浩蕩蕩地流向遠遠的水天交接之處。“唯見長江天際流”,是眼前景象,可是誰又能說是單純寫景呢李白對朋友的一片深情,李白的向往,不正體現在這富有詩意的神馳目注之中嗎詩人的心潮起伏,不正象浩浩東去的一江春水嗎
教學目標
1、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送別朋友依依惜別的情感
2、咀嚼和體悟重點詩句的情味,通過想象和移情體驗,感受詩的情緒和意象
3、有感情的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教學過程:
一.揭題、理解題意。
1、揭題。師:自古人生重離別,自古人生又傷離別,在我們祖國的文化瑰寶—詩詞當中,歷朝歷代的贈別送行的詩文不可勝計,今天我們就要來學習一首堪稱“送別詩”之經典的古詩。
2、學生讀題。理解題意。
3、簡介時代背景。
二、初讀感知,了解詩的大意。
1、自由地朗讀詩,把它讀正確、讀通順。
2、反饋,指導讀出詩的節奏、韻味。
3、利用下面的注釋,交流詩的大意
三、再讀詩文,讀出畫面,讀出意境。
1、你讀出了哪些畫面
預設:(1)黃鶴樓樓下訴別
(2)煙花三月一幅美景
(3)孤帆遠影
(4)滾滾長江東逝水
2、理解“煙花三月”(詩人與好友在春意盎然、繁華似錦的陽春三月,在這天下名勝黃鶴樓分別,
3、品讀“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品“孤”
(1)“孤帆遠影碧空盡”的“孤帆”什么意思
師:當時正值大唐“開元盛世”,從湖北武漢東去江蘇揚州,沿江皆是繁華之地。
(2)李白佇立長江邊,難道真的只看到了一艘小船嗎那為什么他說是“孤帆”呢透國一個“孤”字,還讓你看到、聯想到什么,
預設:(李白只看到孟浩然的船,他的目光只注視著孟浩然的船。
只看著那只船,說明他們的感情非常深厚。)
(3)指導朗“讀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師:是啊!這個孤字,充分表達了李白對孟浩然的敬佩和感情的深厚。這真是過盡千帆皆不見,一心只送孟浩然啊!
師:李白的目光望著帆影,一直看到帆影逐漸模糊,消失在碧空的盡頭。
悟“盡”
(4)同學們,你們認為真的“盡”了嗎“不盡”又是什么
出示背景資料:(李白與孟浩然的交往,是在他剛出四川不久,正當年輕快意的時候,比李白大十多歲的孟浩然,這時已經詩名滿天下。他給李白的'印象是陶醉在山水之間,自由而愉快,李白也是那樣一個浪漫、愛好游覽的人,倆人志同道合,趣味相投,在寫詩上,孟浩然也算是李白的良師益友,李白從孟浩然那里獲益良多。因此李白對孟浩然極為推崇。有詩為證: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云。醉月頻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流”情
師:人們常說落花有意,流水無情,而李白目送“孤帆遠影碧空盡”有青山為據,流水為證。茫茫的長江水已為李白的真情所動容,在李白的眼里這滔滔江水就是與孟浩然傳輸真情的暢渠。
(5)孤帆遠去,江水滔滔,李白會在心里默默地對遠去的孟浩然說些什么呢
孤帆遠去,李白佇立江邊,嘆道:“滾滾的長江水啊,請()”
四、課外延伸:尋找“送別詩”
設計意圖:
語文學習是據“言”得“意”(吸納)、由“言”表“意”(傾吐)的轉換、融合過程。由于古詩內容的時空跨度太大,加之學生的閱歷背景又太淺,他們很難與詩人心同此情、意同此理;因此在古詩教學中必須尋求言意融合,找準言意融合的切入點,也就是最易形成課程的生長點,在本詩中,我覺得“孤、盡、流”這三個字恰恰就是“亮點”。首先“孤帆”初讀并沒感覺出什么情味,而細細品味之后才發現作為古時交通要道的長江怎么可能是“孤帆”呢這實在是有悖常理。究其原因,這與李白當時的心境有關。因此我設計引導學生通過誦讀和品評,從中悟出李白對孟浩然的深厚情感,實現了語言和意韻的融合。這樣的教學,我想不架空,不做作,不淺薄,具有濃厚的語文韻味。與之相對的是“盡”字,通過質疑,對比,激起學生思維的碰撞,通過課外背景資料的補充,引發學生的深度思考,更好地“悟”得語言內在的真意,喚醒學生的生活體驗,形成一個由表及里、由淺入深的持續動態發展的言意融合過程,如果說“孤帆、盡”這兩個詞讓我們感悟到李白與孟浩然的依依惜別情的話,那么這個“情”又如何釋放、延續下去呢古人喜好托物抒情,寓“意”于“象”。如月代表懷人和思鄉,雁代表思鄉和漂泊,柳絮代表愁緒、飄零,落花表現生命的短暫等等。
“流水”在這里既是寫實的,又是象征的。象征著思念,象征著惆倀,象征著別情離恨。李白的這種心情,用“水”字表達,最微妙,最含蓄。因此我設計了一個寫話的練習,通過滾滾東逝的長江水帶去李白的一份思念,一份祝福,一份對繁華似錦的揚州的向往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案7
【教學目標】
1、認識5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能正確理解“西辭”“煙花三月”“盡”“唯”等詞語。
2、理解詩句意思,
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朋友間的深情厚誼。
【教學過程】
一、緩解學生緊張氣氛 烘托課堂氛圍
同學們,與往常相比,我們的教師里發生了什么變化?班長閆興回答說:“今天我們這節課來了幾位聽課老師,那作為班長,我們以何種方式來歡迎聽課老師呢?班長閆興帶領大家鼓起掌來。
二、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剛上完體育課和做了課間操,同學們累嗎?今天啊,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首歌曲《送別》(師唱)有的同學隨同老師一起唱,唱完之后,同學交流感受,有的同學說出與親人分別時傷心、難受……進而導入新課,今天老師與大家來共同學習一首送別詩,并板書課題《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三、解詩題、說詩人
1、解詩題:
通過思考,能說出送別的地點是黃鶴樓,送別的人物是李白的好友孟浩然,到廣陵去。
2、說詩人:
學生預習,知道本詩的作者是李白,學生介紹詩人李白:唐代詩人,我們學過他的詩有《早發白帝城》、《贈汪倫》。老師補充:黃鶴樓坐落在今天的湖北省武漢市,黃鶴樓是天下名勝,是傳說中仙人乘鶴升天之處。
四、品讀詩句,走入詩的境界
1、理解第一、二句詩:
⑴ 點名學生讀,讓學生找出在第一二句詩中,提到了那些地名?學生回答:黃鶴樓和揚州。教師板畫黃鶴樓、長江水、揚州。
⑵ 圖文對照,理解“西辭”:
學生能夠說出“西辭”的含義:詩人李白和好友孟浩然在黃鶴樓分別了,由黃鶴樓向東乘著小船經過長江到揚州去。
⑶ 抓住“煙花三月”展開現象:
老師讓同學們說出“煙花三月的揚州”是怎樣的一幅畫面呢?學生說出:繁花似錦,草木茂盛、漂亮、美麗……教師借機向導,在這繁花似錦的三月里,李白有心情去欣賞這美麗的景色嗎?學生回答:沒有。教師:那我們帶著何種心情、用什么語調來讀這兩句詩呢?
⑷ 學生試讀。
2、理解第三、四句詩:
⑴ 教師:接下來我們看看三四句詩,點名讀,讓學生找出用得較好的詞語。
學生:孤帆、遠影、唯見、長江、天際流
⑵ 孤帆、盡:
① 品“孤帆:
教師:在那浩瀚的長江水面上,真的就是一個小船嗎?
學生:不是。
教師:那為什么李白這樣說呢?
學生1:因為只有一只小船載著孟浩然溪流而下。
學生2:因為只能看見一只小船。
教師:在煙花三月的日子里,李白沒有心情觀看其它風景,他佇立江邊,只能看見好友孟浩然的小船,說明李白和孟浩然之間的友情是非常深厚的,他舍不得離開孟浩然。
② 思“盡”:
教師:那第三句中的“盡”指的盡什么,我認為它有一個沒有“盡”,你們知道它是什么嗎?
學生:孟浩然的`影子。
教師:能具體的說一下嗎?
學生:是孟浩然載著小船的影子消失了,不見了。
教師:那什么沒有“盡”呢?
學生:是李白與孟號然的情感。
教師板書:情永在
⑶ 欣賞第四句詩:
教師:這個時候,詩人李白還能看見什么呢?
學生:一江春水。
教師:那僅僅是一江春水嗎?
學生:里面還有與好友依依不舍的感情。
⑷ 換位思考、切身感受:
教師:假如你現在是李白,說一說你自己的感受。
學生1:難受。
學生2:舍不得離開。
⑸ 學生有感情的朗讀。
⑹ 對全詩劃分節奏,進行朗讀。
五、精確概括李白與孟浩然的友誼
學生:重視友情,朋友的友誼不能忘……
教師板書:珍惜友情
六、教師總結
在人世間,有很多情,有一旦與他人結交就產生的友情,有你每日來到學校,要好好學習,報答父母的恩情、親情;有同學們成家之后,就產生的愛情,無論哪種情感,我們都要好好珍惜!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案8
教學目標:
1、認識5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并會默寫。
3、感悟詩歌內容,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朋友間的依依惜別。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理解詩句的意思,走進詩句的意境,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學生:搜集相關的人物、地點的資料,讀熟詩句。
教學過程:
一、 【導入】背誦古詩大比拼
1、師說上句,學生接下句。
2、師說詩題,學生背詩。
3、師說詩句,學生說詩題和作者。
4、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古詩。它堪稱是送別詩中的經典之作——《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學生初讀詩題。
二、【新授】
1、讀懂詩題。
A、出示生詞卡片“孟浩然”“廣陵”,誰來讀一讀,要求讀準字音。
B、題目共有10個字,讀的時候,不要平均用力,你覺得哪個字眼重要就重讀哪個詞,讀出自己的感受。
C、介紹寫作背景,帶著自己各自的的感受再讀詩題。(教師板書:讀懂詩題)
唐玄宗開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李白乘船從四川沿長江東下,一路游覽了不少地方。在襄陽,他聽說前輩詩人孟浩然隱居在城東南的鹿門山中,特地去拜訪他。孟浩然看了李白的.詩,大加贊賞,兩人很快成了摯友。孟浩然熱情款待了李白,并留他住了10多天。
公元730年,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廣陵,便托人帶信,約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漢市武昌)相會。這天,他們在江夏的黃鶴樓愉快地重逢,各訴思念之情。幾天之后,孟浩然乘船東下,李白親自送到江邊。船開走了,李白佇立江岸,望著那孤帆漸漸遠去,惆悵之情油然而生,便揮就了這首《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請再讀讀課題——《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2、讀明詩句。
A、讀通詩句。
出示朗讀的階梯等次表,請學生自己對照要求自由朗讀古詩,認為自己讀到第三階梯的水平了,就可停下。
指名朗讀,請學生相互評價。
古人讀詩講究節奏感,現在我們一起合作來讀讀古詩,好嗎?老師讀前四個字,你們接讀后三個字,聽明白了嗎?——讀
好,現在換過來,你們讀前四個字,老師接讀后三個字,聽明白了嗎?——讀
真好,現在我們一起來讀整首的詩,老師只讀詩題和作者,同學們按照剛才的四三節奏讀整首詩,聽明白了嗎?——讀
B、理解詩意。
詩讀得這么好,詩句的意思能讀懂嗎?讀懂古詩有個好助手,就是書上的注釋,借助注釋,我們就可以讀懂古詩。請同學們四人一小組,結合書上的注釋,把自己讀懂的句子說給其他同學聽;不懂的句子互相討論。
C、指名回答,教師相機指導。(教師板書:讀明詩意)
3、品悟詩情。
A、出示課文插圖,請結合圖畫用自己的語言說說這個故事。相機用ppt出示課件:(說話練習)
B、引讀:
那離別的惆悵啊,全都凝結在那了李白那目駐神馳中,讀——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那無盡的不舍啊,全都凝聚在了那漸行漸遠的孤帆中,讀——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那深厚的情誼,那樣真摯的情感啊,全都托付給了那滾滾東流的長江水中,讀——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板書:品悟詩情)
三、拓展延伸,課堂小結。(教師板書:品悟詩情)
同學們,離情別愁是每個人固有的情感,我們每個人都有過離別。所以,古今中外,寫離別的詩歌成千上萬、數不勝數。老師從中選出了幾篇,我們一起來看看——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李白《送友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高適《別董大》
是的,孩子們,一樣是送別,卻因送別的時間、送別的人等各種各樣的因素,表現出不一樣的情懷。這節課,我們通過“讀懂詩題——讀明詩句——品悟詩情”這樣的方法讀懂了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你們也可以嘗試著用本節課學到的方法去品讀王勃的、高適的或者是其他詩人的離情別愁。
四、布置作業。
1、背誦古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2、嘗試用今天學到的方法——“讀詩題——讀詩句——悟詩情”,預習《送元二使安西》。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案9
教學目標
1.認識并會寫4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課文。
3.了解古詩大意,想象詩中所表現的情景,體會朋友之間的深厚情誼。
4.激起對祖國詩歌的熱愛之情,培養課外主動積累詩歌的良好習慣。
5.積累王昌齡的《芙蓉樓送辛漸》。
教學建議
(一)教學準備
1.課前師生共同搜集相關資料,了解詩中所涉及地名的地理位置,以及詩人寫作的時代背景等,為學習古詩做好準備。
2.教師還可以準備樂曲《送別》《駝鈴》和古箏曲《陽關三疊》。
(二)教學過程
1.識字與寫字
這首詩中要求認識和會寫的字都是這4個字,教師要引導學生隨文識字,在熟讀古詩的基礎上,認識這些字,并通過出示詞語、詩句等方式,引導學生聯系語境進行認讀。這四個字在結構上都是左右結構,筆畫也較多,在認讀上有一定的難度,其中“辭”是平舌音,“唯”讀第二聲,讀音容易出現錯誤。
由于這些字的筆畫較多,會給書寫帶來困難,這就需要做到課前預習要充分,課后的鞏固要到位。這四個字在書寫時要注意,“鶴”字的左半部分是一個撇而且是出頭的;“陵”的右半部分的下面是“折文”而不是“反文”;“辭”的右邊的“辛”下面的橫要短些;“唯”字要注意與“惟”“維”字的區分,但也要強調,在取“單單、只”這個意思時“唯”和“惟”是通用的。
2.朗讀指導
朗讀要貫穿教學的始終,讓學生在讀中想象畫面,在讀中體會情感,并通過朗讀表達出詩句蘊含的感情。這首古詩的感情基調是要讀出難舍之情,古詩的'誦讀要注意語速的疾緩。如,“唯見長江天際流”一句,要讀得徐緩而舒展,給人余音
繚繞之感,意味著友情長存。在反復朗讀的基礎上,指導學生將這首古詩背誦下來。
3.閱讀教學
(1)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導入新課時,可以先引導學生回憶以前學過的送別詩,如《贈汪倫》《賦得古原草送別》。教師可以向學生簡要介紹:古代交通不便,離別容易相會難,以送行餞別表達深厚的情誼便成為一種習俗,送別也因此成為詩人筆下常見的題材。《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堪稱送別詩中的,被人們傳誦至今。
(2)理解感悟古詩。
在理解詩意上要突出后兩句。后兩句是寫景,也是抒情。“景”與“情”有著密切的聯系。孤帆漸漸地遠去,最后消失在淺藍色的天際間,只見長江浩浩蕩蕩滾滾東流和藍天連接一起。讓學生想象這樣的情景:朋友乘船而去,你目送朋友的船只離去,看啊,看啊,一直到船只消失在天水之間。此時,你的心情如何?詩人久佇江邊目送朋友的船只,這種景象飽含著詩人與朋友難分難舍的情意。
啟發學生想象李白送別朋友的畫面,除了采用調動學生生活積累、設身處地地推想、利用插圖等方法外,還可幫助學生開拓想象的思路:從時間上思考,繁花似錦的三月是個怎樣的季節;從方位上思考,黃鶴樓下,長江之畔是個怎樣的地方;從自然景物上思考,“孤帆遠影”“長江天際流”是個怎樣的景象;從人物送別這件事去思考,詩人久佇江畔目送友人,他的內心有著怎樣的想法。
4.活動提示
(1)“背誦這首詩。”這個訓練旨在促進學生對古詩的積累,教師要根據教材的指示,在深入理解古詩內容的基礎上,指導學生朗讀和背誦,直到能夠熟練地朗讀并背誦下來。教學過程中還可以與學生總結更多的朗讀和背誦的方法。
(2)“理解加點的詞語,再說說詩句的意思。”這個訓練是在學生經過查找資料、理解詩的大意的基礎上,檢查學生的學習效果。理解加點的詞語的意思對理解詩句的意思有較大的作用,教師要指導學生仔細品味重點詞語,幫助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句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根據畫面寫詩句。”這個訓練中的兩幅圖分別是課文所描寫的兩句詩,教師要指導學生認真閱讀題中的文字:“下面兩幅圖畫,各描繪了本課哪兩句詩的內容?請寫在下面。”然后觀察畫面的景物,經過認真地分析和探討,確認這兩幅圖畫各描寫的內容恰好是“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和“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4)“積累。”這個訓練是積累唐代詩人王昌齡的《芙蓉樓送辛漸》。這首詩是作者借送友人抒發自己胸懷的詩。寫這首詩時,王昌齡正被貶到江寧,心情無疑是苦悶的。
詩人的朋友辛漸即將取道揚州,北上洛陽。正在江寧(今江蘇南京)任職的詩人,親自送行到了潤州,在西北城樓(即“芙蓉樓”)為他餞行,并寫下這首詩。
前兩句寫寒冷的夜雨,滔滔的江流,連朦朧的遠山也顯得孤單,這種景象襯托出詩人對朋友的依依惜別之情。但詩的重點卻在后兩句。朋友此番遠行的目的地是洛陽,那里有詩人眾多的親人和朋友。詩人深深思念洛陽的親友,并想象他們也同樣思念著自己。他囑托辛漸,當親友們問起來,就說我的內心依然純潔無瑕,就像冰那樣晶瑩,像玉那樣透亮。詩中用一個巧妙的互相映襯的比喻來形容一種純潔完美的品格,顯示出很高的語言技巧,給人留下了難忘的印象。
5.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中可能出現的問題與解決對策在這首詩中,出現了很多的地名,如:廣陵、黃鶴樓、揚州等,同時還有表示方向的詞語,如:西辭、下等,學生在理解詩意的時候容易造成混淆,阻礙對詩的理解,教師要根據詩的內容,畫一個地理方位圖,標清方向及地名、物名,這個問題就迎刃而解了。這首詩是如何表達朋友之間的深厚情誼的呢?教師要引導學生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等詞語,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案10
一、話別情,解詩題
1.導入送別:今天我們學習古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⑴上課前,請大家猜一猜,這是什么字?答案就在詩題里。
【師】這是篆書“送”字,原來是指兩個人打著傘送新娘出嫁,漸漸演變成送別的意思。字的左半邊,讀“chu”,是走走停停的意思。
⑵這一路走,一路停啊,你想起了哪一次送別?你有什么樣的感受?
⑶把這個“送”字放進詩題中,把你的感受也放進詩題中,齊讀詩題。
2.詩的題目用現在的話說,就是——
⑴詩題中的“之”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
【師】看注釋是學習古詩的好方法,謝謝你的提醒。
⑵詩的題目中有兩個表示地點的詞,分別是——黃鶴樓和廣陵。
黃鶴樓在哪?
廣陵就是哪里?你從哪里看出來的?
【師】你把題與詩聯系起來了,從詩中發現了這個秘密。好!
3.仔細看看這個“陵”字,這就是我們——銅陵的“陵”字。
⑴那我們可要寫好這個字,寫這個“陵”需要注意什么?
【生】“陵”字左小右大,右中間的撇點要小一點,最后寫“折文”。
⑵伸出手,咱們一起寫。
⑶打開作業單,把“陵”字寫三遍。
⑷習字展示:誰想展示一下自己的作品?你們覺得他寫得怎么樣?
還有誰想展示?誰來評一評?你平時是怎么練字的?
【師】說得好!只要我們堅持一看二寫三比較,每位同學都能寫出一筆好字。
二、讀古詩,初體會
1.《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是一首膾炙人口的送別詩。打開課本,放出聲音自由讀,反復讀,讀準字音,讀通詩句,試著讀出詩的節奏。
【學生自由練讀】
2.朗讀指導:
⑴誰能字正腔圓地讀一讀,讀準字音。
⑵誰能有板有眼地讀一讀,讀出節奏。【師】聽出節奏了嗎?
⑶誰能把詩的節奏讀得再夸張些? 【師】畫節奏線。節奏出來了,詩的味道就有了。
⑷就像這樣讀,一起來試一試。
你們讀每句詩的前四個字,后三個字我來讀。詩的題目一起讀。
調換一下,我讀前四個字,你們讀后三個字。
3.詩的韻味有了,情感也出來了。說說看,你感覺到了什么?
【預設】難過 傷心 孤獨……
【師】這是你的感覺。
還有不一樣的感覺嗎?
三、想畫面,悟詩情
1.如果說文字是詩的外衣,那么情感就是詩的靈魂。【板書:情】讀這首詩,有人讀出了哀傷,有人讀出了向往,有人讀出了失落,有人讀出了思念。這些復雜的情感都藏在詩里,可是詩中有 “情”字嗎?那作者把他的“情”藏在哪兒了呢?
2.出示第一句——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讀——
⑴品讀:故人西辭黃鶴樓
①李白在哪兒送別孟浩然?在書上圈出“黃鶴樓”。
②為什么說“西辭”呢?誰能在把“黃鶴樓”和“揚州”放在地圖上?
【師】你說說,“西辭”是怎么回事呢?
【生】黃鶴樓在西邊,揚州在東邊。“西辭”就是指孟浩然面向西邊辭別了黃鶴樓。
【師】同學們,孟浩然面向西邊辭別黃鶴樓,那就是在辭別黃鶴樓下的誰呀?
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師】名樓美景依然在,故人已到分別時。
指名讀——
③李白稱孟浩然為故人,“故人”就是老朋友。他們究竟是怎樣的老朋友呢?
【生】
【師】這才是李白心中的.“故人”,是好友,是手足,是先生,更是知音知意知心人。
情到深處不忍別,離愁更苦。 一起讀——
⑵品讀:煙花三月下揚州
①這難舍難分的送別發生在什么時候?什么樣的三月?在書上圈出“煙花”。
【師】“煙花”是什么意思?
【師】你心目中的“煙花三月”是怎樣的?
【師】繁花似錦,草木蔥蘢,像煙,像霧,這“煙花三月”給你一種怎樣的印象?
②想去看“煙花三月”嗎?
【師】黃鶴樓下,長江兩岸,春天勃然怒放。櫻花開遍了山林,一簇簇,一叢叢,如
煙似霧,云蒸霞蔚。油菜花秀滿了田野,杜鵑花染紅了山坡。江邊,桃紅柳綠;
江上,霧靄迷蒙。這是花團錦簇的三月,這是詩情畫意的春天。
③煙花三月美如畫,你能美美地讀嗎?
【生】……【師】真美呀!
【生】……【師】聽著你的朗讀,我仿佛看到了煙花三月。
黃鶴樓下花似海。老朋友,揚州更美! 女生讀——
揚州城里柳如煙。孟夫子,一路順風! 男生讀——
兩位詩人一路走一路說,走進滿目青翠的春天里,走進一望無邊的花海中。
這是詩意的送,這是浪漫的別。 一起讀——
3.聽到濤聲了,看到小船了,孟浩然真的要走了。故人一別,千山萬水相隔,沒有手機電話,就是寫封信也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收到。此時的李白縱有千言萬語,也只能望著,望著。出示第二句——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一起讀——
⑴李白站在江邊,看到了什么?在書上圈一圈。
【生】孤帆、遠影、碧空、長江、天際。
【師】誰能用一句完整的話說一說。
【生】
⑵我發現:大詩人也有出錯的地方。你想想,大唐盛世,長江兩岸應該是游人如織,千帆競渡才對,怎么可能就一艘孤帆呢?【板書:孤帆】
【師】千帆過盡都不見,一心只為孟浩然。原來,這個“孤”字,并不全是眼前景,更是一份依依不舍的情啊。
指名讀——
⑶孤帆遠影碧空盡。【板書:盡】“盡”是什么意思?什么消失了?這些景物帶著誰一起消失了?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案1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學會4個生字,了解古詩大意,理解領悟詩意,學會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多種形式反復朗誦古詩,從而理解領悟詩意;組織學生自主合作細品古詩,想象古詩所表現的情景,體會朋友之間的深情厚意。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了解詩的意境,體會朋友之間的深情厚意。激發對祖國詩歌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 :了解大意,體會朋友之間的深情厚意,激發對祖國詩歌的熱愛之情。
教具準備:學生:①搜集有關李白和孟浩然生平的材料。
②讀熟課文。
教師:制作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兩課時。
教學流程:
設計意圖
備注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學會4個生字,了解古詩大意,理解領悟詩意,學會有感情地朗讀古詩,初步感受古詩意境。
一、導入
師:上課前,老師先請同學們欣賞一段樂曲,看你們從中能聯想到什么?
(教師播放《送別》曲)
誰愿意跟大家交流一下你想到了什么?
(生說出想到了什么)
師:“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分離與相聚切割又彌合著漫漫人生。從古到今,離別往往是最讓人感慨萬端的一件事。不僅有歌唱離別,更有很多詩詠離別。那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堪稱送別詩極品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板書課題)請同學們齊讀課題。(師提示注意讀準題目中的生字)
二、新課
(一)圍繞課題質疑。
師:很好,都讀正確了。詩的題目中出現了一個“送”字,我們就知道這是一首送別詩了。那圍繞這個“送”字你們可以提出哪些問題呢?
生:誰送誰?
師:真聰明,我把這個問題記下來(板書)。誰接著提?
生:在什么地方送?
師:好的,也記下你的問題。板書:在哪送
生:在什么時候送?
師:也不錯,也記下。板書:何時送
生:怎么送?
師:太好了。這是個最棒的問題。板書。
生:送到哪?
生:為什么送?
師:同學們真不簡單,圍繞一個詞提了這么多問題。這些問題的答案就在詩文中。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同學們認真讀讀詩,把答案找出來了,詩的意思也就明白了。
(學生自讀,教師巡視指導)
(二)品讀古詩
1.指名讀-評議-再指名讀(老師范讀)
2.學生朗讀-同桌互讀
3.讀詩擂臺賽-齊讀
(三)、匯報交流, 理解詩意 。
1.通過剛才反復的讀古詩,你都解決了哪些問題?
預設:①李白與孟浩然是好朋友,感情深。(故人)
②“煙花三月”的時候,李白在黃鶴樓送孟浩然到廣陵(揚州)去
③黃鶴樓(湖北武漢)。廣陵、揚州(江蘇,漢時稱呼,唐時稱呼)
師:請同學們看,這就是黃鶴樓(課件出示圖片)
巍峨聳立于武昌蛇山的黃鶴樓,享有“天下絕景”的盛譽,歷代文人墨客到此游覽,留下不少膾炙人口的詩篇,使黃鶴樓名聲大噪。與湖南岳陽樓,江西滕王閣并稱為“江南三大名樓”。誰能接著匯報?
④重點字意:“之”到,“辭”辭別、離開,“唯”只,“帆”小船。
2.借助注釋或字典理解詩的大意。(獨立-討論-反饋)
古詩大意(一):在黃鶴樓送孟浩然去廣陵
老朋友離開西邊的黃鶴樓,在煙花三月的時候乘船去揚州。
孤單的小船越走越遠,消失在水天相接處,最后,只看見長江水向天邊流去。
古詩大意(二)李白在黃鶴樓送孟浩然到廣陵去
李白的好友孟浩然在繁花似錦的'陽春三月,由黃鶴樓出發,乘船東行到揚州去。
李白目送好友的小船越行越遠,漸漸消失在水天相接的地方,只望見浩浩蕩蕩的長江之水向天邊流去。
第二課時
一、齊讀古詩,復習鞏固。
二、二、入詩境、悟詩情
1、“ 師;什么樣的三月叫煙花三月呢?你們想知道么?老
師給大家帶來了一些揚州三月的圖片,你們看看還可
以用什么樣的詞描繪這揚州的煙花三月?
(出示課件)
生:是百花盛開的三月。
師:百花盛開用得好。謝謝你,我明白了。還可以說是什么樣的三月?讀明白這個問題的同學可以繼續告訴我。
生:我來,是細雨如煙,繁花似錦的三月。
生:是百花齊放的三月。
生:是細雨蒙蒙,花紅柳綠的三月。
生:陽光明媚的三月。
生:是細雨綿綿,柳暗花明的三月。
生;是百花爭艷,鳥語花香的三月。
(板書:煙花三月)
師:煙花三月的景美,你們的語言也很美。那你們能不能把這兩句詩讀得也很美呢?
(出示前兩句課件)(指導朗讀,指名讀)
2.討論:三月的江南美景如畫,長江的江面船只如云,
那為何作者看見的是孤帆呢?
“孤帆”:并不是說廣闊的長江之上只有一只帆船,而是說詩人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好友乘坐的那只小船上。
3.細品最后兩句的詩境、詩情。
師:通過最后兩句詩你知道了什么?
生1:好友孟浩然已漸漸遠去了,李白依依不舍。
生2:李白的目光追隨著好友孟浩然,別的什么都沒有在李白眼中停留。
師:正如同學們所說,李白看見了好朋友孟浩然乘坐的小船越走越遠,越走越遠….
最后---
生:看不見了
師:朋友的船再也看不見時,他只看見了-----
生:長江水在往天邊奔流。
師:你獨特的感受力令老師吃驚!那李白為什么如此久久佇立江邊送孟浩然呢?
生:因為李白和孟浩然是很好的朋友。
生:李白與孟浩然第一次相見就是李白生活的安陸的時候,那年李白大概20多歲,而孟浩然40歲左右。李白當時詩名尚小,而孟浩然名聲在外。李白專程前往鹿門山拜見孟浩然,兩人習性相投,一見如故,孟浩然大加贊賞李白的詩,而且盛情招待他,建立了深厚的友情。
師:說的對。看來李白和孟浩然是志同道合,情誼深厚,是忘年之交。
生:幾年以后,兩人互相思念,于是相約來到江夏(今武昌),共同游山玩水,賞月看花半個多月。最后,孟浩然要去廣陵,于是二人在黃鶴樓相別。李白就在那個時候寫下了這首詩。
師:那同學們想象一下,當時的李白心情怎么樣?
生:傷心 難過 依依不舍
(板書:依依不舍)
師:如果那一時候,站在江邊送別那么好的朋友的人是你:朋友登上了孤獨的小船,風鼓白帆,由近漸遠,最后消失在水天之間。你不忍離去,久久佇立岸邊,目送千里。深情地凝視著水天一色的地方。那滾滾的東流江水不正象征著你們的友誼么。那時那地,你將會怎樣吟詠出這兩句詩呢?(出示后兩句的課件)
生:指名誦。
師:是啊!你們讀出了李白對孟浩然的敬佩和感情的深厚。這真是過盡千帆皆不見,一心只送孟浩然啊!
4.指導朗讀
師:人們常說落花有意,流水無情,而李白目送“孤帆遠影碧空盡”有青山為據,流水為證,茫茫的長江水已為李白的真情所動容。如此的深情厚意李白用僅僅28個字
就表達得淋漓盡致,可謂字有數而意無窮啊。其實朗讀也是一種表達感情的好方法,你們能把自己從詩中感悟到的情感用讀的形式表達出來么?
(師放課件 生在樂曲聲中練讀,再指名讀,評價)
師:剛才我看見好多同學已經熟讀能誦了,還沒有做到的同學加把油!
(指名背誦)
三、拓展
交流積累
背誦得真好,老師為你們成為李白的知音而高興。
自古人生重離別,自古人生又傷離別,在我們祖國的文化瑰寶—詩詞當中,歷朝歷代的贈別送行的詩文不可勝計。同學們平時是不是也積累了一些送別詩呢?跟大家分享一下吧!
(指名背收集的送別詩)
師 :看來同學們平時有積累的習慣,非常好。有的
詩意同學們可能還不太懂,你們可以運用我們這節課學習古詩的方法來學習古詩,如果沒有注釋,你們可以自己運用字典或者到課外搜集資料,自己做必要的注釋,這樣就能讀懂了。
四、小結
師:對古人而言,友情是花間一壺酒,友情是江上一葉舟,友情是月夜獨登樓,友情是庭深小徑幽。對于我們,友情是什么呢?要靠我們用一生品味,用一生去守
創設情境,使學生順利投入到學習中來。
學生自主發現問題才會更積極的解決問題。
在交流中實現對古詩的感悟。
通過對重點詞語得理解,加深對古詩的感悟。
考查學生的詞語積累。
聲情并茂的朗讀,把學生的情感推向高潮。
課前布置學生全面了解兩位詩人的關系,才能順利突破教學中的難點。
在讀中實現情感的升華。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案12
教學設想:
由教師引導學生反復誦讀,通過想象畫面來理解詩意,體會情感。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認識本課生字詞,理解其意思。
2、能正確、流利、有情感地朗讀、背誦并默寫古詩。
3、感悟詩歌內容,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朋友間的深情厚誼。
二、過程與方法
1、揭示主題:用一首《送別》的音樂,創造學習氛圍。
2、品味詩意:師生合作,用朗讀,想象情景繪畫等方式來梳理詩意體會情感。
3、拓展延伸:由送別詩拓展到其他類型的詩歌,激發學生探討詩歌之間的內在聯系,對祖國詩歌產生熱愛之情。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1、明白“人間最美是真情”的真諦。
2、激發對祖國詩歌的熱愛之情,培養學生課外主動積累詩歌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及突破:
1、重難點:引導學生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突破:在疏通詩意的基礎上,通過想象畫面,反復誦讀,繪畫編故事等方式去感悟詩歌內容,體會作者的情感。
教學準備:
背景音樂《送別》多媒體課件等
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激發情趣。
1、播放主題音樂《送別》。
2、讓學生說一說聽后的感受。
3、揭示課題:《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二、解題、介紹背景材料
4、板書課題:《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李白)
5、讀題尋找題中給我們的信息
⑴人物:孟浩然、李白
⑵事件:李白送孟浩然去廣陵
⑶地點:黃鶴樓
6、介紹黃鶴樓、廣陵(課件展示)
7、討論評說:李白與孟浩然的關系
先讓學生根據課前了解到的情況分別說說李白和孟浩然,以及兩人之間的關系,教師在一旁指引和補充,告訴學生孟浩然比李白大十二歲,并且他成名在先,當時的李白只是個新秀。
三、品讀詩句,進入詩境
8、師:李白在黃鶴樓為好友孟浩然送行,他的心情如何呢?請大家讀讀這首詩,注意讀準字音,看清字形。
(學生自由讀詩)
9、指名學生讀。
10、評解學生的讀法,然后范讀,再聽藝術家是怎樣讀的(多媒體)
11、結合讀的.語感引導學生說一說:你們是否都明白讀的意思呢? (同學分組討論一下)
12、收集討論信息、讓每小組選派代表匯報本組討論的情況
13、針對學生不同的觀點講評古詩 重點強調:故人、西辭、煙花、下、盡、唯等,使孩子們理解上述字詞的意思和妙處。
14、凝煉成篇:以情感為基礎,以景象為襯托,以想象為翅膀,引導孩子們說一說本篇詩的含義,體會詩人用詞的準確和生動。
15、師:請用一個詞或用一句感嘆的話來形容一下兩位詩人的深厚情誼。根據學生回答,揀精煉的板書:情深意長、等
四、朗讀詩歌,指導背誦。
16、帶著理解的目光,反復讀一讀本篇,進一步用“心”體會詩的意境“美”
17、多媒體播放男、女的不同音色的讀法,體會:柔情的相送、豪放相送的不同韻致。
18、嘗試背誦,要求情感溢于言表
19、配樂背誦 (在朗朗的誦讀聲中,迎來下課)
五、板書設計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人物: 孟浩然、李白
事件: 李白送孟浩然去廣陵、目光送、心相隨、清深意長
地點: 黃鶴樓
時間: 三月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案13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是李白在送別好友孟浩然時所作的一首七言絕句,短短的28個字濃縮了詩人對友人無限的依依之情,帶有一絲依戀,幾許惆悵.,但同時又有一種開闊大氣的意境。詩的前兩行敘事,后兩行寫景,李白巧妙地將對好友的一片深情托付江水,陪伴行舟,將情與景自然地交融在一起,含而不露,余味無窮。
在教學這首詩前,我既想教給學生一種學習古詩的方法,又希望他們能發散思維,大膽想象,充分理解詩人的情感。為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先讓學生借助工具書及文中的有關注釋,自己嘗試著逐步理解詩歌中的字詞以及句子的意思,再整體把握詩歌的內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進行感情朗讀。最后把詩歌描繪的靜態畫面具體化,活躍課堂,激發想象。
如在體會詩歌情感、意境時,以“帶著朋友的句句叮嚀,孟浩然毅然乘船東去,只留下李白一人獨自站在江邊遠望……他望到了些什么?”這個問題為發散點,讓學生根據自己對詩文的理解,從各個方面去思考、感悟,從而激活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和能力。有學生回答:“李白站在江邊,望到了一望無際的天空以及滔滔的江水。”也有學生提到了詩歌中的“孤帆”一詞,為此,我馬上提問:“這時長江里是不是只有孟浩然的一只船?為什么只見“孤帆”?站在岸邊看好友孟浩然的船只由近而遠心里會想些什么?”用這樣三個帶有層次性的問題,引發學生思考,開啟學生思維,實現讓學生與文本對話,與詩人對話。讓學生用自己的心去感受,去理解,去領悟,用自己的語言去溝通,去表達,并且通過朗讀把李白的戀戀不舍傳遞給遠方的孟浩然,引領學生感同身受,與詩歌達到共鳴.
課后我想,古詩教學只有以讀為本,讓學生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感悟,在讀中體會詩的`意境,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才能促進他們對古詩優美語言的感受、積累和內化。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同樣,學習古詩也應讓孩子們用自己的方法來進行自主學習,交流探討,這樣不僅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性、主動性和積極性,更能將詩中所蘊涵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深深扎根于他們的心靈深處。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案14
一、教學目標
(一)學習古詩《游園不值》和《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理解詩句意思,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二)理解應憐小扣煙花盡唯等詞語在詩句中的意思。
(三)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二、教學重點
(一)理解詩句的意思,感受春天美好的景色,體會作者贊美春天及與友惜別的情感。
(二)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三、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四、教學過程
(一)學習《游園不值》,理解詩句意思,體會詩人表達的情感。
1.有感情地朗讀古詩,體會詩句的意思。
(1)學生學習《江畔獨步尋花》的標示方法,輕聲讀古詩,用鉛筆劃出符號標示。教師將《游園不值》一詩抄在黑板上。
(2)請2~3名學生按自己的理解朗讀古詩,師生一起進行評議。教師將正確的標示畫在黑板上。
(3)對照黑板上的標示,學生朗讀古詩,同桌間相互評議。
(4)請2~3名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古詩,學生評議。
(5)有感情地齊讀古詩,體會詩句意思。
2.逐句討論學習,理解詩句意思,體會詩人表達的情感。
(1)《游園不值》也是一首描寫春天景物的詩,但描寫的角度和內容與《江畔獨步尋花》一詩不盡相同,我們來看看詩人葉紹翁是怎樣描寫春天的。
(2)學生四人一小組討論學習,逐字逐句理解詩句意思。討論后推薦五名學生上前講解字、詞、句的意思,其他學生邊聽邊表自己的見解,教師作適當點撥。
a.解釋題目游園不值
(園:指私人花園。不值:沒有遇到要訪的人。題目的意思是:作者去游園,而主人不在,沒有能進到園里去)
學生對游字的解釋一般會解釋為游玩游覽等,教師指導學生通過確定游的意思是到各處從容地行走;閑逛。
b.理解應憐屐齒印蒼苔的意思。
這句詩學生解釋起來比較困難,教師在幫助學生確定字、詞意思的基礎上,讓學生想一想怎樣解釋這句詩比較恰當。學生很容易按字面解釋成大概愛惜木底鞋下的橫梁印上青苔,這樣的解釋學生也會覺得不通,進而錯解成大概愛惜木底鞋下的橫梁,怕鞋染上印上青苔。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可指導學生聯系下句詩來學習。小扣柴扉久不開較易理解,學生對照課文注釋能順利地解釋成輕輕地敲柴門,過了好久也沒人開門。教師這時引導學生思考:詩人敲門,好久沒有人來開門,詩人想大概是園子的主人根據第一句詩你來把詩人的猜測補充完整。學生討論找出恰當的'解釋。根據詩句意思明確憐的對象是蒼苔而不是屐齒,這樣就容易理解這句詩的意思了。
通過以上的學習,使學生懂得解釋古詩有時不能按字面意思簡單地連詞成句,而是要聯系上下詩句的意思合理地進行解釋。
請1~2名學生將兩句詩的解釋說一說。
(大概是園子的主人愛惜青苔,怕我的木底鞋在上面留下腳印吧,輕輕地敲那柴門,好久了也沒有人來開。)
c.理解春色滿園關不住的意思。
(滿園的春色是關不住的)
春色是什么意思?(春天的景色)
d.理解一枝紅杏出墻來的意思。(一枝紅杏伸出了墻外)
這兩句詩詩人用了兩處對比的手法,你能找出來并體會這樣寫的妙處嗎?
(一枝滿園,關出。詩人雖然沒能進入花園,但看到伸出墻外的一枝紅杏,好像看到了滿園的春色,讓人產生無限的聯想。)
e.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說一說整首詩的意思。
(3)體會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
詩人本想去游園賞春,但主人不在,他看到伸出墻外的一枝杏花便想到了春色滿園。體會體會詩人的心情有哪些變化,要表達怎樣的情感)
(詩人沒有遇到主人心情有些失望、掃興,但看到紅杏想到滿園的春色不禁高興起來。表達了詩人贊美春天的情感)
(板書:(看)一枝紅杏(想)滿園春色)
同樣是描寫春天景色,《江畔獨步尋花》中盛開的鮮花、起舞的戲蝶、歌唱的嬌鶯使我們看到了一幅生機勃勃的春色圖;而《游園不值》中那枝怒放的紅杏使我們想到了滿園盎然的春色。詩人描寫春天的內容和角度不同,卻同樣能讓人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和生趣。
(4)背誦《游園不值》。
(二)學習《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理解詩句意思,體會詩人表達的情感。
1.出示黃鶴樓的投影片,這是湖北武昌蛇山黃鵠磯上的一座古樓,因傳說有神仙在此乘黃鶴而去,故而得名黃鶴樓。黃鶴樓坐落在長江邊,因其神奇的傳說和獨特的地理位置而著名。大詩人李白曾在此送別他的好朋友詩人孟浩然,留下了膾炙人口的詩篇《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板書: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初步體會詩句意思和作者表達的情感。
(1)運用在《江畔獨步尋花》和《游園不值》兩首詩中學到的朗讀方法,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自讀,同桌互讀。教師在黑板上抄寫詩句。
(2)請2~3名學生朗讀,師生評議。
(3)有感情地齊讀,體會詩句意思和詩人情感。
3.對照課文注釋進行自學,理解詩句意思,體會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
(1)學生對照課文注釋逐句理解詩句意思,沒有注釋的字、詞。
要求學生會解釋盡唯天際的意思。
(2)同桌之間互相解釋詩句意思,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情感。
(3)請學生上前邊指黑板上的詩句邊逐字逐詞逐句地解釋。其他學生聽后發表自己的見解。教師作適當點撥。
a.解釋詩題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黃鶴樓:地名。送:送別。之:去,往。廣陵:揚州。在黃鶴樓送別孟浩然去揚州)
b.理解故人西辭黃鶴樓的意思。
(故人:老朋友,這里指孟浩然。西辭:辭別。因為黃鶴樓在揚州的西邊,所以說西辭。老朋友在黃鶴樓上和我辭別了。)
西在詩中只是表明兩地方位。
c.理解煙花三月下揚州的意思。
(煙花:艷麗的春景。下:順流直下。在春光爛漫的三月,老朋友坐船順流而下去揚州)結合書中插圖讓學生體會煙花的景色。
(百花盛開,草木蔥蘢,草長鶯飛,春光明媚,碧空萬里,鳥語花香)下字學生能理解為去到,但對順流直下的意思可能理解不到。教師可指導學生由西辭而知揚州在黃鶴樓之東,長江水也是向東流,所以孟浩然坐船是順流而下。如此美景,詩人多希望與老朋友攜手賞春呀,但是面對的卻是分別,你能體會到詩人此刻的心情嗎?
(依依不舍,惋惜)
詩人是如何將他復雜的心情表達出來的呢?我們來體會一下后兩句詩。
d.理解孤帆遠影碧空盡的意思。
(孤帆:單獨的一條船。遠影:遠遠的影子。碧空:晴朗的天空。盡:消失了,沒有了。船越走越遠,遠遠望去好像消失在晴朗的天空里。)(板書:消失了,沒有了)
e.理解唯見長江天際流的意思。
(唯:只。見:看見。天際:天邊。只看見浩蕩的長江水,滾滾向天邊流去。)(板書:只天邊)
(4)詩人送別老朋友,友人乘舟而去,詩人登高遠眺。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結合插圖,想象一下這幅畫面,體會詩人當時的思想感情。
(載著老朋友的船漸漸遠去,消失在水天一線處,滔滔的長江水奔流不息,流向天邊。詩人久久不肯離去,表達了詩人依依惜別之情,也能體會到詩人對友人的深厚情誼。)
(板書:依依惜別)
(5)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三)教師總結:我們學習了三首描寫春天的古詩,既感受到了繁花似錦、生機盎然的艷麗春色,又感受到了孤帆遠影、水流天際的壯闊畫面,也體會到了詩人熱愛春天、熱愛大自然、珍重友情的情感。詩人寄情于景,情景交融,給人以美的享受。
(四)作業 。
1.有感情地朗讀《古詩三首》并背誦。
2.默寫《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案15
一、導入
1、師:聽我的描述猜猜他是誰:他是唐代著名詩人,好飲酒。酒后絕妙的詩詞隨口成誦,人們盛贊他“斗酒詩百篇”,稱他為“詩仙”。
生回答:李白。
2、師:真棒!在古代,交通不便,朋友一旦分別就難再見面。所以朋友分別時往往作詩詞相贈,以表達彼此的深情厚誼。這種詩被稱為送別詩。你們還記得李白的送別詩嗎?
生答《贈汪倫》。
教師叫生齊背。
3、今天我們再學習一首李白送別詩的傳世之作《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板書: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二、解題
1、齊讀詩題
師:這首詩是李白三十多歲時寫的。孟浩然是與他同一時期最著名的詩人之一。李白非常仰慕孟的才華、人品。他在詩中寫道“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因此,他們結下了深厚的友誼。請同學們借助注釋,想想題目講的什么意思。
2、指名講題目意思。
板書:李白送孟浩然
三、初讀
1、師:李白為好友孟浩然送別,心情如何呢?請同學們聽聽這首詩。注意讀準字音,看清字形。
播放媒體資源中的范讀動畫:
2、師:現在請同學們自己讀一讀這首古詩。
學生讀古詩。
3、指一名學生:老師見你讀得津津有味,能給大家讀讀嗎?(學生讀。)
4、師:真不錯!第一次就讀得這樣好!誰想再讀讀?(2-3名學生讀。)
師:一起來一遍。
學生齊讀全詩。
5、大家讀得真好!只是每行詩的意思你們明白嗎?請你們對照注釋,試著用自己的話講講。
6、利用媒體資源中課件中的生字動畫進行以下教學活動:
首先學習第一、二行詩。
(1)自由讀這兩行,找出不理解的字、詞。(學生質疑。)
(2)指名講詩意。(2-3名學生講。教師引導學生把話講通順。)
(3)齊讀這兩行詩。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講詩意。
7、學習三、四行詩。(用學習一、二行的方法進行。)
8、師:誰能把全詩的意思說一說。(1-2名學生講大意。)
四、深入理解,感悟詩情。
1、師:大家學得真好!請默讀古詩,找出哪兩行敘述了李白與孟浩然送別的事情,哪兩行寫了李白送別時看到的景色?
提示:第一、二行。
2、師:讀得真細致。知道他們分別的`時間嗎?
生:煙花三月。
師:能描繪一下煙花三月的具體景象嗎?
學生口頭描繪。
3、師:我們來看看幾幅圖片:
師:這就是“煙花三月”,你們看“煙花三月”的揚州美不美呀?
生回答:美!
4、師:是呀,在這千年勝地的黃鶴樓上,在這如詩如畫的江南春天,詩人本該和老朋友孟浩然共飲美酒,吟詩作賦。這是多快樂的事情啊!但今天,老朋友卻離李白而去。李白的心情會怎么樣呢?
提名學生回答。
師:你們看,詩人在平淡的敘事中,依依惜別之情自然地流露出來。
5、師:下面我們再來品品后兩行詩,這兩行詩明著是寫景,其實更寫出了詩人的心情,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1)生齊讀“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2)師:“盡”的是什么?不“盡”的又是什么?
提示:“盡”的是帆船和孟浩然的身影。不“盡”的是詩人的依依惜別之情和友情。
(3)師:是啊。李白目送著孟浩然走到江邊,登上小船;目送著帆船緩緩離岸,漸漸遠去,看不見朋友的身影;目送著朋友的小船消失了,只見一片兒白帆;最后連那點兒白色的帆影也不見了。此時,李白離去了嗎?
生:沒有。
師:他在干什么?
生:他久久地不愿離去,仍注視著帆影消失的地方。
師:李白看見了什么?
生:滾滾的長江水向天邊流去。
(4)師:這滾滾流去的僅僅是長江水嗎?大家來討論一下。
學生分組討論。討論后匯報。
(5)師:李白獨立江邊,久久凝望,他的目光,他的心緊緊與朋友相隨。他們真是“人雖分,心相隨,情永在。”他們的友誼真是“情深意長”。
五、背誦古詩
1、師:我們已體會了李白與孟浩然的深情厚誼。假如我們現在就站在江邊,看著好朋友乘著帆船漸漸遠去,心中感慨萬千,吟出這首送別詩吧!女同學先來。
女生齊讀。
2、師:這是柔情地相送。男生來讀一讀。
男生齊讀。
3、這是豪壯地送別。
4、一起來吧!能背就背,不能就讀。
5、齊背這首詩。
六、拓展延伸
1、李白后來又為這次送別寫了一首五言詩。
板書:
江下行
李白
去年下揚州,江送黃鶴樓。
眼望帆去遠,心逐江水流。
師:這首詩非常的直白,就像上面這首詩的注釋。來,一起讀一讀。
學生齊讀兩遍,把詩抄寫在書旁。
2、提名學生說一說這首《江下行》的意思。教師指導并相機板書:
板書:
目光送
李白情深意長孟浩然
心相隨
七、作業
1、查找有關送別的詩句。
2、小練筆
同學們,假如你是孟浩然,你看到好友李白如此傷心,你會對他說什么?請你寫下來。
八、總結
師:李白和孟浩然之間那種真摯的友情感人至深,讓我們再來體會一下這種友人之間的深情厚意吧。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案】相關文章: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的教案08-15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案08-09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04-29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優秀教案10-27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案優秀09-22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案制作08-17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案反思精選08-23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蘇教版教案09-14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優秀教案10-04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說課稿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