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公開課教學設計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的名篇之一。這是一首送別詩,寓離情于寫景。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公開課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認識5個生字,會寫5個生字。能正確理解“西辭”“煙花三月”“盡”“唯”等詞語。
2、理解詩句意思,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朋友間的深情厚誼。
3、激起對祖國詩歌的熱愛之情,培養(yǎng)學生課外主動積累詩歌的良好習慣。
二、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我們學習過李白的哪些詩歌?(贈汪倫)背一背。這首詩是表現(xiàn)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與朋友依依不舍的深厚友情)。
2、今天我們再來學習另一首李白的送別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板書課題)
3、解題
(1)黃鶴樓是送別的地點。(黃鶴樓,位于湖北武漢市的長江之濱,是中國三大名樓之一。)
“送”:送別.孟浩然是誰?(李白要送的人,也是李白的好朋友。)“之”:去、到.“廣陵”:廣陵是要去的'目的地,也就是今天的揚州。
(2)你知道題目是什么意思了嗎?你覺得怎樣讀題目?
(二)、檢查預習,了解背景。
1、出示自學要求
(1)、自由讀古詩,讀準字音。
(2)、根據(jù)預習,同桌交流背景資料、字詞含義、詩句意思。
(3)、想一想:詩中表現(xiàn)了詩人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2、知詩人
說說你對李白的了解。(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著名詩人。李白流傳下來的詩有九百多篇,他的詩以抒情為主。被人們稱之為“詩仙”。與杜甫齊名,世稱「李杜」。我們熟悉的代表作品有《望廬山瀑布》,《望天門山》,《早發(fā)白帝城》,《贈汪倫》等。
3、詩中還提到了一個人,那就是孟浩然,你了解他嗎?
孟浩然,湖北襄陽人。比李白大十多歲的孟浩然,是唐代一位不甘隱居,卻以隱居終老的詩人。李白、杜甫、王維等盛唐詩人對他都深懷敬意,并給他的詩以相當高的評價。我們熟悉他的詩《春曉》。
4、寫作背景
唐玄宗開元十三年,李白在襄陽聽說前輩詩人孟浩然隱居在城東南的山中,特地去拜訪他。孟浩然看了李白的詩,大加稱贊,兩人很快成了摯友。孟浩然熱情地款待李白,并留他住了10多天。公元730年陽春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廣陵(今江蘇揚州),便托人帶信,約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漢市武昌)相會。這天,他們在江夏的黃鶴樓重逢,各訴思念之情。幾天后,孟浩然乘船東下,李白親自送到江邊。船開走了,李白佇立江岸,望著那孤帆漸漸遠去,惆悵之情油然而生,便揮就了這首《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三)、通讀詩文,正字讀音。
1、自由讀詩----指讀,正音(鶴,孟,陵,辭,唯,)
2、根據(jù)以往的知識,給詩歌劃節(jié)奏。(匯報)
3、再讀詩歌:指讀------互讀-------齊讀。
(四)、品讀詩句,進入詩境。
1、理解第一、二句詩。
(1)、出示一、二句詩句: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理解詞語:故人:老朋友。(指孟浩然)黃鶴樓:樓名,在今天的湖北武漢。辭:告辭。西辭:黃鶴樓在西,揚州在東,孟浩然要沿長江由西向東順流而下,告辭時自然要面向西,故而說是“西辭”煙花:形容花開得繁茂,像浮動的煙霧。下:沿江順流而下。
(2)、詩句的意思:我的好友孟浩然在繁花似錦的陽春三月,由黃鶴樓出發(fā),乘船東行到揚州去。
(3)、指導朗讀前兩句。(敘事)
2、理解第三、四句詩。
(1)出示三、四句詩句: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理解詞語:“孤帆”:并不是說浩瀚的長江上只有一只帆船,而是說詩人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友人乘坐的那一只帆船上。碧空盡:在青綠色的天空消失。盡:消失。唯見:只能見到。天際:天邊。天際流:流向天邊.
(2)詩句意思:我佇立江邊,目送友人的小舟愈行愈遠,漸漸消失在水天相接的地方,只望見浩浩蕩蕩的江水流向天際。
(3)指導朗讀后兩句(寫景)
3、同桌互說自己的理解,
4、練習有感情地朗讀。
(五)、賞讀詩句,深悟詩情。
1、自由賞讀。(請你把自己想象成李白,你在送別好友遠行的時候會以怎樣的心情吟誦這首詩!)
2、同桌互讀,有感情地背讀。
3、想一想:從詩中你體會到什么?詩人送別老朋友時的心情怎樣?
三、練習
1.說說下面詩句的意思.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2、按課文內(nèi)容填空
(1)《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的作者是( )朝詩人( )。
(2)這首詩寫的是他送別好友( )的情景。詩的前兩行敘事,后兩行( ),景中寄情。
3、寫一寫:孟,浩,陵,辭,唯。
拓展閱讀:《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資料
黃鶴樓神話傳說
黃鶴樓為何以“黃鶴”為名?一說是原樓建在黃鵠磯上,后人念“鵠”為“鶴”,以訛傳訛,口口相證遂成事實。一說便是帶有神異色彩的“仙人黃鶴”傳說。其歷史發(fā)展脈絡大致如下: 魏晉南北朝時期,盛行神仙之說,有關黃鶴樓的仙話也在專談“怪力亂神”志怪小說發(fā)展的背景下形成。跨鶴之仙的傳說,最早出現(xiàn)在南朝科學家祖沖之的筆下。他的《述異記》中的“駕鶴之賓”,后被魯迅輯錄在《古小說鉤沉》里:
“荀瓌(guī),字叔偉,事母孝,好屬文及道術,潛棲卻粒。嘗東游,憩江夏黃鶴樓上。望西南有物,飄然降自霄漢,俄頃已至,乃駕鶴之賓也。鶴止戶側(cè),仙者就席,羽衣虹裳,賓主歡對。已而辭去,跨鶴騰空,渺然煙滅。”
稍后,南朝梁代蕭子顯在《南齊書?州郡下》里說:“夏口城據(jù)黃鵠磯,世傳仙人子安乘黃鶴過此上也。”使仙人有了子安的名字。后有人穿鑿說子安姓王,又有人辯解,仙人姓竇,并言竇子安是江夏人,性靈異,在他去世入葬后,一只黃鶴飛來停在他家門前的大樹上,頻頻呼喊“竇子安”的姓名。竇子安真的出現(xiàn)了,他跨著鶴在屋頂盤旋幾圈后向西飄然而去。
唐宋時期,人們漸漸把神話傳說附會到歷史人物身上。唐時,閻伯理在《黃鶴樓記》中轉(zhuǎn)述《圖經(jīng)》的記載,宋代樂史的《太平寰宇記》,都說是三國時期的蜀漢大臣費祎登仙,駕黃鶴在此憩息,因以為名。閻伯理《黃鶴樓記》:
州城西南隅,有黃鶴樓者,《圖經(jīng)》云:“費祎登仙,嘗駕黃鶴返憩于此,遂以名樓。”事列《神仙》之傳,跡存《述異》之志。觀其聳構巍峨,高標巃嵸,上倚河漢,下臨江流;重檐翼館,四闥霞敞;坐窺井邑,俯拍云煙:亦荊吳形勝之最也。何必瀨鄉(xiāng)九柱、東陽八詠,乃可賞觀時物、會集靈仙者哉。
《太平寰宇記》:
“黃鶴樓在縣西:二百八十步,昔費祎登仙,每乘黃鶴于此憩駕,故號為黃鶴樓。”
費祎字文偉,而《述異記》中荀瓌字叔偉,二者都是江夏人,這大概就是后人將他們混淆起來的原因吧。 唐宋之后,人們把此事扯到了八仙之一的呂洞賓身上。據(jù)清初褚人獲《堅瓠集》卷八之四載:
“相傳唐時呂純陽嘗客茲地,倦寓酒家,日飲數(shù)壺,累至數(shù)百;不償值,復索飲,主人供給無倦色。純陽喜之。適啖西瓜,遂以瓜皮畫一鶴于壁上。始,色瓜皮青,久之變黃,遂為黃鶴。純陽又教酒家童子唱道詞,自敲板為節(jié)。已而唱時,鶴輒從壁間飛下,婆娑翔舞。觀玩飲酒者,日數(shù)千人。凡閱數(shù)月,酒家得錢數(shù)百萬,驟富。以錢酬純陽,純陽不受。遂構此樓志感,故名黃鶴樓。”
另外,和上述故事大同小異的,是《江夏縣志》所引《報應錄》的說法。據(jù)它所說,市酒者為辛氏,飲酒者為道士,畫鶴所用的是桔皮,所建樓為辛氏樓。 這便是最為人們熟知的神話:
原文是:「辛氏昔沽酒為業(yè),一先生來,魁偉襤褸,從容謂辛氏曰:許飲酒否?辛氏不敢辭,飲以巨杯。如此半歲,辛氏少無倦色,一日先生謂辛曰,多負酒債,無可酬汝,遂取小籃橘皮,畫鶴于壁,乃為黃色,而坐者拍手吹之,黃鶴蹁躚而舞,合律應節(jié),故眾人費錢觀之。十年許,而辛氏累巨萬,后先生飄然至,辛氏謝曰,愿為先生供給如意,先生笑曰:吾豈為此,忽取笛吹數(shù)弄,須臾白云自空下,畫鶴飛來,先生前遂跨鶴乘云而去,于此辛氏建樓,名曰黃鶴。
這則神話的大意是說,從前有位姓辛的人,賣酒為業(yè)。有一天,來了一位身材魁偉,但衣著襤褸的客人,神色從容地問辛氏:“可以給我一杯酒喝嗎?”辛氏不因?qū)Ψ揭轮h褸而有所怠慢,急忙盛了一大杯酒奉上。如此過了半年,辛氏并不因為這位客人付不出酒錢而顯露厭倦的神色,依然每天請這位客人喝酒。有一天客人告訴辛氏說:“我欠了你很多酒錢,沒有辦法還你。”于是從籃子里拿出橘子皮,畫了一只鶴在墻上,因為橘皮是黃色的,所畫鶴也呈黃色。座中人只要拍手歌唱,墻上的'黃鶴便會隨著歌聲,合著節(jié)拍,蹁躚起舞,酒店里的客人看到這種奇妙的事都付錢觀賞。如此過了十年多,辛氏累積了很多財富。有一天那位衣著襤褸的客人又飄然來到酒店,辛氏上前致謝說,我愿意供養(yǎng)您,滿足您的一切需求。客人笑著回答說:我哪里是為了這個而來呢?接著便取出笛子吹了幾首曲子,沒多久,只見朵朵白云自空而下,畫上的黃鶴隨著白云飛到客人面前,客人便跨上鶴背,乘著白云飛上天去了,辛氏為了感謝及紀念這位客人,便用十年來賺下的銀兩在黃鵠磯上修建了一座樓閣。起初人們稱之為“辛氏樓”。后來便稱為“黃鶴樓”。
關于黃鶴樓還有另一個版本的神話故事。相傳一位仙人化作人形在黃鶴樓中飲酒,不料仙人袋中銀兩不多,但店主并沒有深究。仙人感謝店家的大度,就在墻上畫了一只鶴。并告訴店主,為了報答店主留下只黃鶴,您只需拍手4下,黃鶴便可在空中起舞供大家娛樂,但你要切記,黃鶴只為大家而舞。說完,仙人離去。店家按仙人的留下方法一試,果然黃鶴起舞,大家紛紛欣賞。有一大官聞訊,包下整個地方,命令店家讓黃鶴起舞。無奈,店家拍手4下,黃鶴從墻上浮現(xiàn)出來,步履沉重的飛舞。接著,金光一現(xiàn),店家看見當年那位仙人回來,仙人說道:“黃鶴起舞,不能只為獨樂。”說完,坐云離去,黃鶴也跟隨離去。
建樓原因
以上當然是神話傳說。三國時在這臨江的山巔建樓,首先還是出于軍事上的需要,但后來逐漸成為文人薈萃,宴客、會友、吟詩、賞景的游覽勝地。歷代的名人如崔顥、李白、白居易、賈島、夏竦、陸游等都曾先后到這里游覽,吟詩、作賦。
唐代詩人崔顥登上黃鶴樓賞景寫下了一首千古流傳的名作;‘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xiāng)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李白登上黃鶴樓,放眼楚天,胸襟開闊,詩興大發(fā),正要提筆寫詩時,卻見崔顥的詩,自愧不如只好說:“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崔顥題詩,李白擱筆,從此名氣大盛。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公開課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教學設計:《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09-05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設計05-09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的教學設計10-26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設計04-24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設計04-10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的教學設計10-14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設計05-22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設計06-13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設計參考11-07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精品設計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