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的教學設計(精選10篇)
作為一名老師,時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教學設計一般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步驟與時間分配等環節。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的教學設計,歡迎閱讀與收藏。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的教學設計 篇1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認識本課的5個生字“鶴、孟、陵、辭、唯”,會寫“孟、浩、陵、辭、唯”5個生字,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背誦《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注釋、插圖、想象、誦讀,理解詩歌內容,感受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朋友之間的友情和依依惜別的感情。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激起學生對祖國詩歌的熱愛之情,培養學生課外主動積累詩歌的良好習慣。
二、教學流程與設計意圖
(一)談話法導入新課
古時候,交通很不方便,朋友分別后就很難再見面,所以那時候朋友要遠行,是一定要送別的,送別后還會作詩詞紀念。這種詩被稱為送別詩。今天我們來學習一首送別詩,學習《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設計意圖】談話導入新課,親切自然,同時不露痕跡地交代要學的古詩是一首送別詩。
(二)了解題目、了解作者
1.讀準課題中四個生字“鶴、孟、陵、浩”,重點讀音是“陵”后鼻音,引導學生想辦法記憶字形。
2.寫一寫“陵”字。廣陵還叫什么?課題中還有一位詩人的名字,你知道孟浩然嗎?通過讓學生匯報查找的資料了解兩位著名詩人間的情誼。
3.注意恰當的停頓,理解“之”的意思。讀懂題目。滲透學習古詩的方法。解題目、知作者。這樣我們就能知道詩文主要寫的是什么。
【設計意圖】《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中要求,每個學段都要指導學生寫好漢字,要在教師的指導下隨堂練習。對于“陵”字的指導既復習了漢字的識記方法,又給予了學生寫法的指導。
廣陵和揚州的關系大多數學生不明確,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明確了廣陵就是揚州,為學生理解詩句掃清了障礙。同時學生課下查資料,課上交流,使學生知道了李白與孟浩然之間的關系,為兩人情深不忍離別做了鋪墊。
(三)初讀古詩
那是怎樣的情景呢,我們來讀這首詩。
1.誰來讀,聲音要洪亮,要把字音讀準。(課件顯示古詩)其他同學注意聽,看看他有沒有讀錯的字。
2.再讀強調停頓。
3.讀古詩,不但要讀準音,還要注意停頓,更要讀出它的味道來。
你自己練習讀一讀,讀出你自己的感覺。
(四)師生合作讀
【設計意圖】通過不同形式的有層次讀,讓學生讀出古詩的味道。充分感受古詩的韻律之美,從而增強語感,促進思維。
(五)學習前兩行詩句,了解學詩方法
同學們讀著讀著就讀出了味道,不過我想你們可能還會有沒讀懂的地方,學生質疑。
1.(西辭、煙花三月)
(出示地圖長江兩岸 西辭 黃鶴樓,直接理解“西辭”意思)
煙花三月是怎樣的情景?理解了重點詞,這兩行詩意一定懂了。
(板書:明詩意)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的質疑,順學而導,想象煙花三月是怎樣的情景。用四個字的詞語說一說,進行詞語拓展練習。
2.想象,在這如詩如畫的江南春天,在這千年勝地的黃鶴樓上,詩人可能和老朋友孟浩然干什么?(欣賞美景、共飲美酒,吟詩作賦)但今天,卻要忍受離別之苦,你能把作者的感受和心情讀出來嗎?
生讀前兩句,這是多么讓人傷心無奈呀?讓我們感同身受,更加珍惜朋友間的真情。(板書:悟詩境)誰再來讀一遍?
【設計意圖】詩歌教學需要想象的介入,引導學生開展想象,詩人在如此美麗時節卻要忍受離別之苦,帶著這樣的心情入情入境的誦讀,學生自然就會體悟詩的意境,同時領悟到詩句的學習方法。
(六)運用方法,學習后兩行詩句
就像這樣的學習后兩句(先抓住重點詞弄明白詩意,不懂的地方可以看注釋,看圖,還不懂就提出來),和同座說一說,然后匯報。誰來讀這兩句?
1.你從中聽出了什么?船漸行漸遠,李白仍然站著,望著,他多么舍不得孟浩然呀?誰再來讀?猜一猜,大約站著望了多長時間?你這樣送過朋友嗎?這是多么深的情意呀!誰再來讀后兩句?
2.在唐朝盛世,長江是交通要道,按理說,江南三月,長江上一定是千帆競渡,可李白為什么說是“孤帆”呢?板書:孤帆盡。
板書:情意長。誰再來讀一讀?
3.這僅僅是在說帆船孤嗎?
小結:這小小的一個“孤”字,就把詩人的離愁別緒表達得淋漓盡致。
這是多么深的情誼呀!誰來讀?
【設計意圖】利用前兩句的學習方法,學生自主學習后兩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同時開展想象,在想象中誦讀,在誦讀中體悟情感。
(七)創設意境,升華情感
1.有一首歌詞源自這首詩。我們來閉上眼睛聽一聽,看你的眼前出現了怎樣的畫面和情景,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
2.孟浩然的船一槳一槳地劃著,最后沒有了蹤影,可是,李白還在望啊、望呀,誰再來讀全詩,再次感受那依依不舍之情?
3.如果你有機會登上黃鶴樓,你一定會想起兩個人――(李白和孟浩然)你一定會想起這首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4.讓我們把這美好的情感,把這千古佳句永遠留在心中吧,誰來背一背?
小結:我們在學古詩時要解詩題、知作者,還要明詩意、悟詩境,以后我們可以按照這樣的方法來學習古詩。
【設計意圖】音樂拓展了想象,在音樂中,學生豐滿了意象,還原古詩描繪的場景畫面,這樣古詩中的文字鮮活起來,加之讓學生一遍一遍誦讀,使學生身臨其境,走進詩人的心靈深處。
拓展閱讀:《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賞析
這首送別詩有它特殊的感情色調。它不同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那種少年剛腸的離別,也不同于王維《渭城曲》那種深情體貼的離別。這首詩,表現的是一種充滿詩意的離別。其之所以如此,是因為這是兩位風流瀟灑的詩人的離別,還因為這次離別跟一個繁華的時代、繁華的季節、繁華的地區相聯系,在愉快的分手中還帶著詩人李白的向往,這就使得這次離別有著無比的`詩意。
李白與孟浩然的交往,是在他剛出四川不久,正當年輕快意的時候,他眼里的世界,還幾乎像黃金一般美好。比李白大十多歲的孟浩然,這時已經詩名滿天下。他給李白的印象是陶醉在山水之間,自由而愉快,所以李白在《贈孟浩然》詩中說:“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云。”這次離別正是開元盛世,太平而又繁榮,季節是煙花三月、春意最濃的時候,從黃鶴樓順著長江而下,這一路都是繁花似錦。李白是那樣一個浪漫、愛好游覽的人,所以這次離別完全是在很濃郁的暢想曲和抒情詩的氣氛里進行的。李白心里沒有什么憂傷和不愉快,相反地認為孟浩然這趟旅行快樂得很,他向往揚州地區,又向往孟浩然,所以一邊送別,一邊心也就跟著飛翔,胸中有無窮的詩意隨著江水蕩漾。在一片美景之中送別友人,真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美景令人悅目,送別卻令人傷懷,以景見情,含蓄深厚,有如弦外之音,達到使人神往,低徊遐想的藝術效果。
“故人西辭黃鶴樓”,這一句不光是為了點題,更因為黃鶴樓是天下名勝,可能是兩位詩人經常流連聚會之所。因此一提到黃鶴樓,就帶出種種與此處有關的富于詩意的生活內容。而黃鶴樓本身,又是傳說仙人飛上天空去的地方,這和李白心目中這次孟浩然愉快地去廣陵,又構成一種聯想,增加了那種愉快的、暢想曲的氣氛。
“煙花三月下揚州”,在“三月”上加“煙花”二字,把送別環境中那種詩的氣氛涂抹得尤為濃郁。煙花,指煙霧迷蒙,繁花似錦。給讀者的感覺絕不是一片地、一朵花,而是看不盡、看不透的大片陽春煙景。三月是煙花之時,而開元時代繁華的長江下游,又正是煙花之地。“煙花三月”,不僅再現了那暮春時節、繁華之地的迷人景色,而且也透露了時代氣氛。此句意境優美,文字綺麗,清人孫洙譽為“千古麗句”。 李白渴望去揚州之情溢于言表。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詩的后兩句看起來似乎是寫景,但在寫景中包含著一個充滿詩意的細節。“孤帆遠影碧空盡”李白一直把朋友送上船,船已經揚帆而去,而他還在江邊目送遠去的風帆。李白的目光望著帆影,一直看到帆影逐漸模糊,消失在碧空的盡頭,可見目送時間之長。帆影已經消逝了,然而李白還在翹首凝望,這才注意到一江春水,在浩浩蕩蕩地流向遠遠的水天交接之處。
“唯見長江天際流”,是眼前景象,又不單純是寫景。李白對朋友的一片深情,李白的向往,正體現在這富有詩意的神馳目注之中。詩人的心潮起伏,正像滾滾東去的一江春水。總之,這一場極富詩意的、兩位風流瀟灑的詩人的離別,對李白來說,又是帶著一片向往之情的離別,被詩人用絢爛的陽春三月的景色,將放舟長江的寬闊畫面,將目送孤帆遠影的細節,極為傳神地表現出來。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的教學設計 篇2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認識5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能正確理解“西辭”“煙花三月”“盡”“唯”等詞語。
【過程與方法】理解詩句意思,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朋友間的深情厚誼。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生養成審美情趣,提高鑒賞能力。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詩句意思,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朋友間的深情厚誼。
【難點】學生養成審美情趣,提高鑒賞能力。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古代的交通和通訊都非常的不方便,離別容易,相見難,所以送行就成了人們表達深情厚誼的一種方式,也成了詩人們爭先歌詠的題材,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首詩就是千古傳誦,膾炙人口的送別詩。
(二)初讀感知
1.初讀課文,解決生字詞。(屏幕出示生字詞,學生朗讀)
2.師生互動,交流收集到的材料,了解詩人李白和寫作背景。
3.回顧以前學詩的方法。(如查字典、看注釋、看插圖、讀資料等)
4.引導學生自主選用以上方法同桌之間互相說說詩的大意,全班交流詩的`大意。
(作者在黃鶴樓送他的朋友孟浩然去廣陵的情景)
(三)深入研讀
1.學生思考詩中第一句中的“故人”是指誰?
2.請找出第一、二句中的地名,師生互動,明確位置。
(教師板畫幫助理解)
3.圖文對照,理解“西辭”是什么意思?
(武漢在揚州的西邊,所以,西辭是西邊辭行的意思,就是離開西邊,順江東下到揚州)
4.抓住“煙花三月”,展開想象。
(拓展學生思維,體會“盛世、盛景融名人”的華美畫面)
5.重點體會“遠影、盡、流”等詞語的豐富內涵。
(引領體會目送時間之長,情誼之深)
(四)鞏固提高
滾滾東去的僅僅是一江春水嗎?小組內交流,結合實際生活,談談你的理解。
(引導體會雖然“多情自古傷別離”,但“人雖分,心相隨,情永在”的豐富內涵)
(五)小結作業
小結:圍繞“朋友間的真摯情誼”做總結。
作業:談話激發學下一首詩和繼續搜集這一類詩的興趣。布置預習作業。
四、教學反思
首先,小學段的詩詞的教學尤其要注重朗讀,需要老師采用多種朗讀手段,引導學生以讀促悟。其次小學課堂應是非常活潑,充滿活力的。所以在教學過程之中,注重情景的創設,讓學生寓教于樂,從而樂學、好學。此外,古詩詞約義豐,教學時應該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的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5個生字,背誦并默寫《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2、體會朋友之間的友情和依依惜別的感情。
3、結合課文注釋或、詞典,體會詩句的含義,體會詩的意境。
4、培養學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自主學習的能力、想象的能力。
課前準備:
學生:預習古詩,搜集有關描寫春天的詞語、句子或詩句。
教師:制作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新課。
同學們,在二年級的時候,我們學過李白寫的《贈汪倫》你們還記得嗎?我們一起來背一背。很好,孩子們,把后兩句有感情的再讀一遍。是啊,汪倫送別李白的情誼真的是比那桃花潭水還要深啊。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去感受李白送別友人的真情吧。
二、解題:
1、學習題目中的三個生字,齊讀課題。
2、用自己的話說說題目的意思嗎?
三、初讀古詩。
李白如何描述他和孟浩然分別的情景呢?請大家自由讀讀這首詩,注意讀準字音。
1、學習詩中兩個生字。
2、指名讀古詩。指導朗讀
課件范讀。
出示劃分好節奏的課件,根據劃分好的節奏,自己先學著讀一讀。
指名讀、教師范讀、齊讀。
四、理解詩意
自由的讀一讀第一、二句,想想你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問題?
1、故人:指老朋友。
2、西辭?
“在西邊辭行,往東走。”課件出示黃鶴樓和揚州的的位置圖。
3、煙花?形容花開得很繁茂,像浮動的煙霧。煙花三月到底有多美,我們一起來欣賞欣賞。(課件出示春天的美景),美嗎?
師:在這柳如煙,花似錦的三月李白和孟浩然這對好朋友會做什么?
剛才我們了解了這兩句詩中一些詞的含義,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兩句詩的意思?
在這柳暗花明的三月,在這鶯歌燕舞的三月,本是和好朋友欣賞美景,吟詩作畫的好時候,可是老朋友就要離開自己到千里之外的揚州去了,假如你就是李白,此時此刻你的心情是怎樣的呢?
4、盡管依依不舍,但送君千里,終須一別。孟浩然的船走了,李白回去了嗎?你從哪里知道?你能說說這兩句詩的意思嗎?
詩中哪個詞告訴我們小船不見了?
孤帆什么意思?
這么大長江上難道真的只有孟浩然的這條小船嗎?為什么詩人卻說孤帆呢?
5、小船在水天相接的地方消失了,李白還久久地佇立江邊,望著那滾滾東去的長江水,此時此刻他在想什么呢?
指名讀、引讀、齊講習
五、感悟詩情
帶著這種感受,這種感情把整首詩讀一讀。
指名讀、分男女讀、全班齊讀。
六、課外拓展
讀得真好,讀出了濃濃的惜別之情,老師為你們成為李白的知音而高興。一年后,李白回憶起當時與孟浩然分別的情景又寫下了《江下行》這首詩,我們一起來欣賞:去年下揚州,江送黃鶴樓。眼看帆去遠,心逐江水流。真是“人分千里外,情在一送中”,古代詩詞里,還有很多關于離別的佳作,請同學們回去后搜集一些描寫送別的古詩,用我們今天的學習方法仔細品讀。
教學反思: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在這節課上,我利用創設的情境,抓住對重點字詞的理解去理解整首詩的大意,把重點落在想象詩歌描繪的情境、體會詩人的情感上。為此,我制定了三個層次的教學目標:第一個教學目標,就是突破重點字詞,理解古詩的大意。第二個目標,就是領會古詩意境,能有感情地朗讀古詩,這也是本首古詩的教學重點。第三個目標,是注重古詩的朗讀和積累。為了達成以上的教學目標,我在課前就預先制作了一個多媒體課件,讓學生課前搜集了李白與孟浩然、黃鶴樓、廣陵等的相關資料,整個教學流程就按照“談話導入,了解背景,課題質疑、自學釋疑,感悟詩境、誦讀詩文、拓展學習”來進行。
一、情景導入,了解背景
本課教學從李白的《贈汪倫》導入,讓學生從詩人感受到朋友送別自己的深厚情誼中遷移到自己送別友人的真情,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為后面的學習奠定基礎。
二、課題質疑、自學釋疑
在這一環節中,我充分信任學生,讓學生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通過自學,讓學生充分地發表自己的見解,訓練學生自學和口語表達能力,為進一步的學習打下基礎。在學生匯報的過程中,根據學生在自學中遇到的困難,我就重點引導學生理解“何時送”和“怎么送”這兩個問題。
三、學習古詩,體會詩情
本環節通過學生自由讀、聽課件范讀、齊讀、教師范讀、劃分節奏讀等方式,使學生在讀中初步理解詩中蘊含的畫面與情感。
在教學中就通過讓學生用優美的'詞句來表現三月的美麗,不但拓展了學生想象的空間,還訓練了語言,促使學生調動自己的語言積累并之得以活化。同時又輔以課件展示煙花三月的美麗,讓學生感到三月的美麗,美得并不空洞,為學生入情入境地讀奠定了基礎。
在處理“怎么送”這個問題時,我主要引導學生身臨其境地去送別的現場,通過“老朋友的船走遠了,看不見了,李白也該回去了吧”比如:“這時長江里只有孟浩然的一條船嗎?李白為什么只見‘孤帆’呢?”“假如你就是李白,站在黃鶴樓邊,心中會想什么?”這三個問題,讓學生較深入地感受到李白和孟浩然之間的深情厚誼。在解決深層次的疑難后,我再引導學生個性化的朗讀最后兩句詩句,用自己的情感去誦讀古詩,用自己的聲音抒發自己的情感,就使孩子們與作者的情感水到渠成地產生了強烈的共鳴,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誦讀詩文,感悟詩情
本環節通過播放配樂、教師引讀,使學生用自己的情感去誦讀古詩,用自己的聲音抒發自己的情感,感悟到詩中所蘊含的濃濃的惜別之情,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五、拓展學習,加強聯系
課中,我安排了李白在一年后所作的《江下行》“去年下揚州,江送黃鶴樓。眼看帆去遠,心逐江水流”做為拓展學習,擴大閱讀面,加強了課內外的聯系,激發學生多積累古詩,讓他們通過反復的積累誦讀,轉化為內在的修養。
總之,在課堂上,我本著充分相信學生,努力給他們營造一個寬松、和諧的環境,給他們自讀自悟的機會,爭取使學生都“動”起來,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達到“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目的。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卻出現了很多不如人意的的地方,比如:
1、語言不夠精煉,沒有經過精雕細作。
2、節奏顯得前松后緊,整體把握不夠好。
3、對于難點的突破,由于時間的關系,現得比較匆忙等。但我相信,隨著經驗的積累和不斷地學習,以上這些不足會逐步得到克服。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的教學設計 篇4
教材分析: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首詩是唐代大詩人李白所寫,古詩所表達的是詩人送別好友時無限依戀的感情。本節課以“送”字貫穿全文的教學方式來引導學生理解詩意,體會詩情。通過朗讀、想象、合作、表達等多種方法培養學生的語感,激發學生的情感。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理解詩句的意思,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并會默寫。
過程與方法:
結合課文注釋、網絡資源、朗讀、想象等方法體會詩句的含義,體會詩中的`意境。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朋友之間的友情和依依惜別的感情。
教學重難點:
理解詩句的意思,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老師知道同學們會背許多古詩,著名詩人李白了解嗎?他有幾個名字?
2.詩仙李白的詩我們已學了好幾首,你能背一首嗎?
從詩中,我們看到了一個情感豐富的李白,李白不僅如此,他還是一個廣交朋友的詩人,著名詩人孟浩然、王維、杜甫、賀知章、王昌齡都是李白的摯友。今天,我們再跟隨李白的詩句感受李白與孟浩然之間的深厚情誼。
3.齊讀課題。
二、讀詩題
1.“送”是什么意思?這是首送別詩,從題目中可知道些什么?
2.齊讀詩題。
三、讀詩文、知詩意
1.請同學們自由讀詩文,讀準字音和節奏。
2.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是學習古詩的第一步,接下來我們來看看詩句中每一句話的意思,你都讀明白了嗎?下面,請同學們結合書下的注釋,老師為你提供的關鍵詞和網址,查找相關的資料來體會詩句的含義。先完成的同學在組內互相說說。
3.說古詩大意
師:有什么不懂的嗎?
(1)西辭。大家不妨看地圖,黃鶴樓與楊州的位置關系,明白了嗎?
(2)下的意思長江水自西向東順流而下,“到、去”的意思
(3)什么樣的三月叫煙花三月呢?你們想知道么?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些揚州三月的圖片,你們看看還可以用什么樣的詞描繪這揚州的煙花三月?(出示課件)
說前兩句詩的意思。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的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1.認識5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兩首古詩,背誦并會默寫。
3.感悟詩歌內容,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朋友間的深情厚誼。
4.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
5.激起學生對祖國詩歌的熱愛之情,培養學生課外主動誦讀詩歌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
引導學生理解詩句的意思,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教師:多媒體課件。
學生:預習課文,搜集相關資料。
第一課時:
一、情境導入,揭示題意
1.播放《送別》名曲,引導學生回憶讀過或學過的幾首送別詩。(力求在上課伊始就創設一種情境,使學生較快進入到“送別”的氛圍中,達到“未成曲調先有情”的效果)
2.通過《贈汪倫》《別董大》等耳熟能詳的送別詩,初步感知古人的送別深情。
3.介紹時代背景:古代交通不便,離別容易相見難,所以送行就成了人們表達深情厚誼的一種形式,也成了詩人們爭相歌詠的題材。
4.初讀兩首古詩,大致了解其異同。
5.引導學生先學第一首詩,板書詩題。(注意“鶴”的筆順,“孟”的起筆,“陵”的讀音)
6.讀題了解有關“送”的內容。
(1)師生交流有關黃鶴樓的資料。
(2)課件展示黃鶴樓風采,加深對這座江南名樓的認識。
(3)師生交流了解“廣陵”與“揚州”的關系。
(4)教師相機板畫長江簡圖,幫助學生明確詩中涉及到的地名的地理位置。教師邊畫邊與學生交談:“黃鶴樓也好,廣陵也罷,都位于我們祖國第一大河──長江流域。長江西起唐古拉山脈,婉蜒6300多公里后匯入東海。黃鶴樓所在的武漢就在長江與漢江的交匯處,廣陵在武漢的.東邊。”版書:廣陵)
(5)師生交流了解李白與孟浩然的基本情況。(讓學生明確,李白雖被后世稱為“詩仙”,名氣頗大,但孟浩然比他大十幾歲,當時已詩名天下,而李白還只是二十四五歲的詩壇新秀)
(6)請學生完整表達詩題的意思。
(7)提示學法:搜集資料是理解詩題,學習古詩的一個好辦法。
二、初知詩意,質疑解疑
1.自由練讀全詩,注意讀準字音,認清字形。
2.指讀正音。
3.自讀自悟,引導學生運用工具書或注釋等多種方式了解詩的大意,并鼓勵學生質疑。
4.集體交流。
(1)指名概述詩意。
(2)質疑。
(3)結合板畫弄懂“西辭”等較簡單的問題。
(4)師生交流,確定有研究價值的問題。
三、故事導引,入境悟惰
1.師講述李、孟真摯友誼的故事。據說李白常在黃鶴樓上與人飲酒賦詩。有一天,他聽說仰慕已久的孟浩然就隱居在附近的襄陽,便立刻前往拜見。孟浩然聽說李白來了,顧不得整理衣冠,趕忙來到堂前。李白一見孟浩然,搶上一步說:“孟兄,李白早知道您詩名天下,特來求教啊!”“哪里哪里,賢弟過獎了,過獎了!你才華橫溢,我也久仰了呀!”兩人一見如故,從此一起游山賞月,飲酒賦詩,談人生,談抱負……就這樣,好幾個月形影不離。不久,孟浩然要到江浙一帶遠游,李白有事不能同往,特地選在黃鶴樓為孟浩然送行。望著帆船遠去,李白心中百感交集,于是一首千古名詩誕生了……(此處講述李、孟之間交往的生動故事,意在為學生理解后兩句埋下伏筆,奠定基礎)
2.賞析“煙花三月”。
(1)喚起學生生活體驗,引導學生想象、感受身邊鮮花盛開的春天是怎樣一幅美景。
(2)師生共議“煙”的豐富內涵,肯定學生富有創意的個性化理解。如江邊水氣繚繞在繁花似錦花叢中,具有一種詩意的美感;霧氣時聚時散,繚繞花間,也使人產生無限還想。
(3)師生共同在音樂中想象“煙花三月月令人神往的美景。(抓住“煙花三月”的“煙”,引發學生對春天美景的想象,聯想長江兩岸的一片春意,“形真”而“意遠”。教師先讓學生感受、理解,然后再表達,這樣,理解和運用就融為一體了)
(4)拓展理解“煙花三月”。“煙花三月”不僅僅指黃鶴樓所在的武漢,還有揚州,乃至整個長江兩岸都是春意濃濃、一派千里鳥啼綠映紅的美好春景。當時乃盛唐時期,整個時代也如“煙花三月”般美好,更體現了詩人愉悅的心境。
(5)指導朗讀前兩句。自由讀、指讀、評讀、想象畫面讀等。
(6)小結:名樓美景遙相送,詩情畫意在其中。
3.品析“碧空盡”“唯”等詞語。
(1)品析第三句,各抒己見談談對“碧空盡”的理解。
(2)抓住“遠影”,體會李白目送帆船遠去時間之長,對友人的情感之深。
(3)帶著自己的體會試讀第三、四句。
(4)指名讀,師生評讀,學生再讀。
(5)師激情引讀。
(6)從最后一句中,換詞理解品析“唯”。引導學生體會詩人對摯友的一片深情,寄情于浩蕩的一江春水。體味作者佇立江邊時間之長,帆影“盡”而情“不盡”,“過盡千帆皆不是,一心只送孟浩然”的深情。
(7)指導朗讀后兩句。及時板書:情深意長。
四、賞讀全詩,背誦全詩
1、自由組合練習讀。
2.展示個性指名讀。
3.師生互動背誦讀。(自由組合讀,讓學生自讀自悟,讀中悟情;教師引讀,點撥學生如何讀,使學生深入體會詩意;展示個性讀,可引發學生展示自身獨特體會)
五、學習第二首詩
1.討論交流學習第一首詩的成功經驗:解詩題,明背景;品詞句,悟詩境;作對比,感詩情等。
2.小組合作學習第二首詩。
3.各組匯報交流。
4.生生互動、師生互動。了解安西、陽關等詩中所涉及地名的方位及相關知識;了解由于交通不便,從偏遠的安西到陽關的送別這其中的艱難;各抒己見體味“更進一杯酒”的深刻內涵。
5.比較兩首詩的異同,誦讀悟情。
6.交流這兩首送別詩共同的地方,試著思考其規律性。
六、總體回顧,歸納升華
1.學生交流本節課感受。
2.教師歸納總結:人分千里外,情在送別中!一樣的深情,別樣的故事。下節課讓我們繼續領略古代詩人的送別深情。
3.布置作業。
第二課時:
一、復習鞏固,導入新課
二、交流課下收集到的送別詩(略)
三、小組合作,讀詩悟情
引導學生自主體會送別詩的異同,著重讓學生領悟這些詩中豐富的情感內涵,品味“人間最美是真情”這一真諦。
四、誦讀交流,暢談感受(略)
五、遷移學法,進行練筆
1.人間最美是真情,同學們,我們也曾有過與親人、朋友分別的難舍時刻,你有怎樣的感受呢?能否用抒情的話甚至是詩的語言寫一寫?
2.練筆。
3.交流。
六、拓展思路,布置作業
1.除了送別詩,你還了解什么類別的詩?(如思鄉詩、邊塞詩、詠春詩等等。引導學生課外讀詩時要留意詩歌間的內在聯系,使學生對詩歌的理解上到一個新的高度)
2.布置自選作業。
(1)搜集李白、孟浩然、王維的其他詩作,朗讀、欣賞、摘抄。
(2)自主選擇文中一首詩改寫成記敘文。
(3)結合自己的感受創作古體詩或現代詩。
(4)搜集某一類詩歌如邊塞詩,比較、賞讀、摘抄或寫體會。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的教學設計 篇6
教學目標:
1、掌握生字詞,讀懂詩句,理解詩意。
2、感悟詩歌內容,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朋友之間的深情厚誼。
3、激發對祖國詩歌的熱愛,培養主動積累詩歌的習慣。
教學重難點:
移情換景,想象畫面,體驗情感。
讀中悟情,讀中生情,讀中賞文。
教學過程:
一、初讀古詩
師:同學們,在交通不便的古代,別離意味著也許終生都難以再見。多情自古傷離別,在詩人王維的眼中,離別是“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的傷感,在詩人王勃的眼中,離別是“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的樂觀,那么,在唐代著名詩人,“詩仙”李白的眼中,離別又是什么呢?
整體感知古詩意思,說一說自己的感受。
二、讀懂詩題
⑴黃鶴樓在哪里?
出示:黃鶴樓背景介紹。
師:黃鶴樓是天下名勝,是文人墨客流連聚會之所,又是傳說中仙人乘鶴升天之處。兩位瀟灑飄逸的詩人選擇在此辭別,雖是惜別,但更富有詩意。
⑵揚州是個怎樣的地方?
出示揚州風光圖。
揚州:美麗的江南城市,是當時最繁華的都會,尤其春天的揚州到處歌舞升平,到處柳絮如煙,繁花似錦。“腰纏十萬貫騎鶴下揚州”,“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
⑶體驗孟浩然和李白各自的心情讀詩題。
三、讀懂詩意
1、品讀“故人西辭黃鶴樓”
⑴李白為什么要送孟浩然呢?你從哪里知道的`?(理解“故人”)
⑵你了解他們之間的交情嗎?
李白和孟浩然是忘年之交。孟浩然本是湖北省人,但常在吳、越、湘等地漫游。李白也喜歡漫游,從27歲到35歲的將近十年的時間里,比較固定地居住在今湖北安陸境內。他聽說孟浩然是個大才子,就主動拜訪他,孟浩然雖比李白大11歲,但兩位才子卻因為有著相同的愛好,一見如故,成為知己。
⑶帶著對“故人”的真摯的情誼,指導讀“故人——西辭——黃鶴樓”。
2、品讀“煙花三月下揚州”
⑴出示“煙花三月”
①看著這四個字,讓你想起了怎樣的畫面?
②什么樣的三月叫煙花三月呢?還可以說是什么樣的三月?
③憶往昔,李白在這柳如煙,花似錦的三月,他會和好朋友做些什么呢?
④誦讀有關江南三月的優美詩句。
⑵品味“下”之精妙
下揚州的下換成“去”“往”等詞語有什么不同?從一個下字你體會到了什么?
3、品讀“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⑴長江自古以來就是交通要道,江上總是帆船點點,而此時在李白的眼中,為什么只看到一只小船呢?
⑵描述送別畫面。(播放課件:送別)
⑶看了送別場面,有什么話想對李白說?
四、體驗詩情
文字中最精妙的語言就是詩句,詩是要讀的,還要盡可能地讀出它的味道。分角色讀古詩(配樂:高山流水)
女同學柔情地送別。(女生齊讀)
男同學深情地送別。(男生齊讀)
一起豪壯地送別。(齊讀)
五、拓展延伸
同學們,古典詩詞中的送別之情感人至深,有悲傷,有樂觀,有勸慰,有歡快……下面讓我們誦讀一些送別的佳句,感受古人那濃郁的離別之情。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的教學設計 篇7
教學目標:
1、能正確讀詩,把握詩的節奏美,理解“西辭”“煙花三月”等詞語意思。理解詩句意思,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朋友間的深情厚誼。
2、學生會吟誦,養成審美情趣,提高鑒賞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詩句意思,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學生會根據吟誦知識吟誦,體會朋友間的深情厚誼。
教學難點:
讀中悟情,吟中生情。
教學用具:
課件吟誦音樂
教學過程:
一、課前播放《贈汪倫》
聽過這首詩,老師的心中有種淡淡的哀傷,這讓我不禁想起畢業時與好友分別的場面。在詩人王維的眼中,離別是“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的傷感,那么,在“詩仙”李白的眼中離別又是什么呢?今天就讓我們同李白一起登上黃鶴樓為好友孟浩然餞行吧!
板書課題: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齊讀課題。
二、解詩題,知作者。
師:讀完題目你知道了什么?(請你來說)(誰送誰、在哪里送?“之”的含義、誰能連起來說說題目的意思?
介紹李白情況(PPT),講李白和孟浩然友誼故事。
(看來搜集資料,是我們理解古詩的一個好方法!)
三、讀詩、誦詩。
過渡: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場千古送別,去感受那濃濃的離情別意。
1、請同學們自由讀古詩,注意讀準字音。
2、老師范讀。
3、請李然同學讀古詩,師評價。
過渡:古詩有節奏美,誰來劃分一下節奏。
出示古詩(劃好節奏)指名朗讀,齊讀古詩,拍手讀古詩。
四、吟詩(給詩標注平仄。要求:平長仄短,入短韻長)
指名兩位同學黑板上標(口訣:135不論,246分明。)平聲用“—”,仄聲用“│”入聲字用“!”韻字最長,用長橫。(標過糾正對錯,手勢吟誦,明白依字行腔)
過渡:老師覺得將古詩標出平仄還不夠,要想有感情地吟誦出來,還要理解它的大概意思。(這就是依義行調)請大家借助下面的注釋,然后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它的大概意思。
1、學習一、二兩句。
師:誰來說前兩句的意思?(生:老朋友在西面的黃鶴樓與我辭別,在三月份煙霧迷漫、繁花似錦的春天去揚州)
師:這里的“西辭”你怎么理解?(PPT地圖)黃鶴樓在西邊,揚州在東邊,老朋友辭別西邊的黃鶴樓,去東邊的揚州,所以詩人說故人—————————(生接)西辭黃鶴樓。
孟浩然要在煙花三月前往揚州,三月的揚州會是怎樣的一番景象?我們一起去看看吧!(播放圖片)你們想用哪些詞語來形容這美麗的景色?
柳絮如煙、繁花似錦。
師:真是太美了,在這千年勝地的`黃鶴樓上,在這如詩如畫的江南春天,詩人卻要與老朋友分別,怎能不讓人心酸呢?李白心中除了傷悲,還有更多的話想要說,如果你就是李白,你會對孟浩然說什么呢?
練習說話:
生:孟兄,在這繁花似錦的煙花三月,我們本可以在這黃鶴樓上飲酒作詩,可如今你卻要離我而去,心中真不是滋味啊?(孟浩然聽了又會怎么說呢)
生:李兄,不要太過傷感,王勃曾經說過:“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師:是啊!千言萬語都難以訴說自己心中的那份離別之痛,帶著這種情感再來吟誦這兩句詩。
2、學習三、四兩句。
師:后面這兩句詩可以說是千古傳誦,其中蘊含的深意你能讀明白嗎?
生:孤船的帆影漸漸遠去消失在藍天的盡頭,只看見長江水浩浩蕩蕩地向天邊流去。
“孤船”是誰的船?(孟浩然的船)自古長江就是交通要道,江上來來往往的船只有許多,為什么詩人只看到了一只船呢?(因為詩人把所有的注意力和感情都在孟浩然的身上了)
師:過境千帆皆不見,心中只有孟浩然,這是多么深厚的友誼啊!誰來吟誦這兩句詩。
師:從你的吟誦中老師聽出來了,好友的船雖已消失,但是對孟浩然的(思念、友誼)卻沒有消失?
過渡:是啊,送君千里,終須一別。所以在李白的眼中:離別就是“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的不舍;
過渡:同學們眼看孤帆漸漸消逝,李白仍然佇立在江邊,久久不忍離去,此時你能用一個詞語形容李白的心情嗎?(依依不舍、難舍難分、依依惜別)
師:你能吟誦出這份依依惜別之情嗎?(板書:依依惜別)(兩名學生吟,師評價)
3、手勢齊吟全詩。提問吟誦。
五、拓展延伸。
師:同學們在古代,因為交通的不便,人們一旦分別,相聚就遙遙無期,所以很多的文人墨客都寫下了流傳千古的送別詩。你們都知道哪些送別詩?
學生反饋,老師相機出示送別詩。(送元二使安西)用剛才學習吟誦的方法唱出來。
結束語:同學們,離別是一段情,離別是一首詩,離別是一支歌,古人離別贈詩,我們再來吟誦《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讓我們在音樂中感受李白與孟浩然的深情吧。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的教學設計 篇8
【教學目標】
1、認識5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能正確理解“西辭”“煙花三月”“盡”“唯”等詞語。
2、理解詩句意思,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朋友間的深情厚誼。
【教學過程】
一、緩解學生緊張氣氛 烘托課堂氛圍
同學們,與往常相比,我們的教師里發生了什么變化?班長閆興回答說:“今天我們這節課來了幾位聽課老師,那作為班長,我們以何種方式來歡迎聽課老師呢?班長閆興帶領大家鼓起掌來。
二、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剛上完體育課和做了課間操,同學們累嗎?今天啊,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首歌曲《送別》(師唱)有的同學隨同老師一起唱,唱完之后,同學交流感受,有的同學說出與親人分別時傷心、難受……進而導入新課,今天老師與大家來共同學習一首送別詩,并板書課題《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三、解詩題、說詩人
1、解詩題:
通過思考,能說出送別的地點是黃鶴樓,送別的人物是李白的好友孟浩然,到廣陵去。
2、說詩人:
生預習,知道本詩的作者是李白,學生介紹詩人李白:唐代詩人,我們學過他的詩有《早發白帝城》、《贈汪倫》。老師補充:黃鶴樓坐落在今天的湖北省武漢市,黃鶴樓是天下名勝,是傳說中仙人乘鶴升天之處。
四、品讀詩句,走入詩的境界
1、理解第一、二句詩:
⑴ 點名學生讀,讓學生找出在第一二句詩中,提到了那些地名?學生回答:黃鶴樓和揚州。教師板畫黃鶴樓、長江水、揚州。
⑵ 圖文對照,理解“西辭”:
學生能夠說出“西辭”的含義:詩人李白和好友孟浩然在黃鶴樓分別了,由黃鶴樓向東乘著小船經過長江到揚州去。
⑶ 抓住“煙花三月”展開現象:
老師讓同學們說出“煙花三月的揚州”是怎樣的一幅畫面呢?學生說出:繁花似錦,草木茂盛、漂亮、美麗……教師借機向導,在這繁花似錦的三月里,李白有心情去欣賞這美麗的景色嗎?學生回答:沒有。教師:那我們帶著何種心情、用什么語調來讀這兩句詩呢?
⑷ 學生試讀。
2、理解第三、四句詩:
⑴ 教師:接下來我們看看三四句詩,點名讀,讓學生找出用得較好的詞語。
學生:孤帆、遠影、唯見、長江、天際流
⑵ 孤帆、盡:
① 品“孤帆:
教師:在那浩瀚的`長江水面上,真的就是一個小船嗎?
學生:不是。
教師:那為什么李白這樣說呢?
學生1:因為只有一只小船載著孟浩然溪流而下。
學生2:因為只能看見一只小船。
教師:在煙花三月的日子里,李白沒有心情觀看其它風景,他佇立江邊,只能看見好友孟浩然的小船,說明李白和孟浩然之間的友情是非常深厚的,他舍不得離開孟浩然。
② 思“盡”:
教師:那第三句中的“盡”指的盡什么,我認為它有一個沒有“盡”,你們知道它是什么嗎?
學生:孟浩然的影子。
教師:能具體的說一下嗎?
學生:是孟浩然載著小船的影子消失了,不見了。
教師:那什么沒有“盡”呢?
學生:是李白與孟號然的情感。
⑶ 欣賞第四句詩:
教師:這個時候,詩人李白還能看見什么呢?
學生:一江春水。
教師:那僅僅是一江春水嗎?
學生:里面還有與好友依依不舍的感情。
⑷ 換位思考、切身感受:
教師:假如你現在是李白,說一說你自己的感受。
學生1:難受。
學生2:舍不得離開。
⑸ 學生有感情的朗讀。
⑹ 對全詩劃分節奏,進行朗讀。
五、精確概括李白與孟浩然的友誼
學生:重視友情,朋友的友誼不能忘……
六、教師總結
在人世間,有很多情,有一旦與他人結交就產生的友情,有你每日來到學校,要好好學習,報答父母的恩情、親情;有同學們成家之后,就產生的愛情,無論哪種情感,我們都要好好珍惜!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的教學設計 篇9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古詩涵蓋面寬,意韻深遠,本課設計側重從搜集整理資料、潛心品析吟誦、想象拓展等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讓學生在讀詩的過程中,自由地、充分地與文本進行對話,在師生互動的閱讀實踐中披文入境,唱響“讀”的主旋律,讓學生讀出自己的理解,讀出自己的體驗,在讀中悟美,在讀中悟情。
【教學目標】
1、學習“孟、浩、陵、辭、唯”5個生字,能正確、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2、在老師的指導下,借助工具書、注釋、圖片感悟詩歌的內容,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朋友間的深情厚誼。
3、激發學生對祖國詩歌的熱愛之情,培養學生課外主動積累詩歌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
初步感悟詩歌的內容,能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
教學難點】
能體會朋友間的深情厚意。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閱讀了解古代送別詩相關內容,制作多媒體課件。
學生準備:預習課文,搜集相關內容。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流程與設計意圖】
一、情景導入,揭示詩題
1、播放《送別》名曲,引導學生回憶讀過或學過的幾首送別詩。
2、指名背誦《贈汪倫》、《別董大》。
【設計意圖】
未成曲調先有情。為學生創設一種情景,鋪陳一種調子,使學生較快進入到“送別”的氛圍,初步感知古人送別的深情。
3、介紹詩歌創作的背景:古代交通不便,離別容易相見難,所以送行就成了人們表達深情厚誼的一種形式,也成了詩人爭相歌詠的題材。《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和《送元二使安西》兩首詩堪稱送別詩中極品,被人們傳誦至今。
4、板書詩題,學習“孟、浩、陵”三個生字,了解詩題中有關“送”的內容:誰送誰?在哪里送?朋友要到哪里?
【設計意圖】
40分鐘的課堂是有限的,教師應珍惜每分每秒的時間引導學生有效學習。此環節緊扣題目,隨文識字,從詩題入手,設計幾個問題,幫助學生初步了解詩歌講述的故事。
二、互動交流,分享信息
1、課件展示黃鶴樓名樓風采,認識這座江南名樓。
2、出示地圖,了解“黃鶴樓”與“揚州”的地理位置,教師相機板畫長江簡圖。
3、學生交流課前搜集到的'有關李白與孟浩然的資料。
【設計意圖】
古詩的創作年代距學生較遠,長江簡圖板畫不但助于學生明確地理位置,更有助于理解詩中“西辭”等意思。互動交流李白與孟浩然的基本情況,為深悟詩情奠定基礎。
三、初知詩意,質疑梳疑
1、自由練讀古詩,讀準字音,認清字形。
2、指名朗讀全詩,正音。
3、自讀自悟,引導學生運用工具書或借助注釋等方式了解詩的大意。集體交流:
⑴、指名概述詩的大意。
⑵、引導學生質疑。
⑶、結合板畫弄懂“西辭” 意思。
【設計意圖】
疑者,覺悟之機也。質疑環節有助于提煉研度專題,體現課標提倡的順學而導的課程理念。
四、賞析儷句,入境悟情
賞析“煙花三月”
1、引導學生想象鮮花盛開的春天是怎樣的畫面,并用一、兩句話說一說。
2、共議“煙”的豐富內涵。(如江邊水氣繚繞在繁花似錦的花叢中,具有一種詩意的美感;霧氣時聚時散,繚繞花間,使人產生無限遐想。)
3、出示多媒體課件,配樂欣賞煙花三月的揚州如詩如畫的春景。
【設計意圖】
介入音樂元素,播放揚州春景視頻,欣賞“煙花三月”令人神往的美景,拓展想象,可謂一石激起千層浪,由“形真”到“意遠”。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的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目標】
1、理解三首古詩,結合注釋或查字典、詞典,了解詩句意思。
2、多誦讀,并能展開想象,體會詩人的感情。
3、了解詩人怎樣在寫景、敘事中抒發情感。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還記得李白嗎?哪位同學能夠起來為大家背一首他的詩呢?
這節課,我們來學習李白寫的又一首表現朋友相送的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二、解題
黃鶴樓最早建于三國時期,有“天下絕景”之稱,歷代詩人在此留下了不少詩篇。
孟浩然,是唐朝一位很有名的詩人,和李白是好朋友。可指名背誦孟浩然的詩,如《春曉》。
之:往,去。
廣陵:地名,現在的江蘇省揚州市,漢朝時稱“廣陵”,隋唐時稱揚州,揚州是唐朝最繁華的都市之一。
指導學生用自己的話把題目的意思說出來。
(提示:是誰送誰,從什么地方到什么地方去)
三、自學古詩、自主探究
1、自由練習朗讀古詩。
2、借助課文注釋或查字典,自學古詩,記下不懂的問題。
3、小組合作學習。
4、匯報交流自學成果,教師相機引導、點撥:
⑴故人西辭黃鶴樓:
“西辭”,如圖,由圖可見黃鶴樓在西,揚州在東,孟浩然由西向東,依長江順流而下,告辭時自然要向西拱手。
第一句點明送別地點。
⑵煙花三月下揚州:
“煙花三月”,三月,過去人們稱之為季春或暮春,正是春深如海的季節,在草長花開的季節,空氣濕度增大,遠望去好像有一層薄薄的煙霧籠罩著花草樹木,煙花指的'就是這種景色。
第二句點明送別的時間。
在黃鶴樓這樣的千年勝地,又正值繁花似錦的春天,朋友們正應愉快地聚會,可“故人”卻要辭別遠去了。這兩句在敘事之中流露出惜別之情。
⑶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在碧波蕩漾的江面上,一只帆船逐漸向前移動,直到水天相接的地方帆船不見了,老朋友不見了,只有江水層層涌向天邊,李白仍呆立江邊。
⑷這首詩前兩句敘事,后兩句寫景。詩人借景抒情,表達了對老朋友的依依惜別之情。
5、指導感情朗讀,體會老朋友間的依依惜別之情。
6、練習背誦。
四、總結
這首詩描寫的是春天里李白送別好友孟浩然時的情景,表達了朋友間依依惜別之情。
五、作業
1、課外閱讀李白、孟浩然寫的其他詩。
2、為《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完成一幅古詩配畫。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的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設計04-24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設計05-09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的教學設計10-14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設計05-22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設計04-10
【精】《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設計08-11
【熱】《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設計08-28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設計【精】10-15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設計優秀05-08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設計優秀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