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認識5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能正確理解“西辭”“煙花三月”“盡”“唯”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背誦詩歌。
3、體會詩句的意思,想象詩歌描寫的意境,感受朋友依依惜別的情誼。
4、激發閱讀古詩的興趣。
教學重點:
學習生字,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
理解詩歌的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生——課前熟讀古詩;收集李白的詩歌、生平資料;不理解的詞查查字典,試著理解詩歌。
師——課件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課前加導入
1、(播放音樂)平時大家積累了許多古詩,想和老師對對詩嗎?
2、能記住這么多的古詩,你們真棒。知道我們剛才所對的古詩是誰寫的嗎?你了解李白嗎?(課件李白素描圖出現)
3、(過渡)千年圣地黃鶴樓,如詩如畫江南春。當時詩人李白本該和老朋友孟浩然在黃鶴樓上共飲美酒,吟詩作賦,但此時老朋友卻要東下揚州,這真是世間離別情萬種,多有詩人訴心聲。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李白的這首送別詩。(出示課題)
二、解詩題,知作者
1、師:同學們,老師寫在黑板上的課題少了哪個字呀?(陵)這是我們這節課要掌握的生字之一。現在你們觀察下,有什么要給大家提個醒的?(“陵”右上是“土”,下邊是折文)觀察細致,請大家舉起小手和老師一起把課題補充完整。
2、從題目中,你知道了什么?
(學生交流自己讀題后所得:送的地點、誰送誰、“之”的含義、對黃鶴樓、廣陵及人物的了解、李白和孟浩然友誼故事等)
3、教師隨機點撥學習方法:是啊,搜集資料,也是理解古詩的一個方法!題目中的關鍵詞我們都知道了,你能連起來說說題目的意思嗎?(生試著說題目意思)
4、古代交通不方便,朋友分別之后就很難再見,于是呀寫詩送別就成了一種風俗,當時的送別詩就和現在的流行歌曲一樣多。然而李白和孟浩然在黃鶴樓這一送別卻引起了轟動,在文學史上堪稱千古一別啊。為什么這么著名呢?這里有三名,在名樓黃鶴樓,送名人孟浩然,到名地廣陵。論年齡,孟浩然比李白大十二歲,然而一樣的興趣愛好,一樣的才華橫溢,使他們互相仰慕,相見恨晚,即使是短暫的離別,也那么依依不舍。
三、讀通讀順,整體感知
1、就是這么一首千古傳誦的名篇,我想大家已經迫不及待地想讀了吧,來自己先放聲讀讀,讀的時候一定要看清字形,讀準字音,讀吧。
2、學習生字(我們先和剛才還未認識的生字朋友打聲招呼,誰愿意讀?容易讀錯的再給大家提個醒。個別讀——所有生字詞語都來了,全班齊讀)
3、請一個同學來讀這首詩,老師給你加點伴奏,希望你能讀出韻味。其他同學邊聽邊想想你的頭腦中會浮現出怎樣的情景?
4、想象得真好!正像大家說的,這首詩描寫了孟浩然在黃鶴樓向李白告別和李白站在岸邊目送孟浩然遠去這兩個情景。有誰知道哪幾句詩描寫了孟浩然在黃鶴樓向李白告別的情景,哪幾句詩描寫了李白目送孟浩然的情景?
(學生讀詩句,交流:前兩句描寫了孟浩然告別的情景,后兩句描寫了李白目送孟浩然的情景)
四、感悟詩境,品讀古詩
1.浩浩蕩蕩的長江水自西向東流,順流而下就能到達廣陵。我們在數學課上已經學過方位,知道平面圖上,上北下南左西右東。哪個同學能幫我貼出黃鶴樓和揚州的位置?指名上臺貼出“黃鶴樓”·“揚州”·貼對了嗎?生:對。評價:真厲害!為什么這么貼?能結合詩句說一說嗎?指名說。
黃鶴樓在西,揚州在東,所以詩人說故人———
孟浩然從黃鶴樓去揚州要順流而下,所以詩人說煙花三月-----------
“故人”是什么意思?(老朋友) 在這指誰?(孟浩然)從哪知道的?(注釋)真好,結合注釋是弄清古詩意思的好辦法。
師:煙花給你們什么感覺?(漂亮,綻放……)為什么用煙花形容三月呢?還可以說什么樣的三月?
生:百花盛開的三月,爭齊斗艷的三月,陽光明媚的三月,鳥語花香的三月……
師:揚州是東南都會,自古繁華,現在又逢三月,這個季節去揚州,李白仿佛看見了揚州怎樣的一番景象?
生:也是花團錦簇、繡戶珠簾,繁榮而又太平……
師:老師請大家欣賞下這時的江南一帶的美景。(播放課件)此時此情此景,好友要去繁華都市,你有什么想說的?(小結:孟浩然要去的地方真是好地方,時間也選擇得恰當。李白對友人的這次出游自然十分羨慕。也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愉快與向往。)
師:有一個讀書的好方法就是展開想象,請想象剛才說的畫面并帶自己的感覺讀讀這兩句詩。
2.孟浩然的船走了。可李白還在黃鶴樓上久久的望啊望啊,他在看什么啊?指名說:船。幾只?生:一只。師:詩中哪兒告訴我們?生:孤帆。師:對!孤帆就是?生:孤孤單單的一只船。
可那是唐朝盛世啊!長江是主要的交通渠道。江上應該有許許多多來往的船只(課件點擊:江上千帆)。為什么李白只看見孟浩然的孤帆呢?生:因為李白所有的注意力和感情都在孟浩然身上。師:李白眼中只有——孟浩然,是因為李白的心里只有——孟浩然。看到的自然就只有孟浩然的——孤帆。(點擊課件一支孤帆。)
過盡千帆皆不見,一心只送孟浩然。這是多么深厚的友誼啊!誰來讀讀,指名讀。你的眼里有孤帆了。誰再來讀?眼中只有孤帆了,能不能讀出心里只有孤帆的感覺?你再試試。很好,范讀,再來一遍。齊讀。
3.“孤帆遠影碧空盡”,真的都盡了嗎?不盡的是什么?
不盡的是滾滾長江水;不盡的是對孟浩然的無限思念之情。
4.送上祝福的話。
送君千里,終有一別。此時此刻,此情此景,李白望著孤帆遠去,江水滔滔,會在心里默默地對遠去的孟浩然說些什么呢?(江水是永遠流不盡的,我們之間的情意是不會斷的;今番遠去,何時再能相會?愿你一帆風順,一路平安……)能否用上我們積累過的送別詩來送送孟浩然?(莫愁前路無知已,天下誰能不識君。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5、就像老師上課開始時介紹過的,送別詩已經成為當時一種風俗,有許多詩人都在送別他的親人和朋友時,寄情于詩表達出自己的深情厚義。請看(出示送別詩)古詩的學習還需要平時的積累,希望大家課下能多積累、多背誦送別詩。
6、孟浩然的孤帆漸漸遠去,漸漸消失了。李白還在看什么啊?生:江水。哪句詩告訴我們?生:唯見長江天際流。一起讀一讀。唯見是什么意思?只看見。對,只能看見江水了了為什么李白還不離開啊?生:舍不得。這又是怎樣的情啊?生:依依惜別、難分難舍。是啊,怎樣才能讀出難分難舍的感情?自己讀看看。指名讀。
加上第三句詩,誰來?
帆盡了可情未盡啊,碧空盡和天際流降下來,延長來讀就更有味道了。一二組讀。我仿佛看到了那如長江水般永不停息的深情。三四組讀。我仿佛看到了那如江水般綿綿不斷的厚誼。男同學站起來吧。讓我們一起送孟浩然。這是豪壯的相送。女同學你們也來送送他。這是柔情的相送。
導讀:我的眼前是那一雙雙飽含深情的眼睛,我的眼前是那一個個翹首東望的李白:
、欧瑵u漸遠逝了,已成了帆影。李白沒有離去,他望啊望啊,心中不禁涌起——
、品瑵u漸遠逝了,已消失在藍天碧水的盡頭,李白還不肯離去,他望啊望啊,心中默念——
、欠Я,只剩下那滾滾東流的長江水想起昨日種種,他踮起腳來,又在望啊望啊!心中再次默念——
8. 師:是啊!人雖分,情永在,這兩句詩寫出了詩人目送朋友遠去的情景,抒發了朋友之間怎樣的感情?(板書:依依惜別)一年后,李白對自己的朋友,對當時送別孟浩然的情景仍舊念念不忘。這深深地情,這濃濃的意化作了這首千古名詩。老師情不自禁想吟誦。師范讀。你們也來讀一讀。生齊讀。師生配合讀。老師讀一、三句,你們讀二、四句。
五、小結
是啊,相見時難別亦難,從這首千古流傳的送別佳詩中,我們感受著古人那濃濃的情意,其實這樣的深情誰沒有遇到過呢?誰沒有這樣的親人朋友呢?一樣的深情,別樣的故事,下節課我們繼續感受詩人王維和朋友依依惜別的深情。
六、作業
課下,背誦默寫這首詩,可以搜集送別的古詩讀一讀,背一背;還可以把這首古詩改編成一篇小故事,好嗎?下課。
板書設計: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黃鶴樓圖片——揚州城圖片
依依惜別
教學反思:
本課時的設計理念:以讀促悟,想象古詩所描繪的情景;以語言運用為中心,通過朗讀、想象、合作、表達等多種方法培養學生的語感,激發學生的情感。讓學生在彰顯個性中,邊學,邊積累,邊創造;讓學生在自讀中真正感悟語言文字的魅力,體驗到成功的樂趣,得到情感的陶冶。聯系學生的生活實踐。巧妙設計引語拓展知識點發展學生的想象空間,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培養學生語言表達的能力,想象思維的能力。發掘詩句中關鍵詞,利用圖片幫助理解,有利于學生思維的活躍。通過視頻的情景朗讀,體會古詩的意境。拓展送別詩積累擴大學生閱讀量,進一步感受友情、友愛的溫馨。
在操作過程中,在朗讀方面效率低,范讀還要多揣摩,想象力這一環節因時間關系而不能盡情發揮,有點草草收場的感覺。在表揚學生方面做得比較好,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但贊揚學生的用詞比較格式化,感覺與學生還是有點距離。
【《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設計02-27
送孟浩然之廣陵 教學設計03-25
《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設計04-10
【精品】《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設計09-28
《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設計資料06-03
《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設計(15篇)03-01
《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設計15篇02-28
《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設計15篇03-07
李白《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設計及反思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