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年級語文上冊《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反思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四年級《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反思
【第一篇】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是李白所寫的一首七言絕句,短短的28個字表達了一種對友人的依依惜別之情,同時又有一種闊大深遠的意境。這是唐代時期非常盛行的送別詩中的佳作,讀來很有韻味。《新課標》對三、四年級詩詞教學的要求是“誦讀優(yōu)秀詩文,注意在誦讀中體驗情感。”古代詩詞語言精美,生動,本節(jié)課我用音樂、媒體教學等手段,讓學生通過自讀自悟、自研自得、入境悟情,從而領(lǐng)悟詩意,體驗詩情。用精心準備的導語和切合詩意的古曲音樂,烘托出一個濃濃的讀書氛圍,放開學生的手腳,放飛學生的思維。而板書立求簡潔、明了。
我遵循農(nóng)村小學生學習古詩的原則。在導入理解課題后逐步采取讀正確、讀出正確的節(jié)奏,再讀出詩歌的韻味。在導入環(huán)節(jié),我曾經(jīng)找了很多個支點,有學生以前學過的李白的《贈汪倫》、李白的《贈孟浩然》,還有就是這首崔顥的《黃鶴樓》。《贈汪倫》學生太熟,《贈孟浩然》不適合放在這里,所以就選擇了這首《黃鶴樓》導入,因為黃鶴樓正式因為崔顥的這首詩而聞名的。據(jù)說李白到了黃鶴樓這個地方剛想在上面題詩,卻發(fā)現(xiàn)上面已經(jīng)有崔顥寫的《黃鶴樓》,李白看后不敢下筆。世人驚嘆這世上還有李白不敢下筆的地方。文獻同時還記載,李白當時沒有寫詩就離開了黃鶴樓,后來作了《登金陵鳳凰臺》勢與崔顥的《黃鶴樓》一較高下。
導入之后由于詩題較長,所以除了讀正確之外還要讀出節(jié)奏。而對于詩文,先做到正確、再讀出節(jié)奏,而重點是要讀出韻味。如何進入到詩的情境中去體會詩人的情感,再讀出詩中情。我想這也是這節(jié)課做得最不夠的地方。學生都知道李白和孟浩然的依依惜別之情,“依依惜別”“戀戀不舍”學生能夠說出我們老師要的和考試要的標準答案,可是這種情卻進入不了學生的內(nèi)心。也就是說學生不是有感而發(fā)的。在試教的過程中,我曾經(jīng)把學生當做“零”起點去教,結(jié)果發(fā)現(xiàn)沒有一點突破。
有人說:詩歌是無聲的音樂。因此在課堂中要讓學生享受古詩的韻律美,畫面美以及整體美,以達到情感熏陶的目的。“綴文者情動而辭發(fā),觀文者披文以入情”《文心雕龍》。我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難點是要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境,體會詩中情,讀出詩中情。要使學生披文以入情,教師就必須創(chuàng)設一定的教學情境使學生披文入境,進而入情。在 “悟詩情”教學環(huán)節(jié)時抓住兩個主要意境點“煙花三月”和“故人西辭”,學生的情感體驗被調(diào)動起來,紛紛發(fā)表自己的觀點,課堂上流淌的是詩意的語言,涌動的是真實的情感,碰撞的是思維的火花。但是這里比較遺憾的是我的操作太快,沒有給學生更多的品味的時間。
本節(jié)課我還重在積累。拓展學習送別詩,默寫或抄寫本節(jié)課要學習的這首古詩。這樣的教學,不僅增加誦讀積累的數(shù)量,也是一種初步的對比學習,激發(fā)并培養(yǎng)學生對古詩詞的興趣和熱愛。
我在反思的時候我突然間想起了白居易的送別詩《琵琶行》: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弦。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最后的“別時茫茫江浸月”與《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中的“唯見長江天際流”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孤帆遠去,詩人李白只見長江的水在天邊流淌著,而同樣的,是分別時刻,詩人白居易望著茫茫江面上的一輪明月,悲從中來。后來我在課堂上補充講《琵琶行》時,效果很好,孩子們特別入情入境。我覺得在執(zhí)教《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時是不是可以與這首《琵琶行》聯(lián)系,相互映襯呢?
當時決定上這首詩的時候,很多同事問我為什么要教詩,詩并不好教。我當時的想法很簡單,因為我不會教詩歌,所以想把握這個機會來好好地學習。
【第二篇】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是李白所寫的一首七言絕句,短短的28個字表達了一種對友人的依依惜別之情,同時又有一種闊大深遠的意境。這是唐代時期非常盛行的送別詩中的佳作,讀來很有韻味。
上這首詩前,我的本意既想教給學生一種學習古詩的方法,又希望學生能發(fā)散思維,大膽想象詩人與朋友分別時的畫面。于是,在教學設置上,我先讓學生讀,按照平長仄短的規(guī)律讀,同時在我手勢的引導下反復讀,讀出詩的節(jié)奏、讀出詩的韻味。在反復的誦讀中,學生對古詩的興趣被激發(fā)。在熟讀的基礎(chǔ)上讓學生想象詩中的畫面,進而理解詩的意思。之后引導學生理解整首詩發(fā)生的背景、體會煙花三月的美景、感受詩人李白的依依不舍并進行感情朗讀,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非常的高。
有人說:詩歌是無聲的音樂。因此在課堂中要讓學生享受古詩的韻律美,畫面美以及整體美,以達到情感熏陶的目的。“綴文者情動而辭發(fā),觀文者披文以入情”《文心雕龍》。要使學生披文以入情,教師就必須創(chuàng)設一定的教學情境使學生披文入境,進而入情。在“悟詩情”教學環(huán)節(jié)時我讓學生先朗讀古詩再觀察圖畫最后音樂渲染,通過移情,換位思考:“如果你就是李白,李白就是你。你會對即將離開的孟浩然說些什么?”學生的情感體驗被調(diào)動起來,紛紛發(fā)表自己的觀點,課堂上流淌的是詩意的語言,涌動的是真實的情感,碰撞的是思維的火花。在感悟詩中的情感后,我讓學生配上《高山流水》的古箏音樂誦讀一番,有幾個孩子還情不自禁的跟著搖頭晃腦起來。課堂最后,我讓學生帶著自己的理解,帶著這份依依不舍和著音樂唱起《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孩子們的心境達到了沸點。
教學中,我注重拓展課堂的容量,通過對古詩相關(guān)資料的滲透讓簡單的古詩變得更加的充實。如:介紹黃鶴樓、黃鶴樓和廣陵的位置、李白和孟浩然的友情以及李白寫給孟浩然的那首《贈孟浩然》。
短短的四十分鐘,相信孩子們有所收獲了,知道用平長仄短的規(guī)律吟誦古詩,知道學習古詩的方法。當然這節(jié)課也存在著一定的不足,如課堂設計還是遵循以前的知詩人,解詩題,明詩意,悟詩情,只是加了后面的吟唱。另外教學中還是缺乏一定的教育機智,自己的情緒容易受學生的影響。今后自己還得多加鉆研業(yè)務,博取眾人之長,逐漸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四年級《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反思】相關(guān)文章: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反思10-22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反思07-12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反思08-25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反思09-23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反思08-15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實錄及反思07-15
《李白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反思08-27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案反思精選08-23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