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案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案1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10個生字,理解有生字組成的詞語的意思。
2、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
3、讀通課文,初步了解課文的內容。
教學重點:
1、學會本課10個生字,理解有生字組成的詞語的意思。
2、讀通課文,初步了解課文的內容。
教學媒體:投影片錄音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初讀古詩。
1、唐代大詩人李白,大家都很熟悉,誰還記得我們學過他的哪幾首詩?
指名交流
2、今天我們一起來看他的一首古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幻燈出示該古詩
3、師范讀
4、自由讀,讀準字音。
5、齊讀,指名讀。
6、揭題25黃鶴樓送別
7、學生針對課題質疑
二、初讀課文
1、提出要求:
(1)讀準字音借助拼音讀好生字。
(2)讀順課文
(3)理解課文大概內容,思考上述提出的問題。
2、檢查
(1)出示生字,指名認讀。
(2)出示詞語
煙霧迷蒙繁花似錦餞行飛檐凌空遠眺
敬仰譽滿天下佇立膾炙人口凝視
a、指名讀,師糾正字音
b、齊讀
(3)指名分節朗讀課文。
(4)評價指出優缺點后齊讀。
(5)讀后初步回答上述提出的問題。
三、識記、書寫生字
1、投影生字
2、指導識記方法和書寫注意點
“孟”字,上下結構,彎鉤起筆和出鉤處直線對齊。
“餞”字與吃食物有關是“食”字旁。
“酒”字已在生活中認識,書寫時區別于“灑”
3、根據學生提到的字進行范寫。
4、學生描紅、臨寫字(師巡視糾正寫姿)
四、作業
1、完成習字冊
2、朗讀全文
第二課時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背誦古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3、能通過文詩對照閱讀,理解課文內容及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與朋友之間的依依惜別之情。
教學重點:
能通過文詩對照閱讀,理解課文內容及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與朋友之間的依依惜別之情。
教學媒體:
收錄機配樂錄音投影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同學們,今天我們繼續學習(齊讀課題)25黃鶴樓送別
2、首先我想請同學把時間、人物、和事情放到題目中去,把題目更具體化。
(指名說)
3、在李白為孟浩然送別的過程中誕生了一首千古傳誦的古詩。(出示詩句)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1)請同學們讀一讀這首詩,看看針對這首古詩你有哪些問題要問?交流
二、精讀課文
過渡:請同學們帶著這些問題去聽課文錄音,聽的`時候注意力集中,老師相信大家能在課文中尋找到答案。
1、聽課文錄音,思考剛才提出的疑問?
2、同學們剛才我們聽了一遍課文,現在拿起手中的筆,把與這些問題有關的課文內容圈畫出來。(學生動手圈畫)
3、以小組為單位,把你找到的答案在小組里交流一下。
(小組討論,師巡回指導)
4、針對第一句詩句,你解決了哪幾個問題?
(1)故人“指的是誰?為什么稱為“故人”?
(2)“煙花三月”是一番怎樣的情景?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案2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5個生字,背誦并默寫《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2.體會朋友之間的友情和依依惜別的感情。
3.結合課文注釋或查字典、詞典,體會詩句的含義,體會詩的意境。
4.培養學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自主學習的能力、想象的能力。
課前準備
學生:
①搜集有關李白和孟浩然生平的材料。
②讀熟詩歌。
教師:制作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小朋友們是否遇到過與親人或與小朋友分別的情形呢?如果有,那么你們當時的感覺是怎樣的?(學生自由的說)下面我們來看看偉大詩人李白送別友人孟浩然時的情形是怎樣的?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二、解題:
①學生讀題,讓學生先自己理解題目。
②引導學生理解:黃鶴樓:故址在今湖北武漢市武昌蛇山的黃鵠磯上,傳說有神仙在此乘黃鶴而去,故稱黃鶴樓。
“之”的意思是去、往;“廣陵”是今天的江蘇揚州;
題目的意思是“李白在黃鶴樓送孟浩然到廣陵去”。
三、預習檢查:
讓學生讀準下列五個字的讀音、記住字形:孟(mèng)、浩(hào)、陵(líng)、辭(cí)、唯(wèi)。
四、交流搜集的有關資料
1.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人?(唐代著名的詩人)
2.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關系?
3.這首詩是在什么情況下寫的?
五、理解詩意
1.學生自學古詩
自學要求:以四人小組為單位,熟讀古詩,借助文后注解或字、詞典,理解字詞,翻譯詩句,做好講解古詩的準備。
2.檢查交流自學情況
①學生自愿或學習小組推薦1個學生講解古詩
②教師指點,并點出這首詩中的幾個關鍵的不易掌握的字詞。“西辭”“盡”。
(詩意:老朋友告別了黃鶴樓,在這花紅柳綠的三月去揚州。你乘坐的船兒越行越遠,駛向水天相接的地方,消失在藍天的盡頭。我眼前只有那浩瀚的長江水,還在向天邊奔流。)
六、體會詩境
1.你認為這首詩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感情?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
2.想象描述“煙花三月”是一個什么樣的圖景。李白這時有心情賞景嗎?為什么?
3.這時長江里是不是只有孟浩然的`一只船?李白為什么只見“孤帆”?
4.李白站在岸邊看好友孟浩然的船只由近而遠心里會想些什么?(結合末兩句體會詩人的感情)
5.借助插圖體會詩的意境。
6.有感情地朗讀、體會詩的意境。
七、能力訓練:我們能不能分角色表演一下當時的情景呢?
1.學生先以小組為單位,集體合作設計這分別情景的表演,要注意事情發生的時間、環境,人物的動作、語言、表情等等。
2.學生自愿或推薦表演,表演后師生共同評議,選也最佳表演小組。[
3.根據表演效果,再看注釋或查字典,理解詩句的意境。
八、作業練習:
1.背誦并默寫《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2.搜集并閱讀有關友人送別的詩歌,體會詩人的感情。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案3
一教材簡析
《黃鶴樓送別》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九冊的課文。本課屬于“文包詩”的形式,即以一個生動的故事再現《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首詩的創作情境。故事是詩歌的拓展和闡釋,詩歌是故事的濃縮和提煉,詩文互照,情景同現,的確是培養學生聯系語言環境理解課文和體會詩人情感的好教材。
課文共五個自然段。第一至三自然段寫李白在黃鶴樓為孟浩然餞行的情景,后面的部分寫李白在江邊目送孟浩然登船遠去,觸景生情,吟詩抒情。
二、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說出《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首詩的意思,并會背誦這首詩。
3、學生在品味朗讀的基礎上,體會詩人與朋友間的依依惜別之情。
三、教學重點、難點:
本課教學的重點是:形象再現詩歌意境,感受詩歌深遠意境。
難點是:理解詩意,用現代語言來講說古詩的意思。
四、教法與學法:
“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于方法的知識”,本課采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根據本課教材特點和學生身心發展特點,遵循“積極指導自學、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教學理念,運用情境教學法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創造學習、前后聯系、讀中感悟、角色體驗,從而真正掌握學習此類文章的基本學法。
五、教學設計:
本課可采用兩課時達成教學目標。
第一課時:學會生字新詞,反復讀熟課文。
第二課時:在細讀課文,品味朗讀的基礎上,學會《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一詩,逐步學會自學古詩的方法。
這里,我著重說一說第二課時的教學思路:
(一)激情導課,直接揭題,自主定位
課始,說說你對李白和孟浩然的了解,背一背他們的詩。
(二)詩文對應,初步感知
1、快讀詩文,找出表明李白送別孟浩然時情景的詞語。板書(依依惜別)
2、課件出示詩句,配樂范讀,并讓學生說說“你認為學習這首詩可以通過什么方法?”
3、初步理解詩句,分4小步進行:
第一步:找:默讀課文,找出文中對理解詩句有幫助的句子。
第二步:讀:讀出所找的句子,課件根據學生回答相機出示對應的詩句和語句。
第三步:說:說說詩句意思,會說哪一句就說哪一句,課件根據學生回答突出相關詩句。
第四步:議:互相討論,試著把全詩意思完整地說出來。
4、師生共同小結:讀通順并能說出意思是學習古詩的第一步。
(三)體驗感悟,感情朗讀
1、快讀課文,找出文中描寫他們依依惜別的句子。
2、感悟課文一、二兩句。
根據學生回答出示“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就請您滿飲此杯吧!”這一句教學在自由讀的基礎上個別讀,點拔“你已經知道這里體現‘依依惜別’,怎樣才能讀得更好呢?”并引導評讀,激勵再讀,體會“依依惜別”。根據學生回答出示“王勃說得好……,像長江的波濤永世不絕。這一句教學讓學生讀中談體會,相機板書友誼永不絕,再次體會“依依惜別”。在學生細讀兩人對話的基礎上讓學生分角色練讀,找好朋友對讀,并分角色表演,課件出示“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楊州”,品讀談體會。
3、感悟三、四兩句,請同學們繼續找出文中體現“依依惜別”的詩句,并分讀、看、悟、品四步來體驗感悟,感情朗讀。
一讀,讀文中句子。二看,看課件演示。三悟:領悟兩個問題:從“哪些詞可以看出‘依依惜別’?”“能談談你認為讀得好的經驗嗎?”并配樂朗讀。四品:出示“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點撥學生品讀。
4、師生共同小結:有感情地朗讀是學好古詩的第二步。
(四)升華理解,嘗試背誦。
這一部分教學先以課件出示全詩及送別動畫場景,引導學生相互挑戰朗讀,并根據自愿配上音樂激勵,在稍作準備后讓學生嘗試背誦,在此基礎上總結出會背誦是學好古詩的第三步。
(五)檢測導結,自我總結,拓展延伸。
1.搜集送別的詩。
2.搜集和朋友有關的名言。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案4
教學目標:
1、認識5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能正確理解“西辭”“煙花三月”“盡”“唯”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背誦詩歌。
3、體會詩句的意思,想象詩歌描寫的意境,感受朋友依依惜別的情誼。
4、激發閱讀古詩的興趣。
教學重點:
學習生字,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
理解詩歌的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生——課前熟讀古詩;收集黃鶴樓、廣陵、李白孟浩然生平資料;不理解的詞查查字典,試著理解詩歌。
師——課件
教學時間:
一課時
一、導入
師:上課前,老師先請同學們欣賞一段樂曲,看你們從中能聯想到我們以前學過的,或你讀過的那首詩(教師播放《送別》曲)
誰愿意跟大家交流一下?(生說想到了什么)
師:同學們,在古代由于交通不便,他們分別容易相見難,所以送行就成了他們表達深情厚誼的一種方式,并且成了當時的一種習俗,也成了詩人筆下常見的一種題材。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很有名的送別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板書課題)指導書寫“陵”
二、解題
1、師:讀讀看看題目中送了哪些內容?從他的回答中,我們知道黃鶴樓是送別的地點,廣陵是要去的地方。
2、師:黃鶴樓知道嗎?說說看;百聞不如一見,這就是黃鶴樓(課件出示圖片)傳說有神仙在此乘黃鶴而去,故稱黃鶴樓。歷代文人墨客到此游覽,留下不少膾炙人口的詩篇,使黃鶴樓名聲大振。
3、師:有同學查到廣陵的資料嗎?(指名交流資料)
4、師:黃鶴樓也好,廣陵也罷,都在我國的第一大河長江流域。(畫長江簡圖并標出武漢揚州位置從黃鶴樓順流而下就能到達揚州。
5、如果我們再來了解李白孟浩然的一些情況就更好了(交流李白孟浩然資料。)
師:詩題里面的關鍵詞我們都理解了,誰來說說題目的意思。
師:詩題的意思理解了,也就是詩文大致要講的主要內容,下面我們就從具體詩句來看看李白送別好友時的那份真摯的感情。
三、理解詩意。品讀詞語、感悟詩情
(一)引導自學
1、師:同學們這是一首千古傳誦的名詩,我想大家一定迫不及待地想讀一讀了,自己先放聲多讀幾遍。讀的時候要讀準字音看清字形。
2、老師看到大家讀的有滋有味的,那誰來給大家讀一讀呢?
3、看來大家讀的不錯。讀通詩句是學好古詩的第一步,接下來,我們要看看同學們能否讀懂詩句的意思?現在,老師要送給同學們兩個友情提示,誰來給大家讀一讀:(教師課件出示)
(1)自由地朗讀古詩,并結合課文注釋插圖,讀懂詩意。
(2)把學習中的收獲及時記錄下來,在不理解的地方打上問號并與同桌討論交流。
(二)引導匯報。
師:誰來說說這首詩的大致意思?
匯報的同學先讀古詩,再說詩意。其他同學仔細傾聽,看看你畫的問號在他的回答中能得到答案嗎?
師:同學們,學貴有疑。你們提出的這些字或詞語,正是是詩句中用得好的詞語,堪稱點睛之作。下面我們再次讀讀詩文,看看這些詞語好在哪里?
(三)品讀體驗,感悟事情
交流“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1“故人”是好朋友吧?李白和孟是怎樣成為好朋友的呢?
師:據說李白常和孟浩然在黃鶴樓上一起游山賞月,飲酒賦詩,談人生,談抱負?就這樣,他們成了形影不離的好朋友。所以詩中稱“故人”
“故人”人可以換個說法嗎?(情深意重/患難之交/親密無間)帶著對“故人”的.理解再讀詩句。
2.‘煙花三月”詩中三月指什么時候?想一想,春天來了,你會看到什么樣的景象?能用語言描述一下嗎?(學生交流)詩人的眼中和你們一樣看到了一個百花爭艷繁花似錦的春天,為什么不用“百花、鮮花”而偏偏用煙花那,在這里你覺得有那些可能?生交流
3、師:今天老師特意為大家帶來了煙花三月的圖片請欣賞,此時你想到了哪些描寫春天的詞語或古詩。(生說)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在這如詩如畫的秘境中,詩人本該和朋友一起踏青游玩、飲酒賦詩。可是那么好的朋友卻要去繁華的揚州了,分別之際,李白會對孟浩然說些什么呢?
小結:從他們分別的話語中你聽出了什么?這兩句是人在平淡的敘事中卻透露出它們之間依依惜別的深情。
4、出示“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孤帆”在這里指一只小船,當時正是大唐盛世,長江上應該是百舸爭流,千帆如云那,怎么會只有一只小船呢?
“碧空盡”:“盡”什么意思?什么消失了?從哪個詞語讀出的?
孤帆遠影:開始的時候作者還看到了帆船,漸漸地只剩下一點小影,慢慢地消失了。再來讀讀古詩想象以下畫面。此時假如我們和詩人一同站在江邊:船開了好一會了,李白還在望呀望呀,他心中不禁涌起——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這船越走越遠,只變成一點影子了,可李白舍不得走呀,他很想讓他留下來呀,他還在望呀望呀心中默念著兩句——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這船已經消失在碧水藍天的盡頭了,李白想起了昨日的種種,想起了他們在一起的快樂時光,牽掛之情油然而生,他不僅脫口而出:——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帆雖盡,情未盡呀,此時在詩人的心中,永遠不能消失的是什么?所以作者用了一個“唯”字突出強調了這眼前的江水,古人常常寄情于山水,在這里作者又想借江水說明什么呢?
出示: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學生理解。看一看這面前的江水,猜一猜有多深,想一想面前的長江長不長,有多長,可是在詩人的眼里卻比不上……他們之間的這份珍貴的友情可以用哪些詞語來形容?我們看這兩句,表面上寫景,但卻字字句句隱藏著朋友間的那份深情,這就是借景抒情,詩人把自己的情感融入了自然景物之中,同學們在以后的習作中也可以嘗試運用。“天際流”向天際流去的僅僅是一江春水嗎?還有什么?下面請同學們試著度讀詩句,讀出這份情深意長
師:那滾滾的長江水不正象征著他們深厚的友情綿綿無盡嗎?
師:是啊!你們讀出了李白對孟浩然的深厚友情。
師:女同學站起來送送孟浩然,齊讀。(師放課件生在樂曲聲中讀)(這是柔情的相送)男同學你們來送送。(這是豪壯的相送)大家一起來送送孟浩然!同學們讀的多么投入啊,會背的請站起來,不會背的拿著書讀一讀,讀出你的情感來。
四、課后作業,拓展延伸:
1繼續積累送別詩,并背一背。
2、把這首詩改寫成一個小故事。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案5
教材簡析:本課編排的三首古詩《送元二使安西》《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賦得古原草送別》分別是唐代詩人王維、李白、白居易的著名詩作。三首詩都是描寫送別朋友時,與朋友依依惜別的情景,表達了對朋友的濃濃深情。
教學目標:
1.學會“浥”一個會認字和“孟、陵、鶴”三個會寫字。
2.結合注釋讀懂詩句的意思,并能試著背下來。
3.想象詩句描繪的畫面,體會詩人與朋友相送時的思想感情。
4.朗讀并背誦課文,默寫課文。
教學重點:結合注釋讀懂詩句的意思。
教學難點: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課時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浥”一個會認字和“孟、陵、鶴”三個會寫字。
2.借助注釋,理解每一首古詩的意思。
3.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
教具準備
1.生字新詞卡片。
2.查閱資料,了解古詩創作的背景。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導語:人問處處有真情。親情是偉大的,友情是珍貴的,愛情是甜蜜的,而陌生人間的情感則是崇高的。這些情給人溫暖、給人力量,給人醉心的感動。這些情為我們演繹著人世間的真、善、美。
2.揭題: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三首古詩,去用心體會詩中所蘊含的美好情感。
3.教師板書課題:古詩三首。
二、正確讀詩,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朗讀三首古詩,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逐首指名朗讀,集體評議,糾錯正音。
3.結合朗讀評議,學習詩中的生字新詞。
⑴認識生字,并理解意思。
浥:濕。萋萋:草木茂盛的樣子。
⑵識記字形,正確書寫。
孟——盂陵——凌鶴——鸛
4.正確、流利地朗讀三首古詩,讀好停頓,讀出詩的節奏與韻律。
5.整體感知古詩內容:說說讀了這三首詩,你有什么新發現。
⑴三首都是唐朝詩人寫的送別詩。
⑵三首古詩都是寫詩人在春天送別友人的情景。
①第一首古詩寫的是唐朝詩人王維在渭城送好友元二出使安西。
②第二首古詩寫的是唐朝詩人李白在黃鶴樓送好友孟浩然去揚州。
③第三首古詩寫的是唐朝詩人白居易在原野上送王孫遠去荒城。
⑶三首古詩中第一、二兩首是七言詩,各是四句;第三首是五言詩,共有八句。
⑷三首古詩的題目基本上都點明古詩所描述的事件。
三、借助注釋,理解詩意
1.認真讀古詩,邊讀詩句邊看注釋,先弄清每行詩句的意思,再連起來說說整首詩的意思。
2.學生獨立讀詩,理解詩意。
3.小組合作交流,針對有疑問處,展開討論,解疑。
4.逐首反饋,全班交流。
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早晨的雨濕潤了路上的沙塵。旅店和道路兩旁的柳樹都被早晨的雨水洗得格外清新。勸你再干一杯酒,只因你西去出了陽關一路艱辛,再沒有知已的老朋友。
⑵《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我在黃鶴樓和老朋友辭別。在春光明媚的三月,老朋友坐著船順流直下到揚州去。那只孤單的小船越走越遠,遠遠望去帆影逐漸模糊,消失在藍天的盡頭。只看見浩浩蕩蕩的長江水滾滾地流向遠遠的水天交接之處。
⑶《賦得古原草送別》:原野上的青草繁茂,一年一度枯了又會繁茂起來。燎原的野火能把枯干的野草連葉帶莖統統燒盡,但深藏在地底下的根,在第二年春風吹拂時,春雨滋潤下還會復生,重新鋪蓋大地。伸向遠方的散發清香的青草侵占了古老的道路,在睛天陽光的'照耀下,一片翠綠接連著荒城。今天我又來送別朋友,連繁茂的草兒也滿懷離別之情。
5.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四、課堂小結
教師小結:這節課我們初步學習了三首古詩,理解了詩意,下節課我們就要深入地去體會詩人的情感及其表達的方法。
五、作業設計
1.練習背誦古詩。
2.記一記注釋中重點字詞的意思。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品析詩句,感受詩的意境,體會詩人的情感及表達方法。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導入新課
1.指名背誦古詩。
2.說說各首古詩的主要內容。
3.教師導語:三首都是送別詩,寫的都是送好友遠行的情景。這節課,我們就來細細賞析,想象詩中所描繪的畫面,深入地去體會詩人對友人的一腔真情。
二、品讀賞析,體會詩情
1.認真讀古詩,從三首詩中找出描寫朋友相送的詩句,想象當時送別的情景。
2.小組交流,描述送別的畫面。
3.指名反饋,教師引導聯系全詩內容,體會詩人的情感。
⑴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①描述詩人與好友送別的情景。
②說說詩人是以什么方式送別好友的?(勸酒送別)
③理解“勸君更盡一杯酒”中“更”是什么意思?(“更”是再的意思,可見詩人一次又一次勸友人喝下許多杯濃酒了。)
④議議:為什么詩人不斷地“勸君更盡一杯酒”呢?
聯系古詩創作的背景,理解“西出陽關無故人”。(因為元二此番出使的地方是安西,那是一個荒涼且遙遠的地方,出了陽關之后,朋友間就再難相聚了。)
教師補充:據資料記載,元二此次出使安西,與王維的一別竟成了永別。
有感情地朗讀詩句。
說說:你從“勸君更盡一杯酒”中體會到了詩人怎樣的情感?(對好友的留戀、關切、祝愿。)
⑤教師小結:渭城的春天多么美好,然而好友元二卻要離開此地,出使那遙遠而荒涼的安西,前途多艱險,怎不令王維牽掛。朋友啊,再干了這杯酒吧,西出陽關之后,就再難相見了。詩人與遠行之人多年的深厚友誼,以及此時深情不舍的惜別,還有那前路珍重的祝愿全都融進了那一杯濃酒之中。
⑵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①描述送別情景。
②說說詩人是以什么方式送別。(目送友人離去。)
③議議:“孤帆遠影碧空盡”了,詩人為什么還在駐足凝望?
了解古詩創作的背景,了解友人此番要去的是繁華的揚州。
教師補充:揚州當時是一個繁華富庶的都會,詩人對它也充滿了向往。
說說你從這兩句詩中體會到詩人怎樣的情感。(對友人的眷戀不舍,對揚州的向往,對不能同行的淡然惋惜。)
有感情地朗讀詩句。
④教師小結:詩人目送著友人東去揚州,友人的船只都已消失在碧空盡頭,而詩人仍駐足凝望,讓那滾滾長江水帶著“我”對友人的眷戀不舍之情,帶著“我”對揚州的向往之心,一起隨友人東去吧。
⑶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①描述送別情景。
②有感情地朗讀詩句。
③了解詩人送別的方式。(隨行目送。)
④說說從詩句中體會到詩人怎樣的情感。(對友人的依依不舍、離愁難消之情。)
三、對比認識,了解表達
1.教師導語:同是送別詩,同是表達離別之情,然而詩人在表達方法上又有何不同之處呢?
2.小組討論,聯系有關詩句加以說明。
3.指名反饋,全班交流。
⑴《送元二使安西》:前兩句寫景,情景交融,垂柳依依表惜別。后兩句敘事,勸酒送別,別情深沉。
⑵《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前兩句敘事,寫友人要下揚州。后兩句寫景,目送友人,情寄長江水,別情悠悠。
⑶《賦得古原草送別》:前六句寫景,春草繁茂,蔓延遠方。暗示友人要遠行。后兩句直抒胸臆表離愁,隨行目送,別情濃郁。
4.再次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四、課堂小結
教師總結:在這三首送別詩中,詩人將敘事與寫景相結合,借物抒情,情景交融,生動地表達了送別時對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字里行間飽含著詩人對友人的深情厚誼。是呀,朋友是我們一生中的財富,沒有朋友的人一生都孤獨,讓我們像詩人那樣懷著赤誠之心對待朋友,珍惜友情。
五、作業設計
背誦并默寫三首古詩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案6
教學設計
教材說明:
這兩首詩都是千古傳誦的名篇,包含著詩人豐富的情感。《贈汪倫》《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都是送別詩,一首描繪的是詩人告別朋友的情景,一首描繪的是詩人送別朋友的情景,體現了朋友之間深厚的情意。
古詩語言凝練、準確而形神兼備。課文中的每一首詩都描繪出生動形象的畫面,浸潤著詩人真摯的情感。《贈汪倫》一詩展示出一幅離別的畫面:詩人乘船正要離開桃花潭的時候,好朋友汪倫深情地長著歌來送行,他踏地為節奏,邊走邊唱邊揮手。這幕送別的情景出乎詩人的意料,使詩人感動不已。《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一詩,勾勒的是另一幅送別的畫面:柳絮如煙,繁華似錦,黃鶴樓下,長江之畔,詩人目送友人的行舟,久久不愿離去。孤帆漸漸消失于天邊,長江之水依然浩浩蕩蕩滾滾東去。
教學目標:
1、學會三個生字“孟、帆、唯”
2、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默寫《贈汪倫》。
3、了解古詩大意,想象古詩所表現的情景,體會古詩表達的感情。
教學重點:
理解古詩大意,想象古詩所描繪的畫面。
教學難點:
體會詩人的情感。
教學環節:
一、激趣導入:學生交流自己會背的古詩句,喜歡的學生可以跟背。以此激發學生學習、積累古詩的興趣,并導入新課。
二、授新:
1、出示《贈汪倫》,指讀,初步感知詩的內容。
2、自己練讀,注意把字音讀準,把詩句讀通順。
3、指讀、反饋。全班齊讀。
4、自讀自悟、小組討論交流詩意。(學生先回憶歸納以前學習古詩的方法:結合課文注釋、、結合插圖、查閱背景資料等。)
5、大組匯報詩意,其他人補充糾正。師相機點撥引導,理解詩意;并貫穿朗讀指導,結合自身體驗想象人物心情。
6、練習有感情朗讀,感受詩意、想象畫面、體會情感。
7、指讀反饋。
8、指導、練習背誦;默寫。
9、出示《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用剛才的學法,小組內自學。師巡視指導。發揮學生的主體自主性以及教師的主導作用。
10、大組匯報。
三、拓展:交流積累此類表達友誼的古詩,如《別董大》,拓展學生的知識積累。
板書設計:
教學實錄
一、激趣導入:同學們,古詩是我國歷史上的一塊文化瑰寶。我們學過不少古詩,誰來背一背?喜歡的同學可以跟著一起背。
二、授新:
1、出示《贈汪倫》,指讀。
2、自己把這首詩讀一讀,注意把字音讀準,把詩句讀通順。
3、指讀反饋。全班齊讀。
4、我們以前學習古詩時,是用哪些方法學習詩意的?
學生回憶歸納,如:結合課文注釋、、結合插圖、查閱背景資料等。
5、先把這首詩多讀幾遍,再在小組內用這些方法自學交流詩的大意。
6、大組匯報,其他同學補充糾正。師相機引導。
生:我通過注釋,知道第一句話中的“欲”就是“要”的意思。所以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李白乘船正要離開。
師:很好,能借助書中注釋理解字詞的意思;而且,先抓住重點字眼,再理解整句詩的意思,這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
生:我從“忽聞”這個詞中,能體會到作者當時很意外。“忽聞”就是“忽然聽到”的意思,可見作者當時沒想到汪倫會去送他,而且以邊踏拍子邊唱歌的方式。所以讀的`時候應該突出“忽聞”,讀出作者的驚喜,我來讀一讀,……。
師:真棒!你不但理解了詩句的意思,更體會到了作者表達的感情,并通過朗讀的形式把它表現出來。這種學習方法值得每一個同學學習,并在今后的學習中加以運用。
……
師: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也會有和好朋友分別的時候,當時是怎樣的情景、心情?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想象詩人和汪倫分別時的心情,說一說。
……
6、有感情地讀一讀這首詩,體會作者和汪倫之間的深厚友情。
7、指讀反饋。
8、練習背誦,指導默寫。
9、出示《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用剛才的學習《贈汪倫》的方法,在小組內自學這首詩。
師巡視指導。
10、大組匯報。
三、拓展:像這種表達友情的古詩,還有很多,如《別董大》。(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指讀;齊讀。理解詩的大意。讀一讀,背一背。
交流其他此類古詩。
教學反思
針對教學中的存在的問題及不足之處做以分析,談一下個人淺顯的看法。
首先,承接上一組元對學生收集資料、選擇資料能力的培養,這節課也可以讓學生在課前收集有關資料,包括背景、解釋、評價等,讓學生篩選使用。課內就可以用交流資料的方法,幫助理解詩句意思了。
其次,要調動學生用多種方法學習理解古詩、體會感情。如借助注釋、,還有利用插圖、結合生活實際、設身處地地推想。在學習下一首古詩《回鄉偶書》時還可以采用編故事、演故事的方法。所以,教師要指導學生針對不同內容的課文,選擇不同的學習方法。
朗讀是最好的學習理解文本的方法,所以朗讀訓練要貫穿教學的始終,讓學生在讀中想象畫面,在讀中體會情感,并通過朗讀表達出詩句蘊含的感情。不僅學習古詩如此,每一篇課文都要以讀為主,讀中感悟。
學習古詩最容易走的極端是,咬文嚼字。學生對古詩的內容、感情、意境、韻味的感悟,不必逐字逐句地進行串講和賞析,而需要日后咀嚼,需要人生閱歷來豐富。所以學生只要能了解詩的大意就可以了。
此外,現在的古詩教學中存在這樣一種現象,那就是重視了內容的理解和情感的體會,卻忽略了寫作方法的賞析。如學習《贈汪倫》,就可以結合課文插圖,抓住“行”“聞”“深”“送”等詞語,描述李白與汪倫道別時的動作、神態和語言,想象離別畫面及情感。再如,作者寫桃花潭水時用夸張的手法,“深千尺”,以此與汪倫對“我”的感情做比,突出那真摯深厚的感情。賞析詩人寫法上的精妙之處,有助于學生加深對內容的理解、對情感的體會,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培養學生閱讀、理解古詩的能力;還更能從中感受古詩語言的凝練準確、形象美、意境美,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增強熱愛祖國優秀文化的感情。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案7
教學目標:
1、掌握生字詞,讀懂詩句,理解詩意。
2、感悟詩歌內容,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朋友之間的深情厚誼。
3、激發對祖國詩歌的熱愛,培養主動積累詩歌的習慣。
4、培養自主學習的習慣。
教學準備:
1、預習提綱。
2、古代送別詩一組(補充閱讀材料)
3、課件。
一、談話激趣
1 歌星、演員、運動員,你喜歡哪些人?詩人、作家、科學家,
你對誰的印象最深刻?
你們想知道老師崇拜的名人是誰嗎?
2、李白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生交流收集的資料
師:詩仙李白、酒仙李白,俠客李白,如果說唐代詩人多如天上的星
星,那么李白就是星星中最亮的那一顆,他在文學上的輝煌成就,令
后人望塵莫及。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李白的一首詩。(課件出示課題)
二、讀懂詩題
1、齊讀題目
讀準“孟浩然、廣陵”,強調“孟”的第一筆是橫撇。
指導寫“孟”字。
2、個性化讀題
①自由讀題,,覺得哪個字眼重要就著重讀那個詞。
②指名讀,點明是送別詩,
相機交流黃鶴樓、孟浩然、廣陵的相關資料。
③不同的.感受,不同的讀法,你想怎么讀題目呢?
同學們自已再讀一遍題目吧!
3 古代交通不方便,離別之后就很難再相見。于是,寫詩送別成了一種習俗。然而,李白和孟浩然在黃鶴樓的這一送卻引起了轟動,在文學史上被稱為千古一別,或三名一別。在名樓:黃鶴樓,送名人孟浩然,到名地:廣陵。論年齡,李白比孟浩然小十二歲,然而他們一樣的瀟灑飄逸,一樣的詩才出眾,互相仰慕,相間恨晚,。即使是短暫的離別,也那么依依不舍。
聽了老師的介紹,你想再讀一遍題目嗎?(生再讀題)對,我
們這才算真正“讀懂詩題”(出示卡片)。
讀懂詩題是學好古詩的第一步。接下來,我們進入第二步:
(出示卡片)“讀通詩句”
三、讀通詩句
1、自由讀,強調讀準音,認清形。
2、指名讀,檢查“辭”的讀音,讀準 “孤帆遠影”。
3 指導讀出詩的節奏感:二二三節奏、四三節奏
四 理解詩意,體驗詩情。
1理解詩意
①先借助注釋,自己學一學,再把你讀懂的句子說給同桌聽,
②交流自學所得。
重點詞能幫助我們理解詩句,你能說出哪些詞語的意思呢?
想說哪個都行。
2 體驗詩情
① 結合板畫,理解“西辭”。
(畫出長江簡圖,拿出黃鶴樓卡片和揚州卡片)
哪位同學幫老師找出它們的位置?
② 結合課件,感受“煙花三月”
范讀、指名讀、齊讀
③ 想象悟情,朗讀體驗。
目送友人遠去,李白在黃鶴樓上心馳神往,看呀,望呀,
他究竟看到了什么?
長江,當時的水上交通要道,難道真的只有孤零零的一只帆船?
(相機板畫眾帆。板書:帆盡,情未盡。)
引導帶著理解讀,讀中悟情。
④ 獨特體驗,個性朗讀。
如果你就是李白,你想說什么?
相機引導帶著自己的感悟讀。
⑤ 欣賞課件“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再創情境。
⑥ 入情入境,配樂吟讀全詩
女同學,我們站起來送送孟浩然。
男同學,我們站起來送送孟浩然。
全班同學,我們一起送送孟浩然。
我們一起再讀一遍題目。
五 小結
(音樂:送別)
離別是詩,離別是歌,離別總是情。一樣的送別,不一樣的情懷。
老師整理了一部分離別詩送給同學們,喜歡的話讀一讀,比一比,
感受古人淳樸的情懷,體驗深情厚誼帶給我們的感動和溫暖。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案8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生字,會寫課后的字,做到書寫規范、端正、整潔。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體會詩句的意思,想象詩歌描寫的意境,感受朋友依依惜別的情誼。
4激發閱讀古詩的興趣。
教學重點
學習生字,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
理解詩歌的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生:課前熟讀古詩;收集李白的詩歌、生平資料;不理解的詞查,試著理解詩歌。
師:生字、詞卡片;聲像資料。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課前交流,質疑導入
1你聽說過李白嗎?他是個什么人?你學過他的什么詩?
2你愿意再學一首李白的詩嗎?
出示課文題目《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齊讀課文題目。
3解釋課文題目,生試著說一說題目的意思,師相機點撥。
4看了課文題目,你想了解些什么呢?
黃鶴樓在哪兒?孟浩然是誰?怎么送的呢?誰送誰呢?
二、初讀課文,略知大意
1師配著悠揚的古箏音樂,聲情并茂地朗讀詩歌。
2你也希望像老師一樣讀讀這首詩嗎?注意把字音讀準確。
3出示生字卡片,學生搶讀。
師:你覺得哪個字最難讀?給大家提個醒。重點指導:孟、陵的讀音。
4抽讀,全體同學當小老師評價,適時鼓勵。
5把生字娃娃放回文中,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要求把詩句讀通順。
6小組比賽讀。要整齊、聲音洪亮,讀出感情。生互評。
7反復朗讀古詩,結合課文插圖,大膽形成自己的理解。
8小組邊讀邊議古詩,試著解決開始提出的問題,并提出新的問題。
三、深入探究,精讀感悟
1小組交流剛才的學習情況,準備在全班交流。(老師此時巡回指導、收集整理學生在小組中提出來的問題,擬定接下來的導學重點。)
2全班交流,了解詩意。
(1)結合課文題目理解故人指誰。簡介孟浩然其人,并闡明他和李白是忘年交,黃鶴樓點明了送行的地點,煙花三月點明了時間。
(2)反復朗讀前兩句。結合書上的插圖,理解詩句的意思:
在黃鶴樓(李白)送別老朋友(孟浩然)。在繁花似錦,春光爛漫的三月里,朋友坐船順流而下到揚州去。
(3)把后兩句作為想象意境、體會感情的重點,引導學生抓住孤帆、唯見展開合理的想象。
(好朋友的船越走越遠,漸漸消失在藍天的盡頭,只有那滔滔的長江水,滾滾地向天邊流去。)
3有感情地朗讀,體會意境。
(1)指導朗讀,讀出節奏。
故人/西辭/黃鶴樓,
煙花/三月/下揚州。
(2)生練習朗讀,并加上動作。
(3)表演讀。(一人扮演李白,一人扮孟浩然,表演黃鶴樓送別的.情景,另一名學生配音。)
(4)閉上眼睛,低吟古詩,邊讀邊想象詩中的景象。
四、指導背誦,加深感悟
1聽錄音范讀,體會古詩的情緒節奏。
2分小組讀,分別選出一名同學在全班賽讀,在朗讀中表達自己的感受。
3練習背誦。
4拓展練習,學習課后古詩《黃鶴樓》。
黃鶴樓風景優美,自古就被許多文人墨客所喜歡。他們常在這里觀賞勝景,寫詩交友,所以留下了不少詩文。下面我們一起再來讀讀另外一首很美的詩。
展示崔顥的《黃鶴樓》。
5生讀,簡略理解詩意。試背。
五、識記生字,指導書寫
1教師小結:今天我們不但學會了一首古詩,還結交了幾個生字朋友,愿意把它們記住嗎?
2分析形體,分類識記。本課生字左右結構的最多,找出來比一比。浩、唯、陵是左窄右寬的字;帆、故、鶴左右相當;影是左寬右窄的字。
3把這些字美美地寫在田字格里。
4展示評價寫得美的字。
六、教師總結
附:板書設計
23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辭〖
黃鶴樓
孤帆盡〖
長江流
朋友情誼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案9
教學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感悟詩歌的內容,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朋友之間的深厚情誼。
3.激發對祖國詩歌的熱愛之情,培養課外主動積累詩歌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
1.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
教學難點
1.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方法
1.講讀法
2.啟發式教學
教學資源
1.多媒體課件
2.補充資料
教學時間
一節課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中國,是詩的國度,我們學過很多古詩,這些千古絕句讓我們動情,令我們落淚,催我們奮起……今天,我們一起學習第二十課,古詩兩首。
2.這兩首詩分別是----《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送元二使安西》,預習課文了知道書上為什么把它們編在一起嗎?(都體現了作者和友人的依依惜別。)
3.師小結:把主題相同或相近的文章排在一起,這是我們所使用的語文教材編排單元的原因。
二、學習古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1.這節課就讓我們步入歷史的隧道,去感受歷史上那著名的詩人-----李白的心路歷程吧!
2.被稱為“詩仙”的李白,詩篇內容豐富多樣,一些佳句名篇千百年來為人們所傳誦,以前我們學過他的一首詩,《贈汪倫》,出示。
全班齊讀:從詩中我們體會到的是詩人怎樣的心境?
詩人李白所在的唐朝,歷史上地域遼闊,交通極不便利,親人朋友一旦分別,再相見,極為困難。
3.公元730年陽春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廣陵(今江蘇揚州),便托人帶信,約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漢市武昌)相會。這天,他們在江夏的黃鶴樓愉快地重逢,各訴思念之情。李白望著孟浩然漸行漸遠的船只,不禁動情,留下了千古名篇。《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出示詩句(了解了這樣的一段背景資料,相信我們再來品讀詩句就會有更真切的感受)指名讀古詩,糾正讀音。
4.題目中的“之”是什么意思?(解題)
廣陵是指揚州。古代的別稱。
之:到,去。
試著連起來解釋題目的意思。
全班齊讀古詩。
5.為什么是“西辭”呢?(點名答)
孟浩然向東而去,與地處西方的黃鶴樓漸行漸遠,是向西辭行的意思。
詩中還有這樣的詞語,注意到了嗎?
下:順流而下(我國地勢西高東低)
煙花:煙霧迷蒙,繁花似錦。
你能根據這些重點詞,想象詩歌所描繪的畫面嗎?指名答。
三、品讀古詩。
6.自由讀詩,讀完之后看看聰明的你能不能把這首詩讀成一個詞呢?(依依惜別)
面對離別,李白和孟浩然在黃鶴樓上會說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1)請同學自讀補充資料1。
在黃鶴樓上,李白舉起了酒杯說:“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詩篇譽滿天下,我一直把您當作我的兄長和老師。今天您就要順江東下,前往揚州,不知我們何日才能再見面,就請您滿飲此杯吧!”再指名讀。
(2)補充資料2。(“吾愛孟夫子”“清詩句句盡堪傳”)簡單解析詩意。唐朝兩位成就最高的詩人,一位“詩仙”李白,一位“詩圣”杜甫,都對孟浩然做了這樣高的.贊美,由此可見孟浩然的人品和才華確實天下聞名,令人敬仰。帶著感情分組誦讀。
(3)讓我們把時間再往前推5年,那是,唐玄宗開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李白乘船從四川沿長江東下,一路游覽了不少地方。在襄陽(今湖北襄樊),他聽說前輩詩人孟浩然隱居在城東南的鹿門山中,特地去拜訪他。孟浩然看了李白的詩,大加稱贊,兩人很快成了摯友。如今又將面臨分別,如果這時候你是李白,面對孟浩然這位朋友,兄長,老師,你會說什么?(如有時間可以讓同學寫下來)
7.(1)相見時難別亦難,不忍別,終須別。孟浩然還是坐著小船走了,李白這時候在干什么?他看到了什么?出示課件,請漢字同學描述給盲文同學聽。
沒有走,站在江邊,目送孟浩然離去。
齊讀最后兩句。解釋“盡:窮盡,消失”“天際:天邊”的意思。
(2).長江之上,過境千帆,為什么李白卻說是孤帆呢?為什么又唯見呢?讓我們帶著這樣的疑問再自由讀詩。指名答。
師總結。雖然是過境千帆,可是李白的心中只有孟浩然,唯見孟浩然。過境千帆皆不見,心中只有孟浩然。
讓我們再次深情的朗誦。
指名讀。
分組讀。
配樂朗讀。
四:總結
8.滾滾長江東逝水,不思量,自難忘。名樓,名城,名士,成就了這首千古名詩。
如果你有機會登上黃鶴樓,你一定會想起兩個人,李白和孟浩然。
你一定會想起一首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你一定會再一次深情的吟誦:全班配樂誦讀。
再次誦讀,讀出這對好朋友間的深情厚誼。
(過渡: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李白用他那大氣磅礴的詩句送走了孟浩然,送他去游歷山水,跟他同一時代的王維,也經歷過這樣的離別,那么,他會帶給我們怎么樣的感動呢?下節課我們繼續學習。機動)
作業:1.抄寫并背誦古詩。
2.寫下你想對孟浩然說的話。
3.搜集其它關于送別的詩歌。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案10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古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2.學會本課九個生字,一個二會字只識不寫,理解新詞。
3.文詩對照閱讀,理解課文內容及詩句意思,體會詩人與朋友間依依惜別的深情。
教學重難點:
1.重點:文詩對照,理解課文內容及詩句意思。
2.通過朗讀,體會詩人與朋友間依依惜別的深情。
教學準備:投影,錄音。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讀通課文,會讀古詩,初步理解課文內容。
2.學會本課九個生字,理解新詞。
一.激發興趣,揭題:
1.投影出示古詩:(1)自讀。(2)指讀正音。(3)齊讀。
2.誰能說說這首詩的意思呢?(指名試說)
說不好沒關系,學了課文之后,你就會明白的。
二.初讀課文。
1.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順句子,了解課文寫了誰與誰在哪里發生了一件什么事?
2.檢查自讀效果:
指名讀_____評議_____再讀
3.檢查課前預習情況:
(1)四人一組交流,你讀懂了哪些詞?還有什么不懂的?
(2)派代表集體匯報交流。
三.再讀課文,初步理解課文內容。
1.練讀自己最生疏的段落。
2.找出自己最喜歡的段落。
3.同桌以自己最喜歡的方式的,并討論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簡介李白,孟浩然)
這首詩記錄了一件什么事?表達了什么思想感情?下節課我們繼續學習。
第二課時
一、檢復:
1.齊讀題,引說課文主要內容。
2.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知道了什么?
渡:孟浩然和李白如此之深厚的友情都隱含在了文章的字里行間。
二.精讀課文:
1.自由輕聲讀文,你覺得哪些詞句能體現他們依依惜別的'深情的,用筆做上記號。2.檢查:
(1)生讀第二段,說說劃出這段的理由。(讀好“一會兒……一會兒……”)
過渡:但是,送君千里終須一別,于是,李白和孟浩然在黃鶴樓”話別”。
3.引讀第三段。
(1)自由輕聲讀李白的話,說說你體會到了什么?
其實,孟夫子的內心又何嘗不是這樣呢?但他卻把無限的眷戀之情深深埋在心底,反而去寬慰自己的好兄弟李白。
(2)指名讀孟浩然的話。
(3)分角色朗讀,讀出這種難分難舍之情。
3.課文中還有哪些地方能體現他們之間的深厚友情的?
(1)指名讀,問:聽后有什么感覺(感人,感動)
(2)你想用什么方式再再現一下這感人場面?
(3)還有什么問題,全班交流。
4.師引讀課文,抒發自己內心感受。
師:課文學到這里,這首詩你能理解了嗎?到課文中找出詩句相對應的地方,自己先對照著讀讀。
(1)師生對應讀——男女生對應讀。
(2)指名說詩意。
板書設計:
煙霧迷蒙送孟浩然永世不絕
25.黃鶴樓
繁華似錦別李白景仰之情
難舍之意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案11
教學目標
1) 理解詞義句意,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2) 感悟詩歌的內容,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朋友之間的深厚情誼,感受詩歌美的意境。
3) 掌握古詩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4) 能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全詩。
教學重.難點
古詩對仗工整,平仄有律,其獨特的音韻美和節奏美能激起學生的朗讀興趣。通過朗讀,幫助學生理解詩意,想像詩中描寫的情景是重點。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進入意境,體會作者感情,并學會詩人表達感情的方法是教學難點。
教學過程:
一、 對聯導入,揭示課題
1、 出示對聯“黃金萬兩容易得 人間知已最難尋”
2、 師:這副對聯出至于《紅樓夢》中,請同學們讀一讀,理解對聯的意思。
3、 生談對對聯的.理解。
4、師:人生苦短,在漫漫人生路上,除了親情之外,還有一種情感也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友情。有人說,友情是真摯寶貴的。的確,正如對聯中所說的,真摯的友情是人生路上值得珍藏的一段記憶。今天,我們所要學習的內容便與友情有關。請同學們打開書,今天我們學20古詩兩首中的第一首古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板書課題)
5解題。
1、請大家齊讀課題。
2、誰送誰,在哪送,到哪去?(板書:李白送孟浩然)簡介李白、孟浩然之間的友情(教師說些事例)
課件出示:地理位置圖。理解黃鶴樓、揚州的方位。
二、 自主學習,初步感知
1、 自由朗讀,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 指名讀,讀響亮,教師隨機正音,全班齊讀
過渡:吟誦古詩不但要響亮,通順,還要有節奏,這樣才能吟誦出古詩的韻味來。
3、 聽錄音范讀,用以前學過的方法畫出節奏。
4、 課件出示古詩指名朗讀,讀出節奏,教師隨機畫出節奏。
出示課件: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5、小組朗讀、全班齊讀。
三、 導學演練,體會感情。
(1)詩中寫了一件什么事,你從哪幾句詩知道的?
(2)詩人送別友人,他們之間會說些什么呢?想一想,同桌之間可以演一演。
(3)生自由演練,指名演練。
(4)師生評價
四、 觀圖入境,品味感情
1)師邊范讀,邊板畫(詩人站在江邊看著遠去的船只。生觀察圖,體會詩人的心情。(背景音樂:陽關三疊)
2) 結合板畫,體會詩人感情
A說說哪幾句詩可以表現圖的意境。
出示:“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①這句詩什么意思呢?
②生交流,匯報
③“孤”是什么意思?(孤單,孤獨)“孤帆”(一只船)
④在這春暖花開的季節,長江上應該是千帆過境,百舸爭流的景象,詩人為什么要說孤帆呢?
⑤詩人站在岸邊看著友人乘坐的船遠去,詩人心中有什么樣的感觸呢?(對友人依依不舍的感情)
生齊讀:“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⑥船漸行漸遠:“孤帆遠影碧空盡”“盡”是什么意思?(消失了,沒有了)真的什么都盡了嗎?(不是)“不盡”的是什么?(他們之間的深厚感情)
詩人送別友人,當船行駛到遠方,詩人依然佇足遠望。
師引讀“孤帆――”生接讀 “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⑦師:“唯見長江天際流”想象一下詩人這時眼中看見了什么?(只看見滾滾長江水)從哪個字看出只看見?(唯見)這江水就像?(詩人對友人綿綿不絕的情誼)
B看圖想象
①孤帆已消失在詩人的視線外,只看見了滾滾的長江水,此時,李白的心情一定會像這江水一樣不平靜吧!他會想些什么呢?(教師引導學生說他們在一起時的事例,以及兩人分別后的惆悵)
可用這樣的句式:當李白 ,孟浩然 。
當李白 ,孟浩然 。
②這時你就是李白,站在江邊久久凝望著揚帆遠去的故人。指一生接讀。
這時你就是李白,感嘆“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指一生接讀。問:你讀后體會到了什么?(詩人對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板書:依依不舍)
3師引讀:“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生齊接“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五、 腦中構圖,熟讀成誦
⑴師:讓我們穿越時空的隧道,來到那千年之前李白送別孟浩然的黃鶴樓旁,去體會詩人與友人之間依依不舍的情感吧!
⑵(背景音樂:陽關三疊)師范背,生邊聽邊想象畫面。
⑶生試背、指名背、齊背。
六、 總結
師:人生得一知己不易,古時伯牙絕弦酬知己,李白依依不舍送浩然,這種友情值得我們去尋覓,去珍惜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案12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詞,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教學重點、難點:
學習生字詞,正確、流利朗讀課文
教學準備:
投影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解題
看了課題,你知道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明白的?我們來交流一下。
2、解釋題意。
3、唐朝的詩歌浩如煙海,著名的詩人多似繁星。孟浩然和李白就是其中杰出的兩位。
你能不能背你所學過的一些李白和孟浩然詩句給大家聽聽。生背
(這一環節的設計,是為了回顧以學知識,激發他們對李白和孟浩然的敬佩之情,從而激起他們的學習興趣,有助于下文的學習。)
唐朝大詩人李白在這里送別他朋友孟浩然,還寫了一首詩。出示《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齊讀。
師簡單介紹“文包詩”這種體裁:本課以一個生動的故事再現了《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首詩的創作意境。故事是詩歌的擴展和闡釋。詩歌是故事的濃縮和提煉,詩話對照,情景同現。
(文包詩是小學語文課本中不常見的一種體裁,在這里結合課文對此作一介紹)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篇課文。
二、初讀課文
1、出示自學要求:
(1)畫出本課生字詞,并熟讀生字
(2)聯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下列詞語:
膾炙人口 餞行 佇立 凝視 暫時 孤帆 唯見
(3)自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順課文。
2、檢查自學情況
(1)投影出示生字詞,指名讀詞語
(2)理解詞語。
通過剛才自學,你弄懂了哪些詞的意思,還有哪些詞語不懂,提出來交流一下。(不懂的聯系上下文理解)
(3)指名讀課文,相機指導一些句子的朗讀。
如:1、年輕的李白/正在黃鶴樓上/為大詩人孟浩然送行。
二、李白和孟浩然/一會兒/仰望藍天白云,一會兒/遠眺江上的景色,都/有意不去觸動/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別之情。
三、自從/我結識了您,就/一直把您當做/我的兄長和老師。
四、我們雖然/暫時分別了,我們的友誼/卻像這長江的波濤/永世不絕。
如還有一些句子的朗讀,在讀的過程中隨機指導。
(不適時機地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培養學生對語言的感悟能力。)
三、總結、過渡。
同學們,剛才我們學習了生字詞,朗讀了課文。生字,我們不僅要會讀,也要做到正確書寫。下面我們就一起來學寫這些生字。
四、用鋼筆描紅,臨寫生字。(課后習題)
1、 學生認真觀察生字,思考:在寫每個生字時,應注意些什么?
每一個生字生先說,教師進行總結,范寫。
如:孟:上下結構,“子”、“皿”形扁,并且“子”、“皿”中的二橫一樣長。
餞:左窄右寬,左邊“饣”的橫鉤不宜長,豎鉤的豎稍長,右邊的.二橫稍短并略向上翹,撇畫要放開,落筆在豎提的交界處。
酒:左窄右寬,右邊的第五筆是豎彎不是豎,第六筆不連左右,最后一橫既連左又連右。
飲:左部與“餞”的左部一樣,右部第三筆撇要對準上面兩筆相連處起筆,豎撇,撇到豎提交界處。
暫:上下結構,“車”和“斤”要緊湊,“車”的末筆是提。下面的“日”稍扁。
帆:左部窄瘦,中間一豎直,右部的“凡”的撇為豎撇。
膾:左窄右寬,左邊的二橫連左不連右,右邊的“人”的撇、捺要放開。
炙:撇和橫撇稍平,下面“火”的點略低,撇略高。
孤:左窄右寬,左邊的末筆是提不是橫,右邊的第一個撇是平撇,第二個是豎撇,豎提的豎要稍長,捺要豎一點,成一弧度捺下來。
2、 學生描紅,臨寫生字。教師巡視。
(認認真真讀好書,端端正正寫好字,是對小學生的基本要求。課后也有這樣的練習,所以設計了這樣的一個環節。當然學生不可能觀察得那么仔細,教師可和學生共同去完成。
這些生字的出現可用多媒體出示,這樣就更形象、生動了。)
五、布置作業。(課外)
體會人物感情,練讀課文。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案13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理解詩句意思,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境,體會詩人李白和孟浩然依依惜別之情
3.有感情地誦讀古詩,并背誦。
4.通過拓展學習其他的送別詩,了解古人送別的方式
【教學重點】
1、準確理解詩意,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境。
2、體會詩中情,讀出詩中情。
【教學難點】
1、體會“西辭”“煙花”的意思。
2、體會詩中情,讀出詩中情。
【教學過程】
一、導入學習,理解詩題。
1、師:在古代,交通不便,朋友一旦分別就難再見面。所以朋友分別時往往作詩詞相贈,以表達彼此的深情厚誼。這種詩被稱為送別詩。你們還記得我們以前學過的一首李白的送別詩嗎?生答《贈汪倫》。(在音樂聲中吟誦《贈汪倫》)
2、師:自古重離別,記載流傳下來的作品,可以說不可勝數。今天就讓我們走進它們,去感受其中美好的真情。讓我們來看這首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出示課題、齊讀課題)
3、引導學生理解詩題:
①師:這個詩題用現在的話怎么說呢?(在黃鶴樓送孟浩然去廣陵。)
關鍵字:“之”的意思是去、往;
②誰?(李白)介紹孟浩然《贈孟浩然》。
③題目為我們交代了送別的地點。介紹黃鶴樓(圖片)
④再讀詩題
二、通讀古詩,理解詩意。
1.自由讀,把詩歌讀正確,多讀幾次,讀出正確的節奏來。
2.指名初讀課文,師生合作讀。
3、自學詩句。
4、同桌交流。
5.全班交流。
【預設】
1、理解“西辭”。
因為黃鶴樓在西邊,然后人在東邊,孟浩然要離開黃鶴樓到廣陵,西辭的意思就是離開黃鶴樓到廣陵
“廣陵”是今天的江蘇揚州;其實詩句里面已經告訴我們了。
既然是之廣陵,又說是下揚州,看樣子這個廣陵就是……
2、理解“煙花”。(理解煙花的古今異義。)
師:哦,離開了西邊的黃鶴樓道別了。沒錯,此時的孟浩然就要沿長江自西向東順流而下。所以詩中還說道煙花三月下揚州。說到煙花,我們現在在非常重要的日子里,還經常放,見過嗎?
生:見過,那是煙花爆竹,這里是指“花太多,太繁茂了。”
師:我們從注釋當中也看到了。花太多,太繁茂了。此時的長江兩岸,那正是陽春三月,草長鶯飛,百花盛開,春意盎然,使我們感到千里鶯啼綠映紅。(播放課件)
師:就在這煙花三月的美好季節,可是好友孟浩然卻要離開詩人遠去揚州,這怎么不令人惆悵呢?來,帶著你的惆悵讀一讀這兩句!
生讀
師:煙花三月的美景,李白此時有心情賞景嗎?為什么?
四、品讀古詩,感悟情感。
(一)通過“孤帆遠影碧空盡”體會離情
1、師:故人,老朋友走了,誰都會感到不舍。詩歌最美的在于它的“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現在大家再認真讀讀,看看詩的后兩句都描寫了哪些景物?
2、根據學生回答板書:
孤帆 碧空
長江
3、“孤帆”也就是——(孤單單的一條小船)
4、此時此刻,你的.腦海里有沒有產生什么疑問呢?(孩子們,古時的長江可以說是“千帆駛過”,可是在李白的眼中,卻只有那一艘船,孤帆遠影,李白為什么只見“孤帆”?
5、師:他的眼中,他的心中,只有——孟浩然(板書:目光送 )是啊,過盡千帆皆不見,一心只有孟浩然。此時此刻,詩人看不到煙花三月美如畫,看到的只有這——;看不到長江上來來往往的船,看到的只有那——,他的心都跟著——(板書:心相隨 )
6、我們回過頭來看這個“孤帆”,從這個“孤“字,你讀出了什么?
7、這小小的一個“孤”字,把詩人的離愁別緒表達得淋漓盡致,讓我們再來讀
(二)通過“唯見長江天際流”,理解深情。
1、師:那孤帆遠影都消失在藍天的盡頭,可李白卻仍然久久地佇立著,佇立著,誰能讀一讀最后一句話?(指名讀)
2、李白可能在想什么?(再也沒有人與我……再也沒有人……再也……)
師:從孤帆離開,由近到遠李白在看,遠到消失,李白在看,后來一直在看,從中你感受到什么?
3、補充:李白與孟浩然分別后的第二年寫的《江下行》。
4、指名讀全詩
5、齊讀全詩
(三)朗讀指導
1、師:詩雖沒有一個字直接寫情,可我們在字里行間卻分明看到了詩人的這顆心,感受到了這份情。自古離別多傷悲,“孤帆遠影碧空盡,”而不盡的卻是這濃濃的離愁,李白吟誦到,女生讀——
師:人在千里外,情在送別中。這滾滾涌動的是詩人的情意,帶著這深深的情意,李白吟誦到,男生讀——
2、師:一切景語皆情語,這對朋友之間的友情是多么感人啊!讓我們再用情地讀讀詩歌吧!(配樂朗誦)
五、借助詩境,訓練說寫
引導:孟浩然是李白的老師、兄長、朋友,往日他們生活上相互照顧,學業上相互幫助,情投意合,感情深厚,此刻分別,不知什么時候才能相見,黃鶴樓前兩人分別的情景一定非常感人,同學們想象一下,他們的分別時會說些什么?
六、拓展,了解古人送別的方式
1、自古多情傷離別,送別時刻以詩相贈,寄以深深的情意,讓我們走進送別詩,看看古人都是以什么樣的方式送別。
《送元二使安西》 《贈汪倫》 《折楊柳》(留與“柳”諧音“)
2、每首以什么樣的方式送別。
3、積累:背誦抄寫
4、總結:一首簡短的古詩, 往往包含著詩人的深情厚誼。搜集并閱讀有關友人送別的詩歌,體會詩人的感情。
七、作業練習:
1.背誦并默寫《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2.搜集并閱讀有關友人送別的詩歌,體會詩人的感情。
板書設計: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唐】李白
碧空 長江
孤帆
目光送,心相隨
依依惜別
情深意長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案14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注釋:
黃鶴樓:故址在今湖北武漢市武昌蛇山的黃鵠磯上,屬于長江下游地帶,傳說三國時期的費于此登仙乘黃鶴而去,故稱黃鶴樓。原樓已毀,現存樓為1985年修葺。孟浩然:李白的朋友。之:往、到達。廣陵:即揚州。
故人:老朋友,這里指孟浩然。其年齡比李白大,在詩壇上享有盛名。李白對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稱之為“故人”。辭:辭別。
煙花:形容春天薄霧靄靄、柳絮如煙、鮮花掩映的景物,指艷麗的春景。下:順流向下而行。
碧空盡:消失在碧藍的天際。盡:盡頭,消失了。碧空:一作“碧山”。
唯見:只看見。天際流:流向天邊天際:天邊,天邊的盡頭。
譯文:
舊友告別了黃鶴樓向東而去,在煙花如織的三月漂向揚州。
帆影漸消失于水天相連之處,只見滾滾長江水在天邊奔流。
教學目標:
1、會認“鶴、浩、故、辭、州、唯”6個字。
2、熟讀古詩、背誦課文,3、圖文結合了解古詩的大致意思,在誦讀的過程中,展開想象,感受雄渾開闊的意境,感受朋友之間的深厚情誼。
教學重難點:
誦讀古詩,體會詩的意境。
教學準備:
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詩題
1、:背誦《靜夜思》,回憶詩人的名字,簡介李白:人們尊稱他為“詩仙”,寫過學多優秀的詩篇,其中他寫了很多和朋友離別的詩,今天我們就學習其中一首:《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2、板書課師,指名讀詩題,注意“鶴、孟、陵”的讀音。
3、解題:“之:去,離開。”的意思。
說說詩的題目的意思:(李白在)黃鶴樓上送孟浩然去廣陵。
二、初讀詩文,整體感知
1、自主讀詩,把字音讀正確,詩句讀通順。
2、匯報檢查自學情況。
三、自讀感知,品讀課文。
1、課件出示注釋:
廣陵:郡名。即今江蘇揚州市。故人:老朋友,此指孟浩然。煙花:指春暖花開時美麗的春天景色。
辭:告別,離開。孤:孤單。唯:只。天際流:流向天邊。
2、借助注釋,小組自學詩句,了解古詩的大體內容。
3、教師大體講解全詩的大意:
老朋友將在這春暖花開的`春天在黃鶴樓和我分別,就要離開我前往揚州去了。他的船在碧空中漸漸消失,只見滔滔長江水在天邊奔流。
4、反復誦讀,升華情感
師:正所謂“相見時難別亦難”,好朋友一去,不知何時才能相見!李白在寫這首詩時,心情會是怎樣的呢!(眷戀、依依不舍、祝愿和企盼)
5、學生自由誦讀全詩。
6、反饋:指名朗讀背誦此詩。
四、拓展延伸,積累語言。
推薦送別詩,體會送別情。《別董大》(高適)
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莫愁前路無知已,天下誰人不識君?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是一首千古傳誦的名篇,短短的二十八個字,卻寄情于景,為我們用語言文字描繪了一幅江畔送別圖。我這樣安排教學:首先緊扣一個“送”字引導學生提問題(誰送誰?在哪送?送到哪?何時送?為什么送?);接著就讓學生運用邊讀邊想的方法,借助注釋和收集的資料,自行解決以上問題;然后就是讓學生匯報自學情況。
在學生匯報的過程中,根據學生在自學中遇到的困難,我就重點引導學生理解“何時送”和“為什么送”這兩個問題。在處理“何時送”這個問題時,我注意引導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感悟煙花三月的美麗;在處理“為什么送”這個問題時,我主要引導學生身臨其境地去送別的現場,通過“三月的江南美景如畫,長江的江面船只如云,那為何作者看見的只是孤帆呢?”“李白為什么如此久久佇立在江邊送孟浩然?”和“假如你就是李白,站在黃鶴樓邊,會如何吟誦這句詩?”這三個問題,讓學生較深入地去感受李白和孟浩然之間的深情厚誼。李白卻是在老朋友的乘坐的帆船都看不見了,還久久不愿離去。這是為什么呢?激發學生反復誦讀古詩,讓他們通過反復的積累誦讀,轉化為內在的修養。
總之,在課堂上,我本著充分相信學生,努力給他們營造一個寬松、和諧的環境,給他們自讀自悟的機會,爭取使學生都“動”起來,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達到“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目的。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卻出現了很多不如人意的的地方,比如:
1、語言不夠精煉,沒有經過精雕細作。
2、節奏顯得前松后緊,整體把握不夠好,導致課外拓展部分沒有如期完成。
3、對于難點的突破,由于時間的關系,顯得比較匆忙,學生對詩人情感的感悟只停留于表面等。但我相信,隨著經驗的積累和不斷地學習,以及個性化教學風格的形成,以上這些不足會逐步得到克服。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案15
教學要求:
1.精讀課文,感受詩人話別的情景。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教學重點:
通過課文與詩的對照閱讀,理解課文內容及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與朋友依依惜別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大家都喜歡聽歌,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首歌:《送別》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會唱的可以跟著唱。
1、播放歌曲《長亭送別》。
聽了這首歌,你體會到了什么?
是啊,從古至今,有多少文人墨客為離別而憂傷,為離別而落淚,他們用不同的方式表達自己內心的情感,有的用歌抒情,有的則用詩來釋懷。老師這還有一首送別詩,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
2、出示古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A你們知道這首詩是誰寫的嗎?
B請同學們自讀詩,說說你對這首詩的理解。
二、講讀課文
你們說的.都很好,下面就讓我們一起隨著李白,在這繁花似錦的春天,登上那飛檐凌空的黃鶴樓,去送一送孟浩然吧!請同學們打開課本,詩文對照,自學課文。
(一)學生自學課文。
有什么不懂的地方請用筆劃出來,學習小組討論解決。
(二)讀了課文你知道了什么。
出示句子:
1、暮春三月,長江邊煙霧迷蒙,繁花似錦,年輕的李白正在黃鶴樓上為大詩人孟浩然餞行。
A、指名讀
B、提問:
誰能用學過的語句來描繪一下春天的美景?
你除了知道時間在暮春三月,還知道什么?
2、李白和孟浩然一會兒仰望,一會兒遠眺,都有意不去觸動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別之情。
A、提問:
從這段話中你體會到什么?
是啊,這依依惜別之情深深地藏在了他們的心底,讓我們一起朗讀一、二兩節,體會一下這藏在心底的離別之情吧!
B、配樂朗讀
兩人都把這依依惜別之情深深地藏在了心底,時間慢慢地過去,終于,這藏在心底的深情再也抑制不住了,千言萬語涌上了心頭,李白舉起了酒杯說(生接讀)
3、孟夫字,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詩篇譽滿天下。自從我結識了您,就一直把您當做我的兄長和老師。今天您就要順江東下,前往揚州,不知我們何日才能再見面,就請您滿飲此杯吧!
孟浩然接過酒杯,一飲而盡,說(生接讀)
A、思考:從這段話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B、提問:從哪些詞句中體會到李白對孟浩然的敬仰之情、難舍之情?
C、讓我們用朗讀把這噴涌而出的師生情、手足情、離別情表達出來吧。
D、道不完的離別情,敘不完的朋友誼,讓我們舉起酒杯,再現這感人的話別場面,讓它深深地印在心底吧!在班級中找你的好朋友,一個演李白,一個演孟浩然,可以用上文中的語言,也可以發揮想象用上自己的語言,可以站起來。
E、學生上臺表演
4、知己離別是惆悵的、是憂傷的,但不忍別、終要別。
岸邊楊柳依依,江上沙鷗點點。友人登上了船。白帆隨著江風漸漸遠去,消失在藍天的盡頭。李白依然佇立在江邊,凝視著遠方,只見一江春水浩浩蕩蕩地流向天邊(教師配圖朗誦)
朋友已經遠行,從此人海茫茫,天各一方,這一別,不知何時才能見面啊!想到這,李白再也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了,隨即吟出了膾炙人口的名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讓我們也一起隨著李白佇立在江邊,凝視著遠方,送一送孟浩然吧!《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5、如果李白生活在現代,他一定會用現代的語言來表達此時激動的心情,假如你是李白,佇立在江邊,目送著友人漸漸遠去,你能把這首千古傳誦的名詩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嗎?
學生反復誦讀、同桌討論。
五、布置作業
老師還收集了一首送別詞,我們一起來看一看,課后請同學們收集離別類的詩詞。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案】相關文章: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的教案08-15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案08-09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04-29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優秀教案10-27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案優秀09-22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案制作08-17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案反思精選08-23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蘇教版教案09-14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優秀教案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