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風華絕代《紅樓夢》的文章
越劇《紅樓夢》是由劇作家徐進于1957年編寫的優秀劇目,優美的唱詞,細致的表現手法,豐富的人物個性塑造,再配合上越劇本身的語言特色,其中許多唱段都膾炙人口,如“寶黛初見”、“黛玉葬花”、“黛玉焚稿”、“寶玉哭靈”等。他將一部博大精深的《紅樓夢》濃縮在寶黛的愛情故事里。
上海越劇院在1958年首演,連演54場,場場爆滿,并作為國慶十周年晉京獻演劇目。1962年在周總理的親自關懷下拍成電影。劇中由徐玉蘭和王文娟兩位越劇表演藝術家分別飾演寶黛,另金采風飾演王熙鳳,呂瑞英飾演寶釵,周寶奎飾演賈母,孟莉英飾演紫鵑,演員陣容強大,實力雄厚。這部風華絕代的《紅樓夢》早已成為了電影史與越劇史上的一座豐碑,是后世一座難以逾越的高峰。《紅樓夢》問世數十年來,久演不衰,幾代演員不斷演繹了多個版本,還有同名電影和電視劇,但我始終固執地喜歡徐王主演的越劇電影《紅樓夢》。徐玉蘭演的寶玉瀟灑俊逸、神采飛揚,感情表達淋漓盡致,演唱聲情并茂,將一個多情公子賈寶玉演到了極致;王文娟演的林黛玉表情細膩豐富,唱腔委婉動聽富有內涵,把寄人籬下的黛玉的情感和才華也表現到了極致。
電影版王文娟飾演的“黛玉焚稿”這一段,據說臨拍之前王文娟三天三夜不說話醞釀感情,為拍這部電影還減了肥,果然這段唱腔、形象都感人至深,王文娟那雙似蹙非蹙的眉毛,悲痛欲絕的神情早已定格在我心間,一直以來也就認為只有王文娟演出了林黛玉的神韻。事實上,現在的演員扮相都比老一輩的漂亮,但是那種內在的氣質和神韻卻很難超越,經典畢竟是經典!
1962年電影《紅樓夢》拍完不久就被禁了,直到1978年才解禁,復出時的盛況是現在任何一部大片所不能及的。街頭巷尾談論的都是《紅樓夢》,收音機里播放的也是紅樓唱段,許多名段成為當時的“流行歌曲”。當時我剛讀初中,我們全家人連續看了二遍。母親是嵊縣人,我們姐妹從小在母親家鄉長大,對發源于嵊縣鄉間的越劇有種天生的親切感。看完電影后,我和妹妹常常在家午休的時間里扮演寶黛,我個子嬌小扮黛玉,二妹個子高大扮寶玉,小妹扮紫鵑,我們用床單、毛巾毯之類的東西裹在身上作水袖,現在回想起來也是玩味無窮。那年暑假,我和妹妹將家里母親理出的廢品拿去賣了,然后去書店換回了一套向往已久的小說原著《紅樓夢》。整個暑假我細細翻閱小說,似懂非懂地沉浸在紅樓的悲劇氛圍里。
前不久看過上海越劇院豪華陣容在溫州東南劇院獻演新版《紅樓夢》,新版《紅樓夢》在結構上有了大變化,主創者將寶黛愛情悲劇和賈府興衰聯結在一起,做了相應的修改,開頭從原來的“黛玉進府”改為“元妃省親”,而結尾則落在“太虛幻境”,從而將寶黛的情感境遇和家族的上下沉浮互為映襯。
個人以為這不如原版電影《紅樓夢》來得精彩,從黛玉進府開始,“天上掉下個林妹妹”這段唱詞早已膾炙人口,繼而寶釵進府,兩個主要人物的身世、性格就表現得非常到位了,金彩鳳飾演的王熙鳳潑辣能干的形象也很突出。而元妃省親這場戲除了表現出賈府的高貴門第榮華富貴之外,與下面的戲劇沖突并無多大的聯系。末尾的“太虛幻境”也純屬多余,寶玉在漫天大雪中出走便可矣。
1962年越劇電影《紅樓夢》里的許多經典唱段是百聽不厭的,這部電影使我萌發了對中國傳統戲曲的興趣,而一讀再讀的原著《紅樓夢》則奠定了我對中國古典文學的熱愛。
1962年,影片根據越劇舞臺版《紅樓夢》改編,由上海電影制片廠與香港聯合拍攝,影片成為了中國戲曲電影的經典之作,但影片完成后,由于當時的政治原因,就被禁演,直到上世紀七十年代末才重新公映,影片在1978年至1982年公映期間,票房達二億,觀影人數為十二億人次;該劇無疑是越劇舞臺上的永恒經典,并將永遠載入戲曲電影的輝煌史冊,更是中國文化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風華絕代《紅樓夢》的文章】相關文章:
風華絕代的李清照07-10
風華絕代之柳永散文05-20
關于淺淡紅樓夢的文章06-16
《紅樓夢》里的女強人職場文章07-10
風華絕代,終不過是南柯一夢優秀散文07-26
韓愈的文章07-18
經典文章段落09-01
林清玄的文章08-27
季羨林的文章09-08
文章《囚綠記》文章閱讀及答案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