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愈師說讀后感
引導語:韓愈的《師說》對老師的任務、作用以及社會地位給出了具體的說明,這篇勸學名作在現代仍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讀完韓愈的《師說》,你有哪些感觸?
韓愈師說讀后感一
這周和女兒在讀韓愈的《師說》,這篇文章是我高中學習的文言文。想當初是為了考試而學,今時今日和孩子再次素讀,又有了不一樣的感覺。
為人父母,教育孩子是我們的本分,從某種程度上講,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仔細反思,我們這個老師合格嗎?或許從《師說》中能找到答案。
《師說》開宗明義,“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也就是說,老師,是用來傳授道理、講授知識、解答疑難問題的。因此,為人父母者首先要為孩子打下做人的基礎,學習知識和技能相對是其次的。不可本末倒置。我們和孩子共同素讀經典,其實就是在提升自己,自己提升了,孩子自然能夠引導好。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每個孩子來到這個世界,都是一塊潔白無暇的璞玉,如果不精心打造、恰當引導,想成長為一塊美玉也是很難的。
“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后,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 和孩子相比,我們多了豐富的人生閱歷,但不得不承認,我們或許也沾染了一些不良的習性,反觀內視,孩子某種程度上也是我們的老師,如果沒有孩子,我想很多父母大概不會在而立在年還捧著經典自得其樂地素讀吧,至少我是如此。所以,深深地感謝孩子帶給我們的因緣。
“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無論高低貴賤,無論年長年幼,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師所在的地方。比如,在經典誦讀中,適當轉換角色,讓孩子做我們的小老師,孩子會讀的更起勁呢。呵呵,好為人師,這是人的天性,但這個“師”一定要當的稱職。
“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作為老師,只教授一些書本的知識,卻不能為其答疑解惑、做好身教,丟失了最根本的東西,小學而大遺,真的是本末倒置啊。
“巫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各行各業的人,年長的、年幼的或者同齡的,每個人身上都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所以,孔子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真不愧圣人啊,不僅說到,而且也做到了。
“圣人無常師。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則必有我師。”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圣人尚且如此謙虛向學,我們有什么理由不向某方面比我們強的人學習呢?
重讀《師說》,努力做一個樂學、善學的好家長、好父母,向他人取長補短,做到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韓愈師說讀后感二
本文是韓愈所寫的古代散文的典范。它論證了教師的職能,作用和從師而學的必要性,批判了士大夫恥學于師的不良風氣和影響,從而闡明了從師而問的道理。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此句說明了老師的作用。是的,每個老師都有幫助學生解決困難的職能。無論老師的地位顯貴還是低下,年少還是年長,只要能掌握真理,幫助學生解決困難就可以稱得上是一位好老師。
從而我想到了四川地震中用自己的身軀守護三個孩子的譚千秋老師,他可以稱得上是人民的好老師,他不但為學生傳道受業解惑也,而且將自己責任升華。當地動山搖的那一刻來臨時,他不顧惜自己的生命,張開守護的翅膀挽救了三個孩子的生命。他是一位令人敬佩的好老師。
學者,應該做到不恥下問。我們要學習古代圣人,“從師而問焉”。學無止境,不恥下問。則會“圣益圣”。不能向士大夫那樣“恥學于師”則會“愚益愚”。
有時,我們在學習遇到困難后,可能很難開口向別人請求幫助,然后問題就會越攢越多。最后就不知道從何解決了。所以為了避免問題的積攢,要做到平常不恥下問,把問題分散的解決。這樣量的積累后就會有質的飛越,學習成績就會有很大的提高。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的確,三個人行走必定有一個會是我的老師。人無完人,每個人都不是完美的。必定會有些方面不如別人,所以大家在一起可以優勢互補,恥學相師。所以“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每個人都可以作別人的老師,只是看你擅長哪方面了。
《師說》這篇文章蘊含著許多從師問學的道理。作者韓愈想借此激勵后人不恥下問的努力學習,同時也批判了恥學于師的不良風氣,希望后人能夠有所啟發。
【韓愈師說讀后感】相關文章:
韓愈師說01-09
韓愈《師說》10-30
勸學經典:韓愈《師說》06-22
韓愈師說全文11-01
韓愈·師說鑒賞08-07
韓愈師說課件05-31
韓愈師說翻譯11-01
韓愈《師說》翻譯09-15
韓愈師說的啟示07-30
韓愈《師說》解讀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