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韓愈的文學主張
韓愈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被后人尊為“唐宋八大家”之首,下面小編和大家談談韓愈的文學主張,希望大家喜歡!
韓愈的文學主張
他主張學古要在繼承的基礎上創新,堅持“詞必己出”、“陳言務去”。
他善于揚棄前人語言,提煉當時的口語,如“蠅營狗茍”(《送窮文》)、“同工異曲”、“俱收并蓄”(《進學解》)等新穎詞語,韓文中較多。韓愈散文氣勢充沛,縱橫開合,奇偶交錯,巧譬善喻;或詭譎,或嚴正,藝術特色多樣化;掃蕩了六朝以來柔靡駢儷的文風。
韓愈在文學上反對魏晉以來的駢文,提倡古文,主張文以載道,與柳宗元同為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由于他和柳宗元等人的倡導,形成了唐代古文運動,開辟了唐宋以來古文的發展道路。他的古文眾體兼備,舉凡政論、表奏、書啟、贈序、雜說、人物傳記、祭文、墓志乃至傳奇,無不擅長,可大致概括為論說與記敘兩類。
其論說文氣勢雄渾,結構嚴謹,邏輯性強,名篇如《諫迎佛骨表》、《原道》、《原毀》、《爭臣論》、《師說》等;記敘文則愛憎分明,抒情性強,名篇如《送李愿歸盤谷序》、《送董邵南序》、《張中丞傳后敘》、《祭十二郎文》、《柳子厚墓志銘》等。韓文雄奇奔放,風格鮮明,語言上亦獨具特色,尤善錘煉詞句,推陳出新,許多精辟詞語已轉為成語,至今仍保存在文學語言和人們的口語中。韓詩成就雖不如其散文,在中唐亦占有重要地位,對宋詩影響頗大。
后人對韓愈評價頗高,尊他為“唐宋八大家”之首。杜牧把韓文與杜(甫)詩并列,稱為“杜詩韓筆”;蘇軾稱他“文起八代之衰”。
人物生平
韓愈誕生于唐代宗大歷三年(768)的長安,出生僅僅三年之后,他的父親韓仲卿便去世了,自那時開始,幼年的韓愈便開始隨長兄韓會生活,視兄嫂一如父母,并在韓會的輔導下讀書學習。
到七歲時,韓愈身上已經能體現出一種文學的天賦,所謂“七歲屬文,意語天出”、“七歲好學,言出成文”,受到當時有名的文人蕭存的賞識。
大歷十二年(777),韓會因在官場上受到牽連,被貶韶州刺史,韓愈也隨韓會南遷。不幸的是,抵達韶州不久,韓會即因病去世。韓愈先隨長嫂鄭氏送葬于安陽,再一同避居江南,從處理喪事,到往返奔波、撫育子弟等一切重擔,都被鄭氏一人挑起,而其維持不易,自然可以想見。
經濟的重負使得韓愈早早成熟起來,當他十九歲時,便獨身前往長安,要在仕途上有所進取。但與他所預料截然相反的是,自己不僅未能“一戰而霸”,且連續參加三屆考試均無成果。長安米珠薪桂,大不易居,而考試的'挫折與對長嫂的愧疚,更使得他“蹉跎顏遂低,摧折氣愈下”。然而他仍然勉力支撐,始終不肯效溜須拍馬之輩四處活動。
隨后,他打道回府,在宣州住了一年,貞元七年(792)再度入京考試。這一次考試的主考官是兵部侍郎陸贄,他是中唐時期有名的駢文家。陸贄以駢文名世,同時對古文也極為在行,并嘗試將古文文法融入駢文。韓愈雖然為了考試違心的習學駢文,真正偏好的卻是古文風貌,所寫文章恰投考官之好,終于一舉得中。
考中進士意味著韓愈獲得了入仕資格,但要想真正得到官職,還要再經過一次吏部的考試。貞元八年(793)年,韓愈返回河陽老家與盧氏女完婚,并取得吏部博學宏詞考試的資格,隨即赴長安應試。
【談談韓愈的文學主張】相關文章:
韓愈的古文主張08-25
柳宗元的主張11-02
黃庭堅的詩歌主張10-19
關于韓愈小學文學常識積累11-18
唐朝文學家韓愈簡介及名言11-12
黃庭堅詩歌主張10-17
黃庭堅的創作主張09-27
讀韓愈了解關于韓愈的文章11-19
韓愈的文章11-15
韓愈座右銘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