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韓湘子與叔父韓愈的故事(精選12篇)
故事是在現(xiàn)實認知觀的基礎(chǔ)上,對其描寫成非常態(tài)性現(xiàn)象。是文學體裁的一種,側(cè)重于事件發(fā)展過程的描述。強調(diào)情節(jié)的生動性和連貫性,較適于口頭講述。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韓湘子與叔父韓愈的故事,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韓湘子與叔父韓愈的故事 篇1
八仙中的韓湘子,本名韓湘,字清夫。傳說他是一只白鶴投生而來,其手中拿的那件寶物名叫紫金蕭,取自南海紫竹林的一顆萬年神竹。湘生有仙骨,率性而行,對繁華艷麗之事深感厭惡,喜好恬淡清幽。粉黛佳人,不能動其心;金樽美酒,不能喪其志。他潛心學道,勤于修煉。后遇呂洞賓和鍾離權(quán),從此追隨左右,得其真?zhèn)鳎兹诊w升,終成正果。
韓湘子的叔祖父就是位列“唐宋八大家”首位的`韓愈,韓愈見他不務(wù)正業(yè),就訓(xùn)誡他要好好讀書,走科舉仕途之路。而韓湘子卻反駁他,說明自己志在學道,無心仕途。韓愈讓他變一個法術(shù),韓湘子手一揮,立刻變出一個琉璃盞,盞中開出一株碧玉牡丹花,花上還用金字寫著兩句詩:“云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guān)馬不前。”韓愈問他何意,他卻說天機不可泄露。
后來,韓愈因諫迎佛舍利子入宮而被貶潮州,當時正值隆冬,在翻越秦嶺時,突然雪地上來了一個人,正是韓湘子。韓湘子問韓愈,還記得那兩句詩嗎?韓愈若有所悟,原來此地正是藍關(guān)。
韓愈感慨系之,揮筆寫下了《左遷至藍關(guān)示侄孫湘》這一千古名篇。
其詩曰: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陽路八千。
欲為圣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
云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guān)馬不前。
知汝遠來應(yīng)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
唐朝時揚右抑左,所謂“左遷”,即“遭貶”“降職”之雅稱。“示侄孫湘”,則暗含此去山高路遠,相逢無期,賦詩一首,托付后事之意。情況也確如韓愈所料,在其離京遠謫后,家人遂被逐出長安。年僅12歲的女兒慘死在追尋父親的驛道上。面對家破人亡的飛來橫禍,韓愈沒有效法先賢屈子投江自盡,而是將一顆泣血的心,奉獻給潮州那片蠻荒之地,為百姓興利除弊,造福一方。
韓湘子與叔父韓愈的故事 篇2
唐代韓愈原在朝廷做大官,因?qū)懥艘黄嗾聞窕实鄄灰鸸牵悦鈩诿駛敚膹U朝政,皇帝看后很生氣,就把他從京城貶到潮州來做刺史。
韓愈上任時,正逢潮州大雨成災(zāi),洪水泛濫,田園一片白茫茫。他到城外巡視,只見北面山洪洶涌而來,心想這山拱如果不堵住,百姓難免受害慘重。于是他騎著馬,走到城北,先看了水勢,又看了地形,便吩咐隨從張千和李萬緊隨他的馬后,凡馬走過的地方都插上竹竿,作為堤線的標志。
韓愈插好了堤線,就通知百姓,按著竿標筑堤。百姓聽了十分高興,紛紛趕來,豈料一到城北,就見那些插下竹竿的地方已拱出了一條山脈,堵住了北來的`洪水。
從此,這里不再患水災(zāi)了。百姓紛紛傳說:“韓文公過馬牽山。”這座山,后來就叫做“竹竿山”。
韓湘子與叔父韓愈的故事 篇3
潮州的韓江,從前有很多鱷魚,會吃過江的人,害得百姓好苦,人們叫它做“惡溪”。
一天,又有一個百姓被鱷魚吃掉了。韓愈知道后很著急,心想鱷害不除后患無窮,便命令宰豬殺羊,決定到城北江邊設(shè)壇祭鱷。
韓愈在渡口旁邊的一個土墩上,擺了祭品,點上香燭,對著大江嚴厲地宣布道:”鱷魚!鱷魚!韓某到這里來做刺史,為的是保土庇民。你們卻在此禍害百姓。如今姑念你們無知,不加懲處,只限你們在三夭之內(nèi),帶同族類出海,三天不走就五天走,五天不走就七天走。七天不走,便要嚴處!”
從此,江里再也沒有看見鱷魚,所有的鱷魚都出海到南洋去了。
現(xiàn)在,人們把韓愈祭鱷魚的地方叫做“韓埔”,渡口叫“韓渡“,又叫”鱷渡”,還把大江叫做“韓江”,江對面的.山叫做“韓山”。
韓湘子與叔父韓愈的故事 篇4
古時候,韓江里的放排工,又要扛杉木,又要扎杉排,霎時跳下江,霎時爬上岸,身上的'衣服濕了干,于了又濕,常常得肚痛病和風濕病。于是他們做工時便索性光著房子,不穿衣服。
每天在江邊挑水,洗衣服的婦女,看見放排工赤身裸體,感到很不好意思,就告到官府那里去。官府交涉下來,放排工只好照舊又穿上衣服。
韓愈來到潮州后,這件事傳到了他的耳朵里,他跑到江邊實地去看放排工扎排和放排的情形。他想:放排工成天穿著一身濕衣服,不鬧出病來才怪呢!
回衙后,韓愈便作了個決定,叫人到江邊通知放排工:今后扎排、放排肘,可以不穿衣服,只在腰間扎塊布能遮羞就好了。這塊布后來就成了潮州的放排工和農(nóng)民勞動時帶在身上的浴布,潮州人把它叫做“水布”。
韓湘子與叔父韓愈的故事 篇5
韓愈來到潮州后,有一天出巡,在街上碰見一個和尚,面貌長得十分兇惡,特別是翻出口外的兩個長牙,更是使人駭怕。
一見這副“惡相”,更是討厭,他想這決非好人,回去要好好收拾他,敲掉他那長牙。
韓愈回到衙里,才下轎,看門的人便拿來一個紅包,說這是剛才有個和尚要送給老爺?shù)摹mn愈打開一看,里面非金非銀,是一對長牙,正好和那和尚的兩只長牙一模一樣。他想,我想敲掉他的牙齒,并沒說出來,他怎么就知道了呢?
乾愈立即派人四處尋找那個和尚。
見面交談后,韓愈才知道,原來他就是很有名聲的潮州靈山寺的.大顛和尚;是個學問很深的人。韓愈自愧以貌看人,忙向他賠禮道歉。這以后,兩人終于成了好朋友。
后人為紀念韓愈和大顛和尚的友誼,就在城里修了座庵,叫“叩齒庵”。
韓湘子與叔父韓愈的故事 篇6
賈島是唐朝著名苦吟派詩人。苦吟派詩人的特點是,常常為了一句詩或是詩中的`一個詞兒,絞盡腦汁,苦思冥想,不惜花費大量心血和工夫。
賈島初到京城參加科舉考試期間,一次在驢背上想到了一句詩:“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當時他想用“推”字,又想用“敲”字,反反復(fù)復(fù)想了半天也沒有最后確定下來,于是就在驢背上反復(fù)吟誦,并不停地做著推和敲的動作。賈島此舉引起許多路人觀看,人們百思不解,不知賈島究竟在做什么。
當時,大文學家韓愈臨時代理京城地方長官,他正欲帶車馬出巡,看到路邊人們在嘁嘁喳喳議論著什么,并且發(fā)現(xiàn)還有一個人在不停地比畫著什么,于是,他就讓手下侍從將此人帶過來問訊。賈島說他正在作詩,而詩中“僧敲月下門”一句搞不準到底該用“推”字好呢,還是用“敲”字好。韓愈思考了一會兒,對賈島說,我看用“敲”字好。賈島采納了韓愈的意見,定用“敲”字。
從此,韓愈與賈島結(jié)下深厚友誼,并經(jīng)常在一起談?wù)撐覈糯姼鑴?chuàng)作的規(guī)律和方法。
韓湘子與叔父韓愈的故事 篇7
到了洛陽以后,韓愈拜訪了一些韓家相識的親朋故友。大家見他懂禮貌又有學問,都邀請他住在自己家里。韓愈謝絕了大家的好意,自己找了兩間茅屋住下,開始過起清貧的讀書生活。
韓愈身穿布衣,每天只吃兩頓飯,其余的時間都用來讀書、訪友。有時候,他讀書入了迷,要到半夜三更的時候才睡覺。
有一次,韓愈和朋友們聚在一起談?wù)撐恼隆mn愈心直口快地說:“這讀書就像品酒一樣。好文章讀起來,讓人覺得痛快。那差的.文章,比如駢體文,死板得很,讀了讓人憋氣難受。”“依你之見,哪幾位名家寫得好呢?”朋友們問他。“要說先秦,當然是孟軻、莊周。要說兩漢,當數(shù)董仲舒第一,其次是賈誼、揚雄。他們的文章形式自由,語句動人,含義深刻。”
后來,韓愈成了大學問家,就積極倡導(dǎo)人們學習先秦、兩漢時期的散文,反對束縛人的駢體文,成為“古文運動”的領(lǐng)導(dǎo)者。
韓湘子與叔父韓愈的故事 篇8
韓愈三月二十五日到潮州,十月便調(diào)任袁州刺史,元和十五年(820年)九月被調(diào)回京師任國子祭酒,長慶元年(821年)七月轉(zhuǎn)任兵部侍郎。長慶二年,他單身匹馬赴鎮(zhèn)州宣慰亂軍,不費一兵一卒,化干戈為玉帛,平息鎮(zhèn)州之亂。事情是這樣的:
有一年春天,鎮(zhèn)州(在現(xiàn)在河北省)發(fā)生了叛亂:節(jié)度使田弘正被部下殺了,叛將王庭湊自任節(jié)度使。唐穆宗派兵去征討。誰知道一仗打下來,官軍不僅沒打下鎮(zhèn)州,大將牛元翼的一路人馬反而被叛軍包圍了。唐穆宗趕緊同大臣們商量對策。由于朝廷沒法增派更多的軍隊,只得同意讓王庭湊當節(jié)度使,同時決定派一名大臣去勸王庭湊解除對官軍的包圍。
“眾卿,誰愿負此重任?”唐穆宗問。
大殿里一片沉默。誰都清楚,同這些叛軍打交道可不是鬧著玩的。
“難道無人替朕分憂嗎?”
話音剛落,韓愈站了起來:
“臣愿去鎮(zhèn)州。”
“你去后見機行事,不一定要進王庭湊的軍營。”唐穆宗說。
“臣既然要去,豈能只顧個人得失而觀望不前呢?”韓愈斬釘截鐵地回答。
韓愈來到叛軍軍營,只見到處布滿了全副武裝的士兵,一個個刀出鞘,箭上弦,殺氣騰騰。韓愈從容地進入軍帳坐定,一邊品茶,一邊威嚴地盯著王庭湊,好半天一言不發(fā)。王庭湊倒沉不住氣了,說:“韓大人,鎮(zhèn)州之亂,都是下邊將士所為,并非我的本意。”
“朝廷已經(jīng)同意你做節(jié)度使,為何還包圍牛元翼將軍不放呢?”韓愈鄭重地說。
話沒說完,一群叛將圍住了韓愈,氣勢洶洶地質(zhì)問道:“我們?yōu)槌①u過命,立過功,哪點對不住朝廷?為什么把我們當做叛賊?”“田弘正待部下太刻薄了,所以我們?nèi)姴粷M。”一個叛將申辯說。
韓愈嚴肅地說:“可你們已經(jīng)把他殺了,連他全家都給殺了,還有什么好說的`呢?我要說的是,歸順還是反叛朝廷,你們今后的結(jié)局是不一樣的!好好想想吧!”眾人果然啞口無言了。半晌,王庭湊才問:“現(xiàn)在我們怎么辦?”
韓愈緩和了口氣說:“只要撤除對牛元翼軍隊的包圍,就沒事了。”
“好,好,我馬上照辦。”王庭湊說。
韓愈圓滿地完成了使命
同年九月,他轉(zhuǎn)任吏部侍郎,不久又晉升為京兆尹兼御史大夫。
韓湘子與叔父韓愈的故事 篇9
在一個陽光明媚、萬里無云的清晨,賈島打點行裝后,就騎著自己的小毛驢去遠方走訪自己的朋友李四。
李四叫李凝,他們小時候是同學,長大后,李凝因成績優(yōu)異到京城參加了科舉考試,上了國子監(jiān),而賈島上了鄉(xiāng)學。他們從此就分開了。前幾天,李凝打電話告訴賈島邀請賈島到他家里來玩,并請他吃飯。然而,賈島大老遠的來到李凝房前,以為能飽餐一頓,誰知李凝不在家,大門被“鐵將軍”牢牢地把守著。鄰居告訴賈島,李凝隨旅游團到黃山旅游去了,一時半會兒還不能回來。于是,賈島決定寫一首詩當紙條放在門縫里,告訴李凝自己已經(jīng)來過了。作詩時,被詩中的.一個字給難倒了,賈島是一個用詞既嚴謹又講究創(chuàng)新的人,他拿不準是用“推”好,還是用“敲”好。
他騎在小毛驢上,急的團團轉(zhuǎn)。就在這時,一只龐大的儀仗隊從賈島面前經(jīng)過。而他卻還想著用哪個字好,在不知不覺中,小毛驢就帶著他走進了儀仗隊。突然,幾個士兵把賈島從小毛驢上拽下來并按倒在地,還說:“你這個不知天高地厚的家伙,竟然敢闖進我們老爺?shù)膬x仗隊。”而賈島還自言自語地說:“到底是用‘推’、好呢?還是用‘敲’好呢?”好像還沒有睡醒。這時,坐在賬蓬里的韓愈看到外面非常亂,就大聲問:“怎么回事?”“有一個人闖進了我們的儀仗隊。”
一個士兵說。韓愈滿臉疑惑地說:“你是誰?為什么要闖入我的儀仗隊?”賈島這才“清醒”,說:“老爺,我叫賈島,我的朋友李凝請我吃飯,但他不在家,我想寫首詩當紙條放在門縫里。但是有個字,不知道是用“推”,好還是用“敲”更恰當。”韓愈聽后,知道這是一個讀書人。自己也是一個讀書人,于是就有了好感。于是,生氣地對士兵說:“放肆,還不快把這位先生扶起來。”士兵一聽老爺?shù)脑挘B忙扶起賈島。
韓愈想一想,一時也拿不定主意是用推好還是用敲好,就對賈島說:“今天你也不用走了,我也就地扎營,我來陪你一起討論是用哪個字好。”韓愈又對身邊的人命令道:“去,趕快準備好酒好菜,我要和這位賈島先生好好推敲推敲。”于是,韓愈和賈島共同坐進帳篷里,一邊飲酒,一邊討論是用“推”好,還是用“敲”好。韓愈建議道:“我讓士兵裝個門,你在外面,我在里面,你先推后敲,我們看看哪樣更好。”賈島同意了。實驗中,賈島先推,韓愈說:“有聲音,還可以。”賈島又敲了幾下,韓愈說:“這樣更好,既有聲音,又有禮貌。”賈島聽后,思索了一會兒,說:“韓先生說得有道理,用“、‘敲’更為恰當。那就按韓相聲您說的,用‘敲’。”說罷,兩人高興地共同舉起杯來,暢快地一飲而盡了。賈島微醉中還不忘趕緊寫好詩歌,然后由幾位官兵攙扶著來到李凝家門前,把紙條放在門縫里,然后,回來又和韓愈長談至深夜。
過了一段時間,李凝旅游回來了,當他打開門,就發(fā)現(xiàn)門縫里有一張紙條,上面寫著:
閑居少鄰并,草徑入荒園。
鳥宿池中樹,僧敲月下門。
過橋分野色,移石動云根。
暫去還來比,幽期不負言。
李凝看后,覺得很對不起賈島,就親自登門拜訪,道歉。
從此以后,賈島、李凝和韓愈都成了好朋友。
韓湘子與叔父韓愈的故事 篇10
韓愈的父母在他很小的時候都去世了。他就由在京城做官的哥哥韓會撫養(yǎng)。韓會對弟弟很好,教他認真讀書,好好做人。韓愈十歲的時候,韓會受到別人的牽連,被貶官到韶州(在現(xiàn)在廣東省),到韶州不久,韓會就因心情苦悶,又加上水土不服,生病死了。在朋友們的'幫助下,嫂嫂鄭氏帶著韓愈和兒子,護送著韓會的靈柩,回到了故鄉(xiāng)河陽。安葬了韓會以后,鄭氏關(guān)心地對韓愈和兒子說:“人生短暫,你們要抓緊時間讀書做學問。雖不求顯赫一時,也要不枉度一生。”
韓愈這時候已經(jīng)很懂事了,他知道這是嫂嫂替哥哥說出的話。從此以后,每天早上公雞一叫,他就起床做操,然后回到書房里讀書。韓家歷代有人做官,藏書很多。韓愈就從《論語》、《孟子》讀起。遇到問題,他就向嫂嫂請教。可當韓愈讀到《書經(jīng)》、《易經(jīng)》的時候,嫂嫂就不能教他了,韓愈就去找當?shù)赜袑W問的人請教。就這樣,韓愈還讀了《老子》、《莊子》、《荀子》等先秦散文著作。
有一年春天,嫂嫂把韓愈叫到身邊,對他說:“兄弟,你長大了,去洛陽求學吧。那里有學問的人多,可以開闊你的眼界。”第二天,韓愈帶著書僮,走上了去洛陽的路。
韓湘子與叔父韓愈的故事 篇11
唐代著名文學家韓愈,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譽,他寫的文章和當時流行的駢文風格迥異,駢文講究對偶齊整、音韻協(xié)調(diào),而韓愈寫的文章注重當時口語的提煉,明白曉暢。
24歲那年,韓愈參加科舉考試,博取功名。當時的主考官是當朝宰相陸贄,陸贄是唐代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學家,以寫駢文聞名。當時陸贄出的試題為《不遷怒不貳過論》。“不遷怒不貳過”這話出自《論語》,大意是不遷怒于別人,也不重犯同樣的過錯。韓愈看后,下筆成章,很快就寫好了一片洋洋灑灑的散文。主考陸贄是駢文高手,自然不喜歡韓愈的'風格,僅看了幾行,就把卷子丟在一旁。韓愈就這樣稀里糊涂地落榜了。
真是無巧不成書。幾年后,韓愈再次參加科舉考試,巧的是試題與上一次的試題一樣,依舊是《不遷怒,不貳過論》,主考官同樣還是陸贄。韓愈呢,還是把上次的那篇散文依舊一字不落地寫在試卷上。陸贄看后,感到此卷似曾相識,他仔細地反復(fù)看了幾遍,拍案叫絕,說道:“好文章!完全是古文風格,沒有一點駢文的味道,若不仔細看,差點埋沒人才了。”就這樣,韓愈考中了進士,并名列榜首。
韓湘子與叔父韓愈的故事 篇12
公元768年,太行山腳下,黃河北岸的河陽(今河南孟縣)韓莊,誕生了一個嬰兒,他就是唐朝文學史上的一代文壇宗師,政治上多有建樹的大思想家韓愈。
他之所以能成為一代文壇宗師,是和他從小刻苦讀書分不開的。
韓愈,字退之。出身于書香門第。他的父親韓仲卿,是個很有學問的人;他的大哥韓會,不僅善于言談,而且寫得一手好文章,官為起居舍人。就連他的大嫂鄭氏,也是精通史書,能詩善文。韓愈生活在這樣一個家庭,可謂幸運至極。不幸的是,當他剛剛?cè)龤q的時候,父母就相繼去世了,他只好跟著嫂子過日子。
韓愈從小聰明過人,嫂嫂鄭氏溫和賢良。嫂嫂見韓愈聰明伶俐,便教他識字。開始,每天教他學十個字,他都能記得住;過了幾天,嫂嫂每天教他上百個字,他也能記得住。嫂嫂感到吃驚,為了測驗一下他的記憶力到底有多強,一天教他上千字,他仍然記得清楚。嫂嫂高興地對他的哥哥韓會說:“小退之記憶力這么好,是我完全沒有想到的,也是我從來沒有見到過的啊!”
韓會道:“看來能興旺韓家門庭的,就是這個兄弟了。你一定要對他嚴格要求,盡快把他培養(yǎng)成才!”
為了激勵韓愈刻苦學習的志向,嫂嫂經(jīng)常給他講歷史上苦讀成才的故事。
這一天,嫂嫂在教他讀司馬遷的《報任安書》時,向他講了屈原如何被放逐寫《離騷》,孫臏如何被龐涓挖去膝蓋骨后修《兵法》的故事,對韓愈的啟發(fā)很大,他激動地流著淚對嫂嫂說:“請嫂嫂放心,我一定長志氣,像他們那樣干出一番大事業(yè)來!”
從此,他在嫂嫂鄭氏的指點下,學詩讀史,手不釋卷,晝攻夜讀,廢寢忘食。嫂嫂對他的關(guān)心照顧也是無微不至,每當他晚上讀書的時候,都一直陪著他,比親生母親還要盡心。韓愈理解嫂嫂的良苦用心,對嫂嫂很是敬重,感情很深。他對嫂嫂的感情,后來在《祭鄭夫人》一文中說得很清楚:“有死而生,實為嫂恩。”意思是說,我韓愈在幼年失去父母的情況下,能夠活下來,實在是嫂嫂的'恩德。這的確是肺腑之言。
就這樣,韓愈僅用了三年的時間,就讀完了《詩經(jīng)》、《尚書》、《史記》、《后漢書》等幾十部經(jīng)典著作,并且能寫詩作文章了。
人們常說,福無雙至,禍不單行。正當韓愈苦讀勤學之際,在他十歲那年,家中卻遭到了一場橫禍:宰相元載被皇帝殺死,韓愈的哥哥韓會因和元載平時有交往,也受到牽連,被降職到韶州(今廣東韶關(guān)市一帶)做刺史。
由長安到韶州,三千多里路。韓會帶領(lǐng)全家一路長途跋涉,晝行夜宿,用了近兩個月的時間,才到達韶州。誰料到韶州僅僅住了兩年,韓會也病死任上,于是,韓愈又和嫂嫂一起,護著哥哥的靈柩返回故鄉(xiāng)。
韓會的去世,對韓愈和嫂嫂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橫禍的打擊,艱難的經(jīng)歷,也使韓愈那幼小的心靈變得沉重而成熟了,他暗下決心:發(fā)憤讀書,早日成才,分擔嫂嫂的重擔,不辜負嫂嫂的殷切希望。
從此,他每天五更起床,先到院中做一遍名叫“八段錦”的體操,然后回到書房,一天足不出戶。他讀《論語》,讀《孟子》,讀《詩經(jīng)》,讀《易經(jīng)》,遇到困難,反復(fù)誦讀,仔細琢磨,實在弄不懂的,去問嫂嫂,嫂嫂也不懂的,再問他人,直到學懂弄通為止。
功夫不負有心人。韓愈又經(jīng)過幾年的刻苦學習,到十四五歲的時候,就精通了諸子百家,詩文也有了很大名氣。
有一天,嫂嫂鄭氏看了韓愈寫的詩,對他說:“你的詩文已經(jīng)寫得很好了,但還沒有達到出神人化、爐火純青的境界。咱們這里畢竟是個小地方,真正有學問的人不多,我看你還是去洛陽、長安看看吧,那里才是藏龍臥虎之地;如果去學習一段時間,我相信你的詩文會有大的進步。”
韓愈早就想外出求學,只是因為擔心嫂嫂無人照顧,才不忍開口,今見嫂嫂如此一說,非常感動,撲通一聲跪倒在地,流著淚說:“多謝嫂嫂成全,兄弟遠去,您一定要保重身體,等我學成歸來,再報答嫂嫂。”
第二天,他便帶上行裝、書童,告別家人,踏上了去洛陽的路程。
到洛陽后,為了有利于學習,他沒有住在親戚家中,而是在一個僻靜之處,租了兩間茅屋住下,過著清貧的生活。他穿粗布衣,每日只吃兩餐,讀書學習卻常常到三更才休息。寒冬臘月,他舍不得生炭火;硯臺里的墨結(jié)成了冰,他就用嘴呵呵,等呵化后再寫;手凍僵了,搓一搓,繼續(xù)寫作;讀書讀得口干舌燥,喝口熱水,繼續(xù)苦讀揣摩。就是在這里,他仔細研究了先秦兩漢古文和南北朝時的駢體文,將兩者加以比較,得出了自己的結(jié)論。
公元793年,京師考進士,韓愈前去應(yīng)試,以能詩善文之全才,被宰相陸贄錄取為第一名。這年,韓愈二十六歲。從此他走上仕途,先后任宣武節(jié)度判官和寧武節(jié)度判官;不久,遷監(jiān)察御史,最后官至吏部侍郎。
韓愈的詩歌自成一派,是古文化運動的倡導(dǎo)者,唐代著名的散文家,為一代文壇宗師,被列為“唐宋八大家”的第一名。
公元824年韓愈病逝,終年五十六歲,有詩賦雜文等四十卷流傳于后世。
【韓湘子與叔父韓愈的故事】相關(guān)文章:
湘中韓愈鑒賞11-25
韓愈《湘中》閱讀答案03-23
韓愈《湘中》全文及鑒賞07-30
韓愈的故事07-28
趣談韓愈的故事06-05
韓愈 《左遷至藍關(guān)示侄孫湘》06-30
韓愈《左遷至藍關(guān)示侄孫湘》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