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唐朝的歷史故事

時間:2024-07-16 18:12:51 思穎 故事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關于唐朝的歷史故事10個

  每一個歷史事件、歷史人物都是一個動人的小故事,都能給人以啟迪,分享了幾則唐朝的歷史故事,一起來看看吧!

關于唐朝的歷史故事10個

  1、魏征直言敢諫

  玄武門之變后,有人向秦王李世民告發,東宮有個官員,名叫魏征,曾經參加過李密和竇建德的起義軍,李密和竇建德失敗之后,魏征到了長安,在太子建成手下干過事,還曾經勸說建成殺害秦王。

  秦王聽了,立刻派人把魏征找來。

  魏征見了秦王,秦王板起臉問他說:“你為什么在我們兄弟中挑撥離間?”

  左右的大臣聽秦王這樣發問,以為是要算魏征的老賬,都替魏征捏了一把汗。但是魏征卻神態自若,不慌不忙地回答說:“可惜那時候太子沒聽我的話。要不然,也不會發生這樣的事了。”

  秦王聽了,覺得魏征說話直爽,很有膽識,不但沒責怪魏征,反而和顏悅色地說:“這已經是過去的事,就不用再提了。”

  唐太宗即位以后,把魏征提拔為諫議大夫(官名),還選用了一批建成、元吉手下的人做官。原來秦王府的官員都不服氣,背后嘀咕說:“我們跟著皇上多少年。現在皇上封官拜爵,反而讓東宮、齊王府的人先沾了光,這算什么規矩?”

  宰相房玄齡把這番話告訴了唐太宗。唐太宗笑著說:“朝廷設置官員,為的是治理國家,應該選拔賢才,怎么能拿關系來作選人的標準呢。如果新來的人有才能,老的沒有才能,就不能排斥新的,任用老的啊!”

  大家聽了,才沒有話說。

  唐太宗不記舊恨,選用人才,而且鼓勵大臣們把意見當面說出來。在他的鼓勵之下,大臣們也敢于說話了。特別是魏征,對朝廷大事,都想得很周到,有什么意見就在唐太宗面前直說。唐太宗也特別信任他,常常把他召進內宮,聽取他的意見。

  有一次,唐太宗問魏征說:“歷史上的人君,為什么有的人明智,有的人昏庸?”

  魏征說:“多聽聽各方面的意見,就明智;只聽單方面的話,就昏庸(文言是‘兼聽則明,偏聽則暗’)。”他還舉了歷史上堯、舜和秦二世、梁武帝、隋煬帝等例子,說:“治理天下的人君如果能夠采納下面的意見,那末下情就能上達,他的親信要想蒙蔽也蒙蔽不了。”

  唐太宗連連點頭說:“你說得多好啊!”

  2、女皇帝武則天

  唐太宗是個精明能干的皇帝,但是他的兒子高宗卻是個庸碌無能的人。唐高宗即位以后,自己不會處理朝政大事,一切靠他的舅父、宰相長孫無忌拿主意。后來,他立了皇后武則天,情況就發生了變化。

  武則天本來是唐太宗宮里的一個才人(一種妃嬪的稱號),十四歲那年,就服侍太宗。當時太宗的御廄里,有匹名馬,叫“獅子驄”,長得肥壯可愛,但是性格暴躁,不好駕馭。

  有一次,唐太宗帶著宮妃們去看那匹馬,跟大家開玩笑說:“你們當中有誰能制服它?”

  妃子們不敢接嘴,十四歲的武則天勇敢地站了出來,說:

  “陛下,我能!”

  太宗驚奇地看著她,問她有什么辦法。武則天說:“只要給我三件東西:第一件是鐵鞭,第二件是鐵錘,第三件是匕首。它要是調皮,就用鞭子抽它;還不服,用鐵錘敲它的頭;

  如果再搗蛋,就用匕首砍斷它的脖子。”

  唐太宗聽了哈哈大笑。他雖然覺得武則天說的有點孩子氣,但是也很贊賞她的潑辣性格。

  唐太宗死了后,按照當時宮廷的規矩,武則天被送進尼姑庵。這當然是她很不情愿的。

  唐高宗在他當太子的時候,就看中了武則天。即位兩年后,他把武則天從尼姑庵里接出來,封她為昭儀(妃嬪的稱號)。后來,又想廢了原來的王皇后,立武則天做皇后。這件事遭到很多老臣的反對,特別是高宗的舅父長孫無忌,說什么也不同意。

  武則天私下拉攏一批大臣,在高宗面前支持武則天當皇后,有人對高宗說:“這是陛下的家事,別人管不著。”唐高宗這才下了決心,把王皇后廢了,讓武則天當皇后。

  武則天當了皇后以后,就使出她那果斷潑辣的手段,把那些反對她的老臣一個個降職、流放,連長孫無忌也被逼自殺。

  不多久,那個本來已經十分無能的高宗害了一場病,成天頭昏眼花,有時候連眼睛都張不開。唐高宗看武則天能干,又懂得文墨,索性把朝政大事全交給她管了。

  武則天掌了權,漸漸不把高宗放在眼里。高宗想干什么,沒有經過武則天同意,就干不了。唐高宗心里氣惱,有一次,他跟宰相上官儀(上官是姓)商量。上官儀是反對武則天掌權的,就說:“陛下既然嫌皇后太專斷,不如把她廢了。”

  高宗是個沒主意的人,聽了上官儀的話,說:“好,那就請你去給我起草一道詔書吧。”

  兩個人的說話,被旁邊的太監聽見了,那些太監都是武則天的心腹,連忙把這件事報告武則天。等上官儀把起草好的詔書送給高宗,武則天已經趕到了。她厲聲問高宗說:“這是怎么回事?”

  唐高宗見了武則天,嚇得好像矮了半截。他把上官儀起草的詔書藏在袖子里,結結巴巴地說:“我本來沒這個意思,都是上官儀教我干的。”

  武則天立刻下命令把上官儀殺了。

  打那以后,唐高宗上朝,都由武則天在旁邊監視;大小政事,都得由皇后點了頭才算數。

  公元683年,高宗死了。武則天先后把兩個兒子立為皇帝——中宗李顯和睿(音ruì)宗李旦,都不中她的意。她把中宗廢了,把睿宗軟禁起來,自己以太后名義臨朝執政。這一來,又遭到一些大臣和宗室的反對。

  有個官員徐敬業被武則天降職,借這個由頭,在揚州起兵反對武則天。武則天找宰相裴炎商量。裴炎說:“現在皇帝年紀大了,還不讓他執政,人家就有了借口,只要太后把政權還給皇帝,徐敬業的叛亂自然會平息。”

  武則天認為裴炎跟徐敬業一樣,都想逼她下臺,一氣之下,就把裴炎打進牢監;又派出大將帶領三十萬大軍討伐徐敬業。徐敬業兵少勢孤,抵抗了一陣,就失敗了。

  接著,又有兩個唐朝宗室——越王李貞和瑯琊王李沖起兵反對武則天,也被武則天派兵鎮壓了。

  經過這兩場小小的兵變,全國恢復了安寧,沒有人再敢反對武則天。武則天鞏固了她的統治,就不滿足太后執政的地位了。

  有個和尚猜到了太后的心思,偽造了一部佛經,獻給武則天。那部佛經里說,武則天本來是彌勒佛投胎到人世來的。

  佛祖派她下凡,就是要讓她代替唐朝皇帝統治天下。

  又過了幾月,有個官員名叫傅游藝,聯絡了關中地區九百多人上書,請求太后即位稱帝。武則天一面推辭,一面提升了傅游藝的官職。結果,勸她做皇帝的人越來越多。據說當時文武官員、王公貴族、遠近百姓、各族首領、和尚道士,上勸進表的有六萬多人。

  公元690年九月,武則天接受大家的請求,自稱圣神皇帝,改國號為周。她就成了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又有一天,唐太宗讀完隋煬帝的文集,跟左右大臣說:“我看隋煬帝這個人,學問淵博,也懂得堯、舜好,桀、紂不好,為什么干出事來這么荒唐?”

  魏征接口說:“一個皇帝光靠聰明淵博不行,還應該虛心傾聽臣子的意見。隋煬帝自以為才高,驕傲自信,說的是堯舜的話,干的是桀紂的事,到后來糊里糊涂,就自取滅亡了。”唐太宗聽了,感觸很深,嘆了口氣說:“唉,過去的教訓,就是我們的老師啊!”

  唐太宗看到他的統治鞏固下來,心里高興。他覺得大臣們勸告他的話很有幫助,就向他們說:“治國好比治病,病雖然好了,還得好好休養,不能放松。現在中原安定,四方歸服,自古以來,很少有這樣的日子。但是我還得十分謹慎,只怕不能保持長久。所以我要多聽聽你們的諫言才好。”

  魏征說:“陛下能夠在安定的環境里想到危急的日子,太叫人高興了(文言是‘居安思危’)。”

  以后,魏征提的意見越來越多。他看到太宗有不對的地方,就當面力爭。有時候,唐太宗聽得不是滋味,沉下了臉,魏征還是照樣說下去,叫唐太宗下不了臺階。

  有一次,魏征在上朝的時候,跟唐太宗爭得面紅耳赤。唐太宗實在聽不下去,想要發作,又怕在大臣面前丟了自己接受意見的好名聲,只好勉強忍住。退朝以后,他憋了一肚子氣回到內宮,見了他的妻子長孫皇后,氣沖沖地說:“總有一天,我要殺死這個鄉巴佬!”

  長孫皇后很少見太宗發那么大的火,問他說:“不知道陛下想殺哪一個?”

  唐太宗說:“還不是那個魏征!他總是當著大家的面侮辱我,叫我實在忍受不了!”

  長孫皇后聽了,一聲不吭,回到自己的內室,換了一套朝見的禮服,向太宗下拜。

  唐太宗驚奇地問道:“你這是干什么?”

  長孫皇后說:“我聽說英明的天子才有正直的大臣,現在魏征這樣正直,正說明陛下的英明,我怎么能不向陛下祝賀呢!”

  這一番話就像一盆清涼的水,把太宗滿腔怒火澆熄了。

  后來,他不但不記魏征的恨,反而夸獎魏征說:“人家都說魏征舉止粗魯,我看這正是他嫵媚可愛的地方哩!”

  公元643年,那位直言敢諫的魏征病死了。唐太宗很難過,他流著眼淚說:“一個人用銅作鏡子,可以照見衣帽是不是穿戴得端正;用歷史作鏡子,可以看到國家興亡的原因;用人作鏡子,可以發現自己做得對不對。魏征一死,我就少了一面好鏡子了。”

  由于唐太宗重用人才,能采納大臣的直諫,政治比較開明,而且注意減輕百姓的勞役,采取了一些發展生產的措施,唐朝初期經濟出現了繁榮景象,社會秩序比較安定,歷史上把這段時期稱做“貞觀之治”

  3、甘露事件

  從唐穆宗以后,唐朝的皇帝都是由宦官擁立的。這樣一來,宦官的權力就更大了,連皇帝的命運都掌握在他們的手里,還有誰敢跟他們作對呢?

  唐文宗李昂(穆宗的兒子)即位的第二年,各地推薦的舉人到京都應試。有一個舉人叫做劉蕡(音fén),在試卷里公開反對宦官掌權,認為要國家安定,應該排斥宦官,把政權交給宰相,把兵權交給將帥。

  這份考卷落在幾個考官手里,考官們傳來傳去地看,贊不絕口,覺得不但文采好,而且說理精辟,是篇難得的好文章。但是到了決定錄取的時候,誰也不敢表示態度,因為錄取了劉蕡,得罪了宦官,他們的位子也就保不住了。

  結果,跟劉蕡一起來投考的二十二人都中了,劉蕡卻落了選。劉蕡是大家公認的杰出人才,這次因為說了些正直話落選,大家都覺得委屈了他。中選的舉人說:“劉蕡落選,我們倒中了榜,太叫人慚愧了。”

  唐文宗在宦官操縱之下過日子,自己也很氣惱,他一心一意想除掉宦官。有一次,唐文宗生了一場病,急于找醫生。正好宦官頭子李守澄手下有個官員叫做鄭注,精通醫道。王守澄把他推薦給唐文宗治病。文宗服了他的藥,果然病一天天好了起來。唐文宗很高興,召見鄭注,發現鄭注口齒伶俐,像是個有才干的人,就把他提拔為御史大人。

  鄭注有個朋友李訓,原是個很不得志的小官員,聽到鄭注受到朝廷重用,就帶了一些禮物求見鄭注。鄭注正好想找個幫手,就請王守澄把李訓推薦給文宗。李訓也得到文宗的信任,后來,竟被提升為宰相。

  李訓、鄭注兩人取得了唐文宗的信任,文宗把自己想除掉宦官的心事告訴他們。他們就跟文宗秘密商量,想法削弱王守澄的權。他們打聽到王守澄手下有個宦官仇士良,跟王守澄有矛盾,就請文宗封仇士良為左神策中尉,帶領一部分禁衛軍。

  接著,李訓又解除了王守澄的兵權。王守澄失了兵權,就容易擺布了。最后,唐文宗給王守澄一杯毒酒,把他殺了。

  去了王守澄,接下來就要除掉仇士良了。李訓經過一番策劃,聯絡了禁衛軍將軍韓約,決定動手。公元835年的一天,唐文宗上朝的時候,韓約上殿啟奏,說禁衛軍大廳后院的一棵石榴樹上,昨天夜里降了甘露。

  原來,封建王朝是最講迷信的,天降甘露被認為是好兆頭。李訓當即帶領文武百官向文宗慶賀,還請唐文宗親自到后院觀賞甘露。

  唐文宗命令宰相李訓先去察看。李訓裝模作樣到院子里去兜了一轉回來說:“我去看了一下,恐怕不是真的甘露,請陛下派人復查。”

  唐文宗又命令仇士良帶領宦官去觀看。仇士良叫韓約陪著一起去。韓約走到門邊,神情緊張,臉色也發白了。仇士良發現這個情況,覺得奇怪,問韓約說:“韓將軍,您怎么啦?”

  正說著,一陣風吹來,吹動了門邊掛的布幕。仇士良發現布幕里埋伏了不少手拿明晃晃武器的兵士。

  仇士良大吃一驚,連忙退出,奔回唐文宗那里。李訓看到仇士良逃走,立刻命令埋伏的衛士趕上去。哪知道仇士良和宦官們已經把文宗搶在手里,把他拉進軟轎,抬起就走。

  李訓趕上去,拉住文宗的轎子不放,一個宦官搶前一步,朝李訓劈胸一拳,把他打倒在地。仇士良趁機扶著文宗的軟轎,進內宮去了。

  李訓預謀失敗,只好從小吏身上討了一件便衣,化裝逃走。仇士良立即派兵出宮,大規模逮捕一些參加預謀的官員,把他們全都殺害。李訓東奔西逃,走投無路,在路上被殺。鄭注正從鳳翔帶兵進京,得到消息,想退回鳳翔,也被監軍的宦官殺死。

  唐文宗和李訓、鄭注策劃的殺宦官的計謀徹底失敗,在這次事變后受株連被殺的一千多人。歷史上把這個事件稱為“甘露之變”。

  從這個事件后,宦官把唐文宗嚴密監視起來,唐文宗的日子更不好過。過了五年得病死去。仇士良立文宗的兄弟李炎即位,這就是唐武宗。

  4、閻立本作畫凌煙閣

  誰才有資格畫這24位功臣呢?在當時,自然首推閻立本。643年3月23日(唐貞觀十七年二月二十八日)皇帝下詔,命令在長安北面的太極宮凌煙閣中繪制 24位功臣之像。他們是:長孫無忌、李孝恭、杜如晦、魏征、房玄齡、高士廉、尉遲敬德、李靖、蕭瑀、段志玄、長孫順德、劉弘基、屈突通、殷開山、柴紹、張亮、侯君集、張公謹、程知節(程咬金)、虞世南、劉政會、唐儉、李世勣、秦叔寶。

  凌煙閣在皇宮西南的三清殿側,閣中分隔三層,前一層畫的是功勛最高的宰輔大臣;中一層畫功勛卓著的侯王;后一層畫的是功勛重大的其他功臣。按古禮“君南臣北”的原則,畫像全部面北,而且都是真人大小。

  這是繼漢代麒麟閣、南宮云臺畫功臣像之后的又一次大型政治性肖像畫創作活動。

  5、長孫無忌“不愿”為宰相

  在李世民奪取皇位繼承權的玄武門兵變中,長孫無忌稱得上是首功之人。在醞釀政變時,他態度堅決;在準備政變時,他日夜奔波,內外聯絡;在政變之時,他不懼危難,親至玄武門內。所以唐太宗臨死前仍對大臣們說:“我有天下,主要是這個人的功勞啊!”凌煙閣的24位功臣像,長孫無忌被列在首功之位。

  李世民登基之后,幾次要任命長孫無忌為宰相,但賢惠的長孫皇后一再提醒太宗要吸取漢朝呂氏、霍氏專權的教訓:“我身為皇后,全家已經很榮耀顯貴了,實在不愿意自己的哥哥還要在朝廷里手握大權。”長孫無忌自己也遞出了辭職信,要求辭去宰相要職,但他卻受到唐太宗的特殊信賴,最后唐太宗硬是堅持拜長孫無忌為宰相。長孫無忌為人謹慎小心,注意避免嫌疑。

  6、魏征使“壞”悶死鷂鷹

  魏征原是太子李建成的手下。玄武門之變前,魏征看到太子與秦王李世民的沖突日益加深,曾多次建議太子要先發制人,及早動手。政變后,李世民賞識他的膽識才能,非但沒有怪罪于他,而且還加以重用。魏征喜逢知己之主,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魏征性格耿直,往往據理力爭,即使太宗在大怒之際,他也從不退讓,所以,唐太宗有時對他也會產生敬畏之心。

  有一次太宗得到了一只上好的鷂鷹,把它放在自己的肩膀上,很是得意。但當他看見魏征遠遠地向他走來時,便趕緊把鳥藏在懷中。偏偏魏征還使“壞”心眼,故意上奏事情,說了很久,致使鷂鷹悶死在懷中。

  魏征一生節儉,連家里的房子都有些“破破爛爛”的,唐太宗立即下令把為自己修建小殿的材料,全部送給魏征,好用來造個大房子。642年(貞觀十六年),魏征病逝家中。太宗親自前去吊喪,失聲痛哭,并說:“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我常保此三鏡,以防己過。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鏡矣。”

  7、秦叔寶和尉遲敬德演繹“門神”

  尉遲敬德原為劉武周的部下,李世民敬佩他的忠勇耿直,幾次想勸他歸降。尉遲敬德雖然也大受感動,但伺主不二。尉遲敬德最后答應,只要劉武周死了,他便歸唐。李世民便殺了一個面目酷似劉武周的人,將人頭送與尉遲敬德。尉遲敬德未能辨出真假,便歸降了李世民。

  不料自那以后,李世民經常在夢中被兩個無頭的人驚醒。李世民仔細琢磨,這兩人一個像是原來隋朝名將宋老生,另一個卻像那個被充作劉武周而割了頭的人。徐茂公獻策道:“主公屈殺這長得像劉武周的人,是為了盡早讓尉遲將軍歸順。另外,我聽說宋老生生前很敬佩秦二哥,主公可以派尉遲將軍和秦二哥守在門外,這樣或許可以使主公獲得安寧。”李世民依計行事,果然無頭鬼再也沒出現。

  這個民間傳說,最終奠基了兩位武將的“門神”地位。

  8、曹霸筆開生面

  到了唐玄宗時,凌煙閣內原先栩栩如生的功臣像,顯得色澤暗淡,失去了原先的光澤。為此,玄宗把曹霸召來,要他重新畫。曹霸擅長畫人物和馬,京城長安幾乎沒有一個人不知道他。

  曹霸接受了這個任務之后,便著手準備材料。他查閱了大量的歷史資料,到民間搜集了不少開國功臣的傳說,這時,他才揮筆繪制。最后,這些功臣的畫像終于以全新面貌展現在人們面前。

  唐玄宗看了之后,贊不絕口,并當即賞給他大量金帛,還封他為左武衛將軍。著名的詩人杜甫看了這些畫后,作了《丹青引贈曹將軍霸》這首詩:“凌煙功臣少顏色,將軍下筆開生面。”意思是:凌煙閣中的功臣像已失去了往日鮮艷奪目的色澤,虧得你左武衛將軍下筆使他們重放光彩。

  9、上官婉兒:歷史上唯一女宰相

  陜州陜縣(今屬河南)人,唐高宗時宰相上官儀孫女。麟德元年(664),上官儀因替高宗起草將廢武則天的詔書,被武后所殺,剛剛出生的上官婉兒與母親鄭氏同被配沒掖廷。在掖廷為奴期間,在其母的精心培養下,上官婉兒熟讀詩書,不僅能吟詩著文,而且明達吏事,聰敏異常。儀鳳二年(677),上官婉兒曾被武則天召見宮中,當場命題,讓其依題著文。上官婉兒文不加點,須臾而成,且文意通暢,詞藻華麗,語言優美,真好像是夙構而成。武則天看后大悅,當即下令免其奴婢身分,讓其掌管宮中詔命。不久,上官婉兒又因違忤旨意,罪犯死刑,但武則天惜其文才而特予赦免,只是處以黥面而已。以后,上官婉兒遂精心伺奉,曲意迎合,更得武則天歡心。從圣歷元年(698)開始,又讓其處理百司奏表,參決政務,權勢日盛。

  神龍元年(705),唐中宗復位以后,又令上官婉兒專掌起草詔令,深被信任,又拜為昭容,封其母鄭氏為沛國夫人。二年,武三思依靠韋后和安樂公主等人的支持,相繼設計貶殺了張柬之、桓彥范、敬暉、袁恕己和崔玄暐等五王,權傾人主,不可一世。上官婉兒又與其私通,并在所草詔令中,經常推崇武氏而排抑皇家,致使太子李重俊氣憤不已。景龍元年(707)七月,李重俊與左羽林大將軍李多祚等,矯詔發羽林軍三百余人,殺武三思、武崇訓于其府第,并誅其親黨十余人,又引兵從肅章門斬關而入,叩擊閣門而搜捕上官婉兒。上官婉兒急忙逃至唐中宗和韋后處,并揚言說:「觀太子之意,是先殺上官婉兒,然后再依次捕弒皇后和陛下。」韋后和中宗一時大怒,遂帶著上官婉兒和安樂公主登上玄武門躲避兵鋒,令右羽林大將軍劉景仁率飛騎二千余人,屯太極殿前,閉門自守。太子兵敗被殺。

  此后,上官婉兒又經常勸說中宗,大量設置昭文館學士,廣召當朝詞學之臣,多次賜宴游樂,賦詩唱和。上官婉兒每次都同時代替中宗、韋后和安樂公主,數首并作,詩句優美,時人大多傳誦唱和。對大臣所作之詩,中宗又令上官婉兒進行評定,名列第一者,常賞賜金爵,貴重無比。因此,朝廷內外,吟詩作賦,靡然成風。中宗派人又在上官婉兒居地穿池筑巖,窮極雕飾,常引大臣宴樂其中。當時,宮禁寬疏,允許宮內官員任意出入。上官婉兒遂與一些宮官在宮外購筑宅第,經常同一些不三不四的紈?子弟和巿井無賴鬼混其間,有的人因此而求得高官要職。中書侍郎崔湜就是因為與上官婉兒在外宅私通,后被引以為相的。不久,崔湜又在主持銓選時,多有違失,被御史李尚隱彈劾,以罪被貶外州司馬;也因上官婉兒和安樂公主為其申理,仍官復原職。

  景龍四年(710),太平公主勢力日盛,上官婉兒又陰附太平公主。六月,唐中宗被韋后與安樂公主毒死后,上官婉兒與太平公主一起草擬遺詔,立溫王李重茂為皇太子,韋后知政事,相王李旦參決政務。七月,臨淄王李隆基率羽林將士沖入宮中,殺韋后及其黨羽。上官婉兒執燭率宮人迎接,并把她與太平公主所擬遺詔拿給劉幽求觀看,劉幽求拿著遺詔在李隆基處為其說項,但李隆基不許,殺上官婉兒于旗下。開元初年,唐玄宗派人將上官婉兒的詩作收集起來,編成文集二十卷,令張說作序。此集今佚,《全唐詩》僅收其遺詩三十二首。

  10、李淵建立唐朝

  李淵出身貴族。祖父李虎在西魏官至太尉(與丞相并列的中央高級官員),李淵的妻子是北周武帝的外甥女,他的姨母是隋文帝的獨孤皇后、隋煬帝的母親。所以說,李淵不但是貴族,還是隋朝的皇親呢!他繼承了祖上的爵位,稱為唐國公。

  公元617年,李淵出任太原留守,被派去鎮壓農民起義。雖然打過幾次勝仗,但農民起義隊伍越來越強大,隋王朝眼看快土崩瓦解,他不得不為自己考慮起后路來。

  李淵有四個兒子,其中第二個兒子李世民最有才華、膽識。當時太原北面的突厥多次來犯,李淵出兵抵抗,連吃幾個敗仗,正在擔心讓隋煬帝知道了,追究起責任來,那可怎么辦。在封建社會,反抗朝廷被視作大逆不道的首惡,會遭致滅門之災,即使親如父子,彼此也不敢輕易道破。只是隨著形勢的發展,李淵的處境越來越危險,李世民才抓住機會,勸父親起兵反隋。

  李淵聽李世民一說這個建議,嚇得直哆嗦,責怪道:“你怎么說出這種犯上作亂的話來?如果我向上一報告,你就要被砍頭的!”

  李世民不慌不忙地說:“父親盡管去邀功請賞告發我,兒子才不怕呢!”

  李淵無可奈何地搖搖手,叮囑兒子以后再也不要說這種話了。

  可是第二天,李世民又來和父親談這個話題:“您受命來當太原留守,現在又要討伐造反的人馬,又要抵擋突厥的進攻,實在是力不從心。即使您再有功勞,當今皇上猜忌心重,您的處境就更危險了。兒子覺得您現在只有一條路,就是趕緊起兵反隋。”

  李淵嘆了一口氣,猶豫地說:“你的話也有道理,我就是拿不定主意。一旦失敗,那可是要家破人亡的啊!”

  李世民見父親松了口,便繼續說道:“現在天下大亂,群雄并起,官軍力量分散,不難對付。我有個朋友叫劉文靜,現在關在晉陽(今山西太原)牢里,他是個人才,還可以幫我們招兵買馬。”

  李淵聽從李世民的勸告,立刻把劉文靜從牢里放了出來,派他去招集人馬;同時又召回在河東打仗的兩個兒子——李建成和李元吉。

  太原的兩個副留守一看形勢不妙,就想要阻止。李淵先下手為強,給他倆加了個“勾結突厥”的罪名,抓起來殺了。

  李淵采納李世民的建議,派劉文靜去跟突厥結交,并送去一份厚禮,說服突厥可汗與自己一起反隋。當突厥可汗同意后,李淵沒有了后顧之憂,才正式起兵。他把士兵都稱作“義士”,自稱“大將軍”,分別封李建成和李世民為左右領軍大都督,封劉文靜為司馬。

  李淵的策略是先取長安,以關中為根據地。他依照農民起義軍的做法,打開太原官倉,救濟貧民,收取人心,并發檄文聲討隋煬帝的罪惡。隨后,就帶著三萬人馬朝長安殺來。

  攻占關中的第一個硬仗,是拿下了地勢險要的霍邑(今山西霍州),全軍上下士氣大振。一路上繼續招兵買馬,所到之處都打開糧倉救濟貧民。老百姓對這支隊伍很有好感,加入進來的人越來越多,當攻打長安時,已經成了一支有二十多萬人的大軍。

  李淵攻下長安后,取得號令關中的地位,立即廢除隋朝的苛法暴政,并宣布約法十二條,受到百姓的歡迎。

  李淵見時機沒有完全成熟,暫時還是遙尊隋煬帝為太上皇,讓隋煬帝的孫子楊侑(yu)做個傀儡皇帝,即隋恭帝,自己以唐王、大丞相的身份掌握一切軍國大政。

  這時,各地起義軍都發展起來了,如李密領導的瓦崗起義軍、竇建德領導的河北起義軍、杜伏威領導的江淮起義軍等,都給隋軍以沉重的打擊。隋煬帝干脆躲到江都,繼續過著花天酒地的生活。

  第二年夏天,護衛隋煬帝的禁衛軍將士,眼看著暴君的末日就快到了,不想跟著送死。大將宇文化及乘機發動兵變,攻進行宮,把隋煬帝軟禁起來。

  隋煬帝起初還囂張地問道:“是誰帶頭這樣做的?”

【唐朝的歷史故事】相關文章:

唐朝詩詞歷史手抄報資料02-01

英雄歷史故事05-07

杜甫的歷史故事08-03

唐朝詩人王維01-06

唐朝詩人柳宗元10-26

含歷史故事的成語11-16

楊玉環的歷史故事03-18

歷史寓言故事成語故事04-21

李白唐朝詩仙簡介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