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中晚泊犢頭詩詞鑒賞
古詩原文
春陰垂野草青青,時有幽花一樹明。
晚泊孤舟古祠下,滿川風雨看潮生。
譯文翻譯
春天的陰云垂落在曠野,田野里到處綠草青青。偶爾看見幽香的花開放,那一株樹因此明亮美麗。
黃昏的時候,我乘一葉孤舟?吭诠排f的祠堂下,在滿河的煙雨中凝望那漸生漸滿的潮水。
注釋解釋
淮:淮河。犢頭:淮河邊的一個地名。犢頭鎮,在今江蘇淮陰縣境內。
春陰:春天的陰云。垂野,春天的陰云籠罩原野。
幽花:幽靜偏暗之處的花。
古祠:古舊的祠堂。
滿川:滿河。
創作背景
宋仁宗慶歷四年(1044年)秋冬之際,詩人被政敵所構陷,削職為民,逐出京都。他由水路南行,于次年四月抵達蘇州。這首詩是其旅途中泊舟淮上的犢頭鎮時所作。
詩文賞析
這首小詩題為“晚泊犢頭”,內容卻從日間行船寫起,后兩句才是停滯不前船過夜的情景。
詩人敘述中所見的景象說:春云布滿天空,灰蒙蒙地籠罩著淮河兩岸的'原野,原野上草色青青,與空中陰云上下相映。這樣陰暗的天氣、單調的景色,是會叫遠行的旅人感到乏味。幸而,岸邊不時有一樹野花閃現出來,紅的,黃的,白的,在眼前豁然一亮,那鮮明的影像便印在你的心田。
陰云,青草,照眼的野花,自然都是白天的景色,但說是船行所見,何以見得呢?這就是“時有幽花一樹明”那個“時”字的作用了。時有,就是時時有,不時地有。野花不是飛鳥,不是走獸,怎么能夠一會兒一樹,一會兒又一樹,不時地來到眼前供人欣賞呢?這不就是所謂“移步換形”的現象,表明詩人在乘船看花嗎?
天陰得沉,黑得快,又起了風,眼看就會下雨,要趕到前方的碼頭是不可能的了,詩人決定將船靠岸,在一座古廟下拋錨過夜。果然不出所料,這一夜風大雨也大,呼呼的風挾著瀟瀟的雨,飄灑在河面上,有聲有勢;河里的水眼見在船底迅猛上上漲,上游的春潮正龍吟虎嘯,奔涌而來。詩人呢?詩人早已系舟登岸,穩坐在古廟之中了。這樣安安閑閑,靜觀外面風雨春潮的水上夜景,豈不是很快意的嗎?
欣賞這首絕句,需要注意抒情主人公和景物之間動靜關系的變化。日間船行水上,人在動態之中,岸邊的野草幽花是靜止的;夜里船泊牧犢頭,人是靜止的了,風雨潮水卻是動蕩不息的。這種動中觀靜,靜中觀動的藝術構思,使詩人與外界景物始終保持相當的距離,從而顯示了一種悠閑、從容、超然物外的心境和風度。
【淮中晚泊犢頭詩詞鑒賞】相關文章:
《楓橋夜泊》詩詞鑒賞01-04
《溪橋晚興》詩詞鑒賞09-28
雷震《村晚》詩詞鑒賞07-26
麻平晚行詩詞鑒賞07-21
《晚出新亭》古詩詞鑒賞07-13
晚泊潯陽望廬山孟浩然詩鑒賞02-28
《晚泊岳陽歐陽修》古詩文鑒賞01-03
《夜泊牛渚懷古》唐詩詩詞鑒賞01-04
孟浩然《晚泊潯陽望廬山》鑒賞及譯文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