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舜廟懷古古詩注釋及賞析
賞析通過鑒賞與分析得出理性的認識,既受到藝術作品的形象、內容的制約,又根據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經驗、藝術觀點和藝術興趣對形象加以補充和完善。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舜廟懷古古詩注釋及賞析,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舜廟懷古
游湘有余怨,豈是圣人心。
竹路猿啼古,祠宮蔓草深。
素風傳舊俗,異跡閉荒林。
巡狩去不返,煙云怨至今。
九疑天一畔,山盡海沉沉。
注釋
[1]余怨:留下怨恨。圣人:舊時指品格最高尚、智慧最高超的人物。這兩句明寫舜帝南巡不會留有怨憤,暗寓作者自己身居偏遠的不平之情。
[2]祠宮:舊時祭祀先祖或先賢的廟堂。這里指舜廟。蔓(màn)草:蔓生的雜草。這兩句是說,舜廟掩沒在竹林雜草叢中。
[3]素風:素樸的民風。異跡:不同尋常的痕跡。這里指舜帝流傳下來的道德風俗。
[4]巡狩:帝王離開京城巡視各地。這里指舜帝南巡。煙云:霧氣!妒状悍旮摺酚小盎厥谉熢茩M”。
[5]畔:旁邊。這兩句是說,九疑山地處僻遠,云海茫茫。
創作背景
劉熊渠系長沙王后裔,此是 其任舂陵侯時,游九疑舜廟所作。全借對舜帝的追懷,表達了身處僻遠之地的愁怨之情。但作者寫得溫婉曲折,將情感隱在對舜帝及舜廟景色的描繪之中。事實 上,當時的舂陵(今湖南永州寧遠縣),是一個地勢卑濕,多山林毒氣,食邑僅476戶的偏僻荒遠的小侯國。歷代舂陵侯族,都并不喜歡他們的這個封邑。劉熊渠 的嫡長子劉仁任第三代舂陵侯時,曾向朝廷上書,請求削減舂陵侯國的食邑戶數,以換取將封國遷居內地的特許。他的請求得到了漢元帝的批準。前45年(漢元帝 初元四年),劉仁率舂陵劉氏宗族,從今永州寧遠向北遷徙到南陽白水鄉(今湖北棗陽縣)。
作者簡介
劉熊渠,又名熊渠,西漢人。前124年(漢武帝元朔五年)六月壬子,長沙定王劉發的第十三個兒子劉買受封為舂陵侯,建侯國于零道縣舂陵鄉(今湖南省永州市寧遠縣北)。劉買于前121年去世,被謚為舂陵節侯。其嫡長子劉熊渠,襲封為第二代舂陵侯,史稱舂陵戴侯。劉熊渠在位56年去世,傳位給嫡長子劉仁,此即舂陵孝侯。前45年,劉仁率劉氏宗族北遷南陽。
【舜廟懷古古詩注釋及賞析】相關文章:
小池古詩注釋及賞析06-12
王安石《梅花》注釋及古詩賞析12-09
蘇幕遮古詩注釋翻譯賞析10-20
杜甫《江漢》古詩注釋翻譯與賞析04-14
杜甫禹廟全文、注釋、翻譯和賞析_唐代04-29
杜牧西江懷古全文、注釋、翻譯和賞析_唐代04-19
杜牧題木蘭廟全文、注釋、翻譯和賞析_唐代04-23
孟浩然《武陵泛舟》古詩賞析及注釋02-21
浣溪沙原文、注釋及古詩賞析(精選23篇)02-14
經典的懷古詩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