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進行初中古詩文教學
在大家的學習生活當中會接觸到很多的古詩,許多老師不知道該怎么進行古詩的教學,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如何進行初中古詩文教學,歡迎閱讀!
如何進行初中古詩文教學 1
古詩文是我國悠久歷史文化傳統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是中華民族最為寶貴的文化傳統之一。初中語文課本中的古詩文章,不僅是我們了解古代歷史和文化傳統的一個途徑,更是讓我們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文化的一個載體,使學生“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新課標十分強調古詩文的教學與古詩文化的傳承,這是人文教育的一種回歸。體會到古詩文教學“要三多三少”:即多一些聲情并茂的誦讀,少一些學究解經式的分析;多一些陶情冶性的快樂,少一些正襟危坐的嚴肅;多聯系一些自我體驗,少一些微言大義的挖掘。
中華詩詞進校園這個活動以來,“以人的發展為本”核心理念為指導,以發展為本,構建古詩詞學習的平臺,達到“自能學詩文“,激發情感,決定了為之努力的程度。“詩教”是立人的奠基石,這不是一句空話,而是扎根在老師心中的一種教學理念,認識到中華民族是一個偉大的民族,是詩的民族,有著源遠流長的詩教傳統,代表中華民族巍然獨行于全球各民族人文世界中的便是詩的教化。早在兩千年前,孔子就明確地提出“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的教育主張,他把詩教作為修身、治國、平天下的開始,與“禮樂”并論---強調“立人”必須經過詩教到禮教到樂教的過程,其實質就是感知到知覺到覺悟的過程,亦即培養學生形象思維到理性思索到身體力行的過程。詩歌也是一個民族的靈魂和內在的深層體現。“詩是人類的母語”。
古詩文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積淀著我們民族的思想、文化、生活的起源、變化和發展的過程。大而言之,古詩文是一個富有民族色彩的古典世界,是文學、藝術的中國特色;小而言之,古詩文是一個人價值觀、人生觀的重要體現。而作為一名教師,我們更應該讓古詩文在學生心里生根、發芽,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是語文教學應當擔負的歷史使命。
初中古詩詞的教學重在詩文誦讀。 古人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可以說,誦讀是學習文言文的很好的途徑,是學習文言文的一把鑰匙 。 熟讀或背誦一定數量的文言目,加深對文言文的文意理解,培養語言感知、直覺、積累、頓悟能力有很大的幫助。字音讀準確,是誦讀的起碼要求。文言課文中有大量的生僻字、通假字、破讀字、古音字(如古人名、古地名、古官職名、古器物名稱)等,如不首先解決這些字詞的語音問題,那就根本談不上誦讀。文言文的誦讀方法利于知識的積累,利于明白事理,利于語言表達能力和寫作水平的提高,從而使學生真正掌握語言的運用能力。但應注意在誦讀時應注意句讀,注意去理解它的意思,注意作者的思想感情,而不是去死記硬背。在理解的基礎上反復讀來讀去,課文的內容和意旨,隨之融化為學生自己的知識。
誦讀要重視誦讀的指導,讓學生讀出感情,在誦讀中做些欣賞。從誦讀開始,字詞節奏停頓進入詩歌,進入詩人的感情。古人對“讀”也有經典概括和詮釋——“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文章不厭百回讀,熟讀精思子自知”,“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等等。
通過多層次、多形式的誦讀,學生必然會被古詩文的韻律美、節奏美深深感染,欲罷不能,在不知不覺中加深對詩文的感知。這樣不僅激發了學生學習古詩興趣,而且為學生理解、體味詩歌的意境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可見,誦讀是提高古詩文教學有效途徑。
古詩文教學也要剖析詩詞的思想內容。要正確理解古詩詞的思想內容,最根本的是要學會知人論世,正如魯迅先生所說的:“倘要論文,最好是顧及全,并且顧及作者全人,以及他所處的社會狀態,這才較為確鑿。”所以,評價古詩詞,要學會知人論世,從整體上把握詩詞的基調和主旨,是鑒賞古詩詞的根本。
初中古詩詞的教學重在積累。以課堂為主要空間的古詩文學習,是培養學生“自能學詩文”的主要陣地,對古詩文意境進行探索,深入詩境,產生個性化的閱讀行為和多元化的感悟。詩歌是人類情感的靈光乍現,每一詩行都活著詩人鮮活的靈魂,在詩歌的天空中放飛心靈,自然充滿了無窮的興味。當代美學大師朱光潛先生說:“要養成純真的文學趣味,我們最好從詩歌入手,能欣賞詩,自然能欣賞小說、戲劇及其他文化。”古詩詞無不反應社會現實,但古今語言的'差異,生活環境的變遷及古詩抽象、含蓄的特點,均造成理解上的困難,了解古詩詞,更好的把握古詩詞的內涵,要學生積累相近、相關素材,學習不是孤立的,課外的積累老師要經常檢查,開展競賽。給學生提供學習探究的平臺,增加閱讀量,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習古詩文能力。
總之,我認為古詩文教學就因該根據實際,這樣才能讓學生更好的理解詩文,感受詩文。讓學生們的內心真正的走進了古詩文,使學生真正感受到學習古詩文的樂趣。古詩文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瑰寶,凝聚著先人的心血,寄托著前人的思想感情。我們今天教學古詩文,既要讓學生體會傳統文化的魅力,也要讓他們從中達到提高自身修養、促進自身全面和諧發展的目的。
讓中華詩詞遍布校園的每一個角落,讓古詩詞的誦讀成為校園綠色文化建設的主旋律。
如何進行初中古詩文教學 2
一、領悟古詩文的藝術魅力,培養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要想提高古文教學的有效性、實效性應該從教學內容選擇學生愿意學的內容。呂叔湘先生對古詩文教學的目的歸納為四種:一是為了了解現代文章里出現的成語、典故;二是為了欣賞古典文學作品;三是為了接受文化遺產;四是為了寫好白話文。
要“文”“言”并重,析詞理趣,兩手并抓文言文,首先是“文”,要指導學生理解詞句,理解詞句的著眼點在于更準確、更深入地把握文意,反過來,把握了文意也可以更好地理解詞句。文言文是以古漢語為基礎的書面語寫成的文章,它是借十分凝結的語言來承載我國古代的優秀文化。可從疏理到感悟,結合學生實際從“言”和“文”兩方面進行教學。
古文中無不蘊含著燦爛的古代文化。有多少思想、道理是從其當中得來的:“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之困”、“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知不知上,不知不知病”、“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人善我,我亦善之,人不善我,我亦善之”、“上善若水”、“投我以桃,報之以李”、“學如不及,猶恐失之”等等,這些精彩的語句俯首皆是,可以回味一生,終身受用。
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是中學語文課堂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這種能力的培養又依賴于對作品語言的品味。因此,在文言文教學中,要從品味語言人手,提高學生審美能力。如教授《愛蓮說》由品析文章的語言入手,欣賞文中的形象美。首先讓學生讀出作者對最喜愛的“形象”進行描畫的句子:“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不可褻玩焉。”然后請學生談談,能從上面的內容中看出、讀出、悟出多少個“美”來。通過討論點撥,可以看出畫面美、形態美;讀出語音美、情感美;悟出品格美、氣質美、正直美……教師在此基礎上點示:寫花就是寫人,詠花就是詠志,作者通過對蓮花的外在姿態的描繪和贊美,賦予蓮一種高潔的品格,不僅寫的景是美的,而且引人的思想向更廣闊更深遠的天地伸展。
進行文言文的教學,就是要引導學生通過細致的閱讀,領會蘊涵在文章中的情感美,接受情感美的陶冶。當然,這種美依靠的主要是學生自己的主動的閱讀,即在老師指導下的主動接受,而不是被動地接受。中華文明源遠流長,作為解讀浩瀚文化的文言文,理應獲得我們的熱愛。
二、立足吟誦、培養良好的語感
眾所周知,語感處于語文素養的核心,語感的培養,是語文學科人文性的著眼點和歸宿點。語文教學要重視培養良好的語感,最根本的一條,就是要引導學生加強語言積累,加強體驗,深入到作者潛意識的層面去理解作品。在文言文教學中,重要的不是學生是否已經掌握了教師對某課文的理解,而是在教師的啟發下。學生在閱讀文言文中自身感受到、領悟到什么,有什么進步與提高。要讓學生準確地理解文本作者所表達的內涵。筆者建議應立足吟誦,讓學生去多方感受意境。
誦讀是我國語文傳統方法之一。“讀得熟,則不待其說,自曉其義也。故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坡和朱熹等古人均強調誦讀是符合認識規律的。傳統文言文教學的成功經驗之一,就是教師的吟讀帶動,因為韻味是從吟中得來,興趣是從吟中產生,語感是從吟中積累,素養是從吟中培養的,傾聽教師吟讀,有助于學生形成初略的情感體驗。
于漪老師曾說:“要反復誦讀,把無聲的文字變成有聲的語言,讀出感情,讀出氣勢。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真到了這種境界,文意將會自見。出于這樣的目的,可從以下四步著手:第一步,聽讀課文,認準字音。這一步是培養學生興趣的一個重要環節,教師千萬不能忽視。在泛讀時,應做到聲情并茂,盡可能用自己的情緒去感染學生。如果自己沒有這個條件,可讓學生聽朗讀帶,務必讓他們感覺到文章的美,以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第二步,合讀課文,明確節奏。學生一邊隨錄音或泛讀輕聲誦讀,一邊標畫節奏,對一些難以確定停頓的句子,首先應借助注釋、已有的語法知識,或前后文的提示,弄懂句意,這樣才不致讀破句子。第三步,分讀課文,領會文意。在這一階段里,教師可設計形式多樣的讀書活動,如個人讀,分組讀,可配樂朗讀,也可開展朗讀競賽,使課堂上的瑯瑯書聲不絕于耳,使學生以誦讀為樂,養成自覺朗讀的習慣。第四步,齊讀課文,總理全,對課文有一個整體認知。
通過這樣的反復誦讀,培養了學生的文言語感,學生對全文內容也有了初步的了解,為分析、理解課了很好的鋪墊。
三、拓寬文言文教學思路。發展學生個性特長
現代教育的基本理論認為,教育活動由三個要素構成: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手段。初中文言文教學令學生頭痛的原因是什么?不外乎是教育者教育手段的陳舊落伍外加文言語句的艱深難懂。這就需要教育者在教育手段上下功夫,拓寬教育思路與時空,使學生更易于接受和喜愛。
語文學科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世界的影響很大。學生閱讀文言文,不僅僅是一種“發現”和“吸收”,而是一種創造。在文言文教學中,教師更應不拘一格,發揮學生豐富的聯想和想像,形成獨特的體驗。
文言文教學,一般是介紹年代、作者,疏通語句,講解重點疑詞難句,口譯筆譯,分析特色、背誦默寫而已。學生活動不多,而翻譯默寫又是學生眼中的“苦差事”,自然覺得乏味。其實,文史知識介紹完全可讓學生發揮。尤其是名家名作的資料易得,由學生整理相關內容,可先指定某志愿者,其他人補充訂正。課堂上僅用兩分鐘,既鍛煉主講者搜集、刪選、口頭表達能力,滿足其表現欲,又帶動其他人因羨慕而躍躍欲試。文言文實詞、難句解釋要嚴格把關,一般的語句可以鼓勵學生用不同方法翻譯,若非詞義句式類錯誤,只要明白曉暢皆可,同時讓學生互相比較。切忌教師憑一己之意將學生富有創造性的嘗試扼殺,“一言堂”最要不得,盡管是文言文教學。
此外,故事性強的文言文可編排課本劇,說明性強的可繪制圖畫,由學生評定優劣正誤。這樣,學生的想象力得到發展,又活躍了氣氛,促使他們更好地仔細閱讀原著,對作品有更深入理解。即使課時不夠,放在課堂外,相信學生們也是歡迎的。激發學生主體意識覺醒,才是最好的克服困難的方法,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對同一事物的觀察方法與角度,對同一文章的理解與看法,對同一事件的描寫與說明,對同一情境刺激反映與表現,應提倡“百花齊放,百家爭鳴”,自然地體現各自的特色與風采,尊重他人的獨到之處,使語文學習的過程成為學生表現個性、張揚外性、塑造個性的過程。有個性才有創造,與眾不同才可創新,創造的過程就是個性的展現過程。
因此,我們應充分重視古詩文的價值,努力拓展古詩文的教學時空,并探索合適的古詩文教學方式和教學藝術,使我們對古詩文教學拓展的量的把握恰到好處,時機的選擇正確無誤,難度的確定適宜學生的原有知識積累,內容的選擇能引發學生的求知需求,從而提高教學效率,提升學生的閱讀和鑒賞能力,進而更有效地幫助學生繼承優秀的文化傳統和民族的文化遺產,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如何進行初中古詩文教學】相關文章:
如何輕松背誦初中古詩文12-07
如何快速背誦初中古詩文12-03
淺談如何進行童話的教學08-25
如何快速背誦古詩文08-09
如何把握古詩文重點12-01
古詩文如何理解性地默寫12-01
中考如何快速背誦古詩文12-01
如何輕松背誦古詩文的方法12-02
如何有效快速背誦古詩文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