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古詩詞》導學案教案

時間:2024-07-15 15:18:39 古詩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古詩詞》導學案教案(通用11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古詩詞》導學案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古詩詞》導學案教案(通用11篇)

  《古詩詞》導學案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會寫洛、榆、畔、帳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洛陽、榆關、那畔、千帳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三百首古詩詞,默寫《泊船瓜洲》《秋思》。

  3、學習通過看注釋,查閱資料,邊讀邊想象等方法,感知詩詞大意,用自己的話講述詩句的意思。

  4、體會作者的思鄉之情,揣摩作者的表達方法。

  【教學準備】

  1、了解王安石的生平,收集、背誦以前學過的他寫的古詩。

  2、了解宋朝詩人張籍、清朝詩人納蘭性德,閱讀他們的作品。

  3、教學課件。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1、同學們,你們還記得李白的《靜夜思》嗎?我們一起來背一背好不好?

  2、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呢?

  (思念家鄉)

  3、那么是什么勾起了作者對家鄉的思念呢?

  (月亮)

  月亮象征著團員之意,所以詩人寫的思鄉詩中,常常提到月亮。但并不是所有人的鄉愁,都是月亮引起的,熟悉的景物,特殊的節日,都會勾起游子的思鄉之情。今天,我們再來讀三首表達思鄉之情的詩詞,體會一下,是什么勾起作者的鄉愁呢?

  二、整體把握,初步感知

  1、用自己的方式讀古詩。

  2、指名讀,正字音,尤其注意:

  一水間(jiàn)、數(shù)重(chóng)山、照我還(huán)

  3、反復多讀幾遍這首詩,你會有怎樣的感受呢?

  (學生多讀。)

  (教師播放教學課件:古詩三首·泊船瓜洲課文朗讀。)

  4、指名答:

  (我覺得它寫得很美、我覺得寫出了詩人想念家鄉的感情)

  我們解讀后再來體會一下作者的思鄉之情。

  三、賞析詩句,感悟詩境

  1、你最欣賞詩中哪句呢?

  2、剛剛同學說的最多的就是這句,我們一塊兒來讀一讀吧。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齊讀。)

  3、能說說為什么喜歡這句詩嗎?

  (指名答。)

  4、有同學說,這句詩寫出了江南美麗的景色。那就和你的同桌再互相讀一讀,說一說:在你的頭腦中出現了怎樣的一派景色呢?想到什么說什么。

  5、同桌之間互相讀與練說。

  6、指數名說。

  7、小結:

  你們的回答很精彩!原來短短一句詩可以在人的頭腦中出現這么多不同的畫面,文字的魅力真是無法想象。

  8、那就用讀把感受表達出來吧。小組內練讀,指名讀。

  9、聽了同學們的描述,我仿佛看見了一派色彩斑斕的綺麗風光。可為什么詩中只有一種綠色呢?仔細觀察一下書上的插圖,對你會有所幫助的。

  10、指名答:

  (在江岸兩邊大面積出現的是草地、樹木、青山)

  11、是呀,作者放眼望去,看見了──

  12、詩人此時正遇早春時節,站在──(手指課題船字)(生答:小船上)舉目四眺,滿眼皆是──

  (生答:綠色)

  讓作者那么明顯地感受到──

  (生答:春天到了、來了)

  13、你可別小看了這個綠字哦,它僅僅是告訴你春天來了嗎?它還能讓你感受到什么呢?。

  14、指名答:

  (感受到春天就單單是個綠也各有各的'美;這個綠有著層次美,遠近各不相同;綠也寫出了春天景物的變化)

  15、同學們理解的多準確呀!把你感受到的綠再讀出來吧。

  (分男女生賽讀。)

  16、小小的綠字卻有大大的文章!請同學們閱讀課后的資料袋,介紹王安石推敲用綠字的故事。

  17、聽完綠字的故事后,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指名答。

  (教師播放教學課件:古詩三首·泊船瓜洲古詩文解讀。)

  18、小結:

  是呀:一位如此優秀的詩人能為了一個字更改十多次,難道我們在平時的習作中不能做到嗎?

  我想,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19、這首詩正是因為這個故事,讓人們更加贊賞。那就讓我們一起讀出你的贊嘆吧。

  四、品評詩句,升華情感

  1、過渡:

  這么美的綠,這么迷人的風光,誰不想多看兩眼?誰不想留戀其中詩人和我們一樣陶醉在景色中忘乎所以了嗎?指名答。

  2、詩人想回哪里去?詩中的家鄉是指哪?

  引導從課題的船停泊在瓜洲鐘山只隔數重山等處理解。

  3、你能到這個地圖上找到它大概的位置嗎?先好好讀讀古詩。

  4、學生上臺指明:

  (教師播放作者簡介王安石)

  5、你從哪里能讀出詩人急切地想回到家鄉呢?

  6、指名答:

  引導從一水間只隔幾重山又何時找我還這些詞句理解。7、練習讀出詩人無限的思鄉情緒和急切盼望回家的感情。

  五、回歸整體,深化體驗

  1、這真是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呀!漂泊在外的游子對家鄉是多么的牽腸掛肚呀!讓我們一塊再來感受一下詩人的情感吧。

  2、有感情地讀。

  3、學到這,我們再來想想為什么人們對這首詩如此偏愛?

  4、背誦課文,我們下堂課時檢查大家背誦的情況。

  第二課時

  一、背誦課文,導入新課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王安石的《泊船瓜洲》,相信同學們都已經理解背誦了。下面我們請同學們來背一背。王安石借春風問明月,何時才能榮歸故里?那么,宋朝詩人張籍、清朝的納蘭性德又是如何表達胸中滿溢的情懷呢?

  二、初讀課文,整體把握

  1、讀一讀《秋思》和《長相思》,要求讀準、讀通,看看注釋或借助字典查不懂的詞。

  2、指數名學生讀,正音。

  (注意讀準意萬重聒。)

  (教師播放教學課件)

  1、看看詩詞的題目,你能發現什么?

  (指名答。)

  2、這相同的兩個思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呢?和你的伙伴一起反復讀上三遍之后,再好好想想。

  3、讀了這么多遍,讓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任選一首說。

  (指名答。)

  三、再讀課文,品悟情感

  1、詩人那濃厚的化不開的思鄉之情,都藏在哪個句子中呢?

  (默讀,畫出來。)

  2、指名答。

  3、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從這句詩中你讀懂了什么?

  4、學生同桌互相說一說,指名說。

  5、指導朗讀,讀出詩人滿腹惆悵、心事重重的感覺。

  6、這句詩中詩人是借什么景物來抒發情感的呢?

  (指名答。)

  7、你能用自己的話說說下面那句詩的意思嗎?

  (小組內交流。)

  8、引讀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9、這一次又一次的封信、拆信、封信的過程,讓我們深深感受到了詩人對家鄉親人的掛念。

  10、就讓我們一起走入作者的情感中,去感同身受一番吧。

  (齊讀。)

  11、王安石見明月而惆悵,張籍見秋風而感慨。那么,清朝的納蘭性德又是如何將情巧妙的藏與詩中的呢?你能感受到嗎?

  12、小組內討論交流,各抒己見。

  13、全班交流,師引導注重體會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四、課堂背誦,加深理解

  1、學生任選一首配樂背誦。

  2、在你背誦時,眼前出現了怎樣的畫面呢?

  (指名答。)

  3、總結:

  讀詩的人不同,想象到的畫面就不同。我們不可能到詩人生活當中去,不可能看到那個朝代詩人面前真實的景色,但是,詩人們那份濃濃的思鄉情,我想無論是誰都能感悟得到!因為詩中的字字句句無不包含著對故鄉的想念、對家鄉的思念。讓我們一起再來背一背這首感人的詩詞吧。

  五、生字學習,布置作業

  1、找到本課四個生字,讀讀相關句子。

  2、說說你有什么好辦法記住它們?

  3、指導書寫:都是左右結構的字,注意寫得左窄右寬。

  4、學生練寫。

  《古詩詞》導學案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激發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

  2、訓練學生多角度鑒賞古詩詞的'能力

  3、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能力

  4、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教學過程

  一、教師激情導入

  二、學生自選角度鑒賞古詩詞

  1、從意象的內涵來鑒賞

  A、柳枝——以折柳表惜別

  例句:

  ①《送別》:楊柳青青著地垂,楊花漫漫攪天飛。柳條折盡花飛盡,借問行人歸不歸?

  ②柳永《雨霖鈴》: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③“笛中聞折柳,春色未曾看。”

  ④李白《春夜洛城聞笛》: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B、明月——思鄉懷人

  例句:

  ①張九齡《望月懷遠》: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②李煜《虞美人》: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③杜甫《月夜憶舍弟》: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④張若虛《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

  2、聯系實際解讀王國維的治學三境界

  第一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第二境界: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境界: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3、從構思立意上鑒賞詩歌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蘇軾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惟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4、從作者背景的角度鑒賞詩歌

  聲聲慢李清照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濕后,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三、教師總結

  《古詩詞》導學案教案 篇3

  教材內容分析:

  這首《晚春》選自人教版一年級語文下冊古代詩歌。教學重點是學會欣賞事物的內在美,接受精神啟迪,加強閱讀積累,激發學生對熱愛大自然,珍惜美好時光的情感。借助注釋讀懂詩文大意,在反復誦讀中領會詩文的豐富的內涵和精美的語言。再結合語文教學大綱對詩歌教學的要求,基于學生只在初一時學過古詩五首,對詩歌朗讀、鑒賞的方法還很模糊的現實,我想把這課的教學重點確定為充分理解詩歌內容,領略詩人寫詩意境之美的基礎上提高詩歌朗讀和鑒賞能力。

  學情分析:

  初一年級的學生,經過上學期的學習,學生有了初步的詩歌學習基礎,學生對寫景抒情詩歌好奇心強,就增加了他們學習的興趣再加上教師的適當引導,學生能夠理解這篇課文的內容。

  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

  積極創設情境,提供一個交互式的學習的平臺,讓學生自始至終保持學習興趣和探求熱情,充分激發學生的潛能;充分發揮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鼓勵學生在合作交流中領悟學習方法,從而獲得情感體驗,不斷加強語言積累;注重評價主體的多元化,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更好地實現生生之間和師生之間的交流與溝通。

  教學環境及資源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目標:

  1、通過誦讀描寫春天的詩句,感受詩詞的音律美。

  2、掌握多種誦讀的方法,理解詩意及作者的情感,激發學生熱愛自然,珍惜美好時光的熱情。

  3、學會運用詩歌鑒賞方法:誦讀-理解-賞析。

  教學過程:

  談話導入,揭題激趣。

  一、探春

  1、猜字謎:三人同日去賞花。(春)

  2、看到這個“春”字,你想到了什么?

  二、讀春

  (一)在這草長鶯飛的時節,有時想想,做一個讀詩之人何其幸福。這里是一個讀詩的世界,與每一首詩的相遇,都是一次心靈的旅行。這一次,我們師生又會有怎樣的邂逅呢?春天是萬紫千紅的,春天是千姿百態的,古往今來,無數詩人用飽含深情的詩句描寫、贊美春天。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有關春天的古詩。(板書課題)

  1、資料助讀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閱讀詩歌之前,了解作者、作品的創作背景,有利于學生快速背誦,加深對文本的印象。【課件出示關于作者及作品的創作背景,然后,教師指名朗讀詩歌,其他學生聽讀,加深印象。】

  (1)關于作者:韓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思想家,河陽(今河南孟州)人,世稱韓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稱韓吏部,謚號“文”,又稱韓文公,“唐宋八大家”之一。

  (2)關于背景:此詩是《游城南十六首》組詩的第三首,作于元和十一年,此時作者已年近半百。此詩估計是作者在晚春時候游城南時所見后感悟而作,同時又是作者年齡已進入“晚春”時期,正好又是在官場上不得志的時候。

  (二)朗讀詩歌

  [設計意圖]此環節通過指導學生朗讀,讓學生對文本有一個整體認識,并較熟練地朗讀全詩,為下面的了解詩意奠定基礎。

  1.提出朗讀要求。

  (1)讀準字音,芳菲(fēi)榆莢(jiá)解(jiě)

  (2)讀出節奏,注意停頓。(按音節停頓或按意義停頓)

  2.方法指導:讀出節奏,前提是讀懂句子,理解句意,以“意義”劃分停頓為主。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

  3.朗讀詩歌

  (1)生自由讀。

  (2)指名讀。

  (3)點評。

  (4)范讀,明確節奏,讀出正確的節奏。

  (5)用自己喜歡的方法朗讀《晚春》。

  (6)運用其中一種方法練習朗誦一首自己喜愛的春天的古詩。

  三、賞春

  1、讀了這首詩,結合老師提供的注釋,了解詩意,體會詩人的心情。

  [設計意圖]此環節通過方法引領、指導自讀自譯、梳理詩意等步驟,指導學生快速疏通文意,培養學生自讀自譯的能力。

  (1)方法引領:結合詩后的主題,寫作技巧的詮釋,以小組為單位,合作探究翻譯全詩,畫出疑難語句,師生共同解決。

  (2)師強調,生做好記錄,并記住重點詞語。草樹:指草本和木本的各類花木,即花草樹木。久不歸:意為春天很快將要過去了。斗:競爭,比賽。楊花:指柳絮。榆莢:指榆錢。才思:才氣,才華。惟解:只知道。漫天:遍布天空。

  (3)合作交流,理解詩人描繪的內容。哪位同學愿意用自己的話說一說這首詩所描繪的內容?詩中描寫了哪些景物??

  四、悟春

  [設計意圖]此環節旨在通過引導學生感悟詩歌主旨,學會欣賞詩歌的能力。

  1.這首詩前兩句運用怎樣的手法?表達詩人怎樣的情感?哪些字用的好,請賞析。

  [設計意圖]此環節通過問題的引領,引導學生逐步理解詩的主旨,培養學生欣賞美的能力。

  〔明確〕這首詩每兩句構成一個完整的意思,開頭兩句“草樹知春久不歸,百般紅紫斗芳菲”是寫花草樹木探得消息,得知春天用不了多久就要離去了,為了將春天多留些時日,各自都使出了最大的本事,爭芳吐艷,各顯美麗姿色。霎時,萬紫千紅,春色滿園。“草樹”,指各種花草樹木。“久不歸”,不久就要歸去。

  一個“知”字,一個“斗”字,將花草樹木賦予了人的思維、人的'情感和人的動作行為,使那些花草樹木有了留春惜時的生命特征。這一擬人手法的運用,極有效地表達了詩人珍惜春天和時光的美好情懷。

  (2)有姿色的花草樹木爭芳斗艷,沒有姿色的楊花榆莢又怎樣了呢?退避三舍不敢出來了嗎?詩人借“楊花榆莢”表達了什么樣的愿望?

  〔明確〕“楊花榆莢”雖然沒有任何姿色,無法像其他花草那樣呈現嬌艷,吐露芳香,但是它們也不自卑,不藏匿自己的短處,而是加入了“百般紅紫”的“斗芳菲”行列,將沒有姿色的楊花榆莢化作了漫天雪花,翩翩起舞紛飛。“無才思”和“惟解”又一次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賦予了“楊花榆莢”以鮮活的生命力,積極向上的思想激情,進而更好地表達了詩人珍惜春天、珍惜時光的美好愿望。3.結合寫作背景,后兩句詩從另一角度思考,似乎是在啟示我們什么?〔明確〕“楊花榆莢無才思”尚且能“惟解漫天作雪飛”,我們又有什么理由不能拋棄那點小小的自卑心理,放棄那點微不足道的自尊,抓住時機,利用大好時光投身到為自己、為他人創造美好未來的大環境中呢?

  五、《苔》主題學習

  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苔花如米小,亦學牡丹開。

  讀詩談感受,從(內容、寫法、思想感情、哲理)賞析本詩歌。

  六、作業

  背誦并默寫詩歌。

  《古詩詞》導學案教案 篇4

  《辛棄疾詞兩首》

  [南宋]辛棄疾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

  了解作者的有關常識及其詞作的寫作背景,了解辛棄疾詞的藝術風格。

  2 、過程與方法

  ①反復品讀吟誦,理解詞的內容。

  ②學習作者用典對比、類比的寫作手法,領悟詞的內涵。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品味重點語句,理解作者所抒發的英雄失意,功業未成的悲憤之情,激勵自己的愛國斗志。

  教學重點

  聯系作者的生平及寫作背景,體會辛詞的內容、藝術魅力、風格及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典故的運用所取得的藝術效果。

  教學方法

  誦讀、討論、比較、合作交流探究。

  教具準備

  PPT課件。

  教學內容與過程

  一、導入

  提到宋詞的豪放派向來以“蘇辛”并稱,辛棄疾繼承并發揚光大了蘇詞的豪放風格,“慷慨縱橫,有不可一世之概”(《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其詞的豪放風格與其深厚的愛國熱情和廣闊的社會生活是分不開的。

  二、知識預熱

  1 、正字音

  2 、辨字形

  3 、介紹作者

  辛棄疾( 1140- 1207),南宋詞人,字幼安,號稼軒,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南宋愛國詞人。 21歲時參加抗金義軍,不久即歸南宋,歷任湖北、湖南、江西、福建、浙江安撫使等職。一生堅決主張抗金,但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議均未被采納,并遭到主和派的打擊,曾長期落職閑居于江西上饒一帶。

  辛棄疾的詞多以緬懷故國河山、抒發抗金報國之志和揭露南宋小朝廷的茍且偷安為主題。詞的筆勢縱橫,氣勢恢弘,境界開闊,形成了豪放、激昂的風格,辛棄疾與蘇軾同為豪放派的代表,并稱“蘇辛”。他繼承了蘇軾的豪放詞風,善于創造鮮明生動的藝術形象,具有濃厚的浪漫主義特色;繼承了《詩經》《楚辭》的傳統,創造性地運用比興等象征手法,大量用典,風格多樣,善于融詩、辭、歌、賦、經、史入詞,善于提煉民間口語入詞,給詞帶來了新鮮、活潑的氣息。辛詞形成了“稼軒體”的獨特風格,把詞的容量和表現力都發揮到了極致。《稼軒長短句》是他的代表作。

  三、賞析《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

  (一)指導朗讀,整體感知課文

  1 、聽錄音,正音。

  提示:

  ①把握韻腳,際髻、意、未、氣、淚,韻腳均為入聲,應讀得渾重有力一些。

  ②下闋中有兩個問句,一個感嘆句,應讀出激憤、憂愁、感慨的基調。

  ③全詞抒情色彩濃烈,朗讀時注意把握。

  2 、指導學生朗讀課文。

  (二)賞析探究

  《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一詞,上闋即景抒情,由水寫到山,由無情之景寫到有情之景,很有層次。下闋直抒胸臆,是一首慷慨沉郁的悲歌,唱出了詞人赤心報國的'雄心壯志和沸騰的激情,表達了詞人請纓無門的憤懣、怨恨和痛苦。

  辛棄疾滿懷愛國熱忱,活捉叛徒張安國,率耿京義軍的余部渡淮南歸。但是,茍且偷安的南宋小朝廷卻并未對他加以重用。他上疏給宋孝宗的《美芹十論》和上給宰相虞允文的《九議》也未受到重視,十多年來他只是擔任過一些地方官的僚佐。淳熙元年( 1170),他應葉衡之聘在建康任江東安撫司參議官,登上建康城西下水門城樓上的賞心亭,眺望祖國壯麗的河山,想到報國之志得不到實現,于是便寫下了這首感人肺腑的千古名作。

  1 、上闋

  ( 1)前兩句寫江景,引導學生說出作者是抓住了景物的什么特點來寫的,哪些詞句富有表現力。

  策略:注意賞析“千里”“無際”。

  【明確】抓住了江南秋季的特點,楚天千里,遼遠空闊,秋色無邊無際。大江流向天邊,不知何處是它的盡頭,氣象闊遠。“楚天”泛指長江中下游一帶,“水隨天去”的“水”浩浩蕩蕩奔流不息的長江。“千里清秋”和“秋無際”,寫出了江南秋季的特點。

  ( 2)“遙岑”三句是寫山,采用了什么手法?“愁”“恨”緣何而發?

  策略:注意賞析“愁”“恨”,可結合姜夔《揚州慢》中的“廢池喬木,猶厭言兵”中的“厭”,更便于學生理解。

  【明確】“遙岑”即遠山。放眼望去,那層層疊疊的群山,有的很像美人頭上插戴的玉簪,有的很像美人頭上的螺旋形的發髻,這些都引起詞人的憂愁和憤恨。作者采用移情及物的手法,人心中有愁有恨,所見之遠山也似乎在“獻愁供恨”。“愁恨”從何而來?詞義間留下的空白給了讀者想象的余地。北望之際,中原收復無日,南望之時,朝廷主和,偏安一隅,志士不得其位,以上種種是詞人恨之深、愁之大者。

  ( 3)“落日樓頭,斷鴻聲里,江南游子”三句是寫景,組織學生討論“落日”“斷鴻”“游子”幾個意象的含義。

  【明確】落日的余暉映照著樓頭,失群的孤雁傳來陣陣的哀鳴,一見一聞,通過日暮景色渲染出一種蒼茫悲涼的氣氛,以有聲有色的景物更進一層寫出了詞人的孤寂和悲苦。“落日”本是自然景象,在此含有南宋國勢衰敗的意思。“斷鴻”是失群的孤雁,比喻自己飄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境。“游子”指自己。這幾句寫景寓情,情景交融,虛實相生,形象鮮明,含義豐富深刻。

  ( 4)“把吳鉤看了,欄桿拍遍,無人會,登臨意”幾句采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應如何理解?

  策略:這幾句是全文的重點,應引導學生重點把握“看”“拍”幾個動詞及“欄桿拍遍,無人會,登臨意”所傳達出的詞人的情感和內心世界。

  【明確】采用了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作者不是直接用語言來渲染,而是選用具有典型意義的動作,淋漓盡致地抒發自己報國無路、壯志難酬的悲憤之情。第一個動作是“看”,看似平淡,卻平中見奇。擦拭得鋒利锃亮的武器,卻閑置身旁,而這又何嘗不是作者自身雖有沙場立功的雄心壯志,卻無用武之地之嘆。第二個動作是“拍”,作者用肢體語言表達了某種情感,“欄桿拍遍”是表殼胸中難以言說的抑郁苦悶,只能借拍打欄桿來發泄。這相,就把作者雄心壯志無處施展的急切悲憤的情態顯現在讀者面前。兩個動作描寫內涵豐富,耐人尋味。“無人會,登臨意”,慨嘆自己空有恢復中原的抱負,而南宋統治集團卻沒人是他的知音。

  ( 5)小結

  上闋寫景抒情,由江景到山景到落日、斷鴻、游子,最后到動作描寫,景中寓情。

  2 、下闋

  學法指導:下闋用典多,理解有一定難度,教學中應將教師講解與學生讀注解和探究討論結合起來,從而理解精當的用典所取得的藝術效果。

  ( 1)“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幾句,說明作者對張翰辭歸持何種態度?

  【明確】季鷹即晉人張翰,因向往家鄉的莼菜鱸魚,貪圖安逸舒適而棄官歸鄉。從“休說”看,作者反對張翰回歸。張翰因見齊王將失敗而辭歸,辛棄疾卻并不因南宋面臨著危機而隱退。又是一年西風緊,張翰即使有家也難歸,實際這里的張翰應是作者自指,家鄉淪陷,有家難歸,流露出對金人、對南宋朝廷的激憤。

  ( 2)“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幾句,是作者對哪類人提出的批判?

  【明確】是對許汜這類人提出批判,許汜當天下大亂之時,并無救世之意,只知道求田問舍,貪圖個人享樂,陳登瞧不起他,劉備對他更是嗤之以鼻。辛棄疾用這個典故是說,我如果也像許汜那樣只顧買房置地,為個人打算,那就羞見劉備那樣胸懷雄才大略的英雄了。

  ( 3)“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三句,在全詞中有何地位?

  【明確】流年,即時光如流;風雨,指國家在風雨飄搖之中;“樹猶如此”用典,據《世說新語·言語》載,東晉大將軍桓溫率軍北伐,經過金城,見自己過去種的樹已長到幾圍粗,便感嘆地說:“木猶如此,人何以堪?”意思是樹已長得這么高大了,人怎么能不老呢?這三句是全詞的核心,所包含的意思是:我所憂懼的,只是國事飄搖,時光流逝,北伐無期,恢復中原的夙愿不能實現,辜負了平生的雄心壯志。

  ( 4)“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揾英雄淚”幾句與前文基調是否一致?請簡析。

  【明確】倩,是請求。“紅巾翠袖”是少女的裝束,代指女子。揾,拭擦。幾句的含義是:請誰來喚取紅巾翠袖的少女,拭干英雄因壯志能酬而流下的熱淚呢?詞中出現“玉簪螺髻”“紅巾翠袖”并不影響詞的豪放風格,清秀婉麗的色彩,加以豪放不羈的風格,剛柔相濟,豪放而不粗率。

  ( 5)小結

  下闋用典,直接抒情言志,點出自己的抱負不能實現的苦悶心情。

  (三)概括主旨

  上闋寫景抒情,由水寫到山,由無情之景寫到有情之景,景中含情;下闋運用典故,直接抒情言志。全詞意境雄渾闊大,寫景獨特,景情結合,用典精當,褒貶分明,通過比興寄托他對國事的憂慮,對朝廷的怨恨,以及年事已高、報國無門的苦悶。

  (四)布置作業

  背誦這首詞。

  充分體會這首詞用典的藝術魅力。

  宋寧宗趙擴即位后,寧宗妻韓氏的叔父韓胄掌握了政權。韓侂胄為了鞏固個人的地位,企圖

  《古詩詞》導學案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 自學尋找資料,了解作家作品和寫作特色。

  2、 學習初步的解讀詩歌的方法

  3、 體味詩歌語言美和藝術之美

  【教學步驟】

  一、課前活動

  1、根據以下論題搜集資料

  1)劉禹錫、杜牧、文天祥、蘇軾、張養浩的生平

  2)劉禹錫、杜牧、文天祥、蘇軾、張養浩的主要文學創作及代表作品

  3)有關赤壁的歷史事件和文學作品

  4)文天祥生活的歷史背景

  5)我國古代詞的主要特點

  6)我國古代散曲的主要特點

  7)搜集你所喜愛的名詞名曲,并試分析一二。

  2、根據搜集材料的多少和理解程度選擇兩個論題寫成200字的小論文。

  3、教師評改論文,指出優劣。

  4、學生修改小論文。

  二、課堂活動

  (一)導入

  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詩歌是抒發情感的最佳方式,連系情感的最佳紐帶。古代詩歌是中華民族最古老、最有代表性的語言藝術,它已經成為我們這個民族的藝術象征、美的象征、審美情感的象征。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五首藝術價值極高的古代詩歌。

  (二)研讀

  1、教師列出研讀詩歌最基本的方法:品其詩,體其情,學其法。

  1)品其詩:學生通過多角度地反復地朗讀詩歌,體味詩歌的內涵。基本明確詩歌字面的含義,且能用流利的現代漢語將其精髓翻譯出來,要從整體上把握詩歌所塑造的藝術形象,不拘泥于字詞的釋義,更忌逐字逐句的翻譯。

  2)體其情:要注意啟發學生在研讀詩歌過程中挖掘詩歌的隱藏在字面之下的真摯的情感。因為詩歌是詩人情感運動的軌跡,劉勰說:“人稟七情,應物斯感”,“七情”的互相融合和滲透,在詩歌中就可以形成不同的、豐富多彩的情感意境,給讀者以多種多樣的.審美的感受。詩人情感越真,詩就越美。要注意學生是不同的審美主體,對詩歌情感有多樣的解讀是正常的,不要強求整齊劃一。

  3)學其法:詩歌之所以多樣很大程度是由于詩歌具有豐富的寫景、狀物、抒情、言志的方法每個詩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從《詩經》的賦、比、興直至現代詩歌的多元手法都是值得大家學習的。解讀詩歌的過程中要學會分析這些手法對詩歌表情達意的作用,同時借鑒吸收。

  2、研討:通過課堂討論,師生共同研討詩歌,從詩歌的含義、作者的情感、詩歌的手法三個角度來共同解讀詩歌。

  1) 散讀、范讀、齊讀詩歌

  2) 研讀《酬樂天揚州席上初逢見贈》

  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品詩:我被貶至巴山楚水的凄涼之地已二十三年了

  體情:詩人在二十余年的貶謫生活中,多次遷徙邊遠地區,痛苦而又孤寂。

  品詩:我懷念舊日好友只能徒勞地吟誦《思舊賦》,回到了故鄉已經物是人非。

  體情:寫回鄉所見,人事俱非,今昔對比,恍如隔世。面對此景詩人百感交集,不勝感慨。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4、教師小結

  5、學生學法

  6、課堂背誦

  (三)自主活動

  1、四人小組自主選擇詩歌一首

  2、運用學過的方法討論研讀詩歌

  學法:用典“聞笛賦”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嵇康因不滿當時掌握政權的司馬氏集團而被殺。一次向秀經過亡友嵇康的舊居,聽見鄰人吹笛,不勝悲嘆,于是寫了《思舊賦》。 “爛柯人”晉人王質入山砍柴,看見兩個童子下棋,便停下來觀看。等到棋局終了,手中的斧炳已朽爛。回到村里,才知道已過了一百年。

  品詩:破舊的沉舟之側百舸爭流,孤寂的病樹之前萬木正春。

  體情:原意是表達對現實的憤懣:“沉舟”“病樹”自比遭貶;“千帆過”“萬木春”則比喻被貶后,新貴們仕途得意。但這兩句詩在客觀上飽含著新陳代謝的自然規律,充滿哲理,或可理解為詩人心胸豁達。

  學法:“沉舟”“病樹”為詩人自喻。意思是雖然我一人被貶遠遷,但后繼者仍大有人在。何必為我一人可惜?顯示了詩人開朗的胸懷。

  品詩:今日在酒宴上聽到您(指自居易)詩歌《醉贈劉二十八使君》,真是高山流水遇知音,我喝著酒聽著歌不禁覺得精神振作。

  體情:回應題目,答謝友人并與之共勉,表現詩人雖遭遇挫折而意志不衰,積極樂觀的思想境界。

  3、將活動成果記錄在教師分發的活動報告上。

  4、在教師的組織下分選不同詩歌的四個小組課堂發言,由小老師展示小組的活動成果。學生提問,教師幫助解答,師生共同研讀好剩下的四首詩歌。

  三、課后活動

  1、教師仔細批改學生的活動報告,發現偏頗或理解不透徹的地方和學生個別交流,學生修改活動報告。

  2、背誦詩歌準備默寫

  3、將活動報告搜集成冊班級交流,加深對詩歌的理解。

  《古詩詞》導學案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通過自由讀,分組讀,師生合作讀,抽生讀等多種形式中達到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2.通過結合注釋、聯系上下文、看插圖等方法教師點拔,大體把握詩意,體會作者的惜春。

  3.通過搜集詩人資料,教師相機補充介紹背景,體會詩人情感的變化。

  教學重難點

  重點:通過結合注釋、聯系上下文、看插圖等方法教師點拔,大體把握詩意,體會作者的惜春。

  難點:結合時代背景,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法學法

  講授法朗讀法、欣賞教學法情境教學法

  使用教材的構想

  古詩的學習孩子們已有一定的基礎,開課前,我準備讓學生先交流一下作者及詩題,并對學習方法簡單做了一復習。接下來通過品析語言文字,感受作者情感的變化。開展多種語文活動,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感受詞中所表現的.自然美,感悟作者的惜春之情。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在古詩中有很多描寫春天的古詩,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黃庭堅的《清平樂》。

  二、知詩人和背景

  黃庭堅(1045--1105),字魯直,號山谷道人。“蘇門四學士”之一。他在詩歌和書法上都取得很高的成就。其詩講究修辭造句,追求新奇,與蘇軾合稱“蘇黃”。書法上獨樹一幟,與蘇軾、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著有《豫章先生文集》三十卷、《山谷琴趣外篇》三卷。

  三、初讀詩詞,掃清障礙。

  1.學生自由讀詩。

  2.教師指導學生理解重點字詞。

  4.明詩意。

  作者不知春歸何處,一心要向別人請教;無人能知時又向鳥兒請教。問人人無語,問鳥鳥百囀,似乎大有希望,然而詞人自己又無法理解,這比有問無答更可嘆。最后,鳥兒連“話”都不“說”,翻身飛走。

  小結過渡。師:這首詩的意思已經初步理解了。作者在尋找春天的足跡時經歷了怎樣的情感變化呢?下面我們來品讀這首詩。

  四、品讀感悟,體會情感。

  春歸何處?寂寞無行路。若有人知春去處,喚取歸來同住。

  追問:“若有人知春去處,喚取歸來同住。”運用怎樣的手法,表達了什么感情?

  春無蹤跡誰知?除非問取黃鸝。百囀無人能解,因風飛過薔薇。

  追問:作者想要抓住春的行蹤,就想到問黃鸝。其實人何嘗能夠向鳥提問,鳥兒知道“春歸何處”嗎?從詩人的想法中你體會到了什么?從“百囀”你又體會到了什么?

  從“因風飛過薔薇”你又體會到了什么?

  五、小組討論

  思考:詞人的思想感情變化經歷了哪幾個變化?

  春歸無行路(寂寞傷春)→若有人知(假設希望)→春無蹤跡(更加失望)→問取黃鸝(最后希望)→無人能解(徹底絕望)。

  覓春思春傷春之情層層深化。

  六、總結

  《清平樂》為惜春之作。詞人以清新細膩的語言,感嘆時光去而不返,抒寫了對春天逝去的沉痛和惋惜,表現了對美好春光的珍惜和熱愛。

  《古詩詞》導學案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7個生字,正確、流利朗讀、背誦古詩。

  2、理解詞中字詞的意思以和整首詞的意思。

  3、想象詞所描繪的情景,并在說的基礎上寫下來。

  教學難點

  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牧童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介紹詩人,激發興趣

  大家聽說過“八仙過海”的故事嗎?誰知道“八仙”是哪八個人?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首《牧童》相傳就是八仙中的“呂洞賓”寫的。呂洞賓到底是不是神仙我們不知道,但歷史上確實有呂洞賓其人,他原名叫做“呂巖”,是唐代人。呂巖考過科舉,做過縣令。后來唐代爆發了黃巢領導的'農民起義,時局動蕩,呂洞賓就帶家人躲入山中修道。最后不知去向,傳說他已經得道成了神仙。

  二、初讀古詩,整體感知

  1、自由讀古詩:

  讀通順,讀流利。

  2、小組齊讀古詩、互評、互相正音。

  (注意強調“蓑”字的讀音和寫法。)

  3、再自由讀詩:

  把不理解的詞語勾畫出來。

  4、同學反饋并質疑:

  (師適時板書并回答同學的質疑。)

  鋪,鋪開。

  弄,逗弄。

  飽飯,吃飽了飯。

  蓑衣:棕或草編織的外衣,用來遮風避雨。

  臥月明:躺著觀看明亮的月亮。

  三、再讀古詩,交流學習

  1、再讀古詩,利用工具書和學習資料進行“小組學習”。

  (給同學充分的時間進行自主學習,交流討論。)

  2、反饋:

  你讀懂了什么?

  3、根據同學回答,教師適時小結出各詩句的意思:

  青草像被誰鋪開在地上一樣,方圓六七里都是草地。

  晚風中隱約傳來三四牧童聲悠揚的笛聲。

  牧童放牧歸來,在吃飽晚飯后的黃昏時分。

  他連蓑衣都沒脫,就愉快的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

  4、全班齊讀此詩。

  四、想象畫面,體會情感

  1、教師配樂朗讀,同學閉目想象。

  2、同學反饋:

  把所想象到的畫面說給大家聽。

  3、同學配樂朗讀:

  邊讀邊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4、體會到什么,迅速寫下來,與小組同學交流。

  5、全班交流所體會到的思想感情,教師加以引導:

  詩人向往寧靜淡泊,饑來即食,困來即眠,無牽無掛,自由自在的生活。

  五、感情朗讀,背誦古詩

  1、自由讀詩:

  帶著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思想感情朗讀。

  2、競賽讀詩,單個比,小組比,男女生比。

  (教師適當點撥抑揚頓挫。)

  3、伴樂,全班一起誦讀全詩。

  《古詩詞》導學案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全詩。

  2、理解詩句的意思。

  3、想象詩中所描繪的情景。

  4、用畫的方式自由表達所想象的詩沖情景。

  教學難點

  以讀解意,以畫悟情。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一首寫兒童的詩,這節課我們還要學習另外一首寫兒童的詩。和前一首詩有所不同的是,前一首《牧童》只寫了一個小小朋友,而這首詩中寫了兩個十分頑皮的小小朋友。你們想知道他們怎樣頑皮嗎?想,那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首楊萬里寫的《舟過安仁》。

  板書課題:

  舟過安仁

  二、自讀感知,理解詩句

  1、自由朗讀,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讀正確這首詩。

  (注意強調讀準字音:篙、棹。)

  2、小組賽讀,看誰把這首詩讀得最準,最流利。

  3、自讀理解:

  借助課后注釋或結合插圖理解詩句意思,劃出不理解的詞語、句子。

  4、小組合作學習,交流已讀懂的詩句、解決不理解的問題:

  (老師巡回指導)

  篙:撐船用的竹竿或者木桿。

  棹:船槳。

  怪生:怪不得。

  遮頭:為頭部遮擋住風雨。

  使風:借助風的力量。

  5、匯報交流,小組指派代表交流,疏通整首詩的意思:

  一只小漁船里坐著兩個小小朋友,他們收起了劃船用的篙和槳,而撐開了一把傘。難怪他們會在沒有下雨的時候打傘,原來是想借助風的力量來駛船。

  三、再讀感悟,以畫悟情

  1、自由讀詩:

  邊讀邊在腦海中想象詩歌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2、小組內交流:

  互相說說你所想象的畫面。

  3、請同學描述畫面,引導同學把想象的畫面說具體、說生動。

  4、請同學用彩色筆把想象的畫面畫出來,再把想對兩個頑皮的小朋友說的'話寫在下面:

  詩中兩個小朋友的頑皮舉動,肯定會讓同學有話想說,把這些話寫下來,老師加以點撥就是思想感情。

  5、匯報展示:

  用投影儀展示局部同學的畫,并讓同學加以解說。

  (以傘借風力讓船行駛,肯定是行不通的,但這種舉動卻反映了兩個小朋友的聰明和頑皮,同時詩人對兩個頑皮小朋友的喜愛和贊賞。)

  四、感情朗讀,背誦古詩

  1、感情朗讀:

  帶著頑皮、喜愛的情感自由朗讀古詩。

  2、通過賽讀、評讀等多種形式讓同學讀好這首詩。

  3、誦讀古詩。

  五、拓展活動

  你還知道哪些描寫兒童的詩,請讀給大家聽聽。

  《古詩詞》導學案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初步了解詞的有關知識。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3、理解這首詞的意思。

  4、想象這首詞所描繪的田園生活的情景。

  重點難點

  感悟詞中田園生活的美好,讓同學受到美的熏陶。

  教學過程

  一、導入,解題

  1、板書課題:

  清平樂·村居

  讀題。

  2、解題:

  “清平樂”是詞牌名,并不是題目。詞是詩歌的一個種類,因為句子長短不一,所以也稱“長短句”。古代的詞,都可以伴樂歌唱,詞的曲調名稱叫詞牌。“清平樂”的“樂”要讀成“yuè”,清平樂原本是一種音樂歌曲,后來才用來當做詞牌。

  “村居”才是這首詞的題目,意思是“農村閑居的人家”。《清平樂·村居》這首詞是南宋愛國詩人辛棄疾的描寫農村生活的著名作品。

  二、初讀,正音

  1、自由讀詞,注意讀準字音。

  2、難字正音,引導同學讀準:

  茅、檐、相、媚、翁、媼、亡賴、剝。

  3、全班齊讀,男女生賽讀,同桌互讀。

  4、且讀且點評,讀出韻律節奏。

  三、再讀,解意

  1、自由讀文,自主理解詞語意思。

  2、自由匯報自身第一次讀課文的收獲,老師引導同學解釋重點詞語:

  茅檐:茅草搭的屋子。

  醉里:喝了酒后,微微有點醉意。

  吳音:吳地的方言。這里泛指南方方言。

  相媚好:相互之間很親密和睦的樣子。

  翁媼:老翁、老婦人。

  鋤豆:在豆田里鋤草。

  無賴:音同“無賴”,這里指頑皮、可愛。

  3、小組合作,結合插圖和注釋,疏通句子意思:

  屋檐低,茅舍小。小溪潺潺,岸上長滿了茵茵綠草。一陣吳音,絮絮叨叨,還帶著幾分醉意,親切,美好!這是誰家,一對青絲蒼蒼,公公,姥姥。

  大兒子,在小溪東岸,豆地里鋤草。二兒子,正在編織雞籠,手藝可巧!小兒子,躺在溪邊剝蓮蓬,一個逗人喜愛的`頑皮佬。

  4、再讀全文,同學質難問疑。

  (營造民主課堂,讓同學發表自身的看法,有爭議之處,還可以展開討論。)

  四、精讀、悟情

  1、教師配樂范讀,同學閉目想象畫面。

  2、請同學自由談所“看到”的畫面。

  3、同學配樂自由讀,邊讀邊悟。

  4、請同學自由談所悟到的思想感情:

  安定、悠閑、快樂、恬靜、幸福的平淡農村生活讓人陶醉使人向往。

  五、熟讀,成誦

  1、小組內互讀,把所感通過朗讀表示出來。

  2、全班朗讀,注意表達思想感情。

  3、熟讀成誦。

  兩首古詩在內容上是有聯系的,都是寫童年生活的。在學習課文時,既可以把兩首詩放在一起,進行比較教學,讓學生通過自學,體會其內容上的相似之處,感悟童年生活因環境而不同,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樂;又可以重點學一首,放手讓學生自學其他一首。對于四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已經有了一定的自學能力,所以兩種教學設計都是著眼于學生的自主學習。

  《古詩詞》導學案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1、讀懂三首古詩,感悟每首詩中描繪的獨特景色,體會表現手法。

  2、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意思,并由此想象畫面。

  3、會認讀本課中“螺”“諳”等生字,會寫“亭”“庭”“潭”“螺”“諳”5個生字,理解“閑”“厭”“和”“諳”等詞在詩句中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讀、背誦三首詩,默寫《獨坐敬亭山》《望洞庭》。

  5、搜集、背誦別的描寫山水風光的古詩。

  教學重難點

  1、感悟詩中描寫的景色,想象美好畫面。

  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三首詩,默寫《獨坐敬亭山》《望洞庭》。

  預習

  1、自學生字,讀熟三首詩。

  2、借助注釋試講詩意,畫出有疑問的地方。

  3、搜集別的描寫山水風光的古詩。

  教學目標

  掌握生字詞,讀熟三首詩,理解大意。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假期里,很多同學都出去旅游了,祖國名山大川的.壯麗風光一定在你腦海中留下了深刻印象。你能用簡要的話語介紹你所看到的名山大川嗎?

  今天,我們還要從三首古詩中感受一下古代大詩人筆下的山山水水是什么樣的。

  二、讀課題,指名讀三首古詩

  (檢查通過預習對課文熟悉的情況)

  三、指名認讀生字,提示應注意的地方

  1、亭、庭:指導讀準后鼻音。

  2、諳、暗:區別音、形、意。

  四、分組學習

  1、讀熟三首詩。

  2、借助注釋在組內試講每首詩大意。

  3、交流預習中的疑問,組內解疑。

  五、班內交流匯報小組學習情況

  六、作業

  1、抄寫生字。

  2、讀、背三首詩。

  《古詩詞》導學案教案 篇11

  教學目標:

  回顧前兩首,學習后一首,知識遷移訓練。

  教學步驟:

  一、回顧前兩首中一些句子的翻譯解釋。

  二、檢查感情背誦前兩首詩。

  三、學習后一首。

  1、常識:趙翼,清史學家、文學家。字云崧,號鷗北,江蘇陽湖人。本詩選自《鷗北集》,是評論詩人詩歌的。

  2、翻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杜甫的詩篇,萬人傳誦,經久不衰,可現在讀來,已覺得不新鮮了。天地間每個時代都會出現有才華的詩人,在幾百年間,他們各自領導詩壇,開一代詩風。

  3、討論:這首詩是否貶低了李杜詩篇的.杰出成就?此詩目的是在說明文學創作的時代性,而非貶低李杜詩篇的杰出成就,惟有創新,才能領時代之風騷。

  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

  (李杜詩篇,萬人傳誦,現在讀來,已不新鮮。)唯有創新

  論詩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才能領先。

  (每個朝代,都出才人,領導詩壇,開新詩風。)

  4、趙翼論詩的著眼點在于創新,請欣賞他的另外兩首論詩詩:

  5、你所知道的現代詩人,你所讀過的現代詩歌中,有哪些帶上了創新意識的色彩的?

  6、遷移訓練:你認為,我們從創新的角度出發,在寫作文的過程中,哪些方面可以做到別出心裁,別具匠心?(展開討論,可引導學生從立意、選材、組材、煉句等不同環節的方面去考慮。)

  7、你能就眼前的人、事、物吟誦出兩句詩句來嗎?

  8、有感情地背誦《論詩》。

  9、布置作業:默寫這三首詩。

【《古詩詞》導學案教案】相關文章:

《離騷》的導學案08-02

離騷的導學案06-26

《圓明園的毀滅》導學案教學案06-14

《觀滄海》導學案10-10

《觀潮》優秀導學案06-14

化石吟的導學案05-05

《化石吟》的導學案07-15

《圓明園的毀滅》導學案09-24

采薇的導學案07-12

杜甫《登高》導學案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