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泊船瓜洲古詩鑒賞實錄
一、確定自學目標,引導學生先學初探
師:(板書課題、作者及朝代)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宋代著名詩人王安石寫的一首古詩《泊船瓜洲》,大家一起讀課題。
(學生齊讀課題)
師:這首詩同學們之前已經按照老師的自學提綱進行了認真的自學。下面我們再來回顧一下自學提綱。
(大屏幕出示自學提綱)
師:自學提綱有三個要求:一是熟讀詩歌,
特別注意詩歌中多音字的讀音;二是理解詩句,
要運用看注釋、、聯系上下文等多種方法,
理解詩句,做到字字落實,句句落實。三是先提出一至二個問題,然后嘗試自己解決這些問題。如果已經解決了,你可以把答案告訴大家;如果還不明白,在小組學習的時候你可以問問其他同學。
(點評:自學要求明確,不僅有目標要求,而且有方法指導,能有效激勵、指引學生自學,提高學生先學先探的效果。)
二、小組合作學習,引導學生群學群探
師:下面我們帶著學習的收獲進行小組交流,請組長主持。
(大屏幕出示小組合作學習步驟。主要從朗讀、理解、討論疑問、合作展示四個方面進行具體引導。各小組在組長的帶領下按照學習步驟認真開展合作學習。各組學習的形式不盡相同,但每一個同學都在積極參與。小組合作學習的時間比較充分,達到8分鐘。在學生進行合作學習的同時,教師在各組間巡視,傾聽,指導。)
(點評:在先學先探的基礎上,進行小組合作學習,一是給了每個學生先學先探的所得在組內得到展示的機會,二是可以使個體先學先探所得在組內實現共享,實現組內個體間的所得互補,三是通過展示與互補,相互激勵,彼此觸發,提高學習效果。合作學習的過程實際是進一步學習詩歌的過程,也是獲得愉快學習體驗的過程。妙!)
師:剛才各小組在認真地學習、交流。下面我請幾個小組上來做展示,看哪個組的同學最自信。
學生活動:
學生分成六個小組。每個學習小組都給自己起了一個很好聽的名字,如活力組、書香組、陽光組等等。學生積極性非常高,每一個同學都自信地把手舉得高高的。
(點評:先學先探了,小組合作學習時先學先探沒有弄懂的不少問題也在組內相互交流中又得到解決,學生自然會都自信地把手舉得高高的。)
師:請活力組的同學上臺展示。
學生活動:
活力組的全體同學非常開心地上臺并一字排開,由主持人主持展示過程。先讓小組成員展示朗讀,讀得正確、流利;接著有兩個同學領讀間、重等多音字的讀音,講解不同讀音所表示的不同意思,這些多音字在本詩中的讀音和意思;再展示了對這首詩的理解,由四個小組成員一句一句講解詩句的意思。最后提出的問題是:在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為什么要用綠?并公布了本小組同學討論的答案:這里用綠是說春風吹過以后,草變綠了,長江兩岸春意盎然,生機勃勃。
師:請對活力組的展示做點評。
學生活動:
學生表揚活力組朗讀很有感情,理解詩句也很準確,自己提出的問題能自己解決。指出的不足是:沒有解釋題目,也應該適當介紹一下作者。還建議他們,要根據匯報的順序來確定小組成員站立的位置。
(點評:小組展示,每個個體展示的是小組集體的學習所得,避免了個體發言的緊張。從心理學角度講,這種代表集體的個體往往會表現得更好,因為每個個體在集體里有了角色感,有角色感就會有責任感,這種責任感自然會轉化為我要為集體爭光的行動。)
師:剛才這個小組展示了朗讀、理解,也展示了他們提出的問題,水平很高。同學們的點評也很準確。現在再請一個小組的同學上來展示,要學習第一小組的優點,同時還要注意盡量跟他們不一樣,要有創新。
(其余小組再次把手舉得高高的)
師:請書香組為大家展示。
學生活動:
書香組首先把朗讀和理解詩句結合起來進行展示;然后出題考大家:
學生問:本詩的作者王安石是什么人?
學生答: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做過丞相,寫過很多詩歌、散文。
學生問:作者王安石是在什么時候寫這首詩的?
學生答:我從春風又綠江南岸這一句知道,王安石是春天的時候寫這首詩的。
學生答:我從明月何時照我還這句知道,王安石是在春天的晚上吟誦這首詩的。
學生問:詩中寫了京口、瓜洲、鐘山三個地名,哪里才是作者的家鄉?
學生答:詩的題目是《泊船瓜洲》,所以瓜洲是作者停船的地方,不是他的家鄉。第一句說京口瓜洲一水間,我認為京口就一定是作者的家鄉。
學生答:京口和瓜洲之間只隔一條長江,所以京口不是作者的家鄉。作者的家鄉應該是在鐘山。
(點評:小組展示形式發生了變化,反映了學生的創意追求,這也是老師所期望的。這種創意追求在小組展示時候最容易表現出來,因為我們是書香組,而不是活力組。我們一定要與別人不同!這是每個組員內心深處發出的聲音。)
師:(出示簡單示意圖)瓜洲在長江北岸,京口就是今天的鎮江,在長江南岸,與瓜洲隔江相對。鐘山就是現在南京的紫金山,是作者的家鄉。從京口到鐘也只是隔著幾重山。
(點評:教師及時補充,非常有必要,這是這首詩理解上的難點!)
(教師引導學生表揚書香組,并給主持人提了建議:要認真聽別人的回答,當別人回答錯了的時候,你要給他指出來,不要只說謝謝。)
師:我還想請一個組上來展示,最后這個組展示的水平應該更高。
請陽光組為大家展示。現在你們準備的有些內容可能已經跟別的組重復了,你們準備怎么調整?
生(陽光組主持人):下面我給大家講講這首詩的意思:先看我的板書(學生畫了一張簡單的標有京口、瓜洲、鐘山三個地名和長江、山峰的示意圖),京口和瓜洲之間只有一水之隔,鐘山也就是南京,它跟京口也只是隔著幾重山,春風又綠江南岸,又是一年的春天到來了,作者離開家鄉,什么時候才能在明月的照耀下回到家鄉。這句首詩表達了作者對家鄉的思念之情。
師:你像一個小老師一樣,講得非常好。你們組有問題嗎?
生(陽光組另一同學):我們組的問題是:作者為什么要離開家鄉?經過查找資料,我們得到的答案是:作者當時生活在一個戰火紛飛的年代,為了生存,迫不得已只發好離開家鄉。最后一句其實就是整首詩的靈魂,表達了他的思鄉之情。
師:這個問題提得非常好,但回答得是否準確呢?我們先把它記下來,等一會兒我們再討論。
(點評:學生講解比老師講解,學生聽得會更專注。這不僅是形式的變化,而且是教學思想的變化,學生成了課堂的真正主人!)
三、提煉核心探究題,引導學生深度探究
師:現在我們齊讀這首詩,一邊讀一邊思考詩歌中每一句話的意思。
(生思考性地齊讀)
師:再輕輕地讀前兩句。一邊讀一邊思考:前兩句集中寫了一個什么意思?
(教師讓學生反復讀了三遍)
生:作者所在的瓜洲離家鄉很近。
師:(板書近)誰再來讀讀這兩句,要把近的意思讀出來。
(生齊讀前兩句,通過抓住一水間、數重山等關鍵詞,突出了近。)
(點評:小組合作學習展示是把詩讀厚,這里是把詩讀薄,厚薄之間意趣盎然。以近來引導學生讀好詩句非常巧妙!)
師:再輕輕地讀讀后兩句,一邊讀一邊思考:后兩句又集中表達了一個什么意思?能把你體會到的意思讀出來。
(生齊讀后兩句,突出了又、何時、還。)
師:能像前面那樣,用一個字來概括后兩句詩的意思嗎?
生(齊聲):還!
師:下面我們把這首詩連起來讀一讀,你能讀出一個問題來嗎?
生:這首詩前面說離家近,后面又說非常想回家。既然離得那么近,他為什么不回家呢?
(點評:近而不能還,這是為什么?引導學生發現問題,這也是本課的核心問題,只有弄懂這個問題,學生才能真正與詩人進行對話,與文本進行對話,才能準確把握詩心、詩魂。)
師:對呀,他為什么不回去呢?站在瓜洲岸邊的王安石,眺望著沐浴在月光下的家鄉,此時此刻,他的心中到底在想些什么?請大家帶著這個問題看補充資料。
補充閱讀資料:王安石與《泊船瓜洲》
王安石(10211080)是北宋時期的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少年時代,聰穎好學,年輕時就中了進士。他的詩歌、散文都很出色,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王安石做地方官時,曾向朝廷上萬言書,提出變法主張,推行富國強兵的政策。北宋神宗皇帝非常賞識他,1069年調王安石任參政知事,第二年升任宰相。王安石任宰相期間,大刀闊斧地推行改革,得到老百姓的擁護。但王安石推行的改革,遭到朝廷內有些官僚的極力反對,他們不斷地在皇帝面前說王安石的壞話。三年后,他丟掉了宰相的職務,回到了南京鐘山的家中。
一年后,皇帝又招王安石進京任宰相,他兩次推辭,皇帝仍然要他進京。這年春天,55歲的王安石從南京出發,上京赴任。這一天晚上,他乘船停泊在瓜洲江邊。站在月光下,他望著遠方的家鄉,想到自己此番進京,不知道會是一種什么樣的結局他寫下了《泊船瓜洲》這首詩。
重任宰相一年后,王安石再次被罷免,他又回到了南京。
師:帶著問題,拿著筆,一邊快速瀏覽,一邊把你覺得有用的地方劃下來。
(生認真地看補充資料,邊看邊劃記號。教師訓練學生快速閱讀的能力。一會兒,邊組織學生交流。)
師:王安石這次出門是要干什么去啊?
生:到京城去做官,做宰相。
師:王安石是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他原來就是宰相,后來被罷了官,這次進京又是去做宰相。他在做宰相的時候,做了一項很重要的工作,你們知道是什么嗎?
生(齊聲):變法。
師:什么叫變法?
生:改革。
師:變法,就是把原來的那些不好的制度換成新的制度,好的制度。王安石變法給國家帶來了很多好處,也給老百姓帶來了很多好處,后來他卻被罷了官。這次皇帝又讓他去做宰相,他兩次推辭,做宰相都不愿去,是怎么回事呢?
生:因為他推行的改革,遭到朝廷內保守勢力的極力反對,罷去了宰相的職務。這次去不知道會有什么樣的結果。
生:他擔心自己再次被罷免。
生:他擔心自己坐牢,甚至被殺頭。
師:用一個字來形容一下王安石寫后兩句詩的心情。
生:憂。
師:他憂什么?
生:他在擔憂自己的命運:這次進京會是一種什么樣的結局啊。
生:他擔憂,這次去會不會坐牢、殺頭?還能不能回到家鄉啊?
生:他也在擔憂國家的命運,變法好能不能進行,能不能讓百姓過上安居樂業的日子呢?
師:他不僅為自己的前途擔憂,也為國家的前途擔憂。這個時候你再讀后面的兩句詩,你怎么讀?
(幾個同學用自己不同的方式,無限感慨地,入情入境地朗讀了后兩句詩,讀出了詩人的憂慮、惆悵、茫然。學生在老師的逐步引導下,對詩歌的情感體會明顯比之間深入了。)
師:詩言志,詩人寫詩的時候,總是要表達一定的情感的。我們讀詩的時候,要讀進詩人的內心,體會詩藏在文字背后的情感。
(點評:及時補充必要的資料幫助學生讀懂詩心,而不是靠老師的告訴,這又是在讓學生自己去獲取。)
四、延伸閱讀,訓練學生探究能力
師:下面我們看看王安石的另外兩首詩。
(出示《元日》,全班一起讀)
師:題目是什么意思?
生;元旦
師:這里講的不是我們平時所說的元旦,而是新年的第一天。
師:王安石寫了這一天的一些什么情景呢?
生:放鞭炮,過新年,春風送暖,喝屠蘇酒,家家戶戶都換上了新對聯。
師:對。這首詩是王安石第一次做宰相,推行變法的時候寫的。大家思考:王安石為什么要寫放鞭炮,過新年,春風送暖,喝屠蘇酒,家家戶戶都換上了新對聯,寫這首詩的時候內心會想些什么?他想表達什么樣的情感呢?
師:還有一首詩,大家讀一讀。
(出示:《梅花》,學生朗讀。)
師:《梅花》這首詩這首詩寫什么?
生(齊聲):梅花。
師:王安石第二次做宰相后,又丟了官。這是他回到家鄉以后寫的。寫這首詩的時候他心里又在想什么呢?他要表達什么情感呢?
帶著這些問題,請小組討論交流。
(教師給學生分了工,有三個小組討論《元日》,另三個小組討論《梅花》。教師巡視指導。)
師:先討論《元日》。誰能讀懂王安石的內心?
生:新年的第一天,王安石心情好,他寫放鞭炮,過新年,春風送暖,喝屠蘇酒,家家戶戶都換上了新對聯是表達他愉快的心情。
生:王安石寫《元日》時,是在改革成功時寫的,他看到老百姓過著幸福的日子,所以很開心。
師:你想得很深刻。王安石變法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讓老百姓過上幸福的日子。
生:我覺得最后一句有兩個意思,它的表面意思是寫人們把舊春聯取下來換上了新的。他內心的意思是:他所推行的變法也正是這樣,把舊的制度廢除,換上新的制度。
師:舊的總是要去掉的,新的總是要來到的。看看這首詩中代表舊的有哪些?
生:舊的一年,舊桃符。
師:代表新的有哪些?
生:新桃、初升的太陽、新年、春風。
師:王安石是借這首詩表達他的心聲:除舊革新,廢除舊的制度,創造嶄新的生活。
(點評:拓展讀兩首詩,仍然是分組學習,如果說學習《泊船瓜洲》是舉一,這里是在反三,進一步強化如何讀懂詩心的方法,指向的是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師:這首詩理解得很好。再看《梅花》,你能走進王安石的內心嗎?
生:王安石再一次被罷官,他孤獨地回到了家鄉南京。他寫的梅花也是孤獨的。
生:梅花開放的時候正處于嚴寒的冬天。再一次被罷官孤獨地回到了家鄉的王安石,此時也是他的冬天。他的心里很寒冷。
生:梅花在嚴寒的冬天里還要開放;王安石在困難的境地也沒有放棄他的理想。
生:梅花在墻角發出暗香,它是高潔的,是堅強的,也是傲慢的,王安石也是一樣的高潔,一樣的堅強,一樣的有傲骨。
師:說得多好啊。同學們,跟以往學古詩相比,你們覺得今天你最大的收獲是什么?
生:讀進詩人的內心。
師:好。這是我們這節課最大的收獲。下課!
總評:
讀完實錄,我的第一個感受就是:特級教師陳金才為我們創造了一個全新的語文課堂!在這節課里,教與學的關系、教與學的方式都發生了根本的變化,課堂決不再是老師獨霸的舞臺而是學生的學習的天堂,學生成了課堂的真正主人,老師完全退居到幕后,真正成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在這節課里,我們看不到老師的步步緊逼,聽不到老師的如珠妙語,有的全是學生的合作、交流與展示活動,有的全是學生的自讀、自悟、自得和發現。在這節課里,學生不僅獲得了知識,讀懂了詩,讀懂了王安石,還獲得了打開知識寶庫的金鑰匙讀懂詩的方法,不僅獲得了合作探究的樂趣,集體學習的快樂,還得到了交往的指導、學習的自信心!
陳老師用這節課告訴我們:
課堂是用來干什么的?
我們都知道課堂是用來教學生的,但是很多時候我們卻真的不知道課堂上教學生什么,不應該教學生什么。這節課上,陳老師告訴我們,學生自己能學會的,老師堅決不要教。這節課里,老師只教了兩個容,一是瓜洲、京口、鐘山三個地方的位置及關系,一是如何讀懂詩心。這兩個內容一個是詩在理解上的難點,一是學習詩的方法,其余的全交由學生自己去學會。課堂小組合作、交流、展示匯報是為了分享自學所得,鞏固所學得的知識。從《泊船瓜洲》到《元日》、《梅花》,我們看到了學生掌握讀懂詩心方法的過程,看到了學生在一節課里學習智慧是如何生長的。我一直認為這樣的課堂才是我們真正要的課堂,才是真正有效的課堂,這樣的課堂才有存在的價值。
學生需要什么樣的課堂?
要弄清這個問題,我們就要先弄清學生有什么需要。心理學告訴我們:學生有探究的需要,有獲得新的體驗的需要,有獲得認可與欣賞的需要,有責任承擔的需要。傳統的語文課堂,只是幾個少數的優秀學生在與老師周旋,多數學生的這些需要被忽視了,成了課堂的看客,久而久之,一部分學生連看客都不當了,成了課堂里的木頭人或是破壞者。看特級教師陳金才的這節課,就充分地滿足了學生的這些需要。先學先探,群學群探,深度探究,訓練能力之探,一節課都在滿足學生探究的需要;小組合作學習、小組展示較好地滿足了學生獲得認可和欣賞的需要;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發現了問題,讀懂了詩心,在一節課里獲得了新體驗,得到了新知識;通過小組學習、展示這種形式,讓學生全員行動,使其產生角色感,進而賦予每個人以責任感,滿足了學生承擔責任的需要。學生能不喜歡這樣的課堂嗎?
看特級教師陳金才的這節語文課,我們就能清楚地看到自己的語文課堂缺少了什么,我們就能清楚地看到當下中國的語文課堂缺少了什么。有專家總結陳金才的語文課是第三代語文課堂,第一代語文課堂是師講生聽的課堂,這種課堂,學生只需要聽就行了;第二代語文課堂是師生一問一答的課堂,總體還是以老師為主;第三代語文課堂就是陳金才的課堂,學生是課堂真正的主人,課堂里每一個學生都真正行動了起來,都在探究,都在發現,都在分享別人的學習成果同時又將自己的學習成果與別人分享,學生生命活力在課堂里得到了充分的彰顯,而老師只是學生課堂學習活動的主持人、導演。
【泊船瓜洲古詩鑒賞實錄】相關文章:
古詩泊船瓜洲的鑒賞07-19
《泊船瓜洲》詩詞鑒賞09-23
《泊船瓜洲》古詩賞析10-14
王安石《泊船瓜洲》原文鑒賞06-05
王安石《泊船瓜洲》古詩賞析11-11
王安石《泊船瓜洲》古詩簡析07-08
泊船瓜洲的意思09-14
王安石泊船瓜洲06-22
《泊船瓜洲》 王安石08-06
《泊船瓜洲》賞析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