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尋隱者不遇》古詩賞析
《尋隱者不遇》是唐代詩僧賈島的作品。此詩首句寫尋者問童子,后三句都是童子的答話,詩人采用了寓問于答的手法,把尋訪不遇的焦急心情,描繪得淋漓盡致。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尋隱者不遇》古詩賞析,歡迎參考。
尋隱者不遇古詩
(唐-賈島)
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
注釋
1.隱者:古代指不肯做官而隱居在山野之間的人。
2.不遇:沒有見到。
3.童子:小孩。
4.言:回答說。
5.云深:指山上云霧繚繞。
譯文
蒼松下,我詢問了年少的學童;
他說,師傅已經采藥去了山中。
他還對我說:就在這座大山里,
可是林深云密,不知他的行蹤。
賞析
這是一首問答詩,但詩人采用了寓問于答的手法,把尋訪不遇的焦急心情,描摹得淋漓盡致。其言繁,其筆簡,情深意切,白描無華。以白云比隱者的高潔,以蒼松喻隱者的風骨。寫尋訪不遇,愈襯出欽慕高仰。
創作背景
此詩是中唐時期詩僧賈島到山中尋訪一位隱者未能遇到有感而作的。隱者不詳何人,有人認為是賈島的山友長孫霞。此詩的具體創作時間難以考證。
名家點評
明代高棅《唐詩正聲》:吳逸一評:自是妙音,所謂不用意而得者。
明代李攀龍、葉羲昂《唐詩直解》:愈近愈杳。
明代蔣一葵《唐詩選匯解》:首句問,下三句答,直中有婉,婉中有直。
明代凌宏憲《唐詩廣選》:俞仲蔚曰:意味閑雅,膾炙人口。
明代唐汝詢《唐詩解》:設為童子之言,以狀山居之幽。
明末清初王夫之《姜齋詩話》:《十九首》及《上山采蘼蕪》等篇,止以一筆入圣證。自潘岳以凌雜之心作蕪亂之調,而后元聲幾熄。唐以后間有能此者,多得之絕句耳。——意之中但取一句,“松下問童子”是已。如“怪來妝閣閉”,又止半句,愈入化境。
明末清初徐增《而庵說唐詩》:夫尋隱者不遇,則不遇而已矣,卻把一童子來作波折,妙極!有心尋隱者,何意遇童子,而此童子又恰是所尋隱者之弟子,則隱者可以遇矣。問之,“言師采藥去”,則又可以遇矣……曰“只在此山中”,“此山中”見甚近,“只在”見不往別處,則又可以遇矣。島方喜形于色,童子卻又云:“是便是,但此山中云深,卒不知其所在,卻往何處去尋?”是隱者終不可遇矣。此詩一遇一不遇,可遇而終不遇,作多少層折!今人每每趁筆直下。古人有云:“筆掃千軍,詞流三峽”,誤盡后賢,此唐已后所以無詩也。
清代黃叔燦《唐詩箋注》:語意真率,無復人間煙火氣。
清代李锳《詩法易簡錄》:一句問,下三句答,寫出隱者高致。
清代吳烶《唐詩選勝直解》:設為童子之言,以答尋問之意,不必實有此事。不露題字,而意已見。
近代王文濡《唐詩評注讀本》:此詩一問一答,四句開合變化,令人莫測。
作者簡介
賈島(779~843),唐代詩人。字閬仙,一作浪仙。范陽(今河北涿縣)人。初落拓為僧,名無本,后還俗,屢舉進士不第。曾任長江(今四川蓬溪)主簿,人稱賈長江。其詩喜寫荒涼枯寂之境,頗多寒苦之辭。以五律見長,注意詞句錘煉,刻苦求工。與孟郊齊名,有“郊寒島瘦”之稱。有《長江集》。
【《尋隱者不遇》古詩賞析】相關文章:
《尋隱者不遇》的古詩詞鑒賞09-26
古詩詞鑒賞尋隱者不遇07-13
尋隱者不遇古詩帶拼音版05-31
僧皎然唐詩《尋陸鴻漸不遇》賞析10-01
江畔獨步尋花的古詩譯文及賞析06-26
杜甫《江畔獨步尋花》古詩原文賞析09-10
關于懷才不遇者的古詩詞(精選15首)07-03
詠柳經典古詩賞析06-29
浣溪沙古詩賞析09-16
春曉古詩賞析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