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古詩詞鑒賞

時間:2024-04-26 14:12:06 夏仙 古詩 我要投稿

古詩詞鑒賞大全

  在現(xiàn)實生活或工作學(xué)習(xí)中,大家都收藏過自己喜歡的古詩吧,古詩是古代詩歌的泛稱。你還在找尋優(yōu)秀經(jīng)典的古詩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古詩詞鑒賞大全,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點擊對應(yīng)目錄可以直接查閱哦!)

古詩詞鑒賞大全

▼目錄▼
【1】古詩詞鑒賞【4】高中古詩詞鑒賞
【2】小學(xué)古詩詞鑒賞【5】春天古詩詞鑒賞
【3】初中古詩詞鑒賞【6】端午節(jié)古詩詞鑒賞

古詩詞鑒賞

  1、《月下獨酌》

  李白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醉后各分散。

  永結(jié)無情游,相期邈云漢。

  賞析:

  李白懷才見棄,政治理想不能實現(xiàn),心情是孤寂苦悶的。但他面對黑暗現(xiàn)實,沒有沉淪,沒有同流合污,而是追求自由,向往光明,所以在他的詩篇中多歌頌太陽和詠月之作。太陽是自然界中光明絢麗的形象,明月是清澈純潔的象征。尤其是明月,清新、明麗、寧靜、溫柔,因而詩人和它相親相近。在這首詩中,詩人還進(jìn)一步把明月引為知己,對月抒懷。詩篇突然而起,直抒胸臆,表達(dá)一種孤獨寂寥的思想感情。這種孤寂之情無法驅(qū)遣,于是詩人以奇特的想象,生動的描寫,把明月作為知音,相邀對飲。

  同時還異想天地把自己的身影,也看作有情有知的同類,邀其共酌。表面上有明月相伴,身影相隨,好象并不是獨酌,但月不解飲,影徒隨身,這就更加突出了詩人的孤獨感,正如孫洙所說:“題本獨酌,詩偏幻出三人。月影伴說,反復(fù)推勘,愈形其獨。”(《唐詩三百首》卷一)因為世少相知,詩人不得不以明月、身影為伴,向月而高歌,對影而起舞以排遣自己深沉的郁悶。結(jié)聯(lián)進(jìn)而要和明月、身影永遠(yuǎn)結(jié)成忘情好友,將來在邈遠(yuǎn)的碧空中相見遨游。這表現(xiàn)了詩人對污濁現(xiàn)實的強(qiáng)烈不滿,在孤獨中向往自由和光明。這首五言古詩,構(gòu)思新穎,想象奇妙,情致深婉,是李白抒情詩中別具神韻的佳作。

  2、《子夜吳歌》

  李白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

  秋風(fēng)吹不盡,總是玉關(guān)情。

  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yuǎn)征。

  賞析:

  杰出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在他的創(chuàng)作實踐中,十分注意向漢魏六朝的民歌學(xué)習(xí),從中獲得豐富的養(yǎng)料,充實和發(fā)展自己的創(chuàng)作,這首《子夜吳歌》就是詩人向民歌學(xué)習(xí)而又有所創(chuàng)造的例證。《子夜吳歌》是六朝時南方著名的情歌,多寫少女熱烈深摯地憶念情人的思想感情,表現(xiàn)非常真誠纏綿,李白正是掌握住了這種表達(dá)感情的特點,在本詩中成功地描寫了閨中思婦那種難以驅(qū)遣的愁思。“長安”兩句寫景,為抒情創(chuàng)造環(huán)境氣氛。皎潔的月光照射著長安城,出現(xiàn)一片銀白色的世界,這時隨著颯颯秋風(fēng),傳來此伏彼起的搗衣聲。搗衣含蘊(yùn)著思婦對征人的誠摯情意。“秋風(fēng)”兩句承上而正面抒情。思婦的深沉無盡的情思,陣陣秋風(fēng)不僅吹拂不掉,反而勾起她對遠(yuǎn)方丈夫的憶念,更增加她的愁懷。“不盡”既是秋風(fēng)陣陣,也是情思的悠長不斷。

  這不斷的情思又總是飛向遠(yuǎn)方,是那樣執(zhí)著,一往情深。最后兩句思婦直接傾訴自己的愿望,希望丈夫早日安定邊疆,返回家園和親人團(tuán)聚,過和平安定的生活,表現(xiàn)了詩人對勞動婦女的同情。這首民歌氣味很濃的樂府詩,樸素自然,流麗婉轉(zhuǎn),真切感人。

  3、《金陵酒肆留別》

  李白

  風(fēng)吹柳花滿店香,吳姬壓酒勸客嘗。

  金陵子弟來相送,欲行不行各盡觴。

  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

  賞析:

  李白《上安州裴長史書》中,曾說自己早年東游揚州,不到一年光景,“散金三十余萬,有落魄公子,悉皆濟(jì)之”,可見李白是一位輕財重義,交游極廣的詩人。這次,當(dāng)他即將離開金陵,前往揚州時,朋友相送,在餞別的酒度上,李白寫了這首詩,作為臨別紀(jì)念。這些來相送的“金陵子弟”,不過是些年輕的朋友,彼此雖意氣相投,但在政治理想上未必一致,因此這首詩就很不好寫。說多了虛詞,沒有實際內(nèi)容,只能流于淺薄、空泛。然而朋友相處,一旦分離,總是令人留戀的。現(xiàn)在如此寫來,恰到好處,它真誠地表達(dá)了詩人對友情的珍重。詩的開頭兩句,就寫得很歡暢、豪爽,形象生動,意境豐美。暮春三月,楊花飛舞,金陵酒肆,吳姬勸嘗。此時此地,此情此景,無論是“欲行”還是“不行”的人,都是興奮的、愉快的。

  所以接下去的兩句,用敘述的語言,簡潔、明了地總寫一筆惜別的熱烈場面。這符合青年人的性格特點,也表明了朋友之間的美好情意。于是最后兩句,以設(shè)問方式,用眼前景物,十分貼切而自然地抒發(fā)了這離情別意的深切:請朋友們不妨問一問啊,向東奔流而去的滔滔江水,我們惜別的情意和它相比,究竟是誰短啊又誰長?如此作結(jié),不僅形象生動,巧思巧妙,而且情真意切,余韻悠然。全詩語言清新流利,具有質(zhì)樸的民歌風(fēng)味,是李白詩中的名篇。謝榛說:“太白《金陵留別》詩:‘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妙在結(jié)語。”(《四溟詩話》)

  4、《行路難》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值萬錢。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fù)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長風(fēng)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jì)滄海。

  賞析:

  《行路難》共三首,是李白天寶三年(744)因遭讒毀而離開長安時作的。這是其中的第一首。李白在這首詩中,以滿腔的悲憤,深深的感嘆著世路的艱難,從而抒發(fā)了他久久郁積于心的痛苦和憂傷。一向嗜酒成癖的詩人,面對這“金樽清酒”,竟然喝不進(jìn)了,“玉盤珍羞”,也咽不下了,拔劍四顧,心意茫然。雖然壯志猶在,但是啊,欲渡黃河,冰已塞川;將登太行,雪又滿山。人生世路,竟是這樣難以逾越的艱難險阻。道路縱然如此崎嶇,詩人也并沒有就此意冷心灰,還是希望將來能有一天,象姜尚遇文王、伊尹見商湯那樣,做出一番宏偉的事業(yè)。可是啊,“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這是怎樣撕裂人心的一聲吶喊。它深刻地揭示了一個有抱負(fù)的詩人,在那政治黑暗的封建時代,是怎樣的欲罷不能而又前路茫茫啊。

  最后兩句,雖然是以豪邁的氣概,寫出了對美好理想的憧憬,但這畢竟只是一種渺茫的希望。現(xiàn)實與理想的深刻矛盾,構(gòu)成了這首詩的基調(diào),它支配著詩人在難以平靜的感情的激流里,急劇地起伏跳蕩,發(fā)出了巨大的轟鳴,形成了一種波瀾壯闊的雄偉氣勢,扣人心弦。這首詩語言高華,但又自然明暢,音節(jié)高亢,但又抑揚宛轉(zhuǎn)。在短短的篇幅里,用了許多色彩濃重的字眼,化成了一個個鮮明突出的形象,如“金樽”、“玉盤”、“冰川”、“雪山”“碧溪”、“紅日”、“云帆”“滄海”,把詩人的感情映襯得更加熾熱而強(qiáng)烈。悲歌慷慨,于抑郁中沖出了奔放不羈的豪情,這正是李白詩歌浪漫主義藝術(shù)的特點和感人力量。

  5、《玉階怨》

  李白

  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

  卻下水精簾,玲瓏望秋月。

  賞析:

  這是一首抒寫宮女怨情的詩。在封建社會里,皇帝“后宮佳麗三千”,該有多少無辜的少女,長年被幽閉在深宮之中,度著那凄涼的歲月,遭受那難以忍受的折磨和摧殘啊。李白在這首詩中,從一個側(cè)面反映了她們的不幸生活,寄予了深切的同情。詩的開頭兩句,寫這位宮女久久佇立階前,以致夜露浸濕了她的羅襪,冰涼冰涼的,這才把她驚醒。一個“侵”字,把宮女凝思忘情的癡呆形象,生動地烘托了出來。在這寂靜的深夜里,這位宮女在凝思什么?一個孤獨的少女,她該凝思什么,又能凝思什么啊。無限憂傷、抑郁和苦悶的心情,通過這十個字所描繪的`形象,鮮明地表現(xiàn)了出來。當(dāng)她意識到夜露侵肌,轉(zhuǎn)身返回室內(nèi)的時候,室內(nèi)也同樣是冰涼冰涼的。“卻下水精簾,玲瓏望秋月。”

  放下簾子,是為了擋住寒氣的侵襲,可是透過疏簾,那明晃晃的秋月又正照射著,又該增添多少愁緒啊。她在那里呆呆地望著和她相伴的孤月,通宵不眠。這里沒有正面著一怨字,而是通過形象本身的細(xì)節(jié)描寫,抒發(fā)了宮女的深深怨情,正是這首詩的藝術(shù)特色。

  6、《清平調(diào)三首》

  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fēng)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

  一枝紅艷露凝香,云雨巫山任斷腸。

  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

  名花傾國兩相歡,常得君王帶笑看。

  解釋春風(fēng)無限恨,沉香亭北倚闌干。

  賞析:

  《清平調(diào)詞》三首,是李白于天寶初年入長安供奉翰林時所作。李白到長安后,受到玄宗非常的禮遇。玄宗曾親自“降輦步迎,如見綺皓,以七寶床賜食,御手調(diào)羹以飯之”(李陽冰《草堂集序》)。把李白置于翰林院,賜以天馬駒,宮中宴會,玄宗巡游,都讓李白陪侍左右,真是直上青云。李白對唐玄宗的禮遇,以及當(dāng)時的生活也是感到滿意的,所以寫了一些思想內(nèi)容貧乏,歌詠宮廷生活的詩篇。

  這三首《清平調(diào)辭》,就是玄宗和楊貴妃在興慶宮沉香亭前賞牡丹,李白奉命而作。第一首是贊頌楊貴妃的美麗。起句連用兩個比喻,一比楊貴妃的服飾,一比她的容貌姣美。通過兩個貼切的比喻就把楊貴妃的形象勾畫出來。次句進(jìn)一步用牡丹花帶露顏色更鮮艷,來形容楊貴的艷麗和光彩照人。第三句筆鋒一轉(zhuǎn)贊頌象楊貴妃那樣的麗質(zhì)和姿容,只能在神仙所居的“玉山”見到。結(jié)句更一層說明楊貴妃有如“瑤臺”仙女,只應(yīng)在皎潔的月光下于“瑤臺”中相遇。全詩以妥貼的比喻,奇妙的想象竭力描繪、歌頌楊貴妃之美。第二首寫楊貴妃因貌美而得寵。首句以帶露香艷的牡丹花來比楊貴妃,但又含有牡丹花承露,也好象楊貴妃受玄宗寵幸一樣。次句用楚王和巫山神女相會的夢境,來襯托楊貴妃被玄宗寵愛之深。巫山神女和楚王只是夢中歡會,而現(xiàn)實中的楊貴妃則是“三千寵愛在一身”。最后兩句又用趙飛燕受寵于漢成帝和楊貴妃相比,贊美楊貴妃遠(yuǎn)勝趙飛燕。這樣層層遞進(jìn),步步深入,既頌揚了楊貴妃,又突出了她備受恩寵。第三首正面寫玄宗對楊貴妃的無比寵愛。首句寫玄宗和楊貴妃共賞牡丹,但詩人突出玄宗對名花和有“傾國”之美的楊貴妃的歡愛,同時還包含著只有“名花”才能和楊貴妃相配,只有“傾國”之色的楊貴妃才配得到玄宗寵幸之意。次句明確點出唐玄宗面對“名花”和“傾國”佳麗的歡悅愜意。第三句具體敘寫只有名花與美人,能消除唐玄宗的春愁春恨。結(jié)句寫賞牡丹的地點和唐玄宗倚著闌干欣賞的神態(tài)。這三首詩反復(fù)歌詠楊貴妃的美麗和唐玄宗的宮廷生活,雖寫得雍容華貴,但實際上表現(xiàn)了李白這一時期作為宮廷侍臣的庸俗方面。

  7、《夢游天姥吟留別》

  李白

  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

  越人語天姥,云霓明滅或可睹。

  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岳掩赤城。

  天臺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

  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謝公宿處今尚在,綠水蕩漾清猿啼,腳著謝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

  千巖萬轉(zhuǎn)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龍吟殷巖泉,深林兮驚層巔。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

  列缺霹靂,丘巒崩摧。

  洞天石扇,訇然中開。

  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

  霓為衣兮風(fēng)為馬,云之君兮紛紛而來下。

  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動,恍驚起而長嗟。

  惟覺時之枕席,失向來之煙霞。

  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

  別君去兮何時還?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賞析:

  這是一首記夢詩,也是一首游仙詩。意境雄偉,變化惝恍莫測,繽紛多采的藝術(shù)形象,新奇的表現(xiàn)手法,向來為人傳誦,被視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

  這首詩的題目一作《夢游天姥山別東魯諸公》,作于出翰林之后。天寶三載,李白被唐玄宗賜金放還,這是李白政治上的一次大失敗。離長安后,曾與杜甫、高適游梁、宋、齊、魯,又在東魯家中居住過一個時期。這時東魯?shù)募乙杨H具規(guī)模,盡可在家中怡情養(yǎng)性,以度時光。可是李白沒有這么作,他有一個不安定的靈魂,他有更高更遠(yuǎn)的追求,于是離別東魯家園,又一次踏上漫游的旅途。這首詩就是他告別東魯諸公時所作。雖然出翰林已有年月了,而政治上遭受挫折的憤怨仍然郁結(jié)于懷,所以在詩的最后發(fā)出那樣激越的呼聲。

  李白一生徜徉山水之間,熱愛山水,達(dá)到夢寐以求的境地。此詩所描寫的夢游,也許并非完全虛托,但無論是否虛托,夢游就更適于超脫現(xiàn)實,更便于發(fā)揮他的想象和夸張的才能了。

  “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越人語天姥,云霓明滅或可睹。”詩一開始先說古代傳說中的海外仙境——瀛洲,虛無縹緲,不可尋求;而現(xiàn)實中的天姥山在浮云彩霓中時隱時現(xiàn),真是勝似仙境。以虛襯實,突出了天姥勝景,暗蘊(yùn)著詩人對天姥山的向往,寫得富有神奇色彩,引人入勝。

  天姥山臨近剡溪,傳說登山的人聽到過仙人天姥的歌唱,因此得名。天姥山與天臺山相對,峰巒峭峙,仰望如在天表,冥茫如墮仙境,容易引起游者想入非非的幻覺。浙東山水是李白青年時代就向往的地方,初出川時曾說“此行不為鱸魚鲙,自愛名山入剡中”。入翰林前曾不止一次往游,他對這里的山水不但非常熱愛,也是非常熟悉的。

  天姥山號稱奇絕,是越東靈秀之地。但比之其他崇山峻嶺如我國的五大名山——五岳,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仍有小巫見大巫之別。可是李白卻在詩中夸說它“勢拔五岳掩赤城”,比五岳還更挺拔。有名的天臺山則傾斜著如拜倒在天姥的足下一樣。這個天姥山,被寫得聳立天外,直插云霄,巍巍然非同凡比。這座夢中的天姥山,應(yīng)該說是李白平生所經(jīng)歷的奇山峻嶺的幻影,它是現(xiàn)實中的天姥山在李白筆下夸大了的影子。

  接著展現(xiàn)出的是一幅一幅瑰麗變幻的奇景:天姥山隱于云霓明滅之中,引起了詩人探求的想望。詩人進(jìn)入了夢幻之中,仿佛在月夜清光的照射下,他飛渡過明鏡一樣的鏡湖。明月把他的影子映照在鏡湖之上,又送他降落在謝靈運當(dāng)年曾經(jīng)歇宿過的地方。他穿上謝靈運當(dāng)年特制的木屐,登上謝公當(dāng)年曾經(jīng)攀登過的石徑——青去梯。只見:“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千巖萬轉(zhuǎn)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龍吟殷巖泉,栗深林兮驚層巔。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繼飛渡而寫山中所見,石徑盤旋,深山中光線幽暗,看到海日升空,天雞高唱,這本是一片曙色;卻又于山花迷人、倚石暫憩之中,忽覺暮色降臨,旦暮之變何其倏忽。暮色中熊咆龍吟,震響于山谷之間,深林為之戰(zhàn)栗,層巔為之驚動。不止有生命的熊與龍以吟、咆表示情感,就連層巔、深林也能戰(zhàn)栗、驚動,煙、水、青云都滿含陰郁,與詩人的情感,協(xié)成一體,形成統(tǒng)一的氛圍。前面是浪漫主義地描寫天姥山,既高且奇;這里又是浪漫主義地抒情,既深且遠(yuǎn)。這奇異的境界,已經(jīng)使人夠驚駭?shù)牧耍娙瞬⑽吹酱酥共剑娋硡s由奇異而轉(zhuǎn)入荒唐,全詩也更進(jìn)入高潮。在令人驚悚不已的幽深暮色之中,霎時間“丘巒崩摧”,一個神仙世界“訇然中開”,“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霓為衣兮風(fēng)為馬,云之君兮紛紛而來下。”洞天福地,于此出現(xiàn)。“云之君”披彩虹為衣,驅(qū)長風(fēng)為馬,虎為之鼓瑟,鸞為之駕車,皆受命于詩人之筆,奔赴仙山的盛會來了。這是多么盛大而熱烈的場面。“仙之人兮列如麻”!群仙好像列隊迎接詩人的到來。金臺、銀臺與日月交相輝映,景色壯麗,異彩繽紛,何等的驚心眩目,光耀奪人!仙山的盛會正是人世間生活的反映。這里除了有他長期漫游經(jīng)歷過的萬壑千山的印象、古代傳說、屈原詩歌的啟發(fā)與影響,也有長安三年宮廷生活的跡印,這一切通過浪漫主義的非凡想象凝聚在一起,才有這般輝煌燦爛、氣象萬千的描繪。

  值得注意的是,這首詩寫夢游奇境,不同于一般游仙詩,它感慨深沉,抗議激烈,并非真正依托于虛幻之中,而是在神仙世界虛無飄渺的描述中,依然著眼于現(xiàn)實。神游天上仙境,而心覺“世間行樂亦如此”。

  仙境倏忽消失,夢境旋亦破滅,詩人終于在驚悸中返回現(xiàn)實。夢境破滅后,人,不是隨心所欲地輕飄飄地在夢幻中翱翔了,而是沉甸甸地躺在枕席之上。“古來萬事東流水”,其中包含著詩人對人生的幾多失意和深沉的感慨。此時此刻詩人感到最能撫慰心靈的是“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徜徉山水的樂趣,才是最快意的,也就是在《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中所說:“古人秉燭夜游,良有以也。”本來詩意到此似乎已盡,可是最后卻憤憤然加添了兩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一吐長安三年的郁悶之氣。天外飛來之筆,點亮了全詩的主題:對于名山仙境的向往,是出之于對權(quán)貴的抗?fàn)帲龇饨ㄉ鐣卸嗌賾巡挪挥龅娜说男穆暋T诘燃壣瓏?yán)的封建社會中,多少人屈身權(quán)貴,多少人埋沒無聞!唐朝比之其他朝代是比較開明的,較為重視人才,但也只是比較而言。人才在當(dāng)時仍然擺脫不了“臣妾氣態(tài)間”的屈辱地位。“折腰”一詞出之于東晉的陶淵明,他由于不愿忍辱而賦“歸去來”。李白雖然受帝王優(yōu)寵,也不過是個詞臣,在宮廷中所受到的屈辱,大約可以從這兩句詩中得到一些消息。封建君主把自己稱“天子”,君臨天下,把自己升高到至高無上的地位,卻抹煞了一切人的尊嚴(yán)。李白在這里所表示的決絕態(tài)度,是向封建統(tǒng)治者所投過去的一瞥蔑視。在封建社會,敢于這樣想、敢于這樣說的人并不多。李白說了,也做了,這是他異乎常人的偉大之處。

  這首詩的內(nèi)容豐富、曲折、奇譎、多變,它的形象輝煌流麗,繽紛多彩,構(gòu)成了全詩的浪漫主義華贍情調(diào)。它的主觀意圖本來在于宣揚“古來萬事東流水”這樣頗有消極意味的思想,可是它的格調(diào)卻是昂揚振奮的,瀟灑出塵的,有一種不卑不屈的氣概流貫其間,并無消沉之感。

  因為韻法與思想程序有參差,這首詩不宜按韻法來分段。現(xiàn)在我們按思想程序把它分成三段:第一段是開頭四韻十句,這是全詩的引言。第二段從“湖月照我影”到“失向來之煙霞”共五韻二十八句。這是全詩的主體,描寫整個夢境,直到夢醒。以下是第三段,二韻七句,敘述夢游之后的感想,總結(jié)了這個夢,作為向東魯朋友告別的話。李白在好幾首詩中,向往于蓬萊仙界,希望煉成金丹,吞服之后,飄然成仙,跨鶴騎鹿,遠(yuǎn)離人世,遨游于神仙洞府。但在這首詩中,一開頭就否定了瀛洲仙島的存在。他說:航海客人談到瀛洲仙島,都說是在渺茫的煙波之中,實在是難以找得到的地方。可是,越人談起天姥山,盡管它是隱現(xiàn)于云霓明滅之中,卻是有可能看見的。這四句是全詩的引言,說明作此詩的最初動機(jī)。“瀛洲”只是用來作為陪襯,但卻無意中說出了作者對煉丹修仙的真正認(rèn)識。“信難求”這個“信”字用得十分堅決,根本否定了海外仙山的存在,也從而否定了求仙的可能性。然則,李白的一切游仙詩,可知都不是出于他的本心。連同其他一切歌詠酒和女人的詩,都是他的浪漫主義的外衣。杜甫懷念李白的詩說:“不見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殺,吾意獨憐才。”(《不見》)已把李白當(dāng)時的情況告訴我們了。他是“佯狂”,假裝瘋瘋癲癲。他這種偽裝行為,在杜甫看來,是很可哀憐的。因為杜甫知道他有不得不如此的理由,下面更明白說出“世人皆欲殺”,這也不是一般的夸張寫法。可以想見,當(dāng)時一定有許多人憎惡或妒忌李白,或者是李白得罪了不少人,而杜甫呢,他是李白的朋友,他對李白的行為即使不很贊同,但對李白的天才卻是佩服的,所以他說“吾意獨憐才”。第三韻四句是概括越人所說天姥山的高峻。它高過五岳,掩蔽赤城。赤城是天臺山的別名。天臺山已經(jīng)很高了,對著天姥山,卻好像向東南傾倒的樣子。四萬八千丈,當(dāng)然是藝術(shù)夸張,珠穆朗瑪峰也只有八千八百四十多公尺高,因為聽了越人的宣傳,我就想去看看。誰知當(dāng)夜就在夢中飛渡鏡湖(在今紹興),再東南行,到達(dá)了天姥山。“吳越”在此句中,用的是復(fù)詞偏義,主要是“夢越”,為了湊成一句七言詩,加了一個“吳”字。

  第二段,全詩的主體,描寫夢游天姥山的所見所遇。文辭光怪離奇,顯然是繼承了楚辭的藝術(shù)傳統(tǒng)。作者告訴我們:他飛過鏡湖,到了剡溪(今嵊縣),看到了南朝大詩人謝靈運游宿過的地方。湖泊里有淥波蕩漾,山林中有猿啼清哀。他也仿效謝靈運,腳下趿著為游山而特制的木屐,登上了高山①,迷。從此一路過去,到了天姥山。走在半峰上,就看到海中日出,又聽到天雞的啼聲。經(jīng)過了許多崎嶇曲折的山路之后,正在迷途之間,天色忽已暝暮。這時聽到的是像熊咆龍吟的瀑布之聲,看到的是雨云和煙水。這種深山幽谷中的夜景,別說旅客為之驚心動魄,就是林木和峰巒,也要覺得戰(zhàn)栗。這時候,忽然又遇到了奇跡,崖壁上的石門開了。其中別有一個天地,別有一群人物。他看到許多霓裳風(fēng)馬的“云之君”和鸞鳳駕車、虎豹奏樂的“仙之人”,不覺嚇了一跳,驀然醒來,只看到自己的枕席;而剛才所見的一切云山景物都消失了。

  “云之君”是神,“仙之人”是仙人,合起來就是神仙。李白愛好修道求仙,為什么遇到這許多神仙,非但并不高興,反而驚慌起來呢?這一驚慌,使他的游興大受打擊,在驚醒之后,便勾引起深深的感慨,甚至長嘆起來。于是接下去產(chǎn)生了第三段。

  就全篇詩意來看,第三段才是真正的主體,因為作者把主題思想放在這一段里。但是在這第三段的七句中,我們可以找到兩個概念。一個是“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意思是說:人世間一切快樂的事都像做了一個美夢,一下子像水一般流失了。這是一種消極的世界觀,對人生的態(tài)度是虛無主義的。另一個概念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這是一個不為權(quán)貴所屈的詩人,從趨炎附勢的社會中脫逃出來以后的誓言,它反映一種積極的世界觀,一種反抗精神。這兩種思想顯然是不同路,甚至是相反的,然而作者卻把它們寫在一起。這就引出了一個問題:到底哪一個是作者的主題呢?當(dāng)然,從來沒有一個讀者只看見作者這一個思想而無視于另一個思想。但在二者的輕重之間,或說因果之間,看法稍有不同,就可能從這首詩得到不同的體會。作《唐詩解》的唐汝詢是偏重于前一種思想的。他說:將之天姥,托言夢游以見世事皆虛幻也。……于是魂魄動而驚起,乃嘆曰:“此枕席間豈復(fù)有向來之煙霞哉?”乃知世間行樂,亦如此夢耳。古來萬事,亦豈有在者乎?皆如流水之不返矣。我今別君而去,未知何時可還。且放白鹿于山間,歸而乘之以遍訪名山,安能屈身權(quán)貴,使不得豁我之襟懷乎?這樣講法,就意味著作者基于他的消極的世界觀而不屑阿附權(quán)貴,因為這也是一種虛幻的事情。詩中所謂“世間行樂亦如此”,這個“此”字,就應(yīng)當(dāng)體會為上面二句所表現(xiàn)的夢境空虛。

  8、《引駕行》

  柳永

  紅塵紫陌,斜陽暮草,長安道,是離人。

  斷魂處,迢迢匹馬西征。

  新晴。

  韶光明媚,輕煙淡薄和氣暖,望花村。

  路隱映,搖鞭時過長亭。

  愁生。

  傷鳳城仙子,別來千里重行行。

  又記得、臨歧淚眼,濕蓮臉盈盈。

  消凝。花朝月夕,最苦冷落銀屏。

  想媚容、耿耿無眠,屈指已算回程。

  相縈。空萬般思憶,爭如歸去睹傾城。

  向繡幃、深處并枕,說如此牽情。

  賞析:

  這首《引駕行》是柳永創(chuàng)長調(diào)慢詞的一個范例。

  全詞共一百二十五字,以平敘為主,層次多變化,注重從不同角度展現(xiàn)抒情主人公的內(nèi)心世界,對后世創(chuàng)作長調(diào)慢詞者有很大的啟發(fā)。

  上片極盡鋪敘之能事,先以一組排句對旅途中的客觀物景,大肆進(jìn)行鋪寫涂抹。這組排句均以一個三字句托上兩個四字對句,著意加以渲染。“紅塵紫陌,斜陽暮草”,描繪當(dāng)時的長安道說的是場所。

  “韶光明媚,輕煙淡薄”,描繪當(dāng)時的天氣氛圍。接著,人物登場,“迢迢匹馬西征”、“搖鞭時過長亭”,謂主人公正旅行,“離人”、“匹馬”,“斷魂”、“迢迢”,都帶感情色彩,讓人覺得主人公的這次旅行,并不那么愉快,再與此時此地的大好時光相對照,則更加烘托出這次旅行,是多么令人難堪,使人生愁。于是,抒情主人公很自然地興起對于“鳳城仙子”的思憶。“別來千里重行行”說的是漫長的旅行途中,有萬千情事可以思憶,但令人難忘的還是即將踏上征途的那一時刻,倆人執(zhí)手相看,那臉上水盈盈的雙眼,永遠(yuǎn)印腦際。頭一組排句與以下的思憶,布局巧妙,寫的是現(xiàn)的景況,鋪敘中穿插回憶,已將主人公旅途中的愁思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下片轉(zhuǎn)換角度,述說對方的相思苦情,并且進(jìn)一步設(shè)想將來相見的情景。“花朝回夕,最苦冷落銀屏。”幾句說的是主人公設(shè)想,離別之后,每逢花朝月夕,她必定分外感到冷落,夜夜無眠,說不定她已經(jīng)算好了我回歸的日程。對方的相思苦情,這是想象中的事,但寫得十分逼真,虛實難辨。這時候,仿佛她就自己的眼前。接著,主人公轉(zhuǎn)而想到,這千萬般的思憶,不管是我想念她,還是她想念我,全都是空的,怎比得上及早返回,與她相見,那才是實的。“爭”,同“怎”。那時候,“向繡幃、深處并枕,說如此牽情。”我將向她從頭細(xì)細(xì)述說,離別之后,我是如何如何地思念著她。幻想中,作者既描繪了她的相思苦情,又寫出彼此述說相思的情景,深切而生動。

  這首詞的上片寫的是抒情主人公旅途中憶起“鳳城仙子”,實景實情實寫;下片描寫對方的相思,虛者實寫。上下片合起來,說的就是“相思”二字。全詞鋪敘、言情,有時間的推移,也有場景的變換,所抒之情飽滿生動。

  9、《新上頭》

  韓偓

  學(xué)梳松鬢試新裙,消息佳期在此春。

  為愛好多心轉(zhuǎn)惑,遍將宜稱問傍人。

  賞析:

  古代女子年十五始用簪束發(fā),表示成年,叫“上頭”。韓偓這首詩,以鮮明而富有個性的人物形象和細(xì)致生動的心理刻劃,寫得頗有情趣和富于哲理,歷來為人們所傳誦。

  詩寫一位快滿十五歲的姑娘在學(xué)梳“松鬢”(松松地貼在兩鬢的頭發(fā),一作“蟬鬢”),試穿新裙,因為就在這個春季,她很快就要舉行“上頭”禮了,她想把自己打扮得漂亮動人。然而,由于過分愛好,反復(fù)打扮,她反而不知怎樣才算漂亮了,于是四處去問傍人,究竟該怎樣才好。——詩歌很短小,但卻一波三折,詩情婉轉(zhuǎn),讀來生動有味。

  詩人用富有特征性的舉止,來生動地刻畫這位姑娘的形象。先是像電影一樣地推出一個特寫鏡頭:一位年青的姑娘正在對鏡梳妝打扮,反反復(fù)復(fù),不厭其煩。這位姑娘為什么要這樣裝扮自己呢?原來是為了迎接一生中重要的“上頭”佳期的到來。這兩句是因果倒裝,逆筆推挽,不僅使詩句顯得跌宕多姿,更重要的是突現(xiàn)了這位姑娘認(rèn)真裝扮自己的動作,同時,第二句又暗用春天來襯托年青姑娘的朝氣蓬勃,使這個形象充滿生機(jī),寫出了活潑可愛的精神狀態(tài)。三句“為愛好多心轉(zhuǎn)惑”,是全詩的關(guān)鍵,這一轉(zhuǎn)折,不僅是絕句“起承轉(zhuǎn)合”的需要,同時也根據(jù)主人公心理的邏輯變化。這位姑娘開始一意愛好,然而求之過急、過深,難免“轉(zhuǎn)惑”,不知怎樣才好了。對于一個只有十五歲的還是少不更事、缺乏主意的姑娘來說,這種變化十分自然。作者通過細(xì)膩的刻劃,不僅進(jìn)一步寫活了這位女子,同時也指出了一種普遍的心態(tài),具有更為廣泛的意義。而最后一句“遍將宜稱問傍人”,又是這種疑惑心理的延伸。唐代詩人朱慶馀有一首《閨意獻(xiàn)張水部》的絕句:“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這位新婚女子,就與這位才剛要“上頭”的姑娘顯然不一樣了,心中雖然也有點“惑”,但她決不去“遍將宜稱問傍人”,而只是“低聲問夫婿”,不同年齡、不同情境的人,即使遇到類似情況,也各有不同的心理。兩詩對照,可見其中道理,而更饒風(fēng)趣。

  10、《如夢令》

  蘇軾

  為向東坡傳語,人玉堂深處。

  別后有誰來?

  雪壓小橋無路。

  歸去,歸去,江上一犁春雨。

  賞析:

  這首《如夢令》,毛氏汲古閣本題作《有寄》,傅榦本調(diào)下注云:“寄黃州楊使君二首,公時翰苑。”當(dāng)是元祐元年(1086)九月以后,元四年三月以前,蘇軾京城官翰林學(xué)士期間所作。詞中抒寫懷念黃州之情,表現(xiàn)歸耕東城之意,是作者當(dāng)時特定生活和心理狀態(tài)的真實反映及流露。

  首二句“為向東坡傳語,人玉堂深處”,以明快的語言,交待他“玉堂(翰林院)深處”,向黃州東坡表達(dá)思念之情,引起下文。這兩句的語氣,十分親切。蘇軾心目中,黃州東坡,儼然是他的第二故鄉(xiāng),所以思念之意才如此殷切。

  次二句“別后有誰來?雪壓小橋無路”,是“傳語”的內(nèi)容,是蘇軾對別后黃州東坡的冷清荒涼景象的揣想。先設(shè)一問以避免平直。有此一問,便曳生姿,并能引出下文。“雪壓小橋無路”,仍承上句帶有問意,似乎是說:別后有沒有人來?是雪壓住了小橋,路不通嗎?以景語曲折表達(dá)之,既富于形象性,委婉深曲。是與否之間,都表現(xiàn)了對別后黃州東坡的無限關(guān)心。

  末三句“歸去,歸去,江上一犁春雨”,緊承上意,亦是“傳語”的內(nèi)容,表達(dá)歸耕東坡的意愿。“歸去,歸去”,直抒胸臆,是愿望,是決定,是決心。“江上一犁春雨”,是說春雨喜降,撬犁地春耕,補(bǔ)充要急于“歸去”的理由,說明“歸去”的打算。“一犁春雨”四字,使人自然地想起他所作《江城子》詞“昨夜東坡春雨足,烏鵲喜,報新晴”的意境。“一犁春雨”四個字更是“皆曲盡形容之妙”,妙就妙捕捉住了雨后春耕的特殊景象,情感輕快。

  作為豪放派代表詞人,蘇軾頗多氣勢磅礴之作;但他一生中也有很多淡雅清秀的詞作,顯示了東坡創(chuàng)作風(fēng)格的多樣性。這首《如夢令》便代表了蘇軾創(chuàng)作清淡的一面,詞中不設(shè)奇險之語,清新淡雅而自然。

  返回目錄>>>

小學(xué)古詩詞鑒賞

  1、夜宿山寺

  李白 〔唐代〕

  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

  賞析:

  此詩語言自然樸素,卻形象逼真。全詩無一生僻字,卻字字驚人,堪稱“平字見奇”的絕世佳作。詩人借助大膽想象,渲染山寺之奇高,把山寺的高聳和夜晚的恐懼寫的很逼真,從而將一座幾乎不可想象的宏偉建筑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給人身臨其境的感覺。摘星辰、驚天人,這些仿佛是童稚的想法,被詩人信手拈來,用入詩中,讓人頓感情趣盎然,有返璞歸真之妙。

  2、絕句

  杜甫 〔唐代〕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賞析: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兩個黃鸝在鳴,這就有聲音了。一行白鷺上青天,這就有一個行為、一個行動。一橫一縱,兩和一相對;一橫一縱,就展開了一個非常明媚的自然景色。那么接下來杜甫又講到窗含西嶺千秋雪,我的窗子里包含了岷山千萬年累積的雪,西面的岷山,是千年的積雪的一個岷山。門泊東吳萬里船我的門口停著長萬里的船只。這樣就形成了一迎一送,迎這個積雪的山頭來進(jìn)入你的視野,送這個船到下游去。那么這個萬里船能夠通行,也說明這個安史之亂已經(jīng)進(jìn)入了尾聲了,已經(jīng)接近要平定了,這個時候那航船也可以通行了,做生意的人可以在這條江上來來往往了。

  那么這么一首詩,它本身是非常有修飾之美的,在加之它四句都是對仗的。從六朝開始就有絕句,到了唐代以后絕句就形成了非常圓熟的一種藝術(shù),我們很多著名的詩都用絕句。絕句就是四句,四句往往或者四句都不對仗,或者四句前面兩句寫景對仗后面兩句抒情不對仗,或者是前面兩句不對仗后面兩句對仗,那么現(xiàn)在他這首詩四句都對仗,可以說是一首非常工整的、寫得非常認(rèn)真的一首詩。杜甫有一個寫詩的時候讓人語不驚人誓不休,所以他就把這首詩千錘百煉。

  3、山行

  杜牧 〔唐代〕

  遠(yuǎn)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賞析:

  《山行》是詩人杜牧的一首描寫和贊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絕句。這首詩描繪的是秋之色,展現(xiàn)出一幅動人的山林秋色圖,山路、人家、白云、紅葉,構(gòu)成一幅和諧統(tǒng)一的畫面。在這首詩中,杜牧以情馭景,敏捷、準(zhǔn)確地捕捉足以體現(xiàn)自然美的形象,并把自己的情感融匯其中,使情感美與自然美水乳交融,情景互為一體。

  全詩構(gòu)思新穎,布局精巧,于蕭瑟秋風(fēng)中攝取絢麗秋色,與春光爭勝,令人賞心悅目。這首小詩不只是即興詠景,而且進(jìn)而詠物言志,是詩人內(nèi)在精神世界的表露。

  4、清明

  杜牧 〔唐代〕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賞析:

  清明這個節(jié)日,本來就容易勾起出門在外的人思?xì)w之念,而春雨綿綿,更增添旅途的愁苦和艱辛。這樣一種復(fù)雜的思緒,詩人卻用一句極通俗的語言,作了很好的概括。接下來探問酒家何處有,既是想歇息解乏,又含有借酒澆愁的意緒。結(jié)尾以牧童指路結(jié)束全篇,給行旅之人帶來了安慰和希望,顯得含蓄不盡,余味無窮。

  這首詩對旅途情景的描繪,旅人情懷的抒發(fā),十分真實自然,語言也通俗流暢,音節(jié)和諧,景象新鮮生動,易懂易記,因而成為家喻戶曉的名篇。

  5、小池

  楊萬里 〔宋代〕

  泉眼無聲惜細(xì)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賞析:

  這首詩抒發(fā)了楊萬里熱愛生活之情,通過對小池中的泉水、樹蔭、小荷、蜻蜓的描寫,給我們描繪出一種具有無限生命力的樸素、自然,而又充滿生活情趣的生動畫面:泉眼默默地滲出涓涓細(xì)流,仿佛十分珍惜那晶瑩的泉水;綠樹喜愛在晴天柔和的氣氛里把自己的影子融入池水中;嫩嫩的荷葉剛剛將尖尖的葉角伸出水面,早就有調(diào)皮的蜻蜓輕盈地站立在上面了。

  全詩從“小”處著眼,生動、細(xì)致地描摹出初夏小池中生動的富于生命和動態(tài)感的新景象,現(xiàn)在用來形容初露頭角的新人,因為荷花的小花苞在整個池塘中顯得那么的渺小 ,卻已經(jīng)有蜻蜓在上面停留, 尖尖角可以看做是新生事物更可以看做是初生的年輕人, 而蜻蜓就是賞識它們的角色。

  6、贈汪倫

  李白 〔唐代〕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賞析:

  詩的前半是敘事:先寫要離去者,繼寫送行者,展示一幅離別的畫面。起句“乘舟”表明是循水道:“將欲行”表明是在輕舟待發(fā)之時。這句使我們仿佛見到李白在正要離岸的小船上向人們告別的.情景。

  詩的后半是抒情。第三句遙接起句,進(jìn)一步說明放船地點在桃花潭。“深尺”既描繪了潭的特點,又為結(jié)句預(yù)伏一筆。

  桃花潭水是那樣的深湛,更觸動了離人的情懷,難忘汪倫的深情厚意,水深情深自然地聯(lián)系起來。結(jié)甸迸出“不及汪倫送我情”,以比物手法形象性地表達(dá)了真摯純潔的深情。潭水已“深千尺”,那么汪倫送李白的情誼更有多少深呢?耐人尋味。清沈德潛很欣賞這一句,他說;“若說汪倫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語。妙境只在一轉(zhuǎn)換間。”(《唐詩別裁》)顯然,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好就好在不用比喻而采用比物手法,變無形的情誼為生動的形象,空靈而有余味,自然而又情真。

  這首小詩,深為后人贊賞,“桃花潭水”就成為后人抒寫別情的常用語。由于這首詩,使桃花潭一帶留下許多優(yōu)美的傳說和供旅游訪問的遺跡,如東岸題有。踏歌古岸”門額的踏歌岸閣,西岸彩虹罔石壁下的釣隱臺等等。

  7、《詠柳》

  賀知章(唐)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不知細(xì)葉誰裁出,二月春風(fēng)似剪刀。

  賞析:

  這是一首詠物詩,通過贊美柳樹,表達(dá)了詩人對春天的無限熱愛。

  詩的前三句都是描寫柳樹的。首句“碧玉妝成一樹高”是寫整體,說高高的柳樹像是碧玉妝飾成。用“碧玉”形容柳樹的翠綠晶瑩,突出它的顏色美。第二句“萬條垂下綠絲絳”是寫柳枝,說下垂披拂的柳枝猶如絲帶萬千條,突出它的輕柔美。第三句“不知細(xì)葉誰裁出”是寫柳葉,突出柳葉精巧細(xì)致的形態(tài)美。三句詩分寫柳樹的各部位,句句有特點。而第三句又與第四句構(gòu)成一個設(shè)問句。“不知細(xì)葉誰裁出?”——自問;“二月春風(fēng)似剪刀。”——自答。這樣一問一答,就由柳樹巧妙地過渡到春風(fēng)。說裁出這些細(xì)巧的柳葉,當(dāng)然也能裁出嫩綠鮮紅的花花草草。它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的創(chuàng)造力的象征。這首詩就是通過贊美柳樹,進(jìn)而贊美春天,謳歌春的無限創(chuàng)造力。

  返回目錄>>>

初中古詩詞鑒賞

  1、《觀滄海》

  曹操(漢末)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fēng)蕭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賞析:

  描繪了祖國河山的雄偉壯麗,表達(dá)了詩人豪邁樂觀的進(jìn)取精神,更表現(xiàn)詩人博大的胸懷和一統(tǒng)中國的雄心壯志。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互文的手法,虛景,詩人借豐富的想象,描繪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蘊(yùn)星漢的宏偉氣魄和博大胸懷。最能表達(dá)詩人博大的胸懷和一統(tǒng)中國的雄心壯志。

  2、《天凈沙·秋思》

  馬致遠(yuǎn)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fēng)瘦馬。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賞析:

  這是一幅羈旅深秋荒郊圖,作者用寓情于景的手法渲染孤寂愁苦的氣氛,表達(dá)一個長期漂泊他鄉(xiāng)的游子的孤寂愁苦的思鄉(xiāng)之情。

  1.“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是一個對比鮮明的畫面,前者是凄涼的,后者是溫馨的田園生活,襯托了游子的孤寂愁苦的思鄉(xiāng)之情。

  2.“斷腸人在天涯”是點睛之筆,主旨句,表達(dá)長期漂泊他鄉(xiāng)的游子的思鄉(xiāng)之情。

  3、《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岑參

  北風(fēng)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fēng)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hù)鐵衣冷難著。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fēng)掣紅旗凍不翻。

  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回路轉(zhuǎn)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賞析:

  思想情感:對邊塞奇異風(fēng)光的熱愛和贊美,表達(dá)對朋友的依依惜別之情。

  1.本詩中,從視覺角度看,色彩鮮明,紅白映襯的'兩句詩是“紛紛暮雪下轅門、風(fēng)掣紅旗凍不翻。”

  2.請描述“山回路轉(zhuǎn)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在你腦海中出現(xiàn)的畫面。

  山路盤旋曲折,已看不見友人離去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一串馬蹄的足跡。抒發(fā)了因朋友返京而產(chǎn)生的無限惆悵與依依惜別的感情

  3.請你對“忽如一夜春風(fēng)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這兩句詩作一點賞析。

  詩句以梨花喻雪,新穎奇特,讓人在冰天雪地里如同置身于大好春光中。而一個“忽”字,既寫出了塞外氣候的變幻奇特,又表現(xiàn)了詩人見到奇麗雪景后的驚喜之情。

  4、《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

  會當(dāng)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賞析:

  這首詩是杜甫的早期作品。詩中熱情地贊美了泰山高大雄偉的氣勢和神奇秀麗的景色。

  1.賞析“陰陽割昏曉”。

  本句寫近望之勢,“割”字?jǐn)M人手法,用的新奇有力,仿佛“昏”和“曉”是泰山割開來的,顯出泰山遮天蔽日,突出了泰山的雄偉高大的氣勢。

  2.“會當(dāng)凌絕頂,一覽眾山小”蘊(yùn)含的人生哲理是什么?寫出了詩人怎樣的精神和氣概?

  站得高,看得遠(yuǎn);只有登上絕頂才能俯視一切;只有努力戰(zhàn)勝困難,才能享受成功后的自豪與喜悅(答出一點即可);表達(dá)了詩人不怕困難,敢于攀登絕頂、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

  3.請從“鐘”字入手,對“造化鐘神秀”這句詩作簡要賞析。

  “鐘”字賦予大自然以人的情感,是大自然把泰山營造得神奇秀麗,從而表現(xiàn)泰山的神奇秀麗景象。

  5、《春望》

  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賞析:

  1.詩中“草木深”表面上寫的是山河依舊,草木蔓生的情景,實際上是寫草茂人稀,荒涼蕭條;一個“深”字,表現(xiàn)了物是人非的社會狀因戰(zhàn)亂而荒蕪的景象。

  2.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移情于物,擬人,花感時也濺淚,鳥傷別亦驚心。抒發(fā)了詩人憂國傷時,悲己思家之情。

  3.從“國破”、“烽火”可以看出,杜甫的這首詩與唐代哪一重大歷史事件有關(guān)?安史之亂

  4.結(jié)合全詩內(nèi)容,體會詩題中的“望”字包含哪兩層意思?

  一方面是看到了“國破山河在”的慘景,另一方面是對于親人團(tuán)聚的守望和期盼。

  5.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寫出了消息隔絕久盼音訊不至?xí)r的迫切心情,表現(xiàn)對家人的思念。

  6.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細(xì)節(jié)描寫,因為憂愁煩悶,所以經(jīng)常搔頭發(fā),白發(fā)越來越少,眼看快要插不上簪子了。更突出表達(dá)詩人憂國傷時、悲己思家之情。

  返回目錄>>>

高中古詩詞鑒賞

  1、尋隱者不遇

  [唐]賈島

  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

  賞析:

  這是一首問答詩,但詩人采用了寓問于答的手法,把尋訪不遇的焦急心情,描摹得淋漓盡致。其言繁,其筆簡,情深意切,白描無華。以白云比隱者的高潔,以蒼松喻隱者的風(fēng)骨。寫尋訪不遇,愈襯出欽慕高仰。

  2、涼州詞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

  賞析:

  詩是詠邊寒情景之名曲。全詩寫艱苦荒涼的邊塞的一次盛宴,描摹了征人們開懷痛飲、盡情酣醉的場面。首句用語絢麗優(yōu)美,音調(diào)清越悅耳,顯出盛宴的豪華氣派;一句用欲飲兩字,進(jìn)一層極寫熱烈場面,酒宴外加音樂,著意渲染氣氛。三、四句極寫征人互相斟酌勸飲,盡情盡致,樂而忘憂,豪放曠達(dá)。這兩句,蘅塘退士評曰:作曠達(dá)語,倍覺悲痛。歷來評注家也都以為悲涼感傷,厭惡征戰(zhàn)。

  清代施補(bǔ)華的《峴傭說詩》評說:作悲傷語讀便淺,作諧謔語讀便妙。在學(xué)人領(lǐng)悟。從內(nèi)容看,無厭惡戎馬生涯之語,無哀嘆生命不保之意,無非難征戰(zhàn)痛苦之情,謂是悲涼感傷,似乎勉強(qiáng)。施補(bǔ)華的話有其深度。千古名絕,眾論殊多,見仁見智,學(xué)人自悟。

  3、江南逢李龜年

  [唐]杜甫

  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fēng)景,落花時節(jié)又逢君。

  賞析:

  詩是感傷世態(tài)炎涼的`。李龜年是開元初年的著名歌手,常在貴族豪門歌唱。杜甫少年時才華卓著,常出入于岐王李范和秘書監(jiān)崔滌的門庭,得以欣賞李龜年的歌唱藝術(shù)。

  詩的開首二句是追憶昔日與李龜年的.接觸,寄寓詩人對開元初年鼎盛的眷懷;后兩句是對國事凋零,藝人顛沛流離的感慨。僅僅四句卻概括了整個開元時期的時代滄桑,人生巨變。語極平淡,內(nèi)涵卻無限豐滿。蘅塘退士評為:“少陵七絕,此為壓卷。”

  4、鹿柴

  [唐]王維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影入深林,復(fù)照青苔上。

  賞析:

  這是寫景詩。描寫鹿柴傍晚時分的幽靜景色。詩的絕妙處在于以動襯靜,以局部襯全局,清新自然,毫不做作。落筆先寫空山寂絕人跡,接著以但聞一轉(zhuǎn),引出人語響來。空谷傳音,愈見其空;人語過后,愈添空寂。

  最后又寫幾點夕陽余暉的映照,愈加觸發(fā)人幽暗的感覺。

  5、八陣圖

  [唐]杜甫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

  江流石不轉(zhuǎn),遺恨失吞吳。

  賞析:

  這是一首詠懷詩。作者贊頌了諸葛亮的豐功偉績,尤其稱頌他在軍事上的才能和建樹。三、四句,對劉備吞吳失師,葬送了諸葛亮聯(lián)吳抗曹統(tǒng)一中國的宏圖大業(yè),表示惋惜。

  末句照應(yīng)開頭,三句照應(yīng)二句;在內(nèi)容上,既是懷古,又是抒懷,情中有情,言外有意;在絕句中別樹一格。

  6、滁州西澗

  [唐]韋應(yīng)物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賞析:

  這是山水詩的名篇,也是韋應(yīng)物的代表作之一,寫于滁州刺史任上。唐滁州的治所即今安徽滁州市市區(qū),西澗在滁州城西郊外。這首詩描寫了山澗水邊的幽靜景象和詩人春游滁州西澗賞景和晚潮帶雨的野渡所見。

  詩的前二句“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是說:詩人獨喜愛澗邊生長的幽草,上有黃鶯在樹陰深處啼鳴。這是清麗的色彩與動聽的音樂交織成的幽雅景致。“獨憐”是偏愛的意思,偏愛幽草,流露著詩人恬淡的胸懷。后二句“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是說:傍晚下雨潮水漲得更急,郊野的渡口沒有行人,一只渡船橫泊河里。這雨中渡口扁舟閑橫的畫面,蘊(yùn)含著詩人對自己無所作為的憂傷,引人思索。還更加說明韋應(yīng)物寧愿做一株無人關(guān)注的小草,也不愿意去做那些大的官職。末兩句以飛轉(zhuǎn)流動之勢,襯托閑淡寧靜之景,可謂詩中有畫,景中寓情。

  韋應(yīng)物先后做過“三衛(wèi)郎”和滁州、江州、蘇州等地刺史。他深為中唐政治腐敗而憂慮,也十分關(guān)心民生疾苦,但他無能為力。這首詩就委婉地表達(dá)了他的心情。

  這首詩中有無寄托,所托何意,歷來爭論不休。有人認(rèn)為它通篇比興,是刺“君子在下,小人在上”,蘊(yùn)含一種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無可奈何之憂傷。有人認(rèn)為“此偶賦西澗之景,不必有所托意”。實則詩中流露的情緒若隱若顯,開篇幽草、黃鶯并提時,詩人用“獨憐”的字眼,寓意顯然,表露出詩人安貧守節(jié),不高居媚時的胸襟,后兩句在水急舟橫的悠閑景象中,蘊(yùn)含著一種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無奈、憂慮、悲傷的情懷。詩人以情寫景,借景述意,寫自己喜愛和不喜愛的景物,說自己合意和不合意的事情,而胸襟恬淡,情懷憂傷,便自然地流露出來。表達(dá)作者對生活的熱愛。

  返回目錄>>>

春天古詩詞鑒賞

  1、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時節(jié),當(dāng)春乃發(fā)生。

  隨風(fēng)潛入夜,潤物細(xì)無聲。

  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賞析:

  這是一首描繪并贊美春雨的詩。題目中的“喜”字統(tǒng)攝全篇。全詩八句,雖沒出現(xiàn)一個“喜”字,但詩人的喜悅之情溢于言表。

  首聯(lián)寫春雨的來到:“好雨知時節(jié),當(dāng)春乃發(fā)生”,一個“好”字,表達(dá)了詩人對春雨的贊美。春天是植物萌發(fā)、生長的季節(jié),正需雨,它就下起來了。詩人用擬人手法,盛贊春雨善解人意,似乎懂得人們的心愿一般。

  頷聯(lián)刻畫春雨的特征:“隨風(fēng)潛入夜,潤物細(xì)無聲。”它伴隨著和煦的春風(fēng),趁著夜色悄悄地飄灑大地,綿綿密密,無聲無息地滋潤著萬物,不求人知,無意討好。春雨具有這樣高尚的品格,詩人格外喜歡。

  頸聯(lián)寫春夜雨景:“夜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詩人希望好雨能下個夠,他開門出來看,只見天上烏云密布,地上也是黑沉沉的,連小路也看不清,只有江中船上的漁火露出一點亮光。

  尾聯(lián)“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是詩人的想象:春雨過后的翌日拂曉,整個錦官城里必然是一派花團(tuán)錦簇、萬紫千紅的景象,那一朵朵濕漉漉、沉甸甸、紅艷艷的鮮花,一定更惹人喜愛。花是如此,那田里的莊稼也肯定會茁壯成長。春雨給大地帶來了蓬勃生機(jī),給人們帶來了豐收的希望,詩人怎能不贊美春雨呢!

  2、春曉

  唐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fēng)雨聲,花落知多少。

  賞析:

  前兩句寫實:詩人因春宵貪睡,天已大亮才醒來,聽到的是屋外處處鳥兒的歡鳴。語句簡潔明了,惜墨如金,但含義卻十分豐富。詩人沒有具體地描寫滿園春色,而僅以一句“處處聞啼鳥”來表現(xiàn)充滿活力的春曉景象,給人以豐富的想象空間:那伴隨著鳥兒歡聲笑語的,一定是明媚的春光,而作者對這美麗的春光,一定充滿著濃濃的愛意。

  后兩句寫虛:因滿耳如歌的鳥鳴聲,很自然地引起人的聯(lián)想——夜里我朦朧中曾聽到一陣風(fēng)雨聲,那盛開的花兒被搖落了多少呢?

  這兩個句子描寫了夜里的春風(fēng)春雨,描寫了昨天見過的春花。聯(lián)系前面兩句,夜里春雨一定是輕風(fēng)細(xì)雨,因為風(fēng)雨聲讓詩人睡酣夢甜,也讓春晨清新而明麗。然而它畢竟可能會搖落春花吧?一句“花落知多少”,隱含著詩人對春光流逝的無限憐惜。

  《春曉》之妙,妙在語言平易淺近,自然天成。四句二十個字,平易如口語,毫無雕琢之痕。而言淺意濃,景真情真。實際是是抓住春眠醒來滿耳鳥聲的細(xì)節(jié)和憐惜夜里風(fēng)雨吹花的心理進(jìn)行描寫,以“不覺”寫出春眠的酣暢,以“處處”突出鳥噪枝頭、一派生機(jī)勃勃的景象,以“花落知多少”的疑問表達(dá)愛春和惜春的情感。詩中有時間的跳躍,有陰晴的交替,有感情的微妙變化,讀來富有情趣,興味無窮。

  3、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fēng)。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賞析:

  首句“千里鶯啼綠映紅”。詩一開頭,詩人放開視野,由眼前春景而想象到整個江南大地。千里江南,到處鶯歌燕舞,桃紅柳綠,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在寫作上,詩人首先運用了映襯的手法,把“紅花”與“綠葉”搭配,并用一個“映”字,從視角上突出了“江南春”萬紫千紅的景象。同時,詩人也從聲音的角度,通過聽覺,表現(xiàn)出江南春天鶯歌燕舞的熱鬧場面。詩句中的“千里”下得很妙,也很分量,不但空間上擴(kuò)大詩歌的審美境界,而且為后面的描寫奠定了基礎(chǔ)。

  第二句“水村山郭酒旗風(fēng)”。“山郭”山城。指修建在山麓的城池。“酒旗”指古代酒店外面掛的幌子。這一句的意思是說,在臨水的村莊,依山的城郭,到處都有迎風(fēng)招展的酒旗。這里詩人運用了列錦的修辭手法,描寫了進(jìn)入眼簾的物象——水村、山郭、酒旗。這幾個物由大到小,不但表現(xiàn)出一定空間位置,突出了“村”和“郭”依山傍水的江南獨有的建筑特色。特別是一個“風(fēng)”字,不但增添了詩歌的動態(tài)感,而且更好地突出了“酒旗”,從而增添了詩歌的文化底蘊(yùn),人文氣息。

  4、錢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賞析:

  分別從孤山北面到現(xiàn)在的平湖秋月、白堤,詩人一路走來一路向人們告知春的信息:湖面春水新生、樹上春鶯爭鳴、空中春燕銜泥、堤岸春花漸開、春草剛綠,詩人敏銳細(xì)膩的筆觸,讓人們從中體會到西湖正在舒展地著上春裝。詩人贊美西湖的春色,并且指出他最愛在白沙堤上行走。白堤的兩邊是水,堤兩旁種滿了柳樹、桃樹。春天走在白堤上,澹澹的湖水就在你的腳邊,你仿佛走在水面上;初春的柳枝如煙如霧,如絲如縷,飄拂在你的臉上,使你心中涌生無限溫柔無限愛,你像在夢境、在仙境。當(dāng)春天走在白堤上時,你就更能體味到詩人寫這首詩時的感覺和心情了。

  全詩的'題意主要在一個“行”字上,扣緊“春行”二字來描寫景物的。但西湖面積太大,行程太長,所以詩人只截取其中一段來寫——從孤山寺的北面寫起,至白沙堤止。讀這首詩,我們自然就有了隨著詩人飽覽西湖早春景色的感覺。

  5、玉樓春·春景

  宋宋祁

  東城漸覺風(fēng)光好,縠皺波紋迎客棹。

  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

  浮生長恨歡娛少,肯愛千金輕一笑。

  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

  賞析:

  早春郊游,地在東城,以東城先得春光。風(fēng)和日麗,水波不興。春日載陽,天氣漸暖。以“紅杏”表春,詩詞習(xí)見。詞人獨得,在一個“鬧”字。王國維稱道其“境界全出”。而李漁卻認(rèn)為這個字用得無理:“爭斗有聲謂之‘鬧’,桃李爭春則有之,紅杏鬧春——予未之見也。‘鬧’字可用,則‘吵’字、‘斗’字、‘打’字皆可用矣。”其實人的視聽感覺,是可以打通的。把無聲的姿態(tài)說成有聲的波動,仿佛在視覺里獲得聽覺的感受。不但使人覺得那杏花紅得熱烈,甚至還可使人聯(lián)想到花上蜂蝶飛舞,春鳥和鳴,從而感受到春天帶來的活潑生機(jī)。

  6、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唐韓愈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賞析:

  這是一首描寫和贊美早春美景的七言絕句。第一句寫初春的小雨,以“潤如酥”來形容它的細(xì)滑潤澤,十分準(zhǔn)確地寫出了它的特點,遣詞用句十分優(yōu)美。與杜甫的“好雨知時節(jié),當(dāng)春乃發(fā)生。隨風(fēng)潛入夜,潤物細(xì)無聲”有異曲同工之妙。

  第二句緊承首句,寫草沾雨后的景色。以遠(yuǎn)看似青,近看卻無,描畫出了初春小草沾雨后的朦朧景象。可與王維的"青靄入看無"、"山色有無中"相媲美。

  三、四兩句對初春景色大加贊美:"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這兩句意思是說:早春的小雨和草色是一年春光中最美的東西,遠(yuǎn)遠(yuǎn)超過了煙柳滿城的衰落的晚春景色。寫春景的詩,在唐詩中,多取明媚的晚春,這首詩卻取早春詠嘆,認(rèn)為早春比晚春景色優(yōu)勝,別出新意。

  這首詩詠早春,能攝早春之魂,給讀者以無窮的美感趣味,甚至是繪畫所不能及的。詩人沒有彩筆,但他用詩的.語言描繪出極難描摹的色彩——一種淡素的、似有卻無的色彩。如果沒有銳利深細(xì)的觀察力和高超的詩筆,便不可能把早春的自然美提煉為藝術(shù)美。

  返回目錄>>>

端午節(jié)古詩詞鑒賞

  1、《浣溪沙·端午》

  蘇軾

  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流香漲膩滿晴川。

  彩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云鬟。佳人相見一千年。

  賞析:  賞析:

  上闕,預(yù)示端午節(jié)日,將開展浴蘭活動,氣氛十分濃郁。端午,處于初夏季節(jié)。穿著自然華麗,以襯托參與者的身份。于朝云來說,最好是綠色細(xì)絹——“碧紈”,正好與她的雅靜性格相符。天氣稍熱,易出“輕汗”,“微透”著“碧紈”。“透”字用得貼切,將半明半暗的膚體朦朧美襯托出來了。“明朝端午浴芳蘭”,顯得有愉悅的審美性。它不僅體現(xiàn)了朝云由芳體而及蘭心的純潔高貴的情操美,而且反映了浴蘭令節(jié)俗的淳樸純真美。朝云浴處,余香猶存。沐芳浴蘭,遍及社會。參與者人山人海,氣氛熱烈,正如詞人詞中所寫:“流香漲膩滿晴川”。這正是古老節(jié)日文化發(fā)揚光大的表現(xiàn)。

  下闕,寫詞人偕朝云參與具體的端午節(jié)俗活動。詞人著重寫了兩項端午節(jié)俗健身活動。其一,“彩線輕纏紅玉臂”,“以五彩絲系臂”。它辟邪驅(qū)鬼,使朝云“玉臂”“紅”而長命。與用五色花線纏粽子投江以吊屈原之魂有同等意義。其二,“小符斜掛綠云鬟”,以“赤靈符著心前”。它能通神明,使朝云“云鬟”“綠”而身健。與小孩穿老虎腰肚,門上掛蒲劍以辟邪護(hù)身有同等意義。詞人著重描寫纏線、掛符活動,且用對偶句式,為的是“佳人相見一千年”,愿靈驗得到應(yīng)證。真是一語中的',畫龍點睛。

  全詞是篇民俗詩,充滿了濃郁的古老民俗氣息,是研究端午民俗最形象而珍貴的資料。

  2、端午日賜衣

  唐·杜甫

  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

  細(xì)葛含風(fēng)軟,香羅疊雪輕。

  自天題處濕,當(dāng)暑著來清。

  意內(nèi)稱長短,終身荷圣情。

  賞析:

  《端午日賜衣》出自《全唐詩》。這是詩人在757年五月,官拜左拾遺時所作。詩人描寫了端午節(jié)的風(fēng)俗,實際上是描寫了自己在做官之后的心情。“細(xì)葛含風(fēng)軟,香羅疊雪輕”運用了典故,形容衣服的材料非常好。在《吳越春秋》《采葛歌》中,有“弱于羅兮輕霏霏”,謝莊詩“疊雪翻瓊藻”都是表現(xiàn)了衣服材料的良好。“自天題處濕,當(dāng)暑著來清”是說衣領(lǐng)部分好像天生就是潤的,天氣熱的時候穿起來一定很涼爽。“意內(nèi)稱長短”中“稱”有不拘平仄的意思。“稱長短”是恰好稱意的意思。如“多疊滿山谷”、“意內(nèi)稱長短”是也。洪仲欲讀作平聲,謂長短合意,若經(jīng)稱量者,如《枚乘傳》所云石稱丈量。這首詩整體語言風(fēng)趣,運用了典故,表現(xiàn)了自己在端午節(jié)終于可以做官的心情,是對皇帝的感恩。

  3、五月五日

  【宋】梅堯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嘗奈讒謗,徒欲卻蛟龍。

  未泯生前恨,而追沒后蹤。

  沅湘碧潭水,應(yīng)自照千峰。

  賞析:

  北宋著名現(xiàn)實主義詩人梅堯臣生于農(nóng)家,幼時家貧,喜歡讀書,16歲鄉(xiāng)試未取之后,由于家庭無力供他繼續(xù)攻讀再考,就跟隨叔父到河南洛陽謀得主簿(相當(dāng)于現(xiàn)今的文書)一職,后又在孟縣、桐城縣連續(xù)擔(dān)任主簿職務(wù)。在連任三縣主簿之后例升知縣,召試,賜進(jìn)士出身,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有梅都官之稱。梅堯臣入仕之后,曾胸懷大志,抱有遠(yuǎn)大抱負(fù),他原名“圣俞”,后改“堯臣”,意為立志要做個圣明君王的賢臣,然而他卻沒有遇到圣君。

  梅公雖然在位途上極不得意,而在詩壇上卻享有盛名,他懷著無限的悲憤、苦悶、渴望和痛苦的心情,寫出了《五月五日》,借屈原以抒發(fā)他的“不遇”情懷。

  4、端午即事

  【宋】文天祥

  五月五日午,贈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見,新知萬里外。

  丹心照夙昔,鬢發(fā)日已改。

  我欲從靈均,三湘隔遼海。

  賞析:

  《端午即事》是南宋文學(xué)家文天祥創(chuàng)作的一首五言古詩。正值端午佳節(jié),詩人卻因朋友都不在身邊而愈發(fā)感到孤獨。詩人滿懷熾熱的報國之心,卻遭人誣陷;本想以死明志,但為了使南宋王朝東山再起,他最終選擇了和屈原不一樣的道路,表現(xiàn)出詩人忠于朝廷、秉持忠義的執(zhí)著精神。全詩感情跌宕起伏,情真意切,內(nèi)容深刻,語言質(zhì)樸。

  5、《六幺令·天中節(jié)》

  蘇軾

  虎符纏臂,佳節(jié)又端午。

  門前艾蒲青翠,天淡紙鳶舞。

  粽葉香飄十里,對酒攜樽俎。

  賞析:

  通過蘇軾的這首詞,仿佛看到一幅幅生動的民俗風(fēng)景畫,撲面而來:虎符纏臂、門前艾草、菖蒲之劍、風(fēng)箏漫舞、對酒當(dāng)歌、龍舟競發(fā)、誦君之賦,似乎古人過端午比我們現(xiàn)在還要熱鬧。

  6、《乙卯重五詩》

  陸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

  舊俗方儲藥,羸軀亦點丹。

  日斜吾事畢,一笑向杯盤。

  賞析:

  這首詩開篇點題,將時間限定在“重五”(五月初五),將地點定格為“山村”。此時此地,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有的只是節(jié)日的氣氛,有的只是淳樸的民風(fēng)。更何況,石榴在不知不覺間已經(jīng)盛開了呢!此情此景,怎一個“好”字了得!

  “當(dāng)年萬里覓封侯,匹馬戍梁州”的詩人,今天終于暫時放下了滿腹的憂憤,融入了節(jié)日的歡快氣氛之中。瞧,他先吃了兩角的粽子,再在高冠上插著艾枝。然后又按照依舊俗,又忙著儲藥、配藥方,為的是這一年能平安無病。到了晚上,他忙完這些事情,含著微笑喝起酒來了。

  從作者對端午這一天的生活的具體描寫中,我們還可以看出至少從南宋開始,端午就有了紀(jì)念屈原和衛(wèi)生保健的雙重內(nèi)涵。

  念念不忘“王師北定中原日”的陸游,由于收拾山河的志向未能實現(xiàn),只能像辛棄疾那樣“卻將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書”。“日斜吾事畢,一笑向杯盤”,在歡樂中暗藏著多少傷感,在閑適中流露出多少無奈啊!

  這首詩語言質(zhì)樸,融寫景、敘事、抒情于一體,那榴花繁多的`山村風(fēng)光,那江南端午的風(fēng)俗習(xí)慣,那字里行間的閑適愜意,浮現(xiàn)在我們眼前,感受在我們胸間。沒有裝飾,所以詩美;沒有做作,所以情真。這,就是詩人所說的“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的寫作境界。

  返回目錄>>>

【古詩詞鑒賞】相關(guān)文章:

古詩詞鑒賞05-15

古詩詞鑒賞11-20

古詩詞鑒賞,譯文05-25

古詩詞《鹿柴》鑒賞02-20

唐代古詩詞鑒賞05-06

(薦)古詩詞鑒賞05-17

如何鑒賞古詩詞06-09

《關(guān)雎》古詩詞鑒賞05-06

小學(xué)古詩詞鑒賞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