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辛棄疾古詩《摸魚兒·更能消幾番風雨》

時間:2024-04-24 13:29:11 賽賽 古詩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辛棄疾古詩《摸魚兒·更能消幾番風雨》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都聽說過或者使用過一些比較經典的古詩吧,古詩言簡意豐,具有凝煉和跳躍的特點。那么都有哪些類型的古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辛棄疾古詩《摸魚兒·更能消幾番風雨》,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辛棄疾古詩《摸魚兒·更能消幾番風雨》

  《摸魚兒·更能消幾番風雨》原文:

  更能消、幾番風雨、匆匆春又歸去。惜春長恨花開早,何況落紅無數。春且住!見說道,天涯芳草迷歸路,怨春不語。算只有殷勤,畫檐蛛網,盡日惹飛絮。

  長門事,準擬佳期又誤。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君莫舞,君不見,玉環飛燕皆塵土。閑愁最苦。休去倚危樓,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

  《摸魚兒·更能消幾番風雨》簡介:

  《摸魚兒·更能消幾番風雨》是宋代大詞人辛棄疾的作品。此詞是一首憂時感世之作。上片描寫抒情主人公對春光的無限留戀和珍惜之情;下片以比喻手法反映全詞情調婉轉凄惻,柔中寓剛。詞中表層寫的是美女傷春、蛾眉遭妒,實際上是作者借此抒發自己壯志難酬的憤慨和對國家命運的關切之情。全詞托物起興,借古傷今,融身世之悲和家國之痛于一爐,沉郁頓挫,寄托遙深。

  《摸魚兒·更能消幾番風雨》注釋:

  ⑴摸魚兒:詞牌名。一名“摸魚子”,又名“買陂塘”“邁陂塘”雙蕖怨“等。唐教坊曲,后用為詞牌。宋詞以晁補之《琴趣外篇》所收為最早。雙片一百一十六字,前片六仄韻,后片七仄韻。雙結倒數第三句第一字皆領格,宜用去聲。

  ⑵淳熙己亥:淳熙是宋孝宗的年號,己亥是干支之一。淳熙己亥對應公元1179年。

  ⑶漕:漕司的簡稱,指轉運使。

  ⑷同官王正之:作者調離湖北轉運副使后,由王正之接任原來職務,故稱“同官”。王正之:名正己,是作者舊交。

  ⑸消:經受。

  ⑹怕:一作“恨”。

  ⑺落紅:落花。

  ⑻無:一作“迷”。

  ⑼算只有殷勤:想來只有檐下蛛網還殷勤地沾惹飛絮,留住春色。

  ⑽畫檐:有畫飾的屋檐。

  ⑾飛絮:飄飛的柳絮。

  ⑿長門:漢代宮殿名,武帝皇后失寵后被幽閉于此,司馬相如《長門賦序》:“孝武皇帝陳皇后,時得幸,頗妒。別在長門宮,愁悶悲思,聞蜀郡成都司馬相如天下工為文,奉黃金百萬,為相如,文君取酒,因于解悲愁之辭,而相如為文以悟主上,陳皇后復得幸。”

  ⒀蛾眉:借指女子容貌的美麗。

  ⒁相如賦:即司馬相如的《長門賦》。

  ⒂脈脈:綿長深厚。

  ⒃君:指那些忌妒別人來邀寵的人。

  ⒄玉環飛燕:楊玉環、趙飛燕,皆貌美善妒。皆塵土:用《趙飛燕外傳》附《伶玄自敘》中的語意。伶玄妾樊通德能講趙飛燕姊妹故事,伶玄對她說:“斯人(指趙氏姊妹)俱灰滅矣,當時疲精力馳騖嗜欲蠱惑之事,寧知終歸荒田野草乎!”

  ⒅閑愁:指自己精神上的郁悶。

  ⒆危欄:高處的欄桿。

  ⒇斷腸:形容極度思念或悲痛。

  《摸魚兒·更能消幾番風雨》翻譯:

  還經得起幾回風雨,春天又將匆匆歸去。愛惜春天我常怕花開得過早,何況此時已落紅無數。春天啊,請暫且留步,難道沒聽說,連天的芳草已阻斷你的歸路?真讓人恨啊春天就這樣默默無語,看來殷勤多情的,只有雕梁畫棟間的蛛網,為留住春天整天沾染飛絮。

  長門宮阿嬌盼望重被召幸,約定了佳期卻一再延誤。都只因太美麗有人嫉妒。縱然用千金買了司馬相如的名賦,這一份脈脈深情又向誰去傾訴?奉勸你們不要得意忘形,難道你們沒看見,紅極一時的玉環、飛燕都化作了塵土。閑愁折磨人最苦。不要去登樓憑欄眺望,一輪就要沉落的夕陽正在那,令人斷腸的煙柳迷蒙之處。

  《摸魚兒·更能消幾番風雨》賞析:

  公元1179年(淳熙六年),辛棄疾南渡之后的第十七年,時年四十歲,被朝廷支來支去的他再次由湖北轉運副使改調湖南轉運副使。辛棄疾在此前兩三年內,轉徙頻繁,均未能久于其任。他曾在《論盜賊札子》里說:“生平剛拙自信,年來不為眾人所容,恐言未脫口而禍不旋踵。”他本來是要積極建功立業的,被調到湖北去管錢糧,已不合他的要求;再調到湖南,還是管錢糧,當然更是失望。他心里明白朝廷的這種調動就是不讓恢復派抬頭。這次,他由湖北轉運副使調官湖南。現實與他恢復失地的志愿相去愈來愈遙遠了。行前,同僚王正之在山亭擺下酒席為他送別,他感慨萬千,寫下了這首詞。

  這首詞內容包括:第一,對國家前途的憂慮;第二,自己在政治上的失意和哀怨;第三,南宋當權者的不滿。

  上片起句“更能消幾番風雨?匆匆春又歸去。”其意是:如今已是暮春天氣,那里禁得起再有幾番風雨的襲擊?這顯然不是單純地談春光流逝的問題。而是另有所指的。

  “惜春長怕花開早”二句,作者揭示自己惜春的心理活動:由于怕春去花落,他甚至于害怕春天的花開得太早,因為開得早也就謝得早,這是對惜春心理的深入一層的描寫。

  “春且住”三句,由于怕春去,他對它招手,對它呼喊:春啊,你停下腳步,別走啊!但是春還是悄悄地溜走了。想召喚它歸來,又聽說春草鋪到了遙遠的天邊,遮斷了春的歸路,春是回不來了。因此產生“怨春不語”的感情。就是說心里怨恨沒有把春留住,有話難以說出口來。

  “算只有”三句,意思是:看來最殷勤的只有那檐下的蜘蛛,它為了留春,一天到晚不停地抽絲結網,用網兒來網住那飛去的柳絮。

  下片一開始就用漢武帝陳皇后失寵的典故,來比擬自己的失意。自“長門事”至“脈脈此情誰訴”一段文字,說明“蛾眉見妒”,自古就有先例。陳皇后之被打人冷宮——長門宮,是因為有人在忌妒她。她后來拿出黃金,買得司馬相如的一篇“長門賦”,希望用它來打動漢武帝的心。但是她所期待的“佳期”,仍屬渺茫。這種復雜痛苦的心情,無人可以訴說。“君莫舞”二句的“舞”字,包含著高興的意思。“君”,是指那些忌妒別人來邀寵的人。意思是說:你不要太得意忘形了,你沒見楊玉環和趙飛燕后來不是都死于非命嗎?安祿山攻破長安后,在兵亂中,唐玄宗被迫把楊玉環縊死于馬嵬坡。趙飛燕是漢成帝的皇后,后來被廢黜為庶人,終于自殺。“皆塵土”,用《趙飛燕外傳》附《伶玄自敘》中的語意。伶玄妾樊通德能講趙飛燕姊妹故事,伶玄對她說:“斯人(指趙氏姊妹)俱灰滅矣,當時疲精力馳騖嗜欲蠱惑之事,寧知終歸荒田野草乎!”

  “閑愁最苦”三句是結句。閑愁,作者指自己精神上的郁悶。危欄,是高處的欄桿。意思是:不要用憑高望遠的方法來排除郁悶,因為那快要落山的斜陽,正照著那被暮靄籠罩著的楊柳,遠遠望去,是一片迷蒙。這樣的暮景,反而會使人見景傷情,以至于銷魂斷腸的。

  這首詞上片主要寫春意闌珊,下片主要寫美人遲暮。有些選本以為這首詞是作者借春意闌珊來襯托自己的哀怨。這恐怕理解得還不完全對。這首詞中當然寫到作者個人遭遇的感慨,但更重要的,是他以含蓄的筆墨,寫出他對南宋朝廷暗淡前途的擔憂。作者把個人感慨納入國事之中。春意闌珊,實兼指國家大事,并非像一般詞人作品中常常出現的綺怨和閑愁。

  上片第二句“匆匆春又歸去”的“春”字,可以說是這首詞中的“詞眼”。接下去作者以春去作為這首詞的主題和總線,有條不紊地安排上、下片的內容,把他那滿懷感慨曲折地表達出來。他寫“風雨”,寫“落紅”,寫“草迷歸路”,這“風雨”,正是象征金軍的進犯;這“落紅”,正是象征南宋朝廷外交、軍事各方面的失敗,以致失地辱國、造成欲偏安江左而不可得的局面;“草迷歸路”,正是象征奸佞當權,蔽塞賢路,致使一些有雄才大略的愛國志士,不能發揮其所長,起抗戰救國的作用。然后作者以蜘蛛自比。蜘蛛是微小的動物,它為了要挽留春光,施展出它的全部力量。在“畫檐蛛網”句上,加“算只有殷勤”一句,意義更加突出。這正如晉朝的著名畫家顧愷之為裴楷畫像,像畫好后,畫家又在頰上添幾根胡子,觀者頓覺畫像神情生動起來。(《晉書·顧愷之傳》:“愷之嘗圖裴楷象,頰上加三毛,觀者覺神明殊勝”。)“算只有殷勤”一句,也能起“頰上加三毛”的作用。尤其是“殷勤”二字,突出地表達作者對國家的耿耿忠心。這兩句還說明,辛棄疾雖有殷勤的報國之心,無奈官小權小,不能起重大的作用。

  上片以寫景為主,以寫眼前的景物為主。下片的“長門事”、“玉環”、“飛燕”,則都是寫古代的歷史事實。兩者看起來好像不相聯續,其實不然。作者用古代宮中幾個女子的事跡,進一步抒發其“蛾眉見妒”的感慨,這和當時現實不是沒有聯系的。而從“蛾眉見妒”這件事上,又說明這不只是辛棄疾個人仕途得失的問題,更重要的是關系到宋廷興衰的前途,它和這首詞的春去的主題不是脫節,而是相輔相成的。作者在過片處推開來寫,在藝術技巧上說,正起峰斷云連的作用。

  下片的結句更加值得注意:它甩開詠史,又回到寫景上來。“休去倚危欄,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二句,最耐人尋味。

  以景語作結,是詞家慣用的技巧。因為以景語作結,會有含蓄不盡的韻味。除此之外,這兩句結語還有以下各種作用:

  第一,它刻畫出暮春景色的特點。暮春三月,宋代女詩人李清照曾用“綠肥紅瘦”四字刻畫它的特色,成為千古傳誦的名句。“紅瘦”,是說花謝;“綠肥”,是說樹蔭濃密。辛棄疾在這首詞里,他不說斜陽正照在花枝上,卻說正照在煙柳上,這是用另一種筆法來寫“綠肥紅瘦”的暮春景色。而且“煙柳斷腸”,還和上片的“落紅無數”、春意闌珊這個內容相呼應。如果說,上片的“更能消幾番風雨?匆匆春又歸去”是開,是縱;那么下片結句的“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是合,是收。一開一合、一縱一收之間,顯得結構嚴密,章法井然。

  第二,“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是暮色蒼茫中的景象。這是作者在詞的結尾處著意運用的重筆,旨在點出南宋朝廷日薄西山、前途暗淡的趨勢。它和這首詞春去的主題也是緊密相聯的。這首詞流露出來的對國事、對朝廷的觀點,都是很強烈的。

  詞是抒情的文學,它的特點是婉約含蓄。前人說過:“詞貴陰柔之美”。晚唐五代的花間詞,就是如此。花間詞是詞中的婉約派。這一派詞的內容大都是寫兒女戀情和閑愁綺怨,而且是供酒邊尊前娛賓遣興之用。到了宋代,詞壇上除了婉約派外,又出現了豪放派。豪放派的代表作家如蘇軾、辛棄疾,都是把詞作為抒寫自己的性情、抱負、胸襟、學問的工具的。內容變了,風格跟著也變了。比如辛棄疾代表作中有一首《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可憐白發生。”是抒寫作者抗戰的理想與愿望的,它的內容和形式,都和婉約派詞迥然有別。在《花間集》中,是找不到這樣的作品的。

  拿《破陣子》和這首《摸魚兒》比較,兩者內容相似,而形式上,也就是表現手法上,又有區別。《破陣子》比較顯,《摸魚兒》比較隱;《破陣子》比較直,《摸魚兒》比較曲。《摸魚兒》的表現手法,比較接近婉約派。它完全運用比、興的手法來表達詞的內容,而不直接說明詞的內容。這說明,辛棄疾雖然是豪放派的代表作家,但是一個大作家,他的詞風是多種多樣的。盡管《摸魚兒》詞采用婉約的表達形式,并未完全掩蓋它的內容。讀這首《摸魚兒》時,讀者會感覺到在那一層婉約含蓄的外衣之內,有一顆火熱的心在跳動,這就是辛棄疾學蜘蛛那樣,為國家殷勤織網的一顆耿耿忠心。

  總起來說,這首《摸魚兒》的內容是熱烈的,而外表是婉約的。使熱烈的內容與婉約的外表和諧地統一在一首詞里,這說明了辛棄疾這位大作家的才能。似乎可以用“肝腸似火,色貌如花”八個字,來作為這首《摸魚兒》詞的評語。

  作者簡介: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字幼安,號稼軒,歷城(今山東濟南)人。二十一歲參加抗金義軍,曾任耿京軍的掌書記,不久投歸南宋。歷任江陰簽判,建康通判,江西提點刑獄,湖南、湖北轉運使,湖南、江西安撫使等職。四十二歲遭讒落職,退居江西信州,長達二十年之久,其間一度起為福建提點刑獄、福建安撫使。六十四歲再起為浙東安撫使、鎮江知府,不久罷歸。一生力主抗金北伐,并提出有關方略,均未被采納。其詞熱情洋溢、慷慨激昂,富有愛國感情。有《稼軒長短句》以及今人輯本《辛稼軒詩文鈔存》。

  名家點評

  宋·羅大經《鶴林玉露》:詞意殊怨。“斜陽”“煙柳”之句,其“未須愁日暮,天際乍輕陰”者異矣。便在漢唐時,寧不賈種豆種桃之禍哉。愚聞壽皇見此詞頗不悅。然終不加罪,可謂盛德也已。

  宋·張侃《拙軒集》卷五《揀詞》:康可伯《曲游春》詞頭句云:“臉薄難藏淚,恨柳風不與,吹斷行色。”惜別之意已盡。辛幼安《摸魚兒》詞頭句云:“更能消幾番風雨,匆匆春又歸去。”惜春之意亦盡。二公才調絕人,不被腔律拘縛,至“但掩袖,轉面啼紅,無言應得”與”閑愁最苦。休去倚危欄,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其惜別惜春之意愈無窮。……凡作文須是有綱目,如“君不見”三字,蘇文忠公《滿江紅》,辛待制《摸魚兒》用之。臧辛伯《賀吳荊南啟》亦用之。

  明·沈際飛《草堂詩余》正集:李涉詩“野寺尋花春已遲,背巖惟有兩三枝;明朝攜猶堪賞,為報春風且莫吹。”辛用其意。

  清·許昂霄《詞綜偶評》:“春且住”二句,是留春之辭。結句即義山“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之意。“斜陽”以喻君也。

  清·陳廷焯《白雨齋詞話》:“更能消幾番風雨”一章,詞意殊怨,然姿態飛動,極沈郁頓挫之致。起句“更能消”三字,是從千回萬轉后倒折出來,真是有力如虎。又云:怨而怒矣!然沈郁頓宕,筆勢飛舞,千古所無。“春且住”三字一喝,怒甚。結得愈凄涼、愈悲郁。……稼軒詞,于雄莽中別饒雋味。如“馬上離愁三萬里,望昭陽宮殿孤鴻沒。”又“休去倚危欄,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多少曲折,驚雷怒濤中,時見和風暖日。所以獨絕古今,不容人學步。

  清·黃蘇《蓼園詞選》:辭意似過于激切。第南渡之初,危如累卵。“斜陽”句,亦危言聳聽之意耳。持重者多危詞,赤心人少甘語,亦可以諒其志哉。

  清·譚獻《譚評詞辨》:權奇倜儻,純用太白樂府詩法。“見說道”句是開,“君不見”句是合。

  清·沈祥龍《論詞隨筆》:感時之作,必借景以形之。如稼軒云:“算只有殷勤,畫檐蛛網,盡日惹飛絮。”同甫云:“恨芳菲世界,游人未賞,都付與鶯和燕。”不言正意,而言外有無窮感慨。

  清·張祥齡《詞論》:詞主譎諫,與詩同流。稼軒《摸魚兒》,酒邊《阮郎歸》,鹿虔之“金鎖重門”,謝克家之“依依宮柳”之屬,所謂國風好色而不淫,小雅怨悱而不亂,此固有之。但不必如張皋文膠柱鼓瑟耳。

  清·王闿運《湘綺樓詞選》:辛棄疾《摸魚兒》“更能消幾番風雨”,是張俊秦檜一班人。亡國之音,不為諷刺……“算只有”三句是指張俊秦檜一流人。

  作者文學成就

  辛詞現存六百多首,是兩宋存詞最多的作家。其詞多以國家、民族的現實問題為題材,抒發慷慨激昂的愛國之情。如《水龍吟》(渡江天馬南來)、《水調歌頭》(千里渥洼種)、《滿江紅》(鵬翼垂空)等,表現了恢復祖國統一的豪情壯志;《賀新郎》(細把君詩說)、《菩薩蠻》(郁孤臺下清江水)、《破陣子》(醉里挑燈看劍)等,表現對北方地區的懷念和對抗金斗爭的贊揚。《水龍吟》(楚天千里清秋)、《摸魚兒》(更能消幾番風雨)、《賀新郎》(老大那堪說)、《鷓鴣天》(壯歲旌旗擁萬夫)、《永遇樂》(千古江山)等,表現對南宋朝廷屈辱茍安的不滿和壯志難酬的憂憤。這些作品大都基調昂揚,熱情奔放。

  辛詞以其內容上的愛國思想,藝術上有創新精神,在文學史上產生了巨大影響。與辛棄疾以詞唱和的陳亮、劉過等,或稍后的劉克莊、劉辰翁等,都與他的創作傾向相近,形成了南宋中葉以后聲勢浩大的愛國詞派。后世每當國家、民族危急之時,不少作家從辛詞中汲取精神上的鼓舞力量。

  辛棄疾作為南宋朝臣而寫的《議練民兵守淮疏》,表達了其強烈的愛國主義感情,對戰爭形勢的精辟入里的深刻分析和鮮明而又具體的對策。辛棄疾就是用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文體,從不同方面來表達了他慷慨激昂的愛國感情,反映出憂國憂民“道男兒到死心如鐵,看試手,補天裂”的壯志豪情和以身報國的高尚理想。

  平生以氣節自負,以功業自許,一生力主抗戰,所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顯示其卓越軍事才能與愛國熱忱,又與南宋志士陳亮及理學家朱熹保持深厚友誼,與之砥礪氣節,切磋學問。抗金復國是其作品之主旋律,其中不乏英雄失路的悲嘆與壯士閑置的憤懣,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還以生動細膩的筆觸描繪江南農村四時的田園風光、世情民俗。其詞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在蘇軾的基礎上,大大開拓了詞的思想意境,提高了詞的文學地位。后人遂以“蘇辛”并稱。

  辛棄疾有許多與陸游相似之處:他始終把洗雪國恥、收復失地作為自己的畢生事業,并在自己的文學創作中寫出了時代的期望和失望、民族的熱情與憤慨。在文學創作方面,他不像陸游喜歡寫作詩歌尤其是格式嚴整的七律,而是把全部精力投入詞這一更宜于表達激蕩多變的情緒的體裁。

  辛棄疾在詞史上的一個重大貢獻,就在于內容的擴大,題材的拓寬。他現存的六百多首詞作,寫政治,寫哲理,寫朋友之情、戀人之情,寫田園風光、民俗人情,寫日常生活、讀書感受,可以說,凡當時能寫入其他任何文學樣式的東西,他都寫入詞中,范圍比蘇詞還要廣泛得多。而隨著內容、題材的變化和感情基調的變化,辛詞的藝術風格也有各種變化。雖說他的詞主要以雄偉奔放、富有力度為長,但寫起傳統的婉媚風格的詞,卻也十分得心應手。如著名的《摸魚兒·淳熙亥己》,上闋寫惜春,下闋寫宮怨,借一個女子的口吻,把一種落寞悵惘的心情一層層地寫得十分曲折委婉、回腸蕩氣,用筆極為細膩。他的許多描述鄉村風光和農人生活的作品,又是那樣樸素清麗、生機盎然。辛棄疾總是以熾熱的感情與崇高的理想來擁抱人生,表現出英雄的豪情與英雄的悲憤。因此,主觀情感的濃烈、主觀理念的執著,構成了辛詞的一大特色。

  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和戰斗精神是辛詞的基本思想內容,這首先表現在他的詞中,他不斷重復對北方的懷念。另外,在《賀新郎》《摸魚兒》等詞中,他用“剩水殘山”、“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等詞句諷刺茍延殘喘的南宋小朝廷,表達他對偏安一角不思北上的不滿。胸懷壯志無處可用,表現在詞里就是難以掩飾的不平之情。他擅長的懷古之作中《水龍吟》,面對如畫江山和英雄人物,在豪情壯志被激發的同時,他也大發英雄無用武之地的感慨。理想與現實的激烈沖突,為他的詞構成悲壯的基調。辛詞在蘇軾詞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了題材范圍,他幾乎達到了無事、無意不可入詞的地步。

  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南宋上層統治集團的屈辱投降進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藝術風格多樣,而以豪放為主。熱情洋溢,慷慨悲壯,筆力雄厚,與蘇軾并稱為“蘇辛”。《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但部分作品也流露出抱負不能實現而產生的消極情緒。

  在辛棄疾的詞中,如“將軍百戰身名裂。向河梁、回頭萬里,故人長絕。易水蕭蕭西風冷,滿座衣冠似雪。正壯士、悲歌未徹”(《賀新郎》),“夜半狂歌悲風起,聽錚錚、陣馬檐間鐵。南共北,正分裂”(《賀新郎》),乃至“恨之極,恨極銷磨不得。萇弘事、人道后來,其血三年化為碧”(《蘭陵王》),都是激憤不能自己的悲怨心聲,如“天風海雨”,以極強烈的力度震撼著讀者的心靈。辛棄疾也信奉老莊,在詞中作曠達語,但他并不能把沖動的感情由此化為平靜,而是從低沉甚至絕望的方向上宣泄內心的悲憤,如“元龍老矣,不妨高臥,冰壺涼簟。千古興亡,百年悲笑,一時登覽”(《水龍吟》),“甚矣吾衰矣。悵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幾。白發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間萬事”(《賀新郎》),“身世酒杯中,萬事皆空。古來三五個英雄,雨打風吹何處是,漢殿秦宮”(《浪淘沙》),這些表面看來似曠達又似頹廢的句子,卻更使人感受到他心中極高期望破滅成為絕望時無法銷磨的痛苦。

  而他的英雄的豪壯與絕望交織紐結,大起大落,反差強烈,更形成瀑布般的沖擊力量。如《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從開頭起,一路寫想象中練兵、殺敵的場景與氣氛,痛快淋漓,雄壯無比。但在“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之后,突然接上末句“可憐白發生”,點出那一切都是徒然的夢想,事實是白發無情,壯志成空,猶如一瓢冰水潑在猛火上,令人不由得驚栗震動。

  在意象的使用上,辛棄疾也自有特點。他一般很少采用傳統詞作中常見的蘭柳花草及紅粉佳人為點綴:與所要表達的悲涼雄壯的情感基調相吻合,在他的筆下所描繪的自然景物,多有一種奔騰聳峙、不可一世的氣派。如“峽束蒼江對起,過危樓、欲飛還斂”(《水龍吟》),“誰信天峰飛墮地,傍湖千丈開青壁”(《滿江紅》):他所采摭的歷史人物,也多屬于奇偉英豪、宕放不羈,或慷慨悲涼的類型,如“射虎山橫一騎,裂石響驚弦”的李廣(《八聲甘州》),“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的劉裕(《永遇樂》),“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的孫權(《南鄉子》)等等。這種自然和歷史素材的選用,都與詞中的感情力量成為恰好的配合,令人為之感奮。

  辛棄疾以文為詞,到了辛棄疾手中,詞的語言更加自由解放,變化無端,不復有規矩存在。在辛詞中,有非常通俗稚拙的民間語言,如“些底事,誤人那。不成真個不思家”(《鷓鴣天》),“近來愁似天來大,誰解相憐?誰解相憐,又把愁來做個天”(《丑奴兒》),也有夾雜許多虛詞語助的文言句式,如“不知云者為雨,雨者云乎”(《漢宮春》),“不恨古人吾不見,恨古人不見吾狂耳”(《賀新郎》):有語氣活躍的對話、自問自答乃至呼喝,如“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南鄉子》),“杯,汝來前!”(《沁園春》)也有相當嚴整的對句,如“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破陣子》)……。概括起來說,辛詞在語言技巧方面的一大特色,是形式松散,語義流動連貫,句子往往寫得比較長。文人詞較多使用的以密集的意象拼合成句、跳躍地連接句子構成整體意境的方式,在辛詞中完全被打破了。但并不是說,辛棄疾的所謂“以文為詞”不再有音樂性的節奏。在大量使用散文句式、注意保持生動的語氣的同時,他仍然能夠用各種手段造成變化的節奏。如《水龍吟》中“落日樓頭,斷鴻聲里,江南游子。把吳鉤看了,欄桿拍遍,無人會,登臨意”,意義聯貫而下,在詞中是很長的句子,但卻是頓挫鮮明,鏗鏘有力,決不是把一段文章套在詞的形式中而已。

  此外,其描寫農村景物和反映農家生活的作品,如《清平樂》(茅檐低小)、《西江月》(明月別枝驚鵲)、《玉樓春(三三兩兩誰家女)》等,都富有生活氣息,給人以清新之感。其抒情小詞,如〈丑奴兒〉(少年不識愁滋味)、〈青玉案〉(東風夜放花千樹)等,寫得含蓄蘊藉,言短意長。辛詞繼承了蘇軾豪放詞風和南宋初期愛國詞人的戰斗傳統,進一步開拓了詞的境界,擴大了詞的題材,幾乎達到無事無意不可入詞的地步,又創造性地融匯了詩歌、散文、辭賦等各種文學形式的優點,豐富了詞的表現手法,形成了辛詞的獨特風格。

  辛詞以豪放為主,但又不拘一格,沈郁、明快、激勵、嫵媚,兼而有之。他善于運用比興手法和奇特想象,對自然界的山、水、風、月、草、木都賦予情感和性格,并有所寄托。他還善于吸收民間口語入詞,尤其善于用典、用事和引用前人詩句、文句,往往稍加改造而別出新意。但也有些作品因用典、議論過多而顯得晦澀、呆滯。《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說:“其詞慷慨縱橫,有不可一世之概,于倚聲家為變調,而異軍突起,能于剪紅刻翠之外,屹然別立一宗。”吳衡照《蓮子居詞話》說:辛稼軒別開天地,橫絕古今,論、孟、詩小序、左氏春秋、南華、離騷、史、漢、世說、選學、李、杜詩,拉雜運用,彌見其筆力之峭。”

  除去詞方面的成就之外,辛棄疾的文也頗為值得稱道。他的政論文與詞一樣,筆勢磅礴,充滿豪情。他能用形象的比喻、有力的證據、嚴密的論證和鞭辟入里的分析,使他的文章具有不容置疑的說服力。因此,后人視他為南宋時期政論文的大手筆,只是為詞名所掩,不為人熟知。

  辛棄疾的詩,據辛啟泰所輯《稼軒集抄存》收詩111首。鄧廣銘輯校《辛稼軒詩文抄存》清除誤收,增補遺漏,得詩124首。其后,孔凡禮的《辛稼軒詩詞補輯》又新補詩19首。現存辛詩,共133首。辛詩從各個不同的側面,反映了作者的生活和思想情感,可與其詞相證,其中《送別湖南部曲》,自寫政治遭遇,可與《鷓鴣天·壯歲旌旗擁萬夫》對讀;“有時思到難思處,拍碎欄干人不知”(《鶴鳴亭絕句》),感嘆英雄失意,也與《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合拍,而“竹杖芒鞋看瀑回,暮年筋力倦崔嵬”《同杜叔高祝彥集觀天保庵瀑布主人留飲兩日且約牡丹之飲》,與《鷓鴣天·鵝湖歸病起作》合拍。正是置閑期間所反復詠吟的歌詞題材。“剩喜風情筋力在,尚能詩似鮑參軍”(《和任師見寄之韻》),辛棄疾以鮑照自許。他的詩風格俊逸,在當時“江西”“江湖”兩派之外,自有掉臂游行之致。而且,他的某些抗戰詩,悲壯雄邁,也未必在其抗戰詞之下,但是,辛棄疾畢竟是以詞之余作詩,其詩作成就,自然無法與詞相比擬。

【辛棄疾古詩《摸魚兒·更能消幾番風雨》】相關文章:

摸魚兒·更能消幾番風雨辛棄疾06-07

辛棄疾《摸魚兒更能消幾番風雨》全詞翻譯賞析08-02

辛棄疾的摸魚兒05-16

摸魚兒辛棄疾11-08

辛棄疾《摸魚兒》賞析07-23

摸魚兒辛棄疾詞眼10-18

摸魚兒原文辛棄疾11-04

辛棄疾的古詩賞析11-18

辛棄疾的古詩句120句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