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郭沫若改詩

時間:2024-12-14 16:42:39 郭沫若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郭沫若改詩

  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出生于四川樂山沙灣,畢業于日本九州帝國大學,現代文學家、歷史學家、新詩奠基人之一。

  東坡居士曾居此,朝夕常思返蜀山。

  深幸我來千載后,欣看質變數年間。

  膠源浩蕩森林海,香韻芬芳極樂園。

  三面紅旗昭耀下,天涯無處不奇觀。

  賞析

  此詩為郭沫若先生1961年來瓊考察時所題手跡原作。郭老在發表此詩的過程中,曾對詩題和詩句作過修改。關于詩題的改動,據韓國強《郭老南來傳雅韻》介紹:此詩手跡并無題目,落款時間為1961年3月3日,最初發表于1961年4月1日《人民日報》,為《海南紀行》組詩中的一首,即《訪那大》之二。曾有一詩友去信給人民日報社。稱東坡并未到過儋州那大鎮,首句“東坡居士曾居此”失實。郭老第二次來海南后,此詩又一次發表于1962年2月15日《南方日報》,詩題改為《題海口東坡祠》。于此可見郭老勇于修正錯誤的精神。關于詩句的修改,則有三次:第一次發表時,第四句的“欣看”改為“驚看”,第五旬的“膠源”改為“富源”,第七句的“昭耀下”改為“輝耀處”:第二次發表時,首句改為“東坡流謫曾來此”,第三句改為“深幸我生千載后”,第六句的“香韻”改為“花卉”,第七句的“輝耀處”改為“昭遠域”:后來,此詩收入《郭郭沫若全集》時,頸聯改為“森林浩蕩財源海。花卉芬芳香積園”。本文試對其語言修改藝術作一臆析,以就教于大家。

  先看首句。原句中的“東坡”和“居士”為同位關系,兩者復指一人。將“居士”改為“流謫”,既收精簡之效,又點明東坡千里來瓊之原因,利于引發人們對東坡一生屢受打擊遠謫他鄉的聯想。另外,海口是東坡謫瓊的路經地而非謫居地――謫居地在儋州中和鎮,詩題既標為《題海口東坡祠》,則“居此”也需相應改為“來此”。修改之后,詩句的容量得以擴大,詞語的準確度得以提高,一句之中“居”字重復之現象也得以避免而顯得更趨簡練。

  第三句原句的“我來千載后”,其側重點在“我”與“東坡”千年之后的溝通上――而“我來”之后。怎么樣呢?第四句及以下兩聯均沒有對此作出相應的延伸,而是忽將筆觸轉到描寫時代之變化上。這樣一來,“深幸”之語意缺乏后續的拓展空間,且第三句與下面五句在內容和結構的安排上形成一比五之格局,直接影響了律詩對稱美的構建。改句“我生千載后”,其側重點放在對所“生”時代的感慨上,與下面五句對時代變化的描寫正相貫通而構成連接的意象鏈和勻衡的結構體。經過修改,全詩首聯寫東坡遭遇,其他三聯寫時代變化,內容上形成前后對比,重點突出了時代巨變之主題,結構上也顯得相對整飾。第四旬改“欣看”為“驚看”,著一“驚”字,力度更強,既較好地襯托出變化時間之快和程度之大,又與上句的“深幸”形成進層之態勢。

  第五句原句的“膠源浩蕩”為主謂結構,“浩蕩”的范圍限于“膠(橡膠)源”,面似稍窄。如再作進一步聯想,產生“膠源”的膠林也是林海之一。“膠林”與“森林海”之間有意象交疊之嫌。而“富源”所指范圍就比較寬,至少是另換了一個角度,不直指“膠林”之實體,在顯性和隱性層面上均無意象交疊或張力缺乏之虞。第六句直接以“芬芳”描寫“香韻”,也有意重之嫌――香者,不亦芬芳乎?改“香韻”為“花卉”,較前精當。五六句最后改定為“森林浩蕩財源海,花卉芬芳香積園”。從詞語的搭配來看,森林,“通常指大片生長的樹木;林業上指在相當廣闊的土地上生長的很多樹木,連同在這塊土地上的動物以及其他植物所構成的整體。”(《現代漢語詞典》)既是“大片”、“相當廣闊”,一般不再以“海”字對其作重疊性形容,這就是人們常說“林海”而很少說“森林海”的原因。將“森林”移到句首。既達到了避而不用“森林海”的目的,且在語言的流暢及對仗的工整等方面還有積極的效果;“富源浩蕩”與“森林浩蕩”相比,后者要流暢得多:而“富源”對“花卉”與“森林”對“花卉”相比。前者是虛對實,后者是實對實,工于前者。至于將“極樂園”改為“香積園”,就“極樂園”而言。此詞與那個年代舉國上下艱苦奮斗的氛圍以及此詩的整體基調似有所不諧;就“香積園”而言,《維摩經》云:“有國名眾香,佛號香積,其國香氣。”以“香積園”比擬海南。更能強調海南在詩人心目中四季如春芬芳秀麗的深刻印象。

  第七句改動兩次。第一次發表時,改介詞結構“昭耀下”為名詞性結構“輝耀處”,句子顯得穩健一些,也增加了書面語色彩。但“輝耀處”與結句的“無處不奇觀”,重一“處”字。詩中有重字,并非不可以,然而在結句緊要之處,如無特殊的修辭需要,則當力避之。或許是出于這樣的考慮,郭老最后又將“輝耀處”改為“昭遠域”。遠域者何?天涯也。以遠域帶出天涯,既順理成章,也為讀者對非遠域地區所發生的變化之聯想預設了更為廣闊的空間。

  “詩不厭改,貴乎精也。”(謝榛《四溟詩話》)總的來看,郭老對此詩的修改,或著眼于詞語的精當,或著眼于詩句的暢健,或著眼于容量的擴大,或著眼于文脈的貫通,或著眼于主題的凸現,給我們以不少啟發,堪值細味。

【郭沫若改詩】相關文章:

(經典)郭沫若的詩07-31

郭沫若的詩05-28

郭沫若的詩《女神》10-12

郭沫若古體詩精選08-29

郭沫若的詩15篇(熱門)06-04

郭沫若的詩《贈錢學森》鑒賞09-19

郭沫若詩兩首說課稿12-03

郭沫若的現代詩5首07-21

郭沫若詩兩首的說課稿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