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園田居》教學設計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時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的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運用系統方法設計教學過程,使之成為一種具有操作性的程序。那要怎么寫好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歸園田居》教學設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歸園田居》教學設計 篇1
【教材分析】
《歸園田居》在陶淵明的詩歌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對于幫助學生了解陶淵明的詩風和情感都具有重要作用。首先,從教材的編排上看,本冊第六單元第二十一課是陶淵明的《桃花源記》,而且他的其他詩文在初中語文教材中還會出現,如《飲酒》、《五柳先生傳》等,加之陶淵明的詩風對后世影響極大,特別是以王維,孟浩然為代表的山水田園詩派,與陶詩風格一脈相承,而王、孟二人的詩歌作品在初中教材中也屢次出現。所以,幫助學生讀懂本詩,教會他們賞析陶淵明詩歌的方法就顯得尤為重要。其次,從這首詩歌本身來看,陶淵明詩風中的樸實自然、意境醇美在此詩中表現突出,字句淺顯而頗有情趣,可借此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借機作進一步拓展。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了解陶淵明的生平情況及其詩歌的基本特征。
2.過程和方法:1)在反復誦讀中理解詩意,感悟詩境,熟練地背誦并默寫詩歌。
2)通過合作探究,品讀詩句,賞析作品的語言美和意境美。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理解作者的隱逸情懷,領悟作者返樸歸真的人生志趣與人生境界,學習其高潔的情操和堅定的人生追求。
【教學重難點】
重點:準確地、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詩歌;
難點:體會詩歌的語言美和意境美;
【教學策略】
1.采用多媒體課件,創設情境,引起學生感知欲望,注重誦讀。通過引導學生反復地有感情地朗讀,感知詩歌的語言特色,領悟詩歌的音樂美、繪畫美和情感美。
2.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體會詩歌的意境美。
3.設計一些有一定開放度,能讓學生自由發揮的題目,引導學生鑒賞這首詩。
【教學準備】:
學生:通過圖書、網絡等多種渠道搜集有關陶淵明的相關資料,幫助理解詩歌。
教師:搜集課堂需要的圖片;課文朗讀音頻;制作成PPT課件用于課堂教學。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方法】誦讀法、想象法、合作探究法
【預習指導】
、伲檎屹Y料,了解陶淵明的生平經歷和詩歌特點.
②.朗讀詩歌,熟讀成誦。
、郏Y合注釋和有關資料,理解詩句大意。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
一、創設情境,走近作者
。、課件展示陶淵明采菊圖,引導學生聯想詩句“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進而一齊背誦七年級學過的陶淵明詩歌《飲酒》。課件展示《桃花源記》有關圖片,引導學生聯想背誦相關語句。
2、回顧舊知,識記陶淵明的`相關文學常識。(出示課件,學生齊讀)
3、學生交流搜集到的有關陶淵明的相關資料,課件展示背景資料——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
學生聯想背誦有關詩句
1、看圖聯想詩句,調動學生的知識積累,溫故知新
2、知人論世,了解背景,為理解詩歌做好鋪墊
二、
初讀詩歌,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讀詩兩遍,邊讀邊結合詩意劃分詩歌節拍。要求讀準音,讀順暢,讀出節拍。(教師提示:五言詩節拍為二三、二二一或二一二。)
2、學生個別朗讀。(糾正或強調字音:穢huì荷hè長zhǎng沾zhān)
3、聽詩文范讀。(課件同步顯示朗讀節奏劃分)
4、配樂齊聲朗誦。
學生用多種形式朗讀詩歌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通過朗讀,加深對詩歌的理解
三、小組合作,讀懂詩意
1、結合課下注釋,理解詩句大意。
小組合作,選出最佳譯文。
。▽W生上臺展示,同步用投影顯示其譯文,臺下同學邊聽邊看)
2、請分別用4字短語歸納每兩句的內容。
(參考歸納:種豆南山——整天勞作——夜歸情景——表明意愿)
3、再齊讀詩歌。
。ㄖ笇W生把解釋忘掉,詩懂了就把解釋忘記,解釋是拐杖,你以后用到陶淵明這首詩時,不要用解釋來說,用他的詩句來說。).
1、學生研讀詩句,和小組成員積極討論
2、師生互動交流
訓練學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理解表達能力
四、想象品讀,讀出意境
1、配樂誦讀:邊聽邊想象,我們的眼前會呈現出哪些畫面?用一兩句話描繪一下。
。1)屏幕出示參考示例:月下歸耕圖及配圖文字
我雖然獨自一人,卻有一輪明月相伴。月下的我肩扛一副鋤頭,穿行在齊腰的草叢中。透明的月光、靜謐的田野、青草的芳香、泥土的氣息、此起彼伏的蛙鳴,啊,好一幅迷人的月夜歸耕圖。
(2)、學生交流討論,推薦代表全班展示。
2、細讀感悟:結合詩句、作者的生平以及剛才頭腦中展現的畫面談談你的理解。
用“我從讀出了(感受到了)”句式來表述。(教師鼓勵學生暢所欲言)
示例1:我從“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中讀出了詩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辛勞,但詩人不以為苦,反而很享受這勞作的樂趣,“帶月荷鋤歸”這句詩含蓄地寫出了詩人對田園生活的滿足。我們好像看見詩人在月出山岡之后,心滿意得地扛著鋤頭,哼著詩句,漫步歸家的情景。
學生邊聽邊想象,小組交流討論,然后全班交流展示
五、研讀詩歌,體會感情
幻燈片出示如下問題,學生小組合作討論,師巡視指導。
1、陶淵明筆下的田園生活給你們怎樣的感受?
2、現實生活如此清貧的陶淵明,居然沒有絲毫抱怨,也沒有對官場的留戀,反而在詩歌中隱去了現實生活的艱難和困頓,將歸隱后的田園生活寫的如此美好,這是為什么呢?種種原因歸結為一句話,寫在詩歌中,你們找到了嗎?
3、“但使愿無違”的“愿”具體指什么?(補充《歸園田居其一》幫助學生理解)
4、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1、學生合作探究
2、師生互動交流
六、
當堂背誦,積累升華[屏幕出示]比一比,誰背得快。
方法指導:事件——所見——所感學生背誦
詩歌引入競爭機制,激發學生的潛能
七、
布置作業,拓展延伸
1、默寫全詩,同桌交換評改;
2、用散文的手法改寫《歸園田居》(其三),注重景物描寫和心理描寫。
3、課外閱讀《歸園田居》組詩,體會詩人對田園生活的熱愛與怡然自得的歸隱生活。課后完成讀寫結合,實現知識遷移
《歸園田居》教學設計 篇2
導語設計:
同學們請看這副對聯,猜猜寫的是誰。
上聯:寧折不彎一老朽下聯:安貧樂道詩田園
橫批:臨淵自明
很好,有同學很聰明,看到了橫批里“淵明”二字。梁啟超說,“自然界是他愛戀的伴侶,常常對著他笑”。陶淵明曾飲酒而歌“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曾描繪世外桃源“芳草凄美,落英繽紛”?梢娝墓P下,田園是富有詩意的地方,流溢著的另一種美。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走近陶淵明,走進他的歸園田居,去感受那都市喧囂之后的心靈皈依。
板書:歸園田居
這堂課我們的學習目標有三個:
學習目標
1、了解陶淵明生平及其詩歌內容
2、賞析意象,掌握寫景手法。
3、解讀文句,領悟詩人的田園情懷、淡泊名利的精神
一、介紹作者
陶淵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潛,私謚“靖節”,世稱靖節先生,是東晉最杰出的詩人。他是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被稱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有《陶淵明集》。
二、朗讀詩歌
1、下面我們來欣賞這首詞的泛讀,把握這首詩歌的節奏和讀音。
2、分別找同學讀。
三、作品鑒賞:
1.找出題眼。
明確:“歸”字是題眼
板書:歸
過渡句:從這個“歸”字,你能得出哪些信息來?
2.自由討論:請同學們逐句分析,解決這四個問題
板書:從何而歸;為何而歸;歸向何處;歸去如何。
。1)從何歸
明確:從官場歸
“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和“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
塵網和樊籠指的是?課下注釋是官場的意思。用了什么手法?比喻!皦m網”一詞,足見他對勾心斗角、爾虞我詐的官場的什么之情?極端厭惡。
東晉末年權力之爭劇烈,陶淵明既不愿成為上層統治階級矛盾斗爭的犧牲品,也不愿成為官場野心家爭奪的工具,但是仕途生活卻將他緊緊束縛在野心家們的羅網之中,因此十分痛苦。“誤”字發出了陶淵明無限的人生心酸。這是人生幡然醒悟后的絕唱,是一位哲人看透世界后的箴言。
陶淵明從二十九歲做官到四十一歲退隱共計十三年,詩中卻說“一去三十年?”對官場厭惡,很是煎熬,度日如年。我看到大家的臉上都洋溢著笑容,說明咱們是在快樂的心情下學習的,對不對?“久”夸大了的數字,說明時間之長,痛苦之深。
。2)為何歸
明確:“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和“守拙歸園田”、“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既然“性本愛丘山”,為何要入仕?作者是一名男子,男子需要養家糊口,可作者又是有著大濟蒼生理想的人,但統治階級熱衷的是爭權奪利,陶淵明又不愿同流合污,只有選擇離開,選擇歸隱。
守拙歸園田:拙→原始的本真的,守住愚拙,這里的愚拙是指固守住節操,不隨波逐浪。官場是個是非之地,沒有八面玲瓏,詩人不喜官場的勾心斗角,怕自己受到官場不良環境的影響而失其本心
也正因為如此,詩人把自己比作羈鳥和池魚!皯佟、“思”,擬人。顯示他對自然無比留戀,渴望回歸自由的生活。
。3)歸何處
明確:田園寫景手法:白描、遠近結合、視聽結合、動靜結合
“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雞鳴桑樹顛”
方宅十余畝,說明空曠,草屋,簡陋。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蔭:名詞用作動詞,遮蓋。雖無雕梁畫棟之堂皇宏麗,卻有榆樹柳樹的綠蔭籠罩于屋后,桃花李花競艷于堂前,素淡與絢麗交掩成趣,可見生活的環境幽雅美麗。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感覺和諧寧靜。
方宅、草屋、榆柳、桃李、炊煙、村莊都是作者看到的,因此是遠近結合的手法!肮贩蜕钕镏校u鳴桑樹顛。”詩人聽到的,讓寧靜的鄉村更顯迷蒙與幽靜,以動襯靜,純樸、幽靜的田園景色與虛偽欺詐的上層社會形成鮮明的對比。
在描寫方宅、草屋的時候,詩人平淡質樸,不加任何修飾,卻極為精練自然,這個手法,叫做白描是指用最簡練的筆墨,不加烘托,描畫出鮮明生動的形象。
。4)歸后感
明確:舒適,自由,愉悅
“虛室有余閑,戶庭無塵雜”和“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
過渡總結:詩人從一個“歸”字出發,我們可以捕捉到四個有效信息,從何歸、為回歸、歸何處、歸后感出發,表達了詩人厭惡官場,對官場產生了厭惡之情。
四、自由討論
陶淵明隱居是消極避世還是明哲保身?
明確:詩人隱逸情懷與時代背景相聯系
過渡句:陶淵明的初心是救濟天下,但是由于時局影響,只能被迫歸隱田園,這種歸隱是出于無奈。這節課我們學習完了,進行內容小結。
內容小結:
1、思想感情:
本詩描述了詩人從官場回歸農村后賞心悅目的田園生活,表達了他對官場的厭惡,和對田園生活的熱愛之情。
2、表現手法:①比喻、擬人②白描、視聽結合、遠近結合以動襯靜
五、賞析
學生齊讀詩歌,聽歌曲《歸園田居》談感受
過渡句:陶淵明的詩歌清新自然,樸素平實,如果我們把它譜寫成曲子,又會是什么感覺,接下來我們聽一下《歸園田居》。
結束語:在這節課快結束的時候,老師送給大家一句話“君子固窮守園田,豪華落盡見真淳”,愿大家像陶淵明一樣,堅持本心,做一個智者。
學情分析
學生對陶淵明的詩歌以前也接觸過不少,對于陶淵明了解的也比較多,這就給課堂教學帶來了一些便捷,所以整體上課堂內容難度不大,因此,課堂上要針對學生的水平設計的問題,大部分同學可以接受理解,對于《歸園田居》的“歸”的理解學生做得不錯,討論后理解更全面準確。對陶淵明的歸隱分析的也有理有據。對于詩歌情感理解的方法學生接受起來不難,但具體應用卻需要很靈活,還是有一定的難度。這一點具體還要看日后考試課外詩歌的鑒賞,畢竟詩歌鑒賞涉及的內容比較多,理解情感只是其中的一方面,要想在詩歌鑒賞上有所突破,還需要一個長期的訓練過程,多多開動腦筋,放飛思維,一定會和古人產生共鳴,感受歷代文人照徹長空的藝術靈魂!
效果分析
本堂課基本完成了教學目標,對于詩詞,學生平日學習接觸得比較多,分析詩歌的題眼,在老師的引導下,基本上能說出理解上的關鍵。在解決具體問題時,學生經過討論,課堂氣氛很熱烈。當然在課堂教學中,部分同學表現積極活躍,思考回答問題準確到位,而還有一些同學不能緊跟老師思路,日后還需適當放低起點。當然,只依靠這一節課就想要教會學生理解詩歌的很多知識,那是不現實的,最有效的方法是關于詩歌的理解方法在平時就不斷滲透,日積月累,相信會達到較好的效果。
課堂誦讀較少,影響了學生的深入理解,日后需要改進,最后,聆聽歌曲《歸園田居》也沒有達到預期效果,給學生回顧反芻的時間少了些。日后在課堂設計上更完善,時間安排要更合理,以期更適合高二學生的認知能力。
教材分析
東晉建立后一百年間,詩壇幾乎被玄言詩占據著。從建安、正始、太康以后詩歌藝術正常發展的脈絡中斷了,玄言成分的過度膨脹,使詩歌偏離了藝術,變成老莊思想的枯燥注疏。陶淵明的出現,才使詩歌藝術的脈絡重新接上,并且增添了許多新的充滿生機的因素。他的清高耿介、灑脫恬淡、質樸真率、淳厚善良,他對人生所作的哲學思考,連同他的作品一起,為后世的士大夫筑了一個“巢”,一個精神的家園。
從《歸園田居其一》這首詩中,守拙與適俗,園田與塵網,兩相對比之下,詩人歸田感到無比愉悅。南野、草屋、榆柳、桃李、遠材、近煙、雞雞、狗吠,眼之所見,耳之所聞,無不愜意。這一切經過陶淵明點化也都詩意盎然了,盡顯了他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愛丘山”的本性得到了淋漓盡致的張揚!罢`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北磉_了作者對十三年官場生活的厭倦。“誤落”體現了他對官場的后悔!傲b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北磉_出作者的歸隱之心,渴望回歸自然,遠離塵世之情。“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钡任淖郑憩F了對自己隱居時環境的滿足,后檐榆柳成蔭,堂屋前種滿了桃樹、李樹,陽春三月,桃花、李花開了,大有“落英繽紛”之感,遠處深深的巷子里傳來了狗叫的`聲音,雞跳到了桑樹上,不停的鳴叫,堂前屋后,里里外外,沒有一點灰塵,非常干凈清爽,家中座無虛席,有鄰居與隱士、文人墨客在這里與我閑聊。景美、人美、事美、心情美,只有心中充滿愛的人,才能寫出這樣的佳作。在這首詩中,作者對景物的描繪,對自己愉悅心情的描繪,都體現了他“愛丘山”的自然本性。
評測練習
1.聽視頻朗誦《歸園田居》,同時有感情的朗誦全詞,找出體現貫穿整首詩的題眼。
2、請同學們逐句分析,詩人如何體現從何歸、為何歸、歸何處、歸后感。
3、討論描寫景物作用句子,描寫景物手法。
4、通過討論,分析陶淵明隱居的情懷
5、聽歌曲,抒感情
課后反思
本堂課基本完成了教學目標,首先讓學生走近作者,了解作者的生平,然后分析題眼“歸”字,通過深入分析來進一步了解詩歌內容。當然在課堂教學中,部分同學表現積極活躍,思考回答問題準確到位,而還有一些同學不能緊跟老師思路,上課比較沉默,我感覺應該在設置問題上再具體些,降低起點,放慢速度,多給學生思考討論的時間,讓學生充分領悟其中的奧妙。當然,只依靠這一節課就想要教會學生理解詩歌的很多知識,那是不現實的,最有效的方法是關于詩歌的理解方法在平時就不斷滲透,日積月累,相信會達到較好的效果。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詩歌應該讓學生多誦讀,由集體讀到個人讀,由整首詩歌誦讀到某句的誦讀,通過誦讀學生培養學生對詩歌的想象力,課堂上因為時間的限制讀的較少,不利于學生的思考,一部分同學還沒有領悟理解,思考的投入度還沒有達到最佳,最終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日后要多關注學生課堂反應,最好提前了解學情,因材施教,讓課堂教學更有針對性,更有時效性!奥仿湫捱h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課標分析
古詩詞是中華文明的優秀遺產,是我們的精神食糧。不僅濃縮了國家民族發展的方方面面,也概括了人民生活的細枝末節,是中國歷史的精華!安粚W詩,無以言”,我國自古就有重視詩教的傳統。學生通過學習古典詩歌,不僅可以提高文化水平,增加文史知識,同時又是極美好的精神享受,可接受藝術熏陶,有助于擺脫庸俗趣味,培養高尚優美的情操。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培養鑒賞詩歌和散文作品的濃厚興趣,豐富自己的情感世界,養成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提高文學修養。”“學習鑒賞詩歌、散文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詩歌、散文各自的藝術特性,注意從不同角度和層面發現作品意蘊,不斷獲得新的閱讀體驗。”同時又進一步做出具體指導:“背誦一定數量的我國古代詩文名篇,學習中國古典詩詞格律的基礎知識,了解相關的中國古代文化常識,豐富文化積累,為形成傳統文化的底蘊打下扎實基礎!庇捎谠姼桦x我們學生的生活較遠,語言又精煉,學生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難度,所以致使許多同學沒有了學習古詩歌的興趣,在實際運用時也就困難重重。很多的高中學生學習古詩詞,課堂上主要是聽老師講解,課后下功夫背誦,大都是以記憶為主,學一首(篇)掌握一首(篇),沒能舉一反三去賞析古詩詞。在考試時,學生最頭疼的題目便是古詩詞了,很多學生賞析古詩詞,不知道該如何著手,更不用說深刻領會詩詞的意境,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了,古詩詞題讓學生望而生畏,但古典詩歌的地位及它的精髓又不容我們忽視。因此,對于普通高中的學生來說,學會賞析和解答古典詩詞有相當難度;對于教師來說,也時常面對費時費力地教,學生能力卻難以提高的窘境?梢哉f,大多數教師面對古典詩詞的教學,都會產生許多困惑,有自身文學素養的欠缺,有欣賞方法的概念模糊及具體應用的困難,也有對基礎薄弱學生的教之乏術。而學術界也缺少對中學生賞析古詩詞方法的具體指導,所以,在新課標理念不斷滲入教學實踐的同時,詩歌教學中也存在不符合新課標理念的教學方法。教師在進行古典詩歌鑒賞教學時,要分配好自己“講”和學生“悟”的比重,以學生的感悟為主,適當引導、點撥;要處理好多元解讀與一元解讀的關系,既尊重學生個性化的理解,也要以文本為基礎。
在具體的古典詩歌教學中,教師可以從五個方面進行:其一是誦讀涵詠。“讀”是學生獲得知識的基本途徑,它是學習之母,智慧之源。高中語文詩詞教學要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能力,它同樣離不開“讀”,學生只有通過讀,才能體會出詩的意境之美,才有可能自己去駕馭語言,理解詩意!白x”的形式多種多樣,在課堂教學中要會正確運用,如默讀、齊讀等。加強個性化誦讀,讀準音,讀懂意,讀出情,豐富誦讀的形式,讓誦讀成為鑒賞的環節;其二是感受鑒賞。詩詞教學,要引導學生品味語言,感受其思想、藝術魅力,發展想像力和審美力。逐步提高對詩詞語言的感受力。在閱讀中,體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發熱愛生活、珍愛自然的感情;感受藝術和科學中的美,提升審美境界。通過詩詞感受鑒賞,深化熱愛祖國語文的感情,體會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養;其三是思考領悟。根據自己的學習目標,閱讀古典詩詞,與文本展開對話。通過閱讀和思考,領悟其豐富內涵,探討人生價值和時代精神,以利于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行為準則,樹立積極向上的人生理想,增強民族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其四是應用拓展。能在生活和其他學習領域中,正確、熟練、有效地運用祖國語言文字。在語文應用中開闊視野,初步認識自己學習語文的潛能和傾向,根據需要和可能,在自己喜愛的方面有所發展;其五是發現創新。注意觀察詩詞語言和文化現象,學習從習以為常的事實和過程中發現問題,培養探究意識和發現問題的敏感性。對未知世界始終懷有強烈的興趣和激情,敢于探異求新,走進新的學習領域,嘗試新的方法,追求思維的創新、表達的創新。
《歸園田居》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語言構建與運用:朗誦詩歌,學會用詩眼來解讀詩歌內容。
思維發展與提升:在詩意的想象中誦讀詩歌;通過反復誦讀,把握詩人心情的轉變,提升詩歌鑒賞能力。
審美鑒賞與創造:通過對詩歌意象的解讀,把握作品的意境美。
文化傳承與理解:領悟詩人的田園情懷,體會田園生活的情趣,領悟詩人的田園情懷和追求自由獨立的精神品格。
教學重點難點
運用想象與聯想來描摹詩歌畫面;領悟詩人的田園情懷,追求自由獨立的精神品格。
教學過程
一、課堂導入
有人說,他是“百世田園之主”,有人說,他是“千古隱逸之宗”,大家說他是誰?(陶淵明)
初中,我們邂逅了從東晉時代款款而來的田園詩人——陶淵明,回顧他的作品,并背誦《飲酒》其五。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今天就讓我們帶著一顆純凈的心走進陶淵明的《歸園田居》其一,去領悟這其中的真意。
二、合作探究
1.解題
俗話說“眉目傳情”,但凡對于詩歌來說,題目是很重要的。它往往能傳達或暗示許多信息,“歸園田居”這個標題的題眼是哪個字?
“歸”。
全文圍繞“歸”字來寫了哪幾個問題?作者又是如何來回答這些問題的?從詩中找到依據并加以解說。
解說的時候可以從詩句中的關鍵字著手。請同學們自由誦讀詩歌,思考這些問題。
學生自由誦讀詩歌,提出問題,解答問題。
叫一生讀課文(糾正字音)。
全文圍繞“歸”字來寫了哪幾個問題?哪位同學來歸納一下。
小結:從何而歸?為何而歸?歸向何處?歸去如何?
2.具體分析
。1)從何而歸?
明確:塵網、樊籠。
追問:塵網、樊籠比喻什么?
明確:官場生活。
。2)為何而歸?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表明自己的性格與世俗官場生活不適應。“適俗”就是適應仕途中繁縟禮節的限制和爾虞我詐的權勢之爭,詩人說自己缺乏應酬官場的氣質和情操,顯示了不同流俗的高尚情操,第二句寫自己流連山水喜愛田園,表明歸隱田園的意向。
“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沉痛悔恨誤入仕途的生活。用上“塵網”一詞,足見他對勾心斗角、爾虞我詐的官場的'極端厭惡!罢`”字顯出詩人的悔恨之深!耙蝗ト辍(實應為“十三年”用夸大了的數字,說明了時間之長,痛苦之深。)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羈鳥”、“池魚”比喻官場中的詩人,“舊林”、“故淵”比喻詩人久違的田園。運用對比和襯托,說明自己跟它們一樣早有想擺脫官場束縛,返歸田園的愿望了,現在終于做到,并保持了自己的本來面目。表達了一種擺脫官場束縛的強烈愿望。
“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守拙”,不隨波逐流,固守節操。歸園田是為保持自己精神上的自由和獨立。
前八句,我們看到了詩人在出入、進退選擇上的一段經歷,看到了詩人內心的悔恨以及對官場的厭惡,讀得時候語速慢一些,一些表示作者情感的詞語可以重讀,比如說“愛、誤落、三十年、戀、思”等,請全班男同學朗讀這幾句詩歌。
。3)歸去如何?
“戶庭無塵雜,虛室有余閑。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
作者情感:自由、安逸、喜悅、豁然開朗。
讓我們帶著歸家的欣喜齊讀這四句。全班齊讀。
。4)歸向何處?
明確:歸向園田。
找出詩中描寫田園景色的句子并指名朗讀。
A詩人筆下的田園風光有哪些?請找出詩歌中的意象。
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莊、炊煙、狗吠、雞鳴。
B作者是從哪幾個角度對田園景色進行描寫的,采用了哪種表現手法?
明確:視覺(近遠結合),聽覺(以動襯靜),動靜結合;白描(描寫景物的時候以簡潔、質樸的語言,粗線條勾畫景物輪廓的方法。)
同學們在寫景的時候也可以參照這種方法。
C詩人筆下的田園景色是怎樣的呢?請同學們用手中的筆將其描寫出來或者用素描的形式勾勒出來。
學生展示。
你看,住宅周圍有十畝土地,八、九間草屋,地方雖不廣,房屋雖不多,但畢竟是自己的小天地,是自由自在的心靈棲息之所。榆樹柳樹的陰影遮住了后房檐,桃樹李樹羅列在屋子前邊,環境是多么幽雅美麗!遠望村莊輪廓模糊,炊煙裊裊,一切是安詳的、舒緩的、柔和的。狗在幽深的巷子里自在地吠叫,雞在桑樹枝頭得意地啼叫。整個鄉間呈現一派寧靜、和平的景象。
D你覺得陶淵明筆下的田園風光怎么樣?
清幽、安定、和諧、寧靜(普通尋常)。
E為什么看起來普通常見的鄉村風光,在陶淵明的眼中顯得那么美好?
詩人熱愛農村生活、田園風光,尤其是在對官場生活有了深刻的反感,徹底逃離它之后,對于田園生活更增添了感情。從詩歌的描寫中,我們可以感覺到詩人內心的閑適、自在、喜悅。
這幾句朗讀時宜語調輕快,請全班女生齊讀。
三、拓展延伸
同學們,如果你能穿越到陶淵明所處的時代,面對相同的處境,你會選擇“歸隱”還是“做官”?
背景鏈接:陶淵明的祖父、父親曾做過太守、縣令一類的官。到陶淵明時,家世衰落,家境貧寒。他青年時代曾有建功立業的大志,但是,當時的東晉政治腐敗,社會動亂,門閥勢力飛揚跋扈,統治階級熱衷的是爭權奪利。陶淵明到29歲時才出仕,但未得重用,只做過幾任小官,不久又歸隱,后又時隱時仕。在41歲時,為彭澤縣令,在官八十余日,逢郡里督郵來縣,屬吏告訴他應束帶接見,他嘆道:“我不能為五斗米折腰向鄉里小兒!奔慈眨憬饴毝鴼w,從此,他結束了仕隱不定的生活,堅決走向歸田的道路。
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
教師小結:陶淵明舍棄了為“五斗米折腰”,得到了“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悠閑;舍棄了功名利祿,得到了精神上的獨立和個性的自由。
人的一生總是在不斷的追求,當這追求如夜空中的星斗可望而不可即的時候,會有煩惱和痛苦,你要做的不是在困苦中消沉,而是要學會舍得。
四、課堂小結
1.引導學生按照內容、情感、技法三條線索歸納全詩,形成清晰的學習脈絡。
明確:內容:歸隱田園的原因;歸隱后的田園生活;歸隱后的心境;情感:對官場的厭惡;對田園生活的向往;技法:比喻、夸張、白描。
2.背誦詩歌:一生嘗試背誦;全班齊背。
《歸園田居》教學設計 篇4
一、教學目標:
(一)了解有關田園詩及其代表作家的知識。
(二)體會“陶詩兩首”的意境和思想意義。
(三)領會“陶詩兩首”的風格特點。
二、難點、重點分析:
。ㄒ唬⒆衷~釋義。
1、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偕伲耗晟伲瑥男
②適:適應。
、鬯祝菏浪。
、茼崳簹赓|、性格、情趣。
、菪裕罕拘,性格。
⑥本:本來。
、咔鹕剑哼@里指遠離官場仕途的田園、大自然。
2、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
①塵網:塵世的羅網,指仕途。仕途有如羅網一樣,使人不得自由。
3、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
、偈a:這里作動詞,遮蔽。
、诹_,排列。在“后檐”和“堂前”的前面都省略了介詞“于”。
4、戶庭無塵雜,虛室有余閑。
、賾敉ィ洪T庭,家里。
、趬m雜:灰塵雜物,這里比喻做官時亂糟糟的繁雜之審。
、厶撌遥嚎帐,靜室。
、苡嚅e:空暇。
5、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俳Y廬:建房子。
、谌司常喝司幼〉牡胤。
、圮囻R:這里泛指人世間的繁雜之事。
④喧:喧鬧,干擾。
(二)難句注譯。
羈鳥念舊林,池魚思故淵。
①羈鳥:被束縛于籠中的鳥。
、诔佤~:被養于池中的魚。這里是詩人以羈鳥和池魚來比喻自己過去仕途生活的不自在。
、叟f林、故淵:比喻詩人向往的田園,即下文的“自然”。
全句可譯為;被(從樹林里抓回來)關在籠子里的鳥想回到原來的林子里去,被(從大河里捕回來)養在池塘里的`魚想回到原來的大河里去。
(三)從這兩首詩中可以看出陶淵明詩歌具有怎樣的藝術風格?
分析:
從這兩首詩看,陶淵明的詩歌最明顯的藝術風格就是平淡自然。這是和他的詩歌的內容以及表現上的特點分不開的。他的詩歌的主要內容是平淡的田園風光,農村的日常生活,以及處于這種生活中的恬靜的心境。
在《歸園田居》中,詩人筆下的田園是“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詩人攝取的全是日常生活中習見習聞的再平常不過的景物,而這些景物又是通過樸素的語言,白描的手法,真率自然地抒寫出來的,使人感到真好像是“從胸中自然流出”,沒有一點斧鑿的痕跡。
(四)《歸園田居》和《飲酒》在寫作方法上有何不同?
答:
首先,在選取角度上,《歸園田居》著重描繪客觀環境,借客觀來表現主觀;而《飲酒》則著重寫詩人對客觀環境的主觀感受。
其次,在表現手法上,《歸園田居》主要用反襯、對比的方法,顯得質樸而坦露;而《飲酒》多用比興之法,顯得婉曲含蓄。
(五)《陶淵明詩兩首》的結構層次是怎樣的?
分析:
(1)《歸園田居》全詩20句,可分三層。
1~6句:寫作者的個性和思想,表達對官場的厭惡。形象地表達了陶淵明渴求擺脫束縛、向往歸農的急迫心境。
7~18句:描寫田園生活的喜人情趣,表現了作者鄙視利祿、潔身自好的清高品格。
19~20句:寫詩人回答人們的疑問,說明官場是禁錮人的牢籠和羅網,只有沖破它,回歸自然,才會樂趣無窮。
(2)《飲酒》全詩10句,共分兩層。
1~4句:第一層,寫作者因為能夠超脫現實紛擾,有高尚的精神境界,所以,覺得所在地方也偏僻幽靜了。
5~10句:第二層,說明美麗自然的景物欣賞,能獲得無限意趣。
三、教學過程:
本單元主要介紹我國詩歌古體詩中最優秀的幾篇代表作。
古體詩指唐朝以前包括春秋戰國、秦漢、魏晉這一歷史階段的詩歌作品,其體裁主要包括四言、五言、雜言、樂府、民歌、楚辭、七言詩等。
其發展的軌跡主要是由民間創作到文人創作,其中又包括了《詩經》→楚辭→漢賦→漢樂府→魏晉南北朝民歌→建安詩作→陶詩等田園詩一類的明顯足跡。
我國的古體詩是我國文學遺產中最寶貴的財富,它成就輝煌,群芳斗艷,絢麗燦爛。如果按題材分類,它有田園詩、山水詩、政治詩;如果按情節分類,它有敘事詩和抒情詩;如果按創作分類,它有文人創作和非文人創作(民間收集)等等。
《歸園田居》教學設計 篇5
學習目標:
了解陶淵明及其詩文并學習詩人淡泊名利、潔身自好的品格
品味這首詩歌的語言美、意境美
1、 朗讀課文,注意節奏、字音
羈(jī) 曖(ài)
2、 對照注釋,疏通詞句
解釋下列加點詞。
少無適俗韻 本性、氣質 性本愛丘山 天性、本性
池魚思故淵 深潭 方宅十余畝 四周
榆柳蔭后檐 遮蔽 桃李羅堂前 排列
依依墟里煙 村落 久在樊籠里 喻官場
3、 理清思路
全詞共20句,可分為哪三個部分?
明確:回憶棄官前(前六句) 描寫歸田園(中十句)再回到眼前(后四句)
4、 內容分析:
開篇兩句,寫出了作者怎樣愛憎感情?它對全篇有怎樣的作用?
寫了詩人愛丘山,憎塵俗的感情起著總領全篇的作用。“適俗韻”指迎世俗,周旋應酬,鉆營取巧的那種本能,“丘山‘則代表遠離官場仕途的田園山林。作者曾“不為五斗米折腰向銹里小兒”,所以世俗的阿諛奉承,他一樣也也沒學到,反而喜歡寧靜、淳樸田園生活,因為他覺得他的本性與大自然是相通的'。這兩句表現了作者清高孤傲,與世不合的性格,為全詩定下一個基調。
少無世俗韻
性本愛丘山
對“誤”字的分析:無限的感慨與辛酸,悔恨之情溢于言表
對“塵網”的分析:對仕途的厭惡
羈鳥戀舊林
池魚思故淵
陶淵明為我們描繪了一幅怎樣的農村田園風光圖?結合內容,展開想象,用散文化的語言摘述。
開荒南野際
守拙歸園田
方宅十余畝
草屋八九間
榆柳蔭后檐
桃李羅堂前
曖曖遠人村
依依墟里煙
狗吠深巷中
雞鳴桑樹顛
作者用了什么手法來展現田園風光?
白描手法:這首詩采用我國古代民歌的白描手法,用清新淺近的語言,勾畫
了一幅頗富情趣的農村圖景。
點睛之筆:
久在樊龍里
復得返自然
《歸園田居》教學設計 篇6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了解陶淵明其人及其在文學史上的影響。
2.培養學生運用樸素平淡的語言表達情懷的能力。
3.培養學生能夠穿透詩文把握文章的內涵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1.在誦讀中領悟詩歌的意境。
2.掌握詩人寫景抒情的方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
1.領悟詩人的田園情懷,學習他那種淡泊名利、潔身自好的高尚人格。
2.學會辯證看待陶淵明的隱居生活。
二、教學重點
通過詩中意象的分析來把握情景交融的意境。
三、教學難點
如何看待陶淵明的隱居生活。
四、教學方法
1.運用誦讀法,通過反復誦讀,逐步加深對詩意的理解。
2.運用點撥法,抓住關鍵詩句進行點撥,以點帶面,以利于學生對作品的理解。
3.運用討論法,讓學生自己品味詩中運用的情景交融等藝術手法。
4.探究閱讀法,使學生對作品的'理解有新意。
五、教具準備
多媒體、錄音機
六、課時安排:1課時
七、教學過程
(一)導語:
由陶詩《飲酒》、《桃花源記》導入。一提到我國東晉大詩人陶淵明,我們就會想到他的名句。你能說出名句嗎?《桃花源記》里,詩人為人們虛構了一個景色優美、土體地肥沃、資源豐富、風俗純樸、沒有壓迫、沒有戰亂、社會平等、和平安寧的“世外桃源”,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廣大人民的意愿。今天,我們將學習他的田園詩代表作《歸園田居其一》,體會他超凡脫俗的品質和歸隱田園后閑適愉悅的心境。
(二)簡介陶淵明,并解題
《歸園田居》是一組詩,共五首,歌詠田園生活之樂。寫于辭官歸隱的次年。此詩為第一首,是陶淵明田園詩的代表作,敘述了詩人歸隱田園后輕松喜悅之情,表達對官場生活的厭惡。
(三)誦讀課文,初步感知內容
1、要求大聲朗讀,并讀準字音、節奏。老師巡視。
2、指名朗讀,師正音:羈、拙、蔭、曖曖、樊
3、老師指導朗讀斷句。大家知道四言詩的朗讀節奏是二二式,那么五言詩的朗讀節奏通常是二一二式或二二一式。例如“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那么“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痹趺醋x呢?大家試一試來讀,“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
4、學生齊讀。
5、學生默讀課文,結合注釋疏通文意。
(四)、討論鑒賞
1、提問:詩中哪些詩句直接表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找出詩眼或關鍵語句并分析)
明確: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
厭惡官場生活(樊籠里)
向往田園生活(返自然)
塵網羈鳥池魚
愛丘山戀舊林思故淵歸園田
2、提問:哪些詩句描寫鄉村田園生活?
明確:“方宅十余畝,草屋七八間”等詩句。
3、分組討論:
⑴詩人選取哪些意象描寫田園?展現了田園怎樣的風光?
。ǚ秸/草屋/榆柳/桃李/村莊/炊煙/狗吠/雞鳴/,非常普通平常的農村生活場景。)
⑵表現了作者怎樣的心境?
。ㄌ耢o、幽雅,空闊而簡陋,一片寧靜,一片和諧,一派迷茫,一派朦朧,這美似仙境的田園,讓詩人棄官歸隱,流連忘返。)
⑶你能否用充滿詩意的語言描繪出來?
。ㄟB續追問,啟發和鼓勵學生)、(采用讀一讀,指名讀,齊讀的方式)
(4)小活動:假如你是某旅游公司的策劃或導游,根據本詩你打算怎樣向客人推介“樂陶陶農家游”這項服務?
示例:
這是你夢想中的桃源:看,近有草屋,榆柳和桃李,灰色、翠綠,夾有粉紅與雪白;遠有村落、炊煙和桑樹,淡淡的蒙朧中透出一股綠意。草屋前后,榆柳在和風中搖動枝條,自得其樂;桃李在艷陽下自由開放,輕松自如。田野遠處,村落隱隱,炊煙裊裊,深巷狗吠,桑樹雞鳴,寧靜恬適,幽邃深遠。你看,屋宇巷陌,花草樹木,飛禽走獸,還有那些“往來耕作”,“黃發垂髫”,“怡然自樂”之人,在這片遠離塵囂的田野上,自然相處,和諧生存,是那樣平和安定,舒適自足,生機盎然。歡迎您與我共來暢游此地!
4、討論:為何而歸?
教師補充介紹陶淵明此次辭官回家的經歷。(陶淵明,東晉時期文學家。名潛,字元亮。陶淵明出身于沒落的仕宦家庭。由于儒道思想的矛盾性,時官時隱,舉棋不定。41歲以后,陶淵明因時局動蕩,仕途險惡,以及官場政治腐敗,門閥制度森嚴,而對現實極端不滿,毅然辭官歸隱,與官場徹底決裂。)
(五)探究:如何看待陶淵明的隱居生活?
要根據整首詩,聯系作者的生平、思想、寫作背景來發表自己的觀點。
1、從當時的社會來看,陶淵明堅持高尚的志趣是一種對黑暗官場的反叛,具有積極意義。“世與我而相遺,復駕言兮焉求?”陶淵明辭官歸隱是在對污濁的現實社會絕望之后選擇的一條潔身自好、追求恬靜的田園生活、完善獨立人格、渴望自由的道路,與當時社會的“學而優則仕”是格格不入的。
2、陶淵明放棄了大濟蒼生的理想則有其消極的一面。要改造社會,要清除污濁,不能單靠“歸隱”與“善”,應該兼濟天下、積極地參加社會活動。
3、成因分析:陶淵明的思想儒道兼有。儒家積極入世、大濟蒼生,曾為陶淵明的人生追求。而道家消極避世的思想使他在“誤落塵網”13年之后,“悟幾往之不諫,改心為形役”為“形為心役”,找到了真正的自我--率性自然。
(六)全班同學朗讀課文并練習背誦
。ㄆ撸┛偨Y全文(列板書)
《歸園田居》,主要寫詩人擺脫污濁官場來到清新的農村后的自由生活和愉快心情。這種情緒,用一個詞組來概括叫做“返璞歸真”。第一是“真”,做人要真實正直不虛偽,具有人的本性;第二是“樸”,處世要樸實,不造作,不追求豪華富貴,而是自由自在瀟灑之至。這是一種與污濁的官場生活相對立的生活方式,也是歷代文人學士所追求的至高至真的境界。
(八)作業
1、背誦并默寫這首詩。
2、完成《金牌教程》上有關練習。
3、小作文:(1)、陶淵明,我想對你說;(2)陶淵明歸隱之我見。
要求:任選一題,寫一篇小文章。
附:板書計劃:
歸園田居其一
陶淵明
田園:寧靜、祥和——閑適、愉悅
官場:塵網、樊籠——不滿、鄙棄
侯曉旭
《歸園田居》教學設計 篇7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熟知作者及其影響。
2.了解鑒賞古典詩歌的基本方法和要領。
能力目標
訓練通過揣摩語言、想象畫面與體味情感來鑒賞古典詩歌情景交融意境的能力。
情感目標
1.提高文學作品的欣賞層次,豐富學生的文化積淀。
2.體悟古典詩歌中融注的積極健康的情感。
教學重點
逐步掌握詩歌鑒賞的方法并形成能力。
教學難點
通過詩中形象及語言的分析來把握情景交融的.意境。
教學手段
自制多媒體課件、播放誦讀錄音
教學時數
一課時
教學流程
導入→分析文本→把握主旨→解析景語→體味意境→總結規律→擴展練習
教學過程
一、回顧舊知,介紹新知
1.有“田園詩人”、“隱逸詩人”、“靖節先生”、“五柳先生”之稱的東晉最杰出的詩人是陶淵明。
2.《桃花源記》、《飲酒》、《歸園田居“種豆南山下”》、《歸去來兮辭》等詩文描寫了田園生活。
3.陶淵明的詩歌喜寫農村風物,勞動生活,表現了對官場污濁風氣的憎惡和對田園勞動生活的贊美。他的詩歌語言像雨后麥苗一般清新。風格像田野間的春風一樣真實、自然,對后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同學們能說一說陶詩的影響嗎?
4.明確:
陶淵明開創了田園詩題材,為古典詩歌開辟了一個新的境界。從此以后,田園詩不斷得到發展,到唐代已形成了田園山水詩派。宋以后描寫田園的詩人就多到不可勝數了。朱自清也說:“中國詩人里影響最大的似乎是陶淵明、杜甫、蘇軾三家!
《歸園田居(其一)》是陶淵明田園詩的代表作品。
二、分析詩歌,明確主旨
1.播放朗讀錄音。
2.學生模仿誦讀,熟悉作品,了解詩歌內容。
3.列結構圖
摒棄世俗
喜愛自然
村居生活
田園美景
本性復蘇
心曠神怡
4.歸納主旨
學生歸納:贊美田園風光和田園生活,表達回歸后的舒暢喜悅,透露出其對官場污濁生活的憎惡、摒棄。
三、揣摩語言、想象畫面、體味情感,欣賞詩歌意境。
1.教師點撥:詩人的思想感情是借助哪些景物描寫表現出來的?
2.學生選出描繪景物的詩句。
3.教師點撥:
這些鄉村平平常常的事物,到詩人筆下卻組成了一幅優美、清新喜人的圖畫,像世外桃源一樣。詩人怎樣點石成金,化平凡為神奇的呢?我們來品味寫景詩句的語言美和情境美。(出示鑒賞提示)
4.學生討論詩句“方宅十余畝”到“雞鳴桑樹顛”,分析景語,體會情思,教師點撥。
5.師生總結本詩情景交融的意境。
6.教師小結:
“一切景語皆情語”,中國古典詩歌以抒情為主體,非常重視意境的創造,把情景交融作為創造意境的基本要求。讀者解讀詩歌、鑒賞詩歌,正是要通過揣摩詩句,借助想象,再現情境,鑒賞融注了詩人主觀感情的物象——意象,才能身臨其境,領悟到詩歌的韻味、情趣。
四、拓展練習,鞏固鑒賞方法
1.鑒賞王維的《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等詩歌的情思意境。
。ㄕn件展示詩文)
2.學生各抒己見,注意仔細分析、研讀品味、體會意境。
3.學生討論、回憶所學過的古典詩歌,進一步品味詩歌意境。
《歸園田居》教學設計 篇8
教學目標:
1、會朗讀(做到能讀準字音,讀出節奏,讀出感情。)
2、會理解(會借助注釋與工具書梳理字詞意思以及全詩的內容。)
3、會欣賞(能品味詩歌的意境美和語言美,體會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
4、會背誦(掌握背誦方法,完成背誦)
5、會默寫(能在背誦詩歌的基礎上,完成默寫)
教學重點:會朗讀 會理解
教學的難點:會欣賞,品味詩歌的意境美和語言美。
使用教具:小黑板1塊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師生互動交流:你們說古董值錢嗎?他們值得我們去收藏和欣賞嗎?其實我們手中也有古董,而且是無價之寶,他們就是我們中國的文化精髓——古詩。這一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第30課《詩四首》中的《歸田園居》其三讓我們用腦子來收藏這件特殊的古董,用我們的智慧來欣賞這件瑰寶吧!在學習這首詩之前,我們先明確這一節課的學習目標,假如你們認為有信心完成這些學習目標的話,就跟老師自信滿滿地跟著老師的板書把學習目標讀一遍。(板書:會朗讀、會理解、會欣賞、會背誦、會默寫)
二、了解詩人
接下來,我首先來考考大家的記憶力如何,看看是否具備了收藏古董的能力:有這樣一位詩人,他生在動蕩的年代,性格既剛正不阿,向往和平、安寧、美好的生活。進入官場,他認識到了官場的黑暗,因此,他不為“五斗米折腰”使他辭別官場,他最終選擇了歸隱田園。他是誰?——陶淵明。我們這個學期學習了他的哪篇文章?對呀,我們已經從《桃花源記》中感受到了陶淵明對和平、安寧、美好的生活的向往。今天我們再來學習陶淵明的《歸田園居》其三,進一步深入體會這位大詩人美好的心靈。(小黑板出示全詩內容。)
三、運用目標探究法學習新知識
1、考學生的聽力和朗讀能力(完成會朗讀的學習目標)
(1)提出聽讀要求:
、俾犌謇蠋熇首x詩時,有哪些字詞需要我們特別注意他們的讀音?(多音字:興、荷、長等)。
、诼犌謇蠋熇首x詩時的節奏和感情。
(2)學生明確要求后,認真傾聽老師范讀全詩。
、賳枺骸奥犠x以后,你知道了那些字詞要注意它們的讀音?”(學生回答)此詩的節奏怎樣劃分?(引導學生說明此詩是五言律詩,節奏是“二三”,另外要注意意一詩多種讀法,如“二二一”“二一二”的讀法,以及相關考試的應對方法)。
、趯W生集體按正確的讀法朗讀全詩,然后個別進行競賽朗,看誰讀得更好。(老師適時指導,力求使學生讀準字音,讀出節奏和韻律,并能讀出喜歡、閑適的意境。)
2、考學生的自學能力和理解能力(完成會理解的'學習目標)
要求學生借助注釋與工具書自學全詩,看誰在自學后,對詩歌的字詞句等的理解最透徹。
。1)要求學生合起課本,說說對詩中部分字詞的理解。
(2)學生談自己對全詩內容的理解(學生說說各句的大意,教師根據學生的談話內容板書)。
3、考學生的欣賞的能力(完成會欣賞的學習目標)
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共同欣賞全詩。
。1)你認為那個字詞或那句話寫得最好?說說為什么?并用你喜歡的語氣把它們讀出來。
。2)詩人擅長耕作嗎?從哪些詩句可以看出?(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3)陶淵明歸隱田園后,他快樂嗎?從哪些詩句可以看出?(與學生共同體會“帶月荷鋤歸”與“夕露沾我衣”的如詩如畫的意境。)
《歸園田居》教學設計 篇9
教學目標:
1.訓練通過揣摩語言、想象畫面與體味情感來鑒賞古典詩歌情景交融意境的能力。
2.討論陶淵明的精神世界,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與探究能力。
教學步驟:
一、 導入課題
二、 知識回顧
《桃花源記》: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
《五柳先生傳》:不慕榮利
《飲酒》: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歸園田居 種豆南山下》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抡床蛔阆В乖笩o違。
小結陶淵明特點:志趣高尚 厭惡官場 樂于歸隱
三、 研讀全詩
(一) 朗讀全詩,讀出詩情(全班讀、教師范讀)
。ǘ 研讀詩歌,品味真情
以“歸”字為核心研讀全詩
1、 為何而歸?
性本愛丘山
守拙歸園田
2、 從何而歸?(塵網、樊籠)
3、 歸向何處?
詩人筆下的田園風光是怎樣的?
你最喜歡的詩句是什么?
發揮想象力,用自己的語言描繪詩人筆下的田園風光。
要求:要素齊全,想象合理,描繪生動
4、 歸去如何?
鑒賞“復得返自然”,體會重回大自然的自在、自得、自樂之情。
。ㄈ┬〗Y詩歌,回味歸情
四、 討論
我們如何看待陶淵明的歸隱?(自圓其說,言之成理即可)
五、 布置作業
從《歸園田居》五首和《歸去來兮辭》看陶淵明的精神世界。(不少于1000字)
六、 結語:構建自己的心靈家園
《歸園田居》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設想
詩歌教學應注重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提升學生鑒賞詩歌的審美能力和探究能力,這節課旨在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通過學生、教師、文本間的對話,來實現對田園詩的把握。理清由“歸”字折射出的幾個問題:從何而歸?為何而歸?歸向何處?歸去如何?從而深入體會陶淵明歸隱后怡然自得的心境。
三維目標
知識與能力
1.了解陶淵明其人及其文。
2. 正確解讀詩歌意象,把握作品的意境,背誦《歸園田居(其一)》。
過程與方法
1.引導法,教師在學生預習的基礎上以提問的方式進行引導學生學習。
2. 通過討論,對詩歌意象進行解讀,把握作品的意境。
3.通過反復誦讀,師生共同把握詩人心情的轉變。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領悟詩人的田園情懷,體會田園生活的情趣。
教學重點
通過詩中意象的分析體會詩人歸隱田園的心境。
教具準備
多媒體輔助教學。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理想家園,它有一個很好聽的名字,叫做“世外桃源”。這個代名詞緣自一篇千古美文《桃花源記》,在這篇美文中,作者虛構了一個景色優美、土地肥沃、和平安寧的社會。那么這么一個美好的理想世界的世界是源自于哪位大家之筆呢?沒錯,就是源自東晉大詩人陶淵明。世外桃源的理想世界一經陶淵明筆下流出便成了人類文明共有的精神財富。由此可見,陶淵明以及他的作品對后世的影響之深遠,今天,我們就一起再來欣賞他的作品,再次感受陶淵明的人格魅力和作品的文學魅力。
二、知人論世
1、回顧初中所學習過的出自陶淵明筆下的詩文。
(《歸園田居其三》、《飲酒》、《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
2、通過圖片猜詩句的形式再次回顧所學詩文進入詩歌情景的學習。
(其三的“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飲酒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桃花源記的“ 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五柳先生傳的“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
3、通過資料補充完整的形式將陶淵明的介紹
陶淵明,又名陶潛,字元亮,自號:五柳先生,謚號:靖節先生
東晉時期杰出的的詩人,他的詩情感真實,詩味醇厚,語言清新自然。他開創了田園詩,為古典詩歌開辟了新的意境,因此陶淵明被后人稱為田園詩人。(補充)同時陶淵明還有一個稱號,大家知道是什么嗎?(隱逸詩人)一直在官僚與隱士的角色中徘徊,他29歲出仕,不久又回家了,五六年后又出來做官,但時間都不長,直到41歲時,他才擔任彭澤縣令,在任僅八十余天,就辭官歸田,直到63歲去世,再也沒有出來做官了。試問:陶淵明歸隱后真的快樂嗎?今天我們學習他的一首詩——《歸園田居》,一同追尋他的心路歷程。
三、誦讀指導
齊讀,糾字音,指導、提醒把握五言詩的節奏后再次誦讀。
(拙zhuō、蔭:Уìn)
四、文本解讀
1、疏通字詞(先請學生回答以下加粗、較為難以理解的字詞,老師再做補充)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
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戶庭無塵雜,虛室有余閑。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
(適:適應,迎合;韻:氣質、本性;羈鳥:籠中鳥;拙:愚拙;蔭:遮蓋;曖曖:昏暗、模糊;依依:輕柔緩慢地上升;墟:村落;自然:既可理解為自然界又可理解為田園生活)
2、解題
俗話說:眉目傳情。文章和詩歌的.題目好比一個人的眉毛和眼睛,它往往能傳達或者暗示許多有效信息。從題目當中我們看出此詩的詩眼是什么?明確:“歸”
3、由題目可知“歸”字是詩眼,是明示的條件,但“歸”字之下還有許多暗含條件,而這些暗含條件向我們展示出了下面四個問題:
“從何而歸”、“為何而歸”、“歸向何處”、“歸去如何”?
問題:從何而歸?
明確:從塵網中歸,塵網指官場,污濁、混濁的官場。
用了什么修辭手法?
明確:此處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
塵網與官場中有什么相似的特點?
明確:比較束縛。(對人的本性具有約束作用)
詩句中還有其他詞可以反映他從官場中歸來的嗎?
明確:樊籠。
從這兩個比喻句中可看出作者什么樣的情感?
明確:詩人將官場說成“塵網”、“樊籠”,反映了詩人對官場生活的厭惡。
問題:“為何而歸”?
明確: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本性愛田園)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由于官場的黑暗,無自由)
(小結:作者直接表明自己的本性的同時用羈鳥、池魚指代自己,說明由于官場的黑暗、污濁、腐敗使得自己失去了自由的本性,無法實現抱負,作者歸隱田園為獨善其身。)
作者在官場當中失去了自己的自由和本性,所以使得作者對怎么樣的生活?田園生活
作者向往的田園生活是怎樣的?作者歸向了何處?歸去如何?大家相互討論下,找出描寫歸后生活情境的句子并加以賞析(意象、手法、情感等)。
明確:歸向園田,詩人歸隱后是快樂自足的。
“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戶庭無塵雜,虛室有余閑!(學生自由發揮)
藝術手法:遠近結合 以動襯靜 白描 情景交融
幻燈片顯示:
愛丘山 所見:方宅、草屋、榆柳、桃李、
遠人村、墟里煙 由近及遠
歸園田 所聞:狗吠、雞鳴 白描
以動襯靜
落塵網 所感:無塵雜、有余閑
情景交融
樊籠→自然
總結:全詩以追悔始,以慶幸終,追悔自己“誤落塵網”,“久在樊籠”的壓抑與痛苦,慶幸自己終“歸田園”“復得返自然”的愜意與歡欣,真切的表達了對山林隱居生活的怡然陶醉之情。
4、拓展探究
問題預設:有人說陶淵明的歸隱是志趣高潔、潔身自好的,也有人認為他的歸隱是消極避世。你怎樣看待陶淵明的隱逸道路?假如你是陶淵明,你會怎么選擇呢?
總結:學習陶淵明對于今時今日的人們能來說我覺得最大的意義不在于他的選擇,而在于他的舍棄,他選擇了歸隱,也就舍棄了名利;選擇了歸隱,也就舍棄了富貴;他能在渾濁的現實中追求自己的原則;能在一塵不染的現實里關照自己的本性;能夠“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能夠“不以躬耕為恥,不以無財為病”,這一點,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都是需要足夠的勇氣,足夠對自己的真實,足夠獨立思考的精神,足夠獨立人格的支撐才能夠做到的。所以,無論時代怎么改變,世事怎么變遷,陶淵明和他文如其人的淳樸詩作都不會褪色,他一直是并永遠是永恒的經典。
5、布置作業
1.默寫《歸園田居(其一)》。
2、以你們聰明及日常的積累為畫筆,豐富的想象為顏料將詩句中美好的田園風光描繪出來
附:板書設計
歸園田居(其一)
陶淵明
情 由近及遠
仕——隱 景 以動襯靜
巧——拙 交 (動靜結合)
融 白描
《歸園田居》教學設計 篇11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了解陶淵明其人及其在文學史上的影響。
2.培養學生運用樸素平淡的語言表達情懷的能力。
3.培養學生能夠穿透詩文把握文章的內涵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1.在誦讀中領悟詩歌的意境。
2.掌握詩人寫景抒情的方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
1.領悟詩人的田園情懷,學習他那種淡泊名利、潔身自好的高尚人格。
2.學會辯證看待陶淵明的隱居生活。
二、教學重點
1.通過詩中意象的分析來把握情景交融的意境。
三、教學難點
1.如何看待陶淵明的隱居生活。
四、教學方法
1.運用誦讀法,通過反復誦讀,逐步加深對詩意的理解。
2.運用點撥法,抓住關鍵詩句進行點撥,以點帶面,以利于學生對作品的理解。
3.運用討論法,讓學生自己品味詩中運用的情景交融等藝術手法。
4.探究閱讀法,使學生對作品的理解有新意。
五、教具準備
多媒體、錄音機
六、課時安排:
1課時
七、教學過程
。ㄒ唬⿲дZ:期中考作文以“學會放棄”為話題,通過這次作文,我們懂得,取與舍貫穿于人的一生,我們總是在不斷地舍棄,又不斷地得到。有一位作家說過,人的一生就是一舍一得的過程,人的分別也就在于有的人知道舍什么,得什么,什么時候該舍,什么時候該得,有的'人卻不能,由此,人生的境界也就不同。東晉著名文學家陶淵明,在出仕多年后,毅然地與官場徹底決裂,選擇歸隱田園,這是為什么?他歸隱田園之后的生活狀況又是怎樣?帶著這些問題,我們來學習他的《歸園田居》。
(二)簡介陶淵明,并解題
《歸園田居》是一組詩,共五首,歌詠田園生活之樂。寫于辭官歸隱的次年。此詩為第一首,是陶淵明田園詩的代表作,敘述了詩人歸隱田園后輕松喜悅之情,表達對官場生活的厭惡。
。ㄈ┱b讀課文
。1)范讀正音并提示五言詩朗讀節奏(一般是三個節拍,二二一或二一二)。
(2)指名學生朗讀,并加以評價。
(3)聽錄音,然后學生自由朗讀。
。4)全班分成兩組進行朗讀比賽。
。5)學生默讀課文,結合注釋疏通文意。
。ㄋ模、討論鑒賞
1、提問:詩中哪些詩句直接表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找出詩眼或關鍵語句并分析)
明確: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
歸園田居
塵網羈鳥池魚
厭惡官場生活(樊籠里)
向往田園生活(返自然)
愛丘山戀舊林思故淵歸園田
2、提問:哪些詩句描寫鄉村田園生活?
明確:“方宅十余畝,草屋七八間”等詩句。
3、提問:詩中描繪的田園風光圖景有什么特點?請抓住詩中幾組意象分析詩歌情景交融的意境。(讓學生以四人一小組的形式展開討論)
農田草屋
榆柳桃李簡樸幽雅
見
遠人村安詳悠閑
墟里煙(動靜結合)
狗吠深巷寧靜和平聞
雞鳴桑樹(以動襯靜)
無塵雜閑適自在感
有余閑
總之,這些詩句,捕捉住農村中司空見慣的事物,畫出了優美畫畫,有近有遠,有聲有色,有淡有濃,有活潑有生機,有樸拙自然的趣味。而這一切又與詩人在官場上的生活形成了鮮明的對照。這里詩人用歌頌田園,無言地批判了官場的傾軋、爭斗、混亂、險惡,表明了詩人追求恬淡生活和平靜、和諧的心境。
4、小活動:假如你是某旅游公司的策劃或導游,根據本詩你打算怎樣向客人推介“樂陶陶農家游”這項服務?
(五)探究:如何看待陶淵明的隱居生活?
要根據整首詩,聯系作者的生平、思想、寫作背景來發表自己的觀點。
1、從當時的社會來看,陶淵明堅持高尚的志趣是一種對黑暗官場的反叛,具有積極意義!笆琅c我而相遺,復駕言兮焉求?”陶淵明辭官歸隱是在對污濁的現實社會絕望之后選擇的一條潔身自好、追求恬靜的田園生活、完善獨立人格、渴望自由的道路,與當時社會的“學而優則仕”是格格不入的。
2、陶淵明放棄了大濟蒼生的理想則有其消極的一面。要改造社會,要清除污濁,不能單靠“歸隱”與“善”,應該兼濟天下、積極地參加社會活動。
3、成因分析:陶淵明的思想儒道兼有。儒家積極入世、大濟蒼生,曾為陶淵明的人生追求。而道家消極避世的思想使他在“誤落塵網”13年之后,“悟幾往之不諫,改心為形役”為“形為心役”,找到了真正的自我——率性自然。
。┤嗤瑢W朗讀課文并練習背誦
(七)作業
1、課外探究:陶淵明一生多次辭官做官,難道是僅僅用一"誤"字所能辯解的嗎?
提示:(1)矛盾心態:家庭和儒家思想的影響,有"大濟蒼生"的抱負;仕途不得志,難以施展抱負.(2)徹底悔悟。(3)也許是一種托詞.
2、比較閱讀《歸園田居》和〈〈短歌行〉〉
提示:(1)進取與隱退的對立。(2)文學有著廣闊的胸懷,只要是美的,都有價值。
板書設計
歸園田居
塵網羈鳥池魚
厭惡官場生活(樊籠里)
向往田園生活(返自然)
愛丘山戀舊林思故淵歸園田
《歸園田居》教學設計 篇12
【教學目標】
一、知識教育目標
1.鑒賞漢、魏、晉詩歌的情趣和藝術魅力。
2.了解五言詩的特點,有感情地誦讀并背誦這三首詩。
二、能力培養目標
培養學生鑒賞詩歌形象、語言、表達技巧的能力;鑒賞可以突出重點,不必求全。
三、德育滲透目標
引導學生接受詩中高尚而純真的情感熏陶,培養學生健康積極的人生態度。
【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
如果字詞過關了,對詩歌的淺層次的鑒賞比較容易辦到,但深層次的鑒賞恐非易事。希望能夠通過這三首詩引導學生對詩歌進行較深層次的鑒賞。
解決辦法
1.疏通詩句,誦讀涵詠。
2.從知人論世和語言技巧人手,把握意象,進入意境。
3.領會意蘊,汲取精神營養。
【學生活動設計】
1.第一課時,讓學生誦讀第一、二首詩,并嘗試著從表達技巧上進行鑒賞。
2.第二課時,讓學生結合陶淵明的生平,從情感深處與《歸園田居》產生共鳴。
【課時安排】2 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明確目標
學習并鑒賞《涉江采芙蓉》、《短歌行》。
二、整體感知
《涉江采芙蓉》寫的是游子采芙蓉送給家鄉的妻子。采摘花草贈給遠方的親人,這種舉動在古代詩歌里多有表現。它寄托了什么呢?讓我們看看《古詩十九首》中的“庭中有奇樹”一詩:
庭中有奇樹,綠葉發華滋。攀條折其榮,將以遺所思。馨香盈懷袖,路遠莫致之。此物何足貴,但感別經時。
由此可以看出,送花草給”所思”是在思念之情銘心刻骨時自然而有的一種舉動,并且所送的花草或為“芙蓉”;驗椤捌鏄洹遍_的芳香濃郁的花,這又表現了對“所思”的珍惜之情。
不過,花草很快就會枯萎,送花草給遠方的親人是“無理”的想法,當送花草的人一轉念間意識到花草無從寄出時,內心的痛苦與惆悵可想而知了。
《短歌行》這首詩流露出對于生命短促的濃濃感傷,不過詩人并沒有陷在消沉的情緒中不能自拔,而在對統一天下大業的追求中獲得了超越。人生苦短、生命無常,這是漢樂府濤歌里常見的主題,可見當時這個問題縈繞在人們的心中,揮之不去。由人生有限,引發出人們的思考:人應該怎樣活著?對此,漢樂府詩歌里更多的是主張及時行樂,“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游?”(《西門行》)將這種主張發揮到了極致。也有勸導人們努力進取的。如”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長歌行》)。曹操的《短歌行》這首詩,前半部分的情調和漢樂府詩歌相近,后半部分古雅雄渾,氣度非凡,又完全是他自己的風貌了。
三、重點、難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過程
1.學習鑒賞《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這首詩有兩個突出的特點,一是意境高潔、清幽,一是含蓄不盡,余味悠長。
起首四句是平緩的敘述!败饺亍薄疤m澤”“芳草”等語,讓人頓感抒情主人公形象的稚潔以及所表達的感情的純潔、美好。“采之欲遺誰?所思在遠道!边@兩句自問自答,語氣也是較為緩和的,不過“遠道”一詞已為下面的情緒轉折透露出一些消息。五六兩句承“遠道”而來,“還顧望舊鄉,長路漫浩浩”將“遠道”的意思說盡!斑顧”一詞,動作性和畫面感很強,讀者似乎看到主人公孤單、憂愁、悵惘地立在船頭,徒勞地往故鄉的那個方向張望,他看到的是什么呢?是他不敢去仔細計算的迢迢路程!“漫浩浩”一詞,讀起來即給人以路途綿延無盡的感覺。故鄉在哪兒?“所思”在哪兒?至此,抒情主人公感情痛苦到極點?墒牵@兩句并沒有直接點明主人公的痛苦,這樣,給讀者留下了很大的想像空間,具有含蓄不盡的效果。最后兩句也并沒有順接上面兩句,而是從眼前想到此后的生涯,主人公更探的擔憂是,如果兩個相愛的人此生都不能相聚相守,那就只能是“憂傷以終老”了。黯然的情緒真是令人消魂!
2.學習鑒賞《短歌行》
理解和欣賞這首詩,可能有兩個難點:一是對詩中引用的《詩經》里詩句的意思不理解,一是對詩中情緒斷續、起伏、變化不易把握!扒嗲嘧玉啤眱删洹ⅰ斑线下锅Q”四句出自《詩經》,學生對照課文注釋理解它們的主要意思即可。至于如何把握這首詩中情緒的斷續、起伏、變化,我們可以從人的情緒在某個時候變化無端、不必強尋線索的角度來理解,也可以從它原本是配樂的,首先要和音樂旋律相應和的角度來理解。從這首詩本身來看,它創作于宴饗賓客時。起首“對酒當歌”,可見這是一場盛大的筵席。然而,樂極悲來,詩人油然生出人生苦短的感嘆!捌┤绯丁钡谋扔,可能和漢樂府《薤上露》有關聯:“薤上露,何易晞!露晞明朝更復落,人死一去何時歸!”至“何以解憂?惟有杜康”兩句,詩人借酒澆愁的形象讓讀者體會到他的情緒低落到極點;接下來“青青子衿……鼓瑟吹笙”,轉到對人才的渴慕上,似乎是詩人有意自我排解,自我振作;隨后“明明如月……不可斷絕”卻又回到“憂”上來,似乎是天上皎潔清冷的月亮又無端觸發了他的愁思;“越陌度阡……心念舊恩”接續前面的對人才渴慕的情思;最后由“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的實景,體察人才的心理,表達希望能夠延攬人才、完成統一天下的大業的雄心壯志。從以上簡要分析來看,詩人由人生無常帶來的深沉憂思和他要招攬賢才、統一天下的壯志豪情相混雜,情緒或低落或高昂,到詩歌的結尾處,才讓讀者體會到詩人已用對理想、對事業的不懈追求驅散了此前縈繞在心頭的憂思愁緒。讀整首詩,讓人由衷贊嘆曹操的心胸肝膽。寫憂思,自然隨意,反反復復,將它寫得無處不在,難以排解,讓人產生共鳴;寫壯志,頭角崢嶸,完全是豪杰氣象,又非他人所能比,結語“周公吐哺,天下歸心”,何等有氣魄!
布置作業
完成“研討與練習”一的1、3兩問。
第二課時
教學步驟
一、明確目標
1.了解陶淵明所處的時代背景、生活經歷、真正理解《歸園田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了解詩歌鑒賞的一般步驟。
二、整體感知
陶淵明(365—427),一名潛,字元亮,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陶淵明少年時代由于家庭和儒家的影響,對統治階級抱著幻想,有“大濟蒼生”的壯志。但他的家世出身和所處的時代都是對他十分不利的。左右政局的士族和軍閥所熱衷的是爭權奪利,他們既不想整頓政治,也無意收復失地。在這樣的政治局面下,想實現進步的政治理想是不可能的。這種客觀現實對陶淵明的生活道路以及思想變化有著深刻的影響。
陶淵明直到29歲才出仕,以后十多年里,他幾次做官,都不過是祭酒、參軍等職,不僅濟世的抱負無由施展,而且必須降志辱身和一些官場人物周旋。這一切只使他感到“志意多所恥”和“違己交病”。在老莊思想和隱逸風氣盛行的'影響下,陶淵明早年就有愛慕自然、企羨隱逸的思想,當他仕途不得志時,便懷戀這種生活,所以,這十多年里他一直“一心處兩端”,行動上也是仕隱無常。39歲時,他的思想有了更大的變化,他說:“先師有遺訓,憂道不憂貧。瞻望邈難逮,轉欲志長勤。”就是說本應該是憂道的,可是道不行,那就只好躬耕自給了。就在這一年他親自參加了勞動。此后,因為“耕植不足以自給”,又一度為彭澤令,在官八十余日,逢郡督郵來縣,屬吏告訴他應束帶接見,他嘆道:“我不能為五斗米折腰向鄉里小兒!奔慈战饴毝鴼w。從此他結束了仕隱不定的生活,堅決走上了歸隱的道路。
《歸園田居》共5首,約作于從彭澤棄官歸隱的第一年,時年42歲。課文是第一首。《歸園田居》寫他擺脫污濁的官場,來到清新的農村后的自由生活和愉快心情,表現了超俗不羈的品質和閑適愉悅的心境。
三、重點、難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過程
1.朗讀詩歌,疏通詩句。
補充注釋
。1)塵網:塵世的羅網,指仕途。意謂仕途有如羅網一樣,使人不得自由。
。2)故淵:魚兒原來生活的深水潭。
。3)方:傍。
。4)羅:排列。
。5)塵雜:塵俗雜事,主要指過去官場的案牘和應酬一類的瑣事。
。6)虛室:虛空閑靜的居室,比喻沒有人事滋擾明凈洞澈的心境。
2.簡析詩歌的內容結構。
第一層:表作者個性思想,渴望歸田。
第二層:繪作者情趣盎然的田園生活。
第三層:寫田園樂之因。
3.結合陶淵明所處的時代背景、生活經歷,理解本詩的內容,體會作者的情感。
陶淵明的志趣與性格、社會的黑暗污濁,終于使他同統治階級上層社會完全決裂,回到田園中來。詩歌開篇兩句寫出了作者愛丘山、憎世俗的情感,統領全篇。接著以比喻、對偶的手法,生動地展示了自己為官13年的“羈鳥”“池魚”的仕途生活,表現了對仕途的厭惡,對自由田園生活的強烈渴望。第二層作者由近及遠著力描繪了田園風光:方宅以下四句,以簡淡的筆墨,勾畫出自己居所的樸素美好;曖曖以下四句,視線轉向遠處,使整個畫面顯出悠邈、虛淡、靜穆、平和的韻味。作者正是以此作為污濁喧囂的官場——“樊籠”——的對立面,表現自己的社會理想和人生觀念,結末“復得返自然”的“自然”,既是指自然的環境,也指自然的生活。詩中詩人把統治階級的上層社會斥為“塵網”,把投身其中看成是做“羈鳥”、“池魚”,把退處田園說成是沖出“樊籠”重返“自然”,表現了他對丑惡社會的鄙視。在這里,淳樸、寧靜的田園生活與虛偽、欺詐、互相傾軋的上層社會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具有格外吸引人的力量。
當然,陶淵明的歸田,是在對污濁的現實完全絕望之后,采取的一條潔身守志的道路。這時儒家的“獨善其身”的思想占了主導的地位。從他放棄了實現濟蒼生的理想來說,具有一定的消極性,但從他堅持高尚的志趣,決不和統治階級同流合污來說,仍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4.領悟陶詩平淡質樸語言中所蘊含的濃郁詩意。
陶淵明的詩藝術上具有獨特的風格和極高的造詣。他的詩給人的突出印象是平淡自然,平淡的田園風光、農村的日常生活,以及處于這種生活中的恬靜心境;而又是通過樸素的語言、白描的手法,真率自然地抒寫出來,使人感到真好像是從“胸中自然流出”,沒有一點斧鑿痕跡,讀來十分親切,還富有意境。《歸園田居》中,我們不只看到榆柳桃李中的幾間草房、村落中的幾縷炊煙,聽見深巷的犬吠、樹頭的雞啼,所有這些還構成一種境界,它寧靜安謐、淳樸自然。這種特點的形成與詩人的創作方法密切相關。詩人寫作田園詩,目的并不在于客觀地描摹田園生活,而是要強調和表現這種生活中的情趣。因此,他在創作時,并不是隨意攝取田園生活的影像,而是把那些最能引起自己思想感情共鳴的東西攝取到詩中來,在平凡的生活素材中含有極不平凡的思想意境,,它潛移默化,使人感到親切,又感到崇高。蘇軾說:“觀陶彭澤詩,初若散緩不收;反復不已,乃識其奇趣!彼^“奇趣”正是從意境中產生的。由于他的詩有意境,因而也就全篇渾然一體。這在藝術上又與漢魏詩的“氣象混沌,難以句摘”不謀而合。
總結、擴展
通過兩個詩歌單元的學習,詩歌鑒賞應該在我們頭腦中形成明晰的概念:它是讀者閱讀詩歌時的一種審美認識活動,讀者通過詩句的媒介,獲得對詩歌塑造的意境的具體感受和體驗,引起思想感情上的強烈反應,得到審美的享受從而領會詩歌的主旨。詩歌鑒賞是一項較復雜的思維過程,本無固定順序,為了幫助同學們較快地形成初步鑒賞詩歌的能力,暫分三個步驟:誦讀、涵詠——解題(知人論世)——釋句披文——人境(進入意境)——會意(領會主旨)——評價(評定優劣高下)。希望學生們能循著這步驟,鑒賞《歸園田居》的其他四首詩及《其他古詩背誦篇章》中的詩歌,逐步形成鑒賞詩歌的能力。
布置作業
1.很平常的農村生活場景,在陶淵明筆下為什么顯得那么美?
2.鑒賞《歸園田居·其二》,體會陶詩平淡自然的風格。
附:板書設計
愛田園—個性、思想
陶淵明—《歸園田居》 田園美—虛淡、靜穆 超俗不羈的品質
平和、淳樸 閑適愉悅的心境
《歸園田居》教學設計 篇13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解讀詩歌,品讀詩歌,努力提高學生的語言感受力。
過程與方法抓關鍵詞,分析意象,體味意境。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作者的隱士情懷,領悟作者反璞歸真的人生志趣與人生境界。
【教學重難點】
品讀詩歌,體會作者的.情感。
學習作者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堅定的人生追求。
【教學方法】
自主探究討論交流法、誦讀品味法、拓展延伸法
【教學工具】
多媒體課件、黑板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步驟】
。ㄒ唬⿲胄抡n
蘇東坡在評論王維的作品時說:“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毕旅嫖覀儊碛^賞一幅畫,你能聯想到哪句詩。
。ǘ⿲W生自由誦讀,找出讀不準的字音,不理解的字詞,討論研究。
小結解讀詩歌的方法:抓住關鍵詞
。ㄈ⿲W生朗讀,同學互評。(注意節奏、語氣、語調等)
。ㄋ模├砬灞驹姷拿}絡厭惡官場田園風光喜歡歸隱
。ㄎ澹┓治鲆庀螅惺芤饩
引入王國維《人間詞話》:
有有我之境,有無我之境。
有我之境,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無我之境,以物觀物,故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
。┰诶斫馊姷幕A上,讀出情感,教師示范讀。學生嘗試背誦。
。ㄆ撸┮牒蟠娙藢μ諟Y明的評價,你對陶淵明有何評價。
李 白:何時到彭澤,狂歌五柳前。
杜 甫:焉得思如陶謝手。
白居易:常愛陶彭澤,文思何高玄。
陸 游:我詩慕淵明,恨不造其微。
板書:
歸園田居(其一)
陶淵明
厭惡官場田園風光喜歡歸隱
【《歸園田居》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歸園田居》教案教學設計07-15
陶淵明的《歸園田居》教學設計04-23
《歸園田居》教學設計(精選10篇)07-05
《歸園田居·其一》教學設計05-31
《歸園田居(其三)》教學設計07-05
《歸園田居其一》教學設計08-07
《歸園田居(其一)》教學設計10-24
歸園田居06-22
《歸園田居》教學反思09-28
《歸園田居》教學筆記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