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潮》閱讀練習
《觀潮》只有兩百余字,卻寫出了錢塘江潮的雄偉壯觀景象、水軍演習的宏大場面和吳中健兒高超的弄潮技巧。即寫風景,又寫民俗,使讀者嘆為觀止!
《觀潮》
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為盛。方其遠出海門,僅如銀線;既而漸近,則玉城雪嶺際天而來,大聲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勢極雄豪。楊誠齋詩云“海涌銀為郭,江橫玉系腰”者是也。
每歲京尹出浙江亭教閱水軍,艨艟數百,分列兩岸;既而盡奔騰分合五陣之勢,并有乘騎弄旗標槍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爾黃煙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轟震,聲如崩山。煙消波靜,則一舸無跡,僅有“敵船”為火所焚,隨波而逝。
吳兒善泅者數百,皆披發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爭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沒于鯨波萬仞中,騰身百變,而旗尾略不沾濕,以此夸能。江干上下十余里間,珠翠羅綺溢目,四馬塞途,飲食百物皆倍穹常時,而僦賃看幕,雖席地不容閑也。
4.下列詞句中加點詞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3分)
A.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觀:景象
B.并有乘騎、弄旗標槍舞刀于水面者騎:騎馬
C.隨波而逝逝:去,往
D.珠翠羅綺溢目溢:滿,充滿
5.下列詞句中加點詞的意義相同的一組是()(3分)
A.則玉城雪嶺跡天而來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B.既而盡奔騰分合五陣之勢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C.僅有“敵船”為火所焚公輸盤為楚造云梯之械
D.以此夸能 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6.下列對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誤的一項是()(3分)
A.作者以精煉的筆墨,描寫了錢塘江潮的雄偉景象,水軍演習的宏大場面,弄潮健兒的英姿以及人們觀潮的盛況。
B.文章第一段按照由遠及近的順序,從形、色、聲、勢四個方面,對錢塘江潮進行描繪,表現了江潮的雄奇壯觀。
C.文章最后一段寫江岸十余里間觀潮人數眾多,熱鬧非凡,直接表現了江潮之盛和水上表演之精彩。
D.文章用詞精當,寥寥數筆便能繪形傳神,如“騰身百變”四個字就刻畫出弄潮兒上下翻騰、變化多樣的驍勇身姿。
7.把下面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的劃線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4分)
⑴倏爾黃煙四起,人物略不相睹(2分)
⑵吳兒善泅者數百,皆披發文身(2分)
【答案】
4.B
解析:“騎”是馬的意思,名詞,讀jì。“乘”是騎、坐的意思。
5.D
解析:A第一個“而”表修飾;第二個“而”,連詞,表轉折,但是,卻。B第一個“之”結構助詞,的;第二個“之”,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C第一個“為”被;第二個“為”介詞,替,給。D兩個“以”都是憑借的意思。
6.C
解析:C答案錯在“直接表現了”,文章最后一段寫江岸十余里間觀潮人數眾多,熱鬧非凡,是從間接或是側面描寫出了江潮之盛和水上表演之精彩。
7.⑴忽然黃色的煙霧四處竄起,人和物彼此一點也看不見。(譯出大意1分,落實“略”的意思1分。) ⑵幾百個善于泅水的吳地健兒,都披散著頭發,身上畫著花紋。(譯出大意1分,落實“文”的意思1分。)
拓展閱讀:《觀潮》課文知識點
1、關于錢塘江大潮的形成
錢塘江是浙江省最大的河流,下流入杭州灣。錢塘江大潮之所以特別宏偉,是因為錢塘江的出海口地形特殊。出海口寬達上百公里,到了澉浦,收縮到二十公里,而到了鹽官鎮附近,江道又猛收到三公里左右,因此,外寬內窄,呈喇叭形。海潮來時,以每秒十米的流速,簇擁著大量的海水向江內推進。由于里邊江道突然變窄,所以大量潮水被兩岸夾住;又加上這一帶河床高低懸殊也很大,從而向東流的江水沖擊著由東向西涌來的潮水,前浪疊后浪,互相擁擠、堆積,進到鹽官鎮時江道最窄,形成最高峰。于是激起一道數米高的白浪水墻,形成聞名中外的天下奇觀。每年農歷八月十七、十八日,正是觀潮的最好時候,所以人們競相前往海寧觀潮。
2、詞語解釋
橫臥:橫躺著。本課指錢塘江橫現在人們眼前。
屹立:高聳地直立著。
橫貫:橫向貫穿。本課指錢塘江潮頭從這岸到那岸橫著通過去。
余波:指大潮過去以后剩下的波浪。
人聲鼎沸:鼎,古代煮東西的器物。人聲鼎沸是形容人聲喧鬧、嘈雜,像水在鍋里沸騰了一樣。
水天相接:江面和天際會合,指地平線。
浩浩蕩蕩:形容水勢很大。
山崩地裂:崩,倒塌;裂,裂開。山崩地裂多發生在地震的時候,本課形容潮來的聲音很大,如山崩地裂一般。
漫天卷地:漫,滿、遍。漫天卷地是鋪天蓋地的意思。本課形容大潮余波水勢洶涌。
3、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寫景的課文。課文描繪了農歷八月十八日錢塘江大潮的奇異景象,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壯麗山河的熱愛之情。
全文共有五個自然段。
第1自然段寫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
第2—5自然段按照“潮來前、潮來時、潮頭過后”的順序記敘了錢塘江大潮的一次過程,具體描繪了錢塘江大潮奇異壯觀的景象。
第2自然段寫潮來前的景象和人們盼望看到大潮的心情。這一段先交代觀潮的時間、地點。接著描繪了江面的景象及遠處的小山、近處的建筑,從而寫出了潮來前的平靜。之所以寫潮來前的平靜,是為了給潮來時的景象作鋪墊,使人讀到“潮來時”的景象時自然與先前的“平靜”形成強烈對比,從而感受到大潮的壯觀。在這部分的描寫中“江面很平靜,越往東越寬”這句話是不可忽視的,正是由于錢塘江入海口地勢的特點,才有了錢塘江大潮這一“天下奇觀”形成。最后寫錢塘江大堤上等待觀潮的人極多和人們盼望看到大潮的心情。“早已人山人海”“昂首東望”“等著,盼著”足以看出人們的心情,也正說明這“天下奇觀”對人們有著多么大的吸引力。
第3、4自然段按照由遠及近的順序描寫潮來時的奇異景觀。這是文章的重點內容,也是教學的重點部分。第3自然段先寫從遠處傳來的“好像悶雷在滾動”的隆隆的響聲,但“江面還是風平浪靜,看不出什么變化”,聲音像悶雷說明還很遠,江面還沒有變化卻聽到聲音,可以想象大潮來勢之大。接著再寫隨著響聲越來越大,“只見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水天相接”說明是在遠處,之所以看到大潮像“一條白線”,是因為水天相接的東邊江面寬闊,潮頭不高的緣故。
第4自然段具體形象地描繪大潮越來越近時的壯觀景象。先寫“白線”很快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寫出了大潮越來越近,水勢逐漸加大的過程。接著寫“再近些”時,“白浪翻滾,形成一道六七米高的白色城墻”,從顏色和高度這兩個角度寫出了大潮的氣勢,這是由于東寬西窄的地形,使得白浪翻滾的潮水形成六米多高的城墻。最后寫“越來越近”時,大潮更加驚天動地、氣吞山河,“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這句話中作者運用了兩個比喻句,從景象和聲音兩個角度,形象具體地寫出了大潮的水勢之大,來勢之猛,真是氣吞山河,無比壯觀。
第5自然段寫潮頭過后的江面的景象與變化。一是寫“霎時,潮頭奔騰西去”說明大潮過去時急且快,可是余波未盡,“漫天卷地”“風號浪吼”兩個詞寫出了余波之大。二是寫江面恢復平靜以后,江水漲了六七米高。顯然,這時的平靜與潮來前的平靜完全不同。這兩點描寫從另一角度進一步說明錢塘江大潮確實是天下奇觀。
4、一詞多義
觀:
觀潮:觀看(動詞)
天下之偉觀也:景象(名詞)[1]
僅:
僅有“敵船”為火所焚:只
僅如銀線:幾乎,將近[1]
為:
“敵船”為火所焚:被
海涌銀為郭:成為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為最盛:是[1]
以:
以此夸能:憑借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為盛:和時間詞等連用,表示時間。(助詞)[1]
勢:
勢極雄豪:氣勢
既而盡奔騰分合五陣之勢:陣勢[1]
能:
以此夸能:本領
未復有能與其奇者:能夠[1]
5、詞類活用
①天下之偉觀也(觀:動詞作名詞,景觀,景象)
②既而盡奔騰分合五陣之勢。(盡:形容詞作動詞,窮盡)
③皆披發文身。(文,名詞作動詞,畫著紋身;刺著花紋。“文”通“紋”,原指花紋,這里做動詞。)
④并有乘騎弄旗標槍舞刀于水面者。(標:名詞作動詞,樹立,舉)
⑤飲食百物皆倍穹常時。(穹:高)
【《觀潮》閱讀練習】相關文章:
觀潮的閱讀練習08-29
《觀潮》鑒賞及閱讀練習10-24
《觀潮》文章賞析及閱讀練習04-12
《觀潮》閱讀練習題09-18
《觀潮》閱讀練習(附答案)06-08
《觀潮》教學設計及閱讀練習07-20
《觀潮》閱讀練習及簡析06-12
《觀潮》閱讀練習題答案10-11
《觀潮》周密 賞析及閱讀練習題08-29
小學古文《觀潮》教學設計及閱讀練習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