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觀滄!方贪

時間:2024-10-21 13:30:37 偲穎 觀滄海 我要投稿

《觀滄!方贪福ňx16篇)

  作為一名教師,總歸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觀滄!方贪福┐蠹覅⒖冀梃b,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觀滄海》教案(精選16篇)

  《觀滄!方贪 1

  一、教學目標

  1、理解詩歌內容,揣摩詩歌表達的情感。

  2、了解詩歌情境交融的特點,培養學生讀古代詩歌的節奏感。

  3、品味詩句,感悟詩歌的意境,受到美的熏陶。

  二、教學重難點

  誦讀詩歌,領會詩歌的意境美,感受詩歌的語言美,并理解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過程

 。ㄒ唬┱勗拰耄ぐl興趣

  同學們,你們見過大海嗎?大海給你們留下的印象是什么樣的呢?(學生暢所欲言)今天,我們就跟隨一位古人跨越千年一同去領略大海的風采吧!

 。ǘ┏踝x詩歌,整體感知

  1、展示資料,分享所得

  學生分享有關樂府詩和作者的資料,了解作者,并且了解詩歌的寫作背景。

  作者: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瞞,沛國譙(今安徽省亳州市譙城)人。東漢末年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和詩人。代表作品《蒿里行》《短歌行》《龜雖壽》《長歌行》等。

  背景:漢獻帝建安十二年(207),曹操親率大軍北上,追殲袁紹殘部,五月誓師北伐,七月出盧龍賽,臨碣石山。他躍馬揚鞭,登上當年秦皇、漢武也曾登過的碣石,又當秋風蕭瑟之際,心情像滄海一樣難以平靜,觸景生情寫下這首壯麗的詩篇。

  2、解決生字詞

  碣(jié)石澹澹(dàn)竦峙(sǒngzhì)

  3、誦讀詩歌,體會情感

 。1)學生以他喜歡的方式讀,并糾正發音有問題的字詞。

 。2)教師范讀,并指導朗讀的'斷句與節奏。

 。3)播放音頻文件《觀滄!。

 。ㄈ┘氉x詩歌,情景交融

  1、詩歌第一句,交代了哪些內容?全詩由哪個字統領?

  明確:交代了詩人登臨的方位、地點、目的,由“觀”統領。

  2、詩人站在碣石山上都看到了哪些景物?所寫之景有哪些特點?

  水:澹澹

  山島:竦峙

  洪波:涌起

  樹木:叢生

  百草:豐茂

  日月之行星漢燦爛

  3、詩歌最后說“歌以詠志”。曹操想借用這首詩表達什么志向呢?哪一句透露了他的心思?

  明確:“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北磉_了詩人一統天下的宏大抱負以及博大的胸襟。體會情景交融的寫作特色。

 。ㄋ模┢纷x詩歌,體會寫法

  本詩是一首寫景抒情詩,“滄!钡膲衙谰跋笫侨绾纬尸F在大家眼前的?

  明確:動靜結合,虛實結合

 。ㄎ澹┱n堂小結

  帶著豪氣,有感情的朗讀《觀滄海》,深入地感受作者的偉大理想并受到感染。

 。┎贾米鳂I

  1、背誦《觀滄海》。

  2、收集古今中外的詩歌名句,將其整理歸類,并探討抒發了作者什么樣的情感。

  《觀滄!方贪 2

  教學三維目標

  1、了解人的相關情況和本文的寫作背景,積累古代詩歌的文學常識;

  2、能夠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詩歌;

  3、理解詩歌內容,領悟詩歌意境,學會賞析詩歌動靜結合、虛實結合、寓情于景的方法;

  4、體會詩人表達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重點:

  1、能夠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詩歌;

  2、體會詩歌的內容和意境,學會賞析詩歌動靜結合、虛實結合、寓情于景的方法。

  難點:

  體會詩歌的內容和意境,學會從動靜、虛實、情景結合的角度賞析詩歌。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以前學過一首《七步詩》,里有一名句,“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詩人是——才華橫溢的曹植。中國有句古話:“虎父無犬子”,曹植這么優秀,那么他的父親,曹操,也定不是等閑之輩了吧!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曹植的父親曹操的一首詩《觀滄海》,看看他的文學才能如何呢?

 。ǘ┏踝x課文

  朗讀詩歌,體會情感

 。ㄒ唬┙Y合課文注釋自由朗讀兩遍;

 。ǘ┱堃晃煌瑢W讀,另一位同學進行點評并再讀;

 。ㄈ┙榻B創作背景,推出朗讀所帶情感;

  創作背景:詩歌是曹操率軍東征烏桓勝利后,凱旋途中所作。烏桓當時是東北方的大患,建安十一年(206),烏桓攻破幽州,俘虜了漢民,同時,南方有盤踞荊襄的劉表、劉備,為了擺脫被動局面,曹操采用了謀士郭嘉的建議,于建安十二年夏率師東征,直到當年九月勝利回師,途徑碣石山而作。所以,讀這首詩的時候我們要帶著一種怎樣的心情去讀?(喜悅、躊躇滿志、信心滿滿......).

  (四)播放錄音,全班齊讀。

 。ㄈ┚x

  分析詩歌內容

 。〞x百遍,其義自現,詩歌讀得差不多了,那么我們來看看這首詩具體寫了些什么呢?).

  (一)題目:《觀滄海》,交代下文所做之事是觀看大海。

 。ǘ皷|臨碣石,以觀滄海”:向東登上碣石山,觀看大海,看到了什么呢?

 。ㄈ八五e,山島竦峙”:大海里的水波蕩漾,海邊山島高高聳立。(還看到什么呢?).

 。ㄋ模皹淠緟采,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山島上樹木蔥郁,各種草木繁茂。秋風出來樹葉瑟瑟作響,大海波濤洶涌。(這是一種怎樣的`景象?——壯闊、雄渾;當詩人看到這樣的景象時,他又有想法了,想到了什么?

 。ㄎ澹叭赵轮校舫銎渲;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1、“若”,“好像”的意思,所以這兩句是作者想象出來的景象;

  2、日月的運行,好像是從海里升起來的;銀河星光燦爛,好像是由海洋中產生的。在曹操的想象力,眼前的大海能夠吞吐日月、包蘊萬千,該是一種怎樣的胸襟啊?這里,作者寫大海,其實是通過大海寫了自己的情感——胸懷博大、躊躇滿志。

  3、互文的修辭手法。兩個或一個句子的前后兩部分相互交錯、補充的修辭手法,如王昌齡《出塞》中“秦時明月漢時關”,理解為“秦漢時的明月和邊關”。本句理解為“日月星漢,若出其中(其里)”。互文的修辭手法起到表意委婉,耐人尋味的作用。

 。靶疑踔猎,歌以詠志”:我感到非常的幸運,能夠以詩歌的形式來表達出我此刻的心志!詞句是結束的套語,與詩歌內容無直接關系。

 。ㄋ模┭凶x。

  體會詩人情感

  看到草木茂盛、山島高聳、海浪澎湃,由這些想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氣概。在這個過程中,詩人曹操的感情是怎樣的?(傳達出的是作者自己統一中原、建功立業的雄心壯志。).

  詩歌藝術特色

 。ㄒ唬﹦屿o結合:動態描寫與靜態描寫結合起來,以靜寫動,以動襯靜,塑造出栩栩如生的文學場景。

  A、“水何澹!保珺、“山島竦峙”。

  A、“秋風蕭瑟,洪波涌起”,B、“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以上A屬于()描寫,B屬于()描寫。

  作用:靜景動景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相映成趣。

  (二)虛實相生:把抽象的述說與具體的描寫結合起來,或者是把眼前現實生活的描寫與回憶、想象結合起來。

  A、“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B、“閉了眼,樹上仿佛滿是桃兒、杏兒、梨兒”。

  A、“水何澹澹”,“洪波涌起”;B、“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以上A屬于()描寫,B屬于()描寫

  作用:使描寫對象更有趣味,內涵豐富。

  布置作業

  熟讀并背誦詩歌

  《觀滄!方贪 3

  一、教材分析:

  《觀滄!愤@篇課文是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的一篇古體詩。這首詩描寫了詩人登山望海所看到和想到的景象,大海吞吐日月,其氣勢雄偉,尤為壯觀。詩人以此來展示自己闊大的胸襟和豪邁樂觀地進取精神,抒發自己渴望統一天下、建功立業的思想感情。詩人寫山島的盎然生機,寄托了他的昂揚斗志;寫滄海的波瀾壯闊,表達了他豪邁樂觀、勇往直前地進取精神;寫滄海吞吐日月,展示了他博大的胸襟。而詩人的這種思想感情并沒有直接表露,而是把它隱藏在對景物地描寫之中。托物言志、寫景抒情,把眼前看到的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壯志巧妙地結合在一起。句句寫景,又句句抒情,體現了情景交融的藝術特點。學習本詩,重在朗讀背誦和理解詩歌內容,體會托物言志、寫景抒情的表現手法。所以這堂課我注重把握以下兩點:

  1、力求學習目標明確,教學思路清晰。

  2、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在輕松愉悅中,接受知識、鍛煉能力。

  二、學習目標:

  1、了解曹操,積累有關的文學常識。

  2、理解詩歌內容,體會寫景抒情的表現手法。

  3、運用“首字背誦法” 背誦古詩。

  三、學習重點:

  朗讀和背誦課文,理解詩歌的思想內容。

  四、課時安排:

  一課時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解釋課題。

  盛夏早已過去,寒冬即將來臨。沐浴著冬天這亮麗的陽光,讓我們綻放出學習的熱情,走進碣石山,跨越的千年時空跟隨詩人一起去觀賞滄茫的大海!

 。ǜ鶕鞖鉅顩r設計導語,使語文生活化、詩意化,激發學習興趣)

  〈二〉檢查預習,積累文學常識。

  1、指名學生朗讀課文并簡要評析。我想這樣:讓學生讀詩,既是走進文本,感知大意,也是檢查字音。

  2、檢查字音。

  碣石 澹澹 竦峙 蕭瑟 譙郡 毫州 烏桓

  3、了解作者及寫作背景。宜選擇主要的,與本詩有關的內容扼要介紹。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國譙郡人,東漢末年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詩人。漢獻帝時任丞相,封為魏王。其子曹丕代漢稱帝,追尊他為武皇帝,史稱“魏武帝”。曹操一生南征北戰歷盡艱辛,其中既有勝利的喜悅,也有失敗的痛苦。但是他從不消極,總是積極進取,把統一中國作為自己的人生目標和最大追求。在政治軍事方面,曹操消滅了北方的眾多割據勢力,統一了中國北方大部分區域,并實行一系列政策恢復經濟生產和社會秩序,促進了社會的穩定和發展。在文學方面,他創作了《觀滄!、《龜雖壽》、《蒿里行》等優秀的詩篇,其詩歌以“慷慨悲壯”的藝術風格而留名于后世。

  寫作背?:漢獻帝建安十二年(207)五月曹操率兵討伐烏桓;八月即大獲全勝;九月,班師凱旋。歸途中經過碣石山,詩人登山觀海,看到了雄偉壯觀的滄海景象,觸景生情,于是就寫下了這首名傳千古的佳作《觀滄!。詩中寫山島的盎然生機,寄托了他的昂揚斗志;寫滄海的波瀾壯闊,表達了他豪邁樂觀、勇往直前地進取精神;寫滄海吞吐日月,展示了他胸襟博大、氣吞山河的氣魄。今天,我們學習《觀滄!穪碚J識了解曹操,其最大的意義就在于學習他這種豪邁樂觀、勇往直前地進取精神。

  這是一首四言古體詩,選自《樂府詩集》。漢代樂府詩一般無標題,《觀滄!愤@個題目是后人加的。樂府詩原來是可以歌唱的。詩的最后兩句“幸甚至哉,歌以詠志”是合樂時加上的,是詩的附文,跟詩的內容沒有聯系。

 。ㄔ跈z查復習中積累文學常識)

  〈三〉指導朗讀課文。

  學習詩歌重在朗讀,朗讀時應注意以下兩點:

  1、讀準字音,讀準節奏。

  古詩的節奏一般按音節劃分,但有時也要根據意義加以調整,以避免讀破詞語。

  2、讀出語氣,讀出情感。教師要范讀,把時間給學生。教師的指導要跟上去!放到最后一個環節也可以,“讀出感情”必然是建立在理解了文本的基礎之上的。

  曹操以強大的優勢平定了烏桓及袁紹的殘余勢力,統一了北方,實現了人生的第一個目標,心情自然是豪情萬丈,激動萬分。此時登碣石山看到波濤洶涌的大海,更是觸景生情,堅定了他建功立業,統一中國,要做一番大事的人生信念。所以,要用“激動、豪邁、樂觀、激昂”的語氣,讀出對大海的熱愛之情和渴望建功立業的思想感情。

  〈四〉疏通詩文大意。注重自學,很好!七年級的學生教師要適當指導,和九年級不一樣。

  1、學生根據資料、小字注釋及老師提供的資料分組合作,疏通文意。

  2、訂正詩文大意。

 。ㄒ龑W生自己探究知識,這樣記憶深刻,能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五〉合作探究,解答問題。

  1、作者登上碣石山之后看到了那些景物?

  明確:浩蕩的海水、聳立的山島、繁茂的草木、掀起的洪波。(深秋的日月)

  海水蕩漾是動景,山島聳立是靜景,相互映襯之中顯示了大海的遼闊和威嚴;草木叢生是靜景,洪波涌起是動景,動靜之間展示了大海的驚人力量和宏偉氣象。

  2、這些景物給詩人帶來了怎樣的思想觸動?

  明確:山島的繁茂,激發了他的昂揚斗志,自己應該像深秋之草木那樣仍然煥發人生的活力;海水浩蕩,給他增添了無窮的`力量,堅定了他的人生信念,動蕩的局面應該有人穩定大局;滄海吞吐日月,拓展了他博大的胸襟,一個人有了博大的胸襟才能成就自己的事業。

  3、“幸甚至哉,歌以詠志”是什么意思?你認為詩人在詩中表達了什么樣的人生理想或思想感情?

  明確:詩人通過描寫滄海雄偉壯麗的自然景象,展示了詩人寬闊的胸襟和宏大的抱負,抒發了他渴望統一中國建功立業的思想感情。

  〈六〉鞏固練習。

  練習題有點簡單。公開課可以不要這一環節。

  1、這是一首( )詩,選自( )。作者是( ),他是( )時期著名的( )、( )、( )。其詩歌的藝術風格是( )。

  2、詩人觀賞滄海的立足點在哪里?詩中那一個字能夠統領下文?

  3、哪些詩句是描寫的想象之景?你認為詩中哪些詩句是流傳千古的名句?

  4、詩歌的抒情方式大致有三種:寫景抒情、敘事抒情、議論抒情。本詩屬于哪一種抒情方式?

  5、你認為這首詩歌的寫作特點是什么?

  〈七〉朗讀背誦。

  1、個性朗讀。自由選用速讀、變換節奏讀、方言讀、唱讀等方式進行特色朗讀。(目的是多角度識記詩詞,增加趣味性)

  2、“首字背誦法”背誦全詩。 觀滄海 曹操

  東— — —,以— — —。

  水— — —,山— — —。

  樹— — —,百— — —。

  秋— — —,洪— — —。

  日— — —,若— — —。

  星— — —,若— — —。

  幸— — —,歌— — —。

  〈八〉拓展運用。

  課后古詩詞背誦,完成以下任務:劃分節奏,名句賞析,抒情方式、首字背誦。

  龜雖壽 曹操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

  騰蛇乘霧,終為土灰。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這里要有對名句的簡要賞析。最好從一兩個角度進行比較閱讀。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

  養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主題:老當益壯,積極進取)

  〈九〉布置作業。

  搜集有關曹操的資料。

  板書設計

  觀滄海 曹操

  烏桓

  浩蕩的海水 節奏:X X/ X X

  聳立的山島 感情基調:激昂

  碣石山 “觀” 繁茂的草木 寫作特點:虛實結合

  掀起的洪波 動靜結合

 。ㄉ钋锏娜赵拢 寫景抒情

  許都 托物言志

 。ㄔS昌) 譙郡

  (毫州)

  《觀滄海》教案 4

  《觀滄海》是曹操蒼涼慷慨寫景抒情的一首優秀作品,同時又是一首詩中有畫,畫中含情的名篇。為了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此詩,應先讓學生簡單了解曹操的生平思想及政治抱負,理解詩中景色描寫,流露出統一中國建功立業的雄心壯志的感情。通過學習后,培養學生面對多姿多彩大自然,也能悟出自己的情感。

  曹操是《三國演義》中一個著名人物,同學們是比較了解的,因此我在教學上設計:先讓學生自主去了解曹操生平及思想抱負,然后文中詩句師生共同合作切磋,在學習中一定要質疑問難,師生再深入探究并解決之。

  一、 教學目標

  1、 朗讀,背誦全詩。

  2、 體會詩中有畫,畫中含情,理解曹操的抱負。

  3、 培養學生感悟古代詩歌的能力。

  二、 導入新課及寫作背景

  同學們都很熟悉曹操是《三國演義》中一位著名的人物。建安五年(200),他在官渡之戰中大敗兵強地廣的袁紹后,于建安十二年(207),又親率大軍北上,大破烏桓及袁紹的殘余勢力,在凱旋班師途中登上碣石山,面對著洪波涌起的`大海,觸景生情,寫下了這首壯麗的詩篇。

  三、教學設計

  【自主性學習】

  1、 學生課前預習,掃清文字障礙。

  指名兩位學生來朗讀,注意節奏、語調、情感。讀完后請其他同學來指出讀錯的字詞。

  2、 朗讀,初步整體感知課文。

  全班齊讀,講究抑揚頓挫,鏗鏘有力,充滿豪情壯志誦讀,然后請兩位學生來說說詩中畫面及詩人的情感。

  【合作性學習】

  1、 整體感悟

  詩人站在碣石山上,望著蒼茫的大海,波濤起伏,拍打著海岸,山島聳立,豐茂的草木在蕭瑟的秋風中搖曳弄姿,詩人感到這是多么壯麗的意境,多美好的圖畫!看到太陽、月亮的運行離不開大海的懷抱,大海就仿佛是日月星辰的母親一樣,這是多么博大的胸懷啊!

  2、 把學生分成四人一組,開始共同研討下列問題。

  問:整首詩是由一個字來展開詩的線索,統領全篇的,請指出是哪個字?

  理解:“觀”是全詩的“詩眼”,以下十句都是觀海所見。

  問:“東臨碣石,以觀滄海!贝司渲饕淮裁?句中直接寫到人嗎?

  理解:主要交代觀海地點、方位,句中雖沒有寫人,但我們仿佛看到了曹操登山觀海時那種勃勃英姿。

  問:詩中哪幾句是寫實景?主要寫了哪些景色?顯示了什么?

  理解:“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全是實景,主要描寫了滄海水波蕩漾的動態景色和山島挺立,草木豐茂的靜態景象。顯示了在茫茫蒼蒼的大海上,波濤起伏,拍打著海岸,山島聳立,豐茂的草木在蕭瑟的秋風中搖曳弄姿,生機勃發,這是多么壯麗的意境,多么美好的山河圖畫。

  問:詩中哪幾句又是寫虛景?能說出這景象嗎?這種景象是一種什么樣意境?

  理解:“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比菍懱摼,即作者的主觀感受,可從兩個“若”看出。主要描寫了太陽、月亮、星辰銀河都好像從海里升起又落入海里,這些運行都離不開大海的懷抱,都包蘊在這滄海之中。作者借助奇特的想象來表現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狀觀景象。是一種極其開闊博大的意境。

  問:實景是一幅美麗的山水圖畫,虛景能把我們帶進一個極其開闊,博大胸懷的境界,你能悟出詩人寫實虛景的感情嗎?

  理解:詩人描寫實景實際上在謳歌祖國壯麗的河山,流露出作者熱愛祖國的感情。詩人目睹祖國山河壯麗景色后,更加激起要統一中國,建功立業的強烈愿望。虛景描寫是詩人實際借助豐富奇特想象,來充分表達這種愿望,以滄海自比,勾畫出大海吞吐日月,包蘊萬千的景象來表現詩人博大胸懷和豪邁氣魄。

  3、 小結,朗讀、背誦。

  這是一首以寫景為主題的名作,通過對登山觀海的描寫,抒發了詩人統一中國建功立業的抱負。

  學生齊讀,當堂背誦。

  【探究性學習】

  問:你能說出此詩中哪些詩句最能體現作者的博大胸懷?

  理解:實景也能看出詩人的博大胸懷,但跟虛景比較,氣象略遜一籌,因為詩人的意圖在虛景中,所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弊钅荏w現作者的博大胸懷。

  問:這是一首寫景抒情詩,但全詩卻沒有哪一句是寫情的詩句,情寓于景中。你能說出古代即寫景又寫情的詩句嗎?

  理解:李白《贈汪倫》: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王安石《泊船瓜洲》: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張繼《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等等即寫景又寫情的詩句。

  作業:1、背誦全詩。2、課外閱讀有關曹操詩句。

  附:板書設計

  水何澹澹顯示大海波壯闊,

  動態景色秋風蕭瑟美麗多姿,生機

  實景洪波涌起勃勃景象。(實頌借景抒情

  山島竦峙祖國壯麗山河,抒發詩人

  曹操登山觀海(全景)靜態景色樹木叢生激起統一中國強統一中國

  百草豐茂烈愿望。)建功立業

  虛景日太陽、月亮、星辰、銀河都投入的抱負。

 。ㄏ胂螅┰麓蠛5膽驯В髡咭源蠛W员,

  星漢含蓄表達詩人博大胸襟。

  《觀滄!方贪 5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積累語言詞匯,揣摩其語言魅力;理解詩的內容,領會詩人在詩中所寄寓的情感。

  能力目標掌握鑒賞古詩的方法,學習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藝術手法,提高對古詩的審美鑒賞力。

  情感目標領會詩歌的語言美、意境美,感受美的熏陶,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并背誦詩歌,掌握鑒賞古詩的基本方法,鑒賞意象意境,領會作者的思想情感

  難點理解詩歌情景交融、虛實相生的寫作特色

  三、教學課時:

  一課時

  四、教學方法

  誦讀法提問法點撥法討論法探究法多媒體教學法

  五、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情導入

  1、導入語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何其芳先生筆下所描繪的清新自然的秋景圖,今天我將帶領大家一起來學習另外一首描摹秋天景色的詩歌,看看詩人筆下描繪了一幅怎樣的圖景?下面我們就一同走進曹操的《觀滄!。

  2、作者簡介及寫作背景

  首先,請同學們談談“你心目中的曹操是一個怎樣的人,你是如何看待他的?”。

  {作者簡介}曹操(155—220)

  字孟德,小字阿瞞,一名吉利,漢族,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中國東漢末年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和詩人。精于兵法,著有《孫子略解》、《兵書接要》、《孟德新書》等書。善詩歌,創有《蒿里行》、《觀滄海》等詩篇。其詩具有“慷慨悲涼,氣韻沉雄”的風格。

  {寫作背景}

  東漢建安年間,曹操借許悠之計,以少勝多,擊退他在北方的主要對手——袁紹。袁紹殘部逃至烏桓(遼東半島上的一個少數民族政權),欲借烏桓之力,以求東山再起。曹操乘勝追擊,征討烏桓。東漢建安12年曹操揮鞭北指,所向披靡,大敗烏桓。歸途中,曹操登臨碣石山,觀看滄海壯麗景色,F在,曹操躊躇滿志,意氣昂揚,揮筆即書“《觀滄!贰。

  (二)夯實基礎,整體感知

  {簡要介紹詩歌體裁}

  樂府——兩漢官署名稱,即音樂機關。其主要職責是制作國家典禮音樂,主要收集文人詩、民間歌謠入樂。

  樂府詩一般無標題,尤其是漢代樂府。《觀滄!返念}目是后人所加的。樂府詩可譜樂歌唱,詩最后兩句“幸甚至哉,歌以詠志”是合樂時加上去的,亦可稱之為“詩的附文”,與詩歌表現的內容無關。

  {聽讀結合,初讀感知}

  請同學們聽我泛讀,注意把握這首詩歌的情感基調。泛讀完之后,再請同學們齊讀,在讀的`過程中請同學們找出“這首詩描繪了哪些景象?”

  明確:詩中描繪了水、山島、樹木、百草、秋風、洪波、日月、星漢等景象{深入詩歌,品讀文本}

  帶領學生進入詩歌,梳理詩歌的內容:

  1、細致分析詩歌所描繪的景象構成了一個怎樣的意境,與詩人的心境有何聯系?

  解析:“觀滄!币砸粋“觀”字為線索,總攬全詩。

  “東臨碣石,以觀滄!敝荚诮淮^海地點及方位,登高臨海,視野開闊,將滄海壯麗的景色盡收眼底;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登高遠眺,描摹大海、山島的情狀,使眼前之景顯得遼闊、壯觀,寫出了滄海之景的壯麗之勢;

  “樹木從生,百草豐茂”一反宋玉《九辯》中“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的悲秋情懷。寫出在秋風蕭瑟、草木搖落的季節,島上樹木繁茂,百草豐茂,給人生機盎然之感。

  “秋風蕭瑟,洪波涌起”此句雖言秋風蕭瑟(秋天的典型環境),卻無半點悲秋意緒。眼前見到的卻是大海的洶涌澎湃,氣象宏闊、生命不息。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詩人將眼前實景,融進自己的想象和夸張,呈現出吞吐宇宙的氣象。詩人以滄海自比,隱含自己有吞吐日月、包蘊星漢的宏偉氣魄和博大胸懷,抒發了詩人統一天下、建功立業的壯志雄心。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為合樂而作,與詩歌正文的內容無關。

  2、品析這首詩運用了那些藝術表現手法?并說明這些表現手法在詩中是如何得以體現的。

  明確:A、景物的描寫手法:

  由近及遠(由眼前實景到想象、聯想之景的描寫——空間關系的遷移,顯得層次分明)

  虛實相生(水、山島、樹木、百草、秋風、洪波等景象為實寫,日月、星漢為虛寫。采用虛實相生的描寫手法,使詩內涵豐富,意韻無窮)

  動靜姐合(水、秋風、洪波、日月、星漢等景象的描寫為動景,山島、樹木、百草等景象的描寫為靜景。動靜結合,使詩歌顯得鮮活生動,富于感染力)

  B、情感的表現技巧: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景生情,情生景”:一切景語皆情語)

  托物言志(借寫大海吞吐宇宙的雄偉壯闊之景,隱喻自己統一天下、建功立業的雄心壯志)

  {誦讀全詞,升華感情}

  請學生富有情感的誦讀全詞,以感受文氣,曹丕在《典論·論文》曾說:“文以氣為主”,詩詞亦是如此。在《觀滄海》這首詞中需要我們在誦讀中去獲得一種陶冶,以便使自己融入詩中,并達到與詩的一種交流與溝通。

  小結:

  本節課所學的《觀滄!,重點是讓大家掌握鑒賞古詩的方法,學習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藝術手法,體會詩人在詩中所寄寓的情懷。通過對這首詩的學習,我希望大家都能像曹操那樣“胸懷闊大、志存高遠”。

 。ㄈ┱n后作業

  請同學們下來完成課后作業,并背誦這首詩歌。

  板書設計:

  水山島(壯麗氣勢)

  樹木百草(向榮姿態)實景(借景抒情)觀滄海秋風洪波(氣象闊大)

 。犯姡┤赵拢哼\行-出其中(奇特想象)虛景(詩言志) 星漢:燦爛-出其里(宏偉意境)

  《觀滄!方贪 6

  學習目標

  1、理解文中字詞的意思。

  2、有感情地誦讀課文并能熟練的背誦課文。

  3、整體把握課文,理解詩歌意思。

  4、通過課文體會文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5、體會文中所描繪的壯麗景色。

  學習重點

  1、整體把握課文,體會詩詞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2、體會宏偉壯麗的景象。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方法

  誦讀 品味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在正式上課之前老是想請大家欣賞幾幅圖畫(展示圖片),從這些圖片中大家能看到什么?(教師引導學生認識大海的波瀾壯闊)那么假如當你們面對大海的時候你有何感想?(學生各抒己見)你們想知道曹操面對大還是有何感想嗎?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學習《觀滄海》這首詩歌,去領略曹操筆下大海的美景吧!

  板書:題目 作者

  破題:通過這個題目我們能看到什么?(教師引導學生認識到題目點出來作者的目的,正文也是圍繞這個“觀”字進行的。

  二、作者簡介

  曹操,字孟德,東漢末年著名政治家、軍事家、詩人、建安文學代表人物。

  在鎮壓黃巾起義中,逐漸擴充軍事力量。“挾天子而令諸侯”后,先后滅呂布,敗袁紹,逐漸統一了北方。建安十二年北征烏桓,大勝。次年率軍南下,被孫權、劉備的聯軍擊敗于赤壁。他善詩歌,《步出廈門行》、《蒿里行》均用樂府舊題抒發自己的政治抱負,氣魄雄偉、慷慨悲涼。

  偉大的領袖毛澤東都評價他的詩說:“曹操的文詩詞,極為本色,直抒胸臆,豁達通脫,應當學習!

  三、創作背景

  公元207年,曹操率大軍北上,追殲袁紹殘部,五月誓師北伐,七月出盧龍寨,臨碣石山。他躍馬揚鞭,登山觀海,面對洪波涌起的大海,觸景生情,寫下了這首千古傳頌的壯麗詩篇,給人一種震撼之感。

  四、疏通課文

  1、教師示范

  2、學生試讀

  3、聽錄音

  4、學生再讀

  5、解決字詞

 、倥R:登上有游覽的意思

 、跍妫和ā吧n”青綠色

 、坼e#核娌▌拥臉幼

 、荞抵牛郝柫

 、菔捝盒稳蒿L吹過樹木的聲音

  五、詩歌品析

  詩歌 內容 情感

  東臨碣石

  敘事 觀滄海的地點和目的 興趣盎然、勝券在握

  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

  總寫大海山島之景 動蕩時局需要一個主宰沉浮的人 山島竦峙

  實寫 樹木叢生

  寫山島之景突出欣欣向榮 勃勃生機、樂觀情懷 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

  海面之景突出驚濤拍岸 席卷宇內蕩平諸侯驚天動地 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虛寫 想像之境突出大海吞吐日月 開闊胸襟一統中國的報復

  包含萬千景象

  星漢燦爛

  若出其里

  六、整體把握

  先突出寫大海的碣石山高高聳立,節令雖是晚秋,山上卻生機盎然,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吹來,林呼山喚,草木共鳴;海中的波濤呼嘯翻騰,上欲接天,風助浪勢,浪壯風色。從“水何澹澹”到“洪波涌起”寥寥數語,便勾勒出一幅壯美的海山秋色圖,敏銳的觀察,開闊的視野,統攬全局的謀篇,顯示出作者超人的智慧和非凡的學識。

  寫完眼前的山海,詩人虛走一筆,把不同時空段內滄海托舉日月星漢的壯麗景象切換過來,使這海山秋色圖平添出一股浩蕩磅礴的氣勢。這是詩人英武壯闊胸懷的進一步拓展。太陽、月亮給人類送來溫暖和光明,是詩人拯救蒼生于水深火熱之中、一統天下宏大政治抱負的'真切比擬;燦爛的銀河則是詩人文武兼備、雄才大略的生動寫照。

  七、思考練習

  1、整首詩是由一個字來展開詩的線索,統領全篇的,請指出是哪個字?

  分析:“觀”是全詩的“詩眼”,以下十句都是觀海所見。

  2、“東臨碣石,以觀滄海!贝司渲饕淮裁辞闆r?“臨”字做何解釋?

  分析:主要交代作者所處的地點和來此目的!芭R”作“登臨、登上”講,“以”表示目的。

  3、根據這個開頭我們可以判斷,下文將要寫什么內容了?下文到哪一句為止是寫作者所見的情景?

  分析:寫觀海所見的情景。到“洪波涌起”為止。

  4、題目是什么意思?“滄海”的“滄”字怎么解釋?題目能不能換成“觀大!保

  分析:滄,是暗綠色!皽婧!庇猩,比“大海”形象,所以不能換。

  八、作業

  1、背誦并默寫課文

  2、課后搜集一些曹操的詩詞,加深對曹操的了解。附:板書設計

  觀滄海

  曹操

  詩歌 內容 情感

  東臨碣石

  敘事 觀滄海的地點和目的 興趣盎然、勝券在握

  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

  總寫大海山島之景 動蕩時局需要一個主宰沉浮的人 山島竦峙

  實寫 樹木叢生

  寫山島之景突出欣欣向榮 勃勃生機、樂觀情懷 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

  海面之景突出驚濤拍岸 席卷宇內蕩平諸侯驚天動地 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虛寫 想像之境突出大海吞吐日月 開闊胸襟一統中國的報復

  包含萬千景象

  星漢燦爛

  若出其里

  《觀滄!方贪 7

  教學目標:

  1.積累文言詞匯。

  2.了解詩詞有關知識;詩歌五首表達的思想感情。

  3.品味詩歌語言,體味詩歌的意境;培養賞讀詩歌的能力,增強古詩文修養。

  4.有感情地反復朗讀詩歌,準確背誦詩歌。

  5.了解詩歌情景交融的特點,培養學生朗讀古代詩歌的節奏感。

  6.啟發學生熱愛祖國古代文化知識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

  1、理解詩歌字詞含義和詩歌大意;誦讀并背誦。

  2、了解一些古代詩歌常識。

  教學難點:

  欣賞精彩文句,培養想象能力,體會詩歌意境和思想感情。

  授課方法:

  講授法,問答法,討論法

  教學時數:

  3課時

  預習要求:

  熟讀四首詩歌,閱讀課文注釋。借助參考書,查出《觀滄!、《次北固山下》。里面不懂的字詞。嘗試歸納兩首詩歌的主旨。

  第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

  同學們,我國的唐代、宋代、元代分別有哪種文學體裁發展得最有成就?(唐詩、宋詞、元曲)的確,中國自古就是一個詩的國度,以古老的《詩經》發端,優秀的詩歌作品浩如煙海,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四首膾炙人口的詩篇。

  二、《觀滄海》

  1、作者簡介: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國譙郡(現在安徽亳州)人。東漢末政治家、軍事家、詩人。(《三國演義》褒劉貶曹的創作傾向,導致作者并未能給曹操一個公允的評價。)在鎮壓黃巾起義的過程中,逐漸擴充軍事力量。建安元年(196)迎獻帝都許昌,用他的名義發號施令,先后削平呂布等割據勢力。建安五年(200),在官渡大敗兵強地廣的`袁紹,此后逐漸統一了北方。建安十二年(207)東征烏桓,也取得了很大的勝利。次年率軍南下,被孫權、劉備的聯軍擊敗于赤壁。后封魏王。曹丕稱帝,追尊他為武帝。善詩歌,《步出夏門行》《蒿里行》諸篇,用樂府舊題抒發自己的政治抱負,氣魄雄偉,慷慨悲涼,對漢末人民的苦難生活也有所反映。遺著有《魏武帝集》,已佚,明人有輯本。又有今人整理排印本《曹操集》。

  2、寫作背景:

  《觀滄!肥遣懿俚拿,詩人當時正處在自己事業的最高峰。他已削平了北方群雄,現在又打垮了烏桓和袁紹殘部,消除了后患,統一了北方。如果再以優勢兵力去消滅南方割據勢力,他就可以蕩平宇內,一統天下了。公元207年,曹操親率大軍北上,追殲袁紹殘部,五月誓師北伐,七月出盧龍寨,登上當年秦皇漢武也曾登過的碣石山。他躍馬揚鞭,登山觀海,面對秋風蕭瑟、洪波涌起的大海,觸景生情,寫下了這首壯麗的詩篇。他將自己宏偉的抱負、闊大的胸襟融會到詩歌里,借著大海的形象表現出來,使這首詩具有一種雄渾蒼勁的風格,成為流傳至今的優秀作品。

  3、解讀題目

  漢代樂府詩一般無標題,《觀滄!愤@個題目是后人加的。樂府詩原來是可以歌唱的。詩的最后兩句“幸甚至哉,歌以詠志”是合樂時加上的,是詩的附文,跟詩的內容沒有聯系。

  4、朗讀感知詩意

 。ㄒ唬┞犱浺簦首x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正音:碣石(jié)澹(dàn)竦峙(sǒngzhì)蕭瑟(sè)

  詩歌節奏可以按音節兼顧意義來劃分。四言詩每句一般讀成“二·二”節拍,如: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2、理解字詞。

  滄,青綠色。臨,到,登臨。碣石,(見課文注釋)。何,多么。

  澹澹,水波蕩漾的樣子。竦峙,(見課文注釋)蕭瑟,形容風吹樹木的聲音。

  之,助詞,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成分,不譯。行,運行。若,好像。

  其,代詞,指大海。星漢,(見課文注釋)。燦爛,光彩鮮明耀眼。

  幸,(見課文注釋)。至,(見課文注釋)。以,連詞,來。

  詠,以詩詞等來贊頌或敘述。

 。ǘ┱w把握,疏通文意。

  合作探究:

  (1)全詩以哪個字展開來寫的?

 。2)這首詩寫了幾層意思?哪些詩句是寫現實的?哪些詩句是想像的?

  (3)詩中哪些詩句最能體現作者博大的胸懷?

 。4)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1、歸納詩歌主要內容和主旨。(討論回答)

  內容:(開頭兩句)交待了觀海的地點,直陳其事。

  (水何澹!椴ㄓ科穑┟鑼懞K暮蜕綅u。

 。ㄈ赵轮小舫銎淅铮┙柚嫣氐南胂髞肀憩F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氣概。

 。ㄗ詈髢删洌┲笔愫狼。

  明確:

  第一層(1-2句):交代觀海的地點,直陳其事,非常質樸,“觀”字領全篇,是詩的線索,以下十句寫觀海所見。

  第二層(3-8句):描寫海水和山島。

  從大處落墨,從全景寫起,著力渲染大海那種蒼茫動蕩的氣勢。這一層全是寫實景。是作襯托用。

  海水蕩漾,是動態;山島聳立,是靜態,動靜相互映襯,顯示了大海的遼闊和威嚴;再寫草木,仍然是靜態,“樹木叢生,百草豐茂”接著山島寫草木,充滿了欣欣向榮的景象。次及“洪波”,又回到動態,靜動相配,展現了大海波瀾壯闊的氣勢,“涌”字用得尤其出色。從描寫中,我們不僅看到了大海波涌連天的形態,而且仿佛聽到了驚濤拍岸的聲音。

  第三層(9-10句):借助奇特的想像來表現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氣概。

  是虛景,即詩人的主觀感受,從兩個“若”字可以看出。這四句是全詩的高潮,創造了一個極其開闊的意境:運行不息的太陽月亮,星光燦爛的銀河,竟都包蘊在這滄海之中,何等氣魄!

  主旨:(日月之行-若出其里)表達作者的昂揚奮發的精神,雄心壯志和博大胸懷

  2、賞析詩歌。

  A、作者觀到的景象有哪些?哪些是動的,哪些是靜的?

  海水蕩漾,山島聳立——動靜相映襯,顯示了大海的遼闊和威嚴。

  樹木百草,秋風洪波——靜動相配,顯示了大海的驚人力量和宏偉氣象。這一層全是寫現實中的實景。

  B、詩中哪些詩句最能體現作者博大的胸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三、課堂小結

  大海的形象正是詩人形象的化身。詩人已經削平了北方群雄,現在又打垮了烏桓和袁紹殘部,為即將揮師南下統一中國解除了后顧之憂。在躊躇滿志的時候他借大海的形象抒發了建功立業的愿望,寫出了千百年來膾炙人口的雄渾詩句。

  這首詩寫登山望海的景象,氣勢雄渾,表達了作者壯闊的胸襟和豪邁樂觀的進取精神。

  四、作業:熟讀并背誦默寫。預習下首詩歌

  《觀滄!方贪 8

  教學目的

  一、理解詩的內容,領會其中抒發的感情和表現的生活情趣。

  二、體味詩詞情景交融的特點和遣詞造句的妙處。

  三、學習一點詩的韻律知識。

  教學設想

  一、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體味各首詩中作者所創造的意境,難點是作品中表達的感情和生活情趣的領會。

  二、以多種形式加強誦讀,在熟讀的基礎上適當分析、點撥,加深對詩的理解。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文。

  古代詩詞是我國古代文學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其中有很多佳作,不僅語言雋美,而且意境深遠;它們有的充滿了生活的情趣,有的蘊含著深刻的哲理,因此千百年來廣為傳誦,成了流傳千古的名篇。我們中學生學一點優秀的古代詩詞,不僅有助于提高我們的語言水平,而且能陶冶我們的思想情操。所以我們要認真學習和努力掌握一定數量的古代詩詞。今天,我們學習五首古代詩詞,主要是領會古人融情于景表達襟懷和講究煉字煉句亦即煉意的手法。

  二、學習課文。

  1.解題:題目是什么意思?滄海的滄字怎么解釋?題目能不能換成觀大海?

  明確:滄,是暗綠色。滄海有色彩,比大海形象,所以不能換。

  2.教師范讀后學生誦讀。

  3.理解內容。

  提問:開頭兩句交代了什么情況?東臨碣石的臨作何解釋?

  明確:交代了作者所處的地方和來此的目的。臨作登臨講。

  提問:根據這個開頭我們可以判斷,下文將要寫什么內容了?

  回答:寫觀海所見的情景。

  提問:下文到哪一句為止是寫作者所見的情景?

  回答:到洪波涌起為止。(如有同學答到若出其里為止,就要引導學生明白:以下四句并非作者眼前所見的實景。)

  提問:實寫觀海的詩句一共有6句,所寫的內容和角度有什么不同?

  明確:水何澹澹,山島竦峙兩句是總寫全景,其中前一句寫海波動蕩,后一句寫山島巍然聳立。接著兩句寫島上的草木,樹木叢生,百草豐茂,一派生機勃勃。這兩句是緊扣上文山島竦峙展開。下面兩句秋風蕭瑟,洪波涌起,寫出了海上景象的變化,表現了大海的雄偉氣勢。洪,大的'意思。很明顯,這兩句是照應上文水何澹澹而寫的。這一層6句詩,結構非常嚴密,可見作者構思的精心。

  提問:日月之行等4句是什么意思?這是不是作者眼前看到的景象?作者是寫什么內容?

  明確:這4句的意思是:日月的起落,好像是在滄海中運行;夜空中燦爛的銀河,好像是滄海里映上去的。很明顯,這不是作者眼前所見的實景,而是他看到波濤洶涌的大海所產生的奇特想象。

  啟發:作者寫觀海的內容到這里結束了,我們可以展開自己的想象來回味一下:作者在詩中描繪了怎樣的景象?作者筆下的滄海有怎樣的特點?再聯系作者寫這首詩的背景,我們想一想,詩歌中反映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通過想象,我們不難體會,作者筆下的滄海氣勢雄偉,胸襟開闊。根據閱讀提示我們知道,作者寫這首詩的時候,是他剛剛平定烏桓,回師中原,這正是他躊躇滿志的時候。面對著波瀾壯闊的大海,作者情不自禁地抒發了建功立業,統一天下的豪邁情懷。特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這幾句詩,更是形象地反映了作者博大的胸襟,千百年來成了膾炙人口的名句。

  解釋:最后兩句是一般的結束句。

  4.分析韻律。

  本詩為四言樂府詩,韻腳為峙起里志等字,可見押的是i韻。

  5.實景是一幅美麗的山水圖畫,虛景則把我們帶進一個開闊博大的境界中,你能悟出詩人的感情嗎?請結合本詩的寫作背景來考慮。

  點撥:詩不是為寫景而寫景的,寫景是為抒情服務的。詩人描寫實景實際上在謳歌祖國的壯麗河山。祖國壯麗的河山,更激起詩人要統一中國、建功立業的強烈愿望。虛景描寫實際上是詩人以大海自比,借助大海吞吐日、月、星辰、包蘊萬千的景象來表現自己統一北方,進而統一中國的雄心壯志。

  小結,朗讀、背誦

 、沤處熜〗Y。 這是一首借景抒情的名作,通過登山觀海的描寫,抒發了詩人統一中國建功立業的理想。

 、茖W生齊讀,當堂背誦

  三、開展研究性學習,完成教學目標。

  1.問:你能說出此詩中哪些詩句最能體現作者的博大胸懷嗎?結合曹操的生平,談談你受到的啟發和教育

  點撥:實景也能看出詩人的博大胸懷,但跟虛景相比,氣象略遜一籌,因為詩人的意圖主要在虛景中,所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最能體現作者的博大胸懷。曹操胸有大志,終成一代梟雄。我們要像曹操一樣,樹立遠大理想,將來報效祖國。

  2.問:這是一首寫景抒情詩,但全詩卻沒有一句是直接寫情的詩句,而是情寓于景中。請在課外找出二、三首類似的古詩或詩句,按如下要求加以學習。

  ⑴ 讀一讀 讀讀李白《贈汪倫》: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王安石《泊船瓜洲》: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張繼《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這些都是既寫景又抒情的詩句。

  ⑵說一說 說說這些詩中寫了哪些景物,表達了什么感情。

 、潜纫槐 把這些詩和《觀滄!繁容^一下,看看其中有無虛景。

  ⑷背一背 背誦這幾首詩。

  四、說板書設計:

  我采用表格式,來設計本節課的板書。請看:

  登山觀海 實景 虛景

  景物 特點 景物 特點

  水、山島、樹木秋風、洪波 祖國山河美麗多姿,生機勃勃 日、月、星辰、銀河 、大海 詩人以大海自比,借助大海吞吐日、月、星辰,包蘊萬千的景象來表現自己的遠大理想和豪邁氣概。

  借景抒情:借實景、虛景抒發詩人統一中國的理想和建功立業的豪邁氣概。

  為什么這樣設計呢?一是用表格顯得一目了然;二是有利于突出本節課的重點、難點。

  五、完成課后作業。

  教學思考:

  事實上,對學生的思想感情的熏陶感染,乃至對學生的思想教育,是通過一篇篇課文的教學來實現的,其中課文是載體,審美是手段,育人是目的。我認為《觀滄!肪褪菍W生進行思想感情的熏陶感染和思想教育的典范作品。

  《觀滄!方贪 9

  教學目標

  1、學習并理解詩歌的內容,領會作者抒發的感情和表現的生活情趣。

  2、體味詩詞情景交融的特點和遣詞造句的妙處,通過對詩歌的具體分析讓學生了解寫作中如何借景抒情。

  3、了解并掌握詩歌朗讀的.技巧,在反復朗讀中培養閱讀興趣,領會詩歌的意境美、語言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教學重點難點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2、理解詩歌意思,解說詩句的意思。

  3、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情感。

  4、學習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現手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在之前的語文學習中,我們已經學習過一些古詩,如李白的《靜夜思》、《早發白帝城》,杜甫的《絕句》、《春夜喜雨》等等,相信大家對古詩也有一些了解,古詩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主要分為近體詩和古體詩,像我們比較熟悉的絕句和律詩都是屬于近體詩,古體詩主要包括詩經,楚辭和樂府詩等等,而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正是一首樂府詩《觀滄!。

  2、作者介紹:

  3、創作背景:

  二、詩歌內容學習

  1、教師范讀。

  2、學生自由朗誦,注意字詞,糾錯讀音,然后齊聲誦讀。

  3、講解詩歌的字詞含義,翻譯詩文。

  (1)學習第一句——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注釋:臨:登上,有游覽的意思。

  碣(jié)石:山名。碣石山,在現在河北省昌黎縣的碣石山。公元207年秋天,曹操征烏桓時經過此地。

  滄海:泛指大海,因為海水蒼色,一望無際,故稱。

  譯文:向東行登上了碣石山,看到了波濤洶涌的大海。

  (2)學習第二至四句——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涌起。

  注釋:何:多么

  澹澹(dàn dàn):水波搖動的樣子。

  竦峙(sǒng zhì):高高地挺立。竦通“聳”,高。峙:挺立。

  蕭瑟:樹木被秋風吹動的聲音。

  洪波:洶涌澎湃的波浪。

  譯文:水面寬闊浩蕩,山島巍峨的聳立在海邊。

  山島上叢生的樹木,奇花異草生長的一片繁茂。

  秋風吹動樹木發出悲涼的聲音,海中翻滾著巨大的波浪。

  (3)學習五六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注釋:日月:太陽和月亮

  星漢:銀河。

  譯文:太陽和月亮的運動,好像是從大海中產生的。

  銀河,星星發出璀璨的光芒,好像是從大海中發出的。

  《觀滄海》教案 10

  教學目標:

  知識: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文章精妙的語言魅力。

  能力:研習精彩語段,品位本文優美生動的描寫。

  情感:引導學生廣泛接觸吸收外國優秀文化,開闊視野,陶冶性情。

  教學重點:

  研習精彩語段,品位本文優美生動的描寫。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廣泛接觸吸收外國優秀文化,開闊視野,陶冶性情。

  教學過程:

  一、舞蹈導入

  二、目標展示

  三、自學檢測

 。1)字詞正音

  (2)作者簡介

 。3)朗讀課文并回答問題

  作者寫此文送給誰呀?

  作者為什么要寫此文送給她們呢?

  四、交流討論

  自由朗讀,小組討論解決下列問題:

  作者說卡拉瑪姐妹的舞蹈藝術是驚人的!那么,卡拉瑪姐妹的舞蹈有什么特點呢?

  作者是從哪些方面來表現卡拉瑪姐妹舞蹈的'這個特點的 ?

  你喜歡作者的文字嗎?能不能選個句子與大家一起分享下呢?

  五、課堂小結

  六、當堂訓練

  欣賞一段舞蹈,并用優美的一句話或一個詞來形容。

  七、作業布置

  完成導學練習。

  比較閱讀《安塞腰鼓》和《觀舞記》的異同點。

  《觀滄!方贪 11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初步學會鑒賞詩詞,領會樂府詩優美語句和深邃內涵。

  2、體會本文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現手法,培養語言表達能力。

  3、培養學生想象和再造想象能力。

  4、培養朗誦能力,背誦這首詩。

  過程與方法目標:

  1、以多種形式加強誦讀,在熟讀的基礎上適當分析、點撥,加深對詩的理解。

  2、學生通過自主探究的方式品賞精彩生動的文學語言。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引導學生體會詩人昂揚奮發的精神。

  2、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1、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寫法手法的運用。

  2、豐富、奇特的想象和聯想。

  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

  古代詩詞是我國古代文學寶庫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其中有很多佳作,不僅語言雋美、而且意境深遠;它們有的充滿了生活的情趣,有的蘊含著深刻的人生哲理。而古代的山水詩又在古代詩詞中占有多而大的比例,其中不少名篇佳作千百年來廣為傳誦。那么,今天就讓我們共同學習在中國古典文學發展史上第一首山水詩《觀滄海》。

  二、作者簡介:

  曹操,字孟德,東漢末年政治家、軍事家、詩人。

  在鎮壓黃巾起義中,逐漸擴充軍事力量!皰短熳佣钪T侯”后,先后滅呂布,敗袁紹,逐漸統一了北方。建安十二年北征烏桓,大勝。次年率軍南下,被孫權、劉備的聯軍擊敗于赤壁。他善詩歌,《步出廈門行》、《蒿里行》均用樂府舊題抒發自己的政治抱負,氣魄雄偉、慷慨悲涼。

  曹操在中國歷史上是一個有爭議的人物,特別是在政治上毀多譽少、備受非難。生前被政敵罵為“名為漢相,實為漢賊”,后世被人指為“謀為篡逆”、“巨奸大滑”。后世也有為曹操抱不平的,于冠英、郭沫若都為此寫過文章為他翻案。其實對于曹操的功與過、好與壞,我們不能單憑主觀的思想去看待他。在這里呢,對于他的評價,我們就不去深究了,但是他是他是個偉大的文學家這是可以肯定的。

  三、背景介紹:

  這是一首漢代樂府詩,是曹操《步出夏門行》中的第一首。它創作于漢獻帝建安十二年(207年),北征烏桓凱旋歸來的途中,(烏桓:是當時東北方的大患,建安十一年(公元206年),烏桓攻破幽州,俘虜了漢民十余萬戶。同年,袁紹的兒子袁尚和袁熙又勾結遼西烏桓首領踏頓屢次騷擾邊境、以致曹操不得不在建安十二年依然北上征伐烏桓。)這時,他已擒呂布、降張繡、滅袁紹、平高干、北征烏桓又一舉獲勝、正可以南掃孫權、劉備、實現統一、克成宏業,建不世之功勛、眼下鎧甲未除、征塵未洗、便登上碣石山,面對大海,自然是躊躇滿志,豪情勃發,于是便寫下了這首氣勢磅礴的山水名篇、表現了宏偉的氣魄和博大的胸襟。

  曹操的這首“觀滄!睂笫烙绊懛浅I钸h。清代沈德潛在《古詩源》中評價此詩有“吞吐宇宙之氣象”。王士禎在《帶經堂詩話綜論門品藻類》中說“古人山水之作,莫如康樂、宣城、盛唐王、孟、杜……諸公,搜抉尋奧,可謂至矣。然總不如曹的“水何澹澹、山島竦峙”二語,此老殆不易及”。

  魯迅也稱曹操是改造文章的祖師。可見,曹的詩是登峰造極的。

  1800多年前,53歲的曹操站在滄海的岸邊,凝神靜望,回憶往事如煙;心潮澎湃,敢問前程坦然。1800多年后的今天,我們用文字和他交談,一起走進他的豪邁心田。

  四、詩文賞析:

  1、好!接下來就讓我們回到1800多年前,和曹操站在同一角度去“觀滄!薄

  (教師范讀,學生有感情的朗讀)

  2、詩讀完了,有誰能談一談在同學讀詩的過程中,你眼前浮現出了怎樣的景象?

  3、下面我們來分析這首詩:

  開頭兩句作者交代了什么情況:

  明確:交代了登山的.方位和來此的目的。

  (據《漢書地理志》記載,碣石:山名,在今河北省昌黎縣以北。還有一說此山原址在河北省樂亭縣西南,后來深入海中)

  4、“東臨碣石”的“臨”“以觀滄海”的“以”分別作何解釋?

  明確:登臨!芭R”做“臨別”講,能看出詩人的立足之高,他所看到的景象自然非同一般。“以”表示目的。

  5、“觀”對下文起到一個什么樣的作用?

  明確:統領全篇。引出一系列的壯闊畫面。(作者的目的是“觀滄海”,不是過路匆覽、而是有備而來,他要“觀”出一番不同前人的氣象。據史書記載,當年秦始皇、漢武帝也登過碣石山,眼下詩人步兩代帝王的足跡,有幸登臨碣石,俯瞰浩渺無際的大海,其心情怎能不格外激動呢?)

  6、下文到哪一句為止是寫作者所見的情景?

  明確:到“洪波涌起”為止。(實景)

  7、實寫觀海的詩句一共6句,所寫的內容和角度有什么不同?

  明確:“水何澹澹,山島竦峙”——總寫全景

  前一句寫了什么——海波動蕩

  后一句寫了什么——山島巍然聳立

  接下來兩句話寫了島上的草木;“樹木叢生、百草豐茂”一派生機勃勃,這兩句是緊扣上文“山島竦峙”展開的。

  下面兩句“秋風蕭瑟、洪波涌起”,又寫出了海上景象的變化,表現了大海的雄偉氣勢。

  這一層6句詩,結構非常嚴密,可見作者構思的精心。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兩句意思:何澹澹、表達了驚訝,贊美的感情,正是剛剛登上山頂的第一印象。茫茫的大海碧波萬頃,一望無際,只有腳下的山島高高地聳立在海心。我們都知道,同樣是觀海,站在岸邊、坐在船頭、或者登上山頂,我們的感覺、視覺都是不一樣的。曹操這時候站在山上,第一眼看到的自然是大海的全景,所以他從大處著眼,小處落墨,著力渲染大海那種蒼茫渾然的氣勢,給人一種堅定倔強的感受。

  山島巍然,一下子就奪去了詩人的注意,所以緊接著就寫島上的景色。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充滿了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仿佛其中有無限的生趣等待我們去發現。

  “秋風蕭瑟,洪波涌起”隨著一陣蕭瑟的風聲,突然涌起了滔天的波浪,使人覺得驚嘆都有點來不及呢!可是等我們掉轉視線,去看那涌起的洪波的時候,詩人卻不再描寫下去了。

  “水何澹!,雖然是在描繪生氣勃勃的大海風光,實際上在歌頌祖國壯麗的山河,透露作者熱愛祖國的感情,目睹祖國山河壯麗的景色,更加激起了詩人要統一祖國的強烈愿望。

  8、我們再往下看“日月之行”等四句詩運用什么修辭?意思是什么?

  明確:運用了夸張手法。

  日月的運行,星辰的升落,好像都沒有離開大海的懷抱。

  9、這四句是不是作者眼前看到的景象?他寫的是什么內容?(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不是,寫祖國大好河山。

  這十六個字是歷史詠海詩賦中最富感情,最有概括力的語言,既是實景,又是想象,不僅寫出了大海的氣勢,也寫出了大海的胸襟,這樣的境界在山水詩中是罕見的。(借大海具有吞吐宇宙之氣象,抒發作者欲掃六合之豪情)

  在《短歌行》中有一句詩與此句有異曲同工之處:

  “周公吐輔,天下歸心”

  10、作者寫到這里內容就結束了,我們可以展開自己的想象來回味一下:作者筆下的滄海有怎樣的特點?

  明確:用八個字就可以概括,“波瀾壯闊,氣勢雄渾”。

  11、大家聯系這首詩的背景,我們想一想詩歌中反映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作者寫這首詩的時候,是他剛剛平定烏桓回師中原,這正是他躊躇滿志的時候。面對波瀾壯闊的大海,作者情不自禁地抒發了建功立業,統一天下的豪邁情懷。

  特別是“日月之行……”幾句詩更是形象地反映了作者博大的胸襟,千百年來成了膾炙人口的名句。

  12、詩的最后兩句,其字面的意思是?

  明確:“真是幸運極了,登山觀海,唱出這只贊歌”以表達胸懷志向。沒有實在意義,是樂師配樂時加進去的與師的內容并無多大關系。

  五:總結:

  大海是沒有生命的餓,沒有感情的,但作者卻把它寫得有聲有色,有行有情,全篇從大處著墨,通過秋風,洪波,日月星辰等雄偉恢弘的景象,著力渲染大海蒼茫雄渾的氣勢,賦予大海孕大含深動蕩不安的性格,寄予著作者很深的感慨。

  作者是一位優秀的詩人,也是一個杰出的軍事家,更是一位了不起的政治家,大海寄托了一種胸懷,可真謂:“水天一色,登高景現心亦遠,風月無邊,望海神明氣不凡。”

  六、拓展延伸:

  作者在他即將完成祖國統一的時候,以詩的形式抒發了自己內心的情感?假如是你,如果成功的在期中考試中取得學年第一名,你將以什么方式來抒發內心的喜悅?如果受到老師的批評,心中郁悶,你又會以什么方式派遣心中的郁悶?

  七、對聯結尾:

  臨碣石以觀滄海

  觀滄海胸藏日月

  橫批:觀滄海

  八、課后作業:

  思考:作者是在一天之中什么具體時間來觀海的呢?

  《觀滄!方贪 12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了解詩人的相關情況和本文的寫作背景;能夠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詩歌。

  2、過程與方法:朗讀;引導、學生討論、小組合作探究相結合;品味詩句,學習詩歌虛實結合、動靜結合、借景抒情的手法,感悟詩歌的意境,培養賞讀詩歌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領會詩歌的意境美、語言美;體會作者的遠大的志向。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能夠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詩歌;體會詩歌的內容和意境。

  難點:理解詩人的思想情感;學會賞析詩歌動靜結合、虛實結合、借景抒情的方法。

  三、教學方法

  朗讀法;談話法;小組合作探究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古往今來,有多少英雄豪杰在歷史舞臺上輪番登場,其中三國時期,天下三分,群雄爭霸,英雄輩出,有一位人物我們無法忽視,他就是曹操,歷史上對他的評價褒貶不一,《三國演義》中更是把他塑造成一代奸雄,那么今天就讓我們跟隨著作者的腳步看一看他所在的那個烽火連天的時代,了解一下真實的作者其人到底是怎樣的。(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聽朗讀錄音,校正字音,后學生齊讀詩文。(多媒體輔助播放錄音)

  2、請二到三名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詩文,師根據學生的閱讀情況指導朗讀。

  3、教師介紹詩歌相關背景。(PPT顯示內容)

  明確:漢獻帝建安十二年八月,曹操大破盤踞在我國東北部的烏桓族及袁紹的殘余勢力,統一了北方;九月,在歸途中經過碣石山,寫下了這首詩。漢代樂府詩一般無標題,《觀滄!愤@個題目是后人加的。樂府詩原來是可以歌唱的。詩的最后兩句“幸甚至哉,歌以詠志”是合樂時加上的,是詩的附文,跟詩的內容沒有聯系。

  4、自由朗讀,之后小組討論,結合書下注釋,梳理詩歌層次,理解詩歌大意。

  明確:詩的正文可分三層:第一層(開頭兩句)交代觀海的地點;第二層(“水何澹!敝痢昂椴ㄓ科稹保┟鑼懞K蜕綅u。第三層(最后四行)借助想像表現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氣概。

 。ㄈ┥钊胙凶x,重點感悟

  1、研習第一層:

  提問:“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怎么理解?

  明確:“東臨碣石,以觀滄海!遍_篇點題,交代了觀察的方位、地點以及觀察的對象。這兩句雖然沒有直接寫到人,但我們仿佛看到了曹操登山望海時的那種勃勃英姿!坝^”字統領全篇,是詩的`線索,以下由“觀”字展開,寫登山所見。

  2、研習第二層提出以下問題,師生共同分析解決。

  (1)提問:“水何澹澹,山島竦峙”寫的是什么?有什么特點?

  明確:是寫從碣石山往下看滄海的情形!板e!,是形容海水搖搖晃晃的樣子;“何”,這里當“多么”講。“水何澹!保稳荽蠛2憠验,其中有驚訝,有贊美,正是剛剛登上山頂的第一個印象!榜抵拧,是高聳屹立的樣子。這兩句詩的意思是說:茫茫的大海上碧波萬頃,一望無垠,只有腳下的山島高高地聳立在海心。同樣是觀海,站在岸邊,坐在船頭,或者是登上山頂,感受是很不相同的。曹操這時候站在山上,第一眼看到的自然是大海的全景。所以他從大處落墨,著力渲染大海那種蒼茫渾然的氣勢,給人一種堅定倔強的感覺。

 。2)提問:之后又寫到了什么?

  明確:緊接著就寫島上的景色:“樹木叢生,百草豐茂!背錆M了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仿佛其中有無限的生趣等待我們去發現。

 。3)提問:“洪波涌起”的“涌”換成別的字好不好?

  明確:不好,“洪波涌起”僅四字就逼真地展現出了大海那種波瀾壯闊的氣勢。“涌”字用得尤其出色。從這句描寫中,我們不僅看到了大海波涌連天的形態,而且仿佛聽到了驚濤拍岸的聲音。

  3、研習第三層:

 。1)提問:“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這四句寫了什么呢?

  明確:太陽和月亮每天從東方升起來,繞天一周,又向西方落下去,好像從海里升起又落到海里去一樣。星光燦爛的銀河,斜貫在天空,它那遠遠的一端垂向大海,就好像發源于滄海一樣。

  (2)提問:這樣的景色,是作者看到的嗎?

  明確:不是,是面對這迷人的海上風光,作者展開了豐富奇特的想像。

  (3)提問:那這樣的想象運用了什么手法呢?是否合理呢?跟前文的景色描寫有什么關系呢?

  明確:運用了夸張的手法,雖然是高度的夸張,但作者還是緊緊抓住了大海氣勢磅礴這個特征來寫,夸張是合情合理的。這里的想象與前邊的寫景緊密相連,虛實結合,創造了一個極其開闊的意境,表現了作者渴望建功立業的心情和博大開闊的胸襟。

  4、探究情感,學習手法:

  (1)請同學們小組討論,探究哪些詩句最能體現作者博大的胸懷。

  明確:要注意“最能反映”一語。此詩前一部分寫大海景象,視野廣闊,雖屬實景,也能見出詩人胸懷之博大;但跟后一部分比,氣象則略遜一籌。“日月之行”四句寫大海,全用虛寫,卻表現了大海有包容天地的氣概,更顯示了詩人的博大胸懷。

 。2)提問:作者都用了哪些手法來寫景和抒情,有什么作用呢?

  明確:

 、賱屿o結合:“水何澹澹”“秋風蕭瑟,洪波涌起”是動;“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是“靜”。動態描寫與靜態描寫結合起來,以靜寫動,以動襯靜,塑造出栩栩如生的文學場景。

 、诳鋸垼骸叭赵轮校舫銎渲;星漢燦爛,若出其里”緊緊抓住了大海氣勢磅礴這個特征。

  ③虛實結合:第二層是實寫景色,第三層是虛寫想象,虛實結合,表現了大海有包容天地的氣概,更顯示了詩人的博大胸懷。

 、芙杈笆闱椋喊蜒矍暗暮I暇吧妥约旱男坌膲阎竞芮擅畹厝诤显谝黄稹

 。ㄋ模┩卣寡由

  讀完此詩,請談談你眼中的曹操,小組討論,彼此交流。

  (五)小結作業

  學生自主總結本節課內容,教師引導補充。

  作業:

  ①朗讀并背誦這首詩歌。

 、诿鎸Σ龥坝康拇蠛,你會看到什么樣的景象?會有什么樣的感悟呢?請你用自己的語言表現出來,不少于400字。

  五、板書設計

  《觀滄海》教案 13

  教學要求

  (一)教學目標

  1. 準確把握本詩的意義,體會詩歌的意境。

  2. 學習通過朗讀、想像閱讀詩歌的方法。

  (二)教學重點

  1. 準確把握本詩的意義,體會詩歌的意境。

  2. 學習閱讀詩歌的方法———朗讀、想像。

  (三)教學難點

  通過想像體會詩歌意境的具體方法。

  教學過程

  [錄音機播放:海潮聲,輕柔音樂聲]

  此處的導入設計,用詩化的語言將學生帶入本堂課的學習情境——詩歌閱讀中;同時,也是作為一個例子,讓學生感性地了解一種詩歌閱讀的方法——朗讀,想像,進而體會詩的意境。這里的設計也明確地揭示出本堂課的思路:以學法來指導課文閱讀。

  同學們,聽,這是什么聲音?……

  [板書:海]

  你們喜歡大海嗎?……我也喜歡。從小,海就是我的夢。于是,讀了很多描繪海的詩文。

  “看那閃閃的白沙閃閃地明亮/是珠貝的搖籃/是星星的憩園/是珊瑚的夢鄉/太陽的夢是紅的/月亮的夢是白的/也曾有美人魚在曬月光……”

  邊讀邊想著那些優美文字所描繪的情景,突然發現,原來,我與海貼得那么近。

  今天,我們就用這種朗讀方法一起來神游大海。

  [板書:觀滄海]

  這堂課的學習目標是______________

  [板書:學習目標:給朗讀插上想像的翅膀以馳騁于詩的意境]

  首先,聽老師把這首詩朗讀一遍,大家熟悉一下。(老師范讀)

  請同學們自由輕聲誦讀,要求讀準確。

  請同學們一齊朗讀,并展開你的想像,在眼前展現詩所描繪的.圖景,感受意境。(配樂朗讀)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給予學生自由選擇、自由發揮的空間,激起學生嘗試探求的積極性。

  我不知道你是否像我小時候一樣,體會到了詩的畫面和意境。如果是,那么將你最喜歡的詩句展開充分的想像,并把它描繪出來。喜歡圖畫的同學,畫幅畫;喜歡寫作的同學,用三五個句子進行描繪。

  四位同學一組,互相交流。然后各組推舉1至2篇較好的作品。(教師巡視,預選。)

  我們一起來欣賞和評點同學的作品,看看是否描繪出了詩所描繪的圖景,表現出詩所表現的意境。

  (老師選出第一種類型的作品一份——圖畫類,是否扣住詩歌文辭的描述。在投影儀上顯示,由本作品作者解說。)

  《觀滄!方贪 14

  一.導入

  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詩的歷史源遠流長,名家輩出,以古老的《詩經》發端,優秀的詩歌作品浩如煙海。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四首膾炙人口的詩篇。

  簡述中國古典詩歌分類。

  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介紹作者及寫作背景

  明確:曹操,字孟德,子曹丕稱帝,追尊為武帝。東漢末年政治家、軍事家、杰出的詩人。東漢建安年間,以少勝多。

  2.誦讀:自由朗讀詩歌,采取各種形式把詩歌讀通讀順,讀準字音、節奏

  3.集體朗讀

  三、賞析課文,研習詩歌內容

  1.自學指導:借助課下注釋或工具書解釋詞語的意思

  2.課文解讀,理解詩歌大意

  明確:朝著東面來到了碣石山,遠眺那蒼茫的`大海。海水是那樣浩蕩,山島高高地聳立。(島上)樹木郁郁蔥蔥地生長,各種草木長得茂盛。

  秋風吹動樹木發出悲涼的聲音,海浪翻騰著巨大的波浪。日月星漢之運行與燦爛,均若出于滄海之中。我十分慶幸,可以用這首詩歌來歌吟自己此刻的心志。

  4. 具體詩句賞析

  (1)詩人觀看到的景物有什么?

  明確:滄海、水、山、島、樹木、百草、秋風、洪波、日月、星漢。

 。2)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明確:海水蕩漾,是動態;山島聳立,是靜態;顯示了大海的雄渾、遼闊和威嚴。

  (3)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

  明確:顯示了大海的驚人力量和宏偉氣象。

 。4)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明確:夸張、互文,借助奇特的想象,表現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氣概。

  5.小結

  本詩運用了虛實結合、動靜結合的寫法,表現自己博大的胸懷和豪邁的氣魄,含蓄地表達了詩人渴望統一中原、建功立業的遠大抱負。

  《觀滄海》教案 15

  一、教學目標

  1.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讀出詩歌的韻味和感情。

  2.通過朗誦、小組討論了解詩歌內容,通過聯想等方法,感悟詩歌韻味。

  3.體會詩人的雄心壯志,宏大的政治抱負,提高詩歌閱讀的能力。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有感情地朗讀詩歌,了解詩歌內容。

  難點:體會詩人的雄心壯志,宏大的政治抱負,提高詩歌閱讀的能力。

  三、教學方法

  朗讀法、問答法、小組討論法、多媒體輔助法。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上課之前,播放《三國演義》曹操煮酒論英雄的電視劇片段。同學們,三國演義的故事大家應該都聽說過,你對曹操有怎樣的印象呢?(學生舉手自由回答)很多同學都認為,曹操是一個“梟雄”,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曹操的詩歌,看看歷史上的曹操是個怎樣的人吧。請同學們打開詩歌,大聲朗讀。(板書標題)

  (二)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根據書下注解,理清詩歌內容,在多媒體上出示重點字詞進行指導:“臨”是到達,登上;澹澹:水波蕩漾的樣子;星漢:星河。

  2.PPT出示這首樂府詩的資料:這是曹操詩《步出夏門行》的第一章。東漢建安十二年(207)秋天,曹操征烏桓時曾路經這里,后來打敗了烏桓和袁紹的殘余勢力,統一了北方。詩歌的.最后兩句詩在《步出夏門行》各章末尾都有,應為合樂時所加的套語,與正文內容沒有直接關系。

  3.播放朗讀音頻,學生閉眼想象詩歌中的畫面,注意詩歌中的停頓,邊聽邊思考:詩歌中有怎樣的景物?這些景物有怎樣的特點?

  明確:詩歌中出現了碣石、大海、山島、樹木、百草、秋風、波濤、日月、星河。這些景物具有壯闊和肅穆的特點。

  (三)深入研讀

  1.小組組內相互朗讀,并討論:這首詩歌可以分為哪幾部分呢?

  明確:

  第一層(開頭兩句)交代觀海的地點。

  第二層(“水何澹!敝痢昂椴ㄓ科稹)描寫海水和山島。

  第三層(最后四行)表現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氣概。

  2.全班齊讀前兩句,并舉手回答,用自己的話描述一下前兩句內容?有何作用?

  明確:策馬東來,登上碣石上。我要觀覽這壯觀的大海!這是直陳其事的寫法,顯得很質樸,奠定了全文壯闊浩瀚的基調。

  3.學生舉手朗讀“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并小組討論,選代表回答:發揮自己的想象,描述一下這幾句詩的內容?這幾句詩用了怎樣的手法?

  明確:海面是如此得浩大壯闊呀,波濤洶涌澎湃著,山島聳立在那里,山島上樹木生長得十分繁榮茂盛,百草豐潤美麗。在那蕭瑟的微涼秋風中,大海起伏著它那仿佛沒有邊界的巨瀾波濤呀!

  這里運用了動靜結合的手法,波濤洶涌澎湃,描寫了大海的動態景象;遠處山島聳立,島上樹木和百草茂盛豐潤,是靜態地描寫大海周圍的景象,動態和靜態的景象相互映襯,表現出大海的壯闊威勢;從草木又寫到“洪波”,作者的描寫又回到動態,顯示了大海的驚人力量和宏偉氣象。這一層全是寫實景。【板書:動靜結合】

  4.最后的幾句詩,運用了怎樣的手法?寫出大海怎樣的特點?

  明確:從兩個“若”字可以看出寫的是虛景,與前面寫景的詩句形成了虛實結合。借助奇特的想象來表現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氣概。【板書:虛實結合】

  5.從全詩來看,這首詩表現了詩人怎樣的胸懷?

  明確:在這首詩中,詩人前一部分寫大海及周圍的所見,視野十分廣闊,所寫所見都是實景,能夠體現出詩人內心中的博大胸懷;同時在詩歌的后面,用“日月之行”四句來寫大海,全運用的是虛寫的手法,在前面的實寫基礎上增加了更多的想象和發展的空間,表現了大海有包容宇宙萬物的氣概,更能顯示出詩人的博大胸懷。

  (四)拓展延伸

  屏幕出示此詩寫作背景,談談曹操是個怎樣的人?

  明確:詩人寫這首詩時,正處在自己事業的最高峰,對于北方群雄,他已經盡數將其打敗,現在烏桓以及袁紹的殘部,也被他擊潰,可以說是消除了北方統一的后患;如果此時,趁盛以優勢兵力去消滅南方的割據勢力,他就可以一統天下了。

  曹操是一個有著宏偉抱負和寬闊胸襟的政治家、軍事家。(學生自由發言,言之有理即可)【板書:博大胸襟,宏大抱負】

  (五)小結作業

  小結:本文通過動靜結合、虛實結合,展現了詩人的博大胸襟和宏大的政治抱負。

  作業:用自己的話,寫一寫這首詩中描繪的內容及作者可能抒發的感慨和心中的想法,不少于300字。

  五、板書設計

  《觀滄!方贪 16

  教學目標:

  1、理解詩歌意境,體會詩歌的優美語句和深邃內涵。

  2、通過朗讀體會詩人闊大的胸襟和宏大的抱負,學習古人昂揚奮發的精神。

  3、背誦、默寫詩歌并賞析名句。

  教學重點: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寫法;豐富、奇特的想象;背誦、默寫詩歌并賞析名句。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背誦曹操的《龜雖壽》引入《觀滄!。

  二、介紹作者及寫作背景

  1、 曹操,即魏武帝。三國時政治家、軍事家、詩人。字孟德,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市)人。善詩歌,其詩大都抒發自己的政治抱負,并反映漢末人民的苦難生活,氣魄雄偉,慷慨悲涼。他的散文亦清峻整潔。與其子曹丕、曹植合稱“三曹”。

  2、公元207年,曹操親率大軍北上,追殲袁紹殘部,五月誓師北伐,七月出盧龍寨,臨碣石山。他躍馬揚鞭,登山觀海,面對洪波涌起的大海,觸景生情,寫下了這首壯麗的詩篇。

  三、解題

  《觀滄海》這首詩的題目是什么意思?“滄!钡摹皽妗弊肿骱谓,能否換“觀大!边@個題目?

  討論、歸納、明確:“滄”是暗綠色的意思,“滄!本惋@示了大海的色彩,比用“大海”更形象、更生動,所以不能換。

  四、朗讀詩歌,整體感知。

  1、播放音頻朗讀,學生跟讀;

  2、學生自由朗讀詩歌,感知詩意;(出示補充注釋)

  臨,來到,文中指登上的意思。滄,通“蒼”,青綠色。 海,渤海。竦,同“聳”,高。觀,看,統領全篇。蕭瑟,樹木被秋風吹動的聲音。洪,大。行,運行。若,如同。星漢,銀河。志,思想感情。

  3、出示畫面,感受形象。

  4、理解詩歌大意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向東行登上碣石山,來觀賞大海的奇景。

  海水多么寬闊浩蕩,山島高高地挺立在海邊。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

  樹木和百草一叢一叢的,十分繁茂,

  秋風吹動樹木發出悲涼的聲音,海中涌著巨大的波浪。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太陽和月亮的運行,好像是從這浩瀚的海洋中發出的。

  銀河星光燦爛,好像是從這浩瀚的海洋中產生出來的。

  我很高興,就用這首詩歌來表達自己內心的.志向。(幸甚至哉,歌以詠志!边@是合樂時的套語,與詩的內容無關。 )

  五、品讀詩歌,感受意境

  1、 這首詩敘述了一件什么事?

  2、 本詩是寫景詩,還是抒情詩?寫了什么景?抒了什么情?

  景:(實)海水、樹木、草、秋風、洪波生機勃勃

  (虛)日月星漢寬闊、博大情:這是一首寫景抒情詩,勾畫大海吞吐日月,包蘊萬千的壯麗圖景,表現詩人開闊胸襟,抒發了詩人統一中國,建功立業的理想。

  六、賞析詩歌及名句:

  1、“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頭二句點明“觀滄海”的位置:詩人登上碣石山頂,居高臨海,大海的壯闊景象盡收眼底。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有點像繪畫的輪廓。在這水波“澹!钡暮I,最先映入眼簾的是那突兀聳立的山島,它們點綴在平闊的海面上,使大海顯得神奇壯觀。這兩句寫出了大海遠景的一般輪廓,下面再層層深入描寫

  2、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鼻岸渚唧w寫竦峙的山島:雖然已到秋風蕭瑟,草木搖落的季節,但島上樹木繁茂,百草豐美,給人詩意盎然之感。后二句則是對“水何澹!币痪涞倪M一層描寫:定神細看,在秋風蕭瑟中的海面竟是洪波巨瀾,洶涌起伏。作者面對蕭瑟秋風,“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壯志”胸懷

  3、賞析名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賞析一:這四句描繪大海吞吐日月、包容星漢的壯闊景象,表現出詩人博大的胸懷、開闊的胸襟、宏大的抱負。暗含一種要像大海容納萬物一樣把天下納入自己掌中的胸襟。

  賞析二:日月的運行好象從海里升起,又落到海里。星漢是指銀河,燦爛的銀河斜貫天空,遠遠的一端伸向大海,好象也發源于大海。日月星辰的運行都離不開大海的懷抱。大海宛若是日月星辰的母親,表現大海的一種寬闊、博大的胸懷。讓學生思考、討論:1、這是實景,還是虛景,即詩人想象?2、如果是虛景,為什么會產生這種想象?(明確:前面幾句描繪了大海的壯麗,表現詩人對祖國山河的贊美和熱愛。目睹這壯麗的山河,激發了詩人要統一祖國的強烈愿望 ,因而借助想象,表達愿望。詩人以大海自比,開闊的意境、雄渾的氣勢,實際上是詩人寬廣胸懷、豪邁氣魄的寫照。)

  七、寫作特點分析:

  這首詩在寫作上最大的特點是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可謂詩中有畫,畫中含情,這種寫法,詩人們常用,但古代也有些詩歌情景是分開的。

  曹操這首《觀滄!窚蚀_生動地描繪出海洋的形象,單純而又飽滿,豐富而不瑣細,好像一幅粗線條的炭筆畫一樣。尤其可貴的是,這首詩不僅僅反映了海洋的形象,同時也賦予它以性格。句句寫景,又是句句抒情。既表現了大海,也表現了詩人自己。詩人不滿足于對海洋做形似的摹擬,而是通過形象,力求表現海洋那種孕大含深、動蕩不安的性格。海,本來是沒有生命的,然而在詩人筆下卻具有了性格。這樣才更真實、更深刻地反映了大海的面貌。

  《觀滄!肥墙杈笆闱,把眼前的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壯志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队^滄!返母叱狈旁谠姷哪┪玻母星榉浅1挤,思想卻很含蓄。不但做到了情景交融,而且做到了情理結合、寓情于景。因為它含蓄,所以更有啟發性,更能激發我們的想像,更耐人尋味。

  八、鞏固練習

  板書設計:

  借景抒情: 實景:海水 樹木 草秋風洪波

  虛景:日月星漢 寬闊、博大

  情:開闊胸襟 統一中國建功立業理想

【《觀滄!方贪浮肯嚓P文章:

《觀滄!方贪12-17

觀滄海教案03-24

觀滄海教案11-02

《觀滄!方贪(經典)05-25

《觀滄!方贪05-24

【薦】觀滄海教案11-22

觀滄海教案【薦】12-03

觀滄海教案【精】12-06

《觀滄海》的教案及反思04-17

(精)《觀滄海》教案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