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滄海》讀后感(精選6篇)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后感了。那么我們如何去寫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觀滄海》讀后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觀滄海》讀后感 1
一花一世界,一首《觀滄海》盡顯曹操一腔熱血雄心。“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初讀《觀滄海》,我即為此四句深深震懾:好一派氣勢恢宏至景!詩人竟僅憑三十二個字便向世人展示了一幅登高遠眺江渚之水浩浩蕩蕩向東流去的磅礴之景,其人的文筆功力可見一斑。總以為作為一個政治家的她卻有著“建安八子”之一的稱號是名過其實了。今觀其文,“蓬萊文章建安骨”,不錯,他將建安詩人的骨風揮灑得淋漓盡致。因而,這首詩的前四句我熟記于心,常默誦于口。這四句詩亦成為我印象中所有詩詞最難忘的`一段。曹操也隨之成為我 腦海中一揮之不去的文人形象。
不久以后,我讀了《三國演義》,卻為曹操的有膽有識,深諳軍機韜略的大將之風所感。
曹操生于漢末,時值黃巾起義,群雄割據的亂世。所謂“亂世出英雄”,曹操少時便立下了一統天下的鴻鵠志。成年以后,他盡散其家資以招兵買馬,置辦軍械,組建了一小支隊伍。憑著這支不足萬人的隊伍,曹操討董卓,征張繡,平劉岱,除呂布,滅二袁,剿劉表,伐張魯,終于一統北方,成就豐功偉績,離自己一統天下之夢大進一步。而這首《觀滄海》即是曹操在滅袁紹后,途經碣石山,觀滄海后有感而作。
至此時,我 再度默誦《觀滄海》一詩,它留給我至深 印象的,已非四句寫景之段,取而代之的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兩句。這句詩以大海之包羅日月,容納星辰之景象自比,暗示詩人自己將如大海包羅萬象一樣,一統中國的凌云壯志!這看似尋常卻是點睛之筆的兩句忽然深深震撼了我,并令我回味良久——
曹操少而有志,終成大事,我不亦立下凌云壯志,為之不懈奮斗嗎?
《觀滄海》讀后感 2
最近看了易中天先生的《品三國》,再次體味曹操的詩作《觀滄海》: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詠志。”又有新的感悟。
回想我也曾有幸“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晨白時,站在臨近碣石的.金山嘴上觀看日出。只見東方海平線放出紅光,接著紅日水上水下相接,瞬間躍出海面,萬道霞光,極為壯觀。當紅日升高時,有人舉起手高叫,快拍照!快拍。一看,原來是想拍手托太陽的,引來一片歡笑和模仿。
一天晚上坐在臥床上,突見月亮升起,逐漸高離海平面,想到“日月之行,若出其中”,靈感一動,何不看看月出。第二天晚上提前了一刻鐘靜候,果然看到了平生從未見的奇景。只見東方銀光逐漸增大增強,一輪圓月緩緩騰出,銀波萬里,尤其是跳離水面一霎間更是攝人心魄,仿佛巨大的夜明珠照亮海空,真是“幸甚至哉”也!
然而,從未見旅游宣傳“看月出”,實在是疏忽,或明知不宣,乃失策也!而曹操卻觀得細微,遙想當年必看了日出月出,寫下了如此壯麗的詩篇!
由此,不禁想到,秦皇、漢武、魏武、唐宗、康熙、乾隆都到過此海邊,得到后世最不公正評價當數誰?!同樣都是中華民族杰出的貢獻者,為何評價卻是天壤之別?!我看,是評論家太“吝嗇”、太“正統”、太“保守”了,歷史上的評論家就不去說他們了,而在現代文明的熏陶下,我們的評論家還是在引經據典,追究細枝末節,而不從現代的眼光,看大的方面,“暴君”、“奸雄”不離口,未免引人萬分感慨和不解!
《觀滄海》讀后感 3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這樣的詩,給予人的是說不出來的恢宏、博大之感,是決不可以—一字一句地解說的。只有能夠一個人大呼大喊的場合,才可以誦讀這樣的詩。這是一個講究”靚“ ”酷“ ”斃“的時代,這個時代藝術的口號是”生產快樂“,而我卻覺得,在男生女生不易區分的時代,應該提倡讀一下這樣的詩要自強,中國青年應該有一種大海的氣魄,不反對“愛” “玩” “搞笑”,但是也應該有那么一點點時間讀讀曹操的《觀滄海》,長長陽剛之氣。 這可以說是中國第一首純粹的寫景詩,也是中國最有氣勢的一首寫景詩。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海與山,樹與草,風與浪,全是在作者的`俯瞰之下,連日與月的行走,也是在詩人的腳下,這真是雄大得讓宇宙也得降服的氣魄。
充盈詩中的是蒼涼與憂患,但是又絕無哀愁與無奈,在這蒼涼和憂患與海、山、樹、風、日、月的對話之中,讓我們感覺到的是躍躍欲試的征服欲望,這是對著強大者宣戰時高聲的呼喊,面對困難一往無前的英雄氣概。這樣的歲月,讓人激情燃燒。曹操是北征少數民族烏桓時寫下這首詩的,這個時候,雖然幾個強大的對手已經被他降服,但是南方群雄并立,統一大業困難如山壓海迫,但是從這詩中,看出來的是曹操無所畏懼的雄心,敢寸:征戰的氣魄。
《觀滄海》讀后感 4
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早晨,我信步登上了高聳的碣石山,來觀賞浩瀚無邊的大海。
腳下湛藍湛藍的大海,就好像一塊巨大的`藍寶石,閃著光,和藍天連成一片、相互映襯。一陣風吹來,海水卷起朵朵浪花,海面起伏蕩漾。碣石山巍峨挺拔,上面遍布蒼翠的花草樹木,秋風吹來,樹葉簌簌作響,仿佛在演奏一曲美妙動聽的樂曲。頓時,一種清爽的感覺充滿了我的全身。大海也不甘寂寞,加入了自然的“合唱”,洶涌澎湃的波濤不斷轟擊著礁石,發出震耳欲聾的巨響。
欣賞著美景,我仿佛看到了太陽、月亮從大海中升起,又落回到大海。太陽和月亮的輪回都在大海的吞吐之中,由大海主宰。銀河群星輝煌燦爛,也像是由大海的水滴凝結而成,包含在大海寬廣博大的胸懷中。我完全陶醉于大海的美妙景色,沉迷于關于大海的故事,直到天色漸晚,才盡興而歸。
我感嘆大海的美麗與廣闊。山島是靜,波浪是動,動靜結合,描繪出一幅有聲有色的山水畫卷。大海還講述了這樣一個道理,包容一切,無私奉獻,我們做人也是這樣。心中感慨萬千,放聲高歌來表達自己的心意!
以下,詩人又展開其豐富的想象,進一步描繪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蘊星漢的宏偉氣魄和博大胸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觀滄海》讀后感 5
一首寥寥幾句的詩歌,卻表達了作者的宏偉壯志。而對于我一個剛剛學過這首詩不久的初中生,對此也有很深的感受。
曹操,字孟德。當曹操登上碣石山上時,心中的志向一一涌現出來。曹操登上碣石山,看到一路以來萬千景象,油感而發,寫下了豪言壯志的《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在曹操是筆下,在曹操的`心里,對自然界的萬千景象有了新的詮釋。曹操登上碣石山上的時候,看見那寬闊的大海,在高山的映襯之下如此的美輪美奐,美不勝收。看到碣石山上的樹木如此豐茂,不禁讓我們感受到祖國的大好河山,站在碣石山上時,秋天的晚風在悄悄然的刮過,也許曹操這時不禁會有一絲絲涼意,但是看到在秋風刮過的同時,海面上也有了波濤,看到這樣的場景。曹操不禁想起了自己遠大的抱負,于是又接著寫下了千古名句。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這句詩表達了作者自己的遠大抱負,從日、月、星、辰,銀河等方面寫出來了作者的宏偉壯志。在日月星辰之間卻顯得如此渺小。詩人描寫的大海,既是眼前實景,又融入自己的想象夸張,展現出一派吞吐宇宙的氣概。這就是詩人“眼中”景和“胸中”情交融而形成的藝術境界。
《觀滄海》——展現了一個雄心勃勃、大有作為、叱咤風云的傳奇人物,真是見詩如見人。
《觀滄海》讀后感 6
首二句“東臨碣石,以觀滄海”,寫詩人于揮師北伐之際登上碣石山,俯視大海,舉目所及只見一望無垠的大海波濤洶涌,海中的島嶼高高矗立。這是多么遼闊,多么壯觀的`景象!詩人不禁嘆道:“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詩人居高臨下,望著水天相逢的滄茫大海和海中矗立的島嶼,想到北方統一即將實現,心情是何等激奮!這是詩人眼前的島嶼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樹木百草,生長十分繁茂,一陣蕭瑟的秋風掠過,海面上涌起滾滾的波濤。盡管蕭瑟的秋風給人以悲涼之感,但是疾風勁草,方顯英雄本色;波濤洶涌,愈見其生命不息!這是對自然環境的真實描繪,也是詩人主觀感受的具體寫照。于是詩人嘆道:“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
【《觀滄海》讀后感】相關文章:
《觀滄海》說課稿11-09
觀滄海教案11-02
《觀滄海》原文01-26
《觀滄海》教案05-24
《觀滄海》教案(經典)05-25
觀滄海(曹操)01-16
《觀滄海》的賞析08-14
曹操 《觀滄海》12-31
賞析《觀滄海》09-22
《觀滄海》譯文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