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時間:2020-11-02 11:30:57 觀滄海 我要投稿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觀滄海》是建安十二年(207)九月曹操北征烏桓,消滅了袁紹殘留部隊勝利班師途中登臨石山時所作。這首四言詩借詩人登山望海所見到的自然景物,描繪了祖國河山的雄偉壯麗,既刻劃了高山大海的動人形象,更表達了詩人豪邁樂觀的進取精神,是建安時代描寫自然景物的名篇,也是我國古典寫景詩中出現較早的名作之一。

  觀滄海

  觀滄海詩意圖東漢 (曹操)

  東臨石,以觀滄海。

  水何,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登上高高的石山,來望蒼茫的大海。(東臨石,以觀滄海。)

  水波洶涌澎湃,山島高高的挺立在水中。(水何,山島竦峙。)

  山島上有叢生的樹木,各種各樣的奇花異草生長得很茂盛。(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

  吹起蕭瑟的秋風,水中涌起了水花波浪。(秋風蕭瑟,洪波涌起。)

  太陽和月亮,好像在大海里升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銀河、太陽和月亮燦爛,好像出自大海里。( 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這里用了互文的手法)

  慶幸得很,用這首詩歌來表達自己的感受。(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臨:登上,有游覽的意思。

  (jié)石:山名。石山,在現在河北省昌黎縣的石山。公元207年秋天,曹操征烏桓時經過此地。

  何:多么

   (dàn dàn):水波蕩漾的樣子。

  竦 峙(sǒng zhì):高高地挺立。竦通“聳”,高。峙:挺立。

  蕭瑟:樹木被秋風吹動的聲音。

  洪波:洶涌澎湃的波浪

  日月:太陽和月亮

  星漢:銀河。

  幸:慶幸。

  至:極。

  幸甚至哉:真是幸運極了啊。用這首詩歌來抒發自己的心愿志向。

  詠:歌吟

  詠志:即表達心志。

  志:理想

  海:渤海

  若:如同

  滄:通“蒼”,青綠色。

  最后兩句與本詩正文沒有直接關系,是樂府詩結尾的一種方式。

  選自《樂府詩集》這是樂府詩《步出夏門行》中的第一章。

  東臨石,以觀滄海這兩句話點明“觀滄海”的位置:詩人登上石山頂,居高臨海,視野寥廓,大海的壯闊景象盡收眼底。以下十句描寫,由此拓展而來。

  前四行詩句描寫滄海景象,有動有靜,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與“水何”寫的是動景,“樹木叢生,百草豐茂”與“山島竦峙”寫的是靜景。

  “水何,山島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有點像繪畫的粗線條。在這水波“”的海上,最先映入眼簾的是那突兀聳立的山島,它們點綴在平闊的海面上,使大海顯得神奇壯觀。這兩句寫出了大海遠景的一般輪廓,下面再層層深入描寫。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前二句具體寫竦峙的山島:雖然已到秋風蕭瑟,草木搖落的季節,但島上樹木茂,百草豐美,給人詩意盎然之感。后二句則是對“水何”一句的進一層描寫:定神細看,在秋風蕭瑟中的海面竟是洪波巨瀾,洶涌起伏。這兒,雖是秋天的典型環境,卻無半點蕭瑟凄涼的悲秋意緒。作者面對蕭瑟秋風,極寫大海的.遼闊壯美:在秋風蕭瑟中,大海洶涌澎湃,浩接天;山島高聳挺拔,草木茂,沒有絲毫凋衰感傷的情調。這種新的境界,新的格調,正反映了他“老,志在千里”的“烈士”胸襟。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前面的描寫,是從海的平面去觀察的,這四句則聯系廓落無的宇宙,縱意開大筆,將大海的氣勢和威力托現在讀者面前:茫茫大海與天相接,空蒙渾融;在這雄奇壯麗的大海面前,日、月、星、漢(銀河)都顯得渺小了,它們的運行,似乎都由大海自由吐納。詩人在這里描寫的大海,既是眼前實景,又融進了自己的想象和夸張,展現出一派吞吐宇宙的宏偉氣象,大有“五岳起方寸”的勢態。這種“籠蓋吞吐氣象”是詩人“眼中”景和“胸中”情交融而成的藝術境界。言為心聲,如果詩人沒有宏偉的政治抱負,沒有建功立業的雄心壯志,沒有對前途充滿信心的樂觀氣度,那是無論如何也寫不出這樣壯麗的詩境來的。過去有人說曹操詩歌“時露霸氣”(沈德潛語),指的就是《觀滄海》這類作品。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這是合樂時的套語,與詩的內容無關。也指出這是樂府唱過的。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相關文章: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翻譯12-10

曹操《觀滄海》“東臨碣石,以觀滄海”“碣石”在哪里09-28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的碣石在哪里09-28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的碣石在哪里09-28

東臨碣石觀滄海閱讀08-30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中的碣石和滄海在哪里?09-28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閱讀練習和答案11-08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的以是什么意思09-25

觀滄海 / 碣石篇08-07

《觀滄海》與碣石山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