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范仲淹的故事 集合15篇
范仲淹的故事 1
范仲淹是我國北宋時期的文學家、政治家,讀后感《范仲淹苦讀 閱讀有感》。少年時,他家里很窮,沒有錢。他為了能學點知識就到寺廟里做雜活,向方丈學習。因為沒有燈火,范仲淹就在月光下讀書,他從早讀到晚沒有吃飯。方丈給他一個面餅,他沒看見。后來,一只老鼠把面餅偷走了,逃進洞里。他把洞扒開,看見有一些銀子和金子。他現在沒有錢,如果拿了這些錢應可以變成富人,但他很誠實沒有拿這些錢,又認真的讀起書來了。
范仲淹家里很窮,但他還是喜歡讀書。因為他讀書不受金錢、美食的誘惑,所以他才能成為一個有名的文學家、政治家。我有時候就做不到,就像在我做作業時,奶奶炸了香噴噴的雞腿,我就飛快地跑出來;外面媽媽在看電視,我聽到聲音就會出去看,或不做作業了在想這個是什么電視;有時候作業沒做好,小朋友約我玩,我一想去玩就不管三七二十,把做作業的事放在腦后。
我們更不能被金錢誘惑,如果看見同學有新文具,自己又沒錢買,就會去偷別人的錢。
我們只要認真讀書,不受外界影響,就能把書讀好。要保持良好的`心境,即使家里經濟條件不要也不能自拋自棄,更不能為想改變家境去偷東西。只有從小好好讀書,長大的就有真本事。如果家有很有錢,我們也要認真讀書,學習真本事。爸爸媽媽的錢再多也是用的完的,只有靠自己勞動得到的錢是最好的,也是永遠用不完的。
爸爸媽媽常跟我說,你小時候認真讀書,長大了可以做工資又多又輕松的工作。你小時候不好好讀書,長大后只能做工資又少又累又苦的工作。長大了想小時候為什么不好好讀書就來不及了。
只有好讀書才能創造美好生活。我們要以范仲淹為榜樣刻苦讀書。
范仲淹的故事 2
范仲淹在醴泉寺讀書的第三年,繼父朱文翰因病去世了。他回家辦理了喪事,安慰了母親,便回醴泉寺去了。這年他已是2 3歲的青年,不但學業有很大的進步,而且思想也更加成熟了,繼父去世后,家庭的擔子全部落到母親一人的肩上,生活來源枯竭,家里的日于一天比一天更加困難了,所以仲淹很不放心母親,經常回家探望。
繼父朱文翰的原配妻子初氏,生有一子,繼娶仲淹母親謝氏后又生二子,仲淹就生活在其中。繼父與初氏所生的長子從小就失去母愛,父親長年在外做官,對他也疏于教誨,故而養成了不思進取游手好閑的習慣。父親在世時對他還有些約束,父親去世后他就無所顧忌了。謝氏對他束手無策,請族中長輩勸說也無濟于事。
一次,范仲淹回家探望母親,從村里人那里知道了一些哥哥的情況,便找他談心,好言相勸。誰知他不但不聽勸告,反而惡聲惡氣地說:‘‘我花的是我朱家的錢,與你有什么相干?”仲淹聽到話里有話,也就不再勸了。為這事,他找母親想問個明白,可母親聽了只是哭泣,什么話不說。仲淹更加奇怪了。他想了很久,后來找到村里最要好的朋友那兒去問。朋友吞吞吐吐地說:“公乃姑蘇范氏之子也,太夫人攜公適朱氏!辈⑼嘎读艘恍┱媲椋傺涂偹阒懒俗约旱纳硎。過去,他對自己的家就有些疑惑,但他只顧專心讀書,加上繼父對他從小就很關懷和疼愛,所以從來也不曾多想。這下完全明白了,他心里很痛苦。這一夜,他輾轉反側,終難入睡,想了很多很多。他想到了繼父多年的養育之恩,將來一定要報答;想到了母親的痛苦處境,幾時才是出頭之日;想到了目前這個支離破碎的家,自己又實在無力挽回。想來想去,最后決定暫時離開母親,先去南都求學,等功成名就,然后自立門戶,再把母親接去奉養。
碧云黃花,秋風送爽,正是美麗的金秋十月。范仲淹拜別了母親,又回醴泉寺拜別了高僧和寺廟主持,帶上必備的一點行李和琴劍,一個人直奔南都去了。
仲淹這一去渺無歸期,母親越想越不放心,兒子遠走千里何時歸來?在外又依靠何人?她后悔不該答應兒子出走,于是找到兒子平時最好的朋友,請他趕上去把仲淹追回來。那朋友追上仲淹,說明來意,再三勸仲淹回家。仲淹主意已定,對朋友說:“請回去轉告我母親,讓她老人家放心,請她保重身體,十年為期,我考上進士,一定會立即將她老人家接去奉養,臨別,仲淹再三拜托朋友,請朋友費心關照他的母親。
就這樣,2 3歲的范仲淹來了南都。南都位于今天的`商丘南端,是北宋的發祥地,宋太祖趙匡胤黃袍加身的地方,在當時十分繁華。范仲淹來到南都,進了朝思暮想、夢寐以求的應天府書院。
應天府書院(又名南都學舍),是當地人曹誠出資,在宋初著名教育家戚同文故居旁興建的,規模宏大,藏書數千卷,皇帝親賜“應天府書院“匾額,名滿天下。與岳麓書院、嵩陽書院、白鹿書院并稱北宋四大書院。
范仲淹在應天府書院讀書,有名師指教,與眾多的同學切磋學問,又有大量的書藉可供學習參考,真是如魚得水,心情十分高興,不管是寒冬臘月還是酷暑伏天,他都是晝夜苦讀,自強不息,刻苦鉆研,從不懈怠。然而,生活是十分艱苦的。有時他一天只能吃上一頓粥。這種生活狀況是一般人無法忍受的,但范仲淹并不在意,他一心撲在學習上,以顏回自勵,“瓢思顏于心還樂”;他效法顏真卿“饘粥不繼”的精神。他有一位要好的同學是南都留守的兒子,回家時把范仲淹的情況告訴了父親。這位同學的父親很受感動,便關照差人給兒子送飯時也給范仲淹捎上一份。當那同學把捎來的飯給仲淹送去時,仲淹雖然十分感激,但他卻再三婉言謝絕,怎么也不肯吃。他對那位同學說:“我吃粥吃慣了,過去在醴泉寺3年,我就是這樣過的,如今一旦吃上好飯,粥就吃不下了,那怎么能行呢?請向伯父轉達我的謝意!痹谀隙5年,他堅持過著清貧刻苦的生活。
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正月,真宗到應天府朝拜圣祖殿。皇帝到達府城的消息轟動了南都,大街小巷擠滿了成千上萬的人群,府學的學生們也紛紛涌到街頭觀看,誰都想看看皇帝是什么樣子的。唯獨范仲淹沒有去,仍一個人留在學校里讀書。同學們回來后問他為什么不去看皇帝,他非常認真地說:“皇帝是要見的,但等以后也不遲,眼下我首先要完成當天的功課。”
刻苦勤奮地學習,使范仲淹“大通六經之旨”,終于在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春,他2 7歲時以“朱說”之名考中了進士。
范仲淹的故事 3
在范仲淹小時候生活十分清貧,父親很早就過世,母親因受不了生活的壓力而改嫁。范仲淹只好到廟里去學習。他每天用兩升小米煲粥,隔夜粥凝固后便劃成四塊,早晚就著腌菜各吃兩塊,苦讀成才。后衍生成一成語為:斷齏畫粥。
范仲淹的故事 4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通過品讀,感悟范仲淹刻苦讀書的故事。
3、了解作者是怎樣通過人物的言行來表現人物特點的,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質。
4、教育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領會到范仲淹以天下為己任,為國為民的精神品質。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讀懂課文,了解課文內容,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質。
教學難點:領悟作者是怎樣通過人物的言行來表現人物特點。
教學方法:引導點撥法 朗讀指導法 質疑法
學習方法:小組合作學習法、交流法、朗讀感悟法
教學過程:
一、 回顧舊知,導入新課
1、 指名談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2、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們對范仲淹又了解了多少呢?
二、學習第三部份
1、學習第七自然段
。1)指名讀第7自然段。思考:有范仲淹實現他的抱負嗎?
(2)引導學生領悟文章前后照應的寫作特點。
。3)再讀感悟“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2、學習第六自然段
。1)齊讀第6自然段。
。2)提問范仲淹還有怎樣的志向和抱負呢?
。3)品讀、感悟: “我的志向,要么當個好大夫,要么當個好宰相。好大夫為人治病,好宰相治國為民。
三、學習第二部份
過渡:文章舉了哪些事例講范仲淹要實現他的理想和抱負而刻苦學習的?
只身苦學、 劃粥割齏、 謝絕佳肴、 閉門不出
。ㄒ唬┢纷x、感悟
學習第二自然段“只身苦學”
1、指名朗讀第二自然段,其他同學找出能感動你的句子并在旁邊寫出體會。
2、指名反饋。
3、出示重點句
(1)累了,就用冷水洗臉;餓了,就用稀粥充饑。
(2)范仲淹十分珍惜這寶貴的學習機會,廢寢忘食地苦讀詩書,鉆研學問。(理解廢寢忘食)
4、歸納學習方法:讀、畫、寫、說
。ǘ├蒙厦娴膶W習方法小組合作學習3、4、5自然段
1、出示自讀要求
。1) 讀:小組內一起朗讀3、4、5自然段
(2) 畫、寫:找出你感動的句子并在旁邊寫出體會。
(3) 說:同桌或小組內討論你的答案并說出理由。
2、檢查自學情況
(1)理解成語“劃粥割齏”。
。2)出示句子①每天差不多都是凌晨雞鳴即起,攻讀詩書,直到半夜才和衣而眠,五年未解衣就寢。②送銀子他委婉謝絕了,送美味佳肴,卻食品發霉也不吃一口。③我不是不想吃,而是不敢吃,我已經習慣食用粗茶淡飯,擔心現在吃了雞鴨魚肉,以后就再也咽不下粥和咸菜了。④別的師生都丟下書本跑出去,他閉門不出,仍像往常一樣埋頭苦讀,隨便說了句:“將來再見也不晚”,連頭也沒抬又繼續讀書。
。3)再讀這些句子。
。4)師小結:范仲淹為了實現他著遠大理想和抱負而刻苦讀書,實在令人敬佩,那后人又是怎樣贊頌他的呢?
。5)引導學生理解并品讀感悟“云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
(三)總結寫作方法
1、懂得文章是按照總分總的結構方式和采用前后照應的寫作方法去敘述;
2、回顧板書,明白寫人首先必須抓住人物的典型事例。
3、再通過人物的語言、行動等來反映人物的`特點和崇高精神的。
四、 課堂總結,拓展
范仲淹為著理想苦讀詩書,成就了他的一生,實現了他“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遠大的理想和抱負。 今天,你學了這篇文章,有什么收獲呢?
五、 作業
1、 借初中語文課本范仲淹的名著《岳陽陽樓記》讀一讀,再次感受人物的高尚品“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
2、 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寫一個你身邊熟悉的人。
六、板書設計:
16、范仲淹的故事
只身苦學
劃粥割齏 實現
刻苦讀書 謝絕佳肴 理想和抱負
閉門不出
范仲淹的故事 5
教材分析:
《范仲淹的故事》是小學語文S版第十冊第三單元中的一課,本單元的主題是“自強不息”。 文章通過敘述范仲淹的四個小故事,贊揚了他勤奮好學的優秀品質,歌頌了他“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遠大抱負。
教學目標:
1.繼續學習課文,深入了解范仲淹刻苦讀書的故事,通過相關語句的品讀,領會人物的美德。
2.學習作者是怎樣通過對人物言行的刻畫來表現人物的品質的。
3.總結全文,拓展延伸,啟迪學生向范仲淹學習,立下遠大志向,刻苦讀書。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云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讀懂課文,了解課文內容,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質。
教學難點:
理解“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思想境界, 樹立這樣的志向和抱負。
教法、學法:
為了突破教學重難點,選用現代教育新技術——電子白板,采用直觀式教學法、情境式教學法。讓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從語言文字入手,讓學生在讀中理解內容,讀議結合,體會情感,領悟寫法,積累語言。
教學過程:
一、課前準備
上課前,我和學生搜集了很多關于范仲淹的事跡以及名人刻苦讀書的故事。備課時,我利用多媒體教學直觀快捷實用的特點,準備了一些圖片、文字資料,力圖為學生打開一扇認識歷代名人的大門。
二、教學環節
1、名句導入,欣賞品質;
整堂課從天下名樓之一——岳陽樓的出現開始,緊緊地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隨后出示文學名篇《岳陽樓記》的片段,告訴學生,這就是范仲淹的作品。接著對“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這一千古名句進行批注,請學生解釋“憂”和“樂”,說說自己對這句話的理解,加以點撥,讓學生充分了解句子的含義,再朗讀句子,初步欣賞范仲淹以天下為己任的優秀品質,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2、品讀語句,感受品質;
圍繞這四個小故事,我的設想是讓學生自主閱讀故事,并從文中找出描寫范仲淹言行的語句,讀一讀,再和同學交流自己的感受。這是我使用PPT課件上這一節的情景,學生找到句子,并認真談論自己的體會時,我就忙著從課件的“返回”,“進入”下一頁,找出相應的語句,這樣既浪費了一些時間,也約束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播放視頻}
這一次,我利用白板應用的動態性和靈活性,隨著學生對課文的把握,以學生為中心隨時調整教學,學生自由選擇語句進行交流討論,我適時補充相關內容或資料,在交流互動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充分抓住語言文字體會范仲淹的勤學苦讀精神,學生印象深刻?梢哉f,是白板讓我的課堂有效互動起來,充分體現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播放視頻}
教這四個故事,我始終以“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為主線貫穿,例如:學生找到“劃粥割齏”這一故事中的語句時,我從資源中調出這一語段,請學生首先給這個成語注音,師生一起確定后,示范寫“齏”,通過回放,幫助學生形象的學習生字。再告訴學生“齏”的意思就是“碎末”,然后請學生自己說成語的意思,讓學生立體感知了詞語。為了讓學生更好的感悟課文,我利用課前搜集的已存入白板資源庫的圖片,設計了有利于拓展學生學習深度的活動——列舉自己知道的名人刻苦讀書的故事。學生交流完,我出示其中一些故事名稱,請學生上臺拖動版面上的綠色方框,了解這些故事里的主人公分別是誰,再出示故事插圖,請學生拖動圖片到相應文字下方,讓他們動手又動腦,對這些故事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
3、賞讀名句,理解感悟;
充分品讀故事后,我會向學生質疑“范仲淹為什么刻苦讀書呢?”讓學生談談自己的看法,借此引入他的另一名言““我的志向,要么當個好大夫,要么當個好宰相。好大夫為人治病,好宰相治國為民!庇忠淮巫寣W生體會到他以天下為己任的優秀品質。為了讓學生深入的感悟課文所表達的情感,我讓孩子們回憶以前學過的范仲淹的詩歌,當學生念到《江上漁者》時,我調出背景,選用毛筆和筆色,伴隨古典音樂《高山流水》的播放,開始即興書寫“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里”,這一富有意境的過程,不僅讓學生充分感受了祖國語言文字的魅力,更是讓課堂動了起來,美了起來。
4、拓展延伸,學習精神
孩子們剛剛享受了詩文給他們的震撼,我趁機請學生說說自己以后將怎么讀書,激勵學生樹立遠大志向的情感。當我要學生從文中找出一句話來表達對范仲淹的無限敬意時,大家不約而同的大聲朗誦道“云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边@飽含感情的朗誦,為本堂課畫上了完美的句號。
教學反思:
都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事實證明,新的教育技術——交互式電子白板,在語文教學中極大地提高了語文課堂的有效性。他有著強大的交互性、各種優越的功能,只要合理使用,能讓我們更多地關注學生在課堂的表現,以學生的自主學習來調整教學,而這樣的課堂,才是真正意義上的交流的課堂,精彩紛呈的課堂!
范仲淹的故事 6
慶歷新政失敗以后,范仲淹被朝廷撤去軍政要職,貶往鄧州(今河南鄧州市)做知州。
這一年,鄧州一個姓孫的通判因病在官署去世,留下弱妻幼子好不可憐。孫通判攜家帶口在鄧州做官,一向沒有什么積蓄,后事如何料理?通判夫人一夜之間哭腫了眼睛,愁白了頭發。范仲淹知道這個同僚生前清貧,立即帶頭捐出當月的薪俸,為孫通判治喪所用。其他官吏也紛紛解囊,各盡所能,總算給孫通判買了一口像樣的棺材。孫通判的老家遠在江西九江,他妻兒從鄧州乘船回老家最為便捷,走白河、轉漢水、入長江,一路順水,指日可抵。大家的捐款除了買棺材之用,還有一些余錢,正好雇一條船。諸事妥當,范仲淹派了一個捕快,隨船護送孫通判的靈柩和他的遺孀孤兒。
范仲淹帶著幕僚把孫通判的家人送到船上,正要揮手作別,那捕快卻又跳上岸來,向范仲淹說道:“大人忘了一件大事!”
范仲淹一怔:“快說,忘了什么?”
捕快快人快語:“此去九江,水路千里迢迢,各個州縣都設有關防,盤查過往船只。隨便找個借口,就要你拿錢打通關節。大人不備足‘通關’費用,只怕這船出了鄧州境地,就寸步難行了!
范仲淹皺了皺眉頭,對各地關防假公濟私之弊,他了如指掌。他想,對于孫通判的后事,官府已經給了撫恤,同僚們也已經捐過了錢物,這“通關”的費用又從哪里出呢?范仲淹想了一陣,嘆著氣走進了本州設在岸邊的`關防公署。官署里紙筆都是現成的,范仲淹略一思索,揮筆寫道:
“一葉輕帆泛巨川,來時暖熱去涼天。關防若要知名姓,此是孤兒寡婦船。”
范仲淹把詩寫成之后,署上自己的名字,交給押船的捕快,說:“若遇關防盤查,你就拿這個應付!
就這四句詩,能當銀子使喚?捕快雖然有些疑慮,還是接了。
捕快的疑慮很快就被打消了。那些關防的官員,誰不知道范仲淹的大名?看了范仲淹的憐貧詩,誰還好意思敲詐這孤兒寡母?捕快一路暢通無阻,很順利地把孫通判的遺孀送回了九江老家。范仲淹寫詩助貧解困的故事也隨之傳開。
范仲淹的故事 7
借讀醴泉寺
范仲淹從關中游學東歸長山之后,胸襟寬了,眼光高了,讀書求知的愿望更強烈了。再到哪里去讀書求學?哪里有名師大儒呢?詢來問去,范仲淹最終做出了選擇。尋根溯源,要從五代說起。早在五代時期,鄒平人田敏,少通春秋,篤于經學,后梁貞明年間登科,歷任國子博士、司業、祭酒、太常博士、太常卿等高級文教職務。后唐時朝廷任命他為詳勘官,校勘雕印九經。歷經22年,最終完成一代偉業,周世宗褒揚他為“儒學之宗師”。顯德五年(958年),80歲的田敏告老還鄉。他身體異常健壯,耄耋(màodié)之年不須拄拐仗,徒步往來于街巷和山野小道,講學于長白山中,每一天親自為眾多學子講授經典,求學者紛至沓來。前后12年,田敏培養了一批飽學之士。一時間,鄒平學風大盛。與田敏同時,歷城人田誥在長白山西南麓的明水講學。所以,長白山一帶成為北宋初期講學成風儒學昌盛的地方。古時,許多佛寺的法師高僧幾乎都是飽學之士,有的是當地著名的.儒學大師。地處長白山腹地的醴泉寺內,當時聚集著一批頗具儒學造詣的和尚,寺院的住持就是遠近聞名的儒學大師。
范仲淹到醴泉寺借讀的主意,先跟母親商議妥當后,整理了一下簡單的書籍衣物,背上包裹,便直奔相距50多里路的醴泉寺而來。醴泉寺是濟東的大佛寺,唐朝時期日本僧人曾來此求法拜佛。相傳南朝宋齊之間,由莊嚴法師所創立。唐中宗時,寺僧仁萬重建。寺成之日,東山巖石間有泉水涌出,掬而引之,味甘芳,唐中宗特賜名“醴泉寺”。范仲淹來醴泉寺,拜高僧為師,學習儒學經典,寄居寺內,故曰“借讀”。寺院住持高僧與范仲淹見面敘談后,深感這青年為人誠懇,求學心切,并且心志高遠,便欣然收留了范仲淹這個儒學徒弟,給予學習及住宿的種種方便。初始,住持每一天單獨為范仲淹講授一個時辰,其余時間由仲淹自學。自學中遇到的疑難,第二天請教師父。師父根據仲淹提出的問題,即題講解,并且進一步拓寬思路,深層探究。范仲淹暗自嘆服,師父講得透徹。每次講授,都使范仲淹覺得心地敞亮,識見大增,一天一個新的境界。
范仲淹的故事 8
范仲淹二歲時,父親范墉因病去世,母親謝氏貧困無依,只得改嫁給山東的一位朱姓大戶,他也改名為“朱說”。范仲淹成年后,從傲慢的朱家孩子口里知道了自己的身世,激憤之下,發誓“男兒當自強”,要自立門戶,重振范家,“乃感泣辭母,去之應天府”求學。雖然應天府是“公費讀書”,但范仲淹生活費用還得自理,“依戚同文學”,過得十分艱難。他只能吃薄粥,深夜困倦打瞌睡,就用冷水洗面,激醒自已,繼續攻讀。一個同學是應天府留守(官階相當于今日之“市委書記”、“市長”)的兒子,看不下去,便好意送了些美食。他卻一口不嘗,聽任食物變壞。同學怪罪起來,他長揖致謝,道:“你的好意,我都心領了,謝謝!但我只怕自己一旦學會享受美餐,日后再也吃不得苦!”
范仲淹在應天府讀了五六年書,成績優異,便有了一個遠大的人生理想。據《能改齋漫錄》記載,范仲淹應試前,特到祠堂求簽,咨詢能否當宰相,簽詞表明不可以。他又求了一簽,暗中祈禱:“如果不能當宰相,希望能當良醫”,結果還是不行。于是,他惱火了,擲簽于地,慨然長嘆:“男子漢大丈夫,這也不能做,那也不能做,還有什么活頭!”這就是“不為良相,則為良醫”名言的來歷。
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范仲淹中了進士,得到真宗趙恒的接見,還榮赴了御賜的宴席。在此后的幾十年間,范仲淹政績斐然,如安撫江淮的蝗災、修建“范公堤”等,但由于喜歡給高層“挑刺”,仕途就像乘電梯般,上上下下,幾起幾落。章獻太后劉娥當政時,他一會兒指責仁宗趙禎不該率領百官給太后祝壽,一會兒要求太后還政,被貶到蘇州;待得趙禎親政后,他本受到重用,但又接連上書議論國事,譏切時弊,要求改革,結果得罪宰相呂夷簡,再貶饒州。
范仲淹是一個銳意進取、熱烈執著的人,眼看自己年已五十而碌碌無為,未免有點灰心、有點牢騷。一天晚上,他看著《三國志》,突然覺得十分沒勁:這曹操孫權劉備,用盡機關,只得三分天地,“人世都無百歲”,還不如“劉伶一醉”!第二天,他叫來好友歐陽修。兩個人喝得醉醺醺的,手拉手到大街上唱歌,那是他新作的《剔銀燈》。
“昨夜因看蜀志。笑曹操、孫權、劉備。用盡機關,徒勞心力,只得三分天地。屈指細尋思,爭如共、劉伶一醉。人世都無百歲。少癡呆、老成悴。只有中間,些子少年,忍把浮名牽系。一品與千金,問白發、如何回避!彼洁l間散心,看到百花洲四周鮮花盛開,鶯蝶飛舞,就自嘲起來:“我是到了桃花源吧?我也做做陶淵明!好笑的是,當年的理想竟是什么良相、良醫!”又作了一首《定風波》,節缶高歌:
“羅綺滿城春欲暮。百花洲上尋芳去。浦映□花花映浦。無盡處,恍然身入桃源路。莫怪山翁聊逸豫。功名得喪歸時數。鶯解新聲蝶解舞。天賦與,爭教我悲無歡緒!钡@種頹廢消極的狀態還沒有持續多久,一件震驚全國的大事就發生了,吸引了他的注意力。
寶元元年(1038年),黨項族首領元昊,突然另建西夏國,自稱皇帝,并調集十萬軍馬,侵略大宋。兩年不到,宋朝延州北部的數百里邊寨,大多被西夏軍洗劫或奪去,元昊氣勢囂張,揚言要滅了大宋。國難當頭,范仲淹立刻忘了那個“桃花源”,毫不猶豫地站起來,強烈要求上前線。大宋朝廷對這場戰爭措手不及,有的主攻,有的主守,吵成一團,趙禎也舉棋不定,莫衷一是。危難之際,趙禎匆匆召見了范仲淹,先給他恢復了“天章閣待制”的職銜,再榮封一個“龍圖閣直學士”,任陜西經略安撫副使兼知延州,防御西夏?刀ㄔ(1040)秋天,五十二歲、滿頭白發的范仲淹,緊急掛帥,風塵仆仆地趕往西部戰場。秋天的邊塞,與繁華似錦、車水馬龍的京都宛如兩個世界:萬物凋零,到處都可見斷壁殘垣、尸骸廢墟、難民流離。范仲淹登高一望,但見斜陽下,寒霜滿地,孤城默然矗立,長煙寥寥,連大雁也不想停留,嗚咽著向南飛。他的心情十分沉重,深夜失眠,挑燈填了幾首《漁家傲》,寄給在京城的歐陽修,開頭都是“塞下秋來”,現流傳下來的卻只有下面這一首: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蔽宕纬酰⑿械.都是柔婉綺麗的“花間詞派”,范仲淹的《漁家傲塞下秋來風景異》,氣勢悲壯蒼涼,意境雄健剛烈,可謂是“大宋第一首邊塞詞”,一掃“花間派”柔靡無骨的詞風,為蘇辛豪放詞導夫先路。歐陽修非常欣賞,贊嘆之余,又戲謔道:“希文,你動不動就是‘塞下秋來’,真個窮苦的邊塞主兒!”歐陽修到底是沒有上過戰場的文人,無法體會“孤城閉”、“歸無計”、“征夫淚”的苦難、凄涼和悲痛,以為取勝真的是“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竟然羨慕朋友上戰場“真乃大元帥之事也”,還急切地祝賀他,“戰勝歸來飛捷奏,傾賀酒”。
范仲淹的故事 9
今天上午第一二節我帶領學生學習了第16課《范仲淹的故事》,總體來說課堂氣氛不好,學生的熱情不高,課堂缺少互動,感覺很失敗。
靜靜地坐下來進行反思。
教師的原因:對文本的解讀只是停留在教材的淺面上,沒有深入解讀文本,對主人公的收集的資料有限,對范仲淹這個人物理解的不夠,教學設計沒能做到高屋建瓴,教師對范仲淹理解的深入不夠,勢必導致教師在課堂上啟發誘導學生時沒有激情,沒能搭建起師生溝通的橋梁。盡管這課的所有知識點都講到了,也引導學生有針對性就范仲淹的言行就行了學習,體會范仲淹刻苦學習的精神品質,進一步體會他刻苦學習與偉大抱負之間的'關系,學習了課文圍繞中心取材的寫法,但總體上來說課堂沉悶學生的積極性沒能調動起來。
文本的原因:這篇課文中對范仲淹刻苦學習的描述只是泛泛而談,范仲淹的學習環境和學習條件沒有能詳盡的描述,學生對那個年代的學習條件缺乏直觀的印象,沒有時空對接,學生針對范仲淹的言行的句子談感受就空空泛泛,顯得假大空,缺乏真切體驗。建議教材今后在編排時能改進缺陷。
學生的原因:學生缺少對范仲淹的了解,預習的不到位,沒有去熟悉了解范仲淹的其人其事,沒有去閱讀范仲淹少年時代刻苦學習的故事。
范仲淹的故事 10
范仲淹,字希文。和包拯同朝,為北宋名臣,吳縣(今屬江蘇)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
范仲淹劃粥苦讀
范仲淹小時候是個貧窮的孩子,他兩歲的時候父親逝世,為了生活,母親再嫁帶他到了朱家。朱家沒錢給范仲淹讀書,范仲淹就一個人來到一所寺院,一邊干活,一邊苦讀,常常讀到深夜。有點兒困了,就用冷水洗臉。最讓他覺得為難的就是每天的飯菜,不要說好吃的飯菜,就連吃飽也很不容易。因為當時是非常寒冷的冬天,于是他天天就煮好一碗粥,等到粥被冰凍住的時候,分成四塊,早晚各取兩塊,就著咸菜來下肚子。
一天,一位同學來探訪范仲淹,那位同窗是官宦弟子,家中很富有。他看見范仲淹生活得那么艱苦,學習卻那么用功,心里很受感動,回家告知了父親,讓父親派人給范仲淹送去好飯好菜。
過了些天,那位同學又去看望范仲淹,發現給范仲淹的飯菜放在地上原地不動,都快發霉了。于是,那位同學就責備道:“你不吃這些食物,難道你瞧不起我?”范仲淹表示歉意,說:“我當初吃粥已經吃習慣了,我怕吃了你的飯菜,吃不下這些稀粥了!蹦俏煌瑢W聽了范仲淹的話,對范仲淹更加欽佩了。
范仲淹就是這樣從小立志,劃粥而食,靠著這種精神,范仲淹終于成為宋代有名的政治家和文學家,寫出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千古名句。
范仲淹跟他的兒子范純仁的故事!
范仲淹他的大兒子,他把他取名叫做范純仁,中國為人父母,對孩子的關愛無微不至,連取名字都是在教育小孩。中國人取名字的目的.在哪?在透過這個名字給孩子期許,讓他能時時提醒自己。所以范仲淹取他兒子的名字叫純仁,期許他的孩子要能時時存著一顆仁慈之心。我們看這個「仁」字,會意字,左邊一個「人」,右邊一個「二」,什么意思?兩人,哪兩個人?想到自己就要想到別人,所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孩子從小知道這是父親對他的期許,自然而然他就會常常鼓舞自己,督促自己去往這個方向做。
范純仁也確確實實沒有辜負他父親的期望,因為有一次范仲淹跟他的孩子講,我這里有五百斗的麥子,就叫范純仁從京城幫父親把它運回江蘇老家。結果在中途當中,剛好遇到了他父親的老朋友,父親的故友,他父親的故友就把他的家庭狀況告訴了范純仁。他的父親的朋友家里面,父母去世了,沒有錢安葬,然后還有女兒都還沒有嫁出去,生活狀況比較窘困。范純仁聽完了,馬上就把五百斗的麥子賣掉,把這些錢就拿給他這位長輩。結果錢還不夠。幫人要怎么樣?送佛要送上西天,幫人要幫到底。所以,他當場把這個運麥子的船也賣了,錢才夠。
結果范純仁處理完之后,就回京城見他父親,跟父親坐下來,他就開始跟父親報告,報告他在途中遇到了他的父親的故友。就講到他最后決定把五百斗麥子賣了去幫助他,然后他就說:但是錢還不夠。范仲淹就抬起頭來跟他兒子說:那你就把船也賣了!結果他兒子說:爸爸,我已經把它賣了。所以父子同心,家道可以長久不衰,范家純是一顆仁厚之心,吃虧了嗎?沒吃虧,得了大福。
我父親給我取名字,也是給我期許,代表要把禮貌好好做好;而且要有使命感,要把禮貌像九顆太陽一樣,要把它發揚光大。這樣我們才不辜負父親給我們取這個名字。
所以,學問要長養的,就是這顆存心、這顆仁心、這顆恭敬心。為什么說讀書可以變化氣質?從哪里變?從心!
范仲淹的故事 11
讀完《范仲淹的故事》這篇課文,我的內心顫動起來,久久不能平靜。課文講述了北宋初年杰出的政治家、文學家范仲淹少年時代刻苦學習的事。
范仲淹兩歲喪父,課文有一段寫到真宗皇帝路過應天府,全城都轟動了,人們爭先恐后地跑去看,范仲淹卻閉門不出,仍舊埋頭苦讀。同學特地跑來叫他,他也只平淡地回答了一句:“將來再見也不晚!蔽液芘宸吨傺偷膶W⑵焚|。
讀到這里,我想到以前聽到一些風吹草動就大驚小怪的事情。有一次我在學校上課,老師在上面講著,我在下面聽著。但是突然聽到一聲巨響。我們班里人都炸了鍋。像熱鍋里的'螞蟻一樣急著出去查看原因。老師把我們叫回來,我們這才慚愧起來。雖然只是一次小小的風吹草動,我們就很大驚小怪,真是太不應該了。
學了《范仲淹的故事》,我不禁為范仲淹豎起了大拇指。我什么時候也能這樣呀!
范仲淹的故事 12
范家雖然世代為官,但范仲淹的命運卻頗為坎坷。他出世后不久,父親在徐州過世,家境從此變得窘困起來。母親謝氏帶著他改嫁到了山東長山縣朱文翰家,范仲淹也更名為朱說。
和大多數喪父失母寄人籬下的孩子一樣,范仲淹小的時候也有著不同尋常的成長經歷。一次,他看到朱家兄弟的生活糜爛,鋪張浪費,便好言規勸。朱家兄弟脫口說道:“我花的是朱家的錢,關你什么事?”范仲淹聽了一愣,覺得話中有話,不斷追問下才有人告訴了他的身世。這件事對范仲淹的觸動很大,從此他下定決心獨立生活,并毅然辭別母親到南京(今商丘市)應天府書院求學。
當時,南京留守的兒子也在這里讀書。因為他父親是做官的,家里很富裕。他看到范仲淹窮得經常吃不上飯,非常同情,也感動于范仲淹安貧苦讀的精神,就拿出一些錢來幫助他,可是被范仲淹一口拒絕了。朋友有心周濟他,就從家里帶了好些酒肉和一些好菜來,說是要和他聚聚。范仲淹見朋友一番好意,就收下了。過了幾天,南京留守的兒子來看望范仲淹。沒想到卻看見放在桌子上的飯菜都已經長毛了,范仲淹一點兒也沒吃!這個干部子弟很生氣,說范仲淹瞧不起他,范仲淹解釋說:“不是我不感激你的厚意,只是我已經習慣粗茶淡飯了,如果現在就享受這種豐盛的飯菜,以后還能吃得下粥嗎?”一席話說得朋友心服口服。
范仲淹在睢陽讀書的時候,有一天宋朝皇帝宋真宗路過那里,聽到這個消息后,全校師生這方轟動,都認為普通老百姓能親睹“天顏“這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所以蜂擁上前圍觀,只有范仲淹一人留下來繼續讀書,人家問他這么難得的機會,你為啥不去看看,范仲淹回答說:“將來再見他也不遲!闭怯捎诜吨傺偷那趯W好讀,所以學到了很多真才實學,成了國家的棟梁。
范仲淹的故事 13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當年范仲淹貶到鄧州后,身體很不好,這時,他接到昔日好友滕宗諒從岳州(今湖南岳陽)的來信,要他為重新修竣的岳陽樓作一篇記。范仲淹為了激勵遭到貶黜的朋友們,便一口答應了滕宗諒的請求,就在鄧州的花洲書院里揮毫撰寫了著名的《岳陽樓記》。范仲淹用洗煉優美的文字描述了洞庭湖波瀾壯闊的景色,并且借景抒情,勸勉失意志士不要因自我的不幸遭遇而憂傷,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擺脫個人得失,做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這兩句話,概括了范仲淹一生所追求的為人準則,是他憂國憂民思想的高度概括。從青年時代開始,范仲淹就立志做一個有益于天下的人。為官數十載,他在朝廷犯顏直諫,不怕所以獲罪。他發動了慶歷新政,這一xx改革,觸及到北宋的xx、經濟、軍事制度的各個方面,雖然由于守舊勢力的反對,改革失改,但范仲淹主持的這次新政卻開創了北宋士大夫議政的風氣,傳播了改革思想,成為王安石熙寧變法的前奏。他在地方上每到一地,興修水利,培養人才,保土安民,政績斐然,真正做到了為官一任,造福一方。而在生活上,他治家嚴謹,十分儉樸,平時居家不吃兩樣葷菜,妻子兒女的衣食只求溫飽,一向到晚年,都沒建造一座像樣的宅第,在死后入殮時,連件新衣服都沒有。然而他喜歡將自我的錢財送給別人,待人親熱敦厚,樂于替人家辦好事,當時的賢士,很多是在他的指導和薦拔下成長起來的。即使是鄉野和街巷的平民百姓,也都能叫出他的名字。在他離任時,百姓常常攔住傳旨使臣的路,要求朝廷讓范仲淹繼續留任。
范仲淹的'行動和思想,贏得身前身幾代人的敬仰。邠州和慶州的百姓,與歸附宋朝的羌族人民,都畫了他的肖像,給他立生祠,來紀念他,他噩耗傳到各地,人們深為嘆息,凡是他從政過的地方,老百姓紛紛為他建祠畫像,數百羌族人來到祠堂,像死去父親一樣痛器哀悼,齋戒了三天才散去。歷代仁人志士也紛紛以范仲淹這位北宋名臣為楷模,學習和效法。而今日,范仲淹的精神和思想仍閃耀著奮發向上的思想光輝,仍有著啟發和教育意義。
范仲淹的故事 14
“云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睅熒***的誦讀結束了16課《范仲淹的故事》的教學。我走出教室,仰望天空,心中升騰起一股熊熊燃燒的火焰,那是先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薄跋忍煜轮畱n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以天下為己任的政治抱負和胸懷,點燃了我心中的'火炬。我這把火炬又點燃了五十八把小火炬,照亮了我們師生不斷超越自我的人生軌跡 課堂上,有學生深情地講著范仲淹的故事,有學生點評著,有學生提問著。一學生剛講完“劃粥割齏”的故事,有學生就提問:為什么范仲淹對這種清貧的生活毫不介意?眾多學生回答:因為他心中有遠大的志向,那就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這么高水平的回答,即出乎我的意料,又在我的意料之中。因為我的學生們課前預習充分,他們早已被先生刻苦學習、以天下為己任的精神感化了,走近先生,近距離和先生對話了。
是啊,自立自強、勤奮好學、奮發向上、胸懷大志……這些人類的美德,像一顆顆鉆石,在歷史的星空中永遠閃亮。作為老師,帶領自己的學生仰望星空,擷取那一顆顆閃爍著智慧光芒的星星,點燃起心中的火炬,照亮不斷超越自我的人生軌跡,豈不是人生一大快事嗎?
做老師真幸福!
范仲淹的故事 15
讀罷《范仲淹的故事》這篇課文,我的心就像平靜的`湖面投入一顆巨石,久久不能平靜。課文講述了北宋初年杰出的政治家、文學家范仲淹,少年時代刻苦學習的事。
范仲淹兩歲喪父,家境貧寒,他能刻苦學習、胸有大志、以全天下為己任。課文有一段寫到真宗皇帝路過應天府,全城都轟動了,人們爭先恐后地跑去看,范仲淹卻閉門不出,仍舊埋頭苦讀。同學特地跑來叫他,他也只平淡地回答了一句:“將來再見也不晚。”他一定再想,讀后感·我要努力成為在皇帝身邊做事的人,以后有的是機會見到他。再想想我們呢?讀書時只要有一點風吹草動,就大驚小怪、東張西望。沒有專注力,學力效率會很低的。
課文中寫范仲淹的生活極其艱苦,每天只煮一鍋米粥,等粥凝凍后再劃成四塊,早晚各食兩塊,并把咸菜切成碎末一起食用。朋友送美味佳肴給他,他也沒吃,理由是:怕現在吃了雞鴨魚肉,以后就吃不下咸菜、米粥了,真讓人感覺不可思議。想想我們,每天都有豐盛的飯菜,有時還會抱怨難吃。
范仲淹是人,我們也是人,只是他比我們能吃苦罷了,我覺得每個人都能成功,只看你用不用心了。學了這一課,我也想了很多,我決定從今天起,做一個有心人,將來一定也能有一番大作為。作者:賈怡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