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勤政樓》杜牧唐詩的鑒賞
【作品介紹】
《過勤政樓》這首詩詩諷刺唐玄宗徒好勤政之名,后期只顧享樂而誤國,千秋節、承露囊之類都成了千秋話柄。
【原文】
過勤政樓⑴
千秋佳節名空在⑵,承露絲囊世已無⑶。
唯有紫苔偏稱意⑷,年年因雨上金鋪。
【注釋】
⑴勤政樓:唐玄宗開元(713-741)前期所建,全稱“勤政務本之樓”,是玄宗處理政務、國家舉行重大典禮的地方。
⑵千秋佳節:公元729年(開元十七年)八月五日,玄宗為慶祝自己的生日,在此樓批準宰相奏請,欽定這一天為千秋節,布告天下。
⑶承露絲囊:每年一度的千秋節,玄宗都舉行盛典,大宴群臣,接受群臣祝壽。“士庶以結絲承露囊更相問遺”(參《唐會要》)。
《續齊諧記》“弘農鄧紹嘗八月旦入華山采藥。見一童子,執五彩囊承柏葉上露,皆如珠,滿囊。紹問:‘用此何為’答曰:‘赤松先生取以明目。’言終,便失所在。今世人八月旦作眼明袋,此遺象也。”
⑷紫苔:《拾遺記》:“紫苔覆漫,味甘而柔滑。”金鋪:宮門上的安裝門環的金屬底托,多鑄成獸形以為裝飾。
【賞析】
勤政樓原是唐玄宗用來處理朝政、舉行國家重大典禮的地方,建于公元720年(開元八年),位于長安城興慶宮的西南角,西面題曰“花萼相輝之樓”,南面題曰“勤政務本之樓”。
公元729年(開元十七年)舊歷八月五日,唐玄宗為慶賀自己的生日,在此樓批準宰相奏請,定這一天為千秋節,布告天下。并以馬百匹,盛飾分左右,舞于勤政樓下,又于樓中賜宴設酺,“群臣以是日進萬壽酒,王公戚里進金鏡綬帶,士庶以結絲承露囊更相問遺”,千秋節也就成了一年一度的佳節。然而由于玄宗晚年“勤政務本”早成空話,到安史之亂爆發,只得被迫退位,唐王朝江河日下,千秋節也隨之徒有虛名了,甚至連當年作為贈送禮物的承露絲囊也見不到了。詩的第一句說佳節空在,是總論,第二句說絲囊已無,則是抓住了“承露囊”這個千秋節最有代表性的物品來進一步補襯,使得“名空在”三字具體著實了。
這首詩的后兩句寫詩人移情于景,感昔傷今。杜牧善于以詩論史,借古諷今。“惟有紫苔偏稱意,年年因雨上金鋪”。這兩句采用《詩經·王風·黍離》的筆法,用宮院中的植物茂盛生長暗示王朝興衰之意。
《詩境淺說續編》云:“開元之勤政樓,在長慶時白樂天過之,已駐馬徘徊,及杜牧重游,宜益見頹廢。詩言問其名則空稱佳節,求其物已無復珠囊,昔年壯麗金鋪,經春雨年年,已苔花繡滿矣。”金鋪,是大門上的一種裝飾物,常常做成獸頭或龍頭的形狀,用以銜門環。用銅或鍍金做的,叫金鋪,用銀做的叫銀鋪。紫苔是苔蘚的一種,長在陰暗潮濕的地方。
這兩句詩從表面看,寫的是景,是“勤政樓”的實景,但細細體味,就會感到這十四個字,字字都飽蘸了詩人感昔傷今的真實情感,慨嘆曾經百戲雜陳的樓前,經過一個世紀的巨大變化,竟變得如此凋零破敗。可以想象,當杜牧走過這個前朝遺址時,所看到的是雜草叢生,人跡稀少,重門緊閉的一片凄涼景象。
詩人不寫別的,偏偏從紫苔著筆。這是因為紫苔那無拘無束,隨處生長,自得其樂的樣子深深地觸動了他此時慘淡失意的心情。失意之心對得意之物,自然格外敏感,體味也就更加深刻了。
作者以紫苔見意,又從紫苔說開去,用紫苔的滋長反襯唐朝的衰落,小中見大,詞淺意深,令人回味。說紫苔上了金鋪,是一種夸張的手法。當年威嚴可畏的龍頭獸首,而此時綠銹滿身,如同長滿了青苔一般,這就進一步烘托了勤政樓被人遺忘而常年冷落的凄涼衰敗的'景象。這里,“偏稱意”三字寫得傳神,“偏”,說明萬物凋零,獨有紫苔任情滋蔓,好像是大自然的偏寵,使得紫苔竟那樣稱心愜意。這筆法可謂婉曲回環,寫景入神了。
這首詩是詩人在極度感傷之下寫成的,全詩卻不著一個“悲”字。從詩的整體看,詩人主要采用明賦暗比的方法。前兩句寫的是此刻之衰,實際上使人緬懷的是當年之盛;后兩句寫的是此時紫苔之盛,實際上使人愈加感到“勤政樓”此時之衰。一衰一盛,一盛一衰,對比鮮明,文氣跌宕有致,讀來回味無窮。
【作者介紹】
杜牧(803-853),唐代詩人。字牧之,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祖父杜佑是中唐有名的宰相和學者。大和二年(828年)進士,授宏文館校書郎。多年在外地任幕僚,后歷任監察御史,黃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職,后入為司勛員外郎,官終中書舍人。以濟世之才自負。詩文中多指陳時政之作。寫景抒情的小詩,多清麗生動。以七言絕句著稱,境界特別寬廣,寓有深沉的歷史感。如《赤壁》、《題烏江亭》、《過華清宮》、《泊秦淮》、《清明》、《江南春絕句》、《山行》等都是流傳至今的名篇。人謂之小杜,和李商隱合稱“小李杜”,以別于李白與杜甫。有《樊川文集》二十卷傳世,《全唐詩》收其詩八卷。
【《過勤政樓》杜牧唐詩的鑒賞】相關文章:
杜牧《過勤政樓》唐詩鑒賞10-29
《過勤政樓》杜牧的唐詩鑒賞10-31
杜牧《過勤政樓》唐詩譯文及鑒賞10-31
杜牧《過勤政樓》賞析12-24
《勤政樓西老柳》白居易唐詩鑒賞11-03
《過華清宮絕句》杜牧唐詩鑒賞11-01
《金谷園》杜牧的唐詩鑒賞10-30
《登九峰樓寄張祜》杜牧唐詩鑒賞11-01
《泊秦淮》杜牧唐詩鑒賞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