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杜牧的狂傲與輕慢

時間:2022-09-05 17:05:57 杜牧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杜牧的狂傲與輕慢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對古詩都再熟悉不過了吧,古詩言簡意豐,具有凝煉和跳躍的特點。那么問題來了,到底什么樣的古詩才經典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杜牧的狂傲與輕慢,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杜牧的狂傲與輕慢

  杜牧在唐晚期生活,是個風流才子。下面是杜牧的狂傲與輕慢,和小編一起來看一下吧。

  與李商隱齊名的杜牧,官宦世家,自稱“家住城南杜曲旁,兩枝仙桂一時芳”;兩枝仙桂可能是暗喻其宰相祖父和26歲中了進士的杜牧本人。無奈寺院僧人不知杜牧何方神仙,弄得杜子極其掃興,悻悻然題詩如斯:“老僧都未知名姓,始覺空門氣味長”。狂傲得很。杜子仕途,無多坎坷,因此筆下也沒什么滄桑感。一生詩賦,兩大主題;一是感慨江山,一是唏噓女人。別看杜子下筆狂傲,骨子里卻是以無知填底的。既不懂天下興亡之奧義,又茫然于女人之辛酸。

  杜子最有名的感嘆興亡之作,無疑是《阿房宮賦》。此賦居高臨下,文采飛揚,端的是將亭臺樓閣盡收眼底。其實,不過是抨擊“秦愛紛奢”的政治正確文章。按照杜子的觀點,秦皇是因為紛奢才導致了如此下場:“獨夫之心,日益驕固。戍卒叫,函谷舉,楚人一炬,可憐焦土!”最后,得出結論如斯:“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有道是: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哀后人也。

  秦亡的原因,紛奢只占很小的比重。倘若能夠假設秦皇只要不紛奢就可以千秋萬代,那也太搞笑了。所謂紛奢者,用今人今語言之,腐敗也。若要考察秦亡原因,制度造成的獨裁比紛奢更重要;更為深層的原因,當然是支撐秦制和暴政的商鞅軍國主義以及韓非、李斯的權術帝王術。當然,非要杜牧明白這類道理,不免有苛求之嫌。想要指出的只是,杜牧的不暇自哀之說,是相當膚淺的。就算此說意在勸諫當朝皇帝,也是站不住腳的。晚唐的政治危機主要在于,王室相殘,宦官弄權。順宗猝死,憲宗遇害,都與此有關。這類權斗,通常為王朝政治在所難免;與當朝風氣的紛奢與否,關系不大。但詩人也罷,后世的清流也罷,都喜歡做道德文章,將王朝衰敗歸結于道德風尚如何敗壞。一如后世寅恪先生認為唐朝重文才的科舉之盛,“極于德宗之世。德宗本為崇獎文詞之君主,自貞元以后,尤欲以文治粉飾茍安之政局。”而這,剛好就是杜牧在《感懷詩》中所說的:“至于貞元末,風流恣綺靡。”杜牧《感懷詩》從唐初說起,總結唐朝政治的經驗教訓所在,其大致見解,與《阿房宮賦》如出一轍。這類賦,這類感懷,說得好聽點是傷史憂時,說得難聽點就是說說風涼話而已。這就好比看著鄰家敗落,然后幽幽然地告訴世人,這都是這家人自找的,怨不得別人。

  一般說來,大凡王朝盛世都會因為繁華而導致所謂的紛奢,或者說風流綺靡。這與其說是政治敗象,不如說是經濟文化興盛的標記所在。唐朝有開元、天寶年間的盛世氣象,西方有古羅馬的繁華似錦,又有意大利文藝復興的城邦景觀;現代西方更是有十八世紀的巴黎,二十世紀的紐約。這都不是恥辱的象征,而是光榮和夢想的歷史地標。政治理當在政治層面上談論,而不能動輒歸結為道德因素。在道德層面上考究政治乃中國儒家哲學的歷史文化盲點。杜牧未能免俗。再說了,杜牧在譴責綺靡的同時,自己也活得綺靡得很。

  盛唐詩家杜甫雖然也持同樣的政治正確立場,但從來不把政治和女人混為一談。杜牧的俗氣在于,就是喜歡在談論政治的時候,摻入女人元素。或者是遐想式的,或者是評議式的,甚至意淫狀的。《赤壁》屬于第一類,遐想。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憑吊三國赤壁,竟然以深鎖二喬作結。真不知杜子遐想歷史遐想到哪里去了。更讓人不以為然的是,從這首憑吊歷史的詩作中,看不出詩人有什么不同凡響的史論史見。同為晚唐詩家,皮日休的`《汴河懷古(其二)》,就有自己的見解在其中:

  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

  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

  不管世人是否認同,皮日休不以成敗論隋煬帝,并且肯定其開通大運河之功,史見史識頗有不隨波逐流的卓爾不群氣度。杜牧一身官氣,老三老四的指點江山,非但說不出什么像樣的見識,而且動輒就從江山轉到女人身上。《泊秦淮》當屬第二類: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

  要說到亡國的責任,就算皇帝不承擔,也輪不到商女來擔當,那么眾多的大臣士子更不用說軍官武夫,養著干嘛的呀?當然,更無恥的是后世眾多的權男傳誦者,仿佛亡國都是女人的過錯,跟權力男人毫無關系。世人從這首詩里學會了在國家存亡關頭如何取笑女人的本事,從而養成把亡國罪責推諉給女人的惡習。紅顏禍國,商女不知亡國恨,云云。就像粗鄙的村夫在外面吃了癟,回家使勁揍老婆。權男杜牧在這首詩中的嘴臉,與村夫的粗鄙,半斤八兩。杜子的《過華清宮絕句》,似乎屬于第三類:

  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嘆花》

  這首七絕表面上是諷喻玄宗貴妃的紛奢,下意識里卻是對深藏于繡成堆里的那位貴妃娘娘的遐想和意淫,一如其《赤壁》詩之于銅雀深鎖二喬的窺探。杜牧的詩才不低,通常將這樣的欲念隱藏得很深。但是,只消琢磨一下這首《嘆花》,便可知杜子之于女人的欲念之重,絕對不下于大大咧咧的白樂天。

  自恨尋芳到已遲,往年曾見未開時。

  如今風擺花狼藉,綠葉成陰子滿枝。

  前兩句猛瀉花尚未開時不曾摘花的氣急敗壞,后兩句是面對人家生米已成熟飯的恨恨不已。花已狼藉,后悔已晚,遺憾無益。倘若說前兩句是欲望沒能滿足的憤恨,那么后兩句全然轉為面對狼藉之花的冷酷。“綠葉成陰子滿枝”的潛臺詞是,昔日豆蔻,已然報廢。在僧人面前狂傲不已的杜牧,在女人面前是了無溫情的。

  一般的文人艷詩艷詞,通常是詩男詞男情不自禁地流露與所愛在一起的享受或者溫馨。但杜牧從來不做這類蠢事,從來不向世人表露跟女性在一起的真實感受,而是將筆端聚焦于自己沒有得到的女性。不知李商隱是否看出了杜牧的這種品性,所以會贈詩如此:“刻意傷春復傷別,人間惟有杜司勛。”

  “刻意傷春復傷別”,可謂杜牧女人詩的絕妙概括。無論是《張好好詩》《杜秋娘詩》,還是《嘆花》,乃至《赤壁》之中的“銅雀春深鎖二喬”,甚至《過華清宮絕句》里的“一騎紅塵妃子笑”,皆如是。

  《張好好詩》《杜秋娘詩》皆訴諸五古長歌。這兩位女子都是杜牧想要而不得的美人,雖然生活中與杜牧的間距略有遠近,但在情感上與杜牧的相隔,相差無幾。鎖在銅雀中的二喬是很虛幻的,但這兩位卻是杜牧的平生所遇。仿佛離杜牧很近,唾手可得;其實卻離杜子很遠,當杜牧能夠接近她們的時候,都已然徐娘,并且落魄潦倒得不成模樣。因此,杜牧一方面為自己沒能得到天仙般的美人而嫉恨,一方面又樂得以旁觀者的冷漠,向她們施以居高臨下的同情,亦即杜牧詩中所言:“因傾一樽酒,題作杜秋詩。愁來獨長詠,聊可以自貽。”相比之下,杜牧之于張好好的情感似乎略多一些,“灑盡滿襟淚,短歌聊一書。”但骨子里都一樣,聊自貽,聊一書,沒什么區別。世人有說,無聊才讀書;這在杜牧卻是無聊才作女人詩。仔細對比這兩首女人詩,實在看不出杜牧有多少情感寄寓其中。杜牧的女人詩當中,惟有《嘆花》比較濃烈,但不是摯愛,而是得不到的恨恨不已,就像得不到美玉之類的寶物一般。這個來自官宦世家的晚唐官宦,骨子不過是個食色動物罷了,其女人詩充滿毫無人情味可言的冷漠。

  可能也是因為那樣的冷漠,故而對僧人、寺院,毫無感覺,乃至輕蔑。看看這首《江南春》: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寺院與酒家,沒什么兩樣。酒家尚有酒旗迎風飄拂,寺院卻被煙雨全然掩沒。在杜牧這種輕慢面前,那個諫迎佛骨的韓愈反倒顯得可愛起來。韓愈太傻,杜牧太浮,用上海話說,太老卵。傻人可愛,浮人可憎。

  當然了,杜牧的詩才是必須肯定的。只要杜詩不涉及政治或者女人或者政治加女人,就會變得好看起來。比如這首著名的《山行》: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很好看。仿佛是王維寫的一般。不過,王維筆下的景色再空靈也充滿人情味。即便是“空山不見人”,也會是“但聞人語響”。這可能是杜牧詩作所不具備的。白云生處的人家,在詩中只是景物性的點綴而已,并非是對人的關切。李商隱又有言:“杜牧司勛字牧之,清秋一首《杜秋詩》”。這無疑是對杜詩的絕妙評說,妙在清秋一詞。清秋者,冷冽也。

  拓展閱讀:

  詩人簡介

  杜牧(公元803-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唐代詩人。杜牧人稱“小杜”,以別于杜甫。與李商隱并稱“小李杜”。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后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人物生平

  早期仕途

  杜牧在家族中排行十三,因此根據唐人的習慣,被稱為“杜十三”。杜牧政治才華出眾,杜牧十幾歲的時候,正值唐憲宗討伐藩鎮,振作國事。他在讀書之余,關心軍事,后來杜牧專門研究過孫子,寫過十三篇《孫子》注解,也寫過許多策論咨文。特別是有一次獻計平虜,被宰相李德裕采用,大獲成功。

  長慶二年(822年),杜牧20歲時,博通經史,尤其專注于治亂與軍事。杜牧23歲作出《阿房宮賦》。25歲時,杜牧又寫下了長篇五言古詩《感懷詩》,表達他對藩鎮問題的見解。此時的杜牧已經很有名氣,作品流傳。

  大和二年(828年),杜牧26歲,進士及第。同年考中賢良方正直言極諫科,被授弘文館校書郎、試左武衛兵曹參軍。

  大和七年(833年),杜牧被淮南節度使牛僧孺授予推官一職,后轉為掌書記,負責節度使府的公文往來。京銜是監察御史里行。這時杜牧居住在揚州,特別喜歡宴游。大和九年,杜牧被朝廷征為監察御史,赴長安任職,分司東都。八月在東都洛陽上任。因此逃過了十一月的甘露之變的險惡風波。在這里他遇到了宣州市的故人張好好,寫下了著名的《張好好詩》。在洛陽期間,由于職務清閑,他四處憑吊古跡,寫下了不少詩篇。

  大和九年(835年),杜牧三十三歲,由揚州赴長安就任監察御史。

  開成二年(838年),杜牧入宣徽觀察使崔鄲的幕下,被召為宣州團練判官。

  開成四年(839年),年底杜牧離開宣州,去長安任左補闕、史館修撰。開成五年,杜牧升官為膳部員外郎。

  遷官外放

  會昌元年(841年),杜牧調任比部員外郎。

  會昌二年(842年),外放為黃州刺史。杜牧外放的原因史書上并無記載。杜牧自己認為是宰相李德裕的排擠。而李杜兩家為世交,李德裕為何不喜歡杜牧,有人認為是杜牧為人倜儻,不拘小節,與李德裕的理念不合;而且牛李黨爭,杜牧與牛僧孺私交甚好,可能被李德裕認為是牛黨。后杜牧任池州、睦州刺史。為政能興利除弊,關心人民。

  會昌四年九月(844年9月),杜牧遷池州刺史,這年四十二歲。池州治所秋浦縣(今安徽貴池)。

  會昌五年(845年),七月,武宗下詔禁毀佛教。杜牧對于這一措施是很贊同的,后來他在宣宗大中年間作《杭州新造南亭子記》,詳細敘述武宗禁毀佛教事。

  宣宗大中二年(848年),得宰柏周墀的幫助,入為司勛員外郎、史館修撰,轉吏部員外郎。

  生暮年

  宣宗大中三年(849年),就因為京官俸祿低,而難以養家請求外放杭州刺史,但是沒有批準。

  宣宗大大中四年(850年),他被升為吏部員外郎。但是杜牧仍然多次請求外放湖州刺史,連上三啟,終于應允了他的要求。但是也有人認為,杜牧請求外放并不僅僅是經濟原因,而是不滿意朝政,認為自己無法在朝中有所作為。同年秋天,杜牧到任湖州刺史。他在湖州憑吊前賢,結識詩友,作了不少詩。一年后,他又被內升為考功郎中、知制誥。到長安第二年,遷中書舍人。這段時期,杜牧重新整修了祖上的樊川別墅,并且閑暇之時經常在這里以文會友。

  宣宗大中六年(852年),冬天病重逝世。

【杜牧的狂傲與輕慢】相關文章:

杜牧——《金谷園》02-09

杜牧的金谷園12-20

杜牧的名句精選11-08

杜牧經典名言11-13

杜牧經典詩句11-13

杜牧的經典名句07-27

杜牧的詩詞11-30

杜牧《贈別》07-28

小杜牧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