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泊秦淮原文及賞析(集錦4篇)
杜牧泊秦淮原文及賞析1
泊秦淮-杜牧
作者:唐代, 杜牧
泊秦淮-杜牧原文:
泊秦淮
杜牧〔唐代〕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
注釋
選自馮集梧《樊川文集》卷四。(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秦淮,即秦淮河,發源于江蘇句容大茅山與溧(lì)水東廬山兩山間,經南京流入長江。相傳為秦始皇南巡會稽時開鑿的,用來疏通淮水,故稱秦淮河。
泊:停泊。
商女:以賣唱為生的歌女。
猶:副詞。還,仍然。
后庭花:歌曲《玉樹后庭花》的簡稱。南朝陳皇帝陳叔寶(即陳后主)溺于聲色,作此曲與后宮美女尋歡作樂,終致亡國,所以后世稱此曲為“亡國之音”。
泊秦淮-杜牧拼音解讀:
相關翻譯
譯文
迷離月色和輕煙籠罩著寒水白沙,夜晚船只停泊在秦淮河邊靠近岸上的酒家。
賣唱的歌女不知道什么是亡國之恨,隔著江水仍在高唱著《玉樹后庭花》。
相關賞析
此詩是詩人夜泊秦淮時觸景感懷之作,前半段寫秦淮夜景,后半段抒發感慨,借陳后主(陳叔寶)因追求荒淫享樂終至亡國的歷史,諷刺那些不從中汲取教訓而醉生夢死的晚唐統治者,表現了作者對國家命運的無比關懷和深切憂慮的情懷。
這首詩中的第一句就是不同凡響的,那兩個“籠”字就很引人注目。煙、水、月、沙四者,被兩個“籠”字和諧地溶合在一起,繪成一幅極其淡雅的水邊夜色。它是那么柔和幽靜,而又隱含著微微浮動流走的意態,筆墨是那樣輕淡,可那迷蒙冷寂的氣氛又是那么濃。首句中的“月、水”,和第二句的“夜泊秦淮”是相關聯的,所以讀完第一句,再讀“夜泊秦淮近酒家”,就顯得很自然。但如果就詩人的活動來講,該是先有“夜泊秦淮”,方能見到“煙籠寒水月籠沙”的.景色,不過要真的掉過來一讀,反而會覺得平板無味了。詩中這種寫法的好處是:首先它創造出一個很具有特色的環境氣氛,給人以強烈的吸引力,造成先聲奪人的藝術效果,這是很符合藝術表現的要求的。其次,一、二句這么處理,就很像一幅畫的畫面和題字的關系。平常人們欣賞一幅畫,往往是先注目于那精彩的畫面,然后再去看那邊角的題字。所以詩人這樣寫也是頗合人們藝術欣賞的習慣。
“夜泊秦淮近酒家”,看似平平,卻很值得玩味。這句詩內里的邏輯關系是很強的。由于“夜泊秦淮”才“近酒家”。然而,前四個字又為上一句的景色點出時間、地點,使之更具有個性,更具有典型意義,同時也照應了詩題;后三個字又為下文打開了道路,由于“近酒家”,才引出“商女”、“亡國恨”和“后庭花”,也由此才觸動了詩人的情懷。因此,從詩的發展和情感的抒發來看,這“近酒家”三個字,就像啟動了閘門,那江河之水便汩汩而出,滔滔不絕。這七個字承上啟下,網絡全篇,詩人構思的細密、精巧,于此可見。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夜泊秦淮,詩人聽到隔江傳來亡國之音《玉樹后庭花》。表面上,詩人似乎是在斥責“商女”無知,但是詩人的矛頭所向,卻是那些身負天下安危,但醉生夢死的權勢顯達。在距陳朝覆滅已有兩個半世紀之遙的晚唐衰世,竟又有人不以國事為懷,用亡國之音,麻醉自己,令人陡生歷史悲劇又將重演的預感。“不知”實為“商女”開脫之詞,唱者無心,而聽者有意。“猶唱”二字上溯歷史,說明沉緬酒色的揮霍者古已有之;下照現實,揭示了當今的達官貴人像陳后主一樣,如此下去,也將亡國;如不改弦更張,將要自蹈覆轍,不堪設想。抒發了詩人的振聾發聵的警示。
此詩構思奇巧,情景交融,用典恰當,寓意含蓄,語言凝煉,詩評家沈德潛盛贊此詩為“絕唱”,確實是名不虛傳。
作者介紹
杜牧杜牧(公元803-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唐代詩人。杜牧人稱“小杜”,以別于杜甫。與李商隱并稱“小李杜”。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后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杜牧泊秦淮原文及賞析2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
注釋:
1、籠:籠罩。
2、商女:歌女,或指商人婦。
3 、《后庭花》:即《玉樹后庭花》,屬樂府吳聲歌曲,為陳后主所作。李白《金陵歌送別范宣》:“天子龍沉景陽井,誰歌《玉樹后庭花》。”劉禹錫《金陵五題·臺城》亦云:“萬戶千門成野草,只緣一曲《后庭花》。”
賞析:
這首詩在描寫秦淮夜色的同時,透露出深沉的感慨,主旨是針對當時綺靡的.風氣而發,向被譽為絕唱。李锳評曰:“首句寫秦淮夜景,次句點明夜泊,而以‘近酒家’三字引起后二句。‘不知’二字,感慨最深,寄托甚微。通首音節神韻,無不入妙。”(《詩法易簡錄》)
杜牧泊秦淮原文及賞析3
【唐】杜牧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
【注釋】
秦淮:即秦淮河。六朝以來,秦淮河流經金陵一段是當時的所謂“金粉”之地,即權貴富家、墨客騷人縱情聲色、尋歡作樂的場所。商女:指以歌唱為生的樂妓。《后庭花》:《玉樹后庭花》的簡稱。南朝陳后主所作,后世多稱之為亡國之音。
【鑒賞導示】
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市)人。宰相杜佑之孫。曾任黃、池、睦、湖等州刺史,官至中書舍人。他善于寫詩、賦和古文,以詩的成就最高,是晚唐的著名詩人,后人稱為“小李杜”(李,指李商隱)。杜牧前期關心政治,當時邊患不斷、藩鎮割據,統治者又腐朽昏庸,詩人深為唐朝的命運擔憂。正因為如此,他泊船秦淮河上,所到亡國之音《后庭花》,感慨萬分,便寫下了這首詩,以寄托愛國之情。此詩文字流暢,文意細密,體現了杜牧的詩歌才能。
【鑒賞】
這首詩與詩人夜泊秦淮河的所見所感,諷刺了那些沉湎酒色、不理政事的上層人物,表現了作者對國家命運的關懷和憂慮。
詩的起句就不同凡響,按詩人活動的順序來說,應該先有“夜泊秦淮”,方能見到“煙籠寒水月籠沙”的景色,并有所感。可是,詩人卻先寫環境,然后才寫自己泊船、泊船的時間和地點。這種先染后點的`寫法,是為了強調自己的感受。煙、水、月、沙,四種景物,被兩個“籠”字和諧地融合在一起,繪成了一幅極其淡雅的水邊夜色圖,有一種清冷而朦朧的氣氛,這是自然的氣氛,同時,也是詩人感情的氣氛,從中透露著淡淡的哀戚、朦朧的惆悵。這是詩人對周圍環境最突出的感受。可以說,是籠罩著全詩的氣氛。第二句一方面補足了第一句,點明了人物、時間、地點,另一方面又引出了三、四句。因為“近酒家”,于是聽到了歌女的賣唱聲,同時也引出了詩人的感慨。“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這兩句點明了詩人的寫作意圖。在隔江的酒樓上,商女賣唱,唱的是陳后主作的《玉樹后庭花》,這是亡國之音。想當年南朝最后一個亡國皇帝陳叔寶就在南京和一群臣僚終日享樂,縱情聲色,把江山葬送了,這支《玉樹后庭花》是亡國的象征,如今賣唱的商女在唱這支歌,可是這又怎能怪商女呢?如果沒有喜歡這種曲子的達官貴人,她們會唱嗎?更何況,商女不知道亡國恨還可以理解,那些達官貴人身負天下安危之責,還是如此醉生夢死,那就不可寬恕了。顯然詩人諷刺的矛頭是對著那些欣賞著亡國之音的達官貴人,詩人的憤慨是深廣的,不過表面上表現得比較含蓄而已。全詩以作者思想感情的變化貫串始終,詩人的情緒由開始的凄涼惆悵轉而成為激憤。后兩句,詩人于婉曲的風調中表現出了辛辣的諷刺、深沉的悲痛、無限的感慨。全詩從起到結,充分顯示了詩人感情的變化。
杜牧泊秦淮原文及賞析4
泊秦淮
杜牧
煙籠寒水月籠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 隔江猶唱《后庭花》。
作者簡介: 杜牧(803年-約852年)唐代著名詩人,漢族,字牧之,號樊川居士,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孫。唐文宗大和二年進士,授宏文館校書郎。后赴江西觀察使幕,轉淮南節度使幕,又入觀察使幕。史館修撰,膳部、比部、司勛員外郎,黃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職,最終官至中書舍人。晚唐杰出詩人,尤以七言絕句著稱。擅長文賦,其《阿房宮賦》為后世傳誦。注重軍事,寫下了不少軍事論文,還曾注釋《孫子》。有《樊川文集》二十卷傳世,為其外甥裴延翰所編,其中詩四卷。又有宋人補編的《樊川外集》和《樊川別集》各一卷。晚年居住在長安城南的樊川別墅,后人稱他“樊川先生”、“杜樊川”。 《全唐詩》收杜牧詩八卷。他的《清明》十分有名。
詩意:迷蒙的煙霧籠罩著寒江,小舟白沙上映著銀色的月光,夜晚我停泊在秦淮河岸,正臨近酒家所在的地方。 歌女不知什么是亡國之恨, 仍在對岸把《玉樹后庭花》聲聲的歌唱。
主旨:抨擊統治者沉湎酒色,不理朝政,表現詩人憂患意識。
名句賞析:這詩在語言運用方面,也頗見工夫。首句寫景,“煙”、“水”、“月”、“沙”由兩個“籠”字聯系起來,融合成一幅朦朧冷清的水色夜景。次句點題,并以“近酒家”的豐富內涵啟動思古之幽情,秦淮一帶在六朝時是著名的游樂場所,酒家林立,因此昔日那種歌舞游宴的無盡繁華實已包含在詩人此時的思緒之中。后二句由一曲《后庭花》引發無限感慨,“不知”抒發了詩人對“商女”的憤慨,也間接諷刺不以國事為重,紙醉金迷的達官貴人,即醉生夢死的統治者。“猶唱”二字將歷史、現實巧妙地聯為一體,傷時之痛,委婉深沉。清代評論家沈德潛推崇此詩為“絕唱”,一個“猶”字透露出作者批判之意,憂慮之情。管世銘甚至稱其為唐人七絕壓卷之作。秦淮河是六朝舊都金陵的歌舞繁華之地,詩人深夜泊舟河畔,隔江傳來商女《玉樹后庭花》的`歌聲,聽著這亡國之音,不禁激起時代興衰之感,后兩句對只知征歌征舞、買笑逐歡,而不以歷景為鑒的統治者,給以深深的譴責。本詩情景交融,朦朧的景色與詩人心中淡淡的哀愁非常和諧統一。
【杜牧泊秦淮原文及賞析】相關文章:
杜牧泊秦淮原文及賞析03-01
杜牧泊秦淮原文及翻譯02-12
泊秦淮(杜牧)04-12
杜牧《金谷園》的原文及賞析01-27
杜牧《清明》原文及賞析04-26
《泊秦淮》杜牧詩詞12-09
杜牧《泊秦淮》教案04-20
杜牧《山行》原文及賞析08-04
杜牧《旅宿》原文及賞析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