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學春聯
春節的時候貼對聯也是一大習俗,以下是小編精心收集整理的小學春聯,歡迎閱讀參考!
【橫批:家和萬事興】
上聯:一年四季行好運
下聯:八方財寶進家門
【橫批:萬象更新】
上聯:和順一門有百福
下聯:平安二字值千金
【橫批:新春大吉】
上聯:日日財源順意來
下聯:年年福祿隨春到
【橫批:辭舊迎春】
上聯:一干二凈除舊習
下聯:五講四美樹新風
【橫批:福滿人間】
上聯:丹鳳呈祥龍獻瑞
下聯:紅桃賀歲杏迎春
【橫批:國強富民】
上聯:精耕細作豐收歲
下聯:勤儉持家有余年
【橫批:好事臨門】
上聯:迎新春事事如意
下聯:接鴻福步步高升
【橫批:歡度春節】
上聯:春滿人間百花吐艷
下聯:福臨小院四季常安
【橫批:鴻運當頭】
上聯:勤牛奮蹄財源滾滾似長江
下聯:猛虎揚威福氣多多如東海
1、上聯:你之心,在書林里;下聯:我的腦,在學海中
2、上聯:五湖四海皆春色;下聯:萬水千山盡得輝;橫批:萬象更新
3、上聯:一帆風順吉星到;下聯:萬事如意福臨門;橫批:財源廣進
4、上聯:冬去山川齊秀麗;下聯:喜來桃里共芬芳;橫批:新年大吉
5、上聯:喜居寶地千年旺;下聯:福照家門萬事興;橫批:喜迎新春
6、上聯:一帆風順年年好;下聯:萬事如意步步高;橫批:吉星高照
7、上聯:百年天地回元氣;下聯:一統山河際太平;橫批:國泰民安
8、上聯:春雨絲絲潤萬物;下聯:紅梅點點繡千山;橫批:春意盎然
9、上聯:一干二凈除舊習;下聯:五講四美樹新風;橫批:辭舊迎春
10、上聯:一年四季行好運;下聯:八方財寶進家門;橫批:家和萬事興
11、上聯:綠竹別其三分景;下聯:紅梅正報萬家春;橫批:春回大地
12、上聯:紅梅含苞傲冬雪;下聯:綠柳吐絮迎新春;橫批:歡度春節
13、上聯:日出江花紅勝火;下聯:春來江水綠如藍;橫批:鳥語花香
14、上聯:舊歲又添幾個喜;下聯:新年更上一層樓;橫批:辭舊迎新
15、上聯:日日財源順意來;下聯:年年福祿隨春到;橫批:新春大吉
16、上聯:迎喜迎春迎富貴;下聯:接財接福接平安;橫批:吉祥如意
17、上聯:創大業千秋昌盛;下聯:展宏圖再就輝煌;橫批:大展宏圖
18、上聯:民安國泰逢盛世;下聯:風調雨順頌華年;橫批:民泰國安
19、上聯:精耕細作豐收歲;下聯:勤儉持家有余年;橫批:國強富民
20、上聯:發憤圖強興大業;下聯:勤勞致富建小康;橫批:科技致富
21、上聯:歡天喜地度佳節;下聯:張燈結彩迎新春;橫批:家庭幸福
22、上聯:迎新春事事如意;下聯:接鴻福步步高升;橫批:好事臨門
關于對聯的起源:
在宋代詩人王安石在《元日》中寫道: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關于“新桃”和“舊符”是什么意思?用現代話說就是春聯。春聯是對聯的一種,我國的春聯是怎樣發展起來的呢?
春聯作為一種獨特的文學形式,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它從五代十國時開始,明清兩代尤為興盛,發展到今天已經有一千多年了。
其實早在秦漢以前,我國民間每逢過年,有在大門的左右懸掛桃符的習俗。桃符就是用桃木做的兩塊大板,上面分別書寫上傳說中的降鬼大神“神荼(tu)”和“郁壘”的名字,用以驅鬼壓邪。這種習俗延續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們才開始把聯語題在桃木板上代替了降鬼大神的名字。據歷史記載,后蜀之主孟昶(chang)在公元964年除夕題于臥室門上的對聯“新年納余慶,嘉節號長春”是我國最早的一副春聯。
在宋代以后,民間新年懸掛春聯已經相當普遍了,所以王安石的《元日》詩中寫的“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就是當時春聯盛況的真實寫照。由于春聯的出現和桃符有著密切的關系,所以古人又稱春聯為“桃符”。
到了明代,明太祖朱元璋大力提倡對聯。他在金陵(現在的南京)定都以后,命令大臣、官員和一般老百姓家除夕前都必須書寫一副對聯貼在門上,他親自穿便裝出巡,挨門挨戶觀賞取樂。當時的文人也把題聯作對當成文雅的樂事,寫春聯便成為一時的社會風尚。
自從入清以后,乾隆、嘉慶、道光三朝,對聯猶如盛唐的律詩一樣興盛 ,出現了不少膾炙人口的名聯佳對。
現在隨著各國文化交流的發展,對聯傳入越南、朝鮮、日本、新加坡等國。這些國家至今還保留著貼對聯的風俗。
春聯的來歷
春聯屬于楹聯的一種,是一種獨特的文學形式。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愿望,是中國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副大紅春聯貼于門上,為春節增加喜慶氣氛。
據說五代時的后蜀國國君孟昶是個喜歡標新立異的國君,在公元964年歲尾的除夕,他突發奇想,讓他手下的一個叫辛寅遜的學士,在桃木板上寫了兩句話,作為桃符掛在他的住室的門框上。這兩句話是新年納余慶,嘉節號長春。第一句的大意是:新年享受著先代的遺澤。第二句的大意是:佳節預示著春意常在。由此開始,桃符的形式和內容都發生了變化,這不僅表現在開始用駢體聯語來替代神荼、 郁壘,而且還擴展了桃符的內涵,不只是避邪驅災,還增加了祈福、祝愿的內容。這就成了中國最早的一副春聯。
到了宋代,在桃木板上寫對聯,已經相當普遍了。王安石的《元日》詩中寫的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就反映了每到除夕之日,家家戶戶掛桃符的盛況。同時,隨著門神的出現和用象征喜氣吉祥的紅紙來書寫桃符,以往的桃符所肩負的驅邪避災的使命逐漸轉移給門神,而桃符的內容則演化成用來表達人們祈求來年福運降臨和五谷豐登的美好心愿。
春聯一詞的出現,則是在明代初年。當年明太祖朱元璋當上皇帝之后,喜歡排場熱鬧,也喜歡大戶人家每到除夕貼的桃符,就想推廣一下。在一年的除夕前他頒布御旨,要求金陵的家家戶戶都要用紅紙寫成的春聯貼在門框上,來迎接新春。大年初一的早晨,朱元璋微服巡視,挨家挨戶察看春聯。每當見到寫得好的春聯,他就非常高興,贊不絕口。在巡視時見到一家沒有貼春聯,朱元璋很是生氣,就詢問什么原因,侍從回答說:這是一家從事殺豬和劁豬營生的師傅,過年特別忙,還沒有來得及請人書寫。朱元璋就命人拿來筆墨紙硯,為這家書寫了一副春聯:雙手劈開生死路,一刀割斷是非根。寫完后就繼續巡視。過了一段時間,朱元璋巡視完畢返回宮廷時,又路過這里,見到這個屠戶家還沒有貼上他寫的春聯,就問是怎么回事?這家主人很恭敬地回答道:這副春聯是皇上親自書寫的,我們高懸在中堂,要每天焚香供奉。朱元璋聽了非常高興,就命令侍從賞給這家三十兩銀子。由此可見, 春聯的得名和推廣,是朱元璋采取行政命令的辦法,頒布御旨才得以在家家戶戶推廣開來的。
春節,是中華民族百節之首。在中國歷史文明中,慶祝春節的習俗很多,至今在民間尤其是農村中保存最廣的習俗當是帖春聯和貼門神。
貼春聯,是民間慶祝春節的第一件事情。每當春節將近的時候,家家戶戶都在大門兩邊貼上嶄新的春聯,紅底黑字,穩重而鮮艷。表達一家一戶對新年的美好愿望,諸如六畜興旺,五谷豐登之類。一些春聯還注意反映不同行業、不同家庭不同的幸福觀。因此,認真研究春節時人們張貼的春聯,無疑是觀察民間風情的一個有意義的途徑。
貼春聯的習俗究竟起于何時,至今無準確的材料可資查證。不過,大約可能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后蜀時期,這是可以在史籍中證實的。此外,根據《王燭寶典》,《燕京歲時記》等著作記載,春聯的原始形式就是人們所說的桃符。
在中國古代神話中,相傳有一個鬼域的世界,當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蓋三千里的大桃樹,樹梢上有一只金雞。每當清晨金雞長鳴的時候,夜晚出去游蕩的鬼魂必趕回鬼域。鬼域的大門坐落在桃樹的東北,門邊站著兩個神人,名叫神茶、郁壘。如果鬼魂在夜間干了傷天害理的事情,神茶、郁壘就會立即發現并將它捉住,用芒葦做的繩子把它捆起來,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懼神茶、郁壘。于是民間就用桃木刻成他們的模樣,放在自家門口,以避邪防害。后來,人們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茶、郁壘的名字,認為這樣做同樣可以鎮邪去惡。這種桃木板后來就被叫做桃符。到了宋代,人們便開始在桃木板上寫對聯,一則不失桃木鎮邪的意義,二則表達自己美好心愿,三則裝飾門戶,以求美觀。又在象征喜氣吉祥的紅紙上寫對聯,新春之際貼在門窗兩邊,用以表達人們祈求來年福運的良好心愿。
為了祈求一家的福壽康寧,許多地方的人們還保留著貼門神的習慣。據說,大門上貼上兩位門神,一切妖魔鬼怪何都會望而生畏。在民間,門神是正氣和武力的象征,所以,中國的門神永遠都怒目圓睜,手里拿著各種傳統的武器,隨時準備同敢于上門來的鬼魅戰斗。民居的大門,通常都是兩扇對開,所以門神總是成雙成對。唐朝以前,有無門神目前尚不得確知,如果有,大概就該是神茶、郁壘。這兩位神人貌相十到怪異兇狠一一古人認為,相貌出奇的人往往具有神奇的稟性和不凡的本領。他們雖然相貌猙獰,但是心地正直善良,捉鬼擒魔不僅是他們的責任,而且是他們的天性。許多人都知道的捉鬼天師鐘馗,即是此種形相。
唐朝以后,除了神荼、郁壘以外,人們又把秦叔寶和尉遲恭兩位唐代武將當作門神。相傳,唐太宗生病,聽見門外鬼魅呼號,徹夜不得安寧。于是他讓這兩位將軍手持武器立于門旁鎮守,第二天夜里就再也沒有鬼魅搔擾了。其后,唐太宗讓人把這兩位將軍的形象畫下來貼在門上,這一習俗開始在民間廣為流傳。
春節,在中國人民的心目中是農歷年中的第一個也是最重要的傳統節日。春節來臨,千家萬戶寫春聯、貼春聯,是上千年來流傳下來的象征吉祥、表達人們向往美生活的民族風俗。這在世界上是絕無僅有的。按照當代藝術大師周汝昌先生的話說,春聯是舉世罕有倫比的最偉大、最瑰奇的文藝活動。
早在兩千多年前的戰國時期,中原春節就戶懸桃梗,又稱桃符。清代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春聯》記載:春聯者,即桃符也。自入臘以后,即有文人墨客,在市肆檐下書寫春聯,以圖潤筆,祭灶之后,則漸次粘掛,千門萬戶,煥然一新。從傳統春聯爆竹一聲除舊;桃符萬象更新和宋王安石詩句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中,也看出春聯與桃符的關系。
什么是桃符呢?據《淮南子》說,這種桃符是用一寸寬、七八寸長的桃木做的。在桃木板上寫上神荼、郁壘二神的名字,懸掛在門兩旁。或者還畫上這兩個神象左神荼、右郁壘。古人是以桃符上書畫此二神來壓邪的。這也就是民間俗稱的門神。到了公元七百多年的五代,蜀后主孟昶親寫的新年納余慶,嘉節號長春。是中國最早的一副春聯。自孟昶題桃符以后,文人學士便群起效仿,把題春聯視為雅事,于是題春聯之風便逐漸流傳。
但是,到時了宋代,春聯還是稱之為桃符的。聯語卻不限于題寫在桃符上,推用在楹柱上,后人名曰楹聯。宋代以后,宜春帖多用聯語,且把粉紅箋寫出。有些人集詩經古語,有的集唐宋詩句。相傳可考的,有王沂公皇帝閣立春聯:北陸凝陰盡,千門淑氣新。這是春聯中掛人齒頰的。
桃符真正稱之為春聯。那是明代的事。據明代文人陳云瞻記載,春聯之設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除夕前勿傳旨,公卿士庶家,門口須加春聯一副,帝微行出觀。朱元璋不僅親自微服出游,觀賞笑樂,他還親筆給學士陶安等人題贈春聯。帝王的提倡,使春聯日盛,終于形成了至今不衰的風尚。對聯雅稱「楹聯」,俗稱對子。它言簡意深,對仗工整,平仄協調,是一字一音的漢語語言獨特的藝術形式?梢哉f,對聯藝術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對聯的種類約分為春聯、喜聯、壽聯、挽聯、裝飾聯、行業聯、交際聯和雜聯(包括諧趣聯....)等。
對聯文字長短不一,短的僅一、兩個字;長的可達幾百字。對聯形式多樣,有正對、反對、流水對、聯球對、集句對等。但不管何類對聯,使用何種形式,卻又必須具備以下特點:
一、要字數相等,斷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達到某種效果外,上下聯字數必須相同,不多不少。
二、要平仄相合,音調和諧。傳統習慣是仄起平落,即上聯末句尾字用仄聲,下聯末句尾字用平聲。
三、要詞性相對,位置相同。一般稱為虛對虛,實對實,就是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數量詞對數量詞,副詞對副詞,而且相對的詞必須在相同的位置上。
四、要內容相關,上下銜接。上下聯的含義必須相互銜接,但又不能重覆。
此外,張掛的對聯,傳統作法還必須直寫豎貼,自右而左,由上而下,不能顛倒。
與對聯緊密相關的橫批,可以說是對聯的題目,也是對聯的中心。好的橫批在對聯中可以起到畫龍點睛、相互補充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