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薦】杜甫《絕句》
杜甫《絕句》1
前兩天,《絕句》被教。之后我也有了一些反思。
這首古詩是初三第二卷的第一首古詩。就題材而言,它是一首五言絕句,內容簡單。是一首贊美春天的古詩。學生也更容易理解。回顧講座結束后講解的內容,仍然存在以下不足:
1.內容比較基礎,缺乏一些推廣知識。在這個解釋中,我主要遵循的是課程標準。重要內容雖然沒有省略,但也沒有深入說明。孩子以后遇到稍微難一點的話題可能會很迷茫。
2.缺乏閱讀指導。首先,老師的朗讀示范不夠,講課的時候播放音頻,但是老師重復會更好。其次,缺乏對學生朗讀的指導,比如開心的時候怎么讀。我應該在哪里讀得更快?哪里讀的`比較慢?這些都給學生詳細講解,孩子會更愿意大聲朗讀。
3.對古詩詞大意不夠重視。初三要掌握古詩大意,但我覺得大意還是要在孩子理解的基礎上記憶,最好能理解分析。所以在講課的時候說了但是沒有打動學生,所以可以在最后一次展示出來讓孩子重新記住。
作為一名新老師,還有很多東西需要學習和提高。希望自己能不斷進步!
杜甫《絕句》2
杜甫《絕句二首(其二)》
江碧鳥逾白,
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過,
何日是歸年?
翻譯:
漫江碧波蕩漾,顯露出白翎的水鳥,掠翅江面.滿山青翠欲滴,遍布的朵朵鮮花紅艷無比,簡直就象燃燒著一團旺火。
今年的春天又過去了,哪天才是我回家的日子呢?
賞析:
此詩為杜甫入蜀后所作,抒發了羈旅異鄉的感慨。“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這是一幅鑲嵌在鏡框里的風景畫,濡飽墨于紙面,施濃彩于圖中,有令人目迷神 奪的魅力。你看,漫江碧波蕩漾,顯露出白翎的水鳥,掠翅江面,好一派怡人的風光!滿山青翠欲滴,遍布的.朵朵鮮花紅艷無比,簡直就象燃燒著一團旺火,多么綺 靡,多么燦爛!以江碧襯鳥翎的白,碧白相映生輝;以山青襯花葩的紅,青紅互為競麗。一個“逾”字,將水鳥借江水的碧色襯底而愈顯其翎毛之白,寫得深中畫 理;而一個“欲”字,則在擬人化中賦花朵以動態,搖曳多姿。兩句詩狀江、山、花、鳥四景,并分別敷碧綠、青蔥、火紅、潔白四色,景象清新,令人賞心悅目。 可是,詩人的旨意卻不在此,緊接下去,筆路陡轉,慨而嘆之
“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句中“看又過”三字直點寫詩時節。春末夏初景色不可謂不美,然而可惜歲月荏苒,歸期遙遙,非但引不起游玩的興致,卻反而勾起了漂泊的感傷。
此詩的藝術特點是以樂景寫哀情,唯其極言春光融洽,才能對照出詩人歸心殷切。它并沒有讓思歸的感傷從景象中直接透露出來,而是以客觀景物與主觀感受的不同來反襯詩人鄉思之深厚,別具韻致。
杜甫《絕句》3
絕句二首(其一)
杜甫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注]此詩寫于詩人經過“一歲四行役”的奔波流離之后,暫時定居成都草堂時。
20.此詩描繪了怎樣的景物?(3分)
21.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3分)
參考答案:
20.描繪了一幅明麗和諧的春色圖。陽光普照,水碧山青,草木復蘇,萬象更新。既有燕子翩飛的動態描繪,又有鴛鴦慵睡的靜態寫照。飛燕的繁忙蘊含著春天的勃勃生機,鴛鴦的'閑適則透出溫柔的春意,一動一靜,相映成趣。
21.表達了詩人對初春時節自然界一派生機、欣欣向榮的歡悅之情。反映了詩人經過“一歲四行役”的奔波流離之后,暫時定居草堂的安適心情。
杜甫《絕句》4
絕句(一)
堂西長筍別開門,塹北行椒卻背村。
梅熟許同朱老吃,松高擬對阮生論。
譯文
廳堂西邊的竹筍長得茂盛,都擋住了門頭,塹北種的行椒也郁郁蔥蔥長成一行卻隔開了鄰村。
看到園中即將熟的梅子,便到待梅熟時邀朱老一同嘗新;看到堂前的松樹,便希望和阮生在松蔭下盡情地談古論今。
賞析
先寫草堂,舉其四景:堂西的竹筍,塹北的行椒,園中的梅子,久七前的松樹。詩人處在這遠離鬧市的幽靜環境之中,因看到園中將熟的梅子,便想到待梅熟時邀朱老一同嘗新;因看到堂前的松樹,便希望和阮生在松蔭下盡情地談古論今。從中可以看出詩人對草堂的愛賞,以及他對生活的樸素的要求。他久經奔波,只要有一個安身之地就已經滿足了。顯然,這首詩雖屬賦體卻兼比興,于平淡的寫景敘事中寓含著詩人的淡泊心情,以作為組詩之綱。當時杜甫因好友嚴武再鎮而重返草堂,足證嚴武在詩人心目中的重要地位,但這里他所想到的草堂的座上賓都不是嚴武,而是普普通通的朱老和阮生。這就可見詩人當時的心境和志趣了。
絕句(二)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譯文
黃鸝在新綠的柳條間叫著春天,成雙作對好喜慶;白鷺排成行迎著春風飛上青天,隊列整齊真優美。
那西嶺的雪峰啊,像一幅美麗的畫嵌在窗框里;這門前的航船啊,竟是從萬里之外的東吳而來。
賞析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兩個黃鸝在鳴,這就有聲音了。“一行白鷺上青天”,這就有一個行為、一個行動。一橫一縱,“兩”和“一”相對;一橫一縱,就展開了一個非常明媚的自然景色。這句詩中以“鳴”字最為傳神,運用了擬人的手法把黃鸝描寫的更加生動活潑。那么接下來杜甫又講到“窗含西嶺千秋雪”,我的窗子里包含了岷山千萬年累積的雪,西面的岷山,是千年的積雪的一個岷山。“門泊東吳萬里船”我的門口停著長萬里的船只。這樣就形成了一迎一送,迎這個積雪的山頭來進入你的視野,送這個船到下游去。那么這個“萬里船”能夠通行,也說明這個“安史之亂”已經進入了尾聲了,已經接近要平定了,這個時候那航船也可以通行了,做生意的人可以在這條江上來來往往了。 那么這么一首詩,它本身是非常有修飾之美的,在加之它四句都是對仗的`。從六朝開始就有絕句,到了唐代以后絕句就形成了非常圓熟的一種藝術,我們很多著名的詩都用絕句。絕句就是四句,四句往往或者四句都不對仗,或者四句前面兩句寫景對仗后面兩句抒情不對仗,或者是前面兩句不對仗后面兩句對仗,那么現在他這首詩四句都對仗,可以說是一首非常工整的、寫得非常認真的一首詩。杜甫有一個寫詩的時候讓人“語不驚人誓不休”,所以他就把這首詩千錘百煉。
絕句(三)
欲作魚梁云復湍,因驚四月雨聲寒。
青溪先有蛟龍窟,竹石如山不敢安。
譯文
原想筑個魚梁忽然烏云蓋住了急流,隨后又驚訝四月的雨聲如此凄寒。
也許這青溪里面早有蛟龍居住,筑堤用的竹石雖堆積如山也不敢再去冒險。
賞析
本詩寫浣花溪,狀其水勢浩大,借“欲作魚梁”而抒情,非真“欲作魚梁”也。因為“作魚梁,須劈竹沉石,橫截中流,以為聚魚之區,因溪有蛟龍,時興云雨,故公不敢冒險以取利。”(《杜詩詳注》卷十三引)對此解說,浦起龍《讀杜心解》認為“是為公所愚也”。他說:“須知‘蛟龍,之想,只從‘云覆、‘雨寒,生出,值云雨而墩起文情也。”是有道理的。但浦氏以為這首詩“為作魚梁而賦,而自況不凡”,則未免有點牽強。其實,這首詩并非什么“自況”,只是流露出詩人對能否在洗花溪畔的草堂安居下去的擔心情緒。這才是“不敢安”三字的真實含意。詩人覺得自己在草堂盡管心境淡泊,無所奢求,但仍難保不測。詩中謂溪下有墳龍,時興云雨,固是一種迷信的說法,卻也十分形象化,隱隱可以顯示出詩人身居草堂對成都局勢的擔心情狀。這也正是詩人當時“三年奔走空皮骨”的心理狀態。
絕句(四)
藥條藥甲潤青青,色過棕亭入草亭。
苗滿空山慚取譽,根居隙地怯成形。
譯文
藥草的枝葉長得郁郁青青,青青的顏色越過棕亭蔓入草亭。
“苗滿空山”的美譽我愧不敢當,只怕它們根居干裂的土中成不了形。
賞析
王嗣爽《杜臆》說:“公常多病,所至必種藥,故有‘種藥扶衰病,之句。”(《杜詩詳注》卷十三引)。今影印本《杜臆》元,仇氏(仇兆鰲)當另有所據。”前兩句寫藥圃景色,種藥在兩亭之間,青色疊映,臨窗望去,油然而喜。后兩句雖也是寫藥物的生長情狀,與前兩句寫藥物出土,發苗及枝柯的生長過程相連,對一藥物生長于隙地的根部的形狀作了描繪,足見詩人對藥用植物形態學的認識;但就藥寄慨,與首章淡泊之意略同,卻不是一般的詠物詩,更絕非某些賞花玩月的作品可比。仇兆鰲注:“彼苗長荒山者,不能遍識其名,此隙地所栽者,又恐日淺術及成形身。”浦起龍亦說:“空山隙地,蕭間寂寞之濱也,亦無取于見知矣。”可以參看,以見杜甫雖因嚴武再鎮而重返草堂,但仍擔心著“不測風云”,總是把自己同國家的命運聯系在一起的。他畢竟不是那種忘乎一切的趨炎附勢之人。
杜甫《絕句》5
杜甫的《絕句》是一首寫景小詩。整首詩的字雖然不多,但這首詩字里行間透露著無窮的美。
古詩不僅色彩美——黃鸝、白鷺、翠柳、青天,四種景物四種顏色,將眼前的景物描繪成一幅絢麗多彩的`畫面,令人心曠神怡。而且結構美——第一句“兩個”黃鸝,寫“點”,是近寫;第二句“一行”白鷺,寫“線”,是遠寫;第三句“千秋”雪,寫“面”,表明了時間;第四句“萬里”船,展現了空間。對仗運用得恰到好處,耐人尋味。
理解詩句的意思,按照傳統的方式,先理解字詞意思,再理解句子意思。如果學生理解上有問題,我先創設了一個情境,引導理解。比如教學第三句時我是這樣設計情境的:詩人杜甫往遠處一看,又被什么景色吸引住了?
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說話訓練,結合《補充》上的練習,通過出示掛圖激發靈感,“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親”,古詩教學必須具有鮮明的形象,使學生可見可聞,產生真切感,才能入情入境。學生表達的比較到位,基本沒有偏離古詩的意思。
杜甫《絕句》6
《戲為六絕句(其一)》原文:
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筆意縱橫。
今人嗤點流傳賦,不覺前賢畏后生。
《戲為六絕句(其一)》參考注釋:
①庾信:南北朝時期的著名詩人。文章:泛言文學。老更成:到了老年就更加成熟了。
②凌云健筆:高超雄健的筆力。意縱橫:文思如潮,文筆揮灑自如。
③嗤點:譏笑、指責。
④前賢指庾信。后生,指“嗤點”庾信的人。畏后生:即孔子說的“后生可畏”。但這里是諷刺話,意謂如果庾信還活著,恐怕真會覺得“后生可畏”了。
《戲為六絕句(其一)》賞析:
這組詩大約寫于寶應元年(762〕。在我國文學史上,用絕句這種體裁論詩,這是首創。杜甫在這組詩中評點作家,批評當時文人相輕的'風氣,談自己的學習和創作體會。由于他見識精確,因而不僅他的觀點深為后人認可,而且這種以詩論詩的形式也常為后人效仿。
關于這組詩的創作意圖,宋張戒《歲寒堂詩話》云:“此詩非為庾信、王、楊、盧、駱而作,乃子美自謂也。方子美在時,雖名滿天下,人猶有議論其詩者,故有‘嗤點’、‘哂未休’之句”。《杜詩鏡銓》引蔣云:“公每以庾信自比,殆亦兼遭時言之”。
組詩第一首論庾信。杜甫評庾信曾有“清新庚開府”之語,此又言“老更成”;又云“庾信平生最蕭瑟,暮年詩賦動江關”(《詠懷古跡五首》其一)。明楊慎《升庵詩話》云:"庾信之詩,為梁之冠絕,啟唐之先鞭。史評其詩曰綺艷,杜子美稱之曰清新,又曰老成。綺艷、清新,人皆知之;而其老成,獨子美能發其妙。余嘗合而衍之曰:綺多傷質,艷多無骨;清易近薄,新易近尖。子山之詩,綺而有質,清而不薄,新而不尖,所以為老成也"。
杜甫《絕句》7
春姑娘跑得直喘氣,向大家報告一條好消息:“春天來了!春天來了!我們不用宅在家里了!”頓時,大家沖出了家門,大地上又熱鬧了起來,到處一片勃勃生機······
一場淅瀝瀝的春雨下過之后,樹木便抽出了新的枝條,長出了嫩綠的葉子。小草也偷偷地探出了小腦袋,看著那新奇的世界。連墻角邊的小野花也沒閑著。或紅或白,有的含苞待放,還有的競相怒放。清晨,打開窗戶,一股淡淡的花香夾雜著泥土的.氣息,迎面撲來,讓人陶醉。
小溪水在林中歡快地跳躍著,發出叮叮咚咚的交響樂,引回了過冬的小燕子,多么伶俐可愛的小燕子,加入這光彩奪目的春日,正忙著銜來濕軟的泥土,為自己搭起了窩,為春天平添了許多生趣。
遠處,一對鴛鴦在湖水里打鬧,戲水、玩累了,便在溫暖的沙灘上做起了美夢······
杜甫《絕句》8
教學目標:
通過理解字詞句的意思,弄清詩句的含義,在解詞理句的基礎上能用自己的話說出全詩的大意。
重點理解“含”字的妙用。在學習古詩的過程中啟發學生依據詩句展開想象,以畫配詩,引導學生通過畫面,領會詩的意境,從而體驗詩人作詩時的歡快的心情。
有感情地背誦全詩。
教學重難點:
理解詩句,通過詩中所描繪的景色感受詩人的心境,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絕句》這首詩所描繪的景色,并在頭腦中展現詩句所描繪的情景,體會詩的意境。
教學過程:
一、知詩人,解題意
(一)導入
同學們,我們唐代有兩位著名詩人,一位享有“詩仙”的美稱,他是—李白;另一位則被稱為“詩圣”,他是—杜甫。我們今天來學習一首杜甫的詩----絕句。(板書課題,齊讀)教學生字:絕。(觀察生字的結構、偏旁,說說書寫注意點。教師在田字格中范寫。生一起書空、描紅)。
(二)簡介作者。
杜甫晚年,住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旁。這一天,風和日暖,天朗氣清,他閑坐在草堂里,透過窗口和門口欣賞外界的景物。把他所看到的美景寫成了這首《絕句》
(三)簡介絕句
絕句由四句組成,有嚴格的格律要求。
常見的絕句有五言絕句、七言絕句。今天學習的這首,每一行有七個字,稱為七言絕句。
(四)檢查預習情況,出示生字詞。
二、抓字眼,明詩意
(一)自由讀古詩,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二)師范讀,注意聽老師讀詩的節奏。
(三)指名朗讀,注意節奏。
其他同學邊聽邊想象詩句給我們勾勒了一幅怎樣畫面?
(四)學習生字
出示詩中有兩個多音字-----行、泊先讀準這兩個字在詩句中的讀音:一行[háng]白鷺上青天。門泊[bó]東吳萬里船。再讀它們的另外一個音,給它們分別組個詞。師總結:碰到多音字,我們要學會辨別,在不同的句子中讀準它們的音。再來讀這兩句詩,把字音給讀準了。
(五)讀詩句。
掃除生字障礙后學生再讀古詩、指名讀、小組讀。這首古詩描寫了哪些景物呢?(生討論,自由表達)借助課件一一介紹。黃鸝鳥:也叫黃鶯,羽毛黃色,嘴淡紅色,喜歡在春天里鳴叫,叫的聲音很好聽。白鷺也是一種鳥,羽毛白色,腿長能涉水捕食魚蝦。千秋雪:很長很長時間里不融化的積雪。萬里船:從很遠很遠地方來的船只。
同桌互讀,全班讀。
三、想意境,悟詩情
(一)播放意境圖一:春天來了,新綠的柳樹上兩只黃鸝在唱歌。
1.如果把詩配上畫,應首先畫什么?(黃鸝)2.詩中那活潑可愛、小巧玲瓏的黃鸝鳥兒在什么地方呢?(柳樹間)怎樣的柳樹呢?詩人是用哪個字來形容柳樹的?(翠)可見此時正是早春時節,那黃鸝在翠綠的柳樹上做什么?(鳴叫)
3.誰來說說這句詩的意思?4.這黃鸝嘰嘰喳喳的叫著,好像在說些什么呀?(學生想象說話)活潑可愛的黃鸝鳥在翠綠的枝頭歌唱,這是詩人看到的近景。
讓我們用歡快的語調讀第一句詩,注意節奏。
(二)播放意境圖二:一行白鷺輕盈地飛向藍天。 1.詩人正陶醉于黃鸝悅耳的鳴叫聲中,忽然眼前掠過一道白色的弧線,你們猜猜這白色的弧線是什么?
2.理解“青天”:同學們,我們剛學過《拉薩的天空》這篇課文,誰能用一個詞來形容一下拉薩天空的顏色。——“蔚藍、瓦藍、湛藍”,是啊,詩人生活的那個時代天空就像拉薩的天空這么藍。在詩人的筆下,這樣的天空就叫做——青天。
指名說詩句意思。3.齊讀詩句。
潔白的鷺鳥飛向蔚藍的天空,這樣的畫面可真美啊!這是詩人看到的遠景。讓我們齊讀第二句,讀出畫面的美來。
(三)體會詩境
1.你找到了詩中的表示顏色的字嗎?2.練習說話。
詩人用色彩鮮明的字寫出春天景物的特征,仿佛有一幅早春美景圖展現在我們面前。同學們能不能看著畫面,結合詩句,試著用自己的語言來描繪這美好的畫面。大家可以按這樣的句式來說:
出示句式:這早春的景色真美啊,天空,柳樹,黃鸝,白鷺
。詩人覺得眼前的一切就像。
3.齊讀一,二句。
同學們描繪得真美啊,讓我們把
一、二句詩聯起來讀一讀,讀出畫面的美來。
(四)播放意境圖三:推開窗子,遠方有雪山。
1.美麗的景色讓人陶醉,詩人被眼前的'美景所吸引,這時他一抬頭,卻又被另一處景物所吸引,是什么?是遠處的西嶺雪山
2.交流:對這句詩,你的心中有什么疑問嗎?誰能幫幫他解決這個問題? ?
窗含:要想理解這兩個字啊,我們不妨來體會一下作者是站在哪兒在看外面的世界。(生:窗前。)我們透過窗兒也能看到外面的世界,你透過窗子看到了什么?(生根據自己所見表達)
真是一幅美麗的畫,這幅畫還有畫框呢!
這畫框是什么呀?(窗框)[體會:這美妙的景色就好像是鑲嵌在窗框中的一幅畫。]孩子們,做個生活的有心人,經常去看看窗外千變萬化世界,你會看到很多美好的畫面。(教師出現三幅鑲嵌在窗框中的美景)(出示窗框中雪景)這樣說來,這岷山上終年不化的積雪就像是鑲嵌在草堂窗框中的一幅畫。
3.指名說第三句意思,讀詩句。?
(五)播放意境圖四:江邊停泊著船只。
1.交流:你知道江邊停靠的船只是從哪里開來的呢?它們已經行走多遠呢?你是從哪個詞知道的呢?
2.(東吳)東吳是三國時期孫權在江蘇一帶建立的政權,所以東吳指江蘇一帶的地方。而杜甫是在四川成都,真是千里迢迢而來。詩中用一個詞---萬里。“萬里”---路途遙遠。
3.生說詩句意思?
讓我們一起用愉快的語氣齊讀
三、四句詩。 4.第三,四句寫了詩人遠望近觀的情形,我們能不能按這樣的句式來說說:詩人抬頭向遠處看,只見,低頭看近處,只見,看到這番情景,詩人心中。
四、背誦古詩
回顧全詩,詩人向我們描述了一幅怎樣的畫面呢?指名說全詩意思。
自由背誦古詩。指名背誦。齊誦。五.遷移運用
這首詩除了抓住景物特點來寫,還運用了一種修辭手法,叫作對偶。詩圣杜甫還寫過很多詩,我們再來看他寫的另外一首《絕句》。出示課件。
六、課堂練習
青天:
千秋:
泊:萬里船:含:
七.布置作業
根據自己對古詩的理解,畫出你想象中的畫面。板書設計:
絕句
黃鸝翠柳千秋雪白鷺青天萬里船
杜甫《絕句》9
[唐]杜甫
中巴之東巴東山,江水開辟流其間。
白帝高為三峽鎮,夔州險過百牢關。
白帝夔州各異城,蜀江楚峽混殊名。
英雄割據非天意,霸主并吞在物情。
群雄競起問前朝,王者無外見今朝。
比訝漁陽結怨恨,元聽舜日舊簫韶。
赤甲白鹽俱刺天,閭閻繚繞接山巔。
楓林橘樹丹青合,復道重樓錦繡懸。
瀼東瀼西一萬家,江北江南春冬花。
背飛鶴子遺瓊蕊,相趁鳧雛入蔣牙。
東屯稻畦一百頃,北有澗水通青苗。
晴浴狎鷗分處處,雨隨神女下朝朝。
蜀麻吳鹽自古通,萬斛之舟行若風。
長年三老長歌里,白晝攤錢高浪中。
憶昔咸陽都市合,山水之圖張賣時。
巫峽曾經寶屏見,楚宮猶對碧峰疑。
武侯祠堂不可忘,中有松柏參天長。
干戈滿地客愁破,云日如火炎天涼。
閬風玄圃與蓬壺,中有高堂天下無。
借問夔州壓何處,峽門江腹擁城隅。
作品賞析:
中巴之東巴東山,江水開辟流其間。
白帝高為三峽鎮,瞿塘險過百牢關。
長江滔滔東流至四川奉節,即古代的夔州,就進入了舉世聞名的長江三峽之第一峽──瞿塘峽。此詩作于大歷初,描繪歌頌了此處的山川形勝。
東漢末劉璋據蜀,分其地為三巴,有中巴,西巴,東巴。夔州為巴東郡,在“中巴之東”。“巴東山”即大巴山,在川、陜、鄂三省邊境,詩中特指三峽兩岸連山。“巴”、“東”字在首句重復,前分后合,構成由舒緩轉急促的節拍,使人從聲音上感受到大山的氣勢。“中巴之東巴東山”,七字皆陰平聲,更屬創格,形成奇崛拗峭的`音調,有助于氣氛渲染,給人以石破天驚之感。次句寫江水,“開辟”用如時間副詞,意為從開天辟地以來,自古以來。不說“自古”而說“開辟”,極見推敲。因為“自古”只能表達一個抽象的時間概念,而“開辟”這個動詞聯合結構的詞匯富于形象性,能引起一種動感,仿佛夔門的形成是浪打波穿的結果,既形容出自然的偉力,又見出其地勢的古老和險要。
前兩句從較大角度,交代出夔州的地理環境,下兩句進而更具體地描繪其山川形勝。“白帝”即白帝城,城在夔州之東的北岸高峰頂上。這里是公孫述割據稱雄之處,也是三國時蜀漢防東吳的要沖,因它守住瞿塘峽口,足資鎮壓,所以說是“三峽鎮”。在湍急的瞿塘峽江心,舊時有滟滪堆,冬日出水,夏日沒入水中成為暗礁,所以“其間道路古來難”,不可謂不險。“百牢關”在漢中,兩岸絕壁相對而立,六十里不斷,因為它和夔州的瞿塘相似,所以用來作比。下聯十四字抓住“高”、“險”特征,筆力千鈞,把“高江急峽”寫得極有氣勢。兩句分承山水,句式對仗,音韻砍截,與散行作結風味全殊。
如果我們用盛唐絕句傳統手法作對照,就會發現此詩在寫作上有以下幾個突出特點:一,傳統絕句注重音調的平仄諧調,句格的穩順;而此詩有意追求拗調,首句全用平聲字,給人以奇離突兀之感。二,傳統絕句注重風調,追求一唱三嘆之音,尾聯多取散行,一般“以第三句為主,第四句發之”(楊仲弘語),構成轉合,即使用對結,也多采取流水對;此詩用“的對”作結,類半首律詩,詩意的轉折在兩聯之間,結束的音調戛然而止。三,傳統絕句注重情景交融的表現手法,純寫景的不多,而此詩兩聯皆分寫山水。純乎寫景,卻又并非無情。它通過奇突雄渾的自然景物的描寫,取得激動人心的藝術效果,而抒情已存乎寫景之中,讀者能感到詩人對祖國奇異山川的熱愛和由衷的贊美。
杜甫《絕句》10
杜甫《絕句》原文
絕句(其一)
(唐)杜甫
遲日①江山麗,
春風花草香。
泥融②飛燕子,
沙暖睡鴛鴦③。
注釋
①遲日:指春天。
②泥融:春日來臨,凍泥融化,又濕又軟。
③鴛鴦:一種漂亮的水鳥,雄鳥與雌鳥時常雙雙出沒。
譯文
江山沐浴著春光多么秀麗,陣陣春風送來花草的'芳香。
飛翔的燕子銜著濕泥忙筑巢,美麗的鴛鴦睡在沙上曬太陽。
杜甫《絕句》創作背景
公元762年,唐朝鼎盛時期,成都尹嚴武入朝,當時由于“安史之亂”,杜甫一度避往梓州。第二年,叛亂得以平定,嚴武還鎮成都。杜甫也回到成都草堂。當時,他的心情很好,面對這一派生機勃勃,情不自禁,寫下這一首即景小詩
杜甫《絕句》作者簡介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漢族,本襄陽人,后徙河南鞏縣。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
杜甫《絕句》11
原文
絕句(其一)
(唐)杜甫
遲日①江山麗,
春風花草香。
泥融②飛燕子,
沙暖睡鴛鴦③。
譯文
其一:江山沐浴著春光多么秀麗,陣陣春風送來花草的芳香。
飛翔的燕子銜著濕泥忙筑巢,美麗的鴛鴦睡在沙上曬太陽。
杜甫《絕句》賞析
賞析一:
[賞析]
清代的詩論家陶虞開在《說杜》一書中指出,杜集中有不少“以詩為畫”的作品。這一首寫于成都草堂的五言絕句,就是極富詩情畫意的佳作。詩一開始,就從大處著墨,描繪出在初春燦爛陽光的照耀下,浣花溪一帶明凈絢麗的春景,用筆簡潔而色彩濃艷。“遲日”即春日,語出《詩經·豳風·七月》“春日遲遲”。這里用以突出初春的陽光,以統攝全篇。同時用一“麗”字點染“江山”,表現了春日陽光普照,四野青綠,溪水映日的秀麗景色。這雖是粗筆勾畫,筆底卻是春光駘蕩。
第二句詩人進一步以和煦的春風,初放的百花,如茵的芳草,濃郁的芳香來展現明媚的大好春光。因為詩人把春風、花草及其散發的馨香有機地組織在一起,所以讀者通過聯想,可以有惠風和暢、百花競放、風送花香的感受,收到如臨其境的藝術效果。
在明麗闊遠的圖景之上,三、四兩句轉向具體而生動的初春景物描繪。
第三句詩人選擇初春最常見,也是最具有特征性的動態景物來勾畫。春暖花開,泥融土濕,秋去春歸的燕子,正繁忙地飛來飛去,銜泥筑巢。這生動的描寫,使畫面更加充滿勃勃生機,春意盎然,還有一種動態美。杜甫對燕子的觀察十分細致,“泥融”緊扣首句,因春回大地,陽光普照才“泥融”;紫燕新歸,銜泥做巢而不停地飛翔,顯出一番春意鬧的'情狀。
第四句是勾勒靜態景物。春日沖融,日麗沙暖,鴛鴦也要享受這春天的溫暖,在溪邊的沙洲上靜睡不動。這也和首句緊相照應,因為“遲日”才沙暖,沙暖才引來成雙成對的鴛鴦出水,沐浴在燦爛的陽光中,是那樣悠然自適。從景物的描寫來看,和第三句動態的飛燕相對照,動靜相間,相映成趣。這兩句以工筆細描銜泥飛燕、靜睡鴛鴦,與一、二兩句粗筆勾畫闊遠明麗的景物相配合,使整個畫面和諧統一,構成一幅色彩鮮明,生意勃發,具有美感的初春景物圖。就詩中所含蘊的思想感情而言,反映了詩人經過“一歲四行役”、“三年饑走荒山道”的奔波流離之后,暫時定居草堂的安適心情,也是詩人對初春時節自然界一派生機、欣欣向榮的歡悅情懷的表露。
這首五言絕句,意境明麗悠遠,格調清新。全詩對仗工整,但又自然流暢,毫不雕琢;描摹景物清麗工致,渾然無跡,是杜集中別具風神的篇章。
杜甫《絕句》12
唐代杜甫
堂西長筍別開門,塹北行椒卻背村。
梅熟許同朱老吃,松高擬對阮生論。
譯文
廳堂西邊的竹筍長得茂盛,都擋住了門頭,塹北種的行椒也郁郁蔥蔥的,長成一行卻隔開了鄰村。
看到園中將熟的梅子,便想待梅熟時邀朱老一同嘗新;看到堂前的松樹,便想和阮生在松下談古論今。
注釋
行椒:成行的椒樹。
朱老:與下文的“阮生”都是杜甫在成都結識的.朋友,喻指普普通通的鄰里朋友。
阮生:后世常與“朱老”連用成“阮生朱老”或“朱老阮生”作為詠知交的典故。
創作背景
唐代宗廣德二年(公元764年)春,杜甫因嚴武再次鎮蜀而重返成都草堂,其時,安史之亂已平定,杜甫得知這位故人的消息,也跟著回到成都草堂。這時詩人的心情特別好,面對這生氣勃勃的景象,情不自禁,寫下了這一組即景小詩。
賞析
這首詩先寫草堂,舉其四景:堂西的竹筍,塹北的行椒,園中的梅子,堂前的松樹。詩人處在這遠離鬧市的幽靜環境之中,因看到園中將熟的梅子,便想到待梅熟時邀朱老一同嘗新;因看到堂前的松樹,便希望和阮生在松蔭下盡情地談古論今。從中可以看出詩人對草堂的愛賞,以及他對生活的樸素要求。他久經奔波,只要有一個安身之地就已經滿足了。顯然,這首詩雖屬賦體卻兼比興,于平淡的寫景敘事中寓含著詩人的淡泊心情,以作為組詩之綱。當時杜甫因好友嚴武再次鎮蜀而重返草堂,足證嚴武在詩人心目中的重要地位,但這里他所想到的草堂的座上賓卻不是嚴武,而是普普通通的朱老和阮生,可見詩人當時的心境和志趣。
杜甫《絕句》13
目錄
作品簡介《絕句二首·其二》是唐代詩人杜甫創作的作品。這是一首詠物詩,此首則在春色秀麗的美景上涂了一層羈旅異鄉的愁思和傷感,春色和鄉思交相輝映,增添了詩的韻味。這首詩極生動地、自然地描繪出充滿生機的春色之美,反映了杜甫經過漂泊的磨難后,在草堂暫得生活安寧而產生的閑適情懷。
作品原文
絕句二首·其二
[唐] 杜甫
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
作品注釋
⑴鳥:指江鷗。
⑵花欲燃:花紅似火。
作品譯文
江水碧波浩蕩,襯托水鳥雪白羽毛,山巒郁郁蒼蒼,紅花相映,便要燃燒。
今年眼看就要過去,何年何月才是我歸鄉的日期?
創作背景
這首五言絕句是詩人漂泊西南的早期作品,作于廣德二年(764)暮春,時杜甫在四川草堂。
作品鑒賞
清代的.詩論家陶虞開在《說杜》一書中指出,杜集中有不少“以詩為畫”的作品。這一首五言絕句,就是極富詩情畫意的佳作。
這首詩抒發了羈旅異鄉的感慨。“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這是一幅鑲嵌在鏡框里的風景畫,濡飽墨于紙面,施濃彩于圖中,有令人目迷神奪的魅力。漫江碧波蕩漾,顯露出白翎的水鳥,掠翅江面,一派怡人的風光。滿山青翠欲滴,遍布的朵朵鮮花紅艷無比,簡直就像燃燒著一團旺火,十分旖旎,十分燦爛。
以江碧襯鳥翎的白,碧白相映生輝;以山青襯花葩的紅,青紅互為競麗。一個“逾”字,將水鳥借江水的碧色襯底而愈顯其翎毛之白,寫得深中畫理;而一個“欲”字,則在擬人化中賦花朵以動態,搖曳多姿。兩句詩狀江、山、花、鳥四景,并分別敷碧綠、青蔥、火紅、潔白四色,景象清新,令人賞心悅目。可是,詩人的旨意卻不在此,緊接下去,筆路陡轉,慨而嘆之。“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句中“看又過”三字直點寫詩時節。春末夏初景色不可謂不美,然而可惜歲月荏苒,歸期遙遙,非但引不起游玩的興致,卻反而勾起了漂泊的感傷。此詩的藝術特點是以樂景寫哀情,唯其極言春光融洽,才能對照出詩人歸心殷切。它并沒有讓思歸的感傷從景象中直接透露出來,而是以客觀景物與主觀感受的不同來反襯詩人鄉思之深厚,別具韻致。
作品點評
唐·皎然《詩式》:因江碧而覺之逾白,因山青而顯花之色紅,此十字中有多少層次,可悟煉句之法。而老杜因江山花鳥,感物思歸,一種神理,已躍然于紙上。
明·周珽《選脈會通評林》:周珽曰:江山、花鳥、著眼易過,身在他鄉,歸莫有期,則所觸皆成悲思矣。
清·仇兆鰲《杜詩詳注》:次章言春過可憂。杜詩如:“江碧鳥逾白······何日是歸年。”此即雙起單結體也。
清·浦起龍《讀杜心解》:此則對景出情。
清·楊倫《杜詩鏡銓》:佳句(“江碧”句)。
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嘗自稱少陵野老。舉進士不第,曾任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工部。是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宋以后被尊為“詩圣”,與李白并稱“李杜”。其詩大膽揭露當時社會矛盾,對窮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內容深刻。許多優秀作品,顯示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因被稱為“詩史”。在藝術上,善于運用各種詩歌形式,尤長于律詩;風格多樣,而以沉郁為主;語言精煉,具有高度的表達能力。存詩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杜甫《絕句》14
《絕句》是大詩人杜甫的作品,描繪了春日的草堂周圍生機盎然的春色,前兩句朗朗上口,通俗易懂,此時詩人的情緒是悠然的,而隨著視線的轉移、景物的轉換,江船的出現,心情有了微妙的變化。這種復雜細致的內心思想活動是三年級的孩子無法感受的,是本課教學的難點。鑒于此,我把本課重點放在欣賞春景,讓學生從不同角度感受春天的美好,感受詩人的喜悅。
為了達成這樣的教學目標,教學中,我在扎扎實實地引導學生讀懂古詩的基礎上,嘗試把古詩與散文相結合,讓經典潤澤學生的生命,拓展古詩學習的空間,拓寬美的視野,培養審美情趣,積淀文化底蘊。
首先,整堂課都努力創設春日的美好氛圍,在課件的制作中,我始終以明麗的色彩為背景,給學生強烈的視覺沖突,充分調動學生多種感官,變靜為動,變無聲為有聲,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春的懷抱,感受春天的美好,進而體會詩人愉悅的心情。
其次,教學生學習古詩的方法,邊讀邊想象,在想象中體會春天的美好,體會詩人的快樂。
想象力是人類所特有的一種思維能力,語文教學有著廣闊的想象空間,小學階段是進行想象力訓練的良好時機。這堂課,我引導學生通過想象,將古詩的內容再現出來,使詩情畫意盡在學生的腦海中,那么如何去展現呢,誦讀是最好的`方式,教學生朗讀時延長某些字的讀音,就是讓學生有充分的想象余地。在不斷地朗讀中,孩子們還可以進行創造想象,所謂“思接千載,視通萬里”,飛向智慧的樂園。
最后,從文學的角度,強化春天美,這堂課的設計嘗試把散文與古詩結合,尋找散文與古詩的結合點。
我拓展了朱自清的《春》和郭沫若的《白鷺》。這兩段文字與《絕句》一樣經典。《春》的片段勾起了學生回憶——大自然多么美好,溝通了課內與課外的聯系。在由衷的贊美聲中,學生進入到《絕句》的教學。郭沫若的《白鷺》對化解“上”字的理解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從學生的反映來看,他們感受到了白鷺蘊含的動態美、靜態美。雖然這兩段文字對三年級的孩子來說,理解有難度,但是兩位大文豪的文筆清新雋永,帶給人美的遐想,相信在佳句美文的滋養下,孩子們潛移默化的受到了美的熏陶,也希望能激起學生課后閱讀的興趣。這兩次的拓展是第一層次的,其目的是讓學生欣賞美、感知美,培養審美情趣。
而關于春天成語的拓展和“遲日江山麗”的拓展是扎扎實實的,要為學生的學習服務的,這兩處拓展告訴學生:語文學習需要不斷積累,需要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需要將課內和課外鏈接起來,擴大學習的空間。
從課后學生的反映來看,孩子感受到文字所表達的春天的美好,體會到了作者的情感,感受到語言文字的韻味,這是本堂課成功之處。但是,本課也出現了一些不足,如:對學生的關注不夠,很多問題都是點到為止,沒能深入;缺少大型活動的經驗,準備不夠充分,忘記發畫紙,造成環節缺失;而最大的問題在于與學生的相處不夠和諧。正如錢瀾校長在評課中指出“學生與老師心靈的距離較遠”。
靜觀上海洋涇實驗小學的楊弋老師的課堂,老師與學生親密無間,課堂上的楊老師如魚得水,游刃有余。她能巧妙運用教學細節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不斷運用個性化的教學細節激活教學過程,在教學細節中蘊含深厚的人文關懷,是值得我好好學習的。
課前交流:快樂、幽默
上課前,楊老師跟學生的一段對話,從自我介紹,談到太倉,談到請學生做小導游,當學生只是介紹一些商業區,楊老師笑著說:“你們都想讓楊老師來太倉花錢吧,能不能給老師介紹一些風景秀麗的地方呢?”幽默的話語,使課堂里飄蕩起春風,充盈著歡笑,消除了學生內心的拘束和緊張,拉近了師生之問的距離。在笑聲中,學生開始說到大自然。課前交流的最后,楊老師說,“小朋友對我這么熱情,我就唱一首歌回報大家”,轉入《村居》的教學。在這過程中,楊老師始終面帶微笑,語言親切,而且用商量的語氣。這樣的交流,沒有年齡的溝壑,沒有身份的阻隔,沒有師生的痕跡;這樣的交流,給人們的感受是,楊老師也是兒童,是“長大的兒童”。正因為如此,學生與老師對話時無拘無束、輕松愉快,在這樣愉悅的氛圍中,學生不自覺地跟著老師輕輕地唱起歌來,進入了快樂學習的狀態。
師生對話:心靈交融
師生間的對話應該是思與思的碰撞,心與心的交流,情與情的交融。在這一堂課中,楊老師帶領著孩子們一遍一遍地朗讀著,從最初的不知“平仄為何物”,到最后有板有眼地朗讀,他們一起融入到春日的美好中,這段過程中,孩子的學習是快樂的。此刻,師生關系的痕跡已經淡化,師生之間心相撞、情相融,他們儼然是情意相投的朋友。
指導朗讀:關愛有加
新型的良好師生情感“是一種真正的人與人的心靈溝通,是師生互相關愛的結果。它是師生創造性得以充分發揮的催化劑,是促進教師與學生的性情和靈魂提升的沃土。它是一種和諧、真誠和溫馨的心理氛圍,是真善美的統一體。”
她見初次讀平仄的孩子讀時有困難,微笑著說:“楊老師帶大家一起讀。”當一個學生依然不知所以然時,楊老師附在他耳邊輕輕地帶讀著,耐心地等待,熱情地鼓勵,給學生莫大的鼓舞,學生終于讀成功了。從這個細節中,我們不僅看到楊老師對學生的關愛,還可以從這種關愛中感受到楊老師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的教育思想。在教學中,楊教師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位學生,把尊重的話語送給每位學生,把溫馨的微笑灑向每位學生。
在楊老師的課堂上,我看到了差距,看到了自身的不足,我也找到了今后目標,有效地課堂,首先應該是平等和諧的課堂,只有在這樣的課堂上,才能真正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才能讓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進入學習狀態,讓語文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
杜甫《絕句》15
春回大地,萬物復蘇,心情愉悅的我打算去郊外兜風。打開家門,一股股花草的芳香鉆進我的鼻子;一聲聲黃鸝的歡叫飛進我的耳朵。迫不及待的我跑出家門,來到郊外盡情游玩。
我邊走邊看春姑娘畫的活畫。看!她畫的每一個景物都很精細:一身烏黑的`羽毛,一雙輕巧有力的翅膀,再加上剪刀似的尾巴,畫出了活潑可愛的小燕子;沾一沾粉似霞的顏料,畫出了笑臉般美麗的桃花;拿出白如雪的顏料,畫出了潔白的梨花;沾沾蔚藍的顏料,“唰”的一聲,畫出了清澈的河水······
啊!太美了!小草伸伸懶腰:“杜甫爺爺,你好!”柳樹們手舞足蹈:“歡迎杜甫爺爺!”溪水演奏家在彈奏古箏,小魚穿著舞服,在“演奏家”旁跳舞;那些勤勞的小燕子,時而銜泥筑巢,時而翩翩起舞。但是,睡在沙子上鴛鴦卻茫然不知。我感嘆道:“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哇!太美了!”
【杜甫《絕句》】相關文章:
杜甫《絕句》06-21
杜甫《絕句》04-02
絕句杜甫精選10-11
杜甫的古詩絕句01-05
杜甫《絕句》(精華)07-04
杜甫絕句譯文04-25
絕句杜甫翻譯04-10
杜甫《絕句》賞析03-27
杜甫絕句翻譯04-25
《絕句》杜甫古詩賞析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