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杜甫傳優秀讀書筆記

時間:2023-09-27 09:16:45 宇濤 杜甫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杜甫傳優秀讀書筆記(通用13篇)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寫一份讀書筆記,記錄收獲與付出吧。那么讀書筆記到底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杜甫傳優秀讀書筆記,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杜甫傳優秀讀書筆記(通用13篇)

  杜甫傳優秀讀書筆記 1

  《杜甫傳(圖文本)》的目的是要把我們祖國第八世紀一個偉大的詩人介紹給讀者,讓他和我們接近,讓我們認識他在他的時代里是怎樣生活、怎樣奮斗、怎樣發展、怎樣創作,并且在他的作品里反映了些什么事物。作者寫這部傳記,力求每句話都有它的根據,不違背歷史。由于史料的缺乏,空白的地方只好任它空白,不敢用個人的想象加以渲染。關于一些個別問題,有的采用了過去的和現代的杜甫研究者所下的結論,有的是作者自己給以初步的'分析或解決。為了使讀者不被煩瑣的考證和論據所累,不曾把問題解決的過程寫在里邊,附注也盡量減少。作者使用的杜集,主要是仇兆鰲的《杜少陵集詳注》;仇氏注杜,雖然有許多牽強迂闊的地方,但他豐富地搜集了十七世紀以前關于杜甫的評論和注釋,給作者許多方便。

  杜甫傳優秀讀書筆記 2

  “江漢思歸客,乾坤一腐儒。”《江漢》中這兩句詩是對于杜甫一生最好的寫照:獨立于茫茫宇宙之間,詩人深深地悲哀自己的孤獨和無力,但我們卻能從中看出詩圣杜甫博大的胸懷以及對世事不能如愿的惋惜。

  杜甫,這樣一個現實主義詩人,讓我們銘記于心的緣由何在?

  以前讀人物傳記,總覺得書寫得單調,不能引發讀者深刻的興趣。但我得否認讀完《杜甫傳》有這樣的感受,他是一個詩人,出生于大唐開元盛世,而自中晚唐開始,唐由安史之亂而由盛而衰,杜甫的詩被稱為詩史,其中的原因即是他真實地記錄了安史之亂前后唐王朝由盛而衰的歷史過程。讀杜甫的一生,是讀一個偉人的傳記,是讀一段令人心痛的歷史,亦是一場文化之旅。

  杜甫一生漂泊不定,開元時,他幾乎游遍祖國大好山河,在泰山之巔發出了“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雄心壯志,年壯時也同盛唐文人一般應試求取功名。后來,他困守長安達十年之久,這是他一生中最難堪回首的歲月。公元755年,安史之亂開始,長安淪陷。不幸的是,憂國憂民的杜甫被叛軍所俘,因他不肯為叛軍賣命,受盡了非人的折磨。一個大雨滂沱的深夜,杜甫在朋友的幫助下從牢中逃了出來,他幾乎是歷盡艱辛,才逃到鳳翔。然而“福不雙至,禍不單行”,五月拜左拾遺,因上書營救好朋友房琯,而觸怒了肅宗,被貶于四川。公元789年,他前往四川依附節度使嚴武,寄居在成都西郊的一個破舊的草堂里,曾經一度在嚴武的幕下任參謀,檢校工部員外郎等職,所以后來人們稱他為杜工部。

  他長期沉淪于下層,有普通人的忠厚善良,也有以天下為己任的遠大抱負。他親身體驗了安史之亂之時百姓的民不聊生,官吏的兇殘,以及親人的悲歡離合,他把這些都融入到自己的詩中,杜甫最為著名描寫民間疾苦的作品,人們耳熟能詳的是“三吏”、“三別”,他對自己貧困潦倒的.哀嘆和對國家的深刻思考結合在一起。

  暫且不說杜詩之精粹,我認為杜甫能夠深深打動我的就是他具有一顆悲天憫人的善心。“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道出了多少人的希冀,更能令人震動的是“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為了天下人的安定幸福,他甘愿以一己之身擔起所有的苦難。他這樣博大的胸懷以及寧苦己身而利國利民的精神難道不值得我們尊重,不值得我們學習么?

  杜甫并不完全是嚴肅的,他也有風趣的一面。絕句漫興九首中對于惜春之情,反用惱春、怨春的口氣道來,別有特色。更難的可貴的是,杜甫善于發現賢才,我想其若是知曉自己仍能為國效力,也當是會“白發生黑絲”的吧!

  杜甫,如此的古圣人之心,無愧于獨立天地之間的詩圣之稱。

  讀完《杜甫傳》,深深地感動,在因雨而顯得略微清冷的天氣里,心依舊有一股暖流涌動……

  杜甫傳優秀讀書筆記 3

  杜甫的詩被稱為詩史,是我國現實主義詩歌的巔峰。這些偉大的作品背后,是一顆偉大的心靈,一種博大的情懷。

  憂國憂民是杜甫詩作的一大特征。這種風格不僅是亂世的產物,更是詩人偉大人格的體現——自覺不自覺地站在國家與人民的立場,心憂國家,心系民眾,同情百姓的苦難遭遇,一顆挽救社會的心在劇烈跳動,一種幫助人民擺脫沉重枷鎖的激情在涌動。長安十年,歷盡坎坷,杜甫仍舊不愿徹底放下自己的雄心,那顆渴望救黎民于水火的誠心。這些因憂國憂民而興起的滿腔熱忱,形成現實主義詩歌創作的`力量源泉,這種從政的熱情,在屢遭冰霜之后,代作“詩史”創作的雛形。

  把詩人從政的愿望轉化為批判揭露黑暗現實正是當時的腐朽社會。這種沉悶的黑暗,催生了一位政客從政救國救民的理想,但同時,它一次又一次戲弄著一位詩人。如果腐朽的力量只是作用于黎民,那它將催生一代救世名臣,可悲的是它竟摧毀了一位救世之臣,那么,它將催生了它所摧毀不了的一代詩人。長安十年,個人的凄涼際遇,與黎民的苦難交際交融,孕育出了現實主義的巔峰之作,這份情感,自然而然的成為了創作的靈感源泉。

  杜甫傳優秀讀書筆記 4

  讀完了杜甫悲劇的一生,心情無比的沉重,眼前仿佛浮現了詩人病臥孤舟的凄涼景象。

  然而就是這個凄慘可憐的人,卻留下了珍貴的史詩“三吏三別”,留下來《春望》《赴奉先縣詠懷》《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登高》……留下了許許多多膾炙人口的詩作名篇。 一個凄慘可憐的人,臨死之前仍不忘憂心百姓的疾苦,擔心國家的命運。

  杜甫,始終是值得我們景仰的一個偉大的詩人!一個偉大的靈魂!

  杜甫,應該是我們最為熟悉的唐代詩人。他的詩歌把社會現實與作者的日常生活緊密結合起來,達到思想內容與藝術的完美統一,也代表了唐代詩歌的最高成就,所以杜甫的詩歌被當代稱為“史詩”《杜甫傳》的作者馮至自幼熱愛杜甫,無論在什么時期,他都沒有停止對杜甫人生的'思考。本文就是他在思考中的節選。

  初到長安,杜甫漫游時代時的豪邁之情還未消逝,但與社會現實的接觸漸多,豪邁之情也被一種心理矛盾漸漸替代。由于政治正顯露出日趨腐化征象,杜甫這種矛盾心理也更加濃烈,心中的無奈也愈甚。經過這十年的磨礪,使他的詩風形成沉郁頓挫的風格。

  安史之亂的開始,也標志著杜甫流亡生活的開始。這幾年的流亡生活,也讓杜甫更加貼近百姓,更加同情民間疾苦,使其是個充滿憂國憂民的情懷,展現當時社會狀態、政治形勢,表達了人民的情緒與愿望。

  當時的社會、政治環境毀了杜甫又成就了杜甫:毀了他的仕途和夢想,卻成就了他的詩歌和他在中國詩壇中不可磨滅的地位,猶如鳳凰涅盤般重生!從官宦世家的公子到為在長安謀職而不擇手段的小吏;從周游四方的游士到內心矛盾的無奈詩人;從只為個人士人到憂國憂民的沉郁詩人,杜甫一步步走向成功,一步步進入“詩圣”,一步步邁向人民,一步步走出內心困頓轉而進入民生之境。杜甫,一位帶有傳奇色彩的愛國詩人,一位萬方多難成就的詩圣!

  杜甫傳優秀讀書筆記 5

  從小到大,閱讀學習了不少杜甫的詩詞,曾以為他是個如李白一樣曠達灑脫的熱血文人,后來發現他也是憂國憂民的現實詩人。杜甫的詩稱為史詩,當之無愧,他的感情心志總是和國家危機、民生痛苦膠漆般地結合在一起。

  一、讀書和漫游時期

  杜甫從小就是一個好學之才,7歲時就已經開始吟誦詩歌,“讀書破萬卷”“群書萬卷常暗誦”是他當時刻苦學習、努力進取的真實寫照。就像一句話所說,成功的花朵開在有準備的土里,這為他以后的創作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從玄宗開元十九年(731年)至天寶四載(745年),杜甫進行了兩次長期的漫游。過得是跋山涉水、高歌游獵的浪漫生活。他先是由北方南下去游吳越,后又向北游齊趙。曾經先后和蘇源明、高適等人呼鷹逐獸,打獵取樂,登高懷古,飲酒賦詩。天寶三載,杜甫在洛陽與李白相遇。

  《飲酒八仙歌》

  知章騎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陽三斗始朝天,道逢麹車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

  左相日興費萬錢,飲如長鯨吸百川,銜杯樂圣稱避賢。

  宗之瀟灑美少年,舉觴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樹臨風前。

  蘇晉長齋繡佛前,醉中往往愛逃禪。

  李白一斗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張旭一杯草圣傳,脫帽露頂王公前,揮毫落紙如云煙。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談雄辯驚四筳。

  杜甫與李白相遇相知相識相惜,二人暢談人生,相見恨晚。杜甫此時在政治上不得意,生活上也窮困潦倒,所以看不到未來生活的出路,他在被李白豪邁灑脫的風度和才華橫溢的詩篇吸引的同時,也被他學到求仙的生活所感染。杜甫對李白的那種追求自由、狂放不羈精神的贊賞與敬佩溢于言表。

  35歲以前,是杜甫讀書和漫游的時期,也是他一生中最快意瀟灑的時期。

  二、困居長安時期

  讀書開始走向現實主義,是從困守長安開始的。

  杜甫出到長安,漫游時代的浩方情緒還沒有消逝。但等到他和長安的現實接觸漸多,豪放的情緒也就逐漸收斂,這中間他對于過去自由的生活感到無限的依戀。所以他的長安前期的詩反映出一種矛盾的心情。但他知道他到長安,目的是求得一個官職,有所建樹,但都未成功。當時正值安史之亂的醞釀時期,當權的是奸相李林甫和楊國忠,杜甫不僅不能實現他的“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政治抱負,而且開始過著“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的屈辱生活。杜甫曾經想到退隱,但他沒有回避艱苦,還是堅決地走上積極入世的道路。

  生活折磨了杜甫,也成全了杜甫,于是他比較廣泛地接觸勞動人民,仕途的失敗使他能客觀地認識統治階級的腐敗與墮落,個人的饑寒交迫使他更能體會到人民的疾苦。從而在中國詩史上留下了《兵車行》《麗人行》《前出塞九首》等現實主義杰作。

  從35歲到44歲,十年困守的結果,使杜甫變成了一個憂國憂民的詩人。這才確定了杜甫此后的生活道路和創作道路的方向。

  三、陷賊和為官時期

  安史之亂最劇烈的時期,唐王朝從此以后由盛而衰,社會政治、經濟都發生了非常巨大的變化。國家岌岌可危,人民災難深重,一片風雨飄搖的景象,而杜甫也親身經歷了錯綜復雜的變化:流亡、陷賊、在皇帝身邊任左拾遺、出貶華州、荒涼的洛陽道上、秦州幾句、入蜀的`行程。

  因為他的屢遭貶斥,使他能夠多次獲得深入廣大貧困人民生活的機會,他看到了社會中的各種悲慘景象,他同情受苦的人民,他號召人們奮力征戰以保衛國家民族的安全。他一方面同情人民,大力揭露兵役給社會造成的黑暗景象;但另一方面還是積極鼓勵廣大人民去參戰。于是寫下了流傳千古的《新安吏》《潼關吏》《石壕吏》《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組詩六首,被后人簡稱為“三吏”“三別”。

  從45歲到48歲,是杜甫生活的陷賊與為官時期,在這一時期,杜甫的創作可以說是達到了現實主義的高峰。

  四、漂泊西南時期

  “滿目悲生事,因人作遠游。”從肅宗上元元年至代宗大歷五年,杜甫離開了哀鴻遍野干戈擾攘的中原,在成都西郊蓋了一所草堂,開始了“漂泊西南”的生活。

  在漂泊的十一年中,他經常過著“生涯似眾人”的日子。但不論生活上怎樣苦,也不論漂泊到什么地方,他總是在關懷著國家的安危和人民的疾苦。在漂泊期間的十一年內,他寫了一千多首詩。

  但他并不曾忘記流亡失所、無處安身的人們,在《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寫出“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名句,還有《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又呈吳郎》《諸將》《秋興》等作品。

  杜甫年僅59歲,“戰血流依舊,軍聲動至今”,是這位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對祖國和人民最后的懷念。

  文章憎命達,魑魅喜人過。

  杜甫傳優秀讀書筆記 6

  杜甫精神照亮后代,寬容和同情拯救這個世界,西方美國一位現代詩人雷克斯羅斯他認為孕育杜甫這樣一種文化比孕育《荷馬史詩》希臘文化文化更為偉大,河詩缺乏這種精神。

  郭沫若評價杜甫“嗜酒如命”,李白和杜甫都喜歡喝酒,可能是誤解。但杜甫即使在最困難的時候也沒有改變核心的最基本的對儒學的`那種依戀、那種理解、對儒學精神的那種實踐從沒有拋棄過,一直到最后,從四川到洞庭湖到生命最后關頭仍稱自己為“天地一腐儒”堅持自己的操守,始終如一的信念。

  詩圣的稱號提出是明人王嗣?在他的〈杜臆〉首次提出來,但觀念是宋人提出來,集詩歌的大成。孟子對孔子集大成。宋理學家對歷史、對人評價首先是道德判斷,然后再是審美判斷是第二位。杜甫都具備,最核心是道德判斷。

  “詩成吟詠轉凄涼“。杜甫首先是一位詩人。把生命都融化進去的態度。不象某些人在某些階段或其它,而杜甫整個一生都在寫詩。把寫詩當作一生的事業在追求,對詩歌千錘百煉、孜孜追求。要獲成功,必須全身心去做,融入進去,杜甫即是這樣一個人,寫詩是一個最重要最崇高的事業。當代詩人”艾青“稱詩歌為”文學中的文學“,是最具文學本質最具文學功能的最集中的。“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后事”對朋友李白的評價。也是對他自己的評價。

  杜甫傳優秀讀書筆記 7

  讀完這本杜甫傳才知道杜甫和我通過以前學習了解的他并不完全相同,在我的認識里,杜甫似乎沒有年輕過,永遠都是四五十歲甚至更大,為生活發愁,為國家命運發愁,為百姓發愁。在讀完這本書后我發現他也是年輕過的,也曾滿懷壯志,意氣風發。但仕途的的不得志,生活的艱難,國家的動蕩使他的詩歌內容風格發生了巨大改變,成為了那個我的認識中沒有年輕過的詩人。

  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這是杜甫《贈李白》中的詩句,此時的他和李白同樣有著豪放、熱烈、向上的精神。

  杜甫始終希望能夠出世做官,在長安時,他廣泛結交名流,擴大自己的名聲,奔走于權貴之門,還經常向達官顯貴們投贈詩稿,希望得到他們的賞識、援引,為了獲得一官半職他卑躬屈膝,低三下四的去討好奉承達官貴人,此時的他絲毫看不出有成為那個憂國憂民的詩圣的潛質,如果他得到了官職會怎么樣呢,也許歷史上會出現一位平庸的官員和詩人。如果他在向皇帝敬獻三大賦后得皇帝賞識而平步青云,成為寵臣,住在華麗的庭院,衣食無憂,也許他的詩作就只有《天狗賦》《雕賦》這些阿諛奉承,粉飾太平的詩了吧!而反映人民疾苦的詩也就不會出現了。那個無時無刻不在為人民著想,無時無刻不在為人民擔憂的人就會消失,也許正是他的不得志,窮困潦倒成就了他。

  安史之亂的開始,也標志著杜甫流亡生活的開始。他自己飽受顛沛流離之苦,看到國家滿目瘡痍,百姓民不聊生,官吏兇殘可憎,他的詩歌內容產生巨大變化。他同人民一起感受著失去國土家園的痛苦。他積極號召人們奮力進行征戰,以保衛國家民族的安全。他寫詩悼念為國捐軀的士兵。他同情人民,大力揭露濱役給社會造成的黑暗景象寫下了流傳千古的《新安吏》《潼關吏》《石壕吏》《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組詩六首。

  在寫三吏這組詩,杜甫的心情十分復雜。對于維護國家統一的戰爭他堅決擁護。百姓為支持這場戰爭作出了慘重犧牲,他又極為同情。正是因為杜甫是一個愛國又憂民的詩人他才會有矛盾復雜的心情。

  接近晚年的杜甫在孤苦伶仃,窮困潦倒,甚至自己溫飽問題都解決不了的情況下,仍想著“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仍為“肥男有母送,瘦男獨伶俜”而哀嘆“天地終無情”,仍為“積木草木腥,流血川原丹”而 “塌然摧肺肝”。一個自身難保、未老先衰的人卻總是關懷著國家的`安危和人民的疾苦。他將自己完全融入到百姓之中。

  從這本杜甫傳中可以看出杜甫為國家憂愁,為人民憂愁,并不是一開始就這樣的他一開始考慮的是自己的仕途,甚至不惜為此阿諛奉承,但即便如此他依舊沒能如自己所愿的成為一名官員。可也是因為這樣他才有更多的機會和百姓接觸,了解老百姓的疾苦,從而寫下那些憂國憂民的詩篇。可以說杜甫是在苦難中成長起來的,在苦難中他的善良、忠誠、關懷天下的心態被激發出來,他的眼界開闊起來,不再是只盯著自己的仕途,他渴望國家統一,他同情在戰亂中流離失所的百姓,他痛恨不管百姓死活的統治者,他用詩歌來記錄當時的實情,表達自己的感情。

  我認為不能說是苦難成就了杜甫,而是他在苦難中成長起來。因為只有內心善良的人在看到國家破碎,人民流離失所時才會去關心,去為他們吶喊,如果一個人本身就是一個自私冷漠的人,當看到人民生活凄慘時只會保持冷漠,更何況杜甫當時自己的生活也很艱難。

  杜甫在自身狀況十分糟糕時依舊不忘國家人民,是因為他將關懷國家人民作為自己的責任,他認為那是他理應做的事,早期他希望做官是為了輔佐君王治理天下,后來他的詩是另一種方式的心系天下。不論成功與失敗,始終抱著早年立下的志向,用生命去做最值得的事,我想這就是杜甫的詩能流芳百世的原因。

  杜甫傳優秀讀書筆記 8

  近日,拜讀了馮至教授的代表作《杜甫傳》,一個被后世譽為“詩圣”的唐代最偉大現實主義詩人--杜甫,在我眼前逐漸立體豐滿起來。我感受到了他的浪漫質樸,沉郁悲哀,憂國憂民。他的詩反映當時社會矛盾和人民疾苦,記錄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巨變,表達了崇高的儒家仁愛精神和強烈的憂患意識,因而被譽為“詩史”。流傳至今仍璀璨奪目。

  杜甫出身于官僚家庭,衣食無憂的童年與少年時期,接受了完整的儒家傳統教育,他的聰慧和好學讓他在小小年紀就嶄露頭角,“讀萬卷書”為他積累了更多的學識與底蘊。出入上流社會一些社交場合,有機會受到各種文化藝術的熏陶。對以后的詩歌創作有很大的影響,見識不同的藝術形式也開闊了他的眼界。

  青年時期的杜甫,曾用十年在吳越與齊趙間長期漫游,通過“行萬里路”飽覽了大好河山的壯麗美景。豐富了生活,增長了閱歷,用身體力行感受這個時代背景下,人民的生活與社會的變遷,裘馬在身的他是浪漫而輕狂的(放蕩齊趙間,裘馬頗清狂。《壯游》)也正是這些真實的生活經歷讓他對這個國家和人民充滿了熱愛,也為他今后的偉大奠定了萌芽!“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等健壯雄渾的詩句便是以此為發端,不斷出現在他的筆下。

  結束漫游回歸科舉的杜甫考試落榜后,為求取一官半職周旋于達官貴人之間,得不到賞識且處處受到排擠與壓迫,隨著父親的去世,生活愈發窘迫,這個時期,國家正處于亂世之初,奸臣弄權,窮兵黷武,人民的生活也困苦不堪。杜甫遏制不住內心的痛苦,寫出了第一首替人民說話的詩——《兵車行》。自此,一系列質疑戰爭,諷刺統治階級驕奢淫逸,反映民間疾苦的詩作屢現筆端。《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是杜甫劃時代的杰作,反映出安史之亂前社會的實況,也反映出杜甫內心的矛盾與他偉大的人格,這是他對自己在長安輾轉九年求官生活的總結,使他在思想的進步上和藝術的造詣上都更進一步。

  安史之亂,長安淪陷,杜甫開始了流亡,顛沛流離,親友相隔。他長期置身于下層,有一顆悲天憫人的愛民之心,有著包容乾坤的博大胸懷,也有著以天下為己任的遠大抱負。他切身感受到了安史之亂的民不聊生、官吏的殘暴以及至親的悲歡離合,他把這些都融入了詩中,描述民間疾苦的“三吏”、“三別”,正是這一時期的真實寫照,有著他對百姓窮困潦倒的哀嘆和對國家興亡的深深思慮。在此期間,他曾擔任過不同地方的長官。那次,他擔任一個管理軍械的小官,處理完公務回到家,卻發現最疼愛小兒子已經餓死了。喪子之痛不禁讓他發出了“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感慨。吃飽穿暖,有個固定的居所,這些在我們眼中看來不過是些輕而易舉的小事,可在當時卻是難上加難,身處茅屋卻憂國憂民的杜甫發出了呼喊:“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正是當時的社會造就了他淳樸厚重的詩風;正是他個人的遭遇使他不由得生發了“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雖破受凍死亦足!”的仰天長嘆;正是從他的詩中,我們明白了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明白了處于幸福之中的我們更應加倍珍惜。

  讀完《杜甫傳》,我被深深地感動著。杜甫憂國憂民,欲報效國家而得不到賞識與重用,替黎民百姓呼號卻無力救民眾于水深火熱之中,晚年生活困窘,顛沛流離,但他的作品卻能使讀者精神煥發,意氣高昂。這是因為杜甫的詩作充滿了樂觀的精神,積極面對生活的態度在字里行間感染著我們。“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是讀書人的理想。杜甫從未放棄自己的理想信念,他用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為我們記錄了一個蘸滿血淚的時代。杜甫是不幸的,所處的`時代讓他無法施展自己的抱負,社會的動亂讓他流離失所,漂泊無依。而我們是幸運的,大唐少了一個平庸的官員,造就出一個偉大的詩人,給我們留下了珍貴的藝術瑰寶。

  在新時代的我們亦應如杜甫一般胸懷天下,以復興為己責,以強國為己任,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何為“心系蒼生,兼濟天下。”現在的我需要努力學習更多的知識,充實自己,開闊自己的視野,提升自己的思想高度,樹立正確的人生目標。

  合上書,默默吟誦著杜甫名篇佳作,這時的我仿佛穿越了時空,杜甫的一吟一誦,一笑一嘆,生動浮現在我的眼前,我們此刻心靈相通,我告訴他,現在您的愿望早已實現,人民生活安定富足,國家強盛。此時,杜甫點著頭,一手捻著胡須微笑著對我說,他看到了,在我們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奮斗下,一切都越來越好·······

  杜甫傳優秀讀書筆記 9

  《杜甫傳》,顯而易見,記述的就是一代詩圣杜甫的生平。“杜甫”這一名字,如雷貫耳,我們都不陌生。想必大家從小都學了不少杜甫的詩歌:《春夜喜雨》、《絕句》、《江畔獨步尋花》、《石壕吏》、《賣炭翁》……但我們熟悉的,都只是杜甫的詩歌,對他的生平也并不是很了解。在馮至先生筆下,我看到了一個獨立于詩歌之外的杜甫,一個雖然自己尚在苦難中掙扎仍關心民間疾苦的杜甫。

  追溯1000多年前,唐代杜甫一生跨開元盛世和安史之亂,于是在萬方多難中成就了“詩圣”的大名。“詩圣”的名號家喻戶曉,“詩圣”的詩歌更是被千千萬萬的后世人誦讀和傳承。而這一巨大影響的背后是杜甫那坎坷、顛簸的一生。就像屈原縱身一躍汩羅江,讓后人記住了那堅毅斷絕的身影。杜甫也相類似。“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混亂的`時代給予杜甫以痛苦,也以動力,使他創造出眾多名流千古的詩文,讓后人記住了這么一位心系百姓,博學多才的大文豪。

  或許杜甫并不是十全十美的,他也曾為名利謀劃、奔波。長安十年里,盡管他真真切切地羨慕李白的瀟灑生活,但依舊不肯放棄謀取一官半職的想法;盡管他明白官場的黑暗,甚至親身經歷過中書令李林甫的陰謀,但在所進之賦中仍然對那些權貴極盡奉承之詞。在這黑暗混亂的時代,杜甫也不得不隨波逐流。

  但是杜甫終究是杜甫。《杜甫傳》向我們刻畫了這么一個后來的杜甫。逐漸步入晚年的他,在孤苦伶仃、窮困潦倒,甚至連自己溫飽問題都解決不了的情況下,依然想著“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仍為“肥男有母送,瘦男獨伶俜”而哀嘆“天地中無情”,仍為“積木草木腥,流血川原丹”而“塌然摧肺旰”。一個自身難保,未老先衰的人卻無時無刻不在為百姓著想,無時無刻不在為百姓擔憂。這時的杜甫已經完全融入到百姓中,成為了后世人敬仰的杜甫。

  杜甫在《江漢》中說自己是“江漢思歸客,乾坤一腐儒”,自嘲只是一個迂腐的老儒。但在我心里,杜甫當是身陷泥淖卻心系蒼生的偉人形象。

  杜甫傳優秀讀書筆記 10

  在泱泱中華光輝燦爛的文化晴空中,杜甫是一顆耀眼的明星,光芒四射,你不得發出贊嘆;在泱泱中華根深葉茂的文化沃土中,杜甫是一株高大的綠樹,高聳入云,你不得不需要仰視;在古往今來異彩紛呈的文化史節中,杜甫是一部精深的詩集,感人至深,你不得不虔誠拜讀!

  帶一份崇敬,懷一絲心酸,品讀杜甫,就如品讀一部詩集,一部寫滿悲憤,同時也蓬勃著英雄豪情的詩集。

  舉世不第,壯志難酬的杜甫,也效仿了李白,云似地飄來飄去,將自己融入高山,融入大川,融入人民。

  高山的巍峨,賦予了杜甫“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斜的豪情;大川的壯闊,賦予了杜甫“白鷗沒浩蕩,千里誰能訓”的氣魄;人民的疾苦,賦予了杜甫“朱門灑肉臭,路有凍死骨”的悲憤!

  杜甫雖有“至君堯舜上,再使風俗醇”的遠大抱負,但大唐的土地上卻沒有留給杜甫施展抱負的那一片空間。于是,杜甫就成了那一片漂泊不定的云,一片寫滿了詩的云。

  仰視這片云,它偶爾也能與別的云相遇,使他暫時丟掉了孤獨寂寞,但這短暫相遇之后呢?當然幾片志同道合的云消散了,永遠離他而去之后呢?此時,充斥著杜甫的內心,映入了我的眼簾的卻又是“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的`孤獨和悲涼。

  你想做一只鳥,卻沒有高天任你來飛;你想做一條魚,卻沒有闊海憑你來躍。

  你只能做一片云,飄在滿是憂愁,滿是痛苦的天空中,默默地看著戰火紛飛的大唐土地,看著浮華衰敗的大唐朝廷,看著痛苦不堪的大唐百姓,轉頭然后默默地掉著眼淚,慢慢地消散。

  可是你的靈魂卻化成了一部詩集,記錄了你的所見、所聞、所感。

  這部詩集落在了人間,被無數人看到,又被無數人傳播;讓無數人落淚,又讓無數人崇敬。

  我也有幸拜讀了它。

  杜甫傳優秀讀書筆記 11

  “你的貧窮在閃鑠發光,像一件圣者的爛衣裳,就是一絲一縷在人間,也有無窮的神的力量。”——題記

  他春夜聽雨,贊“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他觀月思鄉,嘆“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他胸懷大志,寫“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他憂國憂民,哀“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他是杜甫,是詩國閃耀的星辰,亦是長安城里憂傷的年輕人。

  讀杜甫——俯瞰塵世間,寫盡了悲苦,滿心愁緒卻依然堅強的詩人。他是杜子美,千百年的歲月也不能磨滅他的故事。馮至先生的《杜甫傳》便向我們述說了杜甫沉郁頓挫的一生。

  杜甫家境優越,童年生活安定富足,他從小便受到文化的熏陶,這也造就了他的一生。

  開元二十四年,杜甫在洛陽參加進士考試,結果落第。杜甫的父親時任兗州司馬一職,杜甫于是赴兗州省親,與蘇源明一起到齊趙平原,作繼游吳越后的第二次漫游。他在齊趙一帶過了四五年“裘馬輕狂”的“快意”生活,也留下了《登兗州城樓》《畫鷹》《房兵曹胡馬》《望岳》等優秀詩作,其中《望岳》更是流露出詩人少年時期不平凡的抱負。

  杜甫在三十五歲時來到了規模宏大的.長安城,他想通過科舉來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為國家效力,但現實往往事與愿違。然而馮至先生指出,仕途的不幸帶來的是詩人的幸運。

  天寶六年,玄宗詔天下通一藝者到長安應試,杜甫也參加了考試。由于權相“口有蜜腹有劍”的李林甫編導了一場野無遺賢的鬧劇,參加考試的士子全部落選。科舉這條路行不通,杜甫為實現理想不得不轉走權貴之門,投贈自己的詩作,但都沒有回音。

  直到天寶十四年,安史之亂爆發,杜甫不得已離開長安,過上了顛沛流離的日子。

  杜甫客居長安十年,奔走獻賦,卻郁郁不得志,仕途失意,一直過著貧困的生活。他花費一生最寶貴的十年,想要在城里扎下根來,但終于沒能成功。他不知道,這一次離開,就是他與這座記憶里繁華富足的城市的永別。

  杜甫到華州的時候,安史之亂遠未結束,他在《獨立》和《瘦馬行》等詩中,抒發了對仕途失意、世態炎涼的感慨和憤懣。

  乾元元年,杜甫暫離華州,到洛陽、偃師探親。第二年三月,唐軍與安史叛軍的鄴城之戰爆發,唐軍大敗。杜甫從洛陽返回華州的途中,見到戰亂給百姓帶來的無窮的災難和人民忍辱負重參軍的愛國行為,感慨萬千,奮筆寫下了流傳千古的史詩“三吏”。

  杜甫的詩被后人稱為“詩史”,他的詩里有著盛唐的繁華盛景,也有著戰亂后的殘破凋零,字里行間都體現了他的憂國憂民,他的家國情懷。馮至先生為杜甫立傳,為杜甫為文,試圖用《杜甫傳》為讀者細細呈現這樣一個完整立體的愛國老詩人形象。

  在《杜甫傳》的最后一章,馮至先生以悲痛的筆觸描述了杜甫慘痛的晚年,讓讀者深刻地認識到杜甫即使日暮窮途,依舊愛國愛民勝過自己的偉大精神,讓人動容。

  這就是馮至先生眼中的杜甫,他揮毫潑墨,紙張記下的都是歲月的傷以及報國的愿。讀完《杜甫傳》,我深深感動,合上書,輕輕撫過封面上“詩圣”二字,內心有一股暖流暗暗涌動。

  或許杜甫的一千四百余首詩不會被人們永遠流傳下去,但就像《杜甫傳》中所說,他曾記掛蒼生,現被蒼生記掛,他的家國情懷與民族精神,早已被后人銘記于心。

  杜甫傳優秀讀書筆記 12

  杜甫字子美,與李白同為唐代詩壇上的兩個巨人。唐代是中華農業文明發展的頂峰,而盛唐又是唐代的尖頂。安史之亂是唐代由盛轉衰的分界線。因而也是中華農業文明由盛轉衰的分界線。這條分界線,把這兩個巨人分隔在山頂的兩側:李白站在往上走的一側,頭是仰著的,看到的是無窮盡的藍天,悠悠的白云和翱翔的雄鷹,因而心胸開闊,歌聲豪放;杜甫站在往下走的一側,頭是低著的,看到的是小徑的崎嶇,深溝得陰暗,因而憂心忡忡,割聲凄苦。

  李白是盛唐氣象的標志,盛唐過去以后,他就凝固成一座無法攀登的危峰,使后人感到可望而不可及;杜甫是由盛唐轉入中唐的.代表,他從忠君愛國的立場出發,痛斥禍亂,關心人民,因而隨著封建秩序的日益強化,他成了后代詩人學習的楷模,成了我國古代影響最大的詩人。由于影響大,保存下來的有關他的古跡也就特別多。

  他出生在河南鞏縣,在這里度過青少年時期,于是這里有杜甫的故里紀念館。三十五歲左右他到過長安謀求官職,曾“朝叩富兒門,幕隨肥馬塵,殘杯與冷炙,到出潛杯心”(《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而一無所獲非常卑微地呆了十幾年,陜西長安縣于是有紀念他的杜工祠,安史之亂中,他逃往四川避難,路過甘肅成縣時,曾停留一段時間,于是這里也有一座紀念他的杜甫草堂,他在成都住了將進四年,這里紀念他的杜甫草堂是很具規模的,也是人所熟知的,五十七歲時他離開四川,經湖北轉入湖南,兩年后死在這里,于是湖南平江縣這里有紀念他的杜甫墓。

  杜甫在唐代詩名并不大,跟無法和李白相比。五代時韋編選的《才調集》,選唐詩一千首,里面連杜甫的名字都沒有。可見在當時,杜甫還談不上什么知名度。到封建秩序開始強化的宋代他才變的詩名赫赫,到明、清時期,他才被尊為是圣。

  杜甫傳優秀讀書筆記 13

  杜甫是大家都知道的大詩人,都說李白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那同樣杜甫也是一個特別傳奇的人物。

  其實對于歷史上的帝王,都有正史記載,而文學家記載的相當少,但是他們留下的作品已經足以證明他們在歷史上的成就。我今天看了馮至的《杜甫傳》通過部作品我重新認識了杜甫。

  杜甫是我國歷史上有數的幾個偉大詩人里面的一個,由于他對祖國對人民的熱愛,寫出了許多反映與批判現實的、不朽的詩篇。在過去無論多么黑暗的通知下,那些詩都不曾停止放射它們的光芒;杜甫出生在一個屬于封建社會統治階級的家庭里。他是晉代名將杜預的第十三代孫。

  杜甫年輕時和很多年輕人一樣自高自大,夸張甚于實質。當時就流傳著很多關于他的傲慢的言行。他自己常說,他的文章超過屈原、宋玉、他的書法勝過王羲之。在政治上自比稷契,想致君堯舜,在文學上把屈原賈誼、曹植、劉禎都不看在眼里。從這里我能看出來一個放蕩不羈,心高氣傲的年輕人的`張狂。這一點和李白也非常像,李白說“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而杜甫也有“會當云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豪邁。

  杜甫早年成長在唐朝發達的“開元盛世”。杜甫出生在河南鞏縣,母親在他幾歲的時候就去世了。杜甫小時候經常生病,由于身體不好活下來也算是一個奇跡。杜甫七歲開始學詩,九歲開始學書法,他不斷地作詩、寫字、學習。杜甫出生的地方在洛陽附近,杜甫身受洛陽文化的熏陶,在他常常上樹折取梨棗的年齡,已經由于他的詩文在洛陽顯露頭腳了。

  年輕的杜甫喜歡出門遠行,他喜歡結交好友,欣賞祖國的好山好水。杜甫漫游了十年,經歷了不少秀麗和雄偉的山川,認識了江南和山東的文化。后來“安史之亂”他看到民不聊生,官吏欺負百姓。這一段時間他改變了自己的風格,他開始關心平民百姓。于是他寫出了著名的三吏三別。

  杜甫是一個光明磊落的人。他的詩句豪邁灑脫。盡管他一生經歷了很多的磨難,他慢慢變得成熟。他經歷了唐朝由盛轉衰。不得不說杜甫是一個傳奇的人物。我們今天幸福的生活得來不易,我們要做一個內心豁達的人。

【杜甫傳優秀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杜甫傳讀書筆記06-06

最新關于杜甫傳讀書筆記12-14

杜甫傳原文及翻譯04-13

杜甫傳原文與翻譯10-25

杜甫傳原文翻譯04-20

新唐書杜甫傳原文翻譯04-15

杜甫的優秀經典古詩12-12

節選《舊唐書杜甫傳》的閱讀答案及翻譯08-31

《新唐書·杜甫傳》文言文閱讀附答案04-18

杜甫的優秀經典古詩3篇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