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杜甫詩詞《有感五首(其三)》的詩意賞析

時間:2024-08-10 12:02:05 王娟 杜甫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杜甫詩詞《有感五首(其三)》的詩意賞析

  《有感五首》是唐代詩人杜甫創作的一組政論詩。這五首詩提出息戰、行儉德、封建的文治主張,呼吁君主下“哀痛詔”罪己,與民更始,抒發了作者在當時復雜時勢下特有的情志,反映了作者對當時社會現實和政治情況的深刻了解和認識。全詩富于政論色彩,又具有強烈藝術感染力。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杜甫詩詞《有感五首(其三)》的詩意賞析,歡迎大家閱讀學習。

杜甫詩詞《有感五首(其三)》的詩意賞析

  《有感五首(其三)》

  【年代】:唐

  【作者】:杜甫

  【內容】

  洛下舟車入,天中貢賦均。

  日聞紅粟腐,寒待翠華春。

  莫取金湯固,長令宇宙新。

  不過行儉德,盜賊本王臣。

  【賞析】:

  《有感五首》,作于代宗廣德元年(763)秋。這是其中第三首,內容和當時朝廷中遷都洛陽之議有關。安史亂后,長安所在的關中地區殘破,每年要從江淮轉運大量糧食到長安;加上吐蕃進擾,長安處在直接威脅之下,因此朝中有遷都之議。這首詩即為此有感而發。

  “洛下舟車入,天中貢賦均。”首聯先從洛陽所處的優越地理位置寫起。相傳周成王使召公復營洛邑,說:“此天下之中,四方入貢,道里均焉。”次句本此。兩句是說,洛陽居于全國中心,水陸交通便利,四方入貢賦稅,到這里的路程也大致相等。這里所說的內容也就是主張遷都洛陽的人所持的主要理由。詩人用肯定的口吻加以轉述,是因為單就地理位置而論,洛陽確有建都的優越條件。這里先讓一步,正是為了使下面轉出的議論更加有力。這是一種欲擒故縱的手法。

  “日聞紅粟腐,寒待翠華春。”頷聯緊承“舟車”、“貢賦”,翻出新意。“紅粟腐”用《漢書。食貨志》“太倉之粟,陳陳相因,腐敗而不可食”。“翠華”是天子之旗,這里指代皇帝。兩句是說,我近日常聽說,洛陽的國家糧倉里堆滿了已經腐敗的糧食,貧寒的老百姓正延首等待皇上能給他們帶來春天般的溫暖呢。話說得很委婉。實際上杜甫是反對遷都洛陽的,但他一則旁敲側擊,說“天中”只不過提供了苛斂之便;一則反話正說,明言百姓所待以見百姓所怨。當時持遷都之議的人們中,必有以百姓盼皇帝東幸洛陽為辭的,所以詩人含而不露地反唇相譏說:百姓所望的是“翠華春”,可不是盼來一場更大的災難!

  主張遷都洛陽的人還將洛陽的地險作為遷都的理由,于是詩人又針對這種議論而發表見解道:“莫取金湯固,長令宇宙新。”“莫取”,就是“不要只著眼于”的意思。杜甫并不是否認“金湯固”的作用,而是認為,對于鞏固封建國家政權來說,根本的憑藉是不斷革新政治,使人民安居樂業。兩句一反一正,一諄諄告誡,一熱情希望,顯得特別語重心長。詩寫到這里,已經從具體的遷都問題引申開去,提高升華到根本的施政原則,因此下一聯就進一步說到怎樣才能“長令宇宙新”。

  “不過行儉德,盜賊本王臣。”答案原極簡單而平常:只不過是皇帝躬行儉德,減少靡費,減輕人民的負擔罷了。要知道,所謂“盜賊”,本來都是皇帝的臣民呵。腹聯“莫取”、“長令”,反復叮嚀,極其鄭重,末聯卻輕描淡寫地拈出“不過”二字。這高舉輕放的戲劇性轉折,使得輕描淡寫的“不過”更加引人注目,更增含蘊。為了進一步強調“行儉德”的重要,詩人又語重心長地補上一句“盜賊本王臣”,一針見血地揭示了封建社會官逼民反的事實,思想的深刻,感情的深沉和語言的明快尖銳,在這里被和諧地統一起來了。

  這首詩富于政論色彩,又具有強烈藝術感染力,是帶有杜甫獨特個性的。如果說將議論引入五律這種通常用來抒情寫景的形式,是杜甫的一種有意義的嘗試,那么議論而挾情韻以行,便是杜甫成功的藝術經驗。

  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襄陽(今湖北襄樊),出生于鞏縣(今屬河南)。早年南游吳越,北游齊趙,因科場失利,未能考中進士。后入長安,過了十年困頓的生活,終于當上看管兵器的小官。安史之亂爆發,為叛軍所俘,脫險后赴靈武見唐肅宗,被任命為左拾遺,又被貶為華州司功參軍。后來棄官西行,客居秦州,又到四川定居成都草堂。嚴武任成都府尹時,授杜甫檢校工部員外郎的官職。一年后嚴武去世,杜甫移居夔州。后來出三峽,漂泊在湖北、湖南一帶,死于舟中。杜甫歷經盛衰離亂,飽受艱難困苦,寫出了許多反映現實、憂國憂民的詩篇,詩作被稱為“詩史”;他集詩歌藝術之大成,是繼往開來的偉大現實主義詩人。

  翻譯

  洛陽居于全國中心,水陸交通便利,四方入貢賦稅,到這里的路程也大致相等。

  我近日常聽說,洛陽的國家糧倉里堆滿了已經腐敗的糧食,貧寒的老百姓正翹首等待皇上給他們帶來春天般的溫暖呢。

  鞏固政權不要只著眼于城池的堅固,根本還在于不斷革新政治,讓百姓安居樂業。

  只不過是皇帝躬行儉德,減少靡費,減輕人民的負擔罷了;要知道,所謂“盜賊”,本來都是皇帝的臣民啊。

  創作背景

  《有感五首》一般認為作于唐代宗廣德元年(763)秋,當時杜甫在梓州一帶。而楊倫持不同觀點:“此詩或編在廣德元年之春,事跡既多不合。或編在是年冬,方當蕃寇狓猖,乘輿播越,豈宜有‘慎勿吞青海’語,且此時而欲議封建,則亦迂矣。詳其語意,當是收京后廣德二年(764)春作。蓋吐蕃雖退,而諸鎮多跋扈不臣,公復憂其致亂,作此懲前毖后之詞。未幾,仆固懷恩遂引吐蕃、回紇入寇,亦已有先見。所謂編次得,則詩意自明也。”這五首詩和當時國家的政治軍事有密切關系。

  名家點評

  清代仇兆鰲《杜詩詳注》:上四述時議,下四諷時事。

  清代浦起龍《讀杜心解》:“口聞”,言近日有聞。此兩字直貫兩句,謂傳聞駕將東幸也。“金湯”,指洛下。“宇宙新”,起下“行儉”以安反側。

  清代楊倫《杜詩鏡銓》:仁人之言(“盜賊”句下)。

  清代李锳《詩法易簡錄》:通首一氣轉折,氣足神完,議論尤為醇正。

【杜甫詩詞《有感五首(其三)》的詩意賞析】相關文章:

杜甫詩詞《登高》的詩意賞析10-15

杜甫詩詞《白帝》的詩意賞析08-10

杜甫詩詞《孤雁》的詩意賞析07-25

杜甫詩詞《新婚別》的詩意賞析06-28

杜甫詩詞《新安吏》的詩意賞析08-09

杜甫詩詞《春望》的詩意賞析07-24

杜甫詩詞《北征》的詩意賞析08-29

杜甫詩詞《蜀相》的詩意賞析09-27

杜甫詩詞《江亭》的詩意賞析09-13

杜甫詩詞《洗兵馬》的詩意賞析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