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杜甫進雕賦表原文

時間:2024-04-02 08:56:04 進利 杜甫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杜甫進雕賦表原文

  《雕賦》是唐代詩人杜甫創作的一篇賦。此賦先總述雕“以雄才為己任”,展示了驃悍驍勇的雄姿;接著筆鋒一轉,插敘捕雕的情景和馴雕的過程;然后敘雕“奮威逐北”之令人稱羨、使異類震驚之杰出本領及其敢于“觸邪”的剛正氣質;結尾寫雕“不見用”而飄然遠逝,在自傷懷才被棄的坎坷命運中,對“虛陳其力,叨竊其位”的昏庸官僚進行了嘲諷。全賦借雕自況,吐露懷抱,章法謹嚴。以下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杜甫進雕賦表原文,希望大家喜歡。

杜甫進雕賦表原文

  進《雕賦》表

  臣甫言:臣之近代陵夷,公侯之貴磨滅,鼎銘之勛不復炤耀于明時。自先君恕、預以降,奉儒守官,未墜素業矣。亡祖故尚書膳部員外郎先臣審言,修文于中宗之朝,高視于藏書之府,故天下學士到于今而師之。臣幸賴先臣緒業,自七歲所綴詩筆,向四十載矣,約千有余篇。今賈馬之徒,得排金門上玉堂者甚眾矣。惟臣衣不蓋體,嘗寄食于人,奔走不暇,只恐轉死溝壑,安敢望仕進乎?伏惟明主哀憐之。倘使執先祖之故事,拔泥涂之久辱,則臣之述作,雖不足鼓吹《六經》,先鳴數子,至于沉郁頓挫,隨時敏捷,而楊雄、枚皋之徒,庶可企及也。有臣如此,陛下其舍諸?伏惟明主哀憐之,無令役役,便至于衰老也。臣甫,誠惶誠恐,頓首頓首,死罪死罪。臣以為雕者,鷙鳥之特殊,搏擊而不可當,豈但壯觀于旌門,發狂于原隰。引以為類,是大臣正色立朝之義也。臣竊重其有英雄之姿,故作此賦,實望以此達于圣聰耳,不揆蕪淺,謹投延恩匭進表獻上以聞,謹言。

  賞析

  這篇《表》主要寫了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自己向皇帝求仕進;二是,向皇帝表明進《雕賦》的原因。第一個方面是本文的主體,講了三個事情。首先敘家世,著重講了祖父杜審言的文采風流,“修文于中宗之朝,高視于藏書之府,天下學士到如今而師之”。其次,講自己的情況,向皇帝表明自己的困頓,“衣不蓋體,嘗寄食于人,奔走不暇”。最后,是向皇帝求仕進。他向皇帝說“安敢望仕進乎?”其實是正話反說。然后,進一步表明,一旦為官,自己一定不辜負皇恩。

  現在讓我們來分析下本文在寫作上的特色。首先,是借題發揮。本是為進《雕賦》配合而寫的《表》,《雕賦》是用來展示自己的才華的。而《進<雕賦>表》呢,按理應該大講進《雕賦》的原因和目的,但是,作者卻將大部分篇幅用來寫自己向皇帝求仕進的事。只用很少的內容來寫進《表》的目的,“故作此賦,實望以此達于圣聰耳”。而且,在這里他還借雕以自喻,“臣以為雕者,鷙鳥之特殊,搏擊而不可當,豈但壯觀于旌門,發狂于原隰”。這就是說,有才干的人不應當是皇帝的花瓶,更不能讓他廢于朝廷之外。“臣竊重其有英雄之姿”,作者惺惺相惜于雕。表面上在說雕,實是憐己啊。

  其次,是對比手法的運用。先是將先君杜恕、杜預、杜審言的“公侯之貴”、“鼎名之勛”與近代(父親和自己)的“陵夷”進行對比,在對比中突出祖父杜審言的文采風流。同時也表明自己的祖輩“奉儒守官,未墜素業”。也就是說,他家風純正,儒學淵源深長,有入世為官的傳統。然后,將今賈馬之徒與自己進行對比。賈馬之徒“排金門”、“上玉堂”者眾,而自己雖然七歲吟詩,至今四十年,綴詩千余篇,但是結果卻是“衣不蓋體”、“寄食于人”、“奔走不暇”,“只恐轉死溝壑”。對比中,揭示出社會的不公,這樣就委婉的明示給皇帝,讓他有所觸動,而又不直言犯上,而招致斥責,甚至殺頭之禍。就像孟浩然那樣,向皇帝獻詩“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官沒求到,反招訓斥,被放還終南山(《唐才子傳》)。

  最后,是作者措辭很有特色,將乞求語氣與自負之情完美的統一起來。他向皇帝進《表》以求仕進,所以“誠惶誠恐,頓首頓首,死罪死罪”之類的表示自己恐懼、膽戰心驚的套話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作者的目的是要求得一官半職,為己則改變“朝出富兒門,暮隨肥馬塵” (《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的屈辱生活,為國則“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 (《自京赴奉先永懷五百字》)。因此,作者寫出自己的悲慘生活以觸動皇帝,讓他頓生憐憫之心,垂青自己。他乞求皇上,“伏惟明主哀憐之,無令役役,便至于衰老也”。但是,杜甫性格中有其“狂”的一面,比如他在詩中就說過“放蕩齊趙間,裘馬頗清狂”(《壯游》)、“欲填溝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狂夫》)。因此,《表》中又寫得不卑不亢,極為自負,他自比揚雄、枚皋,“則臣之述作,雖不能鼓吹六經,先鳴數子,至于沉郁頓錯,隨時敏捷,揚雄、枚皋之徒,庶可企及也”。接著說“有臣(指他自己)如此,陛下其舍諸?”這種自信、自負之情直追孟子“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當今之世,舍我其誰也。吾何為不豫哉!”(《孟子公孫丑章句下》)

  張縉說:“此表,古茂雅令,逼真漢文,至其立言有致,千載之下,想其風流。”(《杜詩詳注》引文)評這篇《表》為“古茂雅令,直逼漢文”,我認為有點說得過頭。但是,說“至其立言有致,千載之下,想其風流”,確實是的 。

  作者簡介: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河南鞏縣(今河南鞏義)人,出身京兆杜氏分支之一的襄陽杜氏。[1]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

  杜甫創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別》等名作。759年杜甫棄官入川,雖然躲避了戰亂,生活相對安定,但仍然心系蒼生,胸懷國事。雖然杜甫是個現實主義詩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羈的一面,從其名作《飲中八仙歌》不難看出杜甫的豪氣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杜甫雖然在世時名聲并不顯赫,但后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杜甫共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文學成就

  詩歌

  杜甫詩“有集六十卷”,早佚。北宋寶元二年(1039)王洙輯有1405篇,編為18卷,題為《杜工部集》。錢謙益編有《箋注杜工部集》。楊倫說:“自六朝以來,樂府題率多模擬剽竊,陳陳相因,最為可厭。子美出而獨就當時所感觸,上憫國難,下痛民窮,隨意立題,盡脫去前人窠臼”。

  在杜甫中年因其詩風沉郁頓挫,憂國憂民,杜甫的詩被稱為“詩史”。他的詩詞以古體、律詩見長,風格多樣,以“沉郁頓挫”四字準確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風格,而以沉郁為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其詩多涉筆社會、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詩反映當時社會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詩記錄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巨變,表達了崇高的儒家仁愛精神和強烈的憂患意識,因而被譽為“詩史”。杜甫憂國憂民,人格高尚,詩藝精湛。杜甫一生寫詩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傳頌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別”;其中“三吏”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關吏》,“三別”為《新婚別》、《無家別》和《垂老別》。杜甫流傳下來的詩篇是唐詩里最多最廣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詩人之一,對后世影響深遠。杜甫作品被稱為世上瘡痍,詩中圣哲;民間疾苦,筆底波瀾。是現實主義詩歌的代表作。

  律詩在杜詩中占有極重要的地位。杜甫律詩的成就,首先在于擴大了律詩的表現范圍。他不僅以律詩寫應酬、詠懷、羈旅、宴游,以及山水,而且用律詩寫時事。用律詩寫時事,字數和格律都受限制,難度更大,而杜甫卻能運用自如。杜甫把律詩寫得縱橫恣肆,極盡變化之能事,合律而又看不出聲律的束縛,對仗工整而又看不出對仗的痕跡。如被楊倫稱為“杜集七言律第一”的《登高》,就是這樣一首詩:“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全詩在聲律句式上,又極精密、考究。八句皆對,首聯句中也對。嚴整的對仗被形象的流動感掩蓋起來了,嚴密變得疏暢。

【杜甫進雕賦表原文】相關文章:

杜甫月夜原文11-03

赤壁賦原文08-11

杜甫三別原文07-26

杜甫望岳原文06-20

杜甫《孤雁》原文與賞析07-28

杜甫的《江漢》原文及賞析09-15

杜甫傳原文與翻譯10-25

月夜杜甫原文、注釋05-31

杜甫登樓原文及賞析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