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杜甫詩登高教案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杜甫《登高》教案(通用13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通過教案準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杜甫《登高》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杜甫《登高》教案 1
【教學目標】
1.了解杜甫生平以及對其詩歌創作的影響。
2.賞析情景交融、氣象宏偉、沉郁頓挫的藝術特點。
3.感受詩人深沉的苦痛與憂思。
【教學重難點】
1、背誦全詩。
2、鑒賞詩歌的表現手法,領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課時安排】
1、題解
。蹖дZ設計]
1200多年前,一個秋天,九月初九重陽節前后。夔州,長江邊。大風凜冽地吹,吹得江邊萬木凋零。樹葉在天空中飄飄灑灑,漫山遍地滿是衰敗、枯黃的樹葉。江水滾滾翻騰,急劇地向前沖擊。凄冷的風中,有幾只孤鳥在盤旋。遠處還不時傳來幾聲猿的哀鳴。棗這時,一位老人朝山上走來。他衣衫襤褸,老眼渾濁,蓬頭垢面。老人步履蹣跚,跌跌撞撞。他已經滿身疾病,有肺病、瘧疾、風痹。而且已經右臂偏枯耳半聾。重陽節,是登高祈求長壽的節日?墒沁@位老人,一生坎坷,窮愁潦倒,似乎已經走到了生命的冬季。而且此時,國家正處在戰亂之中,他遠離家鄉,孤獨地一個人在外漂泊。面對萬里江天,面對孤獨的飛鳥,面對衰敗的枯樹,老人百感千愁涌上心頭……
。墼娙撕喗椋
。712-770),字子美,生于河南鞏縣(今河南省鞏縣),是名詩人杜審言的孫子。因曾居長安城南少陵,故自稱少陵野老,世稱杜少陵。三十五歲以前讀書與游歷。天寶年間到長安,仕進無門,困頓了十年,才獲得右衛率府胄曹參軍的小職。安史之亂開始,他流亡顛沛,竟為叛軍所俘;脫險后,授官左拾遺。乾元二年(七五九),他棄官西行,最后到四川,定居成都一度在劍南節度使嚴武幕中任檢校工部員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稱。晚年舉家東遷,途中留滯夔州二年,出峽。漂泊鄂、湘一帶,貧病而卒。
子美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其詩多涉筆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譽為“詩史”。其人憂國憂民,人格高尚,詩藝精湛,被奉為“詩圣”。
杜甫善于運用古典詩歌的許多體制,并加以創造性地發展。他是新樂府詩體的開路人。他的樂府詩,促成了中唐時期新樂府運動的發展。他的五七古長篇,亦詩亦史,展開鋪敘,而又著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復,標志著我國詩歌藝術的高度成就。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現出顯著的創造性,積累了關于聲律、對仗、煉字煉句等完整的藝術經驗,使這一體裁達到完全成熟的階段。有《杜工部集》傳世。
[背景簡介]
這首詩是杜甫大歷二年(767)秋在夔州所作。夔州位于長江之濱、矍塘峽口,以水急、風大、多猿著稱。詩中抒發的不只是詩人個人的不幸。當時,安史之亂已經結束四年了,但地方軍閥們又乘隙而起,相互爭奪地盤,造成社會動亂,民不聊生。在這種形勢下,詩人只得繼續“飄泊西南天地間”。他的郁悶是多種因素造成的,這里有時代的苦難,也有家道的艱辛,個人多病和壯志未酬,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適、嚴武的相繼辭世。為了排遣濃云一樣時時壓在心頭的郁悶,他抱病登臺,但悲涼蕭瑟的江峽秋景反倒使他增添了新的悲哀。
2、學生自讀感悟
自讀全詩
悟主旨
根據注腳,解讀詩歌的內容與結構
(問題,本文寫了哪些意象?和哪些內容?)
。ㄇ八木鋵懙歉咭娐,重在寫景,以天、風、沙、渚、猿嘯、鳥飛、落木、江水構圖;后四句依景抒情,
寫詩人
。ń沂玖四男┣楦兄髦迹浚
個人長年飄泊常作客
老病孤愁繁霜鬢、停灑杯,獨登臺
國家憂國傷時艱難苦恨
壯志難酬繁霜鬢、落木蕭蕭下,長江滾來
韶光易逝
品意境
思考情景間的聯系
感悟沉郁頓挫的美學風格。
1、師生討論:前四句所繪的秋景圖是一幅什么樣的圖畫,
。ㄊ且环鄾龅那锞皥D。詩人登上高處,峽中不斷傳來)
2、溶鑄了詩人什么樣的感情和意境?
A體會“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意境
意境:凄涼,凄清、
高遠,廣闊
情感:“猿嘯哀”之聲,使頓生悲情,悲傷
B體會“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苯印奥淠臼捠挕薄伴L江滾滾”,
意境:雄渾,壯闊,遼遠、
沉郁,悲涼,綿邈
情感:著仰望茫無邊際、蕭蕭而下的木葉,俯視奔流不息、滾滾而來的江水,一種韶光易逝、壯志難酬、憂國傷時的感愴
——師生討論:后四句的所思所感,是如何內化為整個民族的苦難與艱辛的?
。ǖ谌搹臅r空著筆。由異鄉飄泊到鑫病殘生,“萬里、百年”呼應上聯的“無邊、不盡”,使悲秋具體而沉痛。第四聯從白發日多寫到護病斷飲,使人聯想到潦倒不堪的根源是時世的艱難。這樣,詩人憂國傷時的`情操,便躍然紙上。)
鑒賞對仗工整的形式美。
C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十四個字包含了多層含義,詳述了人生凄苦的境況,“悲秋”二字,使人深感凄愴之情!俺W骺汀眲t表明作者飄泊淪徙的生活!柏S年”指暮年,面對蒼涼寥廓的秋景,詩人想到自己客居他鄉、老邁多病的處境,悲涼之情頓生。“獨登臺”將凄清的景物和悲涼的心情結合起來,令人頓生同情。尾聯含義深刻,概括了當時整個社會的現實,
意境:蒼涼寥廓
情感:長年飄泊、老病孤愁
品藝術
A對仗工整
——請同學以詩中的某一聯為例,研討對仗工整的形式美。(先讀體會文章的意韻美
風急天高猿嘯哀
渚清沙白鳥飛回
。ɡ洌菏茁摬粌H上下兩句對,而且還有句中對,上句天對風,高對急;下句沙對渚,白對清,對仗極其工整。仔細玩味,“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比姲司浣詫,顯出工整有致的形式美。)
——比較閱讀感悟與王維的《山居秋暝》比較,感悟兩位詩人不同的風格特征。
。▋稍娋浴扒锞啊睘槊鑼憣ο,但景物特點、繪景方式、抒情方式等有較大差異。)
B情景交融
A上四句寫景,為下文悲秋抒情作了鋪墊,情景交融。
B詩人想到自己客居他鄉、老邁多病的處境,悲涼之情頓生。
“獨登臺”將凄清的景物和悲涼的心情結合起來,令人頓生同情。
C尾聯含義深刻,概括了當時整個社會的現實,發現了詩人的衰嘆。
“艱難苦恨”導致了詩人“多病”和“繁霜鬢”的境遇。特別是因多病而斷酒,詩人的悲情更難以排遣,這些都道出對時世“艱難”不滿,對自己人生之秋的悲嘆。
總結:
詩人雄俊奔放的筆勢帶給我們的是一種悲壯豪邁、心胸闊大的感覺
情感蘊藏:
首聯哀婉孤獨
頷聯沉郁高昂
頸聯愁苦沉痛
尾聯憂憤無奈
探問題
。、杜甫為人何愛特愛喝酒,
答:借酒才能澆愁,至少能消散一些愁悶的情緒
杜甫客也喝酒,憂也喝酒。惟有酒能夠淋漓盡致地表達或喜或化的感情。而此時是重陽節,按習俗應該喝菊花酒。但是老人卻不能喝酒了。因為他有肺病等多種疾病,他因病戒了酒,而且還因為窮困,他也不一定能夠有酒喝。借酒才能澆愁,至少能消散一些愁悶的情緒。可是卻不能喝酒,這愁悶可怎么了卻,怎么疏解呢?——只能郁結在詩的結尾,郁結在杜甫老人的心頭。
b、造成杜甫愁苦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呢?
是國難,是連年的戰亂。
這樣更表現出杜甫的憂國憂民。
壯志難酬,
杜甫想為國家出力,平定戰亂,但是由于年老多病而不能為國家出力了。是一種憂憤的心情,心急如焚。心急如焚,才白發叢生,兩鬢染霜。心有余而力不足!捌D難”也不僅僅指國家艱難,更主要的還有個人艱難。因為杜甫此時已經是“百年”,也就是晚年了,而且渾身是病,他估計自己恐怕也活不多久了,所以此時的杜甫老人想的更多的應該是自己艱難的不容易的一生。顛沛流離,坎坎坷坷——幾乎一直伴隨著杜甫老人的一生。這里既有國家的艱難,又有個人的苦難,二者都有。他既憂國,憂民,又憂身。應該特別強調杜甫的一個獨特之處,就是:古代許多知識分子常以“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作為處世準則,而杜甫卻是無論窮達,都是兼濟天下。
處境悲涼,年老多病,漂泊無依
杜甫《登高》教案 2
教學目標
1.整體把握詩歌,體會詩人沉郁苦痛的思想感情。
2.誦讀并改寫詩歌,學習杜詩語言凝練內涵豐富的特點。
3.賞析情景交融、氣象恢宏的藝術特點教學重點、難點
1.賞析首聯中的意象為本文奠定的沉郁悲涼的基調。
2.賞析情景交融、氣象恢宏的藝術特點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1.創作背景(代導語)
重陽節,是登高祈求長壽的節日?啥鸥@位老人,一生坎坷,窮愁潦倒,似乎已經走到了生命的冬季。而且此時,國家正處在戰亂之中,他遠離家鄉,孤獨地一個人在外漂泊。當時杜甫身居夔州,已經五十六歲,長期顛沛流離的生活,加之心情抑郁憂憤,致使詩人身患重病。重陽登高,老人百感千愁涌上心頭,面對萬里江天,面對孤獨的飛鳥,面對衰敗的.枯樹,無心游賞,觸景傷懷,寫下了這千古傳唱的著名詩篇《登高》,抒發了自己的內心的無限悲苦。
2.作品特點:
這是一首七言律詩,屬于近體詩。在章法上,它突破了一般律詩只有中間兩聯對偶的寫法,而是四聯皆對偶,被譽為“古今律詩第一”。
二、自讀全詩
1.誦讀課文
先聽配樂朗誦錄音,再正音正字,然后誦讀課文。
2.注音
渚(zhǔ)清作(zu)客霜鬢(bìn)濁(zhuó)酒
3.詞語注解
①渚:水中的小洲。
、诼淠荆郝淙~。
、凼捠挘郝淙~紛紛的肅殺凄涼景象。
、茏骺停嚎途铀l。
、莅倌辏邯q言一生。
、蘖实梗邯q言困頓,衰頹。
、呖嗪蓿荷鹾,心中的恨事很多。
⑧繁霜鬢:形容兩鬢頭發斑白。
、嵝峦#簞偼。這時杜甫正因病剛剛戒了酒。
、鉂峋疲何催^濾的水酒。
4.詩歌翻譯
風急天高猿嘯哀,——風急天高猿猴啼叫顯得十分凄清,
渚清沙白鳥飛回!迳嘲椎暮又奚峡諝w鳥在飛旋。
無邊落木蕭蕭下,——無邊無際的落葉在蕭蕭地飄落,
不盡長江滾滾來!魈什幌⒌拈L江水在滾滾地奔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離家萬里面對秋景悲嘆自己常年漂泊他鄉,
百年多病獨登臺!簧嗖〗裉煸诤镏歇氉缘桥R高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艱難困頓可恨白發長滿了雙鬢,
潦倒新停濁酒杯。——病苦潦倒只好停了澆愁的酒杯。
三、自主賞析
1.整體感知
提問:這是一首寫景抒情詩,從景和情兩方面看,全詩是怎樣的內容層次?
明確:全詩分兩層:
前四句寫景,描繪了一幅雄渾高遠而又凄清悲涼的秋景。
后四句抒情,抒發了詩人感時傷世的愛國情感和長年飄泊的孤苦愁緒。
2.自主鑒賞。(給每聯寫一段不少于100字的賞析短文)
首聯兩句,描寫天高風急、秋氣肅殺、猿啼哀嘯、清清河洲、白白沙岸、鷗鷺低空回翔的景象,指明了時節和環境,渲染了濃郁的秋意,構成一幅登高遠壯闊而又蒼涼蕭瑟的秋景圖畫,為全詩定下了哀婉凄涼的基調。對仗工穩,句法嚴謹,語言極為凝練。
頷聯從大處落筆,仰頭寫山景:落葉飄零,無邊無際,紛紛揚揚,蕭蕭而下;俯視寫江景:奔流不盡的長江,洶涌澎湃,滾滾奔騰而來。不僅使人聯想到落木窸索之聲,長江洶涌之狀,也無形中傳達出韶光易逝,壯志難酬的悲愴。同時讓人想到生命的消逝與有限,宇宙的無窮與永恒。透過沉郁而又高昂的精工對句,顯示著詩人出神入化的筆力,歷來被視為千古佳句。
頸聯是詩人一生顛沛流離生活的高度概括。先橫寫“萬里悲秋常作客”,再縱說“百年多病獨登臺”。一橫一縱,承上啟下,點出了全詩感時傷世、羈旅飄淪的主旨;表達了詩人內心深處的沉郁悲抑的感情。久客最易悲秋,多病獨自登臺。極為沉郁頓挫。宋代學者羅大經在《鶴林玉露》評說:“萬里,地之遠也;悲秋,時之慘凄也;作客,羈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齒也;多病,衰疾也;臺,高迥處也;獨登臺,無親朋也;十四字之間含有八意,而對偶又極精確!笨梢娫娙藘刃纳钐幨呛蔚鹊某羁喑镣础
尾聯兩句是悲嘆自己窮困潦倒孤苦寂寞的境遇和心情。出句寫詩人備嘗艱難之苦,白發叢生;對句寫自己困頓潦倒,疾病纏身。國難家愁,只有借酒排遣,但又因多病不得不放下這澆愁的酒杯!捌D難”,既有國家的艱難,又有個人的苦難。他既憂國,憂民,又憂身。全詩就在這憂憤無奈的感嘆聲中收筆,悲憤深沉,而又寄意深遠。
杜甫《登高》教案 3
一、學習目標
1、分析鑒賞是個情景交融的藝術手法。
2、體會杜甫沉郁頓挫的詩歌風格。
3、學習杜甫的愛國主義情感。
二、教學過程。
(一)預習檢查
1、聽寫:
江渚潦倒露從今夜白,不盡長江滾滾來。百年多病獨登臺。
2、請同學口答“基礎早早練”3—5題。
。ǘ┱故灸繕
1、分析鑒賞是個情景交融的藝術手法。
2、體會杜甫沉郁頓挫的詩歌風格。
3、學習杜甫的愛國主義情感。
。ㄈ┱b讀
教師范讀詩歌,學生誦讀。
指導誦讀方法:
。ㄈ┯懻
1、分小組討論,疏通文意。請同學展示。
2、小組分領任務,討論下面3個問題。
。1)思考文中寫了那些意象,各有什么特點?
(2)討論詩歌主要運用了什么手法?請結合詩句分析。
。3)詩人在詩歌中表達了什么情感?請分條列出。
3、展示目標,各小組推舉人選展示。
4、教師點撥:
參考材料:開首兩句用工筆從細處著筆,寫了六件具有代表性的景物:風、天、猿嘯、渚、沙、飛鳥。每一種景物都雜這特定的環境下富有特別的意義。既有耳聞又有有目見,使人感到“悲哀”。
三、四句從大處著眼。落木紛紛,可知是深秋,葉本無聲,而‘蕭蕭’有聲,其境界闊大可知了。“無邊”,寫出景象的壯闊,又可見秋意正深,其肅殺之氣已經遍臨天下了。其‘滾滾’而來的江水,是多么地一瀉千里而不可阻擋!這兩句寫得境界闊大而意境深遠,而氣象寥廓肅殺,于蒼茫之中又增添了多少的悲壯。
對于頸聯,直接抒發了詩人自己的“悲秋”及其種種原因,無一字虛設,無一字沒有豐富的內涵。有人認為這兩句八重悲哀,或九重悲哀。一重秋天本是悲哀的;二重他鄉作客是可悲的';三重秋天在他鄉作客尤可悲;四重經常作客更可悲;五重離家萬里,又添悲一層;六重無親無友,獨自一人,焉得不悲;七重重陽佳節,不能飲酒,實是可悲;八重多病之身,如何不悲;九重年過半百,一事無事無成,悲不勝悲啊!凡此種種,把“登高”之悲情抒發得淋漓盡致。這就是杜詩的“深沉蘊藉”。
結尾二聯中的“艱難苦恨”,包含了多少時代與人生的悲辛的內容,被認為是詩歌有意露出的“馬腳”,也就是所謂的“眼”。
5、討論:杜甫的沉郁頓挫風格。
這是一首“拔山扛鼎”式的悲歌,曾被人譽為“古今七言律第一”(胡應麟《詩藪?內編》)。全詩寫登高所覽之景,雄渾蒼莽;在闊大雄健的氣象之中,滲透著一股勃郁之氣。通篇語言凝煉,聲調鏗鏘,氣韻流轉,對仗工整。抒寫詩人內心郁結不舒的愛國情感和羈旅愁思,悲憤而不過分,凄苦而不消沉,在藝術上是很見功力的。
6、小結
請學生總結對“情景交融”的理解。
教師點撥:情景交融,是將情感融入到景物當中,讓景物具有鮮明的情感特征,情感和景物融為一體,是最常見的表現手法。
答題格式:本詩描寫了……的景物,塑造了……的意境(氛圍),表達了詩人……的感情。
三、隨堂訓練
學生用5分鐘的時間完成“素質日日升”,找同學回答問題。
四、作業
1、完成《雨霖鈴》學案。
2、《導學練》49頁1—6題。
杜甫《登高》教案 4
【教學過程】
一、由杜甫詩句導入
有人說唐朝時李白用歌聲無限放大之后,又被杜甫還原的請大家說一下所學杜甫的詩句——
二、出示教學目標:
1、誦讀詩歌,感受詩人的情懷
2、賞析詩歌情景交融的藝術特點
下面我們積累《詩經》的相關知識
三、初讀
Ppt出示:讀
1.一生讀,他生評價,糾錯
2.齊讀,要求:讀準字音、句讀
四、品讀
1.師:打擊對這首詩歌的感受怎樣?用一個字概括出來就是——生答“悲”,師板書“悲”
2.師:悲從何來?請大家自由朗讀,找出悲的原因,從詩中找答案
生自由朗讀
生1:3、4兩句,看到秋景,想到了身世,心中所想的只有悲哀了
師:什么樣的身世?現在怎樣?為何看到落葉就悲?
生回答:命運多舛的身世,現在已經老了,此時可能重病在身
師:再讀一下!為何見到長江而悲?
生再讀
生:因為時光飛逝,生命流逝
師結:他看到了秋之悲,身世之悲,時光流逝之悲
生2:1、2兩句,由景及情,悲涼的景情,全是冷色調
師:帶著這種感覺讀一下
生讀
3.師:其他同學也選了這句嗎?(無人回答)那大家再讀一下1、2句,思考一下,這兩句寫了什么秋景?
生3:“萬里”讓我想到了他蕭瑟的身影,久久不能忘懷(鼓掌)
師:什么身影?你抓住了哪個詞?
生:孤獨的身影多病
生4:天才的孤獨的心聲
4.師:還有哪里體現了悲?從原詩中找
生5:“艱難”句
師:重音是突出感情,拖音也是突出感情,再讀一下
生再讀
生6:“艱難”指生活上的苦,成為老年人的悲;也是身體上的病,無法借酒澆愁的悲飽經滄桑
師:只有一己之滄桑嗎?
生:還有國家
師板書:家國之悲
生齊讀
5.師小結
Ppt出示:品
6.師:再齊讀,思考“悲”借助什么手法表現的
師提示:看看目標
生答:借景抒情
配樂師朗誦,要求生再次體會詩歌悲情
2生讀,生齊讀
7.師補充杜甫晚年境遇(配樂抒情一段話)“你的命運即使像墨汁一樣黑,你也堅持用……我多想遇見你,在風急天高猿嘯哀的時候,為您拭去那苦澀的淚水,安慰您那顆悲痛憂傷的心”
Ppt出示:寫
多想遇見您,
在“風急天高猿嘯哀”的時候,
為您拭去那苦澀的淚水,
安慰您那顆悲痛憂傷的心
多想遇見您,
在“”的時候,
要求生仿照句式寫出詩歌下節
2生上黑板展示
3生誦讀展示
Ppt出示:背
師放較為悲哀的音樂,要求生站立背誦
【評述】
整體設計美玉含瑕
這節課同樣注重了誦讀,誦讀方式也較為多樣化在誦讀中老師充分尊重了學生的主體感受,注意挖掘了學生在誦讀中的感受體會
同時老師特別重視了學生“聽說讀寫”幾個能力的訓練,課堂最后有仿寫環節,設計不錯不過展示部分讓兩個同學上黑板書寫比較浪費時間,個人不如投影再讓其他學生讀一讀更實際一些
老師從“景”“情”兩個大的'方面串起整個課堂,思路比較清晰但是誦讀一開始老師就拋出一個問題:用一個字概括讀詩的感受(這個字必須是“悲”)而且這個字跟老師的板書設計關系很大,所有的問題都是由這個字引申出的,沒有這個字就不能形成“淚”形狀的板書個人認為,這個設計比較刻意是這堂課美中不足之處
還有,教師對文本的挖掘還不夠老師在課堂最后環節播放一首比較哀傷的配樂,要求學生齊背課文個人背景的渲染太過于哀傷了我覺得唐詩悲,但僅是悲壯,卻不悲傷即使如杜甫的詩,也絕不會悲傷所以這個背景的處理不太合適
杜甫《登高》教案 5
教學目標:
1.理解杜甫在本詩中流露的深沉的苦痛和憂思
2.賞析本詩情景交融等手法的運用
3.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
賞析本詩情景交融的手法
教學難點:
理解杜甫在本詩中流露的深沉的苦痛
教學方法:
朗讀法、品讀法、討論法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在春意盎然、鳥語花香的春天,人們喜歡到野外去踏春,去感受春天的美麗與生機勃勃。而在秋高氣爽的秋天,人們登高望遠,飲酒作賦。唐代著名詩人王維在《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寫到:“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就是“詩圣”杜甫一首關于“登高”的詩,詩的題目就是《登高》。
二、詩人生平和背景介紹
我們常說要“知人論世”,因此在感受杜甫的詩歌之前,我們需要了解一下杜甫的生平和本詩的寫作背景。
。ㄒ唬⒍鸥ι
杜甫是唐王朝由興到衰的見證者。
1.年輕的時候,曾有“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豪情壯志
2.曾有“朝叩富兒門,暮隨肥馬塵。殘羹與冷炙,處處潛悲辛”的10年忍辱和辛酸的經歷
3.曾有舉家吃草度日,幼兒因餓而夭折的大悲痛
4.一生中最重要的經歷就是“安史之亂”,并因之流亡了四年
5.曾有被叛軍扣留9個月受盡侮辱的經歷
曾有從叛軍營里逃出,由于直諫而被貶的經歷
6.晚年,杜甫在成都憑借很難遮風擋雨的一草堂安居,漂泊他鄉11年,生活只能靠朋友的救濟
7.58歲時,客死舟中,一生坎坷
(二)背景
寫這首詩的時候,杜甫55歲,這年秋天,詩人來到夔州的一座山上,登高望遠,面對蒼茫的秋景和滾滾的長江,想到自己的人生遭遇,不禁感慨萬千,詩人抑制不住內心的詩意,寫下了這首千古名作。
三、朗讀
1.聽教者朗讀
2.自由朗讀
3.個別學生朗讀
4.聽錄音朗讀
5.集體朗讀
四、賞析
在聽錄音的`時候,我發現很多同學已經被這首詩深深地打動了。我想這不僅是因為別人朗讀的好,還因為這首詩寫得好。
其實后人對這首詩的評價很高,明代胡應麟曾評此詩“古今七律第一”!現在我們一起來賞析一下這首詩。
。ㄒ唬┣皟陕
本詩是詩人登高之作,請大家找一找,詩人寫了哪些景物?
從這些景物中可以體會出詩人怎樣的情感?為什么?
作者又用了哪些手法?
明確:
1.景物:風、天、猿嘯、渚、沙、鳥飛、落木、長江
四句八景,語言凝練
2.情感:悲涼、悲壯
、亠L急:秋氣逼人,使人感到非常冷,同時使人心里感到凄涼
②天高:在廣闊的天地間,更使人感到渺小和孤獨
、墼硣[哀:為景物蒙上了一層悲愴、凄涼的色彩
由“兩岸原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可知,猿聲無所謂哀與不哀,只是詩人的內心哀傷,所以猿聲聽起來才哀傷
、茕厩迳嘲祝侯伾辖o人一種清冷的感覺
、蔌B飛回:為何是盤旋著的鳥?
可能因為風大,風的猛烈,其實詩人的處境與在急風中低徊盤旋的鳥是何等的相似。
此詩中的鳥是一只還是一群好呢?
都可以:一只鳥正好是詩人的化身;一群,鳥的一群正好反襯詩人的孤單
。ㄔ娙撕髞碓凇堵靡故銘选分杏幸痪湓姡骸帮h飄何所以,天地一沙鷗”!老病孤獨的詩人到處漂泊像什么呢?就像天地間一只孤零零的沙鷗。
、蘼淠臼捠捪拢郝淠炯绰淙~。
一葉落而知天下秋!而紛紛飄落的葉子讓人感覺似乎所有的樹木都進入了生命的秋季,這肅殺之景不得不使身心交瘁的詩人想到自己的處境,自己的人生也進入了秋季!由此自然感慨生命的短暫。
在動蕩的社會中,詩人就像這飄零的落葉,四處漂泊,而黃葉飄落,落葉歸根,可是詩人卻在他鄉,年老了卻沒有回鄉,這更添了一層悲涼之情!
⑦不盡長江滾滾來:落葉給人生命短暫之感,那么長江呢?
這亙古如斯、日夜流淌、永不停息的江水,便給人時間無窮之感!
。ㄗ釉诖ㄉ显唬菏耪呷缢狗颍。
在無窮、永恒的時間前,更顯得詩人的渺小!
3.手法:情景交融、景中有情
有聲有色有形,上下聯相互照應(一三山景、二四江景)
。ǘ├首x
因這些景物含有作者的情,所以我們在朗讀時,需要帶著情感讀這些景物。
請大家一起朗讀前兩聯!
。ㄟ^渡)詩人的這四句詩向我們描繪一幅蒼涼而壯闊的秋日圖,在這幅圖里我們已經感受到了作者的悲情!
。ㄈ┖髢陕
可是詩人悲什么?(請從詩歌中找一找,用筆畫一畫,最好在每句詩中找出兩個,可以和前后左右的同學交流交流)
1.離家多年,有家難歸
“作客”:寄居別處,漂泊他鄉(區別于“做客”:訪問別人,自己做客人)
“常”:(時間上)說明詩人經常漂泊他鄉,多年漂泊他鄉
“萬里”:(空間上)離家萬里,有家難歸(交通不發達,詩人的潦倒處境)
“悲秋”:季節上給人悲涼的感覺
2.晚年多病,孤苦無依
“百年”即暮年,此時詩人已經55歲
“多病”在多年的漂泊生活中,詩人身患肺病等多種疾病
“登臺”即登高;古人登高常在九月九日重陽節,帶上親朋好友,而此時詩人卻是獨自一人!詩人的朋友高適、救濟他的朋友嚴武等都已經離開人世,詩人此時孤苦一人漂泊在外!
詩人僅為自己的身世而悲么?
3.國事艱難,壯志難酬
“艱難”國事艱難,或者也可以指人生艱難
此時安史之亂已經過去四年,可是國家仍然動蕩不安,這對于杜甫來說是一件極其悲痛的事情!
杜甫是受儒家思想影響很深的人,忠君愛國、關心民生疾苦是他的思想的核心。年輕的時候,杜甫就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抱負,他的忠君愛國是真心實意的,骨子里的!儒士認為“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而杜甫是無論如何窮困潦倒都要心系天下,為國家擔心!在《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自己連住的房子都沒有了,卻想著“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接著又嘆道“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他就像葵花向日一樣忠于國家,心憂天下!
俄國別林斯基說過:“任何一個偉大的詩人之所以偉大,是因為他們的痛苦和幸福的根子深深地伸進了社會和歷史的土壤里!”
而杜甫就是這樣的一個偉大的詩人!當他看到國家仍然動蕩不安,內心是何等的悲痛啊!
“苦恨”是非常恨,詩人恨什么?
恨國家仍然動蕩不安,恨自己已經人到暮年,不能為國家效力,恨自己壯志難酬!
這種苦恨使自己的兩鬢白發都增多了,“繁霜鬢”的“繁”即:使……增多
4.人生潦倒,銷愁無途
“潦倒“可以指人生潦倒,可是人生潦倒又何嘗不是國事艱難所賜呢!
國難家愁一齊堆積在詩人胸中無法釋懷,詩人該怎么辦?
喝酒解愁!(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但是人卻“新停濁酒杯”,“新停”,剛剛停,為何呢?
可能因病不能喝,可能因窮困潦倒,此時詩人孤苦無依,無朋友的救濟,喝酒的錢都沒有了。
那么這種愁苦、悲愁排泄不了,只能郁積心頭!
。ㄋ模├首x
因此我們朗讀的時候應緩慢一點,把這種悲苦之情讀出來。
齊讀!
(五)整體小結
1.本詩借悲秋之景抒發悲秋之情,請大家讀一讀,“悲秋”二字在詩中有幾層含義?
三層:季節之秋
人生之秋
國事之秋
2.小結
律詩的特點是頷聯和頸聯對仗,可是杜甫在本詩中卻是每聯都對仗,句句照應,可見杜甫詩歌寫作技巧的高超,因此本詩也被稱為“古今七律之冠”,但我想對杜甫詩歌的評價之所以這么高,不僅有技巧,還有情感的感人!正如本版塊的標題“詩從肺腑出”!詩人所抒的情感既有身世之悲又有國事之悲,帶著作者的這些悲情再來讀一讀品一品詩歌,詩歌將別有一番滋味:
在蒼茫的天地之間,秋風猛烈地吹向一個登上高處的孤苦老人,兩岸的猿似乎要將詩人郁積在心頭的悲涼之情全部啼嘯出來,急風中的飛鳥低徊尋找著落腳點,這又多么像流浪他鄉的詩人的化身!此時詩人郁積在心頭的悲苦又像這落葉和江水一般,難排不盡,驅趕不絕,此情此景達到了交融的最高境界!而詩人又為何如此悲苦?因為國難家愁,因為詩人對國家、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
3.朗讀
、佻F在請大家帶著對本詩的理解,再次齊讀《登高》!
、谧杂衫首x,爭取能背誦!
、垡积R有感情地背誦本詩!
。┳鳂I
1、收集杜甫詩歌中的名句,并把它積累起來.
2、課外收集并賞讀杜甫的詩歌《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3、選擇詩句中你最喜歡的一句,用散文話的語言描述出詩句的意境,要求不少于150
板書:登高
所寫之景:風、天、猿嘯、渚、沙、鳥飛
落木長江悲涼
離家多年有家難歸
所抒之情:晚年多病孤苦無依悲苦
國事艱難壯志難酬
人生潦倒銷愁無依
杜甫《登高》教案 6
知識目標
學習《登高》了解詠懷詩情景交融的特點。
學習《蜀相》了解詠史詩借古傷今的特點。
能力目標
通過參照對比,學會鑒賞作品,進而體會杜甫沉郁頓挫的詩歌風格
把握重點詞語,分析景物意象,體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層意蘊。
情意目標
感受詩人憂國憂民的情操和對理想境界追求的精神。
教學設想
1.通過比較、涵詠,賞讀結合,揣摩詩歌的豐富意蘊,體會詩人的風格特征。
2.點撥、討論、講析相互結合,積極調動學生參與意識。
3.擬采用屏幕投影的方式,準備與詩歌內容相近的風景圖片及相關的詩詞、資料,達到形象、直觀的效果,并擴大課堂的容量。
4.教學用時:一課時。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引導學生學會涵詠鑒賞詩歌,提高審美能力和審美品位。
2.難點:理解杜甫,真正領會詩人博大的胸襟、體會出詩中郁勃的'情勢。
教學過程設計
步驟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誦讀感知
覓得詩趣
【投影】課前投影杜甫肖像,配樂。
【提問】知道他是誰?熟悉他的詩嗎?請幾位同學讀一句你最喜愛的杜甫寫的詩。
杜甫《登高》教案 7
【學情分析】
這首詩是高一學生即將學習的一篇課文,他們剛從初中升入高中,過去的學習更偏于感性片段,未形成系統的知識和學習方法。高一學生注意力具有一定的穩定性,記憶以有意記憶為主,能做到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能夠初步完成從具體思維到抽象思維為主的過渡;思維具有一定的獨立性,但往往會以偏概全。情緒體驗較初中階段強烈,情緒內容廣泛,充滿了青春的熱情。教師需利用這些特點,讓學生理解詩歌,體驗詩情,學會鑒賞詩歌的方法。
一、教學目標
1、了解寫作背景,學會知人論世的賞析方法。
2、分析文中的意象,學會意象分析的賞析方法。
3、朗讀品味詩歌,著重理解詩人長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復雜感情和抱負無成的悵恨。
4、品味杜詩借景抒情的手法、音韻美的特點和沉郁頓挫的整體風格。
二、教學重點
1、詩歌鑒賞的一般方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引導學生以分析詩句為突破口,進入詩人的情感世界,感受詩意之豐、詩情之深。
2、讀懂這首詩,把握律詩的特點。
三、教學難點
全面把握這首律詩的豐富意象、深遠意境、深沉情感。
四、教學工具
課件。
五、教學方式
講授式、誦讀式、提問式。
六、教學課時
1課時。
七、文本分析
詩歌背景:759年,杜甫為避“安史之亂”,攜妻兒由陜西入四川,寓居成都,依靠四川節度使嚴武等親友的接濟維持生活。765年,嚴武病逝,杜甫失去依靠,于是離開成都,經重慶等地到了夔州(今重慶奉節),住了兩年左右的時間。夔州位于河之濱,瞿塘峽口,以水急、風大、多猿著稱!兜歉摺肪褪嵌鸥υ谫缰萜陂g的杰作,寫于767年的秋天!鞍彩分畞y”已經結束四年了,但地方軍閥又乘隙而起,爭奪地盤,造成社會動亂,民不聊生。詩人只得繼續漂泊西南天地間。這一年的重陽節,杜甫約他的一個遠親吳郎來飲酒,不想吳郎因事沒有來。杜甫感慨萬千,獨自登高排遣郁悶,但悲涼蕭瑟的江峽秋景反給他增添了悲哀。國家動蕩、家道艱辛、個人多病、壯志未酬、好友離世(李白、高適、嚴武)的痛苦一時全涌上心頭,寫下了這首即景傷懷的七言律詩。
《登高》這首詩描繪了一幅壯闊的河秋景圖,抒發了詩人對時世艱難、國事衰微的憂慮及對自己暮年多病、淪落不振的感慨。詩中寫到天高風急,秋氣肅殺,猿啼哀嘯,十分悲涼;清清河洲,白白沙岸,鷗鷺低空回翔。落葉飄零,無邊無際,紛紛揚揚,蕭蕭而下;奔流不盡的河洶涌澎湃,滾滾奔騰而來。詩人萬里漂泊,常年客居他鄉,對此秋景,更覺傷悲;人到晚年,疾病纏身,今日獨自登臨高臺。時世艱難,生活困苦,詩人常恨,鬢如霜白;濁酒消憂,卻怎奈潦倒,以至需要停杯。全詩通過登高所見秋江景色,傾訴了詩人常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復雜感情和抱負無成的悵恨,慷慨激越,動人心弦。
八、教學過程
(一)材料準備
1、鑒賞詩歌的一般方法
。1)抓住詩中的意象,體會詩中情景交融的意境。
。2)領會詩人通過寫景所表達的感情。
。3)賞析詩歌的寫作技巧、表現手法和語言特色。
2、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曾居長安城南少陵以西,自稱少陵野老,世稱杜少陵。一度任劍南節度使參軍,檢校工部員外郎,世稱杜工部。唐朝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祖籍湖北襄陽,生于河南鞏縣。他懷有遠大的政治理想,24歲應試不第,漫游各地,與李白、高適等詩人往來酬唱。34歲開始在長安寓居,長達十年,卻進取無門。安史之亂起,他流亡顛沛,竟為叛軍所俘,脫險后,授官左拾遺,不久又貶為華州司功參軍。759年,他棄官西行,曾在西川節度使嚴武幕中任職,定居成都浣花溪畔。768年,攜家出峽,漂泊湘、鄂一帶,后死于赴郴州途中。十年長安的困守和長期的流離失所的生活,使杜甫深入接觸到了人民的生活,體會到人民的情緒。所以,他的詩歌廣闊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面貌,被稱為“詩史”,明清文人推崇他為“詩圣”。其詩以古體、律詩見長,風格多樣,而以沉郁頓挫為主。代表作有“三吏”“三別”。著有《杜工部集》。
(二)導入
這節課,我們要學習杜甫的一首律詩《登高》。學習之前,先把這首詩朗讀一遍,讀的過程中注意幾個字的讀音。猿嘯、渚清、霜鬢(長在臉兩側耳朵前面的頭發)、潦倒、濁酒。大家看到第一個注釋,這首詩選自《杜詩詳注》,作于唐代宗大歷二年(767)秋天的重陽節。
(三)走進課文
1、解題
。1)問:大家知不知道重陽節是哪一天?
明確:重陽節是農歷九月初九那一天,二九相重,稱為“重九”。古代認為九是陽數,重九也叫“重陽”。因為這一天有登高的習俗,重陽節又稱“登高節”。
。2)杜甫在重陽節約他的一個遠親吳郎來飲酒,不想吳郎因事沒有來,杜甫只好獨自登高。登高,看見眼前的景象,有感而發,就寫下了這首詩。
2、知人論世
。1)問:大家了解作者杜甫嗎?我們一起來回想一下。
明確: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湖北襄陽,生于河南鞏縣。曾居長安城南少陵以西,自稱少陵野老,世稱杜少陵。一度任劍南節度使參軍,檢校工部員外郎,世稱杜工部。唐朝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他的詩歌廣闊地映了當時的社會面貌,被稱為“詩史”,明清文人推崇他為“詩圣”。風格多樣,而以沉郁頓挫為主。代表作有“三吏”“三別”(即《新安吏》《石壕吏》《潼關吏》和《新婚別》《無家別》《垂老別》)。著有《杜工部集》。(這些文學常識在選擇題中容易出現)
杜甫前半生懷才不遇,后半生漂泊流浪。這首詩就作于他流落夔州期間,夔州就是現在的重慶奉節縣。(談談夔州)
3、朗讀
杜甫一生坎坷,他漂泊期間作下的詩,必定有濃厚的情感。我們再來朗讀一遍,盡量讀出感覺來。
4、鑒賞品味
。1)《登高》這首詩,各聯分別寫什么?
明確:首聯、頷聯寫景,頸聯、尾聯抒情。
(2)寫了哪些景物,詩人分別用了什么詞描寫?
明確:這首詩首聯寫了六種景物:風、天、猿、渚、沙、鳥;頷聯寫了兩種景物:落木、河分別用“急、高、嘯哀、清、白、飛回、無邊、蕭蕭、不盡、滾滾”來描寫。
(3)詩歌中的景物被用來寄托主觀情思而稱為意象,那么這些意象有什么特點?(強調表達效果)
、亠L急──秋天的急風凜冽。
我們學過的詩詞有很多寫到風的,比如“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杜甫《春夜喜雨》)“潛入夜”得悄悄的,細無聲!按猴L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保ㄍ醢彩恫创现蕖罚┐猴L和煦溫暖,讓萬物復蘇。
問:而秋風給你什么樣的感覺呢?
明確:蕭瑟、凄冷、凜冽。
“風急”表示風剛烈、強勁而有力,富有動態,更渲染了一種蕭瑟的氛圍。試想一下,如果換成“風大”,似乎就沒有這種效果。
、谔旄擤ぉば稳萏旄唛熯h。
如果是我們的同學站在那里,在茫茫天地間,會覺得自己特別的渺小而孤單。如果說風是動景,天就是靜景了。
、墼硣[哀──猿的啼叫是哀傷的'。
同學們去過三峽嗎?聽過猿猴的叫聲嗎?那是一種類似嬰兒哭泣的聲音,非常哀傷。咱們初中學過酈道元的《三峽》:“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甭牭皆辰斜懵錅I沾濕了衣裳。杜甫聽到猿啼,也覺得悲哀。這個哀字,奠定了感情基調。猿啼,這是從聲音方面來寫的。
、茕厩迳嘲住扒濉薄鞍住眱煞N色彩。
問:從色調上來看是冷色調還是暖色調?
明確:冷色調。
問:該色調給人的感覺是興奮歡快的,還是冷清寂寥的?
明確:冷清寂寥凄涼的感覺。我們過年的時候,特別是北方,要剪窗花、貼春聯。用的是什么顏色的紙呢?(紅色)想象一下,如果換成黑色和白色,喜慶的感覺會頓失。
⑤鳥飛回──鳥兒飛舞盤旋。
問:這只鳥為何要盤旋呢?
明確:可能找不到食物,可能是找不到家,可能是與鳥群失散了?傊,它是一只彷徨、孤獨失意的鳥。這是動態的景象。
、蘼淠京ぉぞd延萬里,廣闊無邊,蕭蕭而落。
⑦河──沒有盡頭,洶涌奔騰。盡顯壯闊蒼茫之感,是動景。
落木和河形成了一組對比。葉枯而落,生命易逝,形容人的生命短暫;河不盡,宇宙無窮,更反襯出生命的短暫。
。4)大家有沒有從這些景物中,體會到詩人的情感。這里用了什么手法,抒發了什么樣的感情?
明確:
用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手法。抒情是詩歌的表現手法之一,也是高考考查的重要內容。詩歌的抒情手法,包括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妒竦离y》開頭,“噫吁嚱,危乎高哉!”就是直接抒情。借景抒情屬于間接抒情。這里有聲有色、動靜結合地刻畫景物,構成一整幅生動的畫面。
風急天高,秋氣肅殺,猿啼哀嘯,十分悲涼;清清小渚,白白沙岸,鳥兒在低空回翔;落葉飄零,無邊無際,紛紛揚揚,蕭蕭而下;奔流不盡的河,洶涌澎湃,滾滾奔騰而來。詩人面對這樣一幅景象,感嘆長年漂泊的生涯何時才是盡頭?生命苦短,自己壯志難酬。杜甫寫這首詩的時候55歲,也就是他去世的前三年,何其悲哀呀。
補充材料:
詩人24歲考科舉沒考上,漫游各地,與李白、高適等詩人往來酬唱。34歲開始住在長安,長達十年,但是進取無門。在唐朝想做官,除了考科舉,還可以寫文章打響自己的名聲,受達官貴人的賞識而被引薦入朝。李白就是常跟官員來往,吟詩喝酒,提高了知名度,被玄宗召入朝廷。杜甫就沒這樣的運氣,當時的宰相李林甫最痛恨文人和藝術家,因為這些人會任意批評朝政,對他們不利。幾次使壞,阻礙優秀文人入朝。杜甫就是其中一個受害者。玄宗晚年昏庸,受李林甫的蒙蔽,很多事都不知道。
安史亂起,詩人被叛軍所俘,獲救后做過官,之后又被貶。杜甫很生氣,后果很嚴重。“我不干了”,棄官不做,流亡顛沛,進入四川,寓居成都,依靠四川節度使嚴武等親友的接濟維持生活。后來嚴武病逝,杜甫失去依靠,于是離開成都,經重慶等地到了夔州(今重慶奉節),住了兩年左右的時間。58歲的時候結束了孤苦、漂泊的生活,病死于赴郴(chēn)州途中。
5、朗讀
。1)大家把前兩聯再讀一遍。
。2)范讀與朗讀。
開頭我們說了,這是一首律詩!兜歉摺啡娺\用對仗(對偶),比如,“風急天高”對“渚清沙白”,“猿嘯哀”對“鳥飛回”,“無邊”對“不盡”……讀起來富有節奏感。而且首聯第一句強勁有力,要讀得高亢激昂,第二句回環婉轉。頷聯的“無邊落木”和“不盡河”要一氣讀出,體現無邊無際之感。師范讀后學生朗讀。
6、把握感情
。1)請學生用自己的話描述頸聯、尾聯。(結合注釋)
明確:詩人萬里漂泊,常年客居他鄉,對此秋景,更覺傷悲;到了晚年,百病纏身,今日獨自登臨高臺。國家動蕩、生活困苦,厚重的鬢發霜白;濁酒消憂,卻因衰頹、多病需要停杯戒酒。
(2)我們已經知道,頸聯、尾聯抒情。大家找到了哪些帶有感情色彩的關鍵詞?
明確:“悲、常、多、獨、艱難、苦恨、潦倒”。(合理即可)
。3)從這些關鍵詞,你能體會到怎樣的情感?結合前兩聯的分析和詩歌背景來思考。
明確:這兩聯或者說整首詩的感情全集中在這個“悲”字上。為了更好的理解,我們看到“研討與練習”第三大題:宋代羅大經指出“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這聯詩含有八層意思,你能讀出幾層來?
明確:羅大經指出詩中“八意”,即八大可悲。我們知道它可悲,但不知道竟有八大可悲之處,我們一起來數數。離家萬里,一可悲;時逢蕭瑟的秋天,二可悲;他鄉作客,三可悲;常年他鄉作客,四可悲;年已遲暮,一事無成,五可悲;百病纏身,六可悲;親朋亡散,無人作伴,七可悲;登高遠望,徒惹憂愁,八可悲!叭f里”和“百年”從空間和時間上把“悲”無限地延伸開來。
國家動蕩,家破人亡,極度痛心遺憾。“苦”是很、極的意思,“恨”不是仇恨,是遺憾的意思。愁得兩鬢都是厚重的白發。詩人衰退失意,百病纏身,才不得不戒了酒。
問:為何是“新!保辉缭缃渚疲浚ú《嗖⒎且蝗毡l,何不為了健康早點戒酒?)
明確:借酒消愁,有太多的悲哀需要消解,怎戒得了酒。
“濁酒”是未經過濾的酒,口感不如清酒,檔次比較低。更襯托出杜甫凄涼的晚景!捌D難”“苦恨”又“潦倒”,這幾個詞連用,仿佛是詩人的惆悵無法一次說清,連連感嘆才能表達出無限的凄苦,真是悲到了極點。
7、反復朗讀
。1)有感情地把頸聯和尾聯朗讀一遍。
。2)師范讀。
“悲”“常”“病”“獨”這些帶有強烈感情的字要重讀以示沉重。尾聯要慢讀,讀出自憐的悲哀。
8、小結
本來為了過重陽節,興意盎然地登高望遠,卻平白無故地惹恨添愁!氨弊质侨姷脑娧。俗話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一首詩里,有時候會有一句非常關鍵的話或關鍵字,聯系全篇脈絡或揭示主旨,這就是詩眼。這首詩處處都在體現著“悲”。
這首詩首聯、頷聯寫景,頸聯、尾聯直接抒情。百感交集的心情盡展無遺,國運衰微、壯志難酬、漂泊無依,含無限深沉、凄涼意于言外。
9、誦讀
這首詩很短。學到現在,我相信很多同學已經能背誦了。我們把書合上,試著背一遍。
九、課后作業
1、背誦《登高》。
2、完成練習冊上《杜甫詩三首》一課的習題。
杜甫《登高》教案 8
登高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教學目標:
1、直觀把握杜甫七言律詩的形式美;
2、品味詩歌意象的情感內涵;
3、感受杜甫的詩圣情懷。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中國古代詩人中誰被譽為“詩圣”?——杜甫
哪位詩人被梁啟超先生稱為“情圣”?——杜甫
這并不是說杜甫在談情說愛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而是說杜甫在詩歌中表現的情感非常博大深沉。
。≒PT展示:“杜工部被后人上他徽號叫做‘詩圣’。詩怎么樣才算‘圣’,標準很難確定,我們也不必輕輕附和。我以為工部最少可以當得起情圣的徽號。因為他的情感的內容,是極豐富的,極真實的,極深刻的。他表情的方法又極熟練,能鞭辟到最深處,能將他全部完全反映不走樣子,能象電氣一般,一振一蕩的打到別人的心弦上,中國文學界寫情圣手,沒有人比得上他,所以我叫他做情圣!薄簡⒊肚槭ザ鸥Α罚
“春秋多佳日,登高賦新詩”!兜歉摺芬幌虮徽J為是杜甫寫得最好的一首七言律詩。向來“文無第一,武無第二”,但明代的胡應麟認為它是“古今七言律第一”,胡應麟肯定有他充足的理由。我們今天就通過《登高》這首最好的杜詩來看看杜甫是如何當得上“詩圣”、“情圣”的徽號的。
二、整體感知
聽名家朗誦。
全班齊讀(指導朗讀,語速要慢,讀出那種蒼涼悠遠的.情韻)
這首詩是杜甫晚年流落夔州時所寫,此時家國破碎,身世飄零,但杜甫是一個用生命來作詩的人,他對自己寫詩的要求非常嚴格,晚年尤其如此,“晚節漸于詩律細”“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直至爐火純青,登峰造極之境。
《登高》這首詩在語言形式上的追求已經達到一種極致。大家可以回憶一下七言律詩的體式,除要求平仄合律、句末押韻外,最重要的形式特點就是要求對仗。首聯、尾聯不作要求,中間兩聯必須對仗。杜甫這首詩符合要求嗎?
太符合了。不僅頷聯、頸聯對仗,整首詩都對仗,非常地工整。即以首聯為例:“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不僅上下句對得極其嚴格工整,還有當句對,就是一句之中也有對偶,像“風急”對“天高”,“渚清”對“沙白”。且從寫景來看,一寫天,一寫地,這也是一種“對”,像這樣的詩就是把對仗這種功能發揮到了極致。更為難能可貴的是,它沒有板滯之感,非常地流暢自然,不見刻意為之的痕跡。
從寫詩的技巧上來看,《登高》的形式之完美,完全能使杜甫稱得上是“詩圣”,寫詩的圣手。
引申:絕句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從總體的結構上看,本詩前兩聯寫景,后兩聯抒情,但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我們就具體來看看它的意象營造。
二、品味意象
意象,即寓意之象,就是用來寄寓主觀情思的客觀物象。
首聯: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找出意象:風、天、猿、渚、沙、鳥
這些一項構成一幅宏闊的長江秋景圖。大家仔細體會體會,籠罩在秋景之上的是一種什么情感?——悲涼
哪個字是關鍵?——“哀”,猿嘯聲給人的感覺總是凄厲悲涼。
“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
但是不是一味地悲涼呢?不是。這兩句一句寫天,一句寫地,推開一個異常廣闊的視域。由于境界開闊,拓展人的心胸,就使得秋意濃郁的蕭瑟悲涼變成一種悲壯,這說明杜甫寫景是大手筆,給人一種很強的力度感,很剛勁,這也是詩圣本色。
頷聯: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意象:落木、長江
“落木”給人一種生命凋零的感覺,杜甫在寫他的暮年多病,生命力衰頹。
“蕭蕭”、“滾滾”一寫聲響,一寫動態,使人如聞風吹木葉的窸窣之聲,如見長江的波濤翻滾之狀。它們與“無邊”、“不盡”兩個拓展時空的詞語搭配,創構出一個宏大、蒼涼、悲壯、指向無限的意境。
結合首聯和頷聯來看,首聯14字中包含6種意象,意象密集,節奏急峭,而隨之而來的頷聯卻只有落木、長江兩個意象,這一密一疏,既顯示了句法的變化,又為第三聯的抒情做好了準備。
這里我要講一講中國人的宇宙意識,以及宇宙意識在詩歌中的表現。
“上下四方曰宇,往古來今曰宙!薄坝睢本褪钦麄空間,“宙”就是整個時間,“宇宙”就是整個時空及其包含的一切。
我要引入“時空對”這個概念。顧名思義,時空對就是時間與空間相對組成一聯。杜甫慣用時間與空間來組織對仗,《登高》表現得最為明顯。頷聯上句寫無邊落木,是寫空間的,下句寫不盡長江,看似也是寫空間,實際上這句詩中包含的是時間意識、歷史意識,因為在中國古典詩歌中“流水”的意象正是時間的象征。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
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把有限的個人放到無盡的時空中,寫出了人面對“無限”時所產生的蒼茫感受,凸顯了渺小的個人在宇宙中的處境,此真可與陳子昂“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的宇宙境界相媲美。
其他舉例:
乾坤萬里眼,時序百年心。
長為萬里客,有愧百年身。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不難看出杜甫是在有意表達他的宇宙意識。這樣的宇宙意識使杜詩整體上境界廣闊,內涵深遠。
三、體悟情感
一二聯是寓情于景,三四兩聯則是直抒胸臆。當然,這種直抒胸臆也是在前兩聯營造的大背景、大境界中所抒發的深沉復雜之情。
頸聯: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這一聯是明顯的“時空對”,上句以“萬里”顯空闊,寫流落天涯之遠,下句用“百年”盡一生,寫暮年身體多病。“萬里”、“百年”都是寫自己面對“無限”的無奈與痛楚,飽含身世之悲與家國之思。
萬里——遠離京城,眷念朝廷;
常作客——漂泊無定;
百年多病——年老體衰多。
獨登臺——羈旅孤獨。
此聯還隱含著兩個古人,一是“悲秋”的宋玉,二是“多病”的司馬相如。
一聯14字包含如此豐富的情感內涵,沉郁而深廣,確是寫情圣手,梁啟超沒有夸張。
尾聯: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進一步感嘆世事艱難,為國事憂心過計,同時慨嘆自己的貧病不得志,甚至連借酒澆愁也不能夠,更增一層愁苦、無奈與悲涼。
大家由這聯詩再回過頭去看看蔣兆和先生畫的那張杜甫像,靜靜地體會體會杜甫的胸襟和情感。
四、總結
讀懂一首詩是不容易的,走進一個詩人的內心尤其像杜甫這樣的偉大詩人的內心也是不容易的,但反過來講,只要你理解了他,走進了他,他就會開闊你的胸襟、提升你的境界。這就是我們今天仍然要努力去理解杜甫詩歌、領會詩圣情懷的道理。
古人講:杜甫高、大、深皆不可及。具體到《登高》這首詩:
高——時空相對、胸懷宇宙
大——取象宏偉、境界空闊
深——感受豐富、情感深沉
寫出《登高》這樣登峰造極的詩歌的詩人,我當然要尊稱他為“詩圣”、“情圣”。
杜甫《登高》教案 9
(一)教學目標
1、了解杜甫的生平及本詩的寫作背景;
2、感受詩人深沉的苦痛和無盡的哀思;
3、掌握詩歌鑒賞的一般方法:
。1)掌握詩歌吟誦的基本方法;
(2)掌握由意象品味詩歌意境的鑒賞技巧;
。ǘ┙虒W重點
1、掌握由詩歌意象品味詩歌意境的技巧;
2、賞析詩歌對仗工整、情景交融的藝術特點。
。ㄈ┙虒W難點
走進詩人的情感,感受詩人深沉的苦痛和無盡的哀思。
。ㄋ模┙谭▽W法
1、教法:情境渲染、朗讀指導、提問法、鑒賞指導、聯想觸發等。
2、學法:想象法、美讀法、思考探究法、能力遷移訓練等。
。ㄎ澹┙虒W安排
一課時。
。┙虒W流程
一、故事導入
請大家想象老師講的故事的畫面:
一千二百多年前,一個秋風蕭瑟的季節,九月初九重陽節前后。夔州,長江邊。大風凜冽地吹著,吹得江邊萬木凋零,樹葉在空中簌簌下落。江水滾滾翻騰,刷刷地向前沖擊。凄冷的風中,孤鳥在盤旋,猿在哀鳴——這時,一個衣衫襤褸、老眼渾濁、蓬頭垢面的老人慢慢地爬上山,步履艱難,跌跌撞撞……。這位老人,曾經豪情萬丈,志在報國;這位老人,曾經渴望“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這位老人,才華橫溢,“語不驚人死不休”;這位老人,無論窮達,都不忘兼濟天下。然而蒼天弄人,他一生數起數落,郁郁不得志。重陽節,本是登高祈壽家人團聚的節日,而年過半百,滿身疾病的他卻面對處在戰亂之中的國家,面對萬里之遙的故鄉,面對漫天飄灑的落葉,面對滾滾翻騰的江水,不禁百感交集,放聲高吟……。大家應該猜到,這位老人是誰吧?
二、知人論世
1、作者簡介
。1)請同學們回憶初中曾經學過的杜甫的作品,介紹杜甫的生平。
。ā洞和、《望月》、《春夜喜雨》、《絕句》)
。2)老師補充介紹杜甫的生平經歷及寫作特點:
。ǘ鸥,字子美,“杜工部”,現實主義詩人;一生窮困潦倒,飽經憂患。詩歌全面、真實地反映安史之亂前后廣闊的社會生活和民生疾苦——“詩史”、“詩圣”;詩風:沉郁頓挫。)
2、背景交代
杜甫寫這首詩時,安史之亂已經結束四年了,但地方軍閥們又乘時而起,相互爭奪地盤,社會仍是一片混亂。在這種情勢下,他只得繼續“漂泊西南天地間”,在“何日是歸年”的嘆息聲中苦苦掙扎。時代的艱難,家道的艱辛,個人的多病和壯志未酬,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適、嚴武的相繼辭世——所有這些,像濃云似的時時壓在他的心頭,他為了排遣郁悶抱病登臺。
三、聯系解題
聯系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崩斫狻暗歉摺钡暮x——重陽節,登高祈壽,懷念親人,思念家鄉,抒發感情。
四、誦讀感悟
1、美美地聽——感受詩歌的語言美。
播放《登高》Flash配樂朗讀,同學們美美地聽,注意:
。1)讀準字音,把握節奏;(2)感受詩歌的感情基調。
2、美美地讀——訓練語感,把握情感。
。1)第一次讀:再次播放《登高》Flash配樂朗讀,請學生跟著小聲仿讀;
。2)第二次讀:老師范讀,作節奏、輕重音指導,把握全詩的感情基調——抓住頸聯的“悲秋”的“悲”字,然后學生自主朗讀,醞釀感情。
(3)第三次讀:全班齊讀,注意節奏舒緩,讀出詩歌的感情。
3、朗讀方法小結
。1)讀準字音;
。3)注意輕重;
(2)把握節奏;
(4)讀出感情。
五、賞析詩歌
1、了解句意
解釋下列加點字的意思,嘗試用自己的話語描述詩句的意思。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2、細品內涵
。1)名詞解釋
意象:詩歌中寄寓了作者思想感情的物象。如剛剛學過的王維的《山居秋暝》中“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中的“明月”、“清泉”。
意境:詩人的主觀情意和客觀物象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藝術境界,即情與景的和諧統一。如王維《山居秋暝》的“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表達了詩人投身清新的'大自然中,無比喜悅、閑適的意境。
(2)思考探究
在自主鑒賞本詩的基礎上,小組交流討論下面一個問題:
本詩描寫了哪些意象?分析這些意象與作者思想感情的關系。
。3)細品內涵
①首聯: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寫了哪些意象?它們有什么特點?為全詩營造了一種怎樣的意境?
本聯在寫作上有什么特點?
。ㄑ讣驳那镲L、高遠的天空、哀鳴的猿啼、孤零冷落的小島、水落而出的白沙、低飛盤旋的水鳥;為全詩營造了一種既雄渾高遠,又肅殺凄涼的意境;
寫作特點:語言精煉,對仗工整。)
、陬h聯: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寫了哪些意象?給你一種怎樣的感覺?
如果你是杜甫,面對蕭蕭落木,滾滾長江,你的心情如何?
(無邊無際的紛紛落葉,奔騰不息的滾滾長江;
本題較開放,答案允許多樣性:既感到人生短暫而渺小,歷史悠遠而不可逆轉,因壯志未酬而產生惆悵;也會感到豁達、坦蕩、胸襟開闊。)
、垲i聯: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找一找,本聯共寫了詩人多少層愁苦,你能領悟出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離鄉萬里、時值悲秋、漂泊他鄉、常年在外、人到老年、體弱多病、孤獨無依、登上高處,詩人身受八重愁苦。倍感老病孤獨,身世凄涼,十分眷念家鄉和親人,也為國家多難憂心忡忡。)
④尾聯: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從“艱難”一詞中分析造成杜甫愁苦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前兩聯主要是寫景,后兩聯主要是什么?全詩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艱難”一詞雙關:既因為個人生活艱辛,遭遇坎坷,也因為國家連年戰亂;后兩聯主要是抒情,抒發作者孤獨凄涼,貧病交加,憂國傷時,消愁無門的思想感情。)
3、板書小結
4、方法小結
由意象品味意境的鑒賞方法——
(1)找出詩歌意象;(2)分析意象特點;
。3)分析意象與作者思想感情的關系。
5、個人體悟
。1)個性化閱讀
說說你認為詩中寫得最美、感受最深的詩句,并說明理由。
。2)想象聯想
老師再次播放《登高》Flash配樂朗讀,請同學們閉目凝神,假設自己就是詩人杜甫,通過想象詩中秋風蕭瑟、猿啼悲哀、孤鳥盤旋、落葉飄零、江水奔騰等意象,感受杜甫身處肅殺凄厲、沉郁悲涼的意境,以及內心孤獨凄涼、傷時憂國、消愁無門的境界。假如你身處秋天的意境之下,你又會聯想到什么?
(3)拓展延伸
“秋”往往與“愁”關聯:有人見秋霜而悲白發,有人睹殘花而傷紅顏,有人望歸鴻而思親人,有人聞寒蟬而嘆余生,有人拂秋風而覺蕭瑟,有人觸秋雨而感悲涼……,古詩詞中常見的3種“悲秋”情懷有:
1、抒發離別之苦,思念之情。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柳永《雨霖鈴》)
“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保ò拙右住杜眯小罚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保ɡ畎住蹲右箙歉琛罚
2、表現處境悲涼,命運多舛。
“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保樫e王《在獄詠蟬》)
“登舟望秋月,空憶謝將軍。”(李白《夜泊牛渚懷古》)
3、悲嘆英雄遲暮,人生苦短。
“秋風起兮白云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賶褞讜r兮奈老何!
(劉徹《秋風辭》)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將軍白發征夫淚!保ǚ吨傺汀稘O家傲》)
不過,由于作者的處境、心情、視角不同,秋天的色調也就不同。秋天的意象并不全是悲愁。秋高氣爽,天高云淡,稻麥成熟、瓜果飄香,層林盡染,絢麗多姿……秋天的景象也可以寄托喜悅的情感: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保ㄍ蹙S《山居秋暝》)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⒂礤a《秋詞》)
。4)熟讀成誦
學生在個人體悟的基礎上,有感情地齊讀本詩,盡可能地背誦本詩。
六、全詩小結
回顧本節課的內容,總結詩歌鑒賞的一般方法——
1、知人論世5、分析技巧
2、誦讀感悟6、想象聯想
3、了解句意7、熟讀成誦
4、細品內涵
七、能力遷移
根據《登高》中學到的由詩歌意象品味詩歌意境的方法,鑒賞下面這首詩歌。
江漢
杜甫
江漢思歸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遠,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猶壯,秋風病欲蘇。古來存老馬,不必取長途。
這是杜甫晚年客滯江漢時說寫的一首詩。詩中二、三聯寫了哪幾個意象?這些意象有什么特點?請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ㄒ庀螅浩啤⒐略、落日、秋風;
特點:“片云”、“孤月”既為實景,也有喻意!捌啤痹诳罩酗h蕩,就像自己漂泊他鄉,漫漫長夜中,月亮和“我”都是如此的孤獨寂寞;第三聯用“落日”比喻自己黃昏暮年,秋風則是眼前實景,與上句的“落日”喻象相對,虛實結合。
兩聯情景交融,塑造了一種天高地遠、孤月獨照的冷清意境。)
八、作業
1、背誦本詩;
2、背誦杜甫的《江漢》。
杜甫《登高》教案 10
設計理念:
古詩詞教學是高中語文教學極為重要的一個課題,不單是高考必考題型之一,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古詩詞的學習中,通過審美體驗、評價等活動形式形成正確的審美意識、健康向上的審美情趣與鑒賞品味。
在前面學過《秋興八首(其一)》和《詠懷古跡》(其三)》的基礎上,再加上初中的《望岳》《春望》《登岳陽樓》《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等詩歌的學習,學生對杜甫的人生經歷與詩歌風格已有大致了解,那么杜甫流浪夔州重陽登高而寫的《登高》一詩,就要繼續在單元教學目標“理解詩意,進入詩歌意境”的基礎上,在朗讀吟誦中提高對不同時期杜甫詩歌的的思想內容和藝術旨趣的感悟能力,從而進一步體味杜詩“沉郁頓挫”的詩歌風格。
教學目標:
1.通過誦讀和對“急風”“哀猿”“落木”“長江”等意象的理解,疏通詩意,把握詩歌悲壯的情感基調。
2.通過深入吟誦和小組合作交流,體味杜詩“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創作追求,理解杜甫詩歌“沉郁頓挫”的詩歌風格。
教學重難點:
重點是揣摩詩歌意象,疏通詩意,把握情感基調,體味杜詩“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創作追求。難點是理解杜甫詩歌“沉郁頓挫”的詩歌風格。
教學方法:
誦讀法、合作探究法、概括分析法
教學課時:
40分鐘
教學流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在前面我們學習了《秋興八首(其一)》和《詠懷古跡》(其三)》的基礎上,我們知道杜甫晚年幾乎跑遍了唐朝所有的“不毛”之地。今天,我們繼續來學習本單元本課《杜甫詩三首》的第三首詩歌《登高》。明代學者胡應麟說,《登高》當為古今七言律詩第一;清代學者和楊倫也曾評價說《登高》是“杜集七言律詩第一”,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首《登高》。
二、初讀文本,共同感知
1.初讀:要求學生自由誦讀本詩。
2.悟讀:學生帶著情感體悟個讀。
3.嘗試為本詩劃分節奏,再讀。
登高
杜甫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起)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承)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轉)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合)
4.鑒賞詩歌,整體讀完后都會對詩歌的情感氛圍有一個把握,我們通常稱之為情感基調,這首詩的.情感基調是怎樣的?
明確:悲壯。
5.律詩的常見結構為“起承轉合”,“轉”往往是在頷聯的基礎上進行語意宕轉,為尾聯蓄勢。那么,在本詩的“轉”上,詩歌內容發生了什么變化?
明確:前兩聯寫詩人登高所見之景,后兩聯寫詩人登高所感。
三、細讀文本,品讀語言
1.下面我們細細讀一讀本詩的首聯和頷聯,也就是詩人登高所見,來品味其中的意象,并請大家談談你喜歡的景物描寫以及喜歡的理由。
明確:“急風”“哀猿”“落木”“長江”等意象,天高風急,秋氣肅殺,猿啼哀嘯,十分悲涼;清清河洲,白白沙岸,鷗鷺低空回翔。落葉飄零,無邊無際,紛紛揚揚,蕭蕭而下;奔流不盡的長江,洶涌澎湃,滾滾奔騰而來。
2.請大家先看看課后“研討與練習”的第3題,宋代羅大經《鶴林玉露》說過,《登高》的頸聯“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含有八層意思,大家談談你的看法。
明確:宋代學者羅大經《鶴林玉露》析此聯云:“萬里,地之遠也;悲秋,時之慘凄也;作客,羈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齒也;多病,衰疾也;臺,高迥處也;獨登臺,無親朋也;十四字之間含有八意,而對偶又極精確。”頸聯十四字呈現給讀者的并非是孤立的八層意思,而是一股感情的洪流,是悲嘆暮年老病漂泊而兼具追憶平生的意味,不宜拆開來孤立理解,從而消解詩意。
3.結合最后兩聯,請大家談談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詩人形象。
明確:我萬里漂泊,常年客居他鄉,對此秋景,更覺傷悲;有生以來,疾病纏身,今日獨自登臨高臺。時世艱難,生活困苦,我常恨鬢如霜白;濁酒消愁,卻怎奈潦倒,以致需要停杯。
詩歌的后兩聯一下轉到詩人的個體命運上來,呈現出一個“潦倒”的、年老多病窮困憂愁的詩人形象。
4.杜甫說過“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苯酉聛碚埓蠹医Y合全詩談談。
(1)“落木”能否換成“落葉”?
明確:“落木”從屈原《湘夫人》的“木葉”轉變而來,更古雅,更有體積感,更能顯出悲秋的沉重心情。 (黃庭堅“落木千山天遠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2)“蕭蕭”“滾滾”有何藝術效果?
明確:不只寫出葉與水之“聲”,也寫出葉與水之“形”———“蕭蕭”顯出落葉眾多,“滾滾”顯出江水浩大;不僅寫出秋之“形”,也寫出秋之“神”———既蕭颯蒼涼又寥廓壯大。在“落木”前面冠以“無邊”,在“長江”前面加上“不盡”,又用“蕭蕭”“滾滾”兩個象聲詞分別形容落葉聲、流水聲,這就使登高所見的秋景,十分寥廓,且聲色俱現;而在景物中,寄寓著作者對時局的憂慮,對自己一生功業的失望,對漂泊四方、寄食于人而又年邁體弱處境的無奈。
(3)有人說“無邊”“不盡”“萬里”“百年”等字是無用的“冗字”,你怎么看?
明確:這些字并不是冗字,去掉這些字就喪失了闊大的時空感,并且喪失了悲涼感慨一唱三嘆的意味。
四、體味“沉郁頓挫”的詩歌風格
同學們,我們通過對詩歌的吟誦和細讀,疏通了詩意,把握了感情基調,也對杜詩“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創作追求有了深入的體味,也許對胡應麟和楊倫對《登高》的高度肯定有了些許了解。接下來,我們先請同學們自讀全詩,嘗試背誦,我們再進一步來體味詩人“沉郁頓挫”的詩歌風格。
PPT呈現:“沉郁頓挫”本是杜甫《進雕賦表》評揚雄、枚皋辭賦的詞語,后人以之指杜詩的風格特色。
清人吳瞻泰說:“沉郁者,意也;頓挫者,法也! (《杜詩提要》)一般認為, “沉郁”,主要指詩歌內容深廣,意境雄渾,感情深沉;“頓挫”,主要指詩歌表情達意抑揚跌宕,音調聲情起伏迭變。
請同學們暢所欲言,對杜甫詩歌《登高》“沉郁頓挫”風格的理解。
板書設計
登高
杜甫
首聯頷聯寫景
頸聯尾聯抒情
作業設計:
1.背誦全詩
2.拓展閱讀杜甫的其它詩歌作品
杜甫《登高》教案 11
一、活動目標:
1、嘗試用多種色彩組合繪畫登高的意境。
2、繼續培養良好的操作習慣。
二、活動準備
1、范例一幅、顏料(咖啡色、黃色兩種,紅色、黑色、藍色等)、粗細不同的筆
2、知識準備:登高
三、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幼兒興趣
1、師:每年的重陽節,爺爺奶奶們都要登高,你知道什么是登高嗎?
2、小結:重陽登高既是健身,更是人們親近自然的高雅的社交活動。
3、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幅“登高”圖,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引導幼兒欣賞圖中人們登高的`情景。
(二)教師講解示范
1、先用藍色顏料畫山,留出石階的地方。
2、用深淺不同的咖啡色畫石階。
3、在紙的角上畫紅色的、扇形的太陽。
4、用深淺不同的黃色畫太陽的光芒。
5、添畫樹和人。
。ㄈ┯變鹤鳟
1、提醒幼兒作畫的時候注意畫面的安排和整潔,并且不要留有空白。
2、幼兒大膽、有序地繪畫
(四)、展示評價
展示登高圖,請幼兒說說喜歡哪幅作品,并說說喜歡的原因。
杜甫《登高》教案 12
登高
杜甫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課下注釋:
渚:水中小洲;兀夯匦。
落木:落葉。蕭蕭:風吹落葉聲。
萬里:指詩人離家萬里。
百年:這里指到了晚年。
艱難:兼指國運和自身命運。
繁霜鬢:兩鬢白發不斷增多。繁,這里作動詞,增多。
全句是說,窮困潦倒本可借濁酒以澆愁懷,偏偏最近又因病戒酒停杯。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了解杜甫生平及寫作背景。
技能與方法:在吟誦的基礎上,把握詩歌意象,品味詩歌意境。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聯系詩歌的寫作背景把握詩人豐富的感情。
教學重點:
1、掌握由詩歌意象品味詩歌意境的技巧。
2、賞析詩歌情景交融的藝術特點。
教學難點:掌握由詩歌意象品味詩歌意境的技巧。
教學媒體: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二、作者及寫作背景:
杜甫字子美,被稱為“詩圣”,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反映安史之亂前后廣闊的社會背景和人民生活疾苦。
背景:
這首詩是大歷二年(公元767年)作者寄居夔州時寫的。此時“安史之亂”已結束四年,但地方軍閥乘機爭奪地盤,國家仍是一片混亂。杜甫身逢戰亂,從48歲開始,一直到58歲去世為止,11年中,一直在外漂泊,寫這首詩時作者已經55歲了,漂泊了第八個年頭,3年后病死在出蜀途中。國運的艱難,身
世的悲苦,個人多病和壯志未酬 ;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適、嚴武相繼去世――這些都壓在他的心頭,他是為排遣郁悶抱病登臺。
三、 朗讀詩歌
1. 同學個別朗讀
2. 教師范讀
3. 集體朗讀
4. 聽朗讀錄音
四、把握詩人豐富的情感
1.聽過錄音,初步感知這首詩歌的感情基調是什么樣的?詩中流露出杜甫怎樣的感情?可以用一個字概括。
明確:悲
2.同學融入感情朗讀
3.仔細品味感情:人們稱杜甫這首詩歌是“古今七律第一”。律詩書寫規律先寫景后抒情,品味頸聯所蘊含的感情。
宋代的羅大經指出《登高》“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這聯竟然有八種悲,同學們踴躍回答,可以指出任意一種或幾種。
“萬里”,地之遠也;“秋”,時之凄慘也;“作客”,羈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齒暮也;“多病”衰疾也;“臺”,高迥處也;“獨登臺”,無親朋也。
《鶴林玉露》 明確:
。1)“萬里”: 聯系課下注釋,指離家萬里。很遠的地方,詩人作此詩地點
在夔州,他把長安當做自己的家鄉,遠離家鄉在外漂泊。第一層悲,遠隔萬里之悲。
。2)“秋”:古詩傷春悲秋的主題,一片蕭索之景,可聯想到人的暮年。
。3)“作客”:和現在的“做客”是否相同?
不同。作客是客居他鄉的意思,在外漂泊,當時杜甫正是漂泊西南的時期。
。4)“常作客”:長期的漂泊在外,羈旅之久。杜甫從48歲開始,一直到58歲去世為止,11年中,一直在外漂泊,這首詩時已是第八個年頭了。 作客是客居他鄉,漂泊在外因為當時杜甫正是漂泊西南的時期。所以如果你到朋友家去做客遠隔萬里可能還不那么悲,但如果你是長期的漂泊在外,那這個悲就很大了。
。5)“百年”:聯系課下注釋,指到了晚年。
。6)“多病”:杜甫疾病纏身。
。7) “獨登臺”:重陽節登高,只身一人沒有親朋。聯系《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8)“臺”: 高迥處也。高和感情有什么關系?
聯系陳子昂《登幽州臺歌》,“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它能夠感受到宇宙時空是那么的寬廣,而我渺小的孤獨的一個人在這樣大的一種時空當中,更突顯落寞和孤寂。
4.品味尾聯所蘊含的感情
。1)“艱難苦恨繁霜鬢”: 既指杜甫個人的命運又指國家的命運,表現出憂國憂民的情懷。聯系《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具有博大的胸懷。
。2)“潦倒新停濁酒杯”:古人認為酒能澆愁,無奈多病連酒也不能喝了。這種憂愁怎么排解呢?
5.融入感情,同學再讀頸聯和尾聯,指導朗讀頸聯是他的身世之苦,讀“萬里”的時候就要想象出浩淼的.感覺,巨大的空間感。“悲秋”重點突出悲字,這是這首詩的感情基調。 “常作客”突出“!薄
五、探究景物描寫
1.詩歌中的景跟情有關系嗎?詩歌當中的景跟大自然的景有什么區別。找同學回答。
明確:詩歌中的景蘊含了作者的感情。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一切景語皆情語!痹姼柚械木跋笪覀兘凶鲆庀。
2.首聯寫景:“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風、天、猿嘯、渚、沙、鳥
急風:使人感到非常冷,身體冷,心里冷。
高天:高遠的天空下感覺人很渺小。
猿嘯哀:叫聲非常悲涼。
飛鳥:鳥在急風中飛舞盤旋。
3.頷聯寫景:“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落木:中國古人說“一葉落而知天下秋”,生命的隕落之感,韶光易逝。 不盡長江:時間的永恒之感。
對比之下,歷史和時間越悠久,人的生命越顯得短暫。
4.分析意境
剛才同學們說初步感覺這首詩是“悲”的,當我們整體的體會這首詩給我們的境界感的時候,你覺得你會用得很么詞來表達呢?悲哀,悲沉還是其他的什么?
明確:悲壯
六、小結
小結:作者在寫景時呈現出來的是一種蕭瑟、凄涼、開闊的景象,而他所表達的感情有羈旅愁,有身世苦,同時還有非常高遠的家國憂。景象與感情融合到一起就是這首詩的意境“悲壯”。
七、集體背誦本詩
八、作業:
1.背誦本詩
2.比較閱讀:《望岳》
《望岳》杜甫24歲在齊魯大地壯游時所寫。早年作品和晚年的《登高》作品不同在哪里。
九、板書設計
杜甫《登高》教案 13
教學目標:
1、反復誦讀詩歌,領會情景交融的寫作手法。
2、賞析詩歌意象,體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3、體會杜詩蘊含的深沉憂思。
教學重點:掌握由詩歌意象品味詩歌意境的技巧,賞析該詩情景交融的藝術特點。
教學難點:走進詩人的情感,感受詩人深沉的憂思。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師:有人對唐詩中出現出現最多的季節、詞語、顏色、場景、情感等詞進行過統計,分別是秋、不(無)、白、江邊、孤獨。我們今天要學習的這首詩歌《登高》涵蓋了以上所有因素。古人對這首詩的評價也非常高。明代胡應麟《詩藪》:“風急天高”一章五十六,如海底珊瑚,瘦勁難名,沉深莫測,而精光萬丈,力量萬鈞。通章章法、句法、字法,前無昔人,后無來學......然此詩自當為古今七言律第一,不必為唐人七言律第一也。這首詩好在哪里?讓我們一起來學習杜甫《登高》。師:學習詩歌之前我們先來了解本課的學習目標。生:學生齊讀師:學習詩歌講求知人論世。首先我們來了解詩人杜甫。同學們對杜甫可以說耳熟能詳了,并且課下做了課前導學案,請同學們看著大屏幕填空。生:學生填空,齊答。
二、整體感知
1、初讀,讀準節奏師:請同學們出聲自由朗讀課文,讀的時候注意讀音和節奏。生:學生大聲自由朗讀。師:指明學生來讀,讀時注意讀音和節奏。其他同學注意聽,看其是否存在讀音和節奏上的錯誤。生:學生糾正讀音或節奏。師:教師正音并明確節奏。同學們需要注意以下幾個字的讀音和寫法:渚(zhǔ),“潦“為多音字,潦(liáo)倒,潦(lǎo)水。同時注意“鬢”的寫法,由髟加賓組成,為形聲字。節奏方面,七言詩一般有四個節拍,二二一二或二二二一,不可以單看句式,要聯系意義的表達。
師:請同學們齊讀該詩,讀準字音和節奏。
生:齊讀
師:請同學們默讀詩歌,結合課下注釋,借助工具書,疏通文意,提出疑難詞句,小組討論解決。
生:該詩主要寫了作者登高時的所見所感。重點疑難詞有:回:回旋蕭蕭:模擬草木搖落的聲音百年:借指晚年艱難:兼指國運和自身命運繁霜鬢:像厚重白霜似的鬢發。
師:大家再聽一遍范讀,感受詩歌的節奏美、情感美。
3、再讀,讀出情感
師:聽完范讀以后,大家能否用詩中的一個字或詞,概括本首詩的感情基調?
生:悲師:因為整首詩的感情基調是悲的,所以大家讀時語氣要緩慢、沉重,大家以緩慢沉重的語氣齊讀一遍詩歌,讀出“悲”的感情。
三、文本賞析4、品讀,讀準詩情師:聽完大家的朗讀,老師認為同學們讀的感情并不到位,原因在于大家并沒有深入理會作者的'悲情。下面我們就深入杜甫內心,感悟其心中深沉的悲慨。師:《登高》這首詩寫了作者登高時的所見所感,前兩聯為所見,后兩聯為所感。后兩聯直接抒發作者內心的悲慨。請同學們思考后兩聯寫了作者的幾種悲,你從那些字或詞中讀出的?在思考的同時,注意圈點勾畫做批注。(學生思考3-5分鐘,同時多媒體呈現杜甫生平及此詩的創作背景,以便幫助學生更深入地理解詩人情感。)師:請大家根據下面例子仿寫,對詩人的悲進行總結概括,“詩人悲在重陽節登高,倍感思親”。生:詩人悲在百年多病,年老又身纏重病。生:詩人悲在獨登臺,倍感凄涼。生:詩人悲在萬里常作客,客居他鄉,濃重的漂泊孤苦之感。師:杜甫從48歲開始,一直到點58歲去世為止,十一年中,一直在外漂零。寫這首詩時已是漂泊在外的第八個年頭了,所以一個“!弊直讹@漂泊流浪之悲感。......
師:詩人還悲在艱難苦恨。艱難兼指國運和自身命運一是指個人的艱難,生活困頓、壯志難酬:詩人遭受物質上和精神上雙重打擊。二是國事艱難,連年的戰爭,國家一片混亂,黎民百姓仍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詩人自身處境艱難,還處處為國為民憂心,讓我們看到了詩人憂國憂民的崇高品質。苦恨是指極度的悔恨,悔恨自己年事已高,無法挽救國家危難,壯志難酬,情感抒發達到了高潮。
師總結:個人的多病、羈旅的艱辛、壯志的未酬、時代的苦難共同構成作者的悲慨,情感愈加低沉,尾聯更是一字一頓,形成了情感抒發的堵塞之感,這就是老杜沉郁頓挫的詩風。古代知識分子大多以“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自勉,而杜甫無論窮達,都心憂天下,其思想境界之高,不愧被稱為“詩圣”。
師:用緩慢、沉重的語氣讀出這種為己為國的愁苦憂悶之情。
生:齊讀。
師:把握了詩人的情感之后,同學們感情更加飽滿,讀出了詩歌的沉重悲慨之情,很不錯。5、賞讀——緣景明情師: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作者以悲情看到的景物會是什么樣的呢。請大家朗讀前兩聯,找出作者寫了哪些景,這些景分別傳達出作者什么樣的情感。小組探究合作。
生:風急:急風使人感到非常冷,急風凜冽,詩人內心更加悲涼。天高:天高闊遠,在茫茫天地之間,詩人更覺自己的渺小,無限悲涼之情涌上詩人的心頭。
師:正所謂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
生:猿嘯哀,猿猴的叫聲凄厲悲慘,更加重了詩人的悲哀之情。師:詩人當時身處夔州,境內巫峽的猿啼以凄慘聞世,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悲哀之情可見一斑。
生:渚清沙白從色調上看,清和白是冷色調,更顯環境的冷清和凄涼。詩人觸景生情,自然內心也倍感凄涼。......
生:蕭蕭,樹葉紛紛落下,自然界已進入了秋天,詩人也是年事已高,由此感受到生命的短暫。生:長江滾滾顯示出歷史和時間的悠久。
師:短暫的生命面對永恒的長江,詩人感到人生短暫而渺小,歷史悠遠而不可逆轉,因壯志未酬而產生惆悵。
師:前兩聯通過詩人登高所見,將情蘊含在景物之中,營造了一種廣闊雄渾、沉郁而悲涼的意境,傳達出悲秋之情、壯志未酬之感。這是一種什么樣的寫作手法?
生:情景交融。師:再把這四句齊讀一遍,加深對意象的理解,領悟景中之情。注意重讀和語氣。
生:齊讀后兩聯。
師:同學們對全詩的意境和情感有了進一步的掌握,我們能否把這首詩讀的更好呢?
生:齊讀
師:這次同學們的語調更低沉哀婉、情感更加悲慨,看來已經把握了《登高》的內涵。
6、總結:《登高》一詩寫作者登高所見所感,后兩聯直接抒情,前兩聯寫景,因作者以悲慨之心境觀物,所以景物都染上作者的主觀情緒,景中含情。達到了情與景的完美融合,整首詩運用情景交融的手法,抒發了對自身和國家命運的悲慨之情。四、拓展延伸任務三:梳理杜甫晚年漂泊時期創作的有關登高的作品,找出其共同點,思考其帶給我們的價值和啟示。明確:
766夔州《閣夜》
767夔州《登高》
767岳陽《登岳陽樓》
769湘陰《登白馬潭》
769長沙《樓上》
共同點:自身處境艱難,仍不忘國家和百姓。憂國憂民。啟示:古人云:“無事莫登高”,登高會觸及詩人內心的傷痛,晚年漂泊生活中,杜甫屢屢登高,站在時空的高處,倍感自身的渺小與虛弱,感傷時事的艱難和民生的苦難,在登高詩中展現出自己的人生追求和對國家民族的責任擔當: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這種憂國憂民的家國情懷正是我們當代青年所應具有的品格。我們要學習杜甫的這種品格,勇擔時代重任,爭做有為青年。
五、課堂檢測背誦《登高》
六、作業
1、熟背并默寫全詩。
2、完成鞏固案習題。
評測練習
一、情境性默寫
。1)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從高處著筆寫夔州的特定環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寫出了飄泊無定的悲苦生涯。
。2)杜甫《登高》中集中表現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前人也曾把這兩句譽為“古今獨步”的“句中化境”。
(3)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聯,俯仰結合,動靜相映,聲色并茂,對仗工整,字字精當,堪為典例。(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4)杜甫在《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聯,用了六個意象,寫出了夔州秋天蕭瑟的景色。
(5)在杜甫的《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通過環境描寫,以猿與鳥的活動烘托出詩人內心的無限悲涼。(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6)《登高》一詩中,由高到低,寫詩人所見所聞,渲染秋江悲涼而又壯闊的景物特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杜甫的《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這兩句分別從聽覺和視覺這兩方面寫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聲音哀怨凄慘,色彩冷艷清淡,渲染了悲涼的氣氛。
(8)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聯,描繪出有聲有色、動靜兼具的秋江圖景。(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9)寫遠望所見,用傳神之筆描寫凄冷江色和長江氣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杜甫《登高》中為我們營造了一幅氣勢磅礴的長江秋日圖的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2題。
歲暮
、俣鸥q暮遠為客,邊隅還用兵。
煙塵犯雪嶺②,鼓角動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誰請纓?
濟時敢愛死?寂寞壯心驚!
【注】①本詩作于唐代宗廣德元年(763)末,時杜甫客居閬州(今四川閬中)②雪嶺: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嶺臨近松州、維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做本詩時,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1.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A.首聯交待詩人客居他鄉,在歲暮之際,聽到了邊境發生戰事的消息,看似平淡的敘述中,包含了詩人憂國憂民的沉重心境。
B.頷聯一個“犯”字,一個“動”字,寫出了詩人聽到外敵入侵后內心受到的強烈沖擊,詩人心系國家百姓的那份真摯情感躍然紙上。
C.頸聯“朝廷誰請纓”一句,是杜甫對當時那些貪祿戀位、庸懦無能的文武大臣的諷刺和責問,表現了他深深的失望和憤怒。
D.尾聯先來一個設問句:“濟時敢愛死?”點明心境,接著以“寂寞壯心驚”收束全詩,“寂寞”二字,旨在表現詩人此時獨自客居閬州,孤單寂寞之情。
2.這首詩使用了多種表達技巧,請舉出兩種并作賞析。
【杜甫《登高》教案】相關文章:
登高杜甫11-24
杜甫《登高》08-26
杜甫《登高》 賞析04-25
杜甫《登高》賞析03-04
解讀杜甫《登高》08-02
登高杜甫唐詩10-12
杜甫《登高》詩詞03-24
登高習俗與杜甫的《登高》詩賞析10-12
《登高》杜甫詩詞賞析04-22
杜甫《登高》原文及賞析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