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杜甫《解悶十二首(其七)》古詩注釋翻譯與賞析

時間:2024-08-27 09:18:37 賽賽 杜甫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杜甫《解悶十二首(其七)》古詩注釋翻譯與賞析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一些使用較為普遍的古詩吧,古詩有固定的詩行,也會有固定的體式。那什么樣的古詩才是好的古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杜甫《解悶十二首(其七)》古詩注釋翻譯與賞析,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杜甫《解悶十二首(其七)》古詩注釋翻譯與賞析

  解悶十二首(其七)

  作者:杜甫

  陶冶性靈存底物1,新詩改罷自長吟2。

  孰知二謝將能事3,頗學陰何苦用心4。

  1.存底物:憑什么東西?

  2.自長吟:自己拖著長腔反復吟誦,推敲修改。

  3.孰知:熟知、深知。二謝:揩南北朝時期的詩人謝靈運和謝朓。將能事:意謂二謝才思敏捷,詩有靈性。

  4.陰何:指南北朝時期的詩人陰鏗、何遜。

  此詩是杜甫自道創作經驗之談。他認為寫詩可以陶冶性靈,而詩人憑什么寫好詩呢?自己是刻苦用心來寫詩的,每寫詩,都要反復吟誦、修改。同時也注意向前人學習,既熟讀二謝那些很有才情靈性的詩篇,更注意學習苦吟詩人陰鏗、何遜,刻苦用心寫詩。《讀杜心解》云:"自言攻苦如此"。《石洲詩話》云:"欲以大小謝之性靈而兼學陰、何之苦詣也"。

  草閣柴扉星散居,浪翻江黑雨飛初。

  山禽引子哺紅果,溪友得錢留白魚。

  商胡離別下揚州,憶上西陵故驛樓。

  為問淮南米貴賤,老夫乘興欲東流。

  一辭故國十經秋,每見秋瓜憶故丘。

  今日南湖采薇蕨,何人為覓鄭瓜州。

  沈范早知何水部,曹劉不待薛郎中。

  獨當省署開文苑,兼泛滄浪學釣翁。

  李陵蘇武是吾師,孟子論文更不疑。

  一飯未曾留俗客,數篇今見古人詩。

  復憶襄陽孟浩然,清詩句句盡堪傳。

  即今耆舊無新語,漫釣槎頭縮頸鳊。

  陶冶性靈存底物,新詩改罷自長吟。

  孰知二謝將能事,頗學陰何苦用心。

  不見高人王右丞,藍田丘壑漫寒藤。

  最傳秀句寰區滿,未絕風流相國能。

  先帝貴妃今寂寞,荔枝還復入長安。

  炎方每續朱櫻獻,玉座應悲白露團。

  憶過瀘戎摘荔枝,青峰隱映石逶迤。

  京中舊見無顏色,紅顆酸甜只自知。

  翠瓜碧李沈玉甃,赤梨葡萄寒露成。

  可憐先不異枝蔓,此物娟娟長遠生。

  側生野岸及江蒲,不熟丹宮滿玉壺。

  云壑布衣駘背死,勞生重馬翠眉須。

  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少陵。生于河南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天寶中期到長安,仕進無門,困頓了十年,才獲得右衛率府胄曹參軍的小職。安史之亂開始,他流亡顛沛,為叛軍所俘;脫險后授官左拾遺。后棄官西行,入蜀定居成都,一度在劍南節度使嚴武幕中任檢校工部員外郎,故又有杜拾遺、杜工部之稱。晚年舉家東遷,途中留滯夔州二年,出三峽,漂泊鄂、湘一帶,貧病而卒。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其詩多涉筆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譽為“詩史”;其人憂國憂民,人格高尚,詩藝精湛,被奉為“詩圣”。他善于運用古典詩歌的許多體制,并加以創造性地發展。他是新樂府詩體的開路人。他的樂府詩,促成了中唐時期新樂府運動的發展。他的五七古長篇,亦詩亦史,展開鋪敘,而又著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復,標志著詩歌藝術的高度成就。他在五七律上也表現出顯著的創造性,積累了關于聲律、對仗、煉字煉句等完整的藝術經驗,使這一體裁達到完全成熟的階段。杜甫是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并稱“大李杜”。存詩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傳世。

  生平

  年少優游

  杜甫因青少年時因家庭環境優越,因此過著較為安定富足的生活。他自小好學,七歲能作詩,“七齡思即壯,開口詠鳳凰”,有志于“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他少年時也很頑皮,“憶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黃犢走復來。庭前八月梨棗熟,一日上樹能千回”。

  杜甫在青年時代曾數次漫游。十九歲時,他出游郇瑕(今山東臨沂)。二十歲時,漫游吳越,歷時數年。開元二十三年(735年),回故鄉參加“鄉貢”。二十四年在洛陽參加進士考試,結果落第。他的父親時任兗州司馬,杜甫遂赴兗州省親,開始齊趙之游。

  天寶三載(744年)四月,杜甫在洛陽與被唐玄宗賜金放還的李白相遇,兩人相約為梁宋之游。之后,杜甫又到齊州(今山東濟南)。四載秋,轉赴兗州與李白相會,二人一同尋仙訪道,談詩論文,結下了“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友誼。秋末,二人握手相別,杜甫結束了“放蕩齊趙間,裘馬頗清狂”的漫游生活,回到長安。

  仕途不順

  天寶六載,玄宗詔天下“通一藝者”到長安應試,杜甫也參加了考試。由于權相李林甫編導了一 場“野無遺賢”的鬧劇,參加考試的士子全部落選。科舉之路既不通,杜甫為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不得不轉走權貴之門,投贈干謁等,但都無結果。他客居長安十 年,奔走獻賦,郁郁不得志,仕途失意,過著貧困的生活,“舉進士不中第,困長安”。

  天寶十年正月,玄宗將舉行祭祀太清宮、太廟和天地的三大盛典,杜甫于是在天寶九載冬天預獻三《大禮賦》,得到玄宗的賞識,命待制在集賢院,然而僅得“參列選序”資格,等候分配,因主試者仍為李林甫所以沒有得到官職。

  天寶十四年,杜甫被授予一個河西尉這種小官,但杜甫不愿意任此“不作河西尉,凄涼為折腰”的官職,朝廷就將之改任右衛率府兵曹參軍(低階官職,負責看守 兵甲器杖,管理門禁鎖鑰)。杜甫因已年四十四,至長安也十年有余,為生計而接受了這所學無用之職。十一月,杜甫往奉先省家,甫入門即聞哭泣,原來稚子餓 死。就長安十年的感受和沿途見聞,寫成著名的《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

  戰亂流離

  天寶十四年十一月,安史之亂爆發,次年六月,潼關失守,玄宗倉惶西逃。七月,太子李亨即位于靈武,是為肅宗。這時,杜甫已將家搬到鄜州(今陜西富縣)羌村避難,他聽說了肅宗即位,立即在八月只身北上,投奔靈武,途中不幸為叛軍俘虜,押至長安,同被俘的王維被嚴加看管,但因官小,未予囚禁。

  至德二年(757年)四月,郭子儀大軍來到長安北方,杜甫冒險從成西金光門逃出長安穿過對峙的兩軍到鳳翔(今陜西鳳翔)投奔肅宗,五月十六日,被肅宗授 為左拾遺,故世稱“杜拾遺”。不料杜甫很快因營救房琯,觸怒肅宗,詔三司推問,幸賴宰相張鎬救免十二月肅宗召回杜甫復任左拾遺。

  杜甫在唐肅宗 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六月至乾元二年(公元759年)秋,任華州司功參軍。杜甫原在朝中任左拾遺,因直言進諫,觸怒權貴,被貶到華州(今華縣),負責 祭祀、禮樂、學校、選舉、醫筮、考課等事。到華州后,杜甫心情十分苦悶和煩惱。他常游西溪畔的鄭縣亭子(在今杏林鎮老官臺附近),以排憂遣悶。他在《題鄭 縣亭子》、《早秋苦熱堆案相仍》、《獨立》和《瘦馬行》等詩中,抒發了對仕途失意、世態炎涼、奸佞進讒的感嘆和憤懣。

  盡管個人遭遇了不幸,但 杜甫無時無刻不憂國憂民。時值安史之亂,他時刻注視著時局的發展,在此期間寫了兩篇文章:《為華州郭使君進滅殘冠形勢圖狀》和《乾元元年華州試進士策問五 首》,為剿滅安史叛軍獻策,考慮如何減輕人民的負擔。當討伐叛軍的勁旅——鎮西北庭節度使李嗣業的兵馬路過華州時,他寫了《觀安西兵過赴關中待命二首》的 詩,表達了愛國的熱情。

  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年底,杜甫暫離華州,到洛陽、偃師(均在今河南省)探親。第二年三月,唐軍與安史叛軍的鄴城 (今河南安陽)之戰爆發,唐軍大敗。杜甫從洛陽返回華州的途中,見到戰亂給百姓帶來的無窮災難和人民忍辱負重參軍參戰的愛國行為,感慨萬千,便奮筆創作了 不朽的史詩——“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關吏》)和“三別”(《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并在回華州后,將其修訂脫稿。“滿目 悲生事,因人作遠游。”

  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夏天,華州及關中大旱,杜甫寫下《夏日嘆》和《夏夜嘆》,憂時傷亂,詠嘆國難民苦。這年立秋后,杜甫因對污濁的時政痛心疾首,而放棄了華州司功參軍的職務,西去秦州(今甘肅省天水一帶)。杜甫在華州司功任內,共作詩30多首。

  杜甫幾經輾轉,最后到了成都,在嚴武等人的幫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世稱“杜甫草堂”, 也稱“浣花草堂”。后被嚴武薦為節都,全家寄居在四川奉節縣。

  兩年后,離開奉節縣到江陵、衡陽一帶輾轉流離。唐代宗大歷五年(公元770年),詩人病死在衡陽市湘江的一只小船中。

  在他最后漂泊西南的十一年間,他雖過著“生涯似眾人” 的生活,但卻寫了《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秋興》、《歲晏行》等一千多首詩。

【杜甫《解悶十二首(其七)》古詩注釋翻譯與賞析】相關文章:

杜甫《江漢》古詩注釋翻譯與賞析04-14

杜甫曲江二首全文、注釋、翻譯和賞析_唐代04-25

杜甫《蜀相》注釋翻譯及賞析04-26

杜甫《蜀相》注釋翻譯及賞析03-22

蘇幕遮古詩注釋翻譯賞析10-20

《夢李白二首·其一》杜甫唐詩注釋翻譯賞析11-03

杜甫江畔獨步尋花·其五全文、注釋、翻譯和賞析_唐代04-19

杜甫登樓全文、注釋、翻譯和賞析06-03

《哀江頭》杜甫唐詩注釋翻譯賞析06-19

杜甫古詩《絕句二首》閱讀答案及全詩翻譯賞析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