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行》教案(推薦)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短歌行》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短歌行》教案1
[教學目標]
1、識記曹操的生平概況,識記“行”這一詩歌體裁的特點。
2、能以本詩為例,初步了解曹詩“于悲涼中多有跌宕慷慨之氣”之風格。
3、初步明確鑒賞詩歌的一般步驟和方法,能夠按照這些方法基本讀懂本詩,初步
培養學生的質疑意識,為培養對文本的個性化閱讀能力做準備。
[教學重點]
本單元在新教材中是第一個古代詩歌單元,本詩篇幅短小,又編排在單元的最后一課,因此本詩教學自然就承擔了引導學生初步學習鑒賞中國古代詩歌的任務。引領學生首先要讀懂“這一首”,然后在此基礎上歸納鑒賞詩歌的一般步驟與方法;教學中兼顧誦讀,力爭讓學生當堂背誦。
[教學難點]
1、 初步理解曹操這首代表作“于悲涼中多有跌宕慷慨之氣”之特色。
2、曹操在歷史上和在文藝作品中的形象極其復雜,教學中將避免在人物形象評價上的爭議,而將學生的精力引導鉆研文本,進而力爭合理而多元地闡釋文本中的藝術與人物。
[教學方法] 講解、點撥、誦讀、討論。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具準備] 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
首先要學生集體背出《龜雖壽》中的名句:“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然后簡述故事——
《世說新語》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東晉時代重兵把握的大將軍王敦,每酒后輒詠曹操“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以如意擊打唾壺為節,壺口盡缺。
但是,也有人說曹詩不好。
《三國演義》第四十八回有一段曹操橫槊賦詩的描寫。曹操平定北方后,率百萬雄師,飲馬長江,與孫權決戰。當天夜晚,明月皎潔,他在大江上置酒設樂,歡宴諸將。酒酣,取槊立于船頭,慷慨而歌。歌詞就是今天學的《短歌行》。
《短歌行》說課稿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這個單元的詩歌可以說是高中學生學習詩歌的第一階段。單元內容包括:《<詩經>兩首》、《離騷》、《孔雀東南飛》、《漢魏晉詩三首》。按照詩歌發展的歷程漢魏晉五言詩這部分的教學內容是學生在學習了《詩經》和《離騷》的基礎上接著學習的,為以后學習唐詩打下良好的基礎。
教學目標 在第一課時的時候給學生梳理《漢魏晉詩三首》(即《迢迢牽牛星》、《短歌行》、《歸園田居》)的思路及基礎知識,這節課打算從對基礎知識的掌握上升到能力的培養上,把曹操的'《短歌行》作為一個突破點,上一節知識擴展和探究的活動課。 根據新《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我認為這節課應達到兩個教學目標:一是注重語文應用、審美、探究與遷移能力的培養,促進學生均衡而有個性地發展;二是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發揮語文課的育人功能。
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在于:注重古體詩對學生的文化熏陶。讓學生在查找資料、進行綜合、展示表達中學體驗古體詩的情感魅力和藝術趣味;讓學生在遷移閱讀名著《三國演義》中了解個性獨特的詩人曹操。
教師指導學生找到資料后要盡量多分析,篩選出自己需要的資料,然后圍繞主題進行綜合,在上課的時候按照什么思路來展示自己的收獲。這是教學的難點所在。
教法: 通過學生擴展探究、展示表達、遷移閱讀和交流提高的活動環節,培養同學們語文學習的興趣和運用語文的能力,提高他們創造性的審美和探究學習的綜合素養。
依據:在學第二單元的時候,已經試過了自己查找資料介紹名人,已經有了初步的經驗,這次可以增加難度,要求學生更多的是自己的分析。
目的:學習詩歌采用活動課的形式,不僅能擴展學生的知識面,還能培養他們的動手能力。
選擇的教學手段:多媒體展示
教學程序:
(1)課前探究準備階段 (分好學習小組,6或7人/組,共8組)
在古典詩歌單元的教學結束以后,布置以下的探究活動作業:
①自選或編輯一段樂曲,進行曹操詩作《短歌行》的配樂朗誦。
《短歌行》閱讀練習
閱讀《短歌行》,回答后面的問題。
短歌行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
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
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闊談讌,心念舊恩。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
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厭高,水不厭深。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1.說明詩中所用比喻的含義。
用“朝露”來比喻 ___________________。
用“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比喻 ___________________。
用“山不厭高,水不厭深”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
2.說明詩中所用典故的含義。
答案:
1.人生的短暫賢才投主 自己渴望多納賢才
2.詩末用“周公吐哺”的典故,貼切地表達了作者寬大廣博的政治胸懷,永不滿足的求賢之心。作者以周公自比,用周公禮賢下士的精神自勵。
《短歌行》教案2
教學目標:
透過誦讀和分析討論,體味《短歌行》“憂”中奮發、慷慨悲涼的思想感情;期望能為學生學習古詩文帶給一個一般性的樣例(誦讀熟悉-解決詞句疑難-領悟思想情感-誦讀鞏固)。
教學重難點:
1、體會詩句流露出曹操的思想感情,領會全詩的主旨。
2、反復誦讀,體會本詩的藝術特點,學會鑒賞詩歌的方法。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設想:
1、貫徹兩個思想:誦讀是基礎,盡量讓學生自己討論分析。
2、本詩的思想感情還是較明顯的,但如何深入理解,卻是個難點;就應透過分析曹操的生平、為人及寫作背景來評析,給學生一些相關的補充閱讀材料是必要的。
3、全課教學分為三塊:初步體味(熟悉資料),深入體味(討論分析其思想感情),鞏固體味(誦讀)。深入體味部分用三個問題來結構(你對詩中哪個句子有感觸?“憂”、“求賢”各為了什么?曹操何許人也?)。
教學過程
一、導入
龜雖壽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
騰蛇乘霧,終為土灰。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
養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從中能夠看出他是一位胸懷天下、壯志凌云的英雄。能夠說,曹操的功績是十分大的。但是為什么歷來人們對他毀譽參半呢?當時的汝南名士許邵shào曾說,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戲曲舞臺上也給曹操畫上了代表奸臣的白臉。其實,站在客觀歷史的角度上來看,曹操確實對歷史做出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二、作家介紹及背景
(一)作家介紹
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瞞,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說他是政治家呢,是因為他“外定武功,內興文學”,知人善察,唯才是舉;說他是軍事家呢,是因為他指揮了官渡之戰,逐漸統一了中國北方;說他是文學家呢,則是因為他是建安文學的開創者和組織者。既然我們此刻明白他是個政治家、軍事家和文學家,那么這天,我們就從文學家的角度上來看一看他作為政治家和軍事家的抱負和情懷。
作為文學家:曹操精音律,善詩歌,即使在鞍馬勞頓中,也常常橫槊賦詩,隨章命題。他的文學成就頗高,與其子曹丕、曹植成為建安文壇的領袖,開創了一代文風,其詩語言質樸,情感深沉,格調蒼涼悲壯,被稱譽為“建安風骨”,他用樂府古題寫時事,繼承漢樂府民歌“緣事而發”的現實主義精神,真實反映了漢末**的社會現實。他的詩歌資料較為豐富,風格蒼勁悲涼。有反映戰亂和民生疾苦的《蒿里行》等;有反映個人政治抱負的《短歌行》;有寫景的《觀滄海》和抒情的《龜雖壽》等。
他以海納百川的胸襟,招集當時的許多著名文人,集中在鄴下,公倡和,構成一個文學集團。曹操自己的文學路線和寫作態度對于其他作家起著更具體的領導和倡導作用,促進了建安文學的繁榮。
(二)解題
我們先看下題目,了解些基本知識,這是一首樂府詩,是漢樂府的一個曲調的名稱,樂府詩有“長歌,短歌”之分。一般是根據歌詞音節的長短而言。一般說,長歌比較熱烈奔放,而短歌的節奏比較短促,低吟短唱,適于抒發內心的憂愁和苦悶。因此我們從題目能夠明白這首詩的音節較短。行,則是古代詩歌的一種體裁,可配樂歌唱。這些,大家作為常識了解即可。
(三)、相關背景
建安十三年,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先后擊敗呂布、袁術等豪強集團,又在著名的官渡之戰一舉消滅了強大的袁紹勢力,統一了北方。這年冬天,親率八十三萬大軍,列陣長江,與“孫劉聯盟”戰于赤壁之下,想一統天下,結果大敗。當時曹操已經五十余歲,應對戰亂連年,統一中國的事業仍未完成的社會現實,因而憂愁幽思,苦悶煎熬。但他并不灰心,以統一天下為己任,決心廣泛延攬人才,招納賢士致力于建功立業,并寫下了這首詩《短歌行》。
三、整體感知誦讀熟悉-解決疑難
1、朗讀感知:所謂詩歌是“三分詩,七分讀。”下面我們聽下《短歌行》的配樂詩朗誦,體會詩歌的情感基調,聽后我請同學來談談有什么感覺體會?看我們從中能得到什么啟示?(給紅色的字標音)
2、字詞點撥:朗讀詩歌其實就是我們每個人用自己的情感去解讀詩歌,與作者產生心靈上的共鳴。此刻請同學們扮演一次曹操,來次橫槊賦詩。如今你就是那位文才武略,領軍出征,欲一統天下的曹操,你該怎樣去讀請學生翻譯。
3、明確“憂”和“求賢”的思想情感內涵。
提問:你以為在本詩中曹操表達了怎樣的感情呢?(憂)從哪些句子能夠看出呢?憂的是什么呢?從哪些句子能夠看出呢?
板書:
(人生苦短)(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賢才難得)(求賢才為己用,實現統一天下的宏偉壯志)從“青青……斷絕”
(功業未就)作者為了什么而“求賢”呢?“山不厭高……天下歸心”
(求賢若渴,求的是一統天下)
4、解決“憂”和“求賢”的統一問題:
既然曹操那么“憂”,又深知“人生苦短”,為什么沒有真的“唯有杜康”了呢,還要那么辛苦地“但為君故,沉吟至今”,還要去“明明如月,何時可掇”呢,還要去“憂從中來,不可斷絕”呢,還要去“周公吐哺”呢?要做什么“統一大業”呢?豈不很苦嗎?因為世上多的是“享用人生”的人,多的是庸庸碌碌但較安逸的人。(曹操何許人也?)
要求學生講講自己所明白的曹操。(能夠是對曹操的評價,也能夠是曹操的人生態度,也能夠是你明白的曹操的一些故事)
結論:曹操乃世之英雄,《短歌行》乃英雄之慷慨悲歌。
(板書:英雄之慷慨悲歌)
5、詩歌的主旨:
這首詩感慨光陰易逝,功業難成,抒發了作者求賢若渴,共圖大業的急切情緒。表現出建功立業的強烈愿望和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
6、解決疑難(資料、手法、情感)
①如何理解“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這四句詩的思想感情?
表達了詩人奮發進取,不懈追求的理想。“對酒當歌”,猛一看很象是《古詩十九首》中的消極調子,而其實大不相同。那里講“人生幾何”,不是叫人“及時行樂”,而是要及時地建功立業。又從表面上看,曹操是在抒個人之情,發愁時間過得太快,恐怕來不及有所作為。實際上卻是在巧妙提醒廣大賢士:人生就象“朝露”那樣易于不見,賢士就應珍惜時間,及時施展才華。
在這四句詩中,詩人主要的情感特征就是一個“愁”字,“愁”到需要用酒來消解的地步。“愁”這種感情本身是無法評價的,能夠評價的只是這種情感的客觀資料,也就是為什么而“愁”。由于自私、頹廢的緣故而愁,那么,這愁就是一種消極的感情;反之,為著某種有進步好處的追求而愁,那就是一種用心的情感。放到具體的歷史背景中看,曹操為了實現統一中國的雄心壯志而苦苦追求。這個“愁”是追求中的痛苦,是遠大理想還沒有實現時所產生的煩惱,是一種用心的情感。
②如何理解“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這四句詩的思想感情?
表達了作者求賢若渴、禮賢下士的情緒。“周公吐哺”的典故出于《韓詩外傳》,據說周公自言:“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輕矣。然一沐三握發,一飯三吐哺,猶恐失天下之士。”周公為了接待天下之士,有時洗一次頭,吃一頓飯,都曾中斷數次,這種傳說當然是太夸張了。但是這個典故用在那里卻能突出地表現作者求賢若渴的情緒。“山不厭高,海不厭深”二句也是透過比喻極有說服力地表現了人才多多益善。
7.這首詩的藝術特色有哪些?
⑴巧用比興。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賢才喻為明月,恰如其分地表達賢才難得而憂慮不絕的情緒。
“烏鵲南飛”一句,以烏鵲比喻賢士;“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則比喻賢士徘徊選取明主之意;烏鵲南飛比喻賢才尚在徘徊選取之意,流露詩人惟恐賢才不來歸附的焦急情緒。
“山不厭高”,以山高海深比喻廣招人才的博大胸懷。意在證明詩人以開闊的胸懷接納賢才,唯才是舉,多多益善。
⑵巧用典故。
“青青子衿”二句,因子《鄭風·子衿》,用以比喻渴慕賢才。本意是傳達戀愛中的女子對情人愛怨和期盼的情緒。那里詩人化用詩意,比喻熱烈期盼賢士的到來。古樸深沉,自然妥貼。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表達詩人禮遇賢才的態度
周公吐哺:作者以周公自比,表達求賢之誠懇,用周公禮賢下士的精神自勵。
(3)借代。唯有杜康:以發明酒的人名來代指酒
四、思想教育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是阿,人生苦短,韶光易逝。身處亂世的曹操尚有建功立業的堅定信念,我們生逢盛世的青少年更要發憤圖強,鑄造絢麗輝煌的人生。
五、課外探究
(1)魯迅:曹操是一個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個英雄。(《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系》)
(2)、許紹對曹操的評語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
(3)、太祖過伯奢,伯奢出行,五子皆在,備賓主禮。太祖自以背卓命,疑其圖己,手劍夜殺八人而去,既而凄愴曰:“寧我負人,毋人負我!”遂行。《武帝紀》
以上是一些關于曹操的資料,請你結合《短歌行》詩人的形象來評價歷史人物曹操。
《短歌行》教案3
一、教材分析:
《短歌行》是新課標高中語文第二模塊第二單元第四篇課文。在這之前,學生按照我國古代詩歌的發展歷程,先后學習了《詩經》兩首、《離騷》和《孔雀東南飛》,已經從多個角度對中國古典詩歌有了初步的認識和理解。在此基礎上,學習這首建安文學的代表作。
二、學情分析:
1、學習特點:學習對象為高一學生,對學習資源利用和知識信息的獲取、加工、處理與綜合能力較低,但富有朝氣且對本課學習有濃厚興趣。
2、學習習慣:知識面仍較為狹隘,習慣于教師滿堂灌式的被動接受式的傳統教學,缺乏獨立發現和自主學習能力。
3、學習交往:多表現為個別化學習,課堂上群體性的小組交流與協同討論學習機會很少。
三、教學設計思路:
“深讀—深思—深悟”為模式的深度閱讀
所謂深度閱讀就是給閱讀者較多的時間和空間,在思想自由且占有較多相關材料的前提下,透過文本文字符號的表層意義,與文本、作者以及自己等展開多重對話,從而獲得深度情感體驗、受到深刻人生啟迪的閱讀過程。
(1)深讀,將文本、作者、背景等要素融通,學生在更加深廣的層面上讀懂作者與文本,和作者進行一場精神的對話。我先把作者置身于廣闊的背景中,談談那場聲勢浩大、震撼人心的赤壁之戰。在課堂中,一開始就把學生帶入不同于平時的閱讀層面,作品是作者特定背景下心靈世界的外化,閱讀需要知人論世,需要把各種因素聯系起來咀嚼,任何將文本和與之關聯的因素割裂開來孤立解讀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這就需要我們在閱讀的時候停留更長的時間,解讀文本的各種“因素”,這樣才能穿越文本符號的表層意義,實現深層次的對話。
(2)深思,將閱讀同生活和人生更加緊密的結合起來,使閱讀成為啟發思考、培育思想、認識自然與社會以及人生的'有效途徑。在教學曹操《短歌行》中,分析文本、鑒賞藝術手法后,我引導學生走進曹操的內心世界,挖掘文本隱含的意義:作者作此詩的意圖如何?從三國戰火紛飛的歷史背景和曹操本人的經歷及曹操勾畫的統一天下的宏偉藍圖,引導學生理解曹操的思想感情,把握曹操的“憂”,挖掘出他的憂不是簡單消極的悲憫,而是有一股建功立業的慷慨之氣;最后得出結論:憂人生的實質是重人生,憂賢才的實質是重賢才,這種“憂”有一股慷慨之氣。
(3)深品,將文本表層含義和隱含意義解讀結束后,我的教學并沒有結束。我我和學生一起思考該詞的感情基調,回憶初中所學《龜雖壽》和《觀滄海》,體會曹操詩歌的慷慨之氣,由此理解“建安風骨”。閱讀如果僅僅是以對文本的準確解讀為目標,顯然還不夠,閱讀應該是使閱讀者受到啟迪、獲得思想的過程,使閱讀者成為一個思想者。這當然也要求教師自己首先是個思考者。
四、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了解本詩的作者、創作背景以及文體常識
2、學習本文比與興,用典等藝術手法的運用
3、積累文言字詞,理解詩歌含義,并背誦全詩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反復誦讀,感知全文,梳理文意
2、通過問題探究,感悟詩人的情感變化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正確理解詩人的“憂”,感悟詩人“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豪情,培養學生積極進取的人生觀。
五、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把握詩人情感變化,正確理解詩人的“憂”,體會曹操的雄心壯志。
【教學難點】
通過誦讀,品味全詩的慷慨之氣
比與興、用典等手法的理解
六、教學過程
(一)美美地看——情境體驗
今天我們要學習曹操的《短歌行》。說到曹操,不由得讓我們想到了那個戰火紛飛,英雄輩出的時代,亂世出英雄,曹操不僅獲“英雄”之名,亦有“奸雄”、“梟雄”之謂,然而可以確信,他是中國歷史上一個舉足輕重的軍事家、政治家和文學家,尤其他是一個大氣磅礴,慷慨激昂的詩人。今天我們學習一首當年他親率八十萬大軍,列陣長江,欲一舉蕩平“孫劉聯盟”,夜宴群雄,橫槊賦詩時所吟唱的《短歌行》。
學生觀看從網上下載的電視連續劇《三國演義》中曹操“橫槊賦詩”吟唱《短歌行》的片段。
設計意圖:激昂的背景音樂加上老師的慷慨陳詞,為整個課堂營造了一個良好的氛圍,在課堂中,一開始就把學生帶入不同于平時的閱讀層面,作品是作者特定背景下心靈世界的外化,閱讀需要把各種因素聯系起來咀嚼,任何將文本和與之關聯的因素割裂開來孤立解讀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這就需要我們在閱讀的時候停留更長的時間,而這個視頻片段是對歷史的演繹,最合適從這里作為切入口,穿越文本符號的表層意義,實現深層次的對話。
(二)美美地讀——融情入文
播放曾在CCTV—3播出的朗誦視頻,然后作節奏情感方面的指導,學生反復朗讀。
誦讀指導:《短歌行》是以樂府舊題創作的一首四言詩,詩人以真實、新鮮、有力的情感吸引和打動讀者,要反復吟詠,體會詩中的感情,注意不同詩體的節奏,感受由此產生的不同情趣。
《短歌行》教案4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了解背景,掌握基礎知識,背誦默寫詩歌。
過程與方法通過反復誦讀感悟詩人的情感;通過小組合作理解本文比喻、用典等藝術手法的運用。
情感態度價值觀體會詩人渴望招納賢才建功立業的心情,培養積極進取的人生觀。
教學重點:體會詩人曲折表達自己渴望招納賢才以建功立業的心情,理解本文比喻、用典等藝術手法的.運用。
教學難點:理解本文比喻、用典等藝術手法的運用。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讀辨體
1、播放林俊杰演唱的歌曲《曹操》。
2、正如歌中所唱,三國時期,風起云涌,英雄輩出:有“生子當如孫仲謀”的孫權,有“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諸葛亮,還有“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曹操……曹操,他“外定武功”,統一中國北方,是一位指點江山的英雄;他“內興文學”,開啟建安風骨,是一位暢抒胸懷的詩人。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英雄詩人”曹操的詩歌作品《短歌行》。
3、解題:“行”是古代詩歌的一種體裁,可配樂歌唱。而“長歌”“短歌”都是漢樂府中的曲調名稱,根據歌詞音節長短進行劃分。一般而言,長歌熱烈奔放,短歌低吟短唱。那曹操想借《短歌行》抒發什么樣的情感呢?讓我們通過誦讀來進行把握。
《短歌行》教案5
教學目標:
誦讀品味,體味曹操虛心招賢、胸懷天下的英雄氣概;。
比較拓展,感悟曹操自我覺醒、慷慨求索的生命情懷。
教學方法:
探究法、朗誦法、品鑒法。
教學過程:
環節一:背景導入,知人論事。
教師導入:亂世是一個造就英雄,也是一個造就詩人的時代。曹操所生活的建安時代也是如此。建安十三年冬,曹操平定北方后,率百萬雄師,飲馬長江,與孫劉決戰。曹操,這位身處亂世的雄主,已經54歲了。這年11月15日,天氣晴明,風平浪靜,明月皎潔,曹操在大江之上置酒設月,歡宴主將。酒酣之時,懷想往事:“破黃巾,擒呂布,滅袁術,收袁紹,深入塞北,直抵遼東,縱橫天下,頗不負丈夫之志。”赤壁之戰在即,此戰倘若成功,天下可定。想到此處,曹操不禁心潮起伏,慷慨作歌。歌詞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短歌行》。
設計意圖:介紹詩歌背景,了解創作由來。
教師設問:請大家齊讀課文。
學生活動:一讀課文。形式:齊讀。
教師點撥:《短歌行》這個題目并非曹操首創,屬于樂府舊題。按照宋人郭茂倩的說法,“短歌微吟不能長”。《短歌行》是表示歌聲的長短,與詩歌內容無直接關系。
環節二:擬寫題目,整體感知。
教師設問:為了更好理解詩歌主要內容,請大家默讀課文,試著給這首詩再擬寫一個標題,并結合詩歌說明你的理由。
設計意圖:檢測預習成果,整體感知詩歌內容。
ppt:默讀課文,請試著給這首詩再擬寫一個標題,并結合詩歌說明你的理由。
學生活動:二讀詩歌,概括詩意,擬寫標題。
教師:總結評價,并在點撥過程中完成對于《短歌行》中賢才意象的解讀。
(哪些詩句中透露出追慕賢才?)。
青青子衿——清雅美好,文質彬彬(學生三讀:讀出懷思,聲調低婉)。
明明如月——才高德圣(學生四讀:讀出仰慕,聲調高昂)。
烏鵲南飛句——徘徊擇主的狀態(學生五讀:讀出著急,聲調沉郁)。
環節三:辨析題目,體味情懷。
教師設問:在曹操筆下,對于賢才有著最詩意的贊美。其實,我也在課前擬寫了兩個標題,請大家依據詩歌原句來一下說說哪個好。
設計意圖:體味曹操虛懷納士、急切渴盼人才的情懷。
ppt:招賢歌/求賢歌?
學生活動:比較研討。
教師:點撥。
解析:求字好,更能體現出曹操虛懷納士、急切渴盼的情懷。
有以下依據:
為君故沉吟至今——求才不得之思賢若渴(學生六讀)。
(沉吟的點撥:沉吟可不可以換作沉思,歌吟?沉吟是沉思吟語,是沉思之后怎會有吟語?《古詩十九首》有“馳情整中帶,沉吟聊踟躕”之句,是說當你凝神思慮的時候,你就把外界都忘記了,如癡如醉,甚至于口中念念有詞,這不僅是一種渴慕,甚至是一種固執的追求和向往?輔助以朗誦)。
有嘉賓鼓瑟吹笙——求得賢才之熱烈分享(學生七讀)。
(呦呦的點撥:呦呦是鹿的叫聲,是說鹿發現山野之間有它喜歡吃的萍草,就發出快樂的聲音,招呼同伴都來享用。為什么要寫君臣佐之以宴會?仍表曹操之誠心竭力。)。
越阡陌枉用相存——為求賢才之竭盡誠心(學生八讀)。
念舊恩契闊談——求得賢才之擺設歡宴(學生九讀)。
效周公三握三哺——為求賢才之竭盡誠心(學生十讀)。
環節四:關聯材料,深味情懷。
設計意圖:知人論世,體會曹操天下歸心的壯志與英雄暮年的憂心相統一的情感。
學生活動:思考討論。
教師活動:背景及關聯材料的引入。
解析:
學生理由1:曹操的目標不同一般人的理想,他是以統一天下為己任的,渴望成為一方的霸主。(教師設問:你從哪里可以看出?天下歸心!何時可掇?我有嘉賓。)所以對于賢才的渴慕不是有還是沒有,而是夠不夠供他收復天下。大事要大做。大事要急做。大事要盛年之時來做。
學生理由2:文章開頭說到,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不僅僅是人生短暫,而且來自于作者如今已盡暮年,他要完成的卻是一統天下的雄偉壯志,這種急切是一種來日無多的緊迫感,一種唯恐志意落空的'憂慮。
教師總結:如果在曹操年輕之時,他當然不會。從《讓縣自明本志令》我們也可以看出他是有一等自信與包袱的人。他也說過“唐詩國家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然而一個人,不管你多么有才智理想,當你死去的時候,你的一切才智和理想就隨之落空了,還不如那朝露。這是一種生命苦短的自覺,然而這種自覺并沒有演變為一種消沉的生命姿態。而是在作者慷慨求賢的吶喊中換化為一種積極的生命姿態,這非英雄而不能為,非大英雄而不能為。只有大英雄,才能把詩歌在順境中寫出積極的生命姿態,在逆境之中寫出更蓬勃的生命意志。他寫的不僅是自己的生命,更寫的是你我的生命。讓我們再來讀一遍。
學生活動:再讀詩歌。
環節五:與詩相遇,升華感悟。
ppt:大屏幕出現教師感悟:浩浩愁,茫茫夜,短歌終,明月缺,悠悠我心,中有碧血,碧亦有時盡,血亦有時滅,一曲求賢無斷絕,是耶非耶,化為蝴蝶。
教師活動:教師朗讀。
教師提問:當曹操與詩歌相遇,成就的是英雄的志意,詩人的風骨。當大家與這首詩歌相遇,收獲了什么?請用兩三句話寫下你的感悟。
ppt:當與相遇,學生活動:學生書寫,口頭表達。
設計意圖:借用課終交流活動,將學生思維用口頭表達的方式鞏固下來,升華課堂效果。
環節六:布置作業,拓展體悟。
教師提問:當我與你們與這首詩歌相遇,收獲了很多很多。請結合下發的積累資料,以“與曹操相遇”為題,寫一篇隨筆。
ppt:請結合下發的積累資料,以“與曹操相遇”為題,寫一篇隨筆。字數不限。
學生活動:記錄作業。
《短歌行》教案6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誦讀并背誦全詩。
2、教育學生自覺珍惜時間,樹立遠大志向。
教學重點:
1、體會一個政治家身處動亂時代的人生感受及求賢若渴的情懷。
2、熟背全詩。
教學難點:
引句、比興等藝術手法的運用。
教學方法:
誦讀法、討論法、點撥法。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Talk of the devil and he will appear
易中天的《精彩品三國》:曹操一生,政治上最得意的一筆是“挾天子以令諸侯”,軍事上最成功的一仗是官渡之戰,后果最為嚴重的一次疏忽是放走劉備,失敗得最慘的一次是在赤壁,最受肯定的是他的才略,最受指責的是他的人品,最有爭議的是他的歷史功過,最沒有爭議的是他的文學成就。那么曹操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呢?
二、作者簡介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瞞,沛國譙郡(今安徽亳縣)人,東漢末年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他“外定武功,內興文學”:統一中國北方;他知人善察,唯才是舉;也是建安文學的開創者和組織者。
曹操詩歌現存20余首,大致分為兩類。
①有的反映當時社會動亂,軍閥混戰給人民帶來的災難。如《蒿里行》:“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
②有的抒發個人的政治理想和抱負。如《步出夏門行龜雖壽》:“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建安文學:
建安是漢獻帝的年號,建安文學以詩歌成就最為顯著,此期許多作品反映當時社會的動亂和人民流離失所的痛苦,體現了要求國家安定統一的愿望和理想。其情調慷慨悲涼,語言剛健有力,有鮮明的時代特色。建安詩歌的這種杰出成就和特色,形成后來被稱為“建安風骨”的傳統。
代表作家:“三曹”:曹操及其子曹丕、曹植。“建安七子”: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瑀、應玚、劉楨;七子中成就最高者是王粲。女作家蔡琰(字文姬)。
三、朗讀全詩,整體感知
1、生大聲自讀全詩。
2、指明學生朗讀。(師生點評)
3、背景介紹
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大軍南下,列陣長江,欲一舉蕩平孫劉勢力。這年冬天十一月十五日夜,皓月當空,江面風平浪靜,曹操乘船察看水寨,后置酒宴請諸將,酒至興處,忽聞鴉聲望南飛鳴而去,曹操感此景而橫槊賦詩,吟唱了這首千古名作——《短歌行》
《短歌行》是漢樂府的曲調名。“長歌”、“短歌”是依照歌詞音節的長短而言,一般說,長歌比較熱烈奔放,而短歌的節奏比較短促,低吟短唱,適于抒發內心的憂愁和苦悶。詩句都是四字句,就稱之為“短歌”。
“行”是古代詩歌的一種體裁。除了“行”,還有“歌、吟、引、曲、謠、辭”都是詩歌的一種體裁。
從文題就可看出本文屬歌行體,一般篇幅較長,本詩共三十二句,每四句為一章,每兩章為一節,共分八章四節。
四、品鑒詩歌的思想內容及情感
1、我們討論一下,從全詩來看,大家認為哪個字可以用來做全詩的“詩眼”呢?
明確:憂
2、全詩當中反復出現一個“憂”字,那么詩人的心中究竟在“憂”什么?你從哪些詩句當中可以看出這種情緒?
要我們弄清這個問題,一起分析詩人的情感。
第一節: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齊讀)
這首詩第一句就頗有氣勢。對酒當歌,應該唱歌,但詩人卻想到了?人生的長短。作者把人生短暫以“朝露”來比,“朝露”這個意象,在古詩文中有特定的含義,即生命短促易逝,分明是感嘆人生短暫,短得就像朝露。
明確:憂。憂人生之短。而且短得就像朝露。
板書:光陰易逝
師:詩人舉起酒杯的時候,照理應該高興,可詩人滿腹憂愁,用什么來解憂呢?
生:酒。
師:對。民間有“借酒澆愁”的說法。可是酒真能解憂嗎?當然不能。李白說過:“舉杯銷愁愁更愁。”,唐代詩人羅隱也說:“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酒即使能讓人忘卻憂愁,也只能是暫時忘卻,而不可能從根本上除去,詩人對酒當歌,人生幾何?憂人生短暫,酒并不能延長人生。那么感到人生短暫,只能從自身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
但有一個問題是,同樣意識到人生短暫,不同的人,對短暫人生的態度看法卻未必相同。
及時行樂
李白——人生得意胥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無名氏——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積極進取
辛棄疾——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可憐白發生。
毛澤東——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
師:曹操看到人生短暫,曹操持何人生態度?
討論:憂人生短暫,因而作者借酒澆愁。這樣一來,全詩的基調是不是消極的、低沉的?
明確:不是。作者的這種憂思,源于內心的焦急。正因人生短暫,才更渴望招納賢才、為已所用,建功立業。這里講“人生幾何”,不是叫人“及時行樂”,而是要及時地建功立業。又從表面上看,曹操是在抒個人之情,實際上卻是在巧妙提醒廣大賢士:人生就象“朝露”那樣易于消失,賢士應該珍惜時間,及時施展才華。
聯系曹操的一生,我們也不難做出判斷,曹操是積極進取的,看似及時行樂,實則把深沉的情感隱藏在酒中。
第二節: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齊讀)
這一句,揭示曹操“憂”之內容和原因。
曹操急于實現人生理想,深感人生有限。他要實現理想,迫切需要什么條件?他迫切需要人才的輔助。
問:詩人如何表達對人才的渴盼?
明確:借用《詩經》中的句子“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原句是表達一個姑娘對情人的`思念,曹操把它借用過來,表達對賢才的渴求。姑娘對情人的深深思念,正切合曹操的心態。借用得天衣無縫,準確生動。那青青的衣領,我悠悠的心,因為你的原因,我一直沉默到現在,美麗的鹿鳴叫著,悠閑地吃草,我有很多朋友,能夠在一起歡聚一堂,演奏著迷人的音樂。作者寫得何等美麗!
引來人才固然是好事,但用好人才更重要。結合鴻門宴相關情節,討論劉項二人成敗與用人態度的關系。
項羽:剛愎自用烏江自刎
劉邦:虛心請教成就天下
問:曹操如何對待人才?從何處可以看出其對人才的態度?明確:“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這里引用《詩經小雅鹿鳴》中的四句,描寫賓主歡宴的情景,意思是說鹿在呦呦的叫啊,它們呼朋引伴相聚去郊野食艾蒿。我要是有滿座的嘉賓,就鼓瑟吹笙地把他們歡迎。可見他是用“嘉賓”之禮熱情地對待人才的。詩人為什么用這些禮儀對待人才?賢才不來
第三節: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宴,心念舊恩。(齊讀)
問:這里的“憂”和上文的“憂”一樣嗎?詩人為何而憂?
明確:“明明如月,何時可掇?”詩人用月比喻人才,深情呼喚:天下賢才,我何時才能得到你們呢?顯然這里憂的內涵是“賢才難得”。
(板書:賢才難得)
問:詩人在酒宴上演唱此詩,哪幾句最切合宴會主題?
明確: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宴,心念舊恩。(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說一說這幾句的含義,其實就是在翻譯。)“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嚥,心念舊恩”。“陌”、“阡”都是指田間小路。東西向叫“陌”,南北向叫“阡”。“枉”,枉駕、屈駕。“用”,以。“存”,探問、問候。“契闊”,久別重逢。“讌”,通“宴”。“舊恩”指往日的情誼。這四句意思是:客人(指人才)穿過縱橫交錯的小路,枉駕來訪。主客久別重逢,歡快暢談,念念不忘往日的情誼。
問:曹操面對滿座嘉賓,感謝他們的到來。看著眾多的賢才,曹操內心應是什么樣的情緒?當然是滿心喜悅。那他為什么還要“憂”呢?
明確:曹操雖然已經擁有許多人才,但他并不滿足,還希望有更多的人才到他這里來。因為他所做的是一項偉大的事業,自然需要大量的人才。這一“憂”一“喜”正好深刻揭示了曹操求賢若渴的心情。
3、憂的根源
曹操一憂光陰易逝,二憂賢才難得,因為理想尚未實現,其實這正反映了他內心更深更重的一種憂愁,請大家自己概括一下。
(板書:功業未就)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一是時光易失,何以解憂,唯有杜康。二是賢才難得,憂從中來,不可斷絕。三是功業未就。
“憂從中來,不可斷絕。”正因為功業未就,曹操思賢之心才會如此強烈。
第四節: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齊讀)
曹操渴求人才,而天下人才也不是僅僅在等待,他們也在尋找自己的用武之地,從哪可以看出來?
明確:“繞樹三匝”句。“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見《三國演義》)。
問:繞樹三匝句,鳥兒為什么找不到可以棲落的枝頭?(沒有賢主。這話從曹操口中說出,有沒有弦外之音?其實這是詩人發出的一個召喚:天下賢才到我這里來吧,我時刻在恭候著你們!)
問:詩中充滿對人才的渴盼,一片謙恭之氣,有同學說其中又有一種霸氣。從哪些句子可以感受到?
明確:“周公吐哺,天下歸心。”借周公的典故,既表達了對人才的謙敬,又委婉地流露出其吞吐天下的雄心壯志,氣勢是宏大的,意義上深遠的。“山不厭高,水不厭深。”詩人正是為了成為高山,成為深海,才如此虛懷若谷。對,心里沒有霸氣的人,筆下便沒有霸氣。
問:“詩言志,歌詠懷”,結合曹操的憂,說說詩人抒寫了什么“志”?
明確:志在廣納人才,建功立業,統一天下。(板書)
五、藝術特色
⑴用典
“青青子衿”——《詩經·鄭風·子衿》
比喻渴慕賢才。本意是傳達戀愛中的女子對情人愛怨和期盼的心情。這里詩人化用詩意,比喻熱烈期待賢士的到來。古樸深沉,自然妥貼。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詩經。小雅。鹿鳴》
賢才若來投奔于己,必將極盡禮節招待他。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韓詩外傳》
作者以周公自比,反復傾訴了求賢若渴的迫切心情,表明了為完成統一大業而不遺余力的真誠態度。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管子。形解》
海納百川,誠心納英才,希望接納的人才越多越好。
⑵比喻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比喻人生美好的時光何其短暫。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兩句喻得不到賢才的憂思不可斷絕。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喻賢士們還沒有歸宿。
“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喻賢才尚在徘徊并急于尋找可依托的明主,流露出詩人惟恐賢士不來的焦急心情。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以山高海深比招納人才的博大胸懷,用以虛心待賢的周公自比,表示自己像周公一樣厚遇賢士,使天下人才都心悅誠服地歸順。
3、慷慨激昂之氣。此詩氣魄宏偉,感情充沛,時憂時喜,忽徐忽急,展示著詩人博大坦蕩的胸懷。
六、總結:
《短歌行》抒寫的是一位政治家、軍事家兼詩人的曹操在特定的歷史環境下抒發了自己對人生苦短和時光易逝的苦悶和感嘆,同時也以真誠和迫切的心情抒發了自己招攬賢才的良苦用心、建功立業的宏圖大志。在詩歌的最后也坦誠的向世人展現了他自己所追求的人生價值。全詩前面部分寫的沉郁悲涼,后面部分寫得慷慨激昂,集中地體現了建安時期“慷慨悲涼”的建安風骨,是建安文學的代表作品。對于我們生活在太平盛世的人來說,曹操的那種珍惜時間、積極上上的精神,真誠坦蕩的胸懷以及樹立遠大理想、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的不懈追求都是值得我們去好好學習的。
《短歌行》教案7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誦讀并背誦全詩
2、培養學生穿透詩文把握文章內涵的能力
3、教育學生自覺珍惜時間,樹立遠大志向
教學重點:
1、體會一個政治家身處動亂時代的人生感受及求賢若渴的情懷
2、熟背全詩
教學難點:
引句、比興等藝術手法的運用
教學方法:
誦讀法、討論法、點撥法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以前,我們學過曹操的兩首詩歌──《觀滄海》和《龜雖壽》。從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位胸懷天下、壯志凌云的英雄。今天我們來學習他的《短歌行》,進一步體會詩人的英雄氣慨。
二、作者簡介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瞞,沛國譙郡(今安徽亳縣)人,東漢末年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他“外定武功,內興文學”:統一中國北方;他知人善察,唯才是舉;也是建安文學的開創者和組織者。
曹操詩歌現存20余首,大致分為兩類。
①有的反映當時社會動亂,軍閥混戰給人民帶來的災難。如《蒿里行》:“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
②有的抒發個人的政治理想和抱負。如《步出夏門行龜雖壽》:“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建安文學:
建安是漢獻帝的年號,建安文學以詩歌成就最為顯著,此期許多作品反映當時社會的動亂和人民流離失所的痛苦,體現了要求國家安定統一的愿望和理想。其情調慷慨悲涼,語言剛健有力,有鮮明的時代特色。建安詩歌的這種杰出成就和特色,形成后來被稱為“建安風骨”的傳統。
代表作家:“三曹”:曹操及其子曹丕、曹植。“建安七子”: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瑀、應玚、劉楨;七子中成就最高者是王粲。女作家蔡琰(字文姬)。
三、朗讀全詩,整體感知
1、生大聲自讀全詩讀時要盡量以“曹操的身份”來朗讀
2、指明學生朗讀(師生點評)
3、老師范讀學生思考這首詩的內容
4、解題:從文題就可看出本文屬歌行體,一般篇幅較長,本詩共三十二句,每四句為一章,每兩章為一節,共分八章四節
《樂府題解》根據《古詩》“長歌已激烈”,曹丕《燕歌行》“短歌微吟不能長”,認為長歌、短歌是指歌聲長短而言一般說,長歌比較熱烈奔放,而短歌的節奏比較短促,低吟短唱,適于抒發內心的憂愁和苦悶
四、品鑒詩歌的思想內容及情感
請同學們把詩歌自由誦讀一遍,然后結合課下注釋,揣摩詩意。
1.你認為本詩的情感著眼點在哪一個字?(憂)
為何而憂?(小組交流合作詩人憂愁的`原因)
明確:憂;憂人生短暫;人才難求;功業未就。
(寫作背景:建安十三年,曹操在敗呂布、平袁術、滅袁紹的基礎上,統一了北方。這年冬天,他親率八十三萬大軍,列陣長江,欲一舉蕩平“孫劉聯盟”,統一天下。結果在赤壁之戰中失利,被周瑜殺得大敗而歸。當時的曹操已經53歲了,面對戰亂連年,統一中國的事業仍未完成的社會現實,因而憂愁幽思,苦悶煎熬。但他并不灰心,仍以統一天下為己任,決心廣泛延攬人才,招納賢士致力于建功立業。)
2.如何抒憂?——梳理詩意,并探究本文運用了哪些藝術手法來表達作者什么樣的情感?
第一層: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明確:
手法:①設問開頭,破空而來,表達詩人對人生的思考。②運用“朝露”為喻,表達年華易失的感慨。③以造酒的杜康借代酒,形象突出,引人聯想。
師:作者在此感嘆什么?
情感:光陰易逝、人生短暫。
第二層: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明確:
手法:運用典故。(重點)所謂用“典”,是指在詩詞中通過各種手法,或引用、或化用、或改用前人的成句、故事,以使詩典雅耐讀,富于文采;還可懷古傷今,詠史言志。那么是人在此借古人之語,抒發的是自己的何種情懷呢?
(補充:“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一句出自《詩經.子衿》,原句為“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言外之意即“賢士們呀,即使我不去尋訪你們,你們怎么就不能主動給我個音訊呢?”)
情感:表達作者求賢若渴的心情,說明賢才若來投奔于已,必將極盡禮節招待他。
第三層: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明確:
手法:運用了比喻的手法,將賢才喻為明月,意即:天下的賢士們呀,我怎樣才能得到你們呢?恰如其分地表達渴望賢才來歸的心意。而在這還沒有實現的情況下,才“憂從中來,不可斷絕”。這四句詩仍是寫“憂”,從情感上照應第一節。“越陌度阡”四句句意呼應第二節,仍是想象賢才歸已時的歡快場面。
情感:求賢不得之憂。
第四層: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厭高,水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明確:
手法:①以“烏鵲”無枝可依類比在三國鼎立的局面下,有些人才猶豫不決,彷徨不知何去何從。表達出對人才的渴望。言外之意即“我就是你們所要尋求的明主,不要再猶豫徘徊了,趕緊來投奔于我,我助你們實現你們的人生理想,你們助我實現統一大業”。②后四句用典說明自己渴望多納賢才,殷勤地接待賢才。表達作者胸懷大志,一統天下的愿望。
情感:功業未就。
小結:
全詩著眼點:憂(人生短暫、求賢不得、功業未就),全詩落腳點:志(一統天下)。
人生不滿百,常懷千歲憂。當站在歷史的關口,每個人都會產生危機感和憂患意識,為自己的前途感到彷徨和苦悶。但我們不能因此沉溺其中,更要因憂愁而迸發出巨大生命能量,在朗朗長空留下我們光輝燦爛的痕跡!
五、總結:《短歌行》抒寫的是一位政治家、軍事家兼詩人的曹操在特定的歷史環境下抒發了自己對人生苦短和時光易逝的苦悶和感嘆,同時也以真誠和迫切的心情抒發了自己招攬賢才的良苦用心、建功立業的宏圖大志在詩歌的最后也坦誠的向世人展現了他自己所追求的人生價值全詩前面部分寫的沉郁悲涼,后面部分寫得慷慨激昂,作者的情感有低沉也有起伏更有高亢集中地體現了建安時期“慷慨悲涼”的建安風骨,是建安文學的代表作品,也是曹操傳世的千古名篇對于我們生活在太平盛世的人來說,曹操的那種珍惜時間、積極上上的精神,真誠坦蕩的胸懷以及樹立遠大理想、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的不懈追求都是值得我們去好好學習的
六、布置作業:1、預習《歸園田居(其一)》
2、完成課后練習一3
3、課后練習三填在書上
《短歌行》教案8
《短歌行》是高中語文教科書第二模塊閱讀鑒賞部分第二單元《詩三首》中的第二首詩歌。本單元入選先秦至魏晉南北朝代表詩作,目的在于引導學生初步了解該時期詩歌類型、風格及代表性作品,在初中基礎上進一步掌握閱讀詩歌的技巧,為以后深入研究唐詩宋詞打下良好的基礎。
雖然《短歌行》屬于略讀課文,但其思想內涵和藝術表現都獨具特色。總體來說,本詩最大的特點是感情的獨特充沛:為人生短暫而慨嘆,為人才難得而嗟傷,為天下未定、功業未就而憂慮。但情緒有高昂有低落,感傷卻不消沉,雄渾而細膩,憂慮而豪壯,展示曹操一代梟雄不同尋常的心胸肝膽。另外在手法上,曹詩自如的運用典故和比興來表達感情,都屬于品讀可以切入的角度。
【學生分析】。
“三國”故事家喻戶曉,學生對這篇詩歌背景多少有些了解。初中又學了《觀滄海》、《龜雖壽》,對曹操及他慷慨激昂的詩風也有初步的把握。另外,通過第二單元學習,學生對四言、五言詩的形式也比較熟悉,基本能識別、賞析比興的手法。
還有,當代青年學生,大都有長遠志向,但在現實的壓力下,時常會出現動搖、彷徨、迷惑甚至遺忘。本詩是一代梟雄以激昂豪壯的心態面對“壯志未酬”之“憂”,以開拓進取的行動應對“人生苦短”之“憂”的形象展現。可以引導學生以此思考,感悟,“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行為準則”(新課標)。
【教學設想】。
根據如上分析,確立本課的核心任務時,備課組將教學的核心任務落在了對曹操“憂”及“憂”的特點——“壯”的品讀和思考上。
由于是一個課時,所以本堂課首要目標是品讀詩歌文本,對詩歌本身有比較深入的了解。這個方面就設計詩眼“憂”來貫穿,引導學生自己品讀,把握感情起伏。
第二個教學目標當然就是品析《短歌行》中體現出來與常人不同的憂——憂得“壯”,“憂”得催人奮進。詩歌品讀感悟能力的提升就體現在能分辨、品鑒不同詩作者的不同風格,把握詩人、詩歌的特點,那么在這首詩里如何體會曹操不同常人的豪情?我篩選了幾個其他詩人抒發壯志未酬的“憂”的.詩句,引導學生對比閱讀,體驗曹操“憂”的獨特風格。
新課標明確提出“教師應激發學生誦讀的興趣、培養學生誦讀的習慣。”《短歌行》激昂慷慨,朗朗上口,品析和誦讀是相互促進的,本課計劃創設情景學生朗讀,自己品讀、評價經典詩句,對比鑒賞閱讀,教師范讀、指導品讀來實現。
【教學目標】。
1、能感受并誦讀出作者的情感變化。
2、感受曹操在詩中所抒發的“憂”及其實質,進而體驗曹操憂而豪壯的特殊情感。
3、體驗曹操為實現志向而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體驗志向與現實的關聯。
【教學重點】品析曹操的“憂”及其特點。
【教學媒體】ppt課件。
【核心任務】誦讀《短歌行》,品析曹操的憂思之壯。
【教學過程】。
提出問題:
(緊張、焦慮、期盼、擔憂、欣喜……)大戰在即,憂心忡忡;但畢竟手握重兵,揮鞭斷流,豪壯之氣溢于言表。
據說大戰前夕,一晚,皓月當空。曹操宴請文武眾臣。酒至酣處,忽然望見烏鴉往南鳴飛而去。時年五十三歲的曹操有感而作《短歌行》。我們今天就來讀詩,品析曹操的憂心之壯。
板書核心任務:誦讀《短歌行》,品析曹操的憂思之壯。
解決問題:
誦讀:
(一)誦讀指導:全詩按八句一節共四節,每節共四章,每章兩句。注意分清章、節、句。
(二)全班誦讀,找詩眼。落實詩眼為“憂”。篩選:幾次出現?是哪幾句?
二、品析情感:
(一)品“憂”:
明確:a憂人生易逝。(板書)。
b憂人才難得。(板書)。
品詩句:
1、勾劃表達“人才難得”的憂的章句?
2、讀出來。補充。
3、這三個句子能不能用相同的語氣讀?(提醒句式)感情是遞進的,一句比一句憂得深沉、激越。
4、除了憂,還有鼓瑟吹笙、契闊談宴,是寫的什么場面?
5、想象中宴飲,暢談,情感又怎么樣?(融洽歡悅)6、那曹操說到人才難得的時候到底是憂還是喜?表面看是悲喜交織,內心還是憂
7、我們讀,就要讀出他的情感。請大家兩人一組,一人讀,一人聽,交換,交流。
8、女生情感更細膩多變,全班女生讀。
析原因:讀出了跌宕起伏。曹操情緒大起大落直接原因是(人才不來的煎熬、糾結,渴求得神思恍惚了)。深層原因是人才不夠,統一志向難以實現。三國群雄角逐,各方都想盡一切辦法網羅人才。劉備三顧茅廬就是典型例子。曹操贈赤兔馬,三度發求賢令。
小結:這兩個憂實質都是功業未就的憂。(板書)。
《短歌行》教案9
【教材分析與設想】
曹操是“建安文學”的代表人物,其詩作繼承了《詩經》的現實主義傳統他關心民生疾苦,渴望建功立業其詩歌慷慨悲壯以曹氏父子為首的建安詩人,詩歌風格以風骨遒勁而著稱,并具有慷慨悲涼的陽剛之氣這種創作風格在文學史上被稱為“建安風骨”。該詩作于曹操晚年,大敗于赤壁之戰之后當時曹操53歲,年事漸高,面對戰亂連年,統一中國的事業仍未完成的社會現實,因而憂愁幽思,苦悶煎熬但他并不灰心,仍以統一天下為己任,決心廣泛延攬人才,招賢納士致力于建功立業。
該詩以“憂”統攝全文但這“憂”又非以簡單的“憂愁”來理解它包含著詩人深感歲月不饒人而事業未竟的急迫心情究竟誰可以解決這個“憂”呢?就是人才所以,詩人主要借助比興、用典等藝術手法來表達對人才的渴求這點,我們應通過引導學生在有感情地誦讀全詩的基礎上把握作者的寫作意圖并通過用詞的比較探究及自選詩句品讀、鑒賞讓學生品味語言的作用,并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課后探究問題的設置,意在激發學生探究的熱情,并引導學生學會質疑課后作業第二道題的設置,意在讓拓寬學生的閱讀面,引導學生進一步了解曹操的“求賢觀”及求賢若渴的精神。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 準確理解詩人“憂”的內涵
2.能鑒賞、品味詩句
3.能通過詞語的比較分析,來進一步把握詩人的情感
4. 背誦全詩
過程與方法:誦讀法、合作探究法、質疑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詩人那種求賢若渴及奮發向上,渴求建功立業的精神
【教學重點】把握詩人“憂”的內涵及求賢若渴的情感
【教學難點】能通過詞語的比較分析,來進一步把握詩人的情感
【教學準備】下發學案
【課 時】一個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語:
曹操是我們所熟知的歷史人物,他曾經在三足鼎立的歷史舞臺上叱咤風云我們初中也學過他的詩歌《觀滄海》、《龜雖壽》,請同學們齊背《龜雖壽》
他的詩有一個共同特點,大氣磅礴、慷慨激昂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他的《短歌行》
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把握深層含義
(一)朗讀課文
1.學生自由朗讀
2.師生競讀提示:注意老師和學生朗讀的特點
(1)學生推薦代表朗讀
(2)教師朗讀
(3)學生點評
(4)教師歸納,提出朗讀要求:讀準字音,讀出情感——把握好節奏、聲調、緩急等并以前8句為例進行分析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此詩創作于詩人的晚年對于年近53歲,而統一中國的理想仍未實現的詩人感到歲月不饒人“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人生的短促感、焦灼感重重地向他壓來,這使詩人不由發出“人生幾何”的感慨因此詩是四言詩,故誦讀時要把握節奏,2/2斷讀又因前四句是作者感慨人生有限、生命易盡,情調感傷蒼涼讀時應該語速緩慢,語氣傷感低沉其中要重讀的是“當、人生、譬如、去日”后四句詩人慷慨高歌,借酒消愁,寄托憂思讀時感情要激昂慷慨其中需重讀的是“慨當、憂思、何以、唯有”)
(5)學生自由選讀
(二)學生就自己的難點進行質疑
(三)把握內容,理解“憂”的內涵
1、請用一個詞來概括全詩主要抒發的感情
2、請概括詩人“憂”的具體內容是什么?你從哪里讀出來的?
明確: 二憂人生苦短,二憂賢才難得
3、詩中多次出現“憂”,這種憂是否意味著詩人對人生持一種消極悲觀的態度呢?你的理由是什么?
明確:“何以解憂,唯有杜康”,從表面看,曹操的人生態度是消極的從其產生的原因來看,正因為人生短暫,而詩人自己年歲已老,霸業未成,才更渴望招納賢才為己所用;才更迫切地希望實現自己建功立業、一統天下的宏偉壯志作者的這種憂思,正是源于內心的焦急,內心的渴求;源于一種發自內心的憂患意識體現的正是使人一種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
三、自由品讀:你最喜歡詩中哪幾句詩?理由是什么?
四、問題探究:
1、“明明如月,何時可掇”課文中注解說通“輟”,一說“掇”,解釋為“拾取”《三國演義》中直接寫成“明明如月,何時可輟”你覺得是讀“掇”好還是“輟”好?理由是什么?
明確:“輟”——停止,整句是“皎潔在天的月亮,什么時候才能停止運行”,比喻義則為“我對賢人的思念,何時才能停止呢?”
“掇”——拾取,整句是“皎潔在天的月亮,什么時候才能拾取?”,比喻義則為“皎潔如月的賢才,我什么時候才能擁有呢?”
個人意見:行動較思念更進一層,更符合曹操那種想坐擁天下賢才的霸氣
2、“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在《三國演義》中是“繞樹三匝,無枝可依”你覺得是選“何”好還是“無”好?為什么?
參考意見:“何”好一“無”字,展現的是往南去的人才沒有無枝可依,即沒有接納他們的地方即使投靠曹操,也只是一種無賴的選擇。
而“何枝可依”,展現的是亂世當中,往南而去的人才在徘徊、猶豫中進行一種選擇而此時的曹操恰似那謙虛的山、博大的海、求賢若渴的周公,成為那可供賢才依托的一枝
五、背誦全詩
六、課后作業
1、問題探究:在《三國演義》中,有“宴長江曹操賦詩,鎖戰船北軍用武”一章,其中涉及到的《短歌行》是曹操在赤壁之戰之前寫的而我們的教參說《短歌行》是在赤壁之戰后寫的你認同哪種說法?依據是什么?請小組長組織本組同學查閱資料,進行探究,一個星期后上交研究成果
2、閱讀《求賢令》及《曹操:顛覆儒教理念的三道求賢令》,并結合《短歌行》思考曹操的求賢觀對現代生活有什么啟示,對你有什么啟發?請寫一篇不少于400字的文章表達你的'看法
附:1、《求賢令》原文及翻譯
【原文】
自古受命及中興之君,曷嘗不得賢人君子與之共治天下者乎!及其得賢也,曾不出閭巷,豈幸相遇哉?上之人不求之耳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賢之急時也‘孟公綽為趙、魏老則優,不可以為滕、薛大夫’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則齊桓其何以霸世!今天下得無有被褐懷玉而釣于渭濱者乎?又得無盜嫂受金而未遇無知者乎?二三子其佐我明楊仄陋,唯才是舉,吾得而用之”
【注釋】
①選自《曹操集》②受命:即受于天命,指開國③曷嘗:哪有曷,何④閭巷:里弄,古代二十五家為一“里”,里門叫“閭”⑤上之人求取之耳:上層的人去尋求他上之人:指君主⑥孟公綽為趙:孟公綽,魯國大夫,廉士做晉國世卿趙、魏的家臣才力有余,但沒有能力去做滕、薛這樣小國的大夫⑦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則齊桓其何以霸世:齊桓即齊桓公如果一定要廉士方可使用,那齊桓公怎么能稱霸當世⑧ 今天下得無有被褐懷玉而釣于渭濱者乎:被,同“披”;褐,古代貧賤人穿的粗布衣服被褐懷玉:比喻身份低下而懷有真才實學的人釣于渭濱:相傳姜子牙80歲時在渭水邊釣魚被周文王訪得,拜為丞相,后又為武王起兵伐紂,完成了興國大業⑨又得無有盜嫂受金而未遇無知者乎:盜嫂受金,指的是陳平被魏無知推薦給漢高祖劉邦當謀臣,有人攻擊他,說他同嫂子私通,接受賄賂,但劉邦不予理睬,仍然重用⑩仄陋:狹隘、卑賤,指身份貧賤而被埋沒的人才
【今譯】
自古以來開國和中興的君主,哪有不是得到有才能的人和他共同治理國家的呢?當他們得到人才的時候,往往不出里巷,這難道是偶爾僥幸碰到的嗎?不!只是執政的人去認真訪求罷了!當今天下還未平定,這是特別要訪求人才的最迫切的時刻“孟公綽做趙、魏兩家的家臣才力有余,卻不能勝任像滕、薛那樣小國的大夫”如果一定要所謂廉士方可使用,那么齊桓公怎能稱霸當世!現在天下難道沒有身穿粗衣而懷揣真才干像姜子牙那樣在渭水邊釣魚的人嗎?又難道沒有像陳平那樣蒙受“盜嫂受金”污名還未遇到魏無知的人嗎?你們要幫助我發現那些地位低下而被埋沒的人才,只要有才能就推薦出來,讓我們能夠任用他們
2、曹操:顛覆儒教理念的三道求賢令
曹操曾頒布三道求賢令,這三道求賢令一舉顛覆了中華傳統儒教理念的文化思維他提出了唯才是舉的選才標準,選拔人才一掃“名節、門第、資歷”的舊框框,不是名門大族,即使竊金、盜嫂之徒都可以用曹操不僅鄭重推出“唯才是舉”的主張,還將這一主張無條件地貫徹到底,使“唯才是舉”成為優先于其他原則之上的首選原則,選拔了許多出色的文臣武將,成就了一番大業,留下了千古佳話
曹操的一位高級謀士去世后,他對當時任侍中、尚書令的荀彧說:“志才死后,沒有可以與我共同商談國家大事之人”并要求荀彧為他推薦人才荀彧就把郭嘉推薦給曹操郭嘉與曹操初次見面,就縱論天下大勢,探討國家興亡,暢談治國用兵之道,曹操十分高興地對眾人說:“能使我成就天下大業的,必定是此人!”曹操打敗袁紹后,在袁紹的軍營里搜到好多自己的部將私通袁紹的信件曹操卻看也不看就將這些信件全部燒毀了,并說:“袁紹兵強馬壯,我自己有時也打退堂鼓,何況你們呢?”眾將無不感激涕零,從此死心塌地跟隨曹操,死而后已
曹操賞罰分明,極少貪功,戰事一了,常會在慶功宴上作一番點評,將分屬于各位謀士武將的功勞逐個指出,“此乃蕩寇將軍張遼之功也”,“此乃賈詡之功也”,“此乃鐘繇之功也”,如此等等
曹操非常愛惜人才,為了留住人才甚至可以受辱有一次陳琳寫文章把曹操給罵了,而且罵得很難聽,基本上祖宗三代全給囊括了后來曹操抓住了陳琳,審訊時,曹操問道:“你為什么罵我的祖宗?”陳琳嘿嘿地笑道:“我當時寫文章,文思泉涌,罵你罵得興起,就控制不住把你祖宗也給帶上了”曹操素知陳琳是個人才,聽罷他的話后哈哈大笑,竟然寬恕了他,并把他留在身邊視為好友
曹操很信任魏種當年兗州被呂布奪去,郡縣之人多叛曹應呂,曹操曾不無得意地對手下說:“我相信魏種肯定不會拋棄我”話音剛落,就接到了魏種叛變的消息曹操怒火攻心,咬牙切齒地發誓道:“除非你有本事逃到我找不到你的地方”后來曹操戰敗呂布,叛逃的魏種即被兵士綁得結結實實,送到曹操面前“哪能這樣對待魏先生”曹操喝退兵士,親自上前為魏種解開繩索,仍舊讓他官復原職,就像兩人之間根本沒有過節,就像自己從來沒有發過誓。
《短歌行》教案10
【教學目標】
1.了解漢魏晉詩歌的基本特征,體會曹操詩歌慷慨悲涼的風格,感受詩歌政治性與抒情性相交融的藝術特征;
2.掌握誦讀與背誦古典詩歌的技巧,培養欣賞古典詩歌的能力;
3.體會古典詩歌的意境美,提高欣賞文學作品的層次,豐富自己的文化積淀。
【教學重點】
體會詩人曲折表達自己渴望招納賢才以建功立業的心情。
【教學難點】
1.通過詩歌的語言把握詩歌的意境(內容)。
2.運用典故及引用詩句表達感情的技巧。
【教學過程】
一、簡潔導入
以前,我們學過曹操的兩首詩歌——《觀滄海》和《龜雖壽》。從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位胸懷天下、壯志凌云的英雄。我們來學習他的《短歌行》,進一步體會詩人的英雄氣慨。
看過三國演義的人都知道,在《三國演義》第48回“宴長江曹操賦詩”中,赤壁之戰前夕,曹操和眾部將一起狂飲,他四顧空闊,心中大喜,與諸將講述自己希望收服江南的雄心壯志。這時候,看到烏鴉向南飛去,他已經喝得大醉,拿起自己的槊豪情滿懷地講述自己破黃巾、擒呂布、滅袁術、收袁紹等歷史豐績,一邊唱起了《短歌行》并要求將士和之。他的一位老部下劉馥認為其中“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棲?”不吉利,他很生氣劉馥掃他的興,于是拿起槊就刺死了他。
也有人認為該詩作于曹操晚年,大敗于赤壁之戰之后,當時曹操53歲,年時漸高,面對戰亂連年,統一中國的事業仍未完成的社會現實,因而憂愁幽思,苦悶煎熬。但他并不灰心,仍以統一天下為己任,決心廣泛延攬人才,招賢納士致力于建功立業。
二、知人論世
1.作者簡介
曹操,東漢末年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作為政治家:曹操二十歲被舉為孝廉,參加鎮壓黃巾起義,起兵討伐董卓,先“挾天子以令諸侯”,后削平呂布等割據勢力。官渡之戰大破河北割據勢力袁紹后,成為北方勢力最強的軍閥,并逐漸統一了中國北部。建安十三
年,進位為丞相,率軍南下,被孫權劉備聯軍擊敗于赤壁。曾幾次下《求賢令》,打破當時以德行和家世為用人標準的慣例,實行任人唯賢,唯才是舉政策,采取抑制豪強,限制兼并,廣興屯田等一些有利于人民的措施. 他兒子曹丕稱帝后,追尊曹操為魏武帝.
作為軍事家:實踐方面,指揮了官渡之戰,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例。理論上,著有《孫子略解》、《兵書接要》等書。
作為文學家:曹操精音律,善詩歌,即使在鞍馬勞頓中,也常常橫槊賦詩,隨章命題。他的詩歌內容較為豐富,風格蒼勁悲涼。有反映戰亂和民生疾苦的《蒿里行》等;有反映個人政治抱負的《短歌行》;有寫景的《觀滄海》和抒情的《龜雖壽》等。
2.寫作背景
寫作背景一:看過三國演義的人都知道,在《三國演義》第48回“宴長江曹操賦詩”中,赤壁之戰前夕,曹操和眾部將一起狂飲,他四顧空闊,心中大喜,與諸將講述自己希望收復江南的雄心壯志。這時候,看到烏鴉向南飛去,他已經喝得大醉,拿起自己的槊豪情滿懷地講述自己破黃巾、擒呂布、滅袁術、收袁紹等歷史豐績,一邊唱起了《短歌行》并要求將士和之。他的一位老部下劉馥認為其中“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棲?”不吉利,他很生氣劉馥掃他的興,于是拿起槊就刺死了他。
寫作背景二:也有人認為該詩作于曹操晚年,大敗于赤壁之戰之后,當時曹操53歲,年時漸高,面對戰亂連年,統一中國的事業仍未完成的社會現實,因而憂愁幽思,苦悶煎熬。但他并不灰心,仍以統一天下為己任,決心廣泛延攬人才,招賢納士致力于建功立業。
二、整體感知誦讀熟悉-解決疑難
1.解決難懂的字詞句(要求學生參看注解,提出不懂之處,一起解決。如“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如“但為君故,沉吟至今”,如“呦呦鹿鳴,食野之蘋”,如“月明星稀,烏鴉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2.朗讀全詩
三、討論鑒賞
1.討論分析“名句”。叫學生說說哪個句子對他有啟發。(如“對酒當歌,人生幾何”、“何以解憂,唯有杜康”、“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A.如何理解“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這四句詩的思想感情?
表達了詩人奮發進取,不懈追求的理想。“對酒當歌”,猛一看很象是《古詩十九首》中的消極調子,而其實大不相同。這里講“人生幾何”,不是叫人“及時行樂”,而是要及時地建功立業。又從表面上看,曹操是在抒個人之情,發愁時間過得太快,恐怕來不及有所
作為。實際上卻是在巧妙提醒廣大賢士:人生就象“朝露”那樣易于消失,賢士應該珍惜時間,及時施展才華。
在這四句詩中,詩人主要的情感特征就是一個“愁”字,“愁”到需要用酒來消解的地步。“愁”這種感情本身是無法評價的,能夠評價的只是這種情感的客觀內容,也就是為什么而“愁”。由于自私、頹廢的緣故而愁,那么,這愁就是一種消極的感情;反之,為著某種有進步意義的追求而愁,那就是一種積極的情感。放到具體的歷史背景中看,曹操為了實現統一中國的雄心壯志而苦苦追求。這個“愁”是追求中的痛苦,是遠大理想還沒有實現時所產生的煩惱,是一種積極的情感。
B.如何理解“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這四句詩的思想感情?
表達了作者求賢若渴、禮賢下士的心情。“周公吐哺”的典故出于《韓詩外傳》,據說周公自言:“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輕矣。然一沐三握發,一飯三吐哺,猶恐失天下之士。”周公為了接待天下之士,有時洗一次頭,吃一頓飯,都曾中斷數次,這種傳說當然是太夸張了。不過這個典故用在這里卻能突出地表現作者求賢若渴的心情。“山不厭高,海不厭深”二句也是通過比喻極有說服力地表現了人才多多益善。
2.明確“憂”和“求賢”的思想情感內涵。
(1)提問:你以為在本詩第一段中曹操表達了怎樣的感情呢?(憂)從哪個句子可以看出呢?憂的是什么呢?(人生苦短)(板書:對酒當歌,憂的是人生苦短)
(2)那么從本詩后三段來看,作者表達的是什么樣的感情呢?(求賢)從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呢?作者為了什么而“求賢”呢?(求賢才為己用,實現統一天下的宏偉壯志)
(板書:求賢若渴,求的是一統天下)
3.解決“憂”和“求賢”的`統一問題:
既然曹操那么“憂”,又深知“人生苦短”,為什么沒有真的“唯有杜康”了呢,還要那么辛苦地“但為君故,沉吟至今”,還要去“明明如月,何時可掇”呢,還要去“憂從中來,不可斷絕”呢,還要去“周公吐哺”呢?要做什么“統一大業”呢?豈不很苦嗎?因為世上多的是“享用人生”的人,多的是庸庸碌碌但較安逸的人。(曹操何許人也?)
要求學生講講自己所知道的曹操。
(可以是對曹操的評價,也可以是曹操的人生態度,也可以是你知道的曹操的一些故事)
結論:曹操乃世之英雄,《短歌行》乃英雄之慷慨悲歌。
(板書:英雄之慷慨悲歌)
4.這首詩的藝術特色有哪些?
⑴巧用典故。“青青子衿”二句,因子《鄭風·子衿》,用以比喻渴慕賢才。本意是傳達戀愛中的女子對情人愛怨和期盼的心情。這里詩人化用詩意,比喻熱烈期待賢士的到來。古樸深沉,自然妥貼。
⑵巧用比興。“烏鵲南飛”一句,以烏鵲比喻賢士;“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則比喻賢士徘徊選擇明主之意;“山不厭高”,以山高海深比喻廣招人才的博大胸懷。
四、小結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是啊,人生苦短,韶光易逝。身處亂世的曹操尚有建功立業的堅定信念,我們生逢盛世的青少年更要發憤圖強,鑄造絢麗輝煌的人生。
五、背誦課文
附:板書:
短歌行曹操
對酒當歌,憂的是人生苦短
求賢若渴,求的是一統天下
結語:英雄的慷慨悲歌
《短歌行》教案11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誦讀詩歌,把握詩歌表達的情感。
2、體會本詩用典、比興等藝術手法的運用,了解鑒賞詩歌的方法。
3、感知曹操的遠大志向和英雄形象,學習他積極進取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
分析詩歌中詩人之“憂”。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板塊一:課前預習(課前印發資料)
(一)看課文注釋,給生字注音(幻燈片)
譬(pì)如朝露 青青子衿 (jīn) 呦呦(yōu)鹿鳴 何時可掇(duō) 契(qì) 闊談? (yàn) 繞樹三匝(zā) 周公吐哺(bǔ)
(二)了解曹操,知人論世
(三)曹操“橫槊賦詩”的背景
(四)解釋題目
板塊二:品析詩歌(怎一個憂字了得)
(一)初讀
學生自由朗讀詩歌,思考下列問題:
1、哪一個字可以作為全詩的詩眼?
2、文章幾次寫“憂”?分別是什么?
(二)品讀
師生合作,品析詩歌。在品析詩歌過程中,把握本詩的表達技巧,體會詩人的情感。
3、作者何以寫憂呢?
本詩中的藝術手法最為精彩的當屬用典和比喻。可分類歸納詩文中用典句及比喻句,可要求學生用如下的`表達方式:例句——釋義——效果。
解讀:引用典故不著痕跡,巧用比喻,生動形象地表達出作者思賢若渴的急切心情和成就一番偉業的雄心壯志。
(三)美讀
1、基本二二節拍。
2、注意節奏與輕重的變化。
3、注意停頓與延長的變化。
板塊三:課外延伸
結合學習過的《奇妙的對聯》的相關知識以及本文,撰寫一幅評價曹操的對聯。
《短歌行》教案12
一、教學目的
1、讓學生了解古體詩的基本特征以及曹詩的寫作風格;
2、讓學生初步學會鑒賞古體詩,領悟古體詩的藝術魅力,在初中的基礎上提升鑒賞水平。
二、教學設想
1、從初中學過的曹詩入手,解讀本詩;
2、抓住“憂”字作文章,進行比較閱讀,加深學生對曹的思想感情的理解;
3、反復進行朗讀,幫助對詩歌的理解。
三、教學步驟
1、引入
(幻燈1:封面)同學們在初中學過兩首曹操寫的詩,誰還記得呢?誰可以為大家背一背嗎?
(背完一首后分別切入幻燈3、4:《觀滄海》《龜雖壽》)
2、展開
(1)這兩首詩是曹操在早期寫的,正當壯年的他,雄心勃勃,要實現他統一中國的夢想,詩中表現了他為實現偉大理想的堅定決心。
問:那么,這首《短歌行》作者是在什么時候寫的呢?
(幻燈2:寫作背景)
要讀懂除了要了解創作背景之外,也需要多讀的,只有讀多了,才能真切的體會作者在詩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下面請大家讀一讀全詩。讀的時候總體的體會一下,作者在詩中流露了一種怎樣的情感?(學生讀詩,配樂)你能夠用最少的字概括出來嗎?(提問學生)一個字“憂”。
(2)(讀1~8句)問:作者憂從何來?又如何解憂?(提問學生)
分析:是感嘆“人生幾何”“去日苦多”,作者說解憂“唯有杜康”,杜康真的可以解曹操的憂嗎?曹操真的認為酒可以解憂嗎?不是。分析赤壁之戰的戰敗原因,缺乏輔助他成就霸業的人才。
落實字詞:幾何、去、杜康。
(3)(讀“青青子衿”到“心念舊恩”)問:我們剛才讀的幾句詩表達了曹操對人才的什么感情?從哪些詩句中看出來?
分析:巧用兩個語典“青青子衿”和“呦呦鹿鳴”表達對人才的渴慕和呼喚,然后虛開一筆,想象四海之內人才聚集到他的麾下的場面,深切的表達出他對于聚天下英才的希望。(“輟”“掇”之辨,“輟”表達的是作者憂之深,而“掇”說更能表達曹操對人才的渴求)。
落實字詞:蘋、鼓(一鼓作氣)。
(4)(讀最后幾句)問:英名的領袖都懂得人才的重要,但怎樣才能吸引人才“南飛”為自己以及自己的偉大事業服務呢?你看,烏鵲(人才)在舉棋不定,在尋找心目中的明主,曹操怎么向天下賢才發出呼喚呢?
分析:天下賢才啊,不要猶豫了,我會敞開寬闊的胸懷來歡迎你們,也會用真誠的態度來對待你們,快來吧,和我一起完成一統天下的偉業吧!作者在這里用了一個語典一個事典來表達自己對人才的態度,也印證了他在《龜雖壽》的誓言。
落實字詞:厭(學而不厭)、哺、存(有子存焉)。
3、深入
(1)樂朗讀全文。問:曹操在他的詩歌中表現出來的是一種怎樣的憂呢?我們又如何理解他的憂呢?我們在分析他的憂之前,不妨先看看其他詩人寫的憂。在古代如海一般的詩歌中,寫“憂愁”的不算少數,我們暫且粗略的`把憂愁分為“親朋離愁”“思鄉之愁”“壯志難酬之愁”三大種,大家從初中學過的詩中找出相應的詩句來,可以嗎?(幻燈5、6、7、8:愁的理解)
(2)問:我們可以把曹操的憂歸到哪一類或要另起一類呢?(討論——探討)
分析:曹操的愁是一種心憂天下的愁。這種愁源自他統一天下的偉大抱負,源自他為實現理想而求賢若渴,源自年事已高、時日無多。他的愁之多之深正說明他的志之遠之大啊!這是一個渴望建功立業的偉人之愁。(點擊幻燈片,彈出答案)(再點出幻燈9:禤子曰
古來詩人多憂愁。他們因愛而愁,他們因情而愁,他們因欲旺而愁,他們因志大而愁,他們因愁而悲,因悲而痛,因痛而產生巨大的生命能量!
所以,朗朗長空留下了他們留傳千古的絕唱!
4、教師配樂范讀。作結(幻燈10:精華鑒賞)
(1)全詩融抒情、寫景、敘事于一爐,把對客觀社會的描繪與主觀思想上苦悶憂郁情緒抒發有機的結合起來,曲折有致的表達了自己的志向,立意深遠,氣韻沉雄,想象豐富,感情充沛,不愧為難得的上乘之作。
(2)用典貼切。事典語典交互使用,均能切合詩的主旨,并能貼切自然。
(3)毛澤東評價:曹操的詩,氣魄雄偉,慷慨悲涼。是真男子,大手筆。
四、課后記
課堂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每當上完一節課,掩卷而思,總可發現許多的不足。在深入備教材時,愈發的發現課文有許多精采之處可以講,因為總放不下“傳授知識”的角色,總希望在一節課里解決許多的問題,真的搬上講臺不免瑣碎,層次不高,學生的思維得不到提高。本設計照顧到以下幾點:一是把詩歌當作詩歌來教,那就是多開口讀,借助讀來領悟詩歌的意境和藝術美;二是解讀時落實基礎;三是注意新舊知識的銜接和必要的拓展;四是通過概括提高學生賞詩的水平。正如聽課的專家、同行所提的,本課在師生交流、朗讀的形式的多樣性和對詩歌的多元解讀還有所欠缺,尤其在重點中學,更應該大膽實踐,把新課標的精神更多的在教學一線中體現出來。
《短歌行》教案13
教學目標:
1、反復誦讀,體味詩人內心復雜的情感。
2、探討詩歌的藝術手法。
3、了解邊塞詩,體會其深廣的社會意義。
教學重難點:
1、深入理解本詩的情感。
2、賞析藝術技巧。
3、理解本詩復雜而深刻的主旨。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朱光潛曾說“要養成純正的文學趣味,我們最好從讀詩入手。”讀詩,既是培養個人的文學氣質,又是我們走進一位詩人,走進一個時代的媒介。邊塞詩在唐代達到頂峰,僅就其數量來說,就有近20xx首,達到了各代邊塞詩數量的總和。唐朝的著名詩人大都寫過邊塞詩,其內容豐富深刻,體裁風格多樣,異彩紛呈。今天我們學習的便是唐代著名邊塞詩人高適的名篇《燕歌行》。
二、相關內容介紹
作者原有小序說:“開元二十六年,客有從元戎出塞而還者,作《燕歌行》以示,適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開元23年,張守珪因與契丹作戰有功,拜輔國大將軍兼御史大夫。遂恃功驕縱,不恤士卒。開元26年,其部將敗于契丹,張卻隱瞞敗績,虛報戰功,并賄賂奉命前去調查的牛仙童。高適從“客”處得悉實情,乃作此詩以“感征戍之事”。
從這篇短序來看,高適《燕歌行》中的有關描寫,可能與張守珪有一定關系。但該詩還包括了高適以前從軍時對唐朝軍隊內部情況的一些看法。因此,不應當把這首詩的.主題具體理解為針對某一個人、某一件事。而應當把它看成是當時對邊塞戰爭、對唐軍內部情況的概括看法。
三、初讀,感知征戰之事。
1、齊讀全文
2、自由朗讀,全詩以非常濃縮的筆墨,寫了一個戰役的全過程:
第一幅畫面:前八句——大軍出征圖。
第二幅畫面:九到十六句寫——戰敗被圍圖。
第三幅畫面:十七到二十四句寫——被圍思親圖。
第四幅畫面:二十五到二十六句寫——效命死節圖。
四、再讀,尋找戰敗之因。
請思考,唐軍戰敗的原因有哪些?主要原因是什么?請你找出這些詩句并分析概括。
戰敗之因:自然條件惡劣,敵人兇悍善戰,將領與戰士的矛盾。(官兵苦樂不均)
主要原因:官兵的矛盾,尤其是軍官的尋歡作樂,不愛護士兵是失敗的主要原因。
五、三讀,體悟詩人情感。
古人有云:“詩言志。”詩歌是用來表明志向,表達情感的,那么高適想通過這場失敗的戰爭,他想表達哪些情感呢?請簡要分析。(獨立思考,之后小組討論,代表回答。)
【思路一】
對士兵:贊美士兵奮勇殺敵,不圖名利同情士兵離家遠戍,內心悲苦
對將軍:譴責將軍縱情聲色,腐敗無能,貪功輕敵,不恤士兵對軍中苦樂不均極為憤慨。
詩人的思考:唐代邊塞詩以表現民族間的征戰內容居多。本詩雖是邊塞詩,但重點不在于揭示民族矛盾,而是揭示官兵間的矛盾。這是詩人對戰爭失敗原因的理性思考。
【思路二】
情感深沉:批判(將軍、君主)《詩·秦風·無衣》:“豈曰無衣,與子同袍。”《太平天國》中也有“有田同耕,有飯同食,有衣同穿,有錢同使”。而這里“戰士軍前半死生”,將軍卻是“美人帳下猶歌舞”。再看君主,杜甫的《兵車行》“邊庭流血成海水,武皇開邊意未已。”(開疆擴土)李頎的《古從軍行》中也說“年年戰骨埋荒外,空見蒲桃入漢家。”(只得到一些植物的種子而已,沒有太大的價值。)
同情(征兵、思婦、勞苦大眾)“少婦城南欲斷腸,征人薊北空回首。”杜甫的《新婚別》有這樣兩句“暮婚晨告別,無乃太匆忙。”結局可能就是“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里人。”當然也就放射到對勞苦大眾的同情,戰爭涉及到的是千家萬戶,杜甫《閣夜》“野哭千家聞戰伐”。
控訴(整個戰爭的控訴)
六、品讀,鑒賞詩歌之妙——方法體會。
情感的抒發常常借助于一些手法或技巧,在這首詩里面,作者運用的最突出的表現手法是什么?結合文本具體分析。
【明確】
①“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戰士——拼死作戰,流血犧牲。
將帥——美人歌舞,縱情聲色,貪圖享樂。
揭露軍中苦樂不均,批判身居要職的將軍們的腐敗作風。
②“君不見沙場征戰苦,至今猶憶李將軍。”——古今對比李廣勇猛善戰,作風樸實,能善待部將,與士卒同甘共苦。而唐將只知尋歡作樂,不思報效國家。此句既是對將帥驕奢淫逸行為的批判,也是對朝廷用人的含蓄諷刺。
③一處大的對比——出征與戰敗對比出征:“摐金伐鼓”“旌旆逶迤”戰士驕氣:“男兒本自重橫行”恃勇輕敵:“漢將辭家破殘賊。”
貌似贊揚漢將去國時威武榮耀,實隱含譏諷。
【補充】《史記·季布傳》樊噲在呂后面前:“臣愿得十萬眾,橫行匈奴中。”季布便斥責他當面欺君該斬。“橫行”由來,有恃勇輕敵的意味。
這一組組的對比無不包含著詩人復雜的感情,對將領的批判,對士兵的同情,對李廣的景仰。讓我們再一起飽含感情的朗讀全文,感受情感。
七、拓展學習
1、邊塞詩簡介
初盛唐邊塞詩繁榮的原因
一方面在于強大的邊防和高度自信的時代風貌;另一方面在于建功立業的壯志和“入幕制度”的刺激。文人普遍投筆從戎,赴邊求功。
2、盛唐邊塞詩代表作家:高適、岑參、王昌齡,還有李頎、王之渙、王翰等。邊塞詩特點:格調雄渾豪放、慷慨悲涼,境界闊大、雄奇壯美。
盛唐邊塞詩歌流行的原因:邊塞戰爭性質復雜且頻繁,加之文人去邊塞,使得唐代邊塞詩歌數量最多,成就最高,形成了邊塞詩派,成為唐詩的一枝奇葩。
開疆拓土——唐朝是中國封建社會最蓬勃發展的階段,經濟繁榮、社會穩定,轉而有余力開疆拓土。當時的邊疆戰功卓著者往往入朝為重臣,士人也往往到邊塞去謀出路,是個尚武的時代。如:“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
國防、經濟需要——“玄宗之世,華夏、吐蕃、大食三大民族皆稱強盛,中國欲保其腹心之關隴,不能不固守四鎮,又不能不扼據小勃律,以制吐蕃,而繼絕其與大食通援之道。當時國際之大勢如此,則唐代之所以開拓西北,遠征蔥嶺,實亦有其不容已之故,未可專咎時主之黷武開邊也。”(陳寅恪《外族盛衰之連環性及外患與內政之關系》)總體上與其它民族和睦相處,友好往來,在經濟文化等方面互通有無,交流非常廣泛;但同時也存在著睦鄰間的矛盾。當時北方民族突厥、契丹、回紇以及西北的吐番等少數民族,都以游牧為業,對騎馬打獵都十分熟悉。他們憑借于此,一到草深馬肥季節,就瞅機會搔擾邊境;而唐王朝為了保護邊境安全,保護貿易交通的正常進行以促進經濟發展,也經常以攻為守,進行反擊。有時唐朝統治者為了擴張勢力,或者個別將領為了邀功請賞,也主動侵略少數民族。
戰爭頻繁——自從武則天臨朝秉政到李隆基天寶年間,在東起遼寧東部,西至青海、新疆幾千里的邊境線上,烽煙時起,戰爭頻繁。文人參軍——由于邊境戰爭連年不斷,因此參軍從戰成了盛唐人民生活的一項內容。一些青年男子血氣方剛,想到邊境上去殺敵,去立功。他們把從軍參戰看作是一種理想,不少文人也踴躍戍邊。
《短歌行》教案14
教學目標
1.通過預習,能介紹作家及創作背景;
2.說出詩人求賢若渴,志在天下的胸懷抱負,并能通過朗讀表達;
3.能找出詩歌中一兩種藝術手法,說出它的用處。
教學重點:
體會詩人曲折表達自己渴望招納賢才以建功立業的心情。
教學難點:
通過詩歌的語言把握詩歌的意境(內容)。
學習方法:誦讀、合作、探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曹操的`作品《觀滄海》、《龜雖壽》
二、初讀詩歌,力求讀準
正音
三、背景介紹
觀看《三國演義》視頻片段,了解背景。
要求學生邊看邊作批注,朗讀如何處理情感。
四、自由誦讀,小組競賽朗讀等形式進一步把握詩人感情。
進行誦讀指導
五、品讀詩歌
有著赫赫戰功的人他到底因何而“憂”
人生苦短賢才難得功業未就
六、小結
《短歌行》是一首抒情性很強的言志詩,全篇抒寫了年華易逝的感慨,表達了求賢若渴的心情,表現了建功立業的雄心壯志。
板書設計
人生短暫
因何而憂?賢才難得
功業未就
黃秋云
《短歌行》教案15
一、作者介紹
生平:曹操(155~220),即“魏武帝”,字孟德,小名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曹操是三國時代魏國的奠基人和主要,封為魏王。其子曹丕稱帝后,追尊他為魏武帝。曹操一生征戰,為盡快統一全國,他在北方廣泛屯田,興修水利,對當時的農業生產恢復有一定作用;其次,他用人唯才,打破世族門第觀念,抑制豪強,所統治的地區社會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他精通音律,善作詩歌,抒發政治抱負,詩風慷慨悲涼。
作品:《蒿里行》《觀滄海》《薤露行》《短歌行》《苦寒行》《碣石篇》《龜雖壽》等。后人輯有《曹操集》。此外,他還精于兵法,著有《孫子略解》《兵書接要》《孟德新書》等書。
評價:三國時期政治家、軍事家、詩人。
二、創作背景
曹操鞏固了北方割據勢力后,在建安十三年回到鄴都,立刻著手改革官制,自任丞相,將軍政大權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而此時,孫權統一了江南,建立東吳政權,劉備在荊州積蓄擴展力量,伺機活動。曹操深感今后的對手更強更難對付,必須廣招賢才,迅速擴大自己的力量,方有取勝的把握。南征的戰事迫在眉睫,曹操的這層憂慮也日益加深。終于在一次宴會上,他使用“短歌”的形式將自己的思慮公布于眾。
三、常識
1.古體詩
文學史習慣上把唐以前出現的所有詩歌體裁稱為“古體詩”。最古遠的,當屬創作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后經孔子編修成集的《詩經》;然后是戰國末年屈原等楚地詩人創作的帶“兮”字的“騷體詩”(又名“楚辭”),屈原的《離騷》是其代表;漢代出現了朝廷官署采集整理的“樂府民歌”,如《孔雀東南飛》,以及詩人仿樂府民歌而創作的“樂府詩”(分為“歌”“歌行”“引”“曲”“吟”等小類),如《短歌行》(曹操);漢、魏、晉、南北朝詩人們還創作有大量的四言、五言、七言及雜言等詩,如《古詩十九首》,《歸園田居》(陶淵明)等。
2.建安風骨
建安(漢獻帝年號)時期,文壇巨匠“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陳琳、王粲、徐干、阮瑀、應玚、劉楨)繼承了漢樂府民歌的現實主義傳統,普遍采用五言形式創作詩歌,以風骨遒勁而著稱,反映了社會的動亂和民生的疾苦,同時又表現了統一天下的理想和壯志,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和“慷慨悲涼”的獨特風格,這種杰出成就被稱為“建安風骨”,也叫“魏晉風骨”,被后人尊為典范。魏國統治者曹氏父子都愛好文學,招攬文士,在他們周圍聚集了眾多作家。他們直接繼承漢樂府民歌的現實主義傳統,掀起了一個詩歌創作的高潮。
3.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杜康,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釀酒始祖”,因杜康善釀酒,后世將杜康尊為酒神,制酒業則奉杜康為祖師爺。后世以“杜康”借指酒。
4.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出自《詩經·鄭風·子衿》。青衿,青色交領的長衫,古代學子和明清秀才的常服,即學子之服,后因稱讀書人為“青衿”;也用來借指青少年,本詩中指代有學識的.人。子,對對方的尊稱。衿,古式的衣領。
5.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吐哺,吐出嘴里含著的食物。歸心,人心歸服。出自《史記·魯周公世家》:“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亦不賤矣。然我一沐三捉發,一飯三吐哺,起以待士,猶恐失天下之賢人。子之魯,慎無以國驕人。’”武王去世,成王幼小,尚在襁褓之中。周公擔心天下人聽說武王死而背叛朝廷,就登位替成王處理政務,主持國家大權,而命其子伯禽代自己到魯國受封。周公告誡伯禽說:“我是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在全天下人中我的地位不算低了。但我卻洗一次頭要多次握起頭發,吃一頓飯多次吐出正在咀嚼的食物,就是為了起來接待賢士,這樣還怕失掉天下賢人。你到魯國之后,千萬不要因有國土而驕慢于人。”后遂以“周公吐哺”“一沐三捉(握)發,一飯三吐哺”形容在位者渴求賢才,熱切殷勤地禮待賢才,為延攬賢才而忙碌。
6.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阡陌:指在廣袤的田野上南北走向和東西走向并且相互交錯的田間小路。其中,“阡”指南北走向的田間小路,“陌”指東西走向的田間小路。
四、重點字詞
當:對著的意思
幾何:意思是“多少”
朝露:意為早晨的露水。文中是指人的一生很短,就和早晨的露水一樣,見到太陽就干了。
去日苦多:指一生中逝去的日子已經很多了,感嘆人的一生很短暫。去日,已經逝去的歲月。苦多,苦于太多。
慨當以慷:指宴會中的歌聲慷慨激昂。整句的意思為應該用慷慨的方式來唱歌。“慨當以慷”是“慷慨”的間隔用法。
杜康:傳說是最早造酒的人,文中的意思“酒”。
但:只是
沉吟:釋義1、沉思低吟,低聲吟誦。2、間斷地低聲自語,遲疑不決。文中的意思是指對有才干的人的思念和傾慕之情。
呦呦:鹿叫的聲音。出自《詩經·小雅·鹿鳴》,文章中用來表達歡迎有才干的人。
蘋:艾蒿
鼓:彈
掇(duō):拾取,摘取。何時可掇,意思就是什么時候可以停止呢?
陌:東西方向的田間小路
阡:南北方向的田間小路
枉用:這里是“枉駕”的意思。
相:指代性副詞,可譯為“我”。
存:問候,懷念。
契闊:久別重逢
讌(yàn):通假字,通“宴”(原文中讌為“?”)。
烏鵲:烏鴉
三匝(zā):三周。匝,周,圈。
依:棲。
水不厭深:意思是表示希望盡可能多地接納人才。厭,嫌。
【《短歌行》教案】相關文章:
短歌行教案04-20
《短歌行》教案06-14
《短歌行》教案04-19
短歌行教案11-03
《短歌行》教案08-26
《短歌行》全程教案04-19
《短歌行》教案【熱】12-10
【薦】《短歌行》教案11-18
短歌行教案【薦】12-19
【熱】短歌行教案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