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行》拼音版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肯定對各類古詩都很熟悉吧,古詩準確地來說應該叫格律詩,包括律詩和絕句。那什么樣的古詩才是大家都稱贊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短歌行》拼音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短歌行》拼音版
Duan ge xing
短 歌 行
cao cao
曹 操
Duì jiǔ dāng gē rén shēng jǐ hé
對 酒 當 歌, 人 生 幾 何?
Pì rú zhāo lù qù rì kǔ duō
譬 如 朝 露,去 日 苦 多。
Kǎi dāng yǐ kāng yō u sī nán wàng
慨 當 以 慷, 憂 思 難 忘。
Hé yǐ jiě yōu wéi yǒu dù kāng
何 以 解 憂, 唯 有 杜 康。
Qīng qīng zǐ jīn yōu yōu wǒ xīn
青 青 子 衿, 悠 悠 我 心。
Dàn wéi jūn gù chén yín zhì jīn
但 為 君 故, 沉 吟 至 今。
Yōu yōu lù míng shí yě zhī píng
呦 呦 鹿 鳴 , 食 野 之 蘋 。
Wǒ yǒu jiā bīn gǔ sè chuī shēng
我 有 嘉 賓, 鼓 瑟 吹 笙。
Míng míng rú yuè hé shí kě duō
明 明 如 月, 何 時 可 掇。
Yōu cóng zhōng lái bù kě duàn jué
憂 從 中 來 , 不 可 斷 絕。
Yuè mò dù qiān wǎng yòng xiāng cún
越 陌 度 阡 , 枉 用 相 存。
Qì kuò tán yàn xīn niàn jiù ēn
契 闊 談 宴 ,心 念 舊 恩。
Yuè míng xīng xī wū què nán fēi
月 明 星 稀 ,烏 鵲 南 飛。
Rào shù sān zā hé zhī kě yī
繞 樹 三 匝 ,何 枝 可 依?
Shān bù yàn gāo hǎi bù yàn shēn
山 不 厭 高 , 海 不 厭 深 。
Zhōu gōng tǔ bǔ tiān xià guī xīn
周 公 吐 哺 ,天 下 歸 心 。
注釋:
〔1〕曹操這首詩作于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是時曹操已平定北方,率軍南征至長江,與孫權決戰。
這年冬天十一月十五日夜,皎月當空,江面風平浪靜。曹操乘船查看水寨,后置酒歡宴諸將。酒至興處,他橫槊(shuò,長矛)賦詩,吟唱了這首《短歌行》。《三國演義》第四十八回有當時賦詩情景的描寫。
〔2〕意謂:應對酒放歌,因為人生短促,能活多少年頭?一解:對酒臨歌,這種情景人生能有幾次?“當”作“臨”解。意思都是嘆人生短促,時光易逝。
〔3〕去日,過去了的日子。苦多,猶言恨多。
〔4〕這一句承接首句,意謂在感嘆時光飛逝之余,應當慷慨高歌,無奈憂思重重,難以釋懷。
〔5〕什么東西可以解除我的憂愁呢?只有酒了。杜康,相傳古代最初造酒的人。這里作為酒的代稱。
〔6〕衿(jīn),衣領。青衿,周代學子的服裝。悠悠,綿長,形容憂慮不斷。這兩句是借用《詩經·鄭風·子衿》里的句子,表示對賢才的思念之深切。
〔7〕但,只。君,指賢才。沉吟,低聲吟詠。所吟詠的,即《詩經》中的《子衿》詩。
〔8〕呦呦,鹿鳴的聲音。蘋,艾蒿,草名,初生時可食。
〔9〕嘉賓,尊貴的客人。鼓,彈奏。瑟、笙,兩種樂器名。以上〔8〕〔9〕兩句,引自《詩經·小雅·鹿鳴》。《鹿鳴》是歡宴賓客的詩篇,作者在這里表達自己期待賢者、招納賢才的熱誠。
〔10〕掇,拾取。此句把賢者比作高空明月,可望不可即,喻人才難得。
〔11〕從中來,猶指從心里生出。
〔12〕陌、阡,田間小路。南北為阡,東西為陌。“越陌度阡”,指賢士遠道而來。枉用,指賢士屈尊相從。這是客氣話。存,問候,慰問。
〔13〕契闊,久別。舊恩,往日的情誼。此句意謂:在今日的宴會上,與久別的賢士們促膝談心,使我想起了往日的情誼。〔14〕烏鵲,烏鴉。
〔15〕匝(zā),周,圈。〔14〕〔15〕兩句意思是還有大批的賢士像南飛的烏鴉,它們繞樹徘徊,還沒有選定最后的歸宿。
〔16〕哺,口中咀嚼著的食物。相傳古代周公因忙于接待天下賢士,有時連吃飯都要吃吃停停。吐哺,把口中咀嚼的食物吐出來。(《韓詩外傳》說周公“一飯三吐哺,猶恐失天下之士”。)
白話譯文
一邊喝酒一邊高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
好比晨露轉瞬即逝,失去的時日實在太多!
席上歌聲激昂慷慨,憂郁長久填滿心窩。
靠什么來排解憂悶?唯有狂飲方可解脫。
那穿著青領的學子喲,你們令我朝夕思慕。
只是因為您的緣故,讓我沉痛吟誦至今。
陽光下鹿群呦呦歡鳴,悠然自得啃食在綠坡。
一旦四方賢才光臨舍下,我將奏瑟吹笙宴請嘉賓。
當空懸掛的皓月喲,什么時候才可以拾到;
我久蓄于懷的憂憤喲,突然噴涌而出匯成長河。
遠方賓客踏著田間小路,一個個屈駕前來探望我。
彼此久別重逢談心宴飲,爭著將往日的情誼訴說。
月光明亮星光稀疏,一群尋巢烏鵲向南飛去。
繞樹飛了三周卻沒斂翅,哪里才有它們的棲身之所?
高山不辭土石才見巍峨,大海不棄涓流才見壯闊。
我愿如周公般禮賢下士,愿天下英杰真心歸順我。
創作背景
關于第一首詩的創作時間,學術界大致有五種說法。一是在蘇軾《赤壁賦》中“橫槊賦詩”言語的基礎上,《三國演義》稱曹操在赤壁大戰前吟誦這首《對酒當歌》,時間定在建安十三年(208)末。二是求賢說,出自張可禮《三曹年譜》:“抒發延攬人才之激切愿望,蓋與《求賢令》作于同時。”時間在建安十五年(210)。三是賓主唱和說,此主張發自萬繩楠,他認為此詩作于漢建安元年(196),曹操遷漢獻帝于許都之際,曹操與手下心腹如荀彧等人的唱和之作。四是及時行樂說,但沒有考證具體時間。此說由沈德潛發之,《古詩源》卷五:“《短歌行》,言當及時為樂也。”五是王青的作于招待烏丸行單于普富盧的宴會上的說法,時間在建安二十一年(216)五月。
作品鑒賞
《短歌行》是漢樂府的舊題,屬于《相和歌辭·平調曲》。這就是說它本來是一個樂曲的名稱。這種樂曲的唱法已經失傳。但樂府《相和歌·平調曲》中除了《短歌行》還有《長歌行》,唐代吳兢《樂府古題要解》引證古詩“長歌正激烈”,魏文帝曹丕《燕歌行》“短歌微吟不能長”和晉代傅玄《艷歌行》“咄來長歌續短歌”等句,認為“長歌”“短歌”是指“歌聲有長短”。現在也就只能根據這一點材料來理解《短歌行》的音樂特點。《短歌行》這個樂曲,原來有相應的歌辭,就是“樂府古辭”,但這古辭已經失傳了。現在所能見到的最早的《短歌行》就是曹操所作的擬樂府(運用樂府舊曲來補作新詞)《短歌行二首》。
《對酒當歌》的主題非常明確,就是作者希望有大量人才來為自己所用。曹操在其政治活動中,為了擴大他在庶族地主中的統治基礎,打擊反動的世襲豪強勢力,曾大力強調“唯才是舉”,為此而先后發布了《求賢令》《舉士令》《求逸才令》等。而《短歌行》實際上就是一曲《求賢歌》,又正因為運用了詩歌的形式,含有豐富的抒情成分,所以就能起到獨特的感染作用,有力地宣傳了他所堅持的主張,配合了他所頒發的.政令。
《短歌行》原來有“六解”(即六個樂段),而這首《對酒當歌》按照詩意可分為四節。
開頭八句,作者強調他非常發愁,愁得不得了。愁的原因是苦于得不到眾多的“賢才”來同他合作,一道抓緊時間建功立業。連曹操這樣位高權重的人居然在為求賢而發愁,其宣傳作用不言而喻。假如庶族地主中真有“賢才”的話,看了這些話就不能不大受感動和鼓舞。他們正苦于找不到出路呢,沒有想到曹操卻在那里渴求人才,于是那真正有才或自以為有才的許多人,就很有可能躍躍欲試,向他“歸心”了。這八句表面上看很像《古詩十九首》中的消極調子,而其實大不相同。這里講“人生幾何”,不是叫人“及時行樂”,而是要及時地建功立業。這里曹操似乎是在抒個人之情,發愁時間過得太快,恐怕來不及有所作為;實際上卻是在巧妙地感染廣大“賢才”,提醒“賢才”們人生就像“朝露”那樣易于消失,歲月流逝已經很多,應該趕緊拿定主意,到他那里施展抱負。因此,詩中濃郁的抒情氣氛包含了相當強烈的政治目的。這樣積極的目的而故意要用低沉的調子來發端,這固然表明曹操真有他的愁思,所以才說得真切;但另一方面也正因為通過這樣的調子更能打開處于下層、多歷艱難、又急于尋找出路的人士的心扉。所以說用意和遣詞既是真切的,也是巧妙的。在這八句詩中,主要的情感就是一個“愁”字,“愁”到需要用酒來消解。“愁”這種感情本身是無法評價的,能夠評價的只是這種情感的客觀內容,也就是為什么而“愁”。由于自私、頹廢、甚至反動的緣故而愁,那么這愁就是一種消極的感情;反之,為著某種有進步意義的目的而愁,那就成為一種積極的情感。放到具體的歷史背景中看,曹操在這里所表達的愁緒就是屬于后者,應該得到恰當的歷史評價。清人陳沆在《詩比興箋》中對此詩的評價可以說基本上懂得了曹操發愁的含意;不過所謂“并建圣哲,以貽后嗣”還未免說得迂遠。曹操當時考慮的是要在他自己這一生中結束戰亂,統一全中國。這與漢高祖唱《大風歌》是既有相通之處,也有不同之處。
接著八句情味則更加纏綿深長。“青青”二句原來是《詩經·鄭風·子衿》中的話,原詩是寫一個姑娘在思念她的愛人,其中第一章的四句是:“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曹操在這里引用這首詩,而且還說自己一直低低地吟誦它,這實在是太巧妙了。他說“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固然是直接比喻了對“賢才”的思念;但更重要的是他所省掉的兩句話:“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曹操由于事實上不可能一個一個地去找那些“賢才”,所以他便用這種含蓄的方法來提醒他們:“就算我沒有去找你們,你們為什么不主動來投奔我呢?”由這一層含而不露的意思可以看出,他那“求才”的用心十分周到,的確具有感人的力量。而這感人力量正體現了文藝創作的政治性與藝術性的結合。他這種深細婉轉的用心,在《求賢令》之類的文件中當然無法盡情表達;而這首《短歌行》作為一首詩,就能抒發政治文件所不能抒發的感情,起到政治文件所不能起的作用。緊接著他又引用《詩經·小雅·鹿鳴》中的四句,描寫賓主歡宴的情景,意思是說:“只要你們到我這里來,我是一定會待以‘嘉賓’之禮的,我們是能夠歡快融洽地相處并合作的。”這八句仍然沒有明確地說出“求才”二字,因為曹操所寫的是詩,所以用了典故來作比喻,這就是“婉而多諷”的表現方法。同時,“但為君故”這個“君”字,在曹操的詩中也具有典型意義。本來在《詩經》中,這“君”只是指一個具體的人;而在這里則具有了廣泛的意義:在當時凡是讀到曹操此詩的“賢士”,都可以自認為他就是曹操為之沉吟《子衿》一詩的思念對象。正因為這樣,此詩流傳開去,才會起到巨大的社會作用。
第三個八句是對以上十六句的強調和照應。以上十六句主要講了兩個意思,即為求賢而愁,又表示要待賢以禮。倘若借用音樂來作比,這可以說是全詩中的兩個“主旋律”,而“明明如月”八句就是這兩個“主旋律”的復現和變奏。前四句又在講憂愁,是照應第一個八句;后四句講“賢才”到來,是照應第二個八句。表面看來,意思上是與前十六句重復的,但實際上由于“主旋律”的復現和變奏,因此使全詩更有抑揚低昂、反復詠嘆之致,加強了抒情的濃度。再從詩歌表達的主題來看,這八句也不是簡單重復,而是含有深意的。因為曹操不斷地在延攬人才,那么后來者或許會顧慮“人滿為患”;所以曹操在這里進一步表示,他的求賢之心就像明月常行那樣不會終止,人們也就不必要有什么顧慮,早來晚來都一樣會受到優待。說這種話也是作者用心周到的表現。關于這一點作者在下文還要有更加明確的表示,這里不過是承上啟下,起到過渡與襯墊的作用。
最后八句的前四句既是準確而形象的寫景筆墨,同時也有比喻的深意。這是指那些猶豫不定的人才在三國鼎立的局面下一時無所適從。所以曹操以烏鵲繞樹、“何枝可依”的情景來啟發他們,不要三心二意,要善于擇枝而棲,趕緊到自己這一邊來。這四句詩生動刻畫了那些猶豫彷徨者的處境與心情,然而作者不僅絲毫未加指責,反而在濃郁的詩意中透露著對這一些人的關心和同情。這恰恰說明曹操很會做思想工作,完全是以通情達理的姿態來吸引和爭取人才。而像這樣一種情味,也是充分發揮了詩歌所特有的感染作用。最后四句畫龍點睛,明明白白地披肝瀝膽,希望人才都來歸順,確切地點明了此詩的主題。“山不厭高,海不厭深”是通過比喻極有說服力地表現了人才越多越好,決不會有“人滿之患”。“周公吐哺”的典故出于《韓詩外傳》,說周公為了接待天下之士,有時洗一次頭,吃一頓飯,都曾中斷數次。這種傳說當然是有些夸張。不過這個典故用在這里卻是突出地表現了作者求賢若渴的心情。
總起來說,這首《對酒當歌》正像曹操的其它詩作如《蒿里行》《對酒》《苦寒行》等一樣,是政治性很強的詩作,主要是為曹操當時所實行的政治路線和政治策略服務的;然而它那政治內容和意義卻完全熔鑄在濃郁的抒情意境之中。全詩充分發揮了詩歌的特長,準確而巧妙地運用了比興手法,來達到寓理于情,以情感人的目的。在那個時代,曹操就已經能夠按照抒情詩的特殊規律來取得預期的社會效果,這一創作經驗顯然是值得后人借鑒的。同時因為曹操在當時強調“唯才是舉”有一定的進步意義,所以他對“求賢”這一主題所作的高度藝術化的表現,也應得到歷史的肯定。
作者簡介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瞞,沛國譙(今安徽省亳州市)人。政治軍事方面,曹操消滅了眾多割據勢力,統一了中國北方大部分區域,并實行一系列政策恢復經濟生產和社會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國的基礎。文學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動下形成了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為代表的建安文學,史稱“建安風骨”,在文學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筆。魏朝建立后,曹操被尊為“魏武帝”,廟號“太祖”。事跡見《三國志》卷一本紀。有集三十卷,已散佚。明人輯有《魏武帝集》,今又有《曹操集》。
【《短歌行》拼音版】相關文章:
短歌行拼音版及翻譯11-30
《短歌行》拼音03-15
曹操《短歌行》拼音10-01
短歌行翻譯拼音11-17
短歌行 曹操帶拼音09-18
短歌行原文帶拼音10-26
鄉愁拼音版01-22
《浣溪沙》拼音版08-04
觀滄海拼音版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