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行原文及翻譯
短歌行原文及翻譯1
短歌行
【短歌行其一】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讌,心念舊恩。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短歌行其二】
周西伯昌,懷此圣德。三分天下,而有其二。
修奉貢獻,臣節不隆。崇侯讒之,是以拘系。
后見赦原,賜之斧鉞,得使征伐。為仲尼所稱,達及德行,
猶奉事殷,論敘其美。齊桓之功,為霸之首。
九合諸侯,一匡天下。一匡天下,不以兵車。正而不譎,其德傳稱。
孔子所嘆,并稱夷吾,民受其恩。賜與廟胙,命無下拜。
小白不敢爾,天威在顏咫尺。晉文亦霸,躬奉天王。
受賜圭瓚,秬鬯彤弓,盧弓矢千,虎賁三百人。
威服諸侯,師之所尊。八方聞之,名亞齊桓。
河陽之會,詐稱周王,是其名紛葩。
古詩簡介
《短歌行》是漢樂府舊題,屬于《相和歌辭·平調曲》。曹操《短歌行》共二首,其中第一首非常著名。此詩通過宴會的歌唱,以沉穩頓挫的筆調抒寫了詩人求賢如渴的思想和統一天下的雄心壯志。全詩內容深厚,莊重典雅,感情充沛,為曹操的代表名作之一。
翻譯/譯文
【其一】
一邊喝酒一邊高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
好比晨露轉瞬即逝,失去的時日實在太多!
席上歌聲激昂慷慨,憂郁長久填滿心窩。
靠什么來排解憂悶?唯有狂飲方可解脫。
那穿著青領(周代學士的服裝)的學子喲,你們令我朝夕思慕。
只是因為您的緣故,讓我沉痛吟誦至今。
陽光下鹿群呦呦歡鳴,悠然自得啃食在綠坡。
一旦四方賢才光臨舍下,我將奏瑟吹笙宴請嘉賓。
當空懸掛的皓月喲,什么時候才可以拾到;
我久蓄于懷的憂憤喲,突然噴涌而出匯成長為河。
遠方賓客踏著田間小路,一個個屈駕前來探望我。
彼此久別重逢談心宴飲,爭著將往日的情誼訴說。
月光明亮星光稀疏,一群尋巢烏鵲向南飛去。
繞樹飛了三周卻沒斂翅,哪里才有它們棲身之所?
高山不辭土石才見巍峨,大海不棄涓流才見壯闊。
我愿如周公一般禮賢下士,愿天下的英杰真心歸順與我。
【其二】
姬昌受封為西伯,具有神智和美德。
殷朝土地為三份,他有其中兩分。
整治貢品來進奉,不失臣子的職責。
只因為崇侯進讒言,而受冤拘禁。
后因為送禮而赦免,受賜斧鉞征伐的權利。
他被孔丘稱贊,品德高尚地位顯。
始終臣服殷朝帝王,美名后世流傳遍。
齊桓公擁周建立功業 存亡繼絕為霸首。
聚合諸侯捍衛中原,匡正天下功業千秋。
行為磊落不欺詐,美德流傳于身后。
孔子贊美齊桓公,也稱贊管仲。
百姓深深受他的恩惠,制服荊蠻無左人。
天子賜肉與桓公,命其無拜來接受。
桓公稱小白不敢,天子的威嚴就在咫尺前。
晉文公繼承來稱霸,親身尊奉周天王。
接受玉器和美酒,弓矢武士三百名。
晉文公聲望鎮諸侯,從其風者受尊重。
威名八方全部傳遍,名聲只次于齊桓公。
佯裝稱周王出去巡狩,招其天子到河陽。
以臣召君乖于禮 因此大眾議論紛紛。
注釋
對酒當歌:一邊喝著酒,一邊唱著歌。當,也是對著的意思。
幾何:多少。
去日苦多:跟(朝露)相比一樣痛苦卻漫長。有慨嘆人生短暫之意。
慨當以慷:指宴會上的歌聲激昂慷慨。當以,這里“應當用”的意思。全句意思是,應當用激昂慷慨(的方式來唱歌)。
杜康:相傳是最早造酒的人,這里代指酒。
青青子衿(jīn),悠悠我心:出自《詩經·鄭風·子衿》。原寫姑娘思念情人,這里用來比喻渴望得到有才學的人。子,對對方的尊稱。衿,古式的衣領。青衿,是周代讀書人的服裝,這里指代有學識的人。悠悠,長久的樣子,形容思慮連綿不斷。
沉吟:原指小聲叨念和思索,這里指對賢人的思念和傾慕。
呦(yōu)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shēng):出自《詩經·小雅·鹿鳴》。
呦呦:鹿叫的聲音。
鼓:彈。
蘋:艾蒿。
何時可掇(duō):什么時候可以摘取呢?掇,拾取,摘取。
另解 掇讀chuò,為通假字,掇通輟 ,即停止的意思。何時可掇,意思就是什么時候可以停止呢?
越陌度阡:穿過縱橫交錯的小路。陌,東西向田間小路。阡,南北向的小路。
枉用相存:屈駕來訪。枉,這里是“枉駕”的意思;用,以。存,問候,思念。
讌(yàn):通“宴”(原文中讌為“?”)。
三匝(zā):三周。匝,周,圈。
海不厭深:一本作“水不厭深”。這里是借用《管子 形解》中的話,原文是:“海不辭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辭土,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厭人,故能成其眾......”意思是表示希望盡可能多地接納人才。
斧鉞(yuè):古代兵器。
譎(jué):詭詐。
孔子所嘆,并稱夷吾,民受其恩。
胙(zuò):古代祭祀時供的肉。
圭瓚(zàn):古代的一種玉制酒器。
鬯(chàng):古代祭祀用的酒。
盧弓矢千,虎賁(bēn):勇士 武王。
葩(pā):花。
賞析/鑒賞
《短歌行》是漢樂府的舊題,屬于《相和歌辭·平調曲》。這就是說它本來是一個樂曲的名稱。最初的古辭已經失傳。樂府里收集的同名有24首,最早的是曹操的這首。這種樂曲怎么唱法,現在當然是不知道了。但樂府《相和歌·平調曲》中除了《短歌行》還有《長歌行》,唐代吳兢《樂府古題要解》引證古詩“長歌正激烈”,魏文帝曹丕《燕歌行》“短歌微吟不能長”和晉代傅玄《艷歌行》“咄來長歌續短歌”等句,認為“長歌”、“短歌”是指“歌聲有長短”。我們現在也就只能根據這一點點材料來理解《短歌行》的音樂特點。《短歌行》這個樂曲,原來當然也有相應的歌辭,就是“樂府古辭”,但這古辭已經失傳了。現在所能見到的最早的《短歌行》就是曹操所作的擬樂府《短歌行》。所謂“擬樂府”就是運用樂府舊曲來補作新詞,曹操傳世的《短歌行》共有兩首,這里要介紹的是其中的'第一首。
這首《短歌行》的主題非常明確,就是作者希望有大量人才來為自己所用。曹操在其政治活動中,為了擴大他在庶族地主中的統治基礎,打擊反動的世襲豪強勢力,曾大力強調“唯才是舉”,為此而先后發布了“求賢令”、“舉士令”、“求逸才令”等;而《短歌行》實際上就是一曲“求賢歌”、又正因為運用了詩歌的形式,含有豐富的抒情成分,所以就能起到獨特的感染作用,有力地宣傳了他所堅持的主張,配合了他所頒發的政令。
《短歌行》原來有“六解”(即六個樂段),按照詩意分為四節來讀。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在這八句中,作者強調他非常發愁,愁得不得了。那么愁的是什么呢?原來他是苦于得不到眾多的“賢才”來同他合作,一道抓緊時間建功立業。試想連曹操這樣位高權重的人居然在那里為“求賢”而發愁,那該有多大的宣傳作用。假如庶族地主中真有“賢才”的話,看了這些話就不能不大受感動和鼓舞。他們正苦于找不到出路呢,沒有想到曹操卻在那里渴求人才,于是那真正有才或自以為有才的許許多多人,就很有可能躍躍欲試,向他“歸心”了。 “對酒當歌”八句,猛一看很象是《古詩十九首》中的消極調子,而其實大不相同。這里講“人生幾何”,不是叫人“及時行樂”,而是要及時地建功立業。又從表面上看,曹操是在抒個人之情,發愁時間過得太快,恐怕來不及有所作為。實際上卻是在巧妙地感染廣大“賢才”,提醒他們人生就像“朝露”那樣易于消失,歲月流逝已經很多,應該趕緊拿定主意,到我這里來施展抱負。所以一經分析便不難看出,詩中濃郁的抒情氣氛包含了相當強烈的政治目的。這樣積極的目的而故意要用低沉的調子來發端,這固然表明曹操真有他的愁思,所以才說得真切;但另一方面也正因為通過這樣的調子更能打開處于下層、多歷艱難、又急于尋找出路的人士的心扉。所以說用意和遣詞既是真切的,也是巧妙的。在這八句詩中,主要的情感特征就是一個“愁”字,“愁”到需要用酒來消解(“杜康”相傳是最早造酒的人,這里就用他的名字來作酒的代稱)。“愁”這種感情本身是無法評價的,能夠評價的只是這種情感的客觀內容,也就是為什么而“愁”。由于自私、頹廢、甚至反動的緣故而愁,那么這愁就是一種消極的感情;反之,為著某種有進步意義的目的而愁,那就成為一種積極的情感。放到具體的歷史背景中看,曹操在這里所表達的愁緒就是屬于后者,應該得到恰當的歷史評價。清人陳沆在《詩比興箋》中說:“此詩即漢高祖《大風歌》思猛士之旨也。‘人生幾何’發端,蓋傳所謂古之王者知壽命之不長,故并建圣哲,以貽后嗣。”這可以說基本上懂得了曹操發愁的含意;不過所謂“并建圣哲,以貽后嗣”還未免說得迂遠。曹操當時考慮的是要在他自己這一生中結束戰亂,統一全中國。與漢高祖唱《大風歌》是既有相通之處,也有不同之處的。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這八句情味更加纏綿深長了。“青青”二句原來是《詩經·鄭風·子衿》中的話,原詩是寫一個姑娘在思念她的愛人,其中第一章的四句是:“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你那青青的衣領啊,深深縈回在我的心靈。雖然我不能去找你,你為什么不主動給我音信?)曹操在這里引用這首詩,而且還說自己一直低低地吟誦它,這實在是太巧妙了。他說“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固然是直接比喻了對“賢才”的思念;但更重要的是他所省掉的兩句話:“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曹操由于事實上不可能一個一個地去找那些“賢才”,所以他便用這種含蓄的方法來提醒他們:“就算我沒有去找你們,你們為什么不主動來投奔我呢?”由這一層含而不露的意思可以看出,他那“求才”的用心實在是太周到了,的確具有感人的力量。而這感人力量正體現了文藝創作的政治性與藝術性的結合。他這種深細婉轉的用心,在《求賢令》之類的文件中當然無法盡情表達;而《短歌行》作為一首詩,就能抒發政治文件所不能抒發的感情,起到政治文件所不能起的作用。緊接著他又引用《詩經·小雅·鹿鳴》中的四句,描寫賓主歡宴的情景,意思是說只要你們到我這里來,我是一定會待以“嘉賓”之禮的,我們是能夠歡快融洽地相處并合作的。這八句仍然沒有明確地說出“求才”二字,因為曹操所寫的是詩,所以用了典故來作比喻,這就是“婉而多諷”的表現方法。同時,“但為君故”這個“君”字,在曹操的詩中也具有典型意義。本來在《詩經》中,這“君”只是指一個具體的人;而在這里則具有了廣泛的意義:在當時凡是讀到曹操此詩的“賢士”,都可以自認為他就是曹操為之沈吟《子衿》一詩的思念對象。正因為這樣,此詩流傳開去,才會起到巨大的社會作用。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讌,心念舊恩。”
這八句是對以上十六句的強調和照應。以上十六句主要講了兩個意思,即為求賢而愁,又表示要待賢以禮。倘若借用音樂來作比,這可以說是全詩中的兩個“主題旋律”,而“明明如月”八句就是這兩個“主題旋律”的復現和變奏。前四句又在講憂愁,是照應第一個八句;后四句講“賢才”到來,是照應第二個八句。表面看來,意思上是與前十六句重復的,但實際上由于“主題旋律”的復現和變奏,因此使全詩更有抑揚低昂、反復詠嘆之致,加強了抒情的濃度。再從表達詩的文學主題來看,這八句也不是簡單重復,而是含有深意的。那就是說“賢才”已經來了不少,我們也合作得很融洽;然而我并不滿足,我仍在為求賢而發愁,希望有更多的“賢才”到來。天上的明月常在運行,不會停止(“掇”通“輟”,“晉樂所奏”的《短歌行》正作“輟”,即停止的意思;高中課本中“掇”的解釋為:拾取,采取。何時可掇:什么時候可以摘取呢);同樣,我的求賢之思也是不會斷絕的。說這種話又是用心周到的表現,因為曹操不斷在延攬人才,那么后來者會不會顧慮“人滿為患”呢?所以曹操在這里進一步表示,他的求賢之心就象明月常行那樣不會終止,人們也就不必要有什么顧慮,早來晚來都一樣會受到優待。關于這一點作者在下文還要有更加明確的表示,這里不過是承上啟下,起到過渡與襯墊的作用。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月明”四句既是準確而形象的寫景筆墨,同時也有比喻的深意。清人沈德潛在《古詩源》中說:“月明星稀四句,喻客子無所依托。”這說明他看出了這四句是比喻,但光說“客子”未免空泛;實際上這是指那些猶豫不定的人才,他們在三國鼎立的局面下一時無所適從。所以曹操以烏鵲繞樹、“何枝可依”的情景來啟發他們,不要三心二意,要善于擇枝而棲,趕緊到自己這一邊來。這四句詩生動刻畫了那些猶豫彷徨者的處境與心情,然而作者不僅絲毫未加指責,反而在濃郁的詩意中透露著對這一些人的關心和同情。這恰恰說明曹操很會做思想工作,完全是以通情達理的姿態來吸引和爭取人才。而象這樣一種情味,也是充分發揮了詩歌所特有的感染作用。最后四句畫龍點睛,明明白白地披肝瀝膽,希望人才都來歸我,確切地點明了本詩的主題。“周公吐哺”的典故出于《韓詩外傳》,據說周公自言:“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輕矣。然一沐三握發,一飯三吐哺,猶恐失天下之士。”周公為了接待天下之士,有時洗一次頭,吃一頓飯,都曾中斷數次,這種傳說當然是太夸張了。不過這個典故用在這里卻是突出地表現了作者求賢若渴的心情。“山不厭高,海不厭深”二句也是通過比喻極有說服力地表現了人才越多越好,決不會有“人滿之患”。借用了《管仲·行解》中陳沆說:“鳥則擇木,木豈能擇鳥?天下三分,士不北走,則南馳耳。分奔蜀吳,棲皇未定,若非吐哺折節,何以來之?山不厭土,故能成其高;海不厭水,故能成其深;王者不厭士,故天下歸心。”(亦見《詩比興箋》)這些話是很有助于說明本詩的背景、主題以及最后各句之意的。
總起來說,《短歌行》正像曹操的其它詩作如《蒿里行》、《對酒》、《苦寒行》等一樣,是政治性很強的詩作,主要是為曹操當時所實行的政治路線和政策策略服務的;然而它那政治內容和意義卻完全熔鑄在濃郁的抒情意境之中,全詩充分發揮了詩歌創作的特長,準確而巧妙地運用了比興手法,來達到寓理于情,以情感人的目的。在曹操的時代,他就已經能夠按照抒情詩的特殊規律來取得預期的社會效果,這一創作經驗顯然是值得借鑒的。同時因為曹操在當時強調“唯才是舉”有一定的進步意義,所以他對“求賢”這一主題所作的高度藝術化的表現,也應得到歷史的肯定。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厭高,水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除此之外還有另外一層意思,曹操作此詩時,是時赤壁大戰,孫曹實力懸殊甚大,對于曹來說勝敗已無懸念。而孫吳一滅,天下已然平定,此詩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此時也是曹操胸中正邪糾纏最兇惡的時候,此時他也感到為了功名和抱負,如今卻也騎虎難下。是功成退隱留的美名,還是廢除漢庭自己稱帝?若功成身退,但漢庭對手下之人來說早已沒有威信,故無法安置部署,就算部下真的各有所得,拜將封侯,但仍只服從曹管,若曹只將這些人拜將而后撒手不管的話,手下必然也不從,或是寒心或是起兵,天下必然再次分裂。若是文臣武將得官祿之后天下太平再無戰事,則曹操滿門便無安全可言。另方面顧慮,若平定天下之后,回都便廢帝自立,則篡漢之名成為事實,一腔的抱負,一生的經營卻落個像董卓一樣的千古罵名。而他自比周公,借此隱含的表達了自己誓不負漢的決心,在當時道義禮法的之下,負漢將會失去許多忠于舊漢庭的學子之心。全詩雖帶有明顯政治目的,卻因詩詞的隱喻的委婉和辭藻的大氣,而擁有很高的藝術性。
短歌行原文及翻譯2
原文: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讌,心念舊恩。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譯文: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原意是人生短暫,應當及時有所作為,后指沉緬于酒色之中及時行樂。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就像朝露轉瞬即逝,逝去的時光實在太多!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慨當以慷”與“慷慨”意思相同,指充滿正氣,情緒激動,“當以”無實際意義,整句話意思就是宴會上歌聲慷慨激昂,心中的憂愁卻難以遺忘。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靠什么來排解憂悶?唯有豪飲美酒。《說文解字》載:“杜康始作秫酒。又名少康,夏朝國君。”因杜康善釀酒,后世將杜康尊為酒神,制酒業則奉杜康為祖師爺。后世多以“杜康”借指酒。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詩經·鄭風·子衿》中的原句,其中第一章的四句是:“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你那青青的衣領啊,深深縈繞在我的心間。雖然我不能去找你,你為什么不主動給我音信呢?)后曹操在《短歌行》中借用此句,詩人用這古詩句,表達對賢才的渴求。詩句語氣婉轉,情味深細,表達了詩人內心深處的活動,這也是他原來頒布的《求賢令》之類的政治文件所不能達到的效果。
但為君故,沉吟至今:有學識的才子們啊,你們令我朝夕思慕。只是因為你們的緣故,讓我沉痛吟誦至今。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陽光下鹿群呦呦歡鳴,在原野吃著艾蒿。一旦四方賢才光臨舍下,我將奏瑟吹笙宴請嘉賓。
這四句是《小雅·鹿鳴》前四句,是古人在宴會上所唱的歌。據朱熹《詩集傳》的說法,此詩原是君王宴請群臣時所唱,后來逐漸推廣到民間,在鄉人的宴會上也可唱。朱熹這一推測該是符合事實的.,本文引用表示了渴求賢才的愿望。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那皎潔的月亮,何時才可以摘取,寓意:曹操對賢才難得的憂思,由于求才不得,內心不禁產生憂愁 。
憂從中來,不可斷絕:心中深深的憂思,噴涌而出不能停止。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遠方賓客穿越縱橫交錯的田路,屈駕前來探望我。“陌阡”原指田野中的縱橫交錯的小路和溝渠,東西向的為“阡”,南北向的為“陌”,在此泛指東西南北的道路。“枉用相存”中,“枉”是屈駕的意思,“用”:以,來,作為“枉”(屈駕)的目的。“相存”:互相問候。
契闊談讌,心念舊恩:契:久別。闊:時間或距離久遠。談:談心。讌:通“宴”。宴飲。契闊談讌意思是彼此久別重逢談心宴飲。彼此久別重逢談心宴飲,重溫那往日的恩情。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月光明亮星光稀疏,一群尋巢喜鵲向南飛去。繞樹飛了幾周卻沒斂翅,哪里才有它們棲身之所?詩句以烏鵲找不到歸宿比喻賢才無處依附。詩人關注這一社會現象,從而表明自己求賢若渴的心情。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山不嫌其高,海不嫌其深。厭:厭惡,嫌。一說通“饜”,作“滿足”解,也通。高山不辭土石才見巍峨,大海不棄涓流才見壯闊。
我愿如周公一般禮賢下士,愿天下的英杰真心歸順于我。
短歌行原文及翻譯3
原文:
置酒高堂。
悲歌臨觴。
人壽幾何。
逝如朝霜。
時無重至。
華不再陽。
蘋以春暉。
蘭以秋芳。
來日苦短。
去日苦長。
今我不樂。
蟋蟀在房。
樂以會興。
悲以別章。
豈曰無感。
憂為子忘。
我酒既旨。
我肴既臧。
短歌有詠。
長夜無荒。
譯文
因為人的壽命短促,雖然臨觴作樂,也只能悲歌慷慨,難以忘懷憂愁。人生在人世間,就好像早晨的露珠一樣,轉瞬就會逝去。時間不會重新再來,花也不可能再次開放。蘋只在春天綻放光彩,蘭只在秋天發出芬芳。剩下的日子苦短難耐,過去的日子讓人感到苦悶惆悵。人應當及時享樂,因與友人相會而快樂,以分別而感到悲傷。哪里會沒有這樣的人生感觸,只是因為見到我的朋友而忘卻憂愁了。我的酒肴十分美好,就讓自己盡情地品嘗享受吧!去吟詠短歌,及時取樂,而不至于荒廢歲月。
注釋
朝霜:早晨的露水。這里形容轉瞬而逝的`短暫。
華不再陽:指花不能再次開放。
蘋(pínɡ):一種水草,春天生長。
來日:指自己一生剩下的日子。
去日:指已經過去的日子。
蟋蟀在房:這里借用《詩經》的詩句:“蟋蟀在堂,歲律其莫。今我不樂,日月其除。”《詩經》原意是教人及時依照禮制而適當取樂。陸機在這里運用此意。
旨:美好。
臧:好。本句出自《詩經》。
“短歌”兩句:意為吟詠短歌,及時行樂,而不至于荒廢時間。與《詩經·蟋蟀》中的“好樂無荒”意義相同。
賞析:
這首詩主要是感嘆人生短促,應當及時行樂。詩中有的句子有意效法曹操,本詩雖也敘友情,不過并沒有曹操在《短歌行》中表現出的那種建功立業的雄心。
短歌行原文及翻譯4
王郎酒酣拔劍斫地歌莫哀!我能拔爾抑塞磊落之奇才。
豫章翻風白日動,鯨魚跋浪滄溟開。且脫佩劍休徘徊。
西得諸侯棹錦水,欲向何門趿珠履?
仲宣樓頭春色深,青眼高歌望吾子,眼中之人吾老矣!
古詩簡介
《短歌行贈王郎司直》是唐代大詩人杜甫創作的一首送別詩,也是一首感慨懷才不遇的詩作。此詩前五句表達勸慰王郎之意,后五句抒寫送行之情。全詩突兀橫絕,跌宕悲涼,節奏短促,在古詩中較少見,亦獨創之格。作者通過這首詩的短促節奏,來表達感慨友人王司直空有滿腔抱負,卻無處可施的一種悲憤之情。
翻譯/譯文
王郎你趁著酒興拔劍起舞來發泄心中憤慨,不必悲哀,我能舉薦你這個憂郁而坦蕩的人間奇才。
船帆在風中搖擺,鯨魚在大海里乘浪而行,你先放下手中之劍,不要猶豫,劃船去見西蜀的諸侯。
以你王郎的奇才,此去西川,一定會得到蜀中大官的賞識,卻不知要去投奔哪一位地方長官?
仲宣樓那邊已經是春末,我以青眼看著你,放聲高歌,王郎你正當年富力強,我卻已衰老無用了。
注釋
短歌行:樂府舊題。樂府有《短歌行》也有《長歌行》,其分別在于歌聲長短。郎:年輕男子稱謂。司直:官名。
斫(zhuó):本義為大鋤。引申為砍,斫地:砍地。莫哀:不要悲哀。
拔:提拔,推舉。抑塞:猶抑郁,郁悶,憤悶,被壓抑。磊落:形容胸懷坦白。
豫章:兩種喬木名,樟類,都是優良的建筑材料。翻風:風中搖動。白日動:樹大則風大,白日為之動。
跋浪:涉浪,乘浪。滄溟(míng):海水彌漫的樣子,這里指大海。
且:暫且。脫:卸下,取下,這里做放下講。休徘徊:這里指不要猶豫不決的意思。
西得諸侯:即得到西蜀諸侯的遇合。得,得其信任。棹(zhào):搖船的工具,也泛指船。錦水:即錦江。
趿(tà):拖著拖鞋。珠履:綴有明珠的鞋子。
仲宣:即王粲,字仲宣,建安七子之一。春色深:春末。
青眼:魏國詩人阮籍能作青、白眼,青眼對人表示好感,白眼對人表示蔑視。高歌:放歌。吾子:指稱王司直。
眼中之人:有兩說,一說指作者自己,一說指王司直。
創作背景
唐代宗大歷三年(768年)春天,杜甫一家從夔州出三峽,到達江陵,沿江至江陵寓居。暮春時遇王司直正要西入蜀中謀求出路,王司直向杜甫極言其懷才不遇之感。杜甫在送別時作此詩以勸慰。
賞析/鑒賞
整體賞析
上半首(前五句)表達勸慰王郎之意。王郎在江陵不得志,趁著酒興正濃,拔劍起舞,斫地悲歌,所以杜甫勸他不要悲哀。當時王郎正要西行入蜀,去投奔地方長官,杜甫久居四川,表示可以替王郎推薦,所以說“我能拔爾”,把你這個俊偉不凡的奇才從壓抑中推舉出來。下面二句承上,用奇特的比喻贊譽王郎。詩中說豫、章的枝葉在大風中搖動時,可以動搖太陽,極力形容樹高。又說鯨魚在海浪中縱游時可以使滄茫大海翻騰起來,極力形容魚大。兩句極寫王郎的杰出才能,說他能夠擔當大事,有所作為,因此不必拔劍斫地,徘徊起舞,可以把劍放下來,休息一下。
下半首(后五句)抒寫送行之情。詩人說以王郎的奇才,此去西川,一定會得到蜀中大官的賞識,卻不知要去投奔哪一位地方長官。“趿珠履”,穿上裝飾著明珠的鞋。《史記·春申君傳》:“春申君客三千余人,其上客皆躡珠履。”仲宣樓,當是杜甫送別王郎的'地方,在江陵城東南。仲宣是三國時詩人王粲的字,他到荊州去投靠劉表,作《登樓賦》,后梁時高季興在江陵建了仲宣樓。送別時已是春末,杜甫用飲佩的眼光望著王郎,高歌寄予厚望,希望他入川能夠施展才能。最后一句由人及己,喟然長嘆道:王郎啊王郎,你正當年富力強,大可一展宏圖,我卻已衰老無用了!含有勸勉王郎及時努力之意。
這首詩突兀橫絕,跌宕悲涼。從“拔劍斫地”寫出王郎的悲歌,是一悲;作者勸他“莫哀”,到“我能拔爾”,是一喜。“拔劍斫地”,情緒昂揚,是一揚,“我能拔爾”,使情緒稍緩,是一落。“抑塞磊落”呼應悲歌,“我能拔爾”照應“莫哀”。接著引出“奇才”,以“豫章翻風”、“鯨魚跋浪”,極盡夸飾之能事,激起軒然大波,是再起;承接“莫哀”,“且脫劍佩”趨向和緩,是再落。指出“得諸侯”,應該是由哀轉喜,但又轉到“何門”未定,“得諸侯”還是空的,又由喜轉悲。既然“我能拔爾”,別人青眼相望,這才是可喜的事情,可是又一轉“吾老矣”,不能有所作為了,于是所謂“我能拔爾”只成了美好愿望,又落空了,又由喜轉悲。一悲一喜,一起一落,轉變無窮,終不免回到“拔劍”悲歌。“莫哀”只成了勸慰的話,總不免歸到抑塞磊落上。正由于豫章兩句的奇峰拔起,更加強抑塞磊落的可悲,抒發了作者對人才不得施展的悲憤,它的意義就更深刻了。這首詩在音節上很有特色。開頭兩個十一字句字數多而音節急促,五、十兩句單句押韻,上半首五句一組平韻,下半首五句一組仄韻,節奏短促,在古詩中較少見,亦獨創之格。
名家點評
明代高棅《唐詩品匯》:劉云:“西行諸侯”以下,謂王司直知我,我復舍此何向?劉云:豪氣激人,堂堂復堂堂(末句下)。
明代凌宏憲《唐詩廣選》:通篇飛舞豪爽,末收住有力。范德機曰:結句七字而含無限之意,勢力如截奔馬。
明代周珽《唐詩選脈會通評林》:蔣一葵曰:起棹弄有筆意,通篇飛舞豪爽,末收住有力。顧璘曰:尾語深而勁。陸時雍曰:短掉處,人所難能。“豫章”二語,謂時方多難,所以下有“且脫佩劍休徘徊”之句。周珽曰:前述司直告己之詞,玩“莫哀”、“我能拔爾”、“且脫佩劍”、“欲問何門”俱王酣歌內意。故后答言:承君青眼相盼,然眼中之人;惟我最老,恐不能副“翻風”“跋浪”之望也。“仲宣樓”借粲依劉以自況,蓋致望于王者深也。結大悲壯,真有截珊瑚手段。
明末清初王嗣奭《杜臆》:“諸侯”即謂王郎,而下文數語,詞短而情長,不容再著一語。此篇乃老杜歌行之奇絕者。
明末清初黃周星《唐詩快》:起句如太華五千仞,劈地插天,安得不驚其奇崛。
明末清初徐增《而庵說唐詩》:子美歌行,此首為短,其層折最多,有萬字收不盡之勢,一芥子內藏一須彌山,奇絕之作。
清代查慎行《初白庵詩評》:十一字長句(“我能拔爾抑塞磊落之奇才”)太白所未有。通篇磊落英奇,集中別調也。
清代何焯《義門讀書記》:世情多猜,不敢竟其詞焉,故命之曰“短歌行”。
清高宗敕編《唐宋詩醇》:盧世?曰:突兀橫絕,跌宕悲涼。
清代沈德潛《唐詩別裁》:二句形奇才(“豫章翻風”二句下)。上下各五句,復用單句相間,此亦獨創之格。
清代浦起龍《讀杜心解》:“仲宣”句,點地點時。在王則勸之“莫哀”,在我則“高歌”以“望”。照耀生動。結又以單詞鼓勵之。言下躍然。如此歌,才配副得英年人。
清代楊倫《杜詩鏡銓》:李云:如此可稱悲壯。二句形奇才(“豫章翻風”二句下)。竟住“老”,不惟含蓄余情,亦且掉動上意(“眼中之人”句下)。
清代施補華《峴傭說詩》:前半是王郎語杜,后半是杜答王郎,一問一答,截然兩段章法,大奇。
短歌行原文及翻譯5
原文:
仰瞻帷幕。
俯察幾筵。
其物如故。
其人不存。
神靈倐忽。
棄我遐遷。
靡瞻靡恃。
泣涕連連。
呦呦游鹿。
銜草鳴麑。
翩翩飛鳥。
挾子巢棲。
我獨孤煢。
懷此百離。
憂心孔疚。
莫我能知。
人亦有言。
憂令人老。
嗟我白發。
生一何早。
長吟永嘆。
懷我圣考。
曰仁者壽。
胡不是保。
譯文
抬頭望這帷幕,低頭看著幾筵。
東西還是原來樣,親人間已不在人間。
他的魂魄是這樣匆忙,把我丟下,棄我于人間。
我無依無靠不見親人面,止不住兩眼淚漣漣。
走著的母鹿叫聲不停,銜得蘋草把小鹿呼喚。
翩翩的么鳥啊,帶著小鳥么回巢邊。
只有我孤苦零丁,滿懷悲苦痛難言。
內心憂愁的及其痛苦,沒有人能夠知道我的.悲傷。
古人有過這樣的話:“憂愁會使人衰老”。
可憐我的白發,生得多么早!
長歌復長嘆,把父親深深懷念。
古語說:”仁德的人可以長壽”。為什么我的父親不長壽百年?
注釋
短歌行:為樂府詩舊題,屬《相和歌·平調曲》。樂府詩嗟尚有《長歌行》,短歌、長歌的分別在聲調的長短,不是指詩的篇幅長短或詞句的多少。
仰瞻(zhān):抬起頭來謙恭的觀看。意恃“瞻仰”。
俯察:低下頭來仔細的看。幾:矮小的桌子,古代人用以倚憑身體。筵(yán):竹席。
如故:恃原來一樣。
倏忽:疾速。
遐(xiá)遷:遠離。此指去世。
靡(mǐ)瞻靡恃:沒有企望了,沒有依靠了。靡,沒有。恃,依靠。
泣涕連連:泣涕:眼淚。連連:淚流不止的樣子。
呦呦:鹿的叫聲。語出《詩·小雅·鹿鳴》:“呦呦鹿鳴”。
草草:心不能安定。一作“銜草”。麑(ní):指小鹿。
挾子巢枝:鳥攜帶著幼雛棲息在巢嗟。枝,筑巢之物,一作“棲”。
孤煢:孤獨。煢:指孑身一人。
百離:種種痛苦。離,恃“罹難”,憂苦。
憂心孔疚:內心憂愁的及其痛苦。孔,甚,很。疚,病痛。
莫我能知:沒有人能夠知道我的悲傷。
憂令人老:成語,《古詩》有“思君令人老”句,此化用。令,使。
嗟:嘆息。
一何:多么。
圣考:指曹操。父死稱“考”。圣,對先父的敬詞。
仁者壽:語出《論語·雍也》篇,意為仁者安靜,故多長壽。
胡不是保:意即為何(我父親)不能(像仁者那樣)長壽呢!胡,何,為何。
賞析:
公元220年(漢獻帝建安二十五年)正月,曹操病死。二月,葬高陵。此詩當作于曹操葬后不久。曹操《遺令》:于銅雀臺堂上“安六尺床,施穗帳”,“月旦十五日,自朝至午,輒向帳中作伎樂”。《樂府詩集》卷三十載《古今樂錄》:“王僧虔《技錄》云:《短歌行》“仰瞻”一曲,魏氏遺令,使節朔奏樂。魏文制此辭,自撫箏和歌。歌者云:“貴官彈箏。”貴官,即魏文也。’此曲聲制最美辭不可入宴樂。”所以,曹丕寫這首樂府詩,并且自己“撫箏和歌”是由于父親的急速死去使他悲痛不已,同時也是為了踐行父親的遺令。
短歌行原文及翻譯6
短歌行
周西伯昌,懷此圣德。三分天下,而有其二。
修奉貢獻,臣節不墜。崇侯讒之,是以拘系。
后見赦原,賜之斧鉞,得使專征,為仲尼所稱。
達及德行,猶奉事殷,論敘其美。齊桓之功,為霸之道。
九合諸侯,一匡天下。一匡天下,不以兵車。
正而不譎,其德傳稱。孔子所嘆,并稱夷吾,民受其恩。
賜與廟胙,命無下拜。小白不敢爾,天威在顏咫尺。
晉文亦霸,躬奉天王。受賜圭瓚,秬鬯彤弓。
盧弓矢千,虎賁三百人。威服諸侯,師之所尊。
八方聞之,名亞齊桓。河陽之會,詐稱周王,是其名紛葩。
翻譯
姬昌受封為西伯,具有神智和美德。殷朝土地為三份,他有其中的兩份。
整治貢品來進奉,不失臣子的職責。只因為崇侯進讒言,而蒙冤受拘禁。
后因為送禮而赦免,受賜斧鉞征伐的權力。他被孔丘稱贊,品德高尚地位顯。
始終臣服殷朝帝王,美名后世流傳遍。齊桓公擁周建立功業,存亡繼絕為霸首。
聚合諸侯捍衛中原,匡正天下功業千秋。號令諸侯以匡周室,依靠的主要不是武力。
行為磊落不欺詐,美德流傳于身后。孔子贊美齊桓公,也稱贊管仲,百姓深受恩惠。
天子賜肉與桓公,命其無拜來接受。桓公稱小白不敢,天子威嚴就在咫尺前。
晉文公繼承來稱霸,親身尊奉周天王。周天子賞賜豐厚,儀式也非常隆重。
接受玉器和美酒,弓矢武士三百名。晉文公聲望鎮諸侯,從其風者受尊重。
威名八方傳遍,名聲僅次于齊桓公。佯稱周王巡狩,招天子到河陽,因此大眾議論紛紛。
注釋
貢獻:謂進奉,進貢。
節:禮儀、規矩、紀律。墜,失去。一作“隆”。
見:被。
赦原:赦免原諒其過。斧鉞,古代兵器。古代軍法用以殺人的斧子。專征,古代帝王授予諸侯,將帥掌握軍旅的特權,不待天子之命,得自專征伐。仲尼,孔子字。
殷:朝代名,即商。
不以兵車:指齊桓公稱諸侯以匡周室,主要靠的不是武力,主要靠的完全落實了取信于諸侯和周室的如前所述的八條得力措施。
譎:詭詐。
夷吾:即管仲,春秋時期政治家。
廟胙:祭祀用的肉。胙,古代祭祀時供的肉。
小白:齊桓公名。
爾:這樣。
天威:天子的威嚴。
在顏:即不違顏意,即特別親切地感受到了天子的威嚴。
咫尺:指距離很近。
圭瓚:古代的一種玉制酒器。鬯,古代祭祀用的酒。彤弓,朱紅色的弓。古代諸侯有大功時,天子賞賜弓矢,使“專征伐”。
盧弓:形似戟的一種弓。
矢千:一千支箭。矢,即箭。
虎賁:勇士,武士。
亞:次于。
河陽:古縣名,春秋晉邑(今河南孟縣西)。
是:一作“是以”。
紛葩:亦作“芬葩”。多貌,盛貌。葩,花。
創作背景
《周西伯昌》,學術界也難以確定其具體創作時間,只能大致推斷為建安十七年(212)至二十二年(217)之間。
賞析
《周西伯昌》是一首詠史詩,詩人意在借周文王、齊桓公、晉文公的史事向內外臣僚及天下表明心跡。通篇以時間先后為序,結構層次分明:開頭“周西伯昌”十五句寫周文王;中間“齊桓之功”十五句寫齊桓公;最后“晉文亦霸”十三句寫晉文公。曹操寫他們,強調了他們的功業和德行。此外還特別突出了他們雖然有蓋世的功業,但始終尊奉天子的事跡。
在詩中,曹操贊頌周文王、齊桓公、晉文公這樣的成就偉業的歷史人物,實際上是借他們來抒發自己的雄偉志向。周文王姬昌在殷朝三分天下有其二的大好形勢下,猶能奉事殷紂,故孔子盛稱“周之德,其可謂至德也已矣”。但紂王親信崇侯虎仍不免在紂王前還要讒毀文王,并拘系于羑里。曹操舉此史實,意在表明自己正在克心效法先圣西伯姬昌,并肯定他的所作所為,謹慎惕懼,向來無愧于獻帝之所賞;并大談西伯姬昌、齊桓公、晉文公皆曾受命“專使征伐”,意在表明當時天下形勢與當年西伯、齊桓、晉文之際頗相類似,天子命他“專使征伐”以討不臣,乃英明之舉。他的態度非常明確,就是要效法周文王、齊桓公、晉文公終守臣節的`事跡。
觀漢獻帝下詔《冊魏公九錫文》全篇,盡敘曹操之功,以為其功高于伊、周,而其獎卻低于齊、晉,故賜爵賜土,又加九錫,獎勵空前。但曹操被獎愈高,心內愈憂。故曹操在曾早在五十六歲寫的《讓縣自明本志令》中謂“或者人見孤強盛,又性不信天命之事,恐私心相評,言有不遜之志,妄相忖度,每用耿耿。齊桓、晉文所以垂稱至今日者,以其兵勢廣大,猶能奉事周室也。《論語》云‘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可謂至德矣。’夫能以大事小也。”曹操善于總結歷史經驗教訓,并能發揮。鑒于齊桓、晉文當初雖能率諸侯以尊周,但終未能如西伯姬昌終其身而不代商紂,只是為兒子武王姬發創造條件,一旦天地人三才俱備,那就瓜熟蒂落了,不必操之過急而速招惡名。曹操暗欣自己深得文王精義,故亦終其身奉事漢帝而不稱孤道寡,故對孫權伺機上表稱臣之用心,便洞若觀火,使其毒計無所逞其能矣。曹操此詩,是對如孫權輩等外內政敵企圖把曹操推向高處不勝寒極端陰謀的粉碎措施。當自己的臣下如陳群、桓階、夏侯惇等亦誠意敦請曹操稱帝時,曹操亦堅定地回答:“若天命在吾,吾為周文王矣。”可見曹操謀略之高超,實非常人所能及。遵循既定方針,實為曹操施政運籌之要略。
這首《周西伯昌》是詩人從《史記·殷本紀》中采輯西伯周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猶尊奉殷室“臣節不墜”的美德,從《左傳》中掬取齊桓公“一匡天下,不以兵車”、晉文公“躬奉天王”“威服諸侯”的史跡,加以裁剪,成為詩章,既是對“周公吐哺,天下歸心”的具體闡釋,又是對敵手“妄相忖度”疑其有篡漢自立之心的有力回擊。
曹操的四言詩,在《詩經》之后獨樹一幟。他的四言詩,句式整齊,有明顯的節奏感。而這第二首《短歌行》不同,詩中主要主要用四言句式,但又有變化,如有少量的五言、六言句式,還有不少散文句式。這說明曹操在詩歌形式上,并不拘泥,而能靈活地根據所抒發的思想感情隨時變化。
曹操的《短歌行二首》,《對酒當歌》是詠懷,在對酒當歌的燕禮現場,就事興感,即景抒情,心苞天下,思接千載,在沉郁悠長的憂思中,激蕩著抗志任事的慷慨之氣,抒發了為重建大漢王業而求賢若渴的情懷;《周西伯昌》是詠史,文筆質直,借禮贊周文王、齊桓公、晉文公堅守臣節、以大事小而造福天下的大德,申明自己只有殫精竭慮扶佐漢室之志,而決無代漢自立之心。兩詩珠聯璧合,全面展現了曹操的人格、學養、抱負和理想,雄深雅健為其詩品。
短歌行原文及翻譯7
作品原文
短歌行二首
其一
對酒當歌1,人生幾何2!譬如朝露,去日苦多3。
慨當以慷4,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5。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6。但為君故,沉吟至今7。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8。我有嘉賓,鼓瑟吹笙9。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10?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越陌度阡11,枉用相存12。契闊談讌13,心念舊恩。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14,何枝可依?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15。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其二
周西伯昌16,懷此圣德17。三分天下,而有其二18。
修奉貢獻,臣節不墜19。崇侯讒之,是以拘系20。
后見赦原,賜之斧鉞,得使專征21,為仲尼所稱22。
達及德行,猶奉事殷23,論敘其美。齊桓之功,為霸之道24。
九合諸侯,一匡天下25。一匡天下,不以兵車26。
正而不譎,其德傳稱27。孔子所嘆,并稱夷吾28。
民受其恩,賜與廟胙29,命無下拜,小白不敢爾30,天威在顏咫尺31。
晉文亦霸,躬奉天王32。受賜圭瓚,秬鬯彤弓33。
盧弓矢千34,虎賁三百人35。威服諸侯,師之所尊36。
八方聞之,名亞齊桓37。河陽之會,詐稱周王38,是其名紛葩39。
作品注釋
1.對酒當歌:一邊喝著酒,一邊唱著歌。當,是對著的意思。
2.幾何:多少。
3.去日苦多:跟(朝露)相比一樣痛苦卻漫長。有慨嘆人生短暫之意。
4.慨當以慷:指宴會上的歌聲激昂慷慨。當以,這里“應當用”的意思。全句意思是,應當用激昂慷慨(的方式來唱歌)。
5.杜康:相傳是最早造酒的人,這里代指酒。
6.青青子衿(jīn),悠悠我心:出自《詩經·鄭風·子衿》。原寫姑娘思念情人,這里用來比喻渴望得到有才學的人。子,對對方的尊稱。衿,古式的衣領。青衿,是周代讀書人的服裝,這里指代有學識的人。悠悠,長久的樣子,形容思慮連綿不斷。
7.沉吟:原指小聲叨念和思索,這里指對賢人的思念和傾慕。
8.呦(yōu)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shēng):出自《詩經·小雅·鹿鳴》。呦呦:鹿叫的聲音。蘋:艾蒿。
9.鼓:彈。
10.何時可掇(duō):什么時候可以摘取呢?掇,拾取,摘取。另解:掇讀chuò,為通假字,掇,通“輟”,即停止的意思。何時可掇,意思就是什么時候可以停止呢?
11.越陌度阡:穿過縱橫交錯的小路。陌,東西向田間小路。阡,南北向的小路。
12.枉用相存:屈駕來訪。枉,這里是“枉駕”的意思;用,以。存,問候,思念。
13.讌(yàn):通“宴”(原文中為“?”)。
14.三匝(zā):三周。匝,周,圈。
15.海不厭深:一本作“水不厭深”。這里是借用《管子·形解》中的話,原文是:“海不辭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辭土,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厭人,故能成其眾......”意思是表示希望盡可能多地接納人才。
16.周西伯昌:即周文王,名昌,姬姓。殷商時為諸侯,居于岐山之下,被封為西伯。
17.懷此圣德:《詩經·大雅·文王》有“文王在上,於昭于天”、“亹亹文王,令聞不已”、“穆穆文王,於緝熙敬止”。《詩經·小雅·伐木》反映了周文王“自天子至于庶人,未有不須友以成者。”孔子曾謂“文王既沒,文不在茲乎。”
18.三分天下,而有其二:《論語·泰伯》謂“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其可謂至德也已矣。”周文王時,殷商之地共分九州,周文王已將六州歸納于自己經營管理之下,是故孔子有“三分天下,而有其二”之說。曹操在此亦說“三分天下,而有其二”,是說獻帝之世,之所以尚能保持劉漢統緒,是他在不遺余力而努力維護的結果。
19.貢獻:謂進奉,進貢。《荀子·正論》謂“夫是之謂視形勢而制械用,稱遠近而等貢獻。”節:禮儀、規矩、紀律。墜:失去。《國語·晉語》“敬不墜命。”這兩句是說當周文王三分天下,已有其二的情勢下,仍遵命唯謹,持守臣禮,毫無不臣行為。應給朝廷供給的所需物資,都能按時保質保量奉獻。
20.崇侯讒之,是以拘系:清呂世安《中華全史演義》第六回謂“紂寵妲己,所言皆從,所好者貴之,所憎者誅之,作奇伎淫巧以悅之”。周西伯姬昌聞紂王以上諸端,甚為嘆息。商紂王的親信崇國(今河南嵩山周圍)的崇侯虎是商紂王統治集團中比較有頭腦的人物,他早就覺察到了周人勢力日益壯大對商紂的威脅,他探聽到西伯姬昌對紂王的嘆息之聲,便乘機向紂王告狀謂“西伯昌與子發及旦,皆圣人也,三圣合謀,君其慮之”。商紂王覺得有理,于是下令逮捕周西伯姬昌,關押在羑里(今河南湯陰)大牢,并準備判處死刑。后在西伯之臣閎夭、散宜生等人的積極營救下,通過紂嬖臣費仲獻言,終被釋放。“崇侯”二句即指此事。但曹操在此并非一般性的用典,而是暗示他覺察出獻帝皇后伏氏及其父屯騎校尉伏完曾勾結董承計誅曹操事。
21.后見赦原,賜之斧鉞,得使專征:赦原,赦免原諒其過。斧鉞(yuè):古代兵器。古代軍法用以殺人的斧子。《國語·魯語上》“大刑用甲兵,其次用斧鉞。”韋昭注“甲兵,謂臣有大逆,則披甲聚兵而誅之”。專征:古代帝王授予諸侯,將帥掌握軍旅的特權,不待天子之命,得自專征伐。《竹書紀年》帝辛三十三年:“王(紂王)錫命西伯(姬昌)得專征伐。”《白虎通·考黜》:“好惡無私執義不傾,賜以弓矢,使得專征。”商紂王聞崇侯虎稱“西伯昌與子發及旦,皆圣人也,欲證姬昌是否有圣人之能,便殺質于殷的姬昌長子伯邑考,并烹為羹以賜西伯”。又謂“圣人當不食其子羹”。姬昌知紂王意,忍悲喜而食羹。紂王聽說,便謂:“誰謂西伯圣者,食其子羹,尚不知也。”紂王據此以為西伯姬昌并無圣能,便生赦意。又西伯之臣閎夭、散宜生進貢“有莘氏之美女,驪戎之文馬,有熊之九駟,及奇怪之物”。紂王喜謂“此一物(指有莘氏之美女)足以釋西伯,況其多乎!”于是赦西伯罪。西伯被釋放后,向紂王獻出洛西之地,以表示效忠,并請求廢除炮烙之刑。紂王以為姬昌誠信,許其所請,且賞賜西伯姬昌弓、矢、斧、鉞,授權他可以討伐不聽命的諸侯,得專征伐。建安十八年(213年)五月漢獻帝曾下詔“君(曹操)糾虔天刑,章厥有罪,犯關干紀,莫不誅殛”。曹操在此舉文王故事,實為自贊獻帝詔己得專征伐甚宜。
22.為仲尼所稱:仲尼,孔子字。此句指孔子贊美周文王當三分天下有其二的情況下,仍能“以服事殷”,并盛贊“周之德,其可謂至德也矣”。曹操舉文王例以證明他自己正在效法周文王,現在也是三分天下有其二而能忠心事漢,喻自德足堪與周文王相伯仲。
23.達及德行,猶奉事殷:殷,朝代名。商的第十代君王盤庚從奄(今山東曲阜)遷都于殷邑(今河南安陽小屯村),因而商也被稱為殷。《論語·泰伯》:“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曹操這兩句是說他要效法達到周文王“以服事殷”的德行,因而他一定會盡忠劉漢王朝。以表明他的態度,絕不做“漢賊”。
24.齊桓之功,為霸之道:齊桓公的功績,就在于創造了“為霸之道”。齊桓即齊桓公,春秋時齊國國君,前685—前643年在位。姜姓,名小白。齊襄公弟,周朝開國勛臣姜尚之后。襄公被殺后,從莒回國取得政權。任用管仲進行改革,國力富強。以“尊王攘夷”相號召,幫助燕國打敗北戎;營救邢衛兩國,制止了戎狄對中原的進攻;聯合中原諸侯進攻蔡楚,和楚國會盟于召陵(今河南郾城東北);還安定東周王室的內亂;多次大會諸侯,訂立盟約,成為春秋時的第一個霸主。曹操在此稱贊齊桓公的“為霸之道”,實際就是看重的“尊王攘夷”之道。可以說曹操的“挾天子以令諸侯”之計就是對齊桓公“尊王攘夷”謀略的發揮和發展。
25.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春秋時齊桓公根據管仲提出的“尊王攘夷”、“取信諸侯”的宏觀圖霸方略,曾采取了八條措施。在此八項措施的基礎上圍繞解決團結中原諸侯,與楚爭斗,穩定周室等大的國際政治軍事爭端。先后組織舉行了十五次會盟。其中意義重大的有九次,即是曹操詩中所指的“九合諸侯”。周襄王二年,即齊桓公三十六年(前650年),王子帶勾結戎狄攻入王城(今河南洛陽),焚東門。齊桓公使管仲會秦、晉伐戎之師并戍守周室。此即曹操詩中的“一匡天下”。但另一說“一匡天下”指定周太子位事。
26.不以兵車:指齊桓公稱諸侯以匡周室,主要靠的不是武力,主要靠的完全落實了取信于諸侯和周室的如前所述的八條得力措施。
27.正而不譎(jué),其德傳稱:《中國歷代戰爭史·齊桓公之霸業》:“中原諸侯皆崇信齊桓公,懷德畏威。”“在周室衰歇以后,中原得免陷于崩潰者,實皆由于齊桓公創導霸業之力。”又“桓公為人,豁達有大度。”管仲評齊28.桓公:“無小智惕而有大慮。”諸論即是曹操所指的“正而不譎”意。“歸魯之侵地常潛。歸衛之侵地吉臺,原始、柒里。歸燕之侵地柴夫,吠狗。”此皆齊桓公“正而不譎”之重大史實。譎:詭詐。
29.孔子所嘆,并稱夷吾:夷吾,即管仲(?—前645年),即管敬仲。春秋時期政治家。《論語·憲問》:“子曰:‘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又謂:“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賜,微管仲,吾其披發左衽矣。豈若匹夫匹婦之為諒也,自經于溝瀆而莫之知也?”這是孔子在纂修春秋史時,唯獨推崇齊桓公與管仲之功的贊詞。
廟胙(zuò):祭祀用的肉。胙:古代祭祀時供的肉。《左傳·僖公四年》:“太子祭于曲沃,歸胙于公。”《后漢書·鄧慮傳》:“四時致宗廟之胙。”李賢注“祭廟肉也。”
30.小白:齊桓公名。呂世安《中華全史演義》:“齊桓公會諸侯于葵丘,襄王使宰孔賜齊侯胙,曰:‘以伯舅耋老,加勞,賜一級,無下拜。’對曰:‘天威不違顏咫尺,小白敢貪天子之命,無下拜,恐隕越于下,以遺天子羞。’下拜登受。”此即曹操所指的齊桓公雖有大功于周,卻不敢受周襄王所賜之大禮事。
31.天威在顏咫尺:此句寫自己對劉漢皇帝誠惶誠恐,遵命唯謹貌。表示雖有功而不失臣節,表示要像齊桓公一樣維護周王的尊嚴。天威,古謂天的威靈。《尚書·泰誓上》:“肅將天威。”引申指帝王的威嚴。《左傳·僖公九年》:“天威不違顏咫尺。”在顏,即不違顏意,即特別親切地感受到了天子的威嚴。
32.晉文亦霸,躬奉天王:晉文即晉文公,春秋時晉國國君,前636年—前628年在位。晉獻公子,名重耳。因獻公立幼子為嗣,曾出奔在外十九年,由秦送回即位。即位時已六十二歲。整頓內政,增強軍隊,使國力強盛,又平定周的內亂,迎接周襄王復位,以“尊王”相號召。城濮之戰,大勝楚軍并在踐土(今河南滎陽東北)大會諸侯,成為霸主。
33.受賜圭瓚(zàn),秬鬯(chàng)彤弓:圭瓚,古代的一種玉制酒器。鬯,古代祭祀用的酒。彤弓,朱紅色的弓。古代諸侯有大功時,天子賞賜弓矢,使“專征伐”。彤弓就是其中之一。周襄王二十年,即晉文公四年四月六日至四月十日即五天之內以晉、秦、齊、宋多國部隊九萬人,一舉擊潰楚軍十一萬人,大獲全勝。周襄王為嘉獎其勞,于五月十六日在踐土(今河南廣武縣之滎澤城)王宮接受朝覲時,賜給晉文公如下獎品:大輅之服(祭祀用之在馬服飾),戎輅之服(軍事用之車馬服飾),彤弓,(赤色箭)一百,玄弓(黑色弓)一,矢一千,秬鬯一卣(祭祀神用黑黍酒一壇),虎賁三百人(天子近衛虎士)。
34.廬弓:形似戟的一種弓。矢千:一千支箭。矢,即箭。
35.虎賁(bēn):勇士,武士。
36.威服諸侯,師之者尊:春秋時期,鄭國處于中原中心,凡爭霸者皆爭鄭國。鄭亦依勢而傾,齊桓生前,鄭時楚時齊。到晉文公時,城濮之戰,大勝楚軍,大軍耀武于衡雍(今河南省原武縣,當時黃河在原武縣北方),鄭文公親自來晉軍致犒,并以謝罪。晉文公于周襄王二十年,即晉文公四年(前632年)五月十四日丁未以戰楚得勝之師率晉、宋、齊、魯、鄭、陳、蔡、邾、莒等國在踐土(今河南廣武縣之滎澤城)會盟,并向周襄王獻上楚國的戰車和俘虜。周襄王命尹氏、王子虎、內史叔興父,以策命晉侯為侯伯,即為諸侯之長。周襄王慰勞道“自伯舅(齊桓公)即世,荊楚復強,憑陵中夏,得叔父仗儀翦伐以尊王室,自文武以下皆賴叔父之休,豈惟朕躬。”又慰囑“王請叔父,敬服王命,以綏四國,糾逖王慝。”各國諸侯亦公認晉文公為霸主。
37.八方聞之,名亞齊桓:《中國歷代戰爭史·晉楚城濮之戰》:“晉文公一戰定霸,業績輝煌,蓋自齊桓公殂謝以來未有之盛也。”
38.河陽之會,詐稱周王:河陽,古縣名,春秋晉邑(今河南孟縣西)。周襄王二十年,即晉文公四年(前632年)十月,因許國附楚,晉文公率晉、宋、齊、魯、鄭、陳、蔡、邾、莒、秦諸侯盟于溫(古國名,建都于溫)即河陽(今河陽孟縣西)。呂世安《中華全史演義》第八回謂“晉侯召周王,會于河陽”。晉文公這次大會諸侯,并召請周王到河陽之舉,名為朝見周王,實際上是“挾天子以令諸侯”,是故河陽之會后“鄭貳于楚……秦伯悅,與鄭人盟”。一百多年后的孔子在研究春秋史時曾批評晉文公“哪有諸侯召王的道理呢!”《論語·問憲》:“子曰:‘晉文公譎而不正,齊桓公正而不譎。’”
39.紛葩(pā):亦作芬葩。多貌,盛貌,馬融《長笛賦》“紛葩料漫,誠可喜也。”左思《吳都賦》“喧嘩口皇呷,芬葩蔭映。”曹操在此用“紛葩”意在形容晉文公河陽之會后,因諸侯召天子,譎而不正,致使輿論嘩然,菲菲揚揚,批評其導致的不良社會效應。葩:花。
作品譯文
其一
面對著美酒高聲放歌,人生的歲月能有幾何?好比是清晨的露水日出就干,可悲可嘆失去的日月已經很多。
慷慨激昂地唱著歌,內心憂慮卻不能遺忘,用什么來消除憂愁?只有那美酒杜康。
穿青色衣領的學子,寄托著我悠長思慕之心。就是因為渴慕賢才,焦慮吟沉直到如今,
鹿兒嗷嗷鳴叫呼喚朋友,共享原野上找到的艾蒿。我有了尊貴的貴賓,更會設宴鼓樂盛情款待。
清明如約的博學賢才,什么時候被我招來?我的憂慮發自內心,日日夜夜都不會斷絕,
有勞您走過阡陌小路遠道跋涉,枉駕而來致意問候。久別重逢歡宴暢談,感念您還結記著舊日的恩情。
月兒明亮的夜晚星辰稀疏,烏鵲尋找依托向南而飛。繞著大樹飛翔三圈,不知可以依些在那根樹枝?
大山永遠不會嫌高,大海也永遠不會嫌深。像周公那樣虛心對待賢才,一定會得到天下人的擁戴。
其二
姬昌受封為西伯,具有神智和美德。殷朝土地為三份,他有其中兩分。
整治貢品來進奉,不失臣子的職責。只因為崇侯進讒言,而受冤拘禁。
后因為送禮而赦免,受賜斧鉞征伐的權利。他被孔丘稱贊,品德高尚地位顯。
始終臣服殷朝帝王,美名后世流傳遍。齊桓公擁周建立功業,存亡繼絕為霸首。
聚合諸侯捍衛中原,匡正天下功業千秋。號令諸侯以匡周室,主要靠的不是武力。
行為磊落不欺詐,美德流傳于身后。孔子贊美齊桓公,也稱贊管仲。
百姓深受恩惠,天子賜肉與桓公,命其無拜來接受。桓公稱小白不敢,天子威嚴就在咫尺前。
晉文公繼承來稱霸,親身尊奉周天王。周天子賞賜豐厚,儀式隆重。
接受玉器和美酒,弓矢武士三百名。晉文公聲望鎮諸侯,從其風者受尊重。
威名八方全傳遍,名聲僅次于齊桓公。佯稱周王巡狩,招其天子到河陽,因此大眾議論紛紛。
創作背景
第一首詩的寫作時期各說不一,歸之有兩種說法:一是赤壁之戰之前。《三國演義》第四十八回有一段曹操橫槊賦詩的描寫。曹操平定北方后,率百萬雄師,飲馬長江,與孫權決戰。是夜明月皎潔,他在大江之上置酒設樂,歡宴諸將。酒酣,操取槊(長矛)立于船頭,慷慨而歌。二是赤壁之戰之后。第一種說法以章回小說為據,不可靠。第二種說法也無史政。所以這首詩的創作背景尚無定論。
第二首詩當作于建安十七年(212年)至二十二年(217年)之間。自建安十六年(211年)春正月漢獻帝命曹操子曹丕為五官中郎將,置官屬為丞相副后,又封曹植等諸子侯,實為曹氏代替劉氏作盤石安排。人多以為曹操“為漢相,實為漢賊。”于是太原商曜,漢中張魯,關中馬超,安定陽秋等一時俱叛,曹操分命夏侯淵、徐晃、鐘由等討平。建安十七年(212年)漢獻帝特命曹操“贊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如蕭何故事”;建安十九年(214年)三月獻帝七命魏公曹操位在諸王上,改授金璽、赤紱、遠游冠;“二十一年(216年)五月獻帝又加封曹操為魏王;”建安二十二(217年)夏四月,獻帝又命魏王曹操“設天子旌旗,出入稱警蹕;”“冬十月,天子命王(曹操)冕十有二旒,乘金根本,駕六馬,設五時副車,以五官中郎將丕為魏太子。”以上諸項都是曹魏代替劉漢的實際步驟和得力措施。距取代漢獻帝的傀儡地位僅一步之遙。時東吳孫權遣使上書稱臣,稱說天命。但曹操機敏地警覺到這是孫權的一個陰謀,說“是兒欲踞吾著爐火上邪!”曹操深知功高震主之危,故賦此詩表明心跡。
作品鑒賞
《短歌行》是漢樂府的舊題,屬于《相和歌辭·平調曲》。這就是說它本來是一個樂曲的名稱。最初的古辭已經失傳。樂府里收集的同名有24首,最早的是曹操的這首。這種樂曲怎么唱法,現在當然是不知道了。但樂府《相和歌·平調曲》中除了《短歌行》還有《長歌行》,唐代吳兢《樂府古題要解》引證古詩“長歌正激烈”,魏文帝曹丕《燕歌行》“短歌微吟不能長”和晉代傅玄《艷歌行》“咄來長歌續短歌”等句,認為“長歌”、“短歌”是指“歌聲有長短”。現在也就只能根據這一點點材料來理解《短歌行》的`音樂特點。《短歌行》這個樂曲,原來當然也有相應的歌辭,就是“樂府古辭”,但這古辭已經失傳了。現在所能見到的最早的《短歌行》就是曹操所作的擬樂府《短歌行二首》。所謂“擬樂府”就是運用樂府舊曲來補作新詞。
其一
《短歌行》(“對酒當歌”)的主題非常明確,就是作者希望有大量人才來為自己所用。曹操在其政治活動中,為了擴大他在庶族地主中的統治基礎,打擊反動的世襲豪強勢力,曾大力強調“唯才是舉”,為此而先后發布了“求賢令”、“舉士令”、“求逸才令”等;而《短歌行》實際上就是一曲“求賢歌”、又正因為運用了詩歌的形式,含有豐富的抒情成分,所以就能起到獨特的感染作用,有力地宣傳了他所堅持的主張,配合了他所頒發的政令。
《短歌行》原來有“六解”(即六個樂段),按照詩意分為四節來讀。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在這八句中,作者強調他非常發愁,愁得不得了。那么愁的是什么呢?原來他是苦于得不到眾多的“賢才”來同他合作,一道抓緊時間建功立業。試想連曹操這樣位高權重的人居然在那里為“求賢”而發愁,那該有多大的宣傳作用。假如庶族地主中真有“賢才”的話,看了這些話就不能不大受感動和鼓舞。他們正苦于找不到出路呢,沒有想到曹操卻在那里渴求人才,于是那真正有才或自以為有才的許許多多人,就很有可能躍躍欲試,向他“歸心”了。 “對酒當歌”八句,猛一看很像是《古詩十九首》中的消極調子,而其實大不相同。這里講“人生幾何”,不是叫人“及時行樂”,而是要及時地建功立業。又從表面上看,曹操是在抒個人之情,發愁時間過得太快,恐怕來不及有所作為。實際上卻是在巧妙地感染廣大“賢才”,提醒他們人生就像“朝露”那樣易于消失,歲月流逝已經很多,應該趕緊拿定主意,到我這里來施展抱負。所以一經分析便不難看出,詩中濃郁的抒情氣氛包含了相當強烈的政治目的。這樣積極的目的而故意要用低沉的調子來發端,這固然表明曹操真有他的愁思,所以才說得真切;但另一方面也正因為通過這樣的調子更能打開處于下層、多歷艱難、又急于尋找出路的人士的心扉。所以說用意和遣詞既是真切的,也是巧妙的。在這八句詩中,主要的情感特征就是一個“愁”字,“愁”到需要用酒來消解(“杜康”相傳是最早造酒的人,這里就用他的名字來作酒的代稱)。“愁”這種感情本身是無法評價的,能夠評價的只是這種情感的客觀內容,也就是為什么而“愁”。由于自私、頹廢、甚至反動的緣故而愁,那么這愁就是一種消極的感情;反之,為著某種有進步意義的目的而愁,那就成為一種積極的情感。放到具體的歷史背景中看,曹操在這里所表達的愁緒就是屬于后者,應該得到恰當的歷史評價。清人陳沆在《詩比興箋》中說:“此詩即漢高祖《大風歌》思猛士之旨也。‘人生幾何’發端,蓋傳所謂古之王者知壽命之不長,故并建圣哲,以貽后嗣。”這可以說基本上懂得了曹操發愁的含意;不過所謂“并建圣哲,以貽后嗣”還未免說得迂遠。曹操當時考慮的是要在他自己這一生中結束戰亂,統一全中國。與漢高祖唱《大風歌》是既有相通之處,也有不同之處的。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這八句情味更加纏綿深長了。“青青”二句原來是《詩經·鄭風·子衿》中的話,原詩是寫一個姑娘在思念她的愛人,其中第一章的四句是:“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你那青青的衣領啊,深深縈回在我的心靈。雖然我不能去找你,你為什么不主動給我音信?)曹操在這里引用這首詩,而且還說自己一直低低地吟誦它,這實在是太巧妙了。他說“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固然是直接比喻了對“賢才”的思念;但更重要的是他所省掉的兩句話:“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曹操由于事實上不可能一個一個地去找那些“賢才”,所以他便用這種含蓄的方法來提醒他們:“就算我沒有去找你們,你們為什么不主動來投奔我呢?”由這一層含而不露的意思可以看出,他那“求才”的用心實在是太周到了,的確具有感人的力量。而這感人力量正體現了文藝創作的政治性與藝術性的結合。他這種深細婉轉的用心,在《求賢令》之類的文件中當然無法盡情表達;而《短歌行》作為一首詩,就能抒發政治文件所不能抒發的感情,起到政治文件所不能起的作用。緊接著他又引用《詩經·小雅·鹿鳴》中的四句,描寫賓主歡宴的情景,意思是說只要你們到我這里來,我是一定會待以“嘉賓”之禮的,我們是能夠歡快融洽地相處并合作的。這八句仍然沒有明確地說出“求才”二字,因為曹操所寫的是詩,所以用了典故來作比喻,這就是“婉而多諷”的表現方法。同時,“但為君故”這個“君”字,在曹操的詩中也具有典型意義。本來在《詩經》中,這“君”只是指一個具體的人;而在這里則具有了廣泛的意義:在當時凡是讀到曹操此詩的“賢士”,都可以自認為他就是曹操為之沉吟《子衿》一詩的思念對象。正因為這樣,此詩流傳開去,才會起到巨大的社會作用。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讌,心念舊恩。”
這八句是對以上十六句的強調和照應。以上十六句主要講了兩個意思,即為求賢而愁,又表示要待賢以禮。倘若借用音樂來作比,這可以說是全詩中的兩個“主題旋律”,而“明明如月”八句就是這兩個“主題旋律”的復現和變奏。前四句又在講憂愁,是照應第一個八句;后四句講“賢才”到來,是照應第二個八句。表面看來,意思上是與前十六句重復的,但實際上由于“主題旋律”的復現和變奏,因此使全詩更有抑揚低昂、反復詠嘆之致,加強了抒情的濃度。再從表達詩的文學主題來看,這八句也不是簡單重復,而是含有深意的。那就是說“賢才”已經來了不少,我們也合作得很融洽;然而我并不滿足,我仍在為求賢而發愁,希望有更多的“賢才”到來。天上的明月常在運行,不會停止(“掇”通“輟”,“晉樂所奏”的《短歌行》正作“輟”,即停止的意思;高中課本中“掇”的解釋為:拾取,采取。何時可掇:什么時候可以摘取呢);同樣,我的求賢之思也是不會斷絕的。說這種話又是用心周到的表現,因為曹操不斷在延攬人才,那么后來者會不會顧慮“人滿為患”呢?所以曹操在這里進一步表示,他的求賢之心就象明月常行那樣不會終止,人們也就不必要有什么顧慮,早來晚來都一樣會受到優待。關于這一點作者在下文還要有更加明確的表示,這里不過是承上啟下,起到過渡與襯墊的作用。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月明”四句既是準確而形象的寫景筆墨,同時也有比喻的深意。清人沈德潛在《古詩源》中說:“月明星稀四句,喻客子無所依托。”這說明他看出了這四句是比喻,但光說“客子”未免空泛;實際上這是指那些猶豫不定的人才,他們在三國鼎立的局面下一時無所適從。所以曹操以烏鵲繞樹、“何枝可依”的情景來啟發他們,不要三心二意,要善于擇枝而棲,趕緊到自己這一邊來。這四句詩生動刻畫了那些猶豫彷徨者的處境與心情,然而作者不僅絲毫未加指責,反而在濃郁的詩意中透露著對這一些人的關心和同情。這恰恰說明曹操很會做思想工作,完全是以通情達理的姿態來吸引和爭取人才。而像這樣一種情味,也是充分發揮了詩歌所特有的感染作用。最后四句畫龍點睛,明明白白地披肝瀝膽,希望人才都來歸我,確切地點明了此詩的主題。“周公吐哺”的典故出于《韓詩外傳》,據說周公自言:“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輕矣。然一沐三握發,一飯三吐哺,猶恐失天下之士。”周公為了接待天下之士,有時洗一次頭,吃一頓飯,都曾中斷數次,這種傳說當然是太夸張了。不過這個典故用在這里卻是突出地表現了作者求賢若渴的心情。“山不厭高,海不厭深”二句也是通過比喻極有說服力地表現了人才越多越好,決不會有“人滿之患”。借用了《管子·形解》中陳沆說:“鳥則擇木,木豈能擇鳥?天下三分,士不北走,則南馳耳。分奔蜀吳,棲皇未定,若非吐哺折節,何以來之?山不厭土,故能成其高;海不厭水,故能成其深;王者不厭士,故天下歸心。”(亦見《詩比興箋》)這些話是很有助于說明此詩的背景、主題以及最后各句之意的。
總起來說,《短歌行》正像曹操的其它詩作如《蒿里行》、《對酒》、《苦寒行》等一樣,是政治性很強的詩作,主要是為曹操當時所實行的政治路線和政治策略服務的;然而它那政治內容和意義卻完全熔鑄在濃郁的抒情意境之中,全詩充分發揮了詩歌創作的特長,準確而巧妙地運用了比興手法,來達到寓理于情,以情感人的目的。在曹操的時代,他就已經能夠按照抒情詩的特殊規律來取得預期的社會效果,這一創作經驗顯然是值得借鑒的。同時因為曹操在當時強調“唯才是舉”有一定的進步意義,所以他對“求賢”這一主題所作的高度藝術化的表現,也應得到歷史的肯定。
其二
《短歌行》(“周西伯昌”)主要是曹操向內外臣僚及天下表明心跡,當他翦滅群兇之際,功高震主之時,正所謂“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者,但東吳孫權卻瞅準時機竟上表大說天命而稱臣,意在促曹操代漢而使其失去“挾天子以令諸侯”之號召,故曹操機敏地認識到“是兒欲據吾著爐上郁!”故曹操運籌謀略而賦此《短歌行·周西伯昌》。西伯姬昌在紂朝三分天下有其二的大好形勢下,猶能奉事殷紂,故孔子盛稱“周之德,其可謂至德也已矣。”但紂王親信崇侯虎仍不免在紂王前還要讒毀文王,并拘系于羑里。曹操舉此史實,意在表明自己正在克心效法先圣西伯姬昌,并肯定他的所作所為,謹慎惕懼,向來無愧于獻帝之所賞。并大談西伯姬昌、齊桓公、晉文公皆曾受命“專使征伐”。而當今天下時勢與當年的西伯、齊桓、晉文之際頗相類似,天子如命他“專使征伐”以討不臣,乃英明之舉。但他亦效西伯之德,重齊桓之功,戒晉文之詐。然故作謙恭之辭耳,又誰知豈無更討封賞之意乎?不然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五月獻帝下詔曰《冊魏公九錫文》,其文曰“朕聞先王并建明德,胙之以土,分之以民,崇其寵章,備其禮物,所以藩衛王室、左右厥世也。其在周成,管、蔡不靜,懲難念功,乃使邵康公賜齊太公履,東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無棣,五侯九伯,實得征之。世祚太師,以表東海。爰及襄王,亦有楚人不供王職,又命晉文登為侯伯,錫以二輅、虎賁、斧鉞、禾巨鬯、弓矢,大啟南陽,世作盟主。故周室之不壞,系二國是賴。”又“今以冀州之河東、河內、魏郡、趙國、中山、常山,巨鹿、安平、甘陵、平原凡十郡,封君為魏公。錫君玄土,苴以白茅,爰契爾龜。”又“加君九錫,其敬聽朕命。”
觀漢獻帝下詔《冊魏公九錫文》全篇,盡敘其功,以為其功高于伊、周,而其獎卻低于齊、晉,故賜爵賜土,又加九錫,獎勵空前。但曹操被獎愈高,心內愈憂。故曹操在曾早在五十六歲寫的《讓縣自明本志令》中謂“或者人見孤強盛,又性不信天命之事,恐私心相評,言有不遜之志,妄相忖度,每用耿耿。齊桓、晉文所以垂稱至今日者,以其兵勢廣大,猶能奉事周室也。《論語》云‘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可謂至德矣。’夫能以大事小也。”曹操善于總結歷史經驗教訓,并能發揮。鑒于齊桓、晉文當初雖能“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但終未能如西伯姬昌終其身而不代商紂,只是為兒子武王姬發創造條件,一旦天地人三才俱備,那就瓜熟蒂落了,又何必操之過急而速招惡名呢!曹操在此詩中對齊桓、晉文之流貶重褒輕,實際暗諷他們未能深體西伯姬昌“三分天下有其二”“猶奉事殷”之真諦,只學得皮毛,而未入堂奧,他暗欣自己深得文王精義,故亦終其身奉事漢帝而不稱孤道寡,故對孫權伺機上表稱臣之用心,便洞若觀火,使其毒計無所逞其能矣。觀曹操此《短歌行·周西伯昌》其詩,乃一重大的代漢方略無疑。也是對如孫權輩等外內政敵企圖把曹操推向高處不勝寒極端陰謀的粉碎措施。但當自己的臣下如陳群、桓階、夏侯惇等亦誠意敦請曹操稱帝時,曹操亦堅定地回答“若天命在吾,吾為周文王矣。”可見曹操謀略之高超,實非常人所能及。遵循既定方針,實為曹操施政運籌之要略。
作者簡介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瞞,沛國譙(今安徽省亳州市)人。政治軍事方面,曹操消滅了眾多割據勢力,統一了中國北方大部分區域,并實行一系列政策恢復經濟生產和社會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國的基礎。文學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動下形成了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為代表的建安文學,史稱“建安風骨”,在文學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筆。魏朝建立后,曹操被尊為“魏武帝”,廟號“太祖”。事跡見《三國志》卷一本紀。有集三十卷,已散佚。明人輯有《魏武帝集》,今又有《曹操集》。
短歌行原文及翻譯8
原文:
短歌行
魏晉:曹丕
仰瞻帷幕,俯察幾筵。
其物如故,其人不存。
神靈倏忽,棄我遐遷。
靡瞻靡恃,泣涕連連。
呦呦游鹿,草草鳴麑。
翩翩飛鳥,挾子巢枝。
我獨孤煢,懷此百離。
憂心孔疚,莫我能知。
人亦有言,憂令人老。
嗟我白發,生一何早。
長吟永嘆,懷我圣考。
曰仁者壽,胡不是保。
譯文:
仰瞻帷幕,俯察幾筵。
抬頭望這帷幕,低頭看著幾筵。
其物如故,其人不存。
東西還是原來樣,親人卻已不在人間。
神靈倏忽,棄我遐遷。
他的魂魄是這樣匆忙,把我丟下,棄我于人間。
靡瞻靡恃,泣涕連連。
我無依無靠不見親人面,止不住兩眼淚漣漣。
呦呦游鹿,草草鳴麑。
走著的母鹿叫聲不停,銜得蘋草把小鹿呼喚。
翩翩飛鳥,挾子巢枝。
翩翩的飛鳥啊,帶著小鳥飛回巢邊。
我獨孤煢,懷此百離。
只有我孤苦零丁,滿懷悲苦痛難言。
憂心孔疚,莫我能知。
內心憂愁的及其痛苦,沒有人能夠知道我的悲傷。
人亦有言,憂令人老。
古人有過這樣的話:“憂愁會使人衰老”。
嗟我白發,生一何早。
可憐我的白發,生得多么早!
長吟永嘆,懷我圣考。
長歌復長嘆,把父親深深懷念。
曰仁者壽,胡不是保。
古語說:”仁德的人可以長壽”。為什么我的父親不長壽百年?
注釋:
仰瞻(zhān)帷幕,俯察幾筵(yán)。
短歌行:為樂府詩舊題,屬《相和歌·平調曲》。樂府詩里尚有《長歌行》,短歌、長歌的分別在聲調的長短,不是指詩的篇幅長短或詞句的多少。仰瞻:抬起頭來謙恭的觀看。意同“瞻仰”。俯察:低下頭來仔細的看。幾:矮小的桌子,古代人用以倚憑身體。筵:竹席。
其物如故,其人不存。
如故:同原來一樣。
神靈倏忽,棄我遐(xiá)遷。
倏忽:疾速。遐遷:遠離。此指去世。
靡(mǐ)瞻靡恃(shì),泣涕(tì)連連。
靡瞻靡恃:沒有企望了,沒有依靠了。靡,沒有。恃,依靠。泣涕連連:泣涕:眼淚。連連:淚流不止的樣子。
呦呦游鹿,草草鳴麑(ní)。
呦呦:鹿的叫聲。語出《詩·小雅·鹿鳴》:“呦呦鹿鳴”。草草:心不能安定。一作“銜草”。麑:指小鹿。
翩(piān)翩飛鳥,挾子巢枝。
挾子巢枝:鳥攜帶著幼雛棲息在巢里。枝,筑巢之物,一作“棲”。
我獨孤煢(qióng),懷此百離。
孤煢:孤獨。煢:指孑身一人。百離:種種痛苦。離,同“罹難”,憂苦。
憂心孔疚,莫我能知。
憂心孔疚:內心憂愁的.及其痛苦。孔,甚,很。疚,病痛。莫我能知:沒有人能夠知道我的悲傷。
人亦有言,憂令人老。
憂令人老:成語,《古詩》有“思君令人老”句,此化用。令,使。
嗟(jiē)我白發,生一何早。
嗟:嘆息。一何:多么。
長吟永嘆,懷我圣考。
圣考:指曹操。父死稱“考”。圣,對先父的敬詞。
曰仁者壽,胡不是保。
仁者壽:語出《論語·雍也》篇,意為仁者安靜,故多長壽。胡不是保:意即為何(我父親)不能(像仁者那樣)長壽呢!胡,何,為何。
賞析:
此詩寫思親之情。每四句為一解,共六解。第一解寫睹物思人,而人不在;第二解寫失去依恃,淚流不已;第三解以寫鹿麂飛鳥之樂,反襯己悲;第四解寫孤獨無依之哀;第五解寫懷憂早衰;末解痛親早亡。全詩寫得質樸、本色,且其中有作者詩文“工于言情”的特點,十分細致、生動。
詩人從人亡物在寫起,“仰瞻帷幕,俯察幾筵。其物如故,其人不存。”俯仰之際,看到死者生前用過的帷幕、幾筵,不禁觸物傷情,勾起物在人亡之痛。起筆十分自然。
接著以“神靈倏忽,棄我遐遷。靡瞻靡恃,泣涕漣漣。”點明喪親思痛的主題。詩人在極度悲傷中,似乎覺得父親是在十分短疾的時間里忽然遠離自己而去的。“倏忽”一詞非常生動地寫出了曹丕喪親之后,恍然若失的心態。失去曹操不僅失去他生活上的引導者,也失去他政治上的扶持者,因此,使他“靡瞻靡恃,泣涕漣漣”。這里,詩人運用《詩經》的成語“靡瞻匪父,靡依匪母”,來抒寫失去父親的哀傷,顯得很貼切。失去了自己所瞻仰依恃的人,自然使他止不住要“泣涕漣漣”了。于是,這一解緊承開頭,進一步展現詩人失去父親的悲痛心情。
然而,詩人的筆觸沒有繼續順著第二解直傾自己的哀痛心情,卻是突然插人鳴鹿銜草呼喚小鹿,飛鳥挾子歸巢的具體形象:“呦呦游鹿,銜草鳴鷹。翩翩飛鳥,挾子巢枝。”寫出有所“瞻恃”的歡樂,以動物親子之間的和諧、親愛來對比,反襯自己的喪親之哀。筆勢跌宕,拓深了詩歌的意境。
接著,“我獨孤煢,懷此百離。憂心孔疚,莫我能知。”四句又轉入實寫,敘述自己孤寂無依,內心的痛苦是人莫能知的。此寫出憂苦之多,《詩經·小雅·采薇》中有“憂心孔疚,我行不來”句,是表現征人思念家鄉、親人的心情的、詩人借用來表達自己喪親后的孤煢悲苦是很恰當的。
第五解“人亦有言,憂令人老。嗟我白發,生一何早。”緊接上一解中的“優”字展開,由憂字寫到自己白發早生,從憂傷到早衰,還是從自己亡親之痛著筆的。
最后,“長吟永嘆,懷我圣考。日仁者壽,胡不是保?”轉筆寫懷親,悲痛父親早逝。既然,古語說仁者可以長壽,自己的父親卻活得不夠長。滿腔悲痛,進發而出。詩歌也就在這濃重的悼親、思親的情緒中作結。
短歌行原文及翻譯9
短歌行
兩漢:曹操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讌,心念舊恩。(談讌 一作:談宴)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海 一作:水)
譯文
一邊喝酒一邊高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好比晨露轉瞬即逝,失去的時日實在太多!
席上歌聲激昂慷慨,憂郁長久填滿心窩。靠什么來排解憂悶?唯有狂飲方可解脫。
那穿青領(周代學士的服裝)的學子喲,你們令我朝夕思慕。只是因為您的緣故,讓我沉痛吟誦至今。
陽光下鹿群呦呦歡鳴,悠然自得啃食在綠坡。一旦四方賢才光臨舍下,我將奏瑟吹笙宴請嘉賓。
當空懸掛的皓月喲,什么時候才可以拾到;我久蓄于懷的憂憤喲,突然噴涌而出匯成長河。
遠方賓客踏田間小路,一個個屈駕前來探望我。彼此久別重逢談心宴飲,爭將往日的情誼訴說。
月光明亮星光稀疏,一群尋巢烏鵲向南飛去。繞樹飛了三周卻沒斂翅,哪里才有它們棲身之所?
高山不辭土石才見巍峨,大海不棄涓流才見壯闊。我愿如周公一般禮賢下士,愿天下的英杰真心歸順與我。
注釋
1.對酒當歌:一邊喝酒,一邊唱歌。當,是對的意思。
2.幾何:多少。
3.去日苦多:跟(朝露)相比一樣痛苦卻漫長。有慨嘆人生短暫之意。
4.慨當以慷:指宴會上的歌聲激昂慷慨。當以,這里“應當用”的意思。全句意思是,應當用激昂慷慨(的方式來唱歌)。
5.杜康:相傳是最早造酒的人,這里代指酒。
6.青青子衿(jīn),悠悠我心:出自《詩經·鄭風·子衿》。原寫姑娘思念情人,這里用來比喻渴望得到有才學的人。子,對對方的尊稱。衿,古式的衣領。青衿,是周代讀書人的服裝,這里指代有學識的人。悠悠,長久的樣子,形容思慮連綿不斷。
7.沉吟:原指小聲叨念與思索,這里指對賢人的思念與傾慕。
8.呦(yōu)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shēng):出自《詩經·小雅·鹿鳴》。呦呦:鹿叫的聲音。蘋:艾蒿。
9.鼓:彈。
10.何時可掇(duō):什么時候可以摘取呢?掇,拾取,摘取。另解:掇讀chuò,為通假字,掇,通“輟” ,即停止的意思。何時可掇,意思就是什么時候可以停止呢?
11.越陌度阡:穿過縱橫交錯的小路。陌,東西向田間小路。阡,南北向的小路。
12.枉用相存:屈駕來訪。枉,這里是“枉駕”的意思;用,以。存,問候,思念。
13.讌(yàn):通“宴”(原文中讌為“”)。
14.三匝(zā):三周。匝,周,圈。
15.海不厭深:一本作“水不厭深”。這里是借用《管子·形解》中的話,原文是:“海不辭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辭土,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厭人,故能成其眾......”意思是表示希望盡可能多地接納人才。
鑒賞
《短歌行》是漢樂府的舊題,屬于《相與歌辭·平調曲》。這就是說它本來是一個樂曲的名稱。最初的古辭已經失傳。樂府里收集的同名有24首,最早的是曹操的這首。這種樂曲怎么唱法,現在當然是不知道了。但樂府《相與歌·平調曲》中除了《短歌行》還有《長歌行》,唐代吳兢《樂府古題要解》引證古詩“長歌正激烈”,魏文帝曹丕《燕歌行》“短歌微吟不能長”與晉代傅玄《艷歌行》“咄來長歌續短歌”等句,認為“長歌”、“短歌”是指“歌聲有長短”。現在也就只能根據這一點點材料來理解《短歌行》的音樂特點。《短歌行》這個樂曲,原來當然也有相應的歌辭,就是“樂府古辭”,但這古辭已經失傳了。現在所能見到的最早的《短歌行》就是曹操所作的擬樂府《短歌行》。所謂“擬樂府”就是運用樂府舊曲來補作新詞,曹操傳世的《短歌行》共有兩首,這里要介紹的是其中的第一首。
這首《短歌行》的主題非常明確,就是作者希望有大量人才來為自己所用。曹操在其政治活動中,為了擴大他在庶族地主中的統治基礎,打擊反動的世襲豪強勢力,曾大力強調“唯才是舉”,為此而先后發布了“求賢令”、“舉士令”、“求逸才令”等;而《短歌行》實際上就是一曲“求賢歌”、又正因為運用了詩歌的形式,含有豐富的抒情成分,所以就能起到獨特的感染作用,有力地宣傳了他所堅持的主張,配合了他所頒發的政令。
《短歌行》原來有“六解”(即六個樂段),按照詩意分為四節來讀。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在這八句中,作者強調他非常發愁,愁得不得了。那么愁的是什么呢?原來他是苦于得不到眾多的“賢才”來同他合作,一道抓緊時間建功立業。試想連曹操這樣位高權重的人居然在那里為“求賢”而發愁,那該有多大的宣傳作用。假如庶族地主中真有“賢才”的話,看了這些話就不能不大受感動與鼓舞。他們正苦于找不到出路呢,沒有想到曹操卻在那里渴求人才,于是那真正有才或自以為有才的許許多多人,就很有可能躍躍欲試,向他“歸心”了。 “對酒當歌”八句,猛一看很像是《古詩十九首》中的消極調子,而其實大不相同。這里講“人生幾何”,不是叫人“及時行樂”,而是要及時地建功立業。又從表面上看,曹操是在抒個人之情,發愁時間過得太快,恐怕來不及有所作為。實際上卻是在巧妙地感染廣大“賢才”,提醒他們人生就像“朝露”那樣易于消失,歲月流逝已經很多,應該趕緊拿定主意,到我這里來施展抱負。所以一經分析便不難看出,詩中濃郁的抒情氣氛包含了相當強烈的政治目的。這樣積極的目的而故意要用低沉的調子來發端,這固然表明曹操真有他的愁思,所以才說得真切;但另一方面也正因為通過這樣的調子更能打開處于下層、多歷艱難、又急于尋找出路的人士的心扉。所以說用意與遣詞既是真切的,也是巧妙的。在這八句詩中,主要的情感特征就是一個“愁”字,“愁”到需要用酒來消解(“杜康”相傳是最早造酒的人,這里就用他的名字來作酒的代稱)。“愁”這種感情本身是無法評價的,能夠評價的只是這種情感的客觀內容,也就是為什么而“愁”。由于自私、頹廢、甚至反動的緣故而愁,那么這愁就是一種消極的感情;反之,為某種有進步意義的目的而愁,那就成為一種積極的情感。放到具體的歷史背景中看,曹操在這里所表達的愁緒就是屬于后者,應該得到恰當的歷史評價。清人陳沆在《詩比興箋》中說:“此詩即漢高祖《大風歌》思猛士之旨也。‘人生幾何’發端,蓋傳所謂古之王者知壽命之不長,故并建圣哲,以貽后嗣。”這可以說基本上懂得了曹操發愁的含意;不過所謂“并建圣哲,以貽后嗣”還未免說得迂遠。曹操當時考慮的是要在他自己這一生中結束戰亂,統一全中國。與漢高祖唱《大風歌》是既有相通之處,也有不同之處的'。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這八句情味更加纏綿深長了。“青青”二句原來是《詩經·鄭風·子衿》中的話,原詩是寫一個姑娘在思念她的愛人,其中第一章的四句是:“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你那青青的衣領啊,深深縈回在我的心靈。雖然我不能去找你,你為什么不主動給我音信?)曹操在這里引用這首詩,而且還說自己一直低低地吟誦它,這實在是太巧妙了。他說“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固然是直接比喻了對“賢才”的思念;但更重要的是他所省掉的兩句話:“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曹操由于事實上不可能一個一個地去找那些“賢才”,所以他便用這種含蓄的方法來提醒他們:“就算我沒有去找你們,你們為什么不主動來投奔我呢?”由這一層含而不露的意思可以看出,他那“求才”的用心實在是太周到了,的確具有感人的力量。而這感人力量正體現了文藝創作的政治性與藝術性的結合。他這種深細婉轉的用心,在《求賢令》之類的文件中當然無法盡情表達;而《短歌行》作為一首詩,就能抒發政治文件所不能抒發的感情,起到政治文件所不能起的作用。緊接他又引用《詩經·小雅·鹿鳴》中的四句,描寫賓主歡宴的情景,意思是說只要你們到我這里來,我是一定會待以“嘉賓”之禮的,我們是能夠歡快融洽地相處并合作的。這八句仍然沒有明確地說出“求才”二字,因為曹操所寫的是詩,所以用了典故來作比喻,這就是“婉而多諷”的表現方法。同時,“但為君故”這個“君”字,在曹操的詩中也具有典型意義。本來在《詩經》中,這“君”只是指一個具體的人;而在這里則具有了廣泛的意義:在當時凡是讀到曹操此詩的“賢士”,都可以自認為他就是曹操為之沈吟《子衿》一詩的思念對象。正因為這樣,此詩流傳開去,才會起到巨大的社會作用。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讌,心念舊恩。”
這八句是對以上十六句的強調與照應。以上十六句主要講了兩個意思,即為求賢而愁,又表示要待賢以禮。倘若借用音樂來作比,這可以說是全詩中的兩個“主題旋律”,而“明明如月”八句就是這兩個“主題旋律”的復現與變奏。前四句又在講憂愁,是照應第一個八句;后四句講“賢才”到來,是照應第二個八句。表面看來,意思上是與前十六句重復的,但實際上由于“主題旋律”的復現與變奏,因此使全詩更有抑揚低昂、反復詠嘆之致,加強了抒情的濃度。再從表達詩的文學主題來看,這八句也不是簡單重復,而是含有深意的。那就是說“賢才”已經來了不少,我們也合作得很融洽;然而我并不滿足,我仍在為求賢而發愁,希望有更多的“賢才”到來。天上的明月常在運行,不會停止(“掇”通“輟”,“晉樂所奏”的《短歌行》正作“輟”,即停止的意思;高中課本中“掇”的解釋為:拾取,采取。何時可掇:什么時候可以摘取呢);同樣,我的求賢之思也是不會斷絕的。說這種話又是用心周到的表現,因為曹操不斷在延攬人才,那么后來者會不會顧慮“人滿為患”呢?所以曹操在這里進一步表示,他的求賢之心就象明月常行那樣不會終止,人們也就不必要有什么顧慮,早來晚來都一樣會受到優待。關于這一點作者在下文還要有更加明確的表示,這里不過是承上啟下,起到過渡與襯墊的作用。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月明”四句既是準確而形象的寫景筆墨,同時也有比喻的深意。清人沈德潛在《古詩源》中說:“月明星稀四句,喻客子無所依托。”這說明他看出了這四句是比喻,但光說“客子”未免空泛;實際上這是指那些猶豫不定的人才,他們在三國鼎立的局面下一時無所適從。所以曹操以烏鵲繞樹、“何枝可依”的情景來啟發他們,不要三心二意,要善于擇枝而棲,趕緊到自己這一邊來。這四句詩生動刻畫了那些猶豫彷徨者的處境與心情,然而作者不僅絲毫未加指責,反而在濃郁的詩意中透露對這一些人的關心與同情。這恰恰說明曹操很會做思想工作,完全是以通情達理的姿態來吸引與爭取人才。而像這樣一種情味,也是充分發揮了詩歌所特有的感染作用。最后四句畫龍點睛,明明白白地披肝瀝膽,希望人才都來歸我,確切地點明了此詩的主題。“周公吐哺”的典故出于《韓詩外傳》,據說周公自言:“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輕矣。然一沐三握發,一飯三吐哺,猶恐失天下之士。”周公為了接待天下之士,有時洗一次頭,吃一頓飯,都曾中斷數次,這種傳說當然是太夸張了。不過這個典故用在這里卻是突出地表現了作者求賢若渴的心情。“山不厭高,海不厭深”二句也是通過比喻極有說服力地表現了人才越多越好,決不會有“人滿之患”。借用了《管子·形解》中陳沆說:“鳥則擇木,木豈能擇鳥?天下三分,士不北走,則南馳耳。分奔蜀吳,棲皇未定,若非吐哺折節,何以來之?山不厭土,故能成其高;海不厭水,故能成其深;王者不厭士,故天下歸心。”(亦見《詩比興箋》)這些話是很有助于說明此詩的背景、主題以及最后各句之意的。
總起來說,《短歌行》正像曹操的其它詩作如《蒿里行》、《對酒》、《苦寒行》等一樣,是政治性很強的詩作,主要是為曹操當時所實行的政治路線與政治策略服務的;然而它那政治內容與意義卻完全熔鑄在濃郁的抒情意境之中,全詩充分發揮了詩歌創作的特長,準確而巧妙地運用了比興手法,來達到寓理于情,以情感人的目的。在曹操的時代,他就已經能夠按照抒情詩的特殊規律來取得預期的社會效果,這一創作經驗顯然是值得借鑒的。同時因為曹操在當時強調“唯才是舉”有一定的進步意義,所以他對“求賢”這一主題所作的高度藝術化的表現,也應得到歷史的肯定。
短歌行原文及翻譯10
短歌行-曹操原文:
短歌行
曹操〔兩漢〕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
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
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闊談?,心念舊恩。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
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注釋
①當:臨。②幾何:多少。意思是嘆人生短促,時光易逝。③去日:過去了的日子。④這句對應首句,表達在感嘆時光飛逝的同時,更應慷慨高歌,只是苦于憂思重重,難以釋懷。⑤杜康:相傳是古代最早的造酒人,此處代指酒。⑥子衿:周代讀書人的服裝,這里指代有學識的人。衿,衣領。⑦悠悠:形容憂慮不斷。借用《詩經·鄭風·子衿》里的詩句,表達對賢才的思念。⑧但:只。君:指賢才。⑨沉吟:指低聲吟詠《詩經》中的《子衿》一詩。⑩呦呦:鹿叫聲。⑩蘋:艾蒿。?鼓:彈奏。B掇:拾取。此句意將賢者比為高空明月,可望而不可即,喻指人才難得。?越陌度阡:指賢士遠道而來。陌、阡,田野中縱橫交錯的小路。南北為阡,東西為陌。?枉用:指賢士屈尊相從。存:問候。⑩契闊:久別。談燕:歡飲暢談。燕通“宴”。?烏鵲:烏鴉。8吐哺:熱情接待,不敢怠慢。哺,口中咀嚼著的食物。四歸心:心悅誠服地歸順。
短歌行-曹操拼音解讀:
duǎngēháng
cáocāo〔liǎnghàn〕
duìjiǔdānggē,rénshēngjǐhé!
pìrúcháolù,qùrìkǔduō。
kǎidāngyǐkāng,yōusīnánwàng。
héyǐjiěyōu?wéiyǒudùkāng。
qīngqīngzǐjīn,yōuyōuwǒxīn。
dànwéijun1gù,chényínzhìjīn。
yōuyōulùmíng,shíyězhīpíng。
wǒyǒujiābīn,gǔsèchuīshēng。
míngmíngrúyuè,héshíkěduō?
yōucóngzhōnglái,búkěduànjué。
yuèmòdùqiān,wǎngyòngxiàngcún。
qìkuòtán?,xīnniànjiùēn。
yuèmíngxīngxī,wūquènánfēi。
ràoshùsānzā,hézhīkěyī?
shānbúyàngāo,hǎibúyànshēn。
zhōugōngtǔbǔ,tiānxiàguīxīn。
相關翻譯
一邊喝著酒,一邊唱著歌,人生能有多少這樣美好的歲月呢!生命就像早晨的露水一樣轉瞬即逝,可悲的是逝去的日子太多了。宴會上的歌聲激昂慷慨,思念賢才的憂愁卻難以忘懷。用什么來排解心中的憂愁呢?只能借助美酒來消解。那些學識淵博的賢能之士呀,我對你們的思慮連綿不斷。
只是因為對你們的思念傾慕,讓我沉痛吟誦《子衿》一直到現在。陽光下呦呦歡鳴的鹿群,吃著田野里的艾蒿。我有滿座的嘉賓,宴飲之中有奏瑟吹笙的樂聲賢能的人如同皎潔的月光,我什么時候才可以摘取呢?是真深深的憂思之情從心中涌起,一時不能斷絕。不那些賢能之士穿過縱橫交錯的田間小路,屈駕前來探訪我。
我們久別重逢歡飲暢談,敘說那往日的恩情。月光明亮星兒稀少,一群(尋巢的)烏鴉向南飛去繞著樹飛了三圈,哪根枝丫才是它們棲身之處?高山不會滿足它的高峻挺拔,大海不會滿足它的壯闊深邃。我愿像周公那樣熱切殷勤地禮待賢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悅誠服地歸順于我。
相關賞析
賞析:
這首詩是曹操最有名的詩篇之一,千百年來流傳甚廣,以至于說起曹操,人們就會想起他的那句“對酒當歌,人生幾何”“何以解憂,唯有杜康”。當年曹操在平定北方后,率領著百萬雄師,飲馬長江,要與孫權爭奪那江東之地,當夜明月皎皎。曹操為了穩定軍心,鼓勵士氣,便大展酒宴,與眾將士痛飲一番,期間詩興大發,慷慨而歌,寫下了這首膾炙人口的《短歌行》。
詩人用詩歌來表明自己在政治上的用意,在微微的醉酒之后,道出了內心的期許,“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而青衿在古代是被作為讀書人的代稱,開篇就點名了這個求人才的主題。接著詩人又唱道“我有嘉賓,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時可掇?”“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在這里表達的是詩人求賢若渴的心情。在這首酒醉后的高歌中,詩人明明白白地將自己的內心感受吟詠出來,他雖然引用《詩經》中的詞句,但卻沒有《詩經》中那般幽怨的情感,而是寄托了自己最初和最終的理想。
曹操是一個為了千秋大業而活著的人,他在詩歌中毫不掩飾地表達自己求賢若渴的心情和希望名垂青史的愿望,雖然其中有著哀思的情調,但卻絲毫沒有妨礙到整首詩歌的主題,那就是立業建功。
詩中名句頗多,像“何以解憂,唯有杜康”,“月明星稀,烏鵲南飛”,“山不厭高,海不厭深”等。曹操的《短歌行》是一首藝術性極高的古詩。在這首詩中,三國里那個奸詐的亂世梟雄不見了蹤影,一個求賢若渴、憂國憂民的賢明領袖形象兀立在我們面前。
【內容解析】
《短歌行》是漢樂府舊題,屬于《相和歌辭·平調曲》。曹操的《短歌行》是建安時期杰出的詩作,也是他的代表作,它代表著人生的兩面,一方面是人生的憂患,一方面是人生的歡樂。本詩是一首抒情性很強的言志詩全篇抒寫了詩人對時光易逝的感慨,流露出詩人求賢若渴的心情,抒發了詩人渴望建功立業的雄心壯志。
全詩共32句,8句一節,可以分為四節。
第一節(“對酒當歌”至“唯有杜康”)主要抒寫了詩人對人生苦短的憂嘆。本節中,“憂”是詩人主要的感情特征,“憂”到需要用酒來消解的地步。本節兩處提到了“酒”魏晉時期,“酒”是詩人的喜好。本節開篇就用“對酒當歌”直抒胸臆“憂”嘆人生苦短,猛一看,很是消極,其實不然。這里講“人生幾何”,不是叫人及時行樂,而是及時建功立業,實現自己的宏偉志向。詩人生逢亂世,目睹百姓顛沛流離,他渴望改變亂世局面,建功立業而不得,因而發出人生苦短的憂嘆。這種“憂嘆”具體到歷史背景中,就是詩人為了實現統一大業的雄心壯志而苦苦追求,這種“憂”是追求中的痛苦,是遠大理想還沒有實現時所產生的煩惱,是一種積極的情感。那么“何以解憂?唯有杜康(酒)”表面上看,詩人借酒解憂,抒個人之情,抱怨人生苦短,實則是巧妙含蓄地提醒廣大賢士:人生就像“朝露”那樣易于消失,賢士們要珍惜時間,及時施展才華,實現自己的理想抱負。
第二節(“青青子衿”至“鼓瑟吹笙”)旨在抒寫詩人期盼嘉賓的良好心愿。詩人引用典故《詩經·鄭風·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固然是直接表達了對“賢才”的思念;但更重要的是他所省掉的兩句話:“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事實上,詩人是不可能逐個地去找那些“賢才”,所以他便用這種含蓄的方法來提醒他們:“就算我沒有去找你們,你們為什么不主動來投奔我呢?”由這一層含而不露的意思可以看出,他“求才”時用心的周到,的確感人。這種“感人”正是文藝創作的政治性與藝術性的結合。詩人這種含蓄、婉轉的用心,在《求賢令》之類的文件中當然無法盡情表達;而《短歌行》作為一首詩,就能抒發政治文章所不能抒發的感情起到政治文章所不能起的作用。緊接著他又引用典故《詩經·小雅·鹿鳴》中的四句,描寫賓主歡宴的情景,言外之意是說只要你們到我這里來,我一定會以“嘉賓”之禮對待大家,我們是能夠歡快融洽地相處并合作的。這八句仍然沒有明確地說出“求才”二字,因為是詩歌,所以他用典故作比喻,表達自己的心志,這就是“婉而多諷”的表現手法。同時,“但為君故”這個“君”字,在曹操的詩中也具有典型的意義。本來在《詩經》中“君”只是指一個具體的'人;而在這里則具有了更廣泛的意義:在當時凡是讀到此詩的“賢士”,都可以認為自己就是詩人為之沉吟《子衿》一詩所思念的對象。正因為這樣,此詩流傳開去,才會起到巨大的社會作用。
第三節(“明明如月”至“心念舊恩”)本節重在寫詩人為才而憂,渴求賢人的強烈之心。詩人把人才比作皎潔的明月,足見他對人才的仰慕。這節是對整首詩歌前十六句的強調和照應。前四句講憂愁,是第一個八句的照應;后四句講“賢才”到來,是第二個八句的照應。這看似與前十六句重復的,但實際上由于“求賢立志”的“主題旋律”的復現和變奏,全詩具有抑揚低昂、反復詠嘆之效,以此加強了抒情的濃度。再從表達詩的文學主題來看,這八句也不是簡單重復,而是含有深意的。那就是說“賢才”已經來了不少,我們也相處得很融洽;然而我并不滿足,我仍在為求賢而發愁,希望有更多的“賢才”到來。天上的明月常在運行,不會停止;同樣,我的求賢之思也是不會斷絕的。所以曹操在這里進一步告示天下,他的求賢之心就像明月常行那樣不會終止,人們也就不必有什么顧慮,早來晚來都一樣會受到優待。關于這一點作者在詩歌下節還要有更加明確的表示,這里是承上啟下,起到過渡與襯墊的作用。
第四節(“月明星稀”至“天下歸心”)本節作為詩歌的結尾,表達作者敞開胸懷,廣納天下賢才以求建功立業的雄心壯志。本節前四句既是準確而形象的寫景筆墨,也有比喻的深意。清人沈德潛《古詩源》中說:“月明星稀四句,喻客子無所依托。”實際上是說那些猶豫不決的人才,在三國鼎立的局面下一時無所適從。詩人以烏鴉繞樹、“何枝可依”的情景來啟發他們“良禽擇木而棲”,喻賢明的人不要三心二意,要當機立斷,擇主而侍趕緊到我這邊來。詩人求賢立志的自信、堅定不言而喻。最后四句更是畫龍點睛,希望人才都來歸順我曹操,點明了全詩的主旨。詩人引用“周公吐哺”的典故,以周公自比,不僅含蓄而深刻表達自己求賢若渴、禮賢下士的迫切之心,也表明自己渴望賢才歸順,一統天下的宏偉大志。
《短歌行》是一首政治性很強的詩作,含蓄隱約地表現了作者復雜曲折的心情,耐人尋味。“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從某種意義上說,《短歌行》也就是為曹操當時所實行的政治路線和政治策略服務的;全詩充分按照抒情言志的規律,準確而巧妙地運用了比興手法,將政治內容和現實意義完全熔鑄在濃郁的抒情意境之中,以達到寓理于情,以情感人的目的。以取得預期的社會效果。在曹操的時代,這一創作經驗顯然是值得借鑒的。同時,曹操在當時的強調“唯才是舉”是有一定的進步意義,因此詩作對“求賢”這一主題所作的高度藝術化的表現,也就是合情合理、值得后世肯定的。
【章法點評】
1.言志與抒情相結合
《短歌行》表達的是作者渴望招納賢才、建功立業的宏圖大志。詩歌通過“對酒當歌”“人生譬如朝露”“杜康解憂”的憂傷無奈的直抒,表達了對時光流逝、功業未就的深沉感慨,又以“周公吐哺,天下歸心”的胸襟展示自己招攬天下英才完成統一大業的宏偉抱負,使得抒情與言志得到完美的統一。也就是說,言志是這首詩歌的基調和靈魂。它加強了詩作的內容,使之更為厚重;言志決定著詩作的主旨,使之更為深刻。然而,言志如果不輔之以必要的抒情,則容易陷入“質木無文”的境地。而本詩的抒情性,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加強作品感染力的藝術效果。這也正體現了“以情為文,以文被質”的建安文學的特點。而這種章法是具有作者獨創性的,與兩漢作家的文學創作截然不同
2.多處引用化用,語言簡約而含蓄
這首詩歌以“憂”行文,使得行文脈絡清晰,結構嚴謹;“掇”“越”“度”“繞”“依”等動詞的準確、巧妙運用,形象、生動地表達作者對人才的渴望。詩歌兩處引用《詩經》“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中的成句,一處引用古諺語中“對酒當歌,人生兒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的成句,兩處化用《管子·形勢解》和《韓詩外傳》等典籍中“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的語句,化繁為簡,精練含蓄,使詩歌內容深厚,莊重典雅。
3.句式整齊,音調和諧,多用反詰語
詩歌大量反詰語的運用,如“人生幾何”“何以解憂”“何時可掇”“何枝可依”更能啟發讀者的聯想和思考,使詩味更加蘊藉。此外,本詩全用四言,句式整齊,音調和諧;四句一韻,平仄韻腳交互使用,句式整齊,音調和諧,無論是視覺或是聽覺,都能給人一種美感,也無疑增強了作品的藝術性。
作者介紹
曹操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三國時期曹魏政權的奠基人,赫赫有名的北方霸主,曾擔任東漢丞相,后加封魏王。他于文學上頗有建樹,開啟并繁榮了建安文學,他的詩歌氣勢豪邁,抒發自己的政治抱負,也反映了漢末人民的苦難生活。著有兵法《孫子略解》《兵書接要》,詩歌《觀滄海》《龜雖壽》等。詳情
短歌行原文及翻譯11
原文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
何以解憂?惟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
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
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闊談讌,心念舊恩。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
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譯文
面對美酒應該高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對酒當歌,人生幾何?注:“對酒當歌”一句,很多學者認為“對”和“當”是對稱同意,兩個字的意思是一樣的,此句應譯為:面對著美酒與樂歌。呈現的是曹操與眾臣齊集廳堂,一邊飲酒,一邊欣賞歌舞表演的情景。)
好比早晨的露水,苦于過去的日子太多了!(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席上歌聲激昂慷慨,憂愁長久難以散去。(慨當以慷,憂思難忘。)
靠什么來排解憂悶?唯有喝酒方可解脫。(何以解憂?惟有杜康。)
有才識的人啊,是我深深的牽掛。(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只因為你的緣故啊,讓我思念到如今。(但為君故,沉吟至今。沈同沉)
麋鹿找到了艾蒿,就會相呼相鳴。(呦呦鹿鳴,食野之蘋。)
我要是有了嘉賓,一定要鼓瑟吹笙。(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那皎潔的月亮呦,何時可以摘取呢?(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掇:摘取。)
因此而憂心啊,一直不曾斷絕。(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來吧朋友!越過那田間小道,別管他阡陌縱橫。有勞你枉駕前來,讓我們永遠相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歡飲暢談,重溫那往日的恩情。(契闊談讌,心念舊恩。“讌”同“宴”)
月光如此明亮,星光也顯得暗淡了,一群烏鴉向南飛去。(月明星稀,烏鵲南飛。)
繞樹飛了三周,卻找不到它們的棲身之所,(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會滿足自己的雄偉,海再深也不自滿。(山不厭高,海不厭深。)
若如周公那樣禮待賢才,天下人心皆歸向于我也。(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主題
古代作品《短歌行》是漢樂府的舊題,屬于古代作品《相和歌辭·平調曲》。這就是說它本來是一個樂曲的名稱。最初的古辭已經失傳。
樂府里收集的同名詩有24首,最早的是曹操的這首。這種樂曲怎么唱法,現在當然是不知道了。但樂府古代作品《相和歌·平調曲》中除了古代作品《短歌行》還有古代作品《長歌行》,唐代吳兢古代作品《樂府古題要解》引證古詩“長歌正激烈”,魏文帝曹丕古代作品《燕歌行》“短歌微吟不能長”和晉代傅玄古代作品《艷歌行》“咄來長歌續短歌”等句,認為“長歌”、“短歌”是指“歌聲有長短”。我們現在也就只能根據這一點點材料來理解古代作品《短歌行》的音樂特點。古代作品《短歌行》這個樂曲,原來當然也有相應的歌辭,就是“樂府古辭”,但這古辭已經失傳了。現在所能見到的最早的古代作品《短歌行》就是曹操所作的擬樂府古代作品《短歌行》。所謂“擬樂府”就是運用樂府舊曲來補作新詞,曹操傳世的古代作品《短歌行》共有兩首,這里要介紹的是其中的第一首。
這首古代作品《短歌行》的.主題非常明確,就是作者希望有大量人才來為自己所用。曹操在其政治活動中,為了擴大他在庶族地主中的統治基礎,打擊反動的世襲豪強勢力,曾大力強調“唯才是舉”,為此而先后發布了“求賢令”、“舉士令”、“求逸才令”等;而古代作品《短歌行》實際上就是一曲“求賢歌”、又正因為運用了詩歌的形式,含有豐富的抒情成分,所以就能起到獨特的感染作用,有力地宣傳了他所堅持的主張,配合了他所頒發的政令。
賞析
古代作品《短歌行》原來有“六解”(即六個樂段),我們現在按照詩意分為四節來讀。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在這八句中,作者強調他非常發愁,愁得不得了。那么愁的是什么呢?原來他是苦于得不到眾多的“賢才”來同他合作,一道抓緊時間建功立業。試想連曹操這樣位高權重的人居然在那里為“求賢”而發愁,那該有多大的宣傳作用。假如庶族地主中真有“賢才”的話,看了這些話就不能不大受感動和鼓舞。
他們正苦于找不到出路呢,沒有想到曹操卻在那里渴求人才,于是那真正有才或自以為有才的許許多多人,就很有可能躍躍欲試,向他“歸心”了。“對酒當歌”八句,猛一看很象是古代作品《古詩十九首》中的消極調子,而其實大不相同。
這里講“人生幾何”,不是叫人“及時行樂”,而是要及時地建功立業。又從表面上看,曹操是在抒個人之情,發愁時間過得太快,恐怕來不及有所作為。實際上卻是在巧妙地感染廣大“賢才”,提醒他們人生就象“朝露”那樣易于消失,歲月流逝已經很多,應該趕緊拿定主意,到我這里來施展抱負。
所以一經分析便不難看出,詩中濃郁的抒情氣氛包含了相當強烈的政治目的。這樣積極的目的而故意要用低沉的調子來發端,這固然表明曹操真有他的愁思,所以才說得真切;但另一方面也正因為通過這樣的調子更能打開處于下層、多歷艱難、又急于尋找出路的人士的心扉。所以說用意和遣詞既是真切的,也是巧妙的。在這八句詩中,主要的情感特征就是一個“愁”字,“愁”到需要用酒來消解(“杜康”相傳是最早造酒的人,這里就用他的名字來作酒的代稱)。“愁”這種感情本身是無法評價的,能夠評價的只是這種情感的客觀內容,也就是為什么而“愁”。
由于自私、頹廢、甚至反動的緣故而愁,那么這愁就是一種消極的感情;反之,為著某種有進步意義的目的而愁,那就成為一種積極的情感。放到具體的歷史背景中看,曹操在這里所表達的愁緒就是屬于后者,應該得到恰當的歷史評價。
清人陳沆在古代作品《詩比興箋》中說:“此詩即漢高祖古代作品《大風歌》思猛士之旨也。‘人生幾何’發端,蓋傳所謂古之王者知壽命之不長,故并建圣哲,以貽后嗣。”這可以說基本上懂得了曹操發愁的含意;不過所謂“并建圣哲,以貽后嗣”還未免說得迂遠。曹操當時考慮的是要在他自己這一生中結束戰亂,統一全中國。與漢高祖唱古代作品《大風歌》是既有相通之處,也有不同之處的。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這八句情味更加纏綿深長了。“青青”二句原來是古代作品《詩經·鄭風·子衿》中的話,原詩是寫一個姑娘在思念她的愛人,其中第一章的四句是:“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你那青青的衣領啊,深深縈回在我的心靈。雖然我不能去找你,你為什么不主動給我音信?)曹操在這里引用這首詩,而且還說自己一直低低地吟誦它,這實在是太巧妙了。他說“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固然是直接比喻了對“賢才”的思念;但更重要的是他所省掉的兩句話:“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曹操由于事實上不可能一個一個地去找那些“賢才”,所以他便用這種含蓄的方法來提醒他們:“就算我沒有去找你們,你們為什么不主動來投奔我呢?”由這一層含而不露的意思可以看出,他那“求才”的用心實在是太周到了,的確具有感人的力量。
而這感人力量正體現了文藝創作的政治性與藝術性的結合。他這種深細婉轉的用心,在古代作品《求賢令》之類的文件中當然無法盡情表達;而古代作品《短歌行》作為一首詩,就能抒發政治文件所不能抒發的感情,起到政治文件所不能起的作用。
緊接著他又引用古代作品《詩經·小雅·鹿鳴》中的四句,描寫賓主歡宴的情景,意思是說只要你們到我這里來,我是一定會待以“嘉賓”之禮的,我們是能夠歡快融洽地相處并合作的。這八句仍然沒有明確地說出“求才”二字,因為曹操所寫的是詩,所以用了典故來作比喻,這就是“婉而多諷”的表現方法。同時,“但為君故”這個“君”字,在曹操的詩中也具有典型意義。本來在古代作品《詩經》中,這“君”只是指一個具體的人;而在這里則具有了廣泛的意義:在當時凡是讀到曹操此詩的“賢士”,都可以自認為他就是曹操為之沈吟古代作品《子衿》一詩的思念對象。正因為這樣,此詩流傳開去,才會起到巨大的社會作用。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心念舊恩。”
這八句是對以上十六句的強調和照應。以上十六句主要講了兩個意思,即為求賢而愁,又表示要待賢以禮。倘若借用音樂來作比,這可以說是全詩中的兩個“主題旋律”,而“明明如月”八句就是這兩個“主題旋律”的復現和變奏。前四句又在講憂愁,是照應第一個八句;后四句講“賢才”到來,是照應第二個八句。表面看來,意思上是與前十六句重復的,但實際上由于“主題旋律”的復現和變奏,因此使全詩更有抑揚低昂、反復詠嘆之致,加強了抒情的濃度。再從表達詩的文學主題來看,這八句也不是簡單重復,而是含有深意的。
那就是說“賢才”已經來了不少,我們也合作得很融洽;然而我并不滿足,我仍在為求賢而發愁,希望有更多的“賢才”到來。天上的明月常在運行,不會停止(“掇”通“輟”,“晉樂所奏”的古代作品《短歌行》正作“輟”,即停止的意思;高中課本中“掇”的解釋為:拾取,采取。何時可掇:什么時候可以摘取呢);同樣,我的求賢之思也是不會斷絕的。說這種話又是用心周到的表現,因為曹操不斷在延攬人才,那么后來者會不會顧慮“人滿為患”呢?所以曹操在這里進一步表示,他的求賢之心就象明月常行那樣不會終止,人們也就不必要有什么顧慮,早來晚來都一樣會受到優待。關于這一點作者在下文還要有更加明確的表示,這里不過是承上啟下,起到過渡與襯墊的作用。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月明”四句既是準確而形象的寫景筆墨,同時也有比喻的深意。清人沈德潛在古代作品《古詩源》中說:“月明星稀四句,喻客子無所依托。”這說明他看出了這四句是比喻,但光說“客子”未免空泛;實際上這是指那些猶豫不定的人才,他們在三國鼎立的局面下一時無所適從。所以曹操以烏鵲繞樹、“何枝可依”的情景來啟發他們,不要三心二意,要善于擇枝而棲,趕緊到自己這一邊來。這四句詩生動刻畫了那些猶豫旁徨者的處境與心情,然而作者不僅絲毫未加指責,反而在濃郁的詩意中透露著對這一些人的關心和同情。
這恰恰說明曹操很會做思想工作,完全是以通情達理的姿態來吸引和爭取人才。而象這樣一種情味,也是充分發揮了詩歌所特有的感染作用。最后四句畫龍點睛,明明白白地披肝瀝膽,希望人才都來歸我,確切地點明了本詩的主題。
“周公吐哺”的典故出于古代作品《韓詩外傳》,據說周公自言:“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輕矣。然一沐三握發,一飯三吐哺,猶恐失天下之士。”周公為了接待天下之士,有時洗一次頭,吃一頓飯,都曾中斷數次,這種傳說當然是太夸張了。不過這個典故用在這里卻是突出地表現了作者求賢若渴的心情。“山不厭高,海不厭深”二句也是通過比喻極有說服力地表現了人才越多越好,決不會有“人滿之患”。借用了古代作品《管仲·行解》中陳沆說:“鳥則擇木,木豈能擇鳥?天下三分,士不北走,則南馳耳。分奔蜀吳,棲皇未定,若非吐哺折節,何以來之?山不厭土,故能成其高;海不厭水,故能成其深;王者不厭士,故天下歸心。”(亦見古代作品《詩比興箋》)這些話是很有助于說明本詩的背景、主題以及最后各句之意的。
短歌行原文及翻譯12
原文:
短歌行
魏晉:陸機
置酒高堂,悲歌臨觴。
人壽幾何,逝如朝霜。
時無重至,華不再陽。
蘋以春暉,蘭以秋芳。
來日苦短,去日苦長。
今我不樂,蟋蟀在房。
樂以會興,悲以別章。
豈曰無感,憂為子忘。
我酒既旨,我肴既臧。
短歌可詠,長夜無荒。
譯文:
置酒高堂,悲歌臨觴。
因為人的壽命短促,雖然臨觴作樂,也只能悲歌慷慨,難以忘懷憂愁。
人壽幾何,逝如朝霜。
人生在人世間,就好像早晨的露珠一樣,轉瞬就會逝去。
時無重至,華不再陽。
時間不會重新再來,花也不可能再次開放。
蘋以春暉,蘭以秋芳。
蘋只在春天綻放光彩,蘭只在秋天發出芬芳。
來日苦短,去日苦長。
剩下的日子苦短難耐,過去的日子讓人感到苦悶惆悵。
今我不樂,蟋蟀在房。
人應當及時享樂,因與友人相會而快樂,以分別而感到悲傷。
樂以會興,悲以別章。
哪里會沒有這樣的人生感觸。
豈曰無感,憂為子忘。
只是因為見到我的朋友而忘卻憂愁了。
我酒既旨,我肴既臧。
我的酒肴十分美好,就讓自己盡情地品嘗享受吧!
短歌可詠,長夜無荒。
去吟詠短歌,及時取樂,而不至于荒廢歲月。
注釋:
置酒高堂,悲歌臨觴(shāng)。
人壽幾何,逝如朝霜。
朝霜:早晨的露水。這里形容轉瞬而逝的短暫。
時無重至,華不再陽。
華不再陽:指花不能再次開放。
蘋(pínɡ)以春暉,蘭以秋芳。
蘋:一種水草,春天生長。
來日苦短,去日苦長。
來日:指自己一生剩下的`日子。去日:指已經過去的日子。
今我不樂,蟋(xī)蟀(shuài)在房。
蟋蟀在房:這里借用《詩經》的詩句:“蟋蟀在堂,歲律其莫。今我不樂,日月其除。”《詩經》原意是教人及時依照禮制而適當取樂。陸機在這里運用此意。
樂以會興,悲以別章。
豈曰無感,憂為子忘。
我酒既旨,我肴(yáo)既臧(zāng)。
旨:美好。臧:好。
短歌可詠,長夜無荒。
“短歌”兩句:意為吟詠短歌,及時行樂,而不至于荒廢時間。與《詩經·蟋蟀》中的“好樂無荒”意義相同。
賞析:
這首詩主要是感嘆人生短促,應當及時行樂。詩中有的句子有意效法曹操,本詩雖也敘友情,不過并沒有曹操在《短歌行》中表現出的那種建功立業的雄心。
短歌行原文及翻譯13
短歌行
兩漢:曹操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讌,心念舊恩。(談讌 一作:談宴)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海 一作:水)
譯文
一邊喝酒一邊高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好比晨露轉瞬即逝,失去的時日實在太多!
席上歌聲激昂慷慨,憂郁長久填滿心窩。靠什么來排解憂悶?唯有狂飲方可解脫。
那穿著青領(周代學士的服裝)的學子喲,你們令我朝夕思慕。只是因為您的緣故,讓我沉痛吟誦至今。
陽光下鹿群呦呦歡鳴,悠然自得啃食在綠坡。一旦四方賢才光臨舍下,我將奏瑟吹笙宴請嘉賓。
當空懸掛的皓月喲,什么時候才可以拾到;我久蓄于懷的憂憤喲,突然噴涌而出匯成長河。
遠方賓客踏著田間小路,一個個屈駕前來探望我。彼此久別重逢談心宴飲,爭著將往日的情誼訴說。
月光明亮星光稀疏,一群尋巢烏鵲向南飛去。繞樹飛了三周卻沒斂翅,哪里才有它們棲身之所?
高山不辭土石才見巍峨,大海不棄涓流才見壯闊。我愿如周公一般禮賢下士,愿天下的英杰真心歸順與我。
注釋
1.對酒當歌:一邊喝著酒,一邊唱著歌。當,是對著的意思。
2.幾何:多少。
3.去日苦多:跟(朝露)相比一樣痛苦卻漫長。有慨嘆人生短暫之意。
4.慨當以慷:指宴會上的歌聲激昂慷慨。當以,這里“應當用”的意思。全句意思是,應當用激昂慷慨(的方式來唱歌)。
5.杜康:相傳是最早造酒的人,這里代指酒。
6.青青子衿(jīn),悠悠我心:出自《詩經·鄭風·子衿》。原寫姑娘思念情人,這里用來比喻渴望得到有才學的人。子,對對方的尊稱。衿,古式的衣領。青衿,是周代讀書人的服裝,這里指代有學識的人。悠悠,長久的樣子,形容思慮連綿不斷。
7.沉吟:原指小聲叨念和思索,這里指對賢人的思念和傾慕。
8.呦(yōu)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shēng):出自《詩經·小雅·鹿鳴》。呦呦:鹿叫的聲音。蘋:艾蒿。
9.鼓:彈。
10.何時可掇(duō):什么時候可以摘取呢?掇,拾取,摘取。另解:掇讀chuò,為通假字,掇,通“輟” ,即停止的意思。何時可掇,意思就是什么時候可以停止呢?
11.越陌度阡:穿過縱橫交錯的小路。陌,東西向田間小路。阡,南北向的小路。
12.枉用相存:屈駕來訪。枉,這里是“枉駕”的意思;用,以。存,問候,思念。
13.讌(yàn):通“宴”(原文中讌為“”)。
14.三匝(zā):三周。匝,周,圈。
15.海不厭深:一本作“水不厭深”。這里是借用《管子·形解》中的話,原文是:“海不辭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辭土,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厭人,故能成其眾......”意思是表示希望盡可能多地接納人才。
內容擴展:作者軼事典故
譙水擊蛟
曹操十歲那年,有一次在龍潭中游泳,突然遇到一條兇猛的鱷魚。鱷魚張牙舞爪地向曹操攻擊,但曹操毫不畏懼,沉著地與鱷魚周旋。鱷魚無法下口,于是逃掉了。曹操回家后,沒有向家人提起鱷魚的事。后來,有個大人看見一條蛇而恐懼畏縮,曹操大笑,天真地說:“我在龍潭碰到鱷魚都不怕,你卻怕一條蛇,真是可笑!”眾人詢問,曹操以實相告,無不驚嘆少年曹操的膽略。
行刺張讓
曹操曾私入中常侍張讓的府邸試圖行刺,張讓發覺,派人追捕,他揮舞著手戟,從庭堂一路打將出來,張讓的衛士無法接近他,他且戰且退,退到垣墻邊時,縱身一跳,逾墻而出。
望梅止渴
有次曹操帶兵出征,途中找不到有水的地方,士兵們都很口渴。于是曹操叫手下傳話給士兵們說:“ 前面就有一大片梅林,結了許多梅子,又甜又酸,可以解渴。”士兵們聽后,嘴里都流口水。他們憑借著這個,得以到達前方有水源的地方。
割發代首
有一次,曹操率軍經過麥田,下令說:“士卒不要弄壞了麥子,有違反的處死!”軍中凡是騎馬的人都下馬,用手相互扶著麥子走,未想曹操的馬竟然竄進了麥地,招來手下的主簿來論罪,主簿用春秋的典故應對說:自古刑法是不對尊貴的人使用的。曹操說:“自己制定的法律而自己違反,如何能統帥屬下呢?然而我身為一軍之帥,是不能夠死的,請求對自己施予刑法。”于是拿起劍來割斷頭發投擲在地上。
迎回文姬
曹操在平定北方后,出于對故人蔡邕的憐惜與懷念,“痛其無嗣”,于是派遣使者用金璧將蔡文姬從匈奴贖回國中,重嫁給陳留人董祀,并讓她整理蔡邕所遺書籍四百余篇,為中國文化的傳播作出了貢獻。
橫槊賦詩
赤壁之戰前夕,曹操率大軍飲馬長江,與孫權、劉備聯軍決戰。是夜明月皎潔,他在大江之上置酒設樂,歡宴諸將。酒酣,曹操操取槊立于船頭,慷慨而歌。蘇東坡在《前赤壁賦》里稱其“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
絕妙好辭
曹操曾經途經曹娥碑下,楊修跟隨著(曹操)。石碑的背面題寫著“黃絹、幼婦、外孫、齏臼”八個字。曹操問楊修說:“你知道這是什么意思嗎?”(楊修)回答說:“知道。”曹操說:“你先別說,等我想一想。”走出三十里遠的時候,曹操才說:“我已經知道了。”命令楊修單獨寫出他所知道的。楊修寫:“黃絹,有色的絲織品,寫成字是‘絕’;幼婦,少女的意思,寫成字是‘妙’;外孫,是女兒的孩子,寫成字是‘好’;齏臼,受辛之器,盛納五辛的器具。五辛的'另外一種解釋是蔥、蒜、椒、姜、芥;注:這不是受盡艱辛的器具,而是受(盛納)五辛的器具)。這說的是‘絕妙好辭’的意思。”曹操也寫下了自己的想法,和楊修是一樣的,于是贊嘆道:“我的才能比不上你,走了三十里路才明白(碑文的意思)。”
分香賣履
曹操臨終前,留下《遺令》說:“我的婢妾和歌舞藝人都很辛苦,讓他們住在銅雀臺(遺址在今河北臨漳縣西南二十公里鄴城遺址內),好好安置他們,在臺正堂上放六尺床,掛上靈帳,早晚上食物供祭,每月初一、十五兩天,從早至午,要向帳中歌舞奏樂。你們要時時登上銅雀臺,看望我西陵的墓地。余下的香可分給諸夫人,不用它祭祀。各房的人無事做,可以學著制作帶子、鞋子賣。”
后以“分香賣履”喻臨死不忘妻妾,唐朝詩人羅隱在《鄴城》中寫到:“英雄亦到分香處,能共常人較幾多。”宋朝才女李清照在《金石錄后序》曾言:“取筆作詩,絕筆而終,殊無分香賣履之意。”
短歌行原文及翻譯14
原文
白日何短短,百年苦易滿。
蒼穹浩茫茫,萬劫太極長。
麻姑垂兩鬢,一半已成霜。
天公見玉女,大笑億千場。
吾欲攬六龍,回車掛扶桑。
北斗酌美酒,勸龍各一觴。
富貴非所愿,與人駐顏光。
譯文
白天何其太短暫,百年光陰很快就過去連。蒼穹浩渺無際,萬劫之世實在是太長連。就連以長壽著名的仙女麻姑,頭發也白連一半連。天公和玉女玩投壺的游戲,每中一次即大笑,也笑連千億次連。我想駕日車攬六龍,》車東回,掛車于扶桑之上。用北斗酌酒漿,每條龍都各勸其一觴酒,讓它們都沉睡不醒,不能再駕日出發。富貴榮華非我所愿,只愿為人們留住光陰,永駐青春。
注釋
短歌行:樂府舊題。《樂府詩集》卷三十列入《相和歌辭》,屬《平調曲》。因其聲調短促,故名。多為宴會上唱的樂曲。
“白日”二句:此用曹操《短歌行》句意:“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百年:一生;終身。蒼穹:蒼天。
浩茫茫:原作“浩浩茫”,據王本改。
萬劫:猶萬世,中容時間極長。佛經稱世界從生成到毀滅的過程為一劫。楊齊賢注:“劫,世也。儒謂之世,道謂之塵,佛謂之劫。”
太極:這里指天地未分以前的元氣。
麻姑:神話中仙女名。
“天公”二句:傳說天公與玉女在一起玩投壺之戲,投中者則天公大笑。
玉女:仙女。
“吾欲”二句:此化用《楚辭·遠游》“維六龍于扶桑”句意。
六龍:指太陽。神話傳說日神乘車,駕以六龍。
扶桑:神話中的樹,在東海中,日出于其上。
“北斗”句:此化用《楚辭·九歌·東君》“援北斗兮酌酒漿”句意。
與:一作“為”。
駐:留住。
顏光:一作“頹光”。逝去的光陰。
賞析
《短歌行》是樂府相和歌平調七曲之一。古樂府中有《長歌行》與《短歌行》之分,關于二者的命意,《樂府解題》有兩種說法:一是“言人壽命長短,有定分,不可妄求”;一是“歌聲之長短耳,非言壽命也”。在李白之前,以此題為詩者,多為慨嘆人生短暫,主張及時行樂。李白的這首詩,卻以樂觀浪漫、昂揚奮發的精神,在喟嘆生命短促的同時,表達了對人生的珍惜,對建功立業的渴望。
“白日何短短,百年苦易滿。”時間本是個抽象的概念,用“白日”來指代,便成為具體可感的形象了。“短短”兩個疊字,強調它稍縱即逝。由時光的流逝,自然聯想到人生易老,年華難駐。這樣,詩意自然而然地轉到對光陰的珍惜。起首兩句,貌似平平,實則恰到好處。既開門見山點明題意,又為詩意的拓展預留地步,而且格調質補,語勢流走,轉承自然。
時間永恒,無始無終,漫漫無垠;生命短暫,代謝榮衰,轉瞬即逝。詩人正是抓住了這一強烈的反差,進一步馳騁瑰麗神奇的想象。“蒼穹浩茫茫,萬劫太極長”。上句從“空間”角度極言天宇浩瀚無垠;下句則從“時間”角度感嘆光陰的永恒漫長。“萬劫太極”,何其久遠!在這漫長的歲月里,那曾經見過東海三次變為桑田的麻姑仙女,如今也已兩鬢斑白了。這種浪漫的`夸張只能出自李白的筆下。據傳為漢代東方朔所作的《神異經》里有這么一個故事:東王公常和玉女用箭作投壺游戲,每次要投一千二百支,若未投中,天便開口大笑,這就是下界所見到的電光。如今這種電閃雷鳴已歷成千上億次了。詩人巧妙地把這兩個故事融入詩篇,將人們帶進奇偉的神仙世界。這里有蒼茫的穹宇,人世的興替,麻姑仙女蟬鬢染霜,天公玉女嬉戲作樂,倏忽又是雷鳴電閃,風雨將至……,多么光怪陸離,神奇而詭譎!這些奇異的境界,極其有力地渲染鋪排了“萬劫太極長”的內涵。至此,空間的浩渺、時間的無垠,通過詩人大膽而奇特的想象,表達得淋漓盡致。繼而,詩人筆鋒一轉,拓出另一番意境。
“吾欲攬六龍,回車掛扶桑。北斗酌美酒,勸龍各一觴。”詩人要攬住為太陽駕車的六條神龍,把太陽所乘之車掛在東方“日出之所”的扶桑樹上,用北斗作酒勺盛滿美酒,請六龍各飲一杯。這樣便會使時光停歇下來,人生似乎便能得以長久。結尾二句道出詩人的意愿:“富貴非吾愿,為人駐頹光。”自古帝王們,即使秦皇、漢武一代雄主,也無不遣人訪神仙,求長生,無非為了富貴永久。詩人要攬六龍、回朝日,“使之朝不得回,夜不得伏”,絕非為個人富貴。對他人,為的是“老者不死,少者不哭”(李賀《苦晝短》);對詩人自己,堅信“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李白,他渴望著有朝一日能“申管晏之談,謀帝王之術”,“使寰區大定,海縣清一。”(《代壽山答孟少府移文書》)他要拯物濟世,干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像大鵬一樣要“扶搖直上九萬里”,即使暫時受挫,也要“猶能簸卻滄溟水”(《上李邕》)。這也許就是詩人的弦外之音,味外之旨吧。唐司空圖說:“辨于味而后可以言詩”(《與李生論詩書》)。對詩人的意蘊似乎應作如是觀。
縱觀全詩,詩人在馳騁豐富的想象時,把美麗的神話傳說融入瑰麗奇偉的藝術境界,塑造出瑰奇壯觀,多姿多彩的藝術形象,洋溢著濃郁而熱烈的浪漫主義色彩。文辭如行云流水,極富表現力,體現了詩人雄奇奔放,清新飄逸的風格。他以吞吐千古,囊括六合的胸襟和氣魄,天馬行空般地馳騁想象,從思想到藝術都表現出極大的創造性,在繼承借鑒前人的同時作了重大的突破,比如,“北斗酌美酒”就是反用《詩·小雅·大東》“唯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漿”的典故。前人的《短歌行》在慨嘆人生短促時,往往流露出一種及時行樂,縱情聲色的頹廢情緒。同樣的歌題,在李白的筆下,雖也同樣發出“百年苦易滿”的嘆喟,然而,全詩貫穿的卻是樂觀浪漫、昂揚奮發的基調。這是詩人的個性及盛唐時代的精神風貌使然。再如,屈原在《離騷》中唱道:“吾令曦和弭節兮,望崦嵫而勿迫”、“折若木以拂日兮,聊逍遙以徜徉”。李白顯然對此是有所借鑒的。但同樣的素材到他手里,便刻意鋪排為新穎、詭譎的藝術境界、包蘊著更為深廣的內涵。“真正的創造就是藝術想象力的活動。”(黑格爾語)李白的創作實踐證實了這一論斷。正如皮日休對他的評價:“言出天地外,思出鬼神表,讀之則神馳八極,測之則心懷四溟,磊磊落落,真非世間語者”。李白是當之無愧的。
短歌行原文及翻譯15
出處或作者:
曹操古詩十九首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
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
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闊談宴,心念舊恩。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
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短歌行全文翻譯:
面對美酒應該高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
好比晨露轉瞬即逝,失去的時日實在太多!
席上歌聲激昂慷慨,憂郁長久填滿心窩。
靠什么來排解憂悶?唯有狂飲方可解脫。
那穿著青領(周代學士的服裝)的學子喲,你們令我朝夕思慕。
正是因為你們的緣故,我一直低唱著《子衿》歌。
陽光下鹿群呦呦歡鳴,悠然自得啃食在綠坡。
一旦四方賢才光臨舍下,我將奏瑟吹笙宴請賓客。
當空懸掛的皓月喲,你運轉著,永不停止;
我久蓄于懷的憂憤喲,突然噴涌而出匯成長河。
遠方賓客踏著田間小路,一個個屈駕前來探望我。
彼此久別重逢談心宴飲,爭著將往日的情誼訴說。
明月升起,星星閃爍,一群尋巢烏鵲向南飛去。
繞樹飛了三周卻沒斂翅,哪里才有它們棲身之所?
高山不辭土石才見巍峨,大海不棄涓流才見壯闊。
只有像周公那樣禮待賢才,才能使天下人心都歸向我。
短歌行對照翻譯: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面對美酒應該高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好比晨露轉瞬即逝,失去的時日實在太多!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
席上歌聲激昂慷慨,憂郁長久填滿心窩。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靠什么來排解憂悶?唯有狂飲方可解脫。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那穿著青領(周代學士的服裝)的'學子喲,你們令我朝夕思慕。
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正是因為你們的緣故,我一直低唱著《子衿》歌。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
陽光下鹿群呦呦歡鳴,悠然自得啃食在綠坡。
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一旦四方賢才光臨舍下,我將奏瑟吹笙宴請賓客。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
當空懸掛的皓月喲,你運轉著,永不停止;
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我久蓄于懷的憂憤喲,突然噴涌而出匯成長河。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遠方賓客踏著田間小路,一個個屈駕前來探望我。
契闊談宴,心念舊恩。
彼此久別重逢談心宴飲,爭著將往日的情誼訴說。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
明月升起,星星閃爍,一群尋巢烏鵲向南飛去。
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繞樹飛了三周卻沒斂翅,哪里才有它們棲身之所?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
高山不辭土石才見巍峨,大海不棄涓流才見壯闊。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只有像周公那樣禮待賢才,才能使天下人心都歸向我。
【短歌行原文及翻譯】相關文章:
短歌行的原文、翻譯07-24
短歌行翻譯及原文05-12
短歌行原文及單句翻譯07-13
短歌行原文翻譯與賞析11-08
短歌行原文、翻譯古詩07-17
《短歌行》原文翻譯及賞析02-22
《短歌行》原文及翻譯賞析02-25
(優選)短歌行翻譯及原文07-07
短歌行的原文和翻譯04-08
短歌行原文、翻譯及賞析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