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弟子規學習心得體會

時間:2022-03-28 15:05:45 弟子規 我要投稿

弟子規學習心得體會(集錦15篇)

  我們從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后,可用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這樣我們就可以提高對思維的訓練。那么心得體會怎么寫才能感染讀者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弟子規學習心得體會,歡迎閱讀與收藏。

弟子規學習心得體會(集錦15篇)

弟子規學習心得體會1

  弟子規是圣人的教導,這本書教育我們要尊敬長輩,團結同學,認真學習等等。

  學習《弟子規》之前,我還是個不懂事的小孩,但學習《弟子規》之后,我認真反省了自己。

  在各方面我都存在缺點,例如“孝”“余力學文”“出則弟”等我都有很深的感觸。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意思是說父母叫你時,應快速回答,父母交代的事情也不要偷懶。一讀到這兒,我就深感愧疚,平日里,父母喊我,我也要拖個老半天。父母交代我做事,有時也會偷點小懶,甚至不做,讀弟子規后,我一定尊敬長輩,認真完成長輩交代的事情。

  “團結就是力量”既然我們有緣分分到同一個班,就更應該團結一心。《弟子規》中有一句是這樣說的,“事諸父,如事父,事諸兄,如事兄”這句話就是告訴我們要和同學團結,把同學當作自己的兄弟姐妹一樣對待,可是我們有誰做到了這一點呢?我想很少吧!不過現在改正并不遲,如果我們想在一個優秀,團結的班集體中,就請你做到了這樣一點吧!

  時間流逝飛快,一眨眼就過去了,我們很容易從年輕到老了,珍惜此時吧,“朝起早,夜眠遲,老易至,惜此時。”啊!也許你覺得時間過得并不快,但他往往是在不知不覺中從你手中溜走了,讓我們一起珍惜時間,用寶貴的時間來學習知識。

  《弟子規》值得我們學習的還有許許多多,其中的人生道理更值得我們去領悟,去學習,感悟它所蘊含的深刻哲理。

弟子規學習心得體會2

  《弟子規》一共分為總敘,入則孝,出則弟,謹,信,泛愛眾,親仁,余力學文八部分。總敘就是總的概括一下后面的七個部分。入則孝就是在家要善事父母,心里念念不忘父母對我們的養育之恩,念念都要照顧到父母。出則弟就就是在社會上能夠順從長上,能夠順從長上,能夠奉事兄長。謹是指我們行為上要謹慎,不可放逸。信就是指言語上要言而有信,信用是成功階梯的第一步。人無信則不立。泛愛眾就是與朋友在一起相處要講平等博愛。愛人者,人恒愛之。親仁就是親近仁者,以師是之,要跟他學習。仁者無敵。余力學文就是除了以上六個部分所學習的之外,如果有多余的時間和精力,就要好好地學習其它有益的學問。教師是教育過程中的主導力量。教師道德品質不僅是教師自身的行為規范,而且還是作用于學生的教育手段。其高尚與否,關系到到素質教育能否得以正確順利地實施。通過寒假期間的學習,我對師德的含義有了更深一層的體會。

  教師必須有高尚的品德。教師職業的最大特點是培養,塑造新一代,自己的道德品質將直接影響下一代的成長。在教育活動過程中,教師既要把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傳授給學生,又要用自己的高尚人格影響學生,感化學生,使學生的身心健康地成長發展。因而教師必須要有高尚的思想境界,純潔美好的心靈。在工作中,教師要安貧樂教,甘于奉獻。必須耐得住寂寞,受得住挫折,將自己的所有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實踐中去,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說的捧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

  教師對學生要有一顆慈母般的愛心。教師對學生慈母般的愛心應來自對教育事業的無限忠誠,對教育事業的強烈事業心和高度責任感。教師的母愛精神具有巨大的感召作用和教化力量,她能徹底地化解學生的逆反心理和對抗情緒,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如像母親一樣,無微不至地關心學生,幫助學生,對差生不嫌棄,不歧視,給他們多一點愛,就能極大地激發學生的積極性,使其在學習上有無窮的力量源泉。很多教師的成功經驗都證明了母愛力量的神奇作用。

  教師要不斷更新充實自己的學識。博學多才對一位教師來說當然很重要。因為我們是直接面對學生的教育者,學生什么問題都會提出來,而且往往打破沙鍋問到底。沒有廣博的知識,就不能很好地解學生之惑,傳為人之道。但知識絕不是處于靜止的狀態,它在不斷地豐富和發展,每時每刻都在日新月異地發生著質和量的變化,特別是被稱作知識爆炸時代,數字時代,互聯網時代的今天。因而,我們這些為師者讓自己的知識處于不斷更新的狀態,跟上時代發展趨勢,不斷更新教育觀念,改革教學內容和方法,顯得更為重要。否則,不去更新,不去充實,你那點知識就是一桶死水,終會走向腐化。

  通過學習《弟子規》,我深知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必須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質,對學生要有慈母般的愛心,且不斷更新,充實自己的知識,做到與時代同步,才能培養出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才,挑好肩上這付教書育人的重擔。

弟子規學習心得體會3

  為了加強學校的德育工作建設,豐學習弟子規的體會與感受富校園文化,根據教育局的安排,我校號召全校師生誦讀《弟子規》。學習圣人經典,傳承民族經典文化的讀書學習活動在我校開展。現在,學生誦讀、學習《弟子規》的情景給我們的校園增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在師生誦讀、學習的過程中,使我受到了身心的洗禮與教育。

  我從學習《弟子規》有四點體會:

  第一,做人要懂得感恩。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對一個人而言,應報答的最大恩情是父母的養育之恩。所以《弟子規》第一章就是《入則孝》,感恩之心最先體現在一個"孝"字上。"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這些都是孝順父母的基本要求,但我卻有很多做不到。平時感到做得不錯,可仔細回想,做得并不是盡善盡美。學習弟子規的體會與感受

  第二,待人接物要懷著恭敬之心。佛法里說人有四種恩德必須報答:父母、師長、國家和眾生。上面已經提到了父母之恩;老師的恩德,啟發我們的智慧非常的大;今天如果沒有國家,沒有一切的施政,我們就沒有辦法生活在安定的社會里頭;我們今天所享有的一切,都是一切眾生努力才有的結果。時常懷著感恩之心,念念想著別人的恩德,人才不會那么自私,不會有那么多的不滿和怨言,人才會活得開心,社會才會和諧。

  第三,為人要謙虛。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朋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要想讓別人喜歡與你相處,你的態度首先要恭敬,行動上要多為他人著想。"為他人著想是第一等學問","人情練達皆文章",所謂做人難,不就是難在這里嗎?我們有時候會覺得敏感度不夠,其實是缺乏平日的訓練。《弟子規》讓我知道在平時的一些小事上,在人前人后,在獨處時都要持恭敬的態度,恭敬才會成為一個人自讓更多的人得到快樂和幸福!為社會和諧和穩定出自己的一份力!

  第四,要找準人生目標。《弟子規》教人向善,長養人的德行,目的是讓人活得有意義,而我也是想從《弟子規》學到做人的智慧。人生是一個過程,過得如何很大程度取決于選擇什么樣的目標。"唯德學,唯才藝,不如人,當自礪;若衣服,若飲食,不如人,勿生戚。學習弟子規的體會與感受"從這句經文讓我明白了要以"德學"和"才藝"為重。

  學習《弟子規》,我想不僅是一個提高個人修養的過程,更是一個思想升華的過程,對一個人的成長來說,是十分必要的,特別是對于小學生來說,更需要這樣的經典為他們指路、引航,讓他們從心中愛周圍的人,愛這個世界。學習的過程是一個認同的過程,而對自身產生的影響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例如,我們學習《弟子規》,背誦下來不是很難的事情,但真正對人產生有益的影響,那會需要很長一段時間。學習《弟子規》,就是要把圣人的教誨貫徹到生活中,落實到一言一行中。然流露的品質。

  《弟子規》給我的生活一個指導,一個方向,讓我學會了什么是知足,知道了享受現在生活的快樂同時又有積極人生目標的人才是真正幸福的人,其次,看了復旦大學教授-錢文忠講座我深深地感受到不僅自己要去學習《弟子規》而且要不時的把自己的行為和《弟子規》的要求對照,看看哪些做到了,哪些差距還比較遠,我要從小事情,小細節做起。要繼續努力完善自己,讓自己的快樂帶給周圍的人,《弟子規》講述的是我們身邊的學問,我們學習圣人經典文化,是教育學生及自己的子女從小學會為人處事的根基,所以作為教育工作者,更應學習、解讀、實踐這一經典,使圣人經典文化代代傳承下去!

弟子規學習心得體會4

  在學習《弟子規》的過程中,使我受益非淺。

  其中有些道理很簡單,但就是沒有真正去體會其中的道理。

  因為在學習《弟子規》之后才真正的懂得。

  《弟子規》增長了我的智慧,震撼了我的心靈。

  通過對《弟子規》的學習我有三點體會:

  第一做人要懂得感恩。

  對一個人而言,應該報答的最大恩情是父母的養育之恩,所以《弟子規》第一章就是《入則孝》感恩之心體現在一個“孝”字上,“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想一想這些都是我們做兒女的孝順父母的基本要求,但我卻有很多沒有做到。

  通過這次學習,希望自己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加倍努力,希望能給操勞的父母幸福的生活,能讓父母為我們而感到自豪,做到這些也算是給父母一個小小的報答。

  第二待人接物要懷著恭敬之心,為人要謙虛。

  恭敬與謙虛是分不開的,沒有內在的謙虛很難做到對人恭敬。

  “滿招損謙受益”、“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雖然從小就念過許多這樣的名言警句,但我卻沒有意識到謙虛是一種品質,反而常常爭強好勝,驕傲自滿。

  想一想驕傲自滿的確給自己帶來了很多損傷,也讓自己落后于別人一大截。

  通過學習《弟子規》讓我認識到恭敬和謙虛的重要性,讓自己有改過的機會。

  第三要找準自己的人生目標。

  《弟子規》教人向善,長養人的德行,目的是讓人活得有意義。

  而我也是通過學習《弟子規》明白和學到了做人的道理,人生是一個過程,過程如何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你選擇了一個什么樣的人生目標。

  比如我上學期間學習是為了應付各種考試,參加工作以后,好像一下子就沒有了自己的人生目標。

  開始為生活忙碌奔波,但是忙碌了好幾年,一直都不怎么開心,在這個大千世界里,想到的是為什么別人比自己過的好,感覺心里不平衡,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樣的生活,沒有努力奮斗過覺得活著很累。

  現在通過學習才知道“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自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后、則近道矣”所以不用羨慕別人取得什么樣的成就,獲得多少財富,過多么奢侈的生活,而自己要把“努力學習,積蓄力量,努力工作,貢獻社會”做為自己的人生目標。

  把自己的青春夢想和對工作的熱情獻給我熱愛的工作事業,做一個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弟子規學習心得體會5

  我從書本中看到了許許多多的名言,但是讓我感受最深的,還是高爾基說的“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這句名言了。

  有一次期中考試的前一天,語文老師布置回家認真地看一看書,我回到家里以后,不但沒有讀書,而且還沒有把作業寫完。我這時想:反正試卷上考的都是老師在課堂上講的',我都會,就不用讀書了,于是我就這樣進入了夢鄉。

  第二天早上,我早早地起床了,到了學校后,我把書包放在座位上,我就借著去廁所的名義在樓下玩。直到校長在廣播里宣布考試馬上開始了,我才急匆匆地跑到了樓上,坐在我的座位上準備考試。

  監考老師把語文試卷發到了我們每個人的手里,我就滿懷信心地把我的名字寫在試卷上,前面的半頁做得挺順利的,但是到了課文理解題,就出現了我不會的題目,后面一頁的課外閱讀理解,我更是讀不懂了。我絞盡腦汁才想出了一兩題的答案,我懷著沮喪的心情把寫完了之后,把試卷交了。

  幾天后,語文成績出來了,我一看,大吃一驚,我居然才考了81。5分!我心想:怎么辦,怎么辦!媽媽一定會揍我的!放學的時候,我垂頭喪氣地回到了家里,媽媽見我垂頭喪氣,悶悶不樂,就問:“怎么那么不高興呀?”我啞口無言,只指了指書包,“噢,是不是沒有考好呀?”媽媽嚴肅地問,我點了點頭。

  我就把試卷拿出來,讓媽媽看,媽媽看完后,語重心長地說:“你錯的都是文章的閱讀理解題目,以后多讀一讀書吧!”我說:“好的,我記住了。”

  從那以后,我寫完作業就復習學過的課文,預習沒學的課文,如果這兩項任務都做完了,還有時間的話,我就再讀一讀課外書,看到好詞好句就摘抄下來,我相信如果我一直保持這樣的學習態度和閱讀習慣,學習成績一定會提高的。

  果然,我的付出得到了回報,在期末考試的時候,我的語文成績又名列前茅,再次取得了優異的成績——98分,我非常高興。我的努力沒有白費,我讀了這么多書,從里面得到的知識使我進步,我領悟到了書籍果然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弟子規學習心得體會6

  在陽光明媚的六月公司在五家渠青湖御園舉辦了中華傳統文化《幸福人生》講座",我有幸在公司的推薦下參加了這次活動,聆聽了專家和愛心人士們的精彩講座,給我帶來了極大的震撼和感動。

  當我進入大廳,對面突如其來的"老師好,您辛苦了!然后一個衣著唐裝、面帶微笑的女士向我彎下腰來鞠了一個90度的躬,又緩緩站起。"從沒感受過的禮節使一向性格外向的我臉刷的一下子紅了起來,束手無策地趕忙微笑點頭已算回敬。即將給我們主持、講座的專家們,都是義工,為了推廣中國傳統文化,為了使更多的人行善積德,為了我們的后代生活的更加幸福,他們走南闖北,不求任何回報,一次又一次的講中國傳統文化,講《弟子規》,講如何為人處世。對于臺上老師的動作,這在平時的教學講座中也是屢見不鮮的,但臺下能主動跟著做得人太少太少,大多都出于種種顧慮或膽怯,但今天卻沒有,回頭望去,滿場學員老師們都在用心地做著動作,一邊服務的義工們更是做得專注、到位。也許這就是氣氛,現場給人的一種和諧美好的氣氛。

  在三天里我們被一個個動人的場面感動著,留下了幾年也比不上的感動和懺悔之淚。

  我自以為自己平時為人善良,孝敬父母,工作認真,但跟他們比起來,我還相差太遠太遠,我也有太多的懺悔,因為我面對別人的指責做不到心平氣和,總會埋怨;面對傷心的事情不能做到微笑面對,老師說的好,傷心是拿別人的缺點來懲罰自己,嫉妒是拿別人的成就來懲罰自己,可我面對這些不愉快的場合,卻做不到大肚,做不到寬容,面對別人的冷言冷語,心里總會感覺難過,想想,何必呢?既然改變不了別人就要想法改變自己,要讓自己開心,要讓自己快樂,只有快樂才能創造更美的生活。

  第二天晚上我們用視頻感受了靳雅佳老師的優美育人音樂。她的朗誦打動人心,她的音樂感動人心,讓我激動百倍,細細品味她的每一首歌,扣人心弦,讓人流淚。看到在場的每位學員淚流滿面,我也暗暗發誓以后要做一位好女兒、好母親、好妻子、好兒媳……也把其中的《我們是一家人》《生命之河》《感恩一切》等曲子計劃列入學校每周一歌的曲目中,讓孩子們也感受一下感恩的教育。

  短而緊促的三天的學習,讓我的人生似乎有了新的希望,我會記得好好生活,快樂生活,不求回報,只求自己的付出能給別人帶來快樂!可能語言表達很不到位,很多感動,深受的啟發無法用語言來描繪出來,但我堅定的信念是不會改變的,我會努力,我會盡我所能改變我自己的不足,讓家人快樂,讓他人快樂,讓自己快樂的!相信自己,微笑面對生活中的任何事情,我一定可以的!在此我感恩我的公司給了我一次那么好的機會。感謝生活中所有幫助過我的人,也感謝生活中所有傷害過我的人,使他們在慢慢地磨練我學習、成長、進步!

弟子規學習心得體會7

  做一名幸福的教師,是我們每位教師追逐的夢想。教師的幸福是什么?教師的幸福是一種精神享受。得天下英才而育之,是一種幸福;受學生愛戴,是一種幸福;得家長信任,是一種幸福;被同行敬重,是一種幸福;教師的幸福從哪里來?從理解與尊重中來,從溝通與合作中來,從博愛與智慧中來。讀了《弟子規》之后,我對幸福有了更深刻的感悟,我也從書中學到了很多為人處世之道。

  一、做一名幸福的教師,要有孝敬之道。

  中國有句古話叫做“百善孝為先”,孝是做人的根本之道,周朝以孝治天下,國運昌盛八百年。“孝,德之根本也,教之所由生也。”我們都知道教育學生成為一個德才兼備的人,可是卻忽略了德為先,甚至我們自己都說不清楚品德好的具體表現是什么。我們看到“孝”字,是“老”和“子”為一體的,孝順的孩子不用父母操心,自然老師也少操很多心,孩子也必定是學業成功的。再看“教”字,由“孝”和“文”組成,即文載孝道,所以作為教師的我們教書育人也必須孝敬父母做好學生的榜樣,而教育最好的辦法也是自身作則的身教而不是言教。那么如何盡孝,《弟子規》給了我們很好的行為準則: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另外還包括諸如:出有告,返有面。親好力為,親惡謹為等,教師可對照自身是否有做到。人生最重要的事情是孝順父母,孝順的心才能傳遞給學生愛和幸福。

  二、做一名幸福的教師,要有教育之道。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弟子規》云“不力行,但學文,長浮華,成何人?”意思是老師不深入研究學問,不在人品上扎扎實實的落實,不在道德上提升自己,又如何教育別人呢?所以我們要懂得修身養性,認識到以身作則的重要性,這樣才能教育好學生。凡是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而且努力做好;凡是不允許學生做的,自己堅決不做。,在平時的工作中,除了教給學生知識,拓寬學生視野外,更重要是深入挖掘教材,對學生應更多一些情感撫育、人文教育,繼而教會他們如何做人,讓他們從我們身上感受到知識的魅力和人格的魅力。因此,我們既要教會學生懂得“長者立,幼勿坐。長著坐。命乃坐”“過猶待,百步余”的禮節,又要讓學生擁有“朝起早。夜眠遲。老易至。惜此時”的良好心態。學生是有思想的人,他們對教師不但聽其言,而且要觀其行,教師只有以身作則,才能贏得學生的信任和愛戴。

  三、做一名幸福的教師,要有勤奮之道。

  要做一個成功的教師,就要勤奮、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對此,我對書中提到的“寬為限,緊用功。工夫到,滯塞通。心有疑,隨札記。就人問,求確意。”這幾句話,感觸最深,亦是受益非淺的。在平時的學習和工作中,。如有時對于手頭的工作,總是拖拖拉拉,不到最后一刻都不想去做,就算做,也是馬馬虎虎的。有時遇到不懂的問題,不但沒有記錄下來,深入研究或查閱資料,而且也沒有虛心向別人請教,含糊了事。這兩種錯誤都是我經常犯的,這樣的工作效率肯定不高。在讀過了《弟子規》后,我終于明白了我的缺點所在,若今后能按照它上面所說的去做,相信我的工作效率會更上一層樓。

  四、做一名幸福的教師,要有處事之道。

  作為生活中的一份子,單位中、家庭中做人處事的方法關系到我們與同事與家人是否融洽。“事勿忙,忙多錯,勿畏難,勿輕略”,讓我進一步明白了一個道理,便是對待工作和生活應該在把握節奏的同時要保持正確的態度;“話多說,不如少,唯其是,勿佞巧。”是在告誡我們言多必失,做人應該謹慎守信;“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是在提醒我們要想有良好的人際關系,必須做到德才兼備,而絕非什么御人之術。謹、信、仁三點告訴我們不管在生活中、工作中做什么事情都要時刻謹慎,而且要遵守承諾并且要對待家人、同事要仁慈,以誠相待。立身處世謹言慎行,做人處事實事求是,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有助于業務水平的提高,從容面對各種工作和壓力,從而感受到快樂。

  總之,學習《弟子規》不僅是提高個人修養的過程,更是一個思想升華的過程。我們對于《弟子規》的學習,絕不能停留在學習的層面,而重在落實餞行,我們要在平時的不斷的學習中形成良好的習慣,不斷地豐富提高自己的水平,做好屬于自己的每一件事:認真備好每一節課,激情滿懷地上好每一堂課,循循善誘地講透每一道題,精心批改好每一次作業,全面地分析好每一張試卷,安撫每一顆受傷的心,幫助每一個困境中的人,做好每一次規劃,反思每一次得失。現在的學生最大的特點是思維活躍、自我意識強、行為習慣差、抗逆能力弱,一個孩子就是一個家庭的全部希望和未來,作為塑造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社會要求其具有更高的人格素養和知識素養,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要先做到,而且還要做的更好。

弟子規學習心得體會8

  隨著自己對《弟子規》等圣賢文化的熏修,我感覺從個人到家庭都受益匪淺。孩子越來越懂事,家庭氣氛也越來越好,特別是夫妻關系得到很大改善。

  我丈夫是刑警,工作很忙,所有的家務活、帶孩子基本是我自己做。而我在高中教學,工作也不輕松。丈夫回來,往往就是一堆臟衣服、臭襪子一扔,大丈夫相一擺,坐吃等喝。盡管我為家庭為丈夫以前所做不少,而丈夫似乎并不領情,而且甭說你對他發脾氣了,態度言辭稍有不好他就跟你斤斤計較。所以,我心中時常感到不平衡,總有種「忍辱負重」之感,兩人之間也時常疙疙瘩瘩的。

  隨著圣賢文化的熏修,我慢慢醒悟了,原來問題的根本就在自己身上,是我自己的心態不對,雖然為家庭為對方付出的不少,但并不是念念為對方好,而是時常在用得失心衡量:我為他做了多少,他又為我做了多少,總覺付出多回報少,故心含委屈。對方感受到這種不正的思想,必然反饋回來的也是不好的態度。

  《弟子規》上說「凡取與,貴分曉。與宜多,取宜少」,夫妻之間不也是這樣嗎?是自己太自私了,所以我就知過改過,首先改變自己的心態,多看丈夫的優點,盡量不看他的缺點,丈夫在我心目中的形象果然變了,而且變成了我的「大恩人」。因為是丈夫在社會上遮風擋雨,維護著我們這個家,治家理財也是多虧了丈夫;更主要的,正因為有了他的磨煉,我原來焦躁的性情才變得溫和、沉靜,狹小的心量也變得更加寬闊,是丈夫成就了我。所以,我發自內心地感謝他,感恩心一出來,恭敬心、真誠心都出來了。我也把這種心態傳遞給孩子,所以每當丈夫上班走時,我和孩子都送到大門口:「爸爸再見,您慢走。」下班回來,孩子趕緊迎上去:「爸爸辛苦了!」我則拿過毛巾給他擦汗。睡前孩子還要問安:「爸爸晚安,祝您做個好夢!」

  丈夫出差時,我會打電話問候,在生活上也盡量體貼丈夫。若自己在家吃就簡單對付,他回來時我就用心做一道菜;看到丈夫勞累,我自己再疲勞也要給他捶捶背,做做按摩,甚至打好洗腳水幫他洗腳。而且現在做這一切都是我心甘情愿的。平時我還常用手機給他發條短信,對他的優點或善行進行贊揚,因為《弟子規》說「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對他的缺點,盡量委婉地提出,一切事情都盡量考慮到他的感受。

  前些天,我遇到一次學習圣賢文化的好機會,開始丈夫答應了,結果臨走前一天晚上,他又變卦了,盡管我非常渴望并珍惜這次機會,但為他我忍痛放棄了。我對他說:「我們學習圣賢文化的目的就是為了家庭、社會更加美好和諧,不能反而引發矛盾。我知道你也是為了我好,我也為了你,不去了!」他說:「這樣的話,以后我支持你學!」隨即,他出差去南方,回來時頭一次給我捎回了衣服,而且還是兩套;平時非常節儉的他,花60元錢為我買了一把精致的梳子,還讓人在上面刻上我的名字。

  丈夫對我確實變了,大熱天他會滿頭大汗地搶著炒菜;衣服、碗筷有時也幫助洗;看到我很累時他還會為我捶捶背;甚至有時還幫我剪腳趾甲。當然偶而丈夫臉上也會陰云密布,我就趕緊反省自己,一靜下心肯定會發現自己心態或言行上有不好之處,只要糾正了,他也很快會「多云轉晴」。

  我越來越感到,家庭的幸福需要我們用愛心、感恩心來好好經營。同時我體會出遵循圣賢教誨的兩個原則,肯定你的家庭會非常美滿。第一句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就是要學會換位思考,自己想得到什么就要先付出什么,不想得到什么當然也不能讓對方承受;第二句話是「行有不得,反求諸己」,也就是當出現矛盾或不順時,我們應首先好好反省自己,往往問題的癥結就在自己身上。其實只要念念為對方著想,一切就會無所求而自得,總之一句話:只要念念為對方,家庭就可變天堂!

弟子規學習心得體會9

  弟子規這本書教導我們怎樣待人接物,蘊含著許多做人的道理。《弟子規》的主要內容:首先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長,其次做事要嚴謹,還要誠實、博愛,在做好以上這些事情的基礎上,然后再去學習知識,正確做人。

  孝順父母, 要虛心聽從父母的教誨,了解父母的言行,努力去奮斗為父母生活創造更好的條件。尊敬師長,懂得長幼有序,要學禮,懂禮等。學校里遇到學長學姐要打聲招呼,主動問好,發自內心的去尊敬他們。

  為人處事,首先要做到品行端正,誠實守信,時時刻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然后衣著要端正,說話要文明,要懂得反省自己,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不能弄虛作假。在學好良好品德的前提下,再去學習知識,學習謙虛、忍讓的態度,并且行為上也要處處為他人著想。

  弟子規給了我的生活一個指導一個方向,要找準人生目標,并為了目標,腳踏實地的去奮斗,這樣才能使自己不斷進步。

弟子規學習心得體會10

  二年級暑假時,爸爸要求我讀誦《弟子規》,剛開始時,讀起來朗朗上口,覺得挺好玩,可爸爸要求我背誦下來,這可真有點難為我了,在爸爸的堅持下,慢慢的,每天背幾段,一個暑假,我終于全部背下來了,經過爸爸的耐心講解,我還真明白了很多道理呢,這個暑假收獲可真不少。后來在一次課堂精彩三分鐘上,我一口氣背下《弟子規》,同學們被我字正腔圓、抑揚頓挫、順口連句的背誦聲所打動,贏得一陣陣掌聲。我為讀到這本好書而感到自豪和高興。

  首孝悌。爸爸告訴我做人首先要學會孝敬自己的父母,愛護自己的兄弟姐妹,還說一個人如果連這些基本的都做不到,他怎么可能去尊敬、愛護別人呢?爸爸也時常以這句話來教育我,正是因為學習了《弟子規》,我對爺爺、奶奶都很尊敬,每逢奶奶過生日時,我總會送給奶奶一個意想不到的禮物,使爺爺、奶奶高興得合不攏嘴。平常早晨上學前,我總會先向爸爸、媽媽鞠躬請安問好,然后再高高興興上學去。在班上與同學們也團結的很好,同學間過生日時,我們相互間還上門祝賀。

  次謹信。書上解釋說,其次說話要謹慎,為人要誠信。要求做人說話要講究方法,不要冒然隨便亂講,弄不好會傷害到別人,甚至好事變成壞事,這一點對我們小學生來說可真夠重要,平時我總好講話,守不住口,今后需要多加注意。為人要講信,平時凡借了別人的錢物,我就會即時歸還。

  還有很多諸如“身有傷,貽親憂。字不敬,心先病……”爸爸在看到我生病或受傷時,會用《弟子規》上話來告訴我,這樣會導致父母擔心的。看到字寫的不好,也總會說字不敬,心先病,你態度不端正,不恭敬,當然字就寫不好。

  《弟子規》上的句子短,好記,都是與我們日常生活有關的問題,用《弟子規》上的話來規范我們的言語行動,就會使我們小朋友變得懂事,有禮貌。盡管我還有很多不足,與《弟子規》上的要求還有差距,但在我今后的成長過程中,我會以《弟子規》為鏡子,時常照照自已,力爭使自己取得更大進步。

弟子規學習心得體會11

  我的身體狀況不是很好,為此很郁悶。

  因為長期身體不好,手術就做過四次。

  住院期間,父母家人既要照顧我,還要給予我經濟上的幫助,讓我非常愧疚。

  通過學習我明白了:身體不好源于自己的身心不和諧。

  一次學習中,有學長問我是否有按時起床、睡覺的習慣時,我突然醒悟:身體不健康是因為自己的壞習慣——賴床、不注意飲食造成的。

  回想結婚前,一直是媽媽喊我好幾次我才起床,而且經常不吃早飯就去上班,為此媽媽既心痛又上火,真的是不孝又不敬。

  結婚后,因為公婆是非常勤勞、節儉的人,真的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所以我感到很不適應。

  面上不敢反對,但心里抵觸不接受。

  有時,因為自己起晚了婆婆臉色不好看,我就心生怨氣,認為婆婆不如媽媽對我好——其實婆婆對我并沒那么嚴厲,各方面對我都很好。

  直到婆婆去世,我心里對她仍有揮之不去的陰影。

  那天晚上,我靜下心來回想從前婆婆待我種種的好,猛然醒悟到是自己錯了,我真誠地在心里向婆婆道歉:“媽,我錯了!對不起!”

  父母是孩子的影子。

  由于我沒給孩子做好榜樣,孩子和我一樣地賴床,不知愛惜身體。

  我是一切問題的根源!雖然對我來說醒悟得太晚,但我仍感覺身心輕松了許多。

  感謝學長的提醒,感謝祖宗的護佑,使我有機會在儒蓮這個平臺明白許多道理,學習到改變自己的方法。

  今后我要努力學習,學會按照自然規律生活,讓自己變得身心和諧,變成讓父母家人省心的人。

弟子規學習心得體會12

  通過這幾天培訓對《弟子規》的學習,讓我受益匪淺。其中有些道理很簡單,但就是沒有真正去體會其中的道理。只有在認認真真地學習了《弟子規》之后才真正的懂得它所蘊含的道理。《弟子規》不但使我增長了智慧,而且還震撼了我的心靈,通過對《弟子規》的學習我深有感悟。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一、 做人要懂得感恩。

  對一個人而言,首先我們最應該報答的是父母的養育之恩,正因為如此,所以《弟子規》總敘下來緊接著就是以《入則孝》為開篇。感恩之心體現在一個“孝”字上。“父母呼 應勿緩 父母命 行勿懶 父母教 須敬聽 父母責 須順承”。想一想這些都是我們做為兒女應當孝順父母的基本要求,但我們卻有很多沒有做到。比如經常會把工作中的不良情緒帶回家,面對父母的嘮叨,覺得很煩;有時對父母的牢騷,不能很好的給予勸慰,甚至置之不理等等。想想自己平日里對父母的關心太少,而父母對我們的關心卻是無微不至,我們身在福中不知福呀!父母對我們的愛勝過一切,只是我們沒有好好地珍惜,這份永恒的無私的愛。現在回想起來真是感慨萬千。通過這一次《弟子規》的學習,讓我真正懂得做人必須學會感恩的道理。希望自己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加倍努力,細心地關心體貼他們,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能夠給日夜操勞的父母帶來幸福的生活,能讓他們過上一個幸福美滿的生活,也算是作為子女應當給父母一個小小的報答吧。

  二、做人做事要有恭敬之心。

  做人要謙虛,恭敬與謙虛是分不開的,沒有內在的謙虛很難做到對人恭敬。俗話說“滿招損,謙受益”、“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謙虛是一種美德。在為人處世上有時候愛爭強好勝,驕傲自滿。想一想驕傲自滿有時真的給自己帶來了很多傷害,也讓自己落后于別人一大截。通過學習《弟子規》讓我認識到恭敬和謙虛的重要性,遇事謙虛謹慎,多向他人請教,虛心學習,讓自己不斷地進步。

  第三要找準自己的人生目標。《弟子規》教人向善,目的是讓人活得有意義。而我也是通過學習《弟子規》明白和學到了做人的道理,人生是一個過程,過程如何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你選擇了一個什么樣的人生目標。

  《弟子規》本身就是一種規范,一種道德品質的規范;同時也是一個讓大家去身體力行、自我管理的行為規范。它不是拿來要求他人的,而是通過自己的踐行來引導、帶動身邊的人一起學習,一同力行,逐步提升自己的素質,提高家庭生活質量,改善工作、生活環境以及社會風氣,從而達到構建和諧家園、和諧社會的目的。

  “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行有余力,則以學文”是《弟子規》的總綱領。只要我們認真地去學習、去感悟,就會明白許多的道理,為人處世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有了做人的準則,在生活工作中就會有正確的判斷,及時糾正自己錯誤的言行。

  《弟子規》這本書,它從孝順父母、尊重長輩、兄弟和睦、做事謹慎、誠信做人、德愛相待等方面都做了深入細致的說明,使我明白了許多道理。要想被人尊重,得到別人的賞識,就是要提高自己的修養品行,《弟子規》中正是教了我們,而我自己做到的還遠遠不夠,我想以后會多學習,注意自己的言行,提高自己的修養。我也很謝謝老師的教導,讓我學到了很多!

弟子規學習心得體會13

  從本學期伊始在學生和教師中,掀起學習《弟子規》的熱潮。下面我談談自己的粗淺認識、做法和體會。

  一、對《弟子規》的認識。

  《弟子規》原名《訓蒙文》,是清代李毓秀根據宋朝朱熹的《童蒙須知》改編,后經清代儒生賈存仁修訂,改名為《弟子規》,是一本教導兒童怎樣待人接物的書籍。《弟子規》一書內容簡明通俗,不談空洞理論和教條,而是教導基本的品德修養、孝親友愛以及生活起居中應有的禮節。在現實生活中有一些人還存在著素質低下、道德滑坡、不忠不孝、不仁不義、不知書不達禮、沒有責任感和事業心,生活如同行尸走肉等現象。這些人缺的是什么?我覺得缺的就是民族優秀文化的熏陶。《弟子規》一書深刻地訓導我們如何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形成良好的品德和生活習慣;如何具備博愛的精神及正確的讀書方法等。諸如書中所寫的:“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應勿懶;出必告,返必面;居有常,業毋變;”這是孝道的基本要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稱尊長,勿呼名;對尊長,勿顯能”。乃為如何友愛兄弟,尊長愛幼最基本的語言及行為規范。另外,書中通過列舉生活中最易被視作瑣碎的習慣及現象,進而訓導我們如何養成良好生活習慣、具備博愛的精神和正確的讀書學習方法等。本書中的每一章、每一句、列舉的都是生活當中最為普遍、最基本性的習慣和現象,而這些習慣和現象可以說是人人皆知,但有好多人做起來卻不是那么容易,不是不知道,而是不去做。書中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不要因小而不為,良好的習慣都是從一點一滴做起的。

  二、自己的幾點做法。

  ①以自己先學,帶學生跟著學,不懂的字句問語文老師或上網查資料,課間或班會課與學生交流討論,各抒己見,說說自己對哪些句子、段子印象深刻,哪些平常沒做到或沒意識到,現在怎樣做等,對照《弟子規》一書,哪些沒做到位,或還需改進的學生的不良言行,要求及時發現,及時糾正。

  ②學懂了要求會背誦,可以在跑操時一邊跑一背,既培養、鍛煉學生的注意力,又能使學生跑出節奏,增強學生的集體意識,團隊意識和主人翁精神。

  三、自己的幾點感受。

  通過學習《弟子規》一書,使我受益匪淺。

  ①認識提高了。每天應該做哪些事,不應該做哪些事,什么時候應該做哪些事,不應該做哪些事,怎么做好,人人都清楚。也許有人認為這是一本兒童讀物,是教育小孩子的和成年人沒有多大關系,其實做為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我們每個人都沒有理由去拋棄的。雖然時代在變化、人們的思想觀念也在更新,但中國國學博大精深,雖然歷時久遠,可仍具有極強的閱讀價值和深刻的教育意義。我們通過中國古典文化的熏陶,對我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以增強自已的審美底蘊和人文意識都是非常有益的。

  ②心靈凈化了。通過此次學習,我感到對自已是一場深刻的思想革命、一次心靈的洗滌,克服平時自己的一些惰性,要求學生做到的,必須自己身體力行,率先垂范,處處走在學生的前面,為學生做好表率。

  ③覺悟增強了。學校發起《弟子規》教學活動就是讓我們接受民族優秀文化的熏陶,通過學習來提高每同學的思想修養和道德素質以及如何做到學以致用,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從而在學習中增強自身的責任心,嚴格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充分保證執行能力,為創建和諧家庭、和諧班級、和諧校園乃至和諧社會做出我們應有的貢獻。一次偶然的機會,我通讀了《弟子規》,接受了傳統文化的教育和熏陶,有了深刻的人生感悟。

  首先,對長輩有禮有敬、對兄弟恭敬友愛。對個人而言,父母的養育之恩是我們應該報答的最大恩情。其次,在待人接物方面要懷著恭敬之心,為人要謙虛。恭敬與謙虛是分不開的,沒有內在的謙虛很難做到對人恭敬。“滿招損,謙受益。”“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雖然從小就念過許多這樣的名言警句,但有時在具體工作中還是免不了有爭強好勝、驕傲自滿的情緒在里面,想一想驕傲自滿的確給自己帶來了很多損傷,也讓自己落后于別人一大截。讀完《弟子規》后,我認識到恭敬和謙虛的重要性,因此,我在以后的工作中,要保持謙虛的態度,遇事要三思而后行,多向身邊的領導和同事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再次,養成良好的工作習慣。《弟子規》規范人的行為,一句話一個道理,它給了我們很多工作中的啟示。作為黨員,我們要正視自己,實事求是地發現問題和不足,認真改正和彌補,在工作中積極進取。最后,找準自己的人生目標。《弟子規》教人向善,長養人的德行,目的是讓人活得有意義。而我也是通過閱讀《弟子規》明白和學到了做人的道理,人生是一個過程,過程如何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你選擇了一個什么樣的人生目標。黨的宗旨是為人民服務,作為一名黨員,要多傾聽群眾呼聲、接受群眾監督、尊重群眾意見,真正做到“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權為民所用。”

  細節決定成敗。《弟子規》就是教導我們要重視生活行為的各個細節,用簡明通俗的語言,教導大家如何提高修養、孝親友愛以及生活起居中待人接物所應有的禮節。我們都是普通人,大多時候,都是在做一些普通的小事,如果每個人都認真對待自己所在崗位的每一件小事,都注重細節,把小事做細、做透、做好,那就會出現“細中見精”、“小中見大”的不平凡。

  閱讀《弟子規》,我想不僅是一個提高個人修養的過程,更是一個思想升華的過程,對一個人的成長來說,是十分必要的。

  愛周圍的人,愛這個世界。只有這樣,這個社會才能變成和諧的社會,這個世界才能變成和諧的世界。通過中國古典文化的熏陶,對我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以增強自己的審美底蘊和人文情懷都是非常有益的。能認真讀過,用心去做,并且養成良好的個人習慣,便可終身受益。

弟子規學習心得體會14

  通過這兩天的業務學習,我對《弟子規》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并通過網絡查詢相關資料,使我的育人能力得到增強,育人水平得到了提升。尤其是《弟子規》“出則弟”中提到的“長者先幼者后”(這句話的意思就是:不要因為大人的寵愛而忽略了應從小培養禮讓的美德,不管是吃東西或喝飲料,要請長輩先用;如果和長輩坐在一起,要請長輩先坐;如果和長輩走在一起,應讓長輩先走),讓我從內心中真正懂得了怎樣做一名好老師,怎樣教好學生。

  中國一貫有尊敬長輩,注重做人的優良傳統,在今天經濟發展迅猛的背景生活中,民族的傳統美德顯得尤為重要。對于學生而言,首先要懂得尊敬長輩、學會感恩,“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尊敬長輩,尤其要尊敬以全部心血無私養育自己的父母。試想一想,一個連自己的父母都不能深愛的人,還談得上愛祖國、愛人民嗎?因此我們應從小在孩子心靈中播下愛的種子,教育他們從小尊敬父母和長輩:

  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父母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古人言:“子不教,父之過”。一個溫馨和睦的家庭對孩子的成長起著很大的促進作用。為此孩子健康成長需要“好家長”作榜樣。

  二、老師要尊重學生。

  為學生創設一個民主、平等、祥和的氛圍。老師要做學生的朋友,而不應高高在上。要利用各種機會和學生溝通,溝通多了,就能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和行動表現,及時解決他們的思想困惑,糾正其不良行為。老師應首先把自己擺在和學生平等的位置上,從關愛的心態出發,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用人格力量去感化他們,要讓學生真正的從心底感受到老師對他們的關心和愛護。而做為一個班主任,則更要關心愛護班級的每一個學生,使學生感受到老師的教育,是真心的愛護,是真心希望學生個個都能健康成長,真心希望學生個個都能成材。老師有愛心,能夠尊重學生,理解學生,學生才能更加尊敬,愛戴老師,師生的感情才能更加融洽,充分發揮情感教育作用。

  尊重學生,寬容學生,并不是放任自流,對學生的不良行為有時還要作恰如其分的批評。作為一名班主任,對學生所犯錯誤進行批評教育時,也應尊重學生的人格,諄諄教導學生才能取得教育的效應。一味的訓斥,只能促成學生逆反心理的產生,更不能用挖苦、諷刺傷學生的心。批評學生要慎用批評用語,要講究語言藝術,要處處顧及學生的自尊,使學生產生親切感、信任感,愿意與你作心靈的交流,這樣才能使學生從思想深處認識錯誤,改正錯誤。

弟子規學習心得體會15

  開學第一周學校組織教師學習《弟子規》,從《弟子規》總則里,所教導我們的五項要領,都是很值得我們重新來反思。過去我們沒有讀到《弟子規》,我們不明白;現在我們有機會讀到,我們應該重新認識審視自己,學會如何做人,做一個什么樣的人是作為一個人的首要。越讀越感到它的確是人生智慧處世寶典。蔡老師的“道”是超越時空的大自然運行法則。“德”是教導人類如何順從大自然的法則,不違背做人的原則。其精髓是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這五倫關系。它教我們如何修身,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次第,不修身就不可能齊家、治國、平天下。

  首先要學做人,你要孝順你的父母,如果你連自己的父母都不孝順,對別人更不會好。常言說:“萬善孝為先!”你對父母都不孝順,那么你就不會是一個善良的人。其次,你要做事謹慎小心,考慮周全;與人相處、交往要有誠信。你要對你周圍的人多關心,友好相處。學習關鍵要落實行動上,所以教師更要以身作則,學生背誦的弟子規都很熟悉,在平時有個別學生有不好的行為,就按弟子規的內容教育他們,向那些表現好的學生學習,以他們為榜樣,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學生真正有好的品質,也就是說學會了做人,你才有資格去讀書、學習。否則你有了學問也不會對社會做出什么有益的事。

【弟子規學習心得體會(集錦15篇)】相關文章:

弟子規學習心得體會集錦15篇11-10

學習弟子規心得體會15篇03-04

學習《弟子規》心得體會15篇06-01

弟子規學習心得集錦15篇03-08

弟子規學習心得 集錦15篇02-22

《弟子規》學習感悟06-07

弟子規學習心得體會(15篇)11-09

弟子規學習心得體會15篇11-08

教師學習弟子規心得體會7篇09-09

弟子規學習心得體會(合集15篇)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