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規學習心得 合集15篇
當我們有一些感想時,可以記錄在心得體會中,這樣可以幫助我們分析出現問題的原因,從而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那么你知道心得體會如何寫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弟子規學習心得 ,歡迎閱讀與收藏。
弟子規學習心得 1
在實驗中學,我好好學習了《弟子規。弟子規》里教我們許多良好的習慣、品質,對我們與人、親友、社會交往,培養良好的品質有著很大的幫助。在學習《弟子規》的過程中,令我印象最深的一句是"讀書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讀此,勿慕彼,此未終,彼勿起。"
當我讀到第一句時,對這句中的"心眼口,言皆要,方讀此,勿慕彼,此未終,彼勿起。"不怎么明白,于是便好奇地翻開這句的解釋:讀書的方法要注意三到:就是信道、眼到、口到。這三到都要實實在在地做到。讀書是正在讀這一段就不要想到別的一段。這段還未讀完,不要因為沒有興趣,失去了好奇心,就跳到別的一段,而東翻西閱,按部就班地讀完。讀書是要有規范,讀一本書或一門功課,要有比較寬裕的期限,但是不能因為時間多余,等期限快到了才開始用功,一急之下反而耽誤事情,所以一規劃好就要開始趕緊用功。看來,弟子規》中的文言文字雖少,但表達的意思卻很深奧,值得我們去學習,探究里面豐富多彩的人生哲理。平時,我在寫作業時經常分散注意力,一會兒玩筆,一會兒喝水,一會兒想別的事。
記得有一次,我汗流浹背地走回家,喝了水,吃了東西后,就急忙打開語文評價手冊來訂正。沒有仔細看原文,草草地看了題目就盲目地把答案寫了下來。結果,第二天老師批改完后發下來,我打開本子,上面寫著三個鮮紅而又醒目的字:看原文。我只好仔細的熟讀原文。"找到了,找到了。"就是這句,我高興地說。看來,只有認真仔細地理解、思考才能把每一件事做好,做完美。
《弟子規》里還有著許多"規矩",等著我們去學習,去理解,去體會。如"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這句話,我想到了自己,媽媽叫我去晾衣服,而我卻慢吞吞地應了一聲"哦……等等!"然后又一頭埋在電視堆里,要媽媽再三催促才去晾衣服。這是多么不應該啊!當我讀到"親有過,諫使更,怡吾色,柔吾聲,諫不入,悅復諫,號泣隨,拈無怨"的時候,我明白了一個道理:父母親有了過失,當子女的一定要勸諫改正,而勸諫的時候,絕對不可板著面孔,聲色俱厲,臉色要溫和愉悅,話語要柔順平和。假如父母親不接受我們的勸諫,那要等到父母高興的時候再勸諫。
倘若父母親仍固執不聽,有孝心的人不忍父母親陷于不義,甚至放聲哭泣,懇求父母改過!對比起我自己,我真感到慚愧!爸爸媽媽批評錯了我,而我沒有做到"怡吾色,柔吾聲"只是板著臉孔跟爸爸媽媽講道理!當我讀到"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的時候,我的臉"唰"地一下就紅了,因為我時常為了一點雞毛蒜皮的事跟妹妹爭吵,爸爸媽媽來勸我們不要為了這點小事去爭吵,要和兄弟姐妹好好地相處,姐姐就應該讓妹妹,而我卻認為爸爸媽媽偏心妹妹,常常讓爸爸媽媽為了我們而操心!現在回想起來,我真慚愧極了。當我讀到"朝起早,夜眠遲,老易至,惜此時"的時候,我知道了我們的時間是十分有限的,它可能會在你聊"qq"的時候,偷偷地從鍵盤上流走了,可能會在你看電視的時候,乘機從遙控器上溜走了;也可能在你們盡情玩耍的笑聲中悄悄地滑走了…
《弟子規》給我帶來的實在太多了,它就像是我的一面鏡子,使我看到了我在生活中的缺點,也使我下定了決心,指明了我追求的方向!我終于知道了學校讓我們讀《弟子規》的用意了一一學會做人,做一個孝順父母、團結兄妹、珍惜時間、誠實守信、認真學習的人!
弟子規學習心得 2
非常感謝鄭金昌老師的介紹,末學受之有愧。今天非常高興能夠跟大家一起在此地來學習,非常感謝大家!
尊敬的李校長、郭校長,尊敬的諸位校長、老師,諸位大德朋友們,大家早上好!今天末學心情非常的激動,非常喜悅,在馬來西亞能夠看到這么多的仁人志士在一起推動和弘揚中華圣賢文化,如果是孔老夫子在世,我想他一定是不亦悅乎、不亦樂乎。大家在此地這樣來弘揚中華的傳統文化,對於全世界和諧太平都會帶來深遠的影響。所以末學在此地既是感恩大家,也是祝福大家,能在這一條圣賢之道一直走下去,愈走愈幸福,愈走愈快樂。謝謝!
今天大會給末學的這個題目是個老題目,「百善孝為先」。雖然是個老題目,可是我想什么時候講都有它的新意,因為這個倫理道德確實是歷久彌新的。我們現在全世界的人民都是希望世界和諧,都希望能夠有幸福美滿的生活,剛才主持人已經提到了,這個根本還是在於孝道。今天我給大家匯報主要從兩方面來講,一個是如何稱百善之先,就是為什么孝道叫百善之先,明白了以后我們才會認真力行孝道。那如何去行孝?這是第二個部分。好,我們來看看為什么說孝道是百善之先?我記得曾經有人在新聞媒體上登過這樣的幾句話,就講和諧世界它的內涵,包括人心和善、家庭和樂、人際和順、社會和睦、世界和平。這里都有個「和」字,和就會善、就會樂、就會順、就能睦、就能平,和是屬於作用,這個根本還是講的孝。
其實關於和諧世界的理念,早在二千五百年前孔老夫子跟他的學生已經有討論。你看看這《孝經》一開頭就說,「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順天下,民用和睦,上下無怨。汝知之乎?」仲尼就是孔子,孔子有一天在家閑居,學生就來求教,學生對老師就如同兒子對父親一樣,在旁邊侍奉著老師。孔子這時候對曾子(曾參)就說了,先王有至德要道,至德就是至高的品德,要道是最重要的方法,能做什么?能和諧世界。你看,「以順天下,民用和睦,上下無怨」,這不就是和諧世界嗎?「汝知之乎?」你知道嗎?孔子為什么對曾子問這個話,不對別人問話?《孝經》我們知道曾子是當機眾,是他來當機的,也就是孔子對他來講。為什么對他講?我們也了解曾子他本身是個孝子,你看「二十四孝」里就有他,說他對母親至孝,有一天他上山砍柴,家里來了客人,他母親心急,不知道如何去招待,就想到自己兒子跟她平時心連著心,於是就咬著手指。過去沒有手機,有手機通電話就方便了。曾母她居然懂得咬手指,然后用心電感應,她一咬手指,十指連心,心痛,誰的心痛?曾子在山上感覺到心痛,這一下,哎呀,不好了,是不是家里出了什么事?就趕緊往家里跑。回到家一看,原來家里來了客人,這時他母親告訴他,說因為自己心慌意亂,也不知道怎么呼喚你,所以咬手指。你看看,曾子如果不是達到至孝,怎么可能跟他母親有這種感應?孝心達到了純真的時候,所有的障礙都化解掉了,都沒有了,這時空都能超越。所以現代人我們聽到曾子覺得是不是很不可思議?因為現在父母打手機都打爆機了,還沒有把兒女叫喚回來,慚愧!所以孔子為什么對曾子講這個話,不是沒有道理。所以只要真正有孝心,才可以做為《孝經》的當機眾,才有資格學《孝經》。今天大家有緣在一起來學習孝道,也是恭喜各位,大家都是孝子、孝女。
曾子聽到孔子問這個話,覺得這個問題可不小,先王的至德要道,這古圣先王他憑什么來和諧世界?曾子聽了之后,怎么辦?「曾子避席曰:參不敏,何足以知之?」曾子這時候,他本來是坐著,侍坐在孔子身旁,現在他避席,就是從他的席位上站起來,不敢再坐,對於這么重要的問題,馬上就恭敬起來,對孔子說:參不敏,何足以知之?參是曾子自稱。稱自己的名字是最謙虛的稱法,像我自己,我說茂森今天有緣跟大家見面,稱茂森這是謙卑。曾子他叫著自己的名字,古時候只有父母和老師才能稱呼我們的名,其他的人,連皇上,只能稱我們的字,不能稱名。所以老師跟父母是同等地位的。曾參這里說,我并不聰明,何足以知道古圣先王的至德要道?這個話我們聽起來覺得曾參是非常的謙虛。確實,學生對老師的態度必須是謙虛、恭敬。你看避席,這就是恭敬,他稱自己「不敏」,叫著自己的名稱不敏,這是謙虛。謙虛、恭敬才是好學的態度,才能夠接受老師的教誨,這叫師道。我過去在美國大學教書,常常有感嘆,美國的大學很難教出像曾子這樣的人,為什么?缺乏曾子的謙虛好學。老師上臺講課都是站著講的,學生在底下是坐著聽的,甚至帶著一瓶可樂一個漢堡,甚至還有甚者,把兩只腳放在前面的椅背上靠著這么聽課的也有之。你想想這樣的一個態度,他能學到什么?什么都學不到。所以尊師才是重道,重道你才能學得了道。
曾子何以能夠這樣尊師重道?道理很簡單,因為他是孝子,師道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礎上,對父母能夠盡孝、能夠致敬,對老師才能夠恭敬。所以事師就如同事父母一樣的道理。古人講「一日為師,終身為父」,你就看看古人對於師道的重視。所以,我們在座很多都是學校的老師、校長,大概您與我也有一些同感,覺得現在的孩子不好教。為什么不好教?其實現在學校的教育,全球都是這樣的,注重科技的教育、知識的傳授,缺少道德的修養。像你們上課有沒有拿出一節課專門談孝道的?你要想孩子他學到東西,必須得尊師,要尊師必須得孝養父母,你不從孝道教起,你讓他尊師重道,讓他能夠好好學習,這個怎么可能?所以你看曾子他這個態度,一開始《孝經》就給我們演出來了。曾子他說「何足以知之」,說我不足以知道古圣先王的至德要道。曾子是孔子的傳人,我們后人稱孔子是至圣,稱曾子是宗圣,他也是圣人,怎么他不知道圣賢的至德要道?我們現代人說出來就是孝道,怎么不知道?他是謙虛,也說的是實話。這里講到「何足以知之」,這個足是滿足、圓滿的意思,就是曾子他是知道一些,但是不足以知之,沒有知道圓滿。古人講到,學、知這是我們力行的條件,假如我們能夠真正知了,一定就能夠行。圣賢的學問叫知難行易,你果然知,你必定能行,你要是行不出來,那你知的不夠,不足以知之。
所以我們今天講「百善孝為先」,這個話題我過去曾經在馬來西亞也講過,在各地也都講了,這個光碟也流通不少。我自己要老講也是教自己,為什么?自己沒做好,沒做好就是不足以知之,要是你足以知之了,你必須是你肯定做得最好。所以這個我們得要不斷的去薰習。古圣先王的至德要道確實哪里是這么容易知之的!這個孝可以說是你成就圓滿的大圣的一個過程。孟子講「堯舜之道,孝悌而已矣」,你要真正把孝道做到了,你成為像堯舜那樣的大圣人也都不難。所以我們還是要像曾子那樣,以著非常恭敬的心一起來學習。這時候夫子怎么回答曾子?一看到曾子這么謙虛、好學,老師肯定將自己平生之所學和盤托出,不會保留,保留對不起學生。老師心量很大,怎么可能說學生他想學我不教他?現代的老師可能會這樣,保留一手,不能教全他,教會了徒弟,餓死了師父。這是一個狹隘的觀念,這不可取。像孔子,一看曾子這么好學,恨不得一下子就把他平生學問全部端給他。你看他講了這句話,「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你看他平生所學歸納成一個字,你說儒家學問歸納成一個字是什么字?孝。孝是道德的根本,一切教育從這里出生。什么教育?圣賢教育。為什么要教育?因為「人之初,性本善」,你本來是善的,所以你一定能教好。為什么現在不善?「性相近,習相遠」,因為習氣使然。「茍不教,性乃遷」,要是不教育,這個習性就做主了,本性就被掩蓋住了,那就成了凡人。現在把習性去除,把本性彰顯出來,這就是成為圣人了,所以要教。從哪兒教起?這里孔子告訴我們,從孝道教起。《弟子規》你看一開端也這么說,「圣人訓,首孝悌」,圣人的教誨首先注重的是孝悌的教育。說老實話,
圓滿也是圓滿在孝悌,自始至終無非是孝字而已,堯舜也是孝悌的圓滿而已。
我自己從小非常的幸運,有遇到好母親。這相片是我三歲的時候跟媽媽照的。謝謝!我小時候在廣州出生、長大,那時候,從小只會講廣州話,廣東話,講國語不會講,我媽媽教我。我是先學會念唐詩,才學會講普通話。我媽媽第一首詩教給我的就是「游子吟」。這「游子吟」給大家朗誦一遍,這是唐朝詩人孟郊他寫的,「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這首詩講得很簡單的一個生活小事,家里母親要送孩子出門,孩子要遠行,可能他是出去工作或者是去留學,這母親給他去縫制衣服,這手中線,游子的身上衣,臨行密密的縫。為什么要密密縫?這我們也能想像出來,做母親的擔心孩子在外面這衣服要是開了口,破了,很不方便,所以密密的縫。心里就想著孩子趕緊把工作做完了,把學業完成了回來,意恐遲遲歸。你看就這樣一個簡單的生活畫面,詩人已經把慈母的那一分愛心表現得淋漓盡致,用一句話說「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來形容。寸草心是我們兒女的心,兒女就像小草,沐浴在陽光之下成長,有一天長大了,忽然想到,我之所以有今天,完全是父母陽光一樣的溫暖關懷下長大的。於是想要報答這一分的恩情,能報答得盡嗎?就像小草能報答得了三春太陽的溫暖嗎?
我回想我母親,在我從小到大,每一天每一個時刻都是用愛心來關懷我、照顧我、教育我。從我的小學到了中學,中學上了大學,我是在廣州中山大學畢業的,然后又送我出去美國留學,二十二歲去美國的。當時在留學之際,正好遇到我生日,那時候媽媽送我一份賀卡,這是臨別的贈言。她說:「茂森兒,我的祝福,將伴隨你走遍天涯海角。我的心愿,將附麗於你清凈光明的一生。」當時母親寫這個是在一九九五年四月,我二十二歲。我忽然想起了母親在我小的時候對我的教導,她跟我講范仲淹先生的故事,宋朝的名相,他在小的時候,他的父親早逝,母親帶著他改嫁,改嫁了姓朱的人家,后來他長大了,朱家人排擠他,說你是范家的人,不讓他在家里。所以最后范仲淹被迫拜別他的母親,要去求學,要去考取功名,將來希望衣錦還鄉來報答母親,來重振范家。當時他拜別母親的時候,跪在地上對母親含淚說:媽媽,請您等我十年,十年之后我一定回來接您去奉養。於是范仲淹就帶著幾本書、一把古琴、一把佩劍上路了,到了一個破的書院里面攻讀,生活非常清苦。當時真的是像《論語》里講的,「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吃飯每天只煮一鍋粥,凍了把它切成幾塊,一餐吃一塊,拿野菜用鹽腌成咸菜,切成一條一條,這叫齏,斷齏畫粥,就是稀粥就咸菜。有一次有一個同學,家里比較富貴,來到書院里面看到范仲淹先生生活這么清苦,不忍心,於是送來一桌很好的酒席,希望范仲淹能夠改善改善生活,增加點營養。結果過了好一段時間再去看望他,還看到那個酒席原封不動,於是就有點兒不高興,就問范仲淹先生,說為什么你不吃我的酒席?范先生說,不是我不想吃你的酒席,是我如果吃了你的酒席,來日就吃不下我的齏粥了。你看看,范先生就是用這樣清苦的生活來砥勵自己的志向。記載中說,他五年晚上睡覺都不解衣帶,和衣而睡,夜夜苦讀,讀到深夜,第二天早上雞一叫,他起來就開始繼續讀書。結果后來果然,像這樣的用功的青年他一定是能夠考得功名,所以他后來考上進士。進士是古代最高學位,舉人,舉人像碩士,進士像博士,最高學位。考了進士,真的衣錦還鄉,要多長時間?只有八年,原來向自己母親承諾說十年,現在提早回來了,衣錦還鄉,接他母親奉養。
之后范先生出將入相,為朝廷建功立業,而且他把自己所有的俸祿都拿出來捐獻給貧苦的親友,資助那些貧寒的學子,讓他們有機會讀書。所以范先生對於北宋文化、儒家復興起了很大的作用和貢獻。可是他老人家還是,雖然是身為宰相的高位,生活還是那樣勤儉,家里人只能穿布衣,不允許穿絲綢、緞子。他自己最后走的時候家里已經布施得差不多是一干二凈,連自己喪葬費都不夠。你看看,身為一國的宰相,我們說總理,這么高的職位,到走的時候卻是像這樣的清廉,做人做到這樣那可謂是圣人了。所以范家,你看看他的子孫,個個賢能。范仲淹的一個兒子叫范純仁,事父至孝,他父親年老的時候他在家里照顧他父親,朝廷因為仰慕他的才能、學問,於是就請他出來做官。像這種機會一般人看到,那還不趕快去,皇上有請,正是準備平步青云往上爬了。可是范純仁怎么說?他拒絕了,他在家里照顧他的老父親,他說了一句話,說「豈可重祿食而輕父母?」怎么可以看重這個俸祿,功名利祿,而把父母給疏忽了?用現在的話來講,要把孝順放在第一位,把事業放在第二位,你的事業才是真正有根基的事業。果不其然,范純仁先生后來還是當了宰相,他父親走后他最后出來做官了,也是跟他父親一樣,成為一代賢相。所以你看命里有時終須有,你該做宰相的你拒絕都拒絕不了,何必要這樣斤斤計較,不斷營求?自己冤枉做了小人,人家君子樂得做君子。所以一味的提升自己的道德、學問,至於說功名利祿、富貴窮通,能不能夠為這個社會做貢獻,那都是天命,不是我們自己憑著那種妄想心、攀緣心可以求得來的。要求只是求提升自己道德、學問就行了,你有肯定就有。
所以當時我想到母親這番教誨,帶著母親的這分祝福,遠赴重洋到了美國路易斯安那州讀書,開始攻讀碩士學位,進而攻讀博士學位。當時因為家里經濟也并不富裕,帶了很少的錢,所以生活非常清儉。我記得從中國帶過去的一張毛毯,冬天很冷,這毛毯不夠,也不舍得買棉被,於是把衣服什么都壓上來,最后把我的書本都壓上來。當時買菜,搭著同學的便車每周去超市買一次菜,因為不想麻煩別人,所以買菜時間盡量的縮短,到了超市里頭,我是不挑菜,專挑價格,看到哪個價格最便宜就買那樣菜。所以通常買胡蘿卜一大包,包心菜一大個,每餐吃的就是胡蘿卜加包心菜,或者包心菜加胡蘿卜。后來聽到周泳杉老師的「健康飲食」才知道,原來吃包心菜、胡蘿卜是很健康的。當時有同學畢業了,畢業了,他用了好多年的一個高壓鍋,已經不高壓了,因為那個高壓閥已經不見了,他把它扔掉,我把它撿回來,說這我還能用,就用這個不高壓的高壓鍋來煮飯、炒菜、煮湯,一用就用了四年。當時我在美國讀書,因為學習成績還算不錯,也挺用功的,所以有獎學金。這獎學金每個月八百美金,當時還覺得挺不錯了,剛從大陸過去的孩子,八百美金,是吧,一美金相當於八塊錢人民幣,八八六千四,好像眼睛都亮了。一般的同學用這個獎學金,省點過一、兩年能夠買一部二手車了。那么我,當時我把這個每個月的俸祿把它分成好幾分,除了自己的學雜用費,用生活費以外,每個月我給我母親寄兩百美金。我母親跟我父親早年離異,所以我母親是一個人,我是獨生子。所以我母親送我出門留學的時候,大家可能想像不出來我那種感慨萬千的那種思緒。母親能夠為我做出這樣的犧牲,把自己唯一的,身邊唯一的孩子送去留學,希望他能夠學成,能夠將來有所建樹,能夠為人民做一點服務,這是一種奉獻。所以除了我給母親每個月寄錢以外,另外還有給我父親寄一百美金。另外,因為母親在家里一個人,我就每個禮拜給我母親打一次長途電話。人家有時候就笑我,說:你呀,什么都省,就是打電話不省。因為我每個月的電話費是非常高的,跟父母溝通的時候,因為母親都惦念自己的孩子,特別是在美國好像無親無故的,一個人在這里拼搏,母親難免掛念,所以每個星期給母親匯報自己的學習、生活、工作,讓母親能夠安心,另外每兩個禮拜給父母寫一封長信,匯報自己的工作學習。所以雖然是我跟父母遠隔重洋,可是我們的心還是心連著心。
當時,給大家分享一份我在去美國留學第一年,一九九六年一月七號寫的一封信,這是給我母親的。我說「冬天的路易斯安那州挺冷,我們這兒晚上一般都在零度以下。有一天早上起床,竟發現天上飄落許多雪花。目前是最冷的時候,我可以挺過來,便可省些錢,無須買棉被了。盡管冷,我仍然保持每周一、二次的冷水浴。在冷水浴時,我可以鍛煉自己舍受。」這兒插一句,這個舍受就是舍離寒冷的感受,是這個意思。為什么舍受?因為外面的這個五欲六塵的這種享受,很容易讓我們心志墮落,所以我當時常常用冷水浴來砥勵自己不要死於安樂。這信繼續往下寫,「我目前的學習、生活都較單調,每日穿同樣的衣服,吃同樣的菜飯,走同樣的路,讀同樣的書。我盡量讓自己在單調中求單調,使躁動的心息滅。我每日早晚警示自己安住單調的生活,做至少七年的機器人,直至獲得博士學位為止。因為我深深懂得,我來美國不是享受的,而是在欠著父母的恩德,花著父母的血汗錢,若不努力讀書,天理難容!」這里我為什么說做至少七年的機器人?因為我在出國留學前,也是拜別母親的時候,說:母親,請您等我七年。干什么?這七年是一般讀碩士要兩到三年,讀博士要四到五年,我媽媽希望我把博士學位攻下來。所以我說:媽媽,你等我七年,我畢業之后我接你到美國奉養。信繼續往下寫,「所以我突然很喜歡寒冷的冬夜,因為在冬夜里我才能體會『頭懸梁,錐刺股』的精神,才能享受范仲淹斷齏畫粥的清凈。這個星期五晚上下了一場凍雨,格外的冷,然而我的進取心卻比任何時候都強了。我要以優秀的成績供養父母。媽媽,請您放心,您的兒子向您保證,向您發誓,我一定會孝順您,把孝順放在第一位,把事業放在第二位!」
當我母親接到這封來信,大家說我母親是什么感受?或許有的媽媽看到這封信都流眼淚了,這孩子怎么冬天都沒有棉被,趕緊給他寄點錢買棉被;你不要用那個不高壓的高壓鍋了,去買一個好鍋。可是我媽媽沒有這樣,她給我的回信當中是這樣寫到:「寒冷能使人如此理智和堅強,感謝路易斯安那州的冬天,感謝清苦無欲的生活,它使人恢復性德之光!」諸位朋友,什么叫性德之光?這個性就是「人之初,性本善」的那個性,我們的本性具足了萬德,只是我們現在本性被我們的習性給覆蓋住了,所以我們性德的光明顯露不出來。如何能夠打開我們的性德的寶藏,讓自性光明顯發出來?孝道是最好的鑰匙。當時我受著母親的教誨的鼓勵,自己給自己規定過清苦的生活,別人在周末的時候去玩、party,我都不參加,每天都是工作日,天天都是圖書館、教室、宿舍,三點一線。人家覺得我好像有點呆板,怎么什么都不會玩。確實,既沒錢玩,也沒心思玩。我給自己規定七條戒律,叫「七不」,第一,不看電影、電視,第二,不逛商場,第三,不留長頭發,第四,不穿奇裝異服,第五,不亂花錢,第六,不經常朋友玩樂,第七不談戀愛。效法范仲淹先生一樣,用清苦的生活砥勵自己的志向。所以本來希望七年能完成碩士和博士學位,后來我四年就圓滿畢業了。
我的博士畢業以后,最理想的,對我們這個中國留學生來講,最理想的就是找到大學里教書,做教授,因為在學術界里面比較少歧視,所以我們就很希望能夠在大學里教書,況且我母親也是這樣期望我的,她的父親,就是我的外公,就是大學教授,她覺得當教授挺好。我從小是,雖然挺笨的,但是還算聽話。我記得我母親曾經告訴我,說我的姥姥,就是我的外婆,過去在世的時候,看見我母親教導我非常的耐心,循循善誘,她在旁邊看得都沒有耐心了,說這孩子怎么這么笨,怎么教都教不會。但是我母親很耐心,她從不打我,然后很耐心的教導我。所以笨,必須得聽話就行,如果不聽話又笨,那就沒救了。等我到了三十歲那一年,我舅父給我寫了個生日賀卡,他跟我講,他說茂森,我看你從小到大,沒什么優點,只有一個優點,就是兩個字,「聽話」。所以媽媽叫我出國留學,我就出國留學,媽媽讓我念博士,我就念博士,媽媽讓我當教授,我就得當教授。博士畢業前夕要去找工作,找工作最重要的就是導師的推薦函。因為我的導師是在美國比較有影響力的經濟學家,但是他要求人很苛刻,譬如說我們拿獎學金要給他工作、服務,一個禮拜按照規定是工作二十個小時,為教授做像搜集數據、做點運算等等,做這些助理的研究工作。可是我們這位教授沒人敢跟他工作,原來有幾個人,工作不到半年就跑掉了,因為什么?受不了。我當時剛到美國,是初生之犢不怕虎,在他的手下工作。他工作量給你布置下來,一個禮拜二十個小時絕對不夠用,至少得四十個小時。當時,因為我是從小到大聽話聽慣了,也不會跟他辯論,也不會去要求,
弟子規學習心得 3
通過這幾天來對《弟子規與幸福人生》的學習,我覺得自己做的實在太多過錯了,深刻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也痛恨教育的缺失。看了弟子規,才知道什么才是我們要追求的,讓我心靜下許多。我知道這些東西我小學,初中,高中都沒有人教育我,所以有幸學習這門課,是沒有理由拒絕的。
記得第一節課播放了《跪羊圖》視頻,聽后很感動,許久不能平復,心中覺得虧欠父母太多太多了。就像老師書上所寫的:孝中有言:事雖小,勿擅為,茍擅為,子道虧。總算明白可憐天下父母心的那么心酸,做人飲水要思源,才不愧對父母恩。
《弟子規》能帶給我們的也很有限,但是更多的東西得靠我們自己去悟,去體會。做人,不但需要被愛,還要去愛人,更要愛自己,懂得愛自己的人才能真正領悟到世間的有情。多一些信心,多一些愛,才會找到一條比旁人更美麗,更寬廣,離成功更近的路!有人說,快樂,對大多數人來說,已成為遙不可及的夢,其實不然,一個人要快樂是誰也阻止不了的,快樂的因子是每一個人都有的,關鍵在于你自己想不想快樂,當遇到心煩的事時候,樂觀一點,勇敢一點,博學一點,那快樂就在你身邊。
來到部隊讓我感受最深的是每天打開電腦忙碌,其實我也不知自己是為了什么而忙碌,打開QQ,和異地的舊時好友聊天,心卻靠的不那么近了。
那時,寫信是最常見的交流方式。想念了,疲累了,需要傾訴了,就洋洋灑灑地寫下來,再塞進郵筒寄出去。在八十年代人心里,白紙黑字意味著一種承諾,拿起筆時哪怕片言只語也要字斟句酌。心境與現今看電郵時大不相同,筆尖落紙留下的每一線條都是心靈的跳動,書者的氣息與體溫也隨之附于墨香。
如今的年輕人已很難體會,那些書信寄出后甜蜜的思念和焦急的等待,還有收到久盼的書信時那種難以言喻的激動與喜悅。那時,我們常手持素箋,一遍一遍地細讀其詞句、咀嚼其內容、回味其含意,悠長的歡樂在心底兒化開去。有人說如今是一個即使愛得焦頭爛額也不會靜下心來寫信的時代。
當懷念已成習慣,我們固執地懷念往昔,是因為風景如昨,而青春已逝!就像羅大佑在歌中所唱到的:“不再是舊日熟悉的你,也不是舊日熟悉的我。”“刻畫了多少美麗的詩可是終究是一陣煙。”我們傾聽的不再是單薄的音符,而是一種沉淀在歲月里的心情。
每一段光陰都有一個故事,每一個故事又是一首樂章。而青春,更是樂章中最富于變化的音符,跳動在每一根琴弦上,彈奏著少不更事,彈奏著年少輕狂,彈奏著離別過往——軍營民謠記錄了年輕人的夢想與激情,留下了無悔青春的印記。
《弟子規》,若人們能依教奉行,道德可興,和諧之境近矣!
弟子規學習心得 4
孔子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中,對我們中華民族的思想和文化的形成及發展影響是最大最久遠的,孔子不僅用他的言行教育著他的弟子們,同時也給我們后人們留下了深深的教誨。
為了繼續“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幼兒園組織全園職工學習《弟子規》,在初讀《弟子規》時,覺得應該是孩子要好好學習的書。但通過初讀《弟子規》書中的入則孝中,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對照自己,想想自己的父母,雖然自己已經很孝敬爹娘,細讀《弟子規》后,總覺的我們以后還應該做到即時父母沒有呼喚自己時,也要常常回家,多做家務事,去聆聽父母的教誨,與父母說話時和言悅色,聲調柔和不要嫌父母嘮叨,因為自己也有老的一天,還要做到為父母著想,關心父母的健康,定期帶父母體檢,對父母的喜好要做到了如指掌,及時過問父母的生活和開心的事情,在平時的生活中不能讓父母為自己擔心,多做讓父母高興和順心的事,及時為父母做事。想想父母對自己的呵護,從初生到成人,付出的辛苦真是一言難盡……當我們自己為人父母之后,才開始去體諒父母,知道父母對子女的付出是不圖任何回報的,做為父母的子女我們為父母做任何的事,都是天經地義的事,也是做子女的本分。所以說:“對待父母我們不能有任何的借口,忙!忙!忙!”要學會及時的關心自己的父母,知道父母的疾苦和需要,讓父母感受到兒女的關心和溫暖。在與同事相處時,要做到相互關心,相互幫助,在與長輩相處時要有禮貌,講禮節,做到關心幼小,尊重長輩,尤其是遇事不能急躁,耐心對待任何事情,做人做事要誠實守信,誠信待人,在工作,學習中要努力向他人學習,取長補短。同時,還要多利用業余時間多讀有益于工作、學習和生活的書籍,不斷地提高自身修養、自身素質、充實知識,將中華傳統文化落實到行動中。
我們要用孝心感恩父母的養育之恩,讓“百事孝為先”成為每個人的行動,教育子女延續古人的優秀傳統文化,把《弟子規》發揚光大,讓中華兒女在孝敬父母的同時,學會感恩,學會報答,學會孝敬社會,知道如何做人的道理。
弟子規學習心得 5
《弟子規》學習心得:孩子成長路上“引路人”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冬則溫夏則凊晨則省昏則定出必告反必面……”又到了我們中(2)班學習弟子規的時間了,孩子們像模像樣地朗讀著弟子規。
在生活中都是家長對孩子毫無怨言的付出,無微不至的關心;而孩子們把這種關心當成了一種必須,以至于為了一點的委屈或沒有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大呼小叫、亂發脾氣。孩子們從沒有想過要去孝順父母,關心父母的生活哪怕是短短的一聲問候。我們曾經做過一份調查,有哪些孩子記得自己父母的生日,結果知道的人只有幾個。這雖然是一件小小的事例,但從中我們感觸頗多。教育者的使命是關注孩子的一生幸福,我們不但要教給他們知識文化,更要教會他們做人。《弟子規》像一盞透著光明的路燈,教育著我們要有孝心、恭敬心和感恩心。它更像陽光一樣,給倫理失綱,人心不古,精神缺失的現代社會的人們指引了一條光明之道。
在孩子學習《弟子規》的過程中,我們采用的是循序漸進的方法,每周學習四句話,每天用不同的形式圍繞這四句話進行教學,孩子們先大聲的朗讀經句的內容,讓他們能熟讀、熟記。然后通過將故事的形式讓孩子理解經句的含義。他們的年齡較小,光靠單一的講故事形式,幼兒不能很快地接受,而且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我們常常會通過課件、情景表演來幫助幼兒理解。
如:在理解“冬則溫夏則凊”這句經句時,我們讓個別孩子做爺爺、奶奶,他們因為寒冷凍的直發抖,寶寶給他們拿熱水袋、水壺、抱著爺爺奶奶等給他們驅寒保暖。在理解“出必告反必面”時,我們也是請個別小朋友充當家長、孩子的角色,讓他們理解在出門時要告知家長有事外出,回來也要和父母打聲招呼,告知自己回來了,以免家長擔心。通過多種形式我發現我們班孩子學習《弟子規》的興趣更濃了,他們常常會在散步時、游戲時不經意間說出《弟子規》中的經句,他們的理解能力、記憶能力也更強了。
《弟子規》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也起著重要的作用。在點名環節中老師喊“寶貝們”,孩子們立馬回答“哎”,這不就是“父母呼,應勿緩”嗎?看到有個別幼兒要悄悄地拿東西了,就會有小朋友說“事雖小”其他孩子馬上附和“勿擅為”……《弟子規》成了糾正孩子不良品行的有力武器。
在今后的生活中,我愿與孩子一起學習,一起成長,一切遵照圣賢教誨,給孩子做一面好的鏡子,從孝開始,從仁愛之心開始落實。讓《弟子規》這種傳統文化影響每一個人,學以至用,重在力行,讓孩子們健康、快樂地成長!
弟子規學習心得 6
《弟子規》第三篇‘謹’。這一章總共二十四節,所說的都是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生活小事。圣賢教導童蒙,教導初學都要制定一些生活的規范,讓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來修煉自己的誠敬之心。誠敬是我們學圣賢,最關鍵的一種心態。
《中庸》講‘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誠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從容中道,圣人也。誠之者,擇善而固執之者也’。誠,就是天道。人的行為能夠時時用真誠,這就符合天道了。人道是‘誠之者’,我們心地至誠的時候,已經跟天道相應了。何謂圣賢?‘誠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從容中道’。這樣的人稱為圣人。他的行為是自然而然,沒有一點造作。所行的都是中道,沒有個人的執著、分別、妄念,這種人就是圣人。但是沒有天生的圣人,圣人是靠教、靠學出來的。如何學?就是要‘誠之者’。‘誠之者’,就是要‘擇善而固執’,一心為善。言語、動作、起心動念都與本性本善相應。做到了圓滿就稱為圣人。而人的誠敬心,是要在生活點滴中來養成的。 當我們每時每刻都不放松自己,而養成誠敬心的時候,誠敬就變得自然而然,不用刻意。古人講‘誠于中,形于外。’從生活的行為表現出我們的心地。如果放縱自己,行為上一定有虧缺。有智慧的人,是誠敬到了極處的人。他觀察任何事情真的是入木三分。從很小的動作神態上,就可以看出個人的心地,就可以預知一個人吉兇禍福。因為人的一生吉兇禍福,都是他的心地決定的。他的心善,他的境界,他所遇到的任何的人、事、物都是善的。如果他的心地不善,那么他的一生,必定有很多坎坷。
一個人如此,一個國家也如此。有智慧的人,他百姓心態,從國家的媒體里播放的內容,從一個領導人的言行,就可以預知這個國家的興衰。《中庸》說,‘至誠之道,可以前知;國家將興,必有禎(zhen)詳;國家將亡,必有妖孽;見乎蓍(shi)龜,動乎四體;禍福降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故至誠如神’。至誠如神’,也就是說他觀察問題敏銳。心地清明有智慧的人,看到了他馬上就明了情況,他能從一些小事,小的現象里面看到整體,甚至能夠預知未來。因為未來的禍福,興亡都有前兆。這個前兆,就是我們所看到的小現象,而粗心大意的人就忽略了。吉兇禍福表現在人的動作形態上。‘見諸蓍龜’。蓍龜,是用來預睹未來的東西。‘蓍’是一種草,‘龜’是龜殼。古人用來占卜用的。何以能占卜?因為必定有一個前兆,這個前兆就是一種像。這種像能夠預卜未來。
能有預知未來的本事這個人很神,而學了傳統文化就能夠培養出有智慧的人。通過觀察一個人的神情動作,吉兇禍福‘動乎四體’。看一個人四肢的動作,就知道是吉兇還是禍福了。總之,動作輕薄無禮的人就無福。動作恭敬,待人謹慎厚道的人就有福。因此‘禍福將至,善必先知之’。善先知之,不善也必先知之,都是因為讀了圣賢書,學會了怎樣去看待事物、看人。當然學習最關鍵的不是去看人,而是要反觀自己。希望自己這一生有福,就要在‘謹’上下功夫。過去沒人教我們,現在學習是“亡羊補牢”也不算晚。 “1(38)朝起早,夜眠遲,老易至,惜此時”。‘朝起早,夜眠遲’是講我們的起居作息要有規律。要勤奮。早上要早起,晚上不要睡得過早。因為如果睡眠占據的時間太多了,我們寶貴的光陰就給睡掉了。人一生光陰本來就不多,如果一天睡八個小時,一天就去掉了三分之一了。再忙于日常生活的瑣事、生病了要調養、休閑娛樂,這樣又去了三分之一。剩下來就只有三分之一時間,可以用來學習和工作。了解了這個情況,我們就要格外珍惜時間,努力進德修業,抓緊每一寸的命光。
古今中外,大凡是有成就的人,決不會浪費光陰。很多人專心于工作,精力集中就沒有什么妄念,這種人反而睡眠會少。因為,他的心比較清凈,心定消耗的能量就比較少。
有統計表明,一般人的時間,百分之五十是花費在煩惱未來。總是想著將來該怎么做,很多憂慮,很多規劃。百分之四十人的時間,是用在后悔和回憶過去。總之百分之九十的時間,不是妄想未來,就是追憶過去。過去的事情過去了,追憶也沒用。未來的事情還沒到,想也是妄想。人真正有用的時間,只有百分之十,真正幫助我們的只有當下。緬懷過去、期望著未來,都是浪費時間。如果能夠把這些妄想、憂慮減少,就可以省出很多時間來了。
我們自己的'學業、事業,也都要抓緊時間去提升。古人講得好,黑發不知勤學早,白發方悔讀書遲。不要等到年紀老了,才悔恨自己浪費了時光。
這里的‘朝起早,夜眠遲’,我們應該以什么樣的標準才是比較正當的?現在很多人都‘夜眠遲’做得不錯。你問他晚上幾點鐘睡覺,可能十二點,可能是一、兩點甚至三、四點都沒睡。‘夜眠遲’他做到了。但是‘朝起早’他做不到。要知道古人講,‘朝起早,夜眠遲’意思不是讓我們凌晨兩、三點鐘還不睡覺。
古人的作息是隨著日頭,所謂‘日出而做,日入而息’。晚上七、八點鐘天就黑了,就入夜了。‘夜眠遲’晚上九、十點鐘這就很遲了,那個時候就該休息了。早上幾點鐘起來比較合適?最好是五點前,不要超過六點。這樣就比較符合‘朝起早,夜眠遲’。這是有科學根據的。
依照中醫的理論來看,一天可以分為四季,早上三點到上午九點是春季;九點到下午三點是夏季;下午三點到晚上九點是秋季;晚上九點到第二天早上三點是冬季。人在春夏秋冬一天里的四季,應該遵循什么時間起居?春發萬物生長,人開始蘇醒應該起床了。夏天是做事的時間。秋天是收獲的季節。冬天一定要躺下睡覺。這是最符合生理衛生的。
弟子規學習心得 7
在清明小長假期間,我和孩子一起學習了《弟子規》,54――85頁的相關內容。感覺到學習《弟子規》就是一次心靈的凈化,靈魂的升華。是讓我們終身受益的好書。
一,事雖小,勿擅為;茍擅為,子道虧。我最關心孩子的人格發展。平時也提醒他不要交到行為不好的朋友,染上壞習慣,這一點,孩子例行的很不錯。但有時,覺得自己長大了,老覺得我啰嗦。但說是說,在許多事情上,還是先跟我們父母說,這一點例行的很好。
二,物雖小,勿私藏;茍私藏,親心傷。本節通過閱讀《羅綸還釧》的故事,反映了"慎獨"的意義,教育每個人都要做好"慎獨",內心敞亮,有執著的信念,不愧對己心。
三,親所好,力為具。這一節,通過《子思盡孝》的故事,教育我們:孝敬好長輩,為孩子做好榜樣。平時,無論再忙,我都要和父母團聚團聚,買上爸媽愛吃的點心,陪他們去公園轉轉,讓父母多多開心……
四,身有傷,貽親憂。本節通過《肝腸寸斷》的故事,教育我們要知道父母為我們操碎了心,要愛護好自己,多親近善友,給自己創造道德學問提升的機遇,讓親人安心,幸福!
五,德音雅樂。美德活動:與父母心相應。歌詞唯美。教育我們要懂得感恩。懂得感恩,是幸福的源泉。孩子也會和父母心心相印……
六,德有傷,貽親羞。德行是做人根本。一個品德高尚的人才能受人愛戴,被人信任,自己也會倍增信心,干事也會更有力量,就像孩子成績出不來時,我就多鼓勵他,其實你有這個能力,多給他講解,路就通了,他也信心滿滿,覺得不難了。我就告訴他,父母永遠以你為榮,品德好的孩子,你只要加強意志力,肯去學,一定能學有所成。咱們只和自己的過去比,比縱向,即使比上一次提高一分,就是進步。
七,親愛我,孝何難。教育我們要懂得父母的恩重如山,要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回報她(他)們。做一個品德高尚的人,那么盡孝道就不是問題。在做任何事情上,都會有很好的人格流露,會得到別人的贊美。
八,德音雅樂:《相親相愛一家人》。創造良好家庭氛圍好,父母關系和諧,孩子才能快樂!身心才能健康成長!
以上是我們一起學習的一點切身感受,讀了《弟子規》,才知與圣賢的德,行相差很遠,更加要鞭策自己努力學習,給孩子樹立榜樣,真正做到身教重于言教!
弟子規學習心得 8
星期二干部培訓班安排了觀看《弟子規》講座,復旦大學錢文忠教授非常詳細的解讀了《弟子規》,一本只有一千多字的小冊子卻包含了儒家思想提倡的孝、悌、謹、信、泛愛眾、親仁和余力學文等思想,也是一本少兒行為規范的典型讀本。
弟子規圣人訓首孝悌次謹信 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二十四個子簡潔明了的解釋了弟子規,它是儒家思想的延續,在編寫不足二百年的歷史下,卻創造了一個奇跡。
入 則 孝: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當錢文忠教授講到這個地方的時候,舉了幾個例子,非常深刻 ,當他問道有幾人能做到父母呼應勿緩時卻很少敢說我做到了,的確父母呼應勿緩這是我們生活中必須經歷的而且是非常多的。但我仔細回想起我時卻萬分慚愧,這么簡單的一個行動自己卻沒有真正的做到,更多父母呼時看到的是對自己的利益。父母呼喚,應及時應答,不要拖延遲緩;父母交代的事情,要立刻動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辭偷懶。古人這樣來要求自己的行為規范,現在自己就光父母呼就難以辦到了。孟子和他的母親能夠達到心有靈犀你的境界,母親要自己的手孟子能感到心疼,我們真的沒有必有去知道是真是假,母子是有一條無形的紐帶的。父母的教誨,應該恭敬地聆聽;做錯了事,受到父母的教育和責備時,應當虛心接受,不可強詞奪理。 看到這條解釋時,只有了反省,每每犯錯父母指責是,自己那幾次又是在恭敬地聆聽的,又有那幾次沒有進行過反駁,錢文忠教授的講解,讓我感到了一種真正的羞愧,之前的沒有做到的太多,心想自己賺錢了來孝敬他們,而我卻真的不懂他們要的是什么,每次的電話總有幾句問寒噓暖的嘮叨,是的,現在看來那是幸福,最起碼在你上大學,遠離家鄉的時候,還有人對你說這幾句話,這是一種幸福,我知道以后和父母在一起的時間會越來越少,而當有一天你再也聽不見他們的嘮叨的時候,后悔已于事無補。
不錯的,《弟子規》不僅僅是一本行為規范,它更是一本讓人反省的經典,做不到像王祥冬天為繼母捕魚的事情,但能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讓父母不操心,讓父母安心,認真的聽每次電話那端父母的叮囑,記得每周給父母的電話,記得節假日對父母的祝福,他們的要求很簡單,只要你健康,快樂,多陪他們。
弟子規學習心得 9
“冬則溫,夏則凊”這句話字面上解,是子女對父母要時時關心,處處留意。冬天要給父母溫暖床被,讓父母晚間休息的時候比較暖和。夏天天氣炎熱,兒女應該給父母扇扇涼,讓父母生活在一個清涼的環境里。這些行為雖然都是小事,但是處處都表現出,一個孝子的純孝之心。久久能養成了對父母愛護、關懷的習慣,我們的心地也就變得非常的善良。當這個純善的心養成以后,不論待人、處事、接物都自然而然地生起,溫良恭儉讓的態度,做事都是為他人著想,而不是為自己求名求利,自然就得到大家的尊敬,愛戴。
「冬則溫,夏則凊」,這是有個典故,歷史上,有一個很著名的黃香溫席的故事。東漢年間,有一個孩子叫黃香。黃香九歲的時候,他母親就病故了,只有他父親跟他在一起。他深深懂得孝道,黃香日夜思念自己過世的母親,於是就把這種哀痛的心,轉成對父親的孝順。家里無論大小事情,他都主動去做,雖然年紀很小,但是他侍奉父親確是無微不至。盛暑,天氣酷熱,黃香吃完晚飯,就會到父親住的屋子里,把席子扇涼,當父親要入睡的時候,黃香就在床邊給父親扇扇子,左手扇完,用右手扇,一直扇到他父親入睡。這時候黃香的雙手都已經又酸又累了。但是黃香年復一年,為他父親這麼做,鄉里的人都非常贊嘆這位孝子。
長大以后,他的這個孝行傳遍了四鄉八里。當時的太守聽說有這樣一位孝子,也非常的贊嘆,特別推薦黃香出來做官。古人稱之為‘舉孝廉’。為官者他們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任務,就是為國家推薦棟梁之材。推薦人才的兩個標準,一個是孝,一個是廉。當一個人能夠孝順父母,他一定會忠誠於國家。他能夠廉潔,他就不會貪污,他能夠奉公守法,他為官能就能做到剛正不阿。太守把黃香推舉出來,后來黃香官拜尚書,現在講的尚書令。為官一生的也是處處為民眾著想。那時候的皇上給黃香一個很好的贊嘆,說「江夏黃香,舉世無雙」,黃香的典范流傳千古。相信皇上做出這個動作,對人民有沒有影響?他所帶動的是全國人民效法黃香,所以領導人的一言一行都會帶動整個國家風氣。像我們當家長的、當老師的,你所強調的、你所愛好的是什麼,也會同時影響你的小孩跟你的學生。所以,當父母的重視德行,小孩就重視德行;當老師的重視德行,小孩也會起而效法。《弟子規》“冬則溫夏則凊,黃香孝行是最好的寫照。從東漢起,孝子黃香溫席的故事一直流傳至今
所以,確確實實有孝心的人,他也同樣可以忠於國家,忠於人民。「忠臣出於孝子之門」,確實不錯,因為孝子這分心一定可以推而廣之,去愛一切人的父母、一切人的子女。
弟子規學習心得 10
“孝”自古以來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一直倍受重視,是一個人為人之根本,也是每個人必須認真學習的。
父母一生為子女操勞,在生活中,我們不僅要對父母尊重理解,更要從自身小事做起,為父母分憂解愁,盡孝道,做好為人子女的本份。
弟子規開篇第一章就講到孝,可見孝的重要性,可能有人認為弟子規中講的孝已經不在適合于快節奏的現代社會,但其中為孝的精神本質是始終不變的,需要我們認真學習,并結合當今社會和個人的家庭進行落實。“父母呼應勿緩 父母命 行勿懶 父母教 須敬聽 父母責 須順承”從弟子規所述內容上看,實際上很多都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很容易做到,也很容易被忽略,關于“孝”的很多事情我們都知道,可是真正能做到的少,所以我認為,對于行孝,一定要能夠知道而做到,只有做到了才算真正和孝,知道而不做到,反而比不知道更要批評。而且要注意細節,從周圍的小事做起。對于其他做人做事亦是如此。
做任何事都有方法,盡孝道也是如此。我們可以向周圍做的好的人學習,結合自已的家庭情況,合理處理和父母之間的問題。供養父母是基本,與父母多溝通交流,更能體現孝的真諦。很多現代青年和父母關系緊張,抱怨有代溝,盡量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因為不管父母做什么說什么,他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為子女好,畢競想害子女的父母還是世間罕有的,和父母之間的關系決定了你的盡孝的態度。
我們應努力做到能尊新,不辱親,能養親。為自己立人生,為別人做榜樣。
弟子規學習心得 11
為加強學校的德育工作建設,豐富校園文化,我校響應教育局的號召,全校師生進行誦讀《弟子規》,學習圣人經典,傳承民族圣人經典文化的讀書學習活動。全校上下、師生之間、班級之間,處處呈現出學習、誦讀、力行《弟子規》的情景。現在,學生誦讀學習《弟子規》的情景給我們的校園增添了一道靚麗的風景。
在學習《弟子規》的過程中,使我受益非淺,它增長了我的智慧,震撼了我的心靈。通過對《弟子規》的學習我有三點體會:
第一做人要懂得感恩。對一個人而言,應該報答的最大恩情是父母的養育之恩,所以《弟子規》第一章就是《入則孝》感恩之心體現在一個“孝”字上,“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這就充分體現了“孝”字的重要性,古人有云:“百事孝為先”,可見,孝是做人的根本。
第二待人接物要懷著恭敬之心,為人要謙虛。“滿招損,謙受益”、“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這些都是古人總結出的經驗。而《弟子規》則給出了系統的準則“稱尊長,勿呼名。對尊長,勿見能。”如果能夠把這些都落實到行為上,那么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會更加融洽,整個社會都會更加和諧。
第三要找準自己的人生目標。《弟子規》教人向善,長養人的德行,目的是讓人活得有意義。“見人善,即思齊。縱去遠,以漸躋。見人惡,即內省。有則改,無則警。”只有懂得時刻反省自己,規正自己的人,才可以使其自身有長足的進步。這才應該是人一生所追求的終極目標。
《弟子規》講述的是我們身邊的學問,我們學習古圣賢經典文化,是教育學生從小學會為人處世的根基。學習弟子規優秀心得體會。學習《弟子規》,不光要會誦讀,重要是能做到,并且長期堅持,最終把它作為我們生活中的的行為準則。
弟子規學習心得 12
說來覺得可笑與慚愧,長這么大第一次接觸《弟子規》,前幾天打電話給爸爸,本來想得到一番表揚,沒料到爸爸說7歲的表弟也在學習,我無言以對,我知道硬式教學會讓這些孩子們背的滾瓜爛熟,但其中國學的博大精深的神韻要細細思考方可吸收。
可以說在我身上80后的一切表現得淋漓盡致,自私、任性、輕浮、嬌縱。所以,面對挫折也相當浮躁與脆弱。一直以來,我是父母眼中的唯一,他們會給我我想要得一切,會從心底原諒我在他們面前所有不被理解的思想與狂躁。
翻開《弟》,細聲朗讀,那些嚴謹簡潔的文字,從在家、外出、待人接物到求學應有的禮儀與規范,在現在看來那些小的不能再小的事物與道理,試問自己又做到多少?書上說這是一本父母教育子女的啟蒙讀物,我覺得對于不是為人父母的每一位,這無非不是個精彩之處,因為我們會完全換位到父母來看這些,把自己想象成是父母,此時的我應該是這般這般的教育我的孩子……原來作為父母應該是這般這般的不易……很自然腦海中又模糊地浮現了很多當年父母教育我們的歷歷在目……
我知道了從現在開始熱愛生活的涵義,最愛的不是自己,而是父母,然后才是自己,而這種愛才應該是理性而又深穩的愛,與其說父母賦予了生命這樣高潔的贊美,不如說是肉體與生智的延續的坦白,而懂得了這些不是要多么的謳歌國學的什么,而是一種體會,我想體會在心,付之行動,方算得上吸收了精髓。
弟子規學習心得 13
《弟子規》是一本教人怎樣做人、學習、孝敬父母、尊老愛幼的書。近學期,我校掀起了學習誦讀《弟子規》的熱潮,關于《弟子規》的各種活動也廣泛開來。
我在開始時覺得學習《弟子規》枯燥無味,我想:難道我們還學習古代人跪來跪去嗎?但是,經過后來老師的講解和同學的熱情,我被感染了,也加入了學習誦讀《弟子規》的行列中。在《弟子規》中,我最為喜愛的是“信”這一內容,講述了作為一個人應該怎樣誠實守信。“凡出言,信為先,詐與妄,奚可焉。”意思是:凡是說出去的話,誠信為先;欺詐別人或胡言亂語,那怎么可以呢?誠信是一種美德,只有擁有想、誠信的人,才能擁有幸福的生活。
還有一句是“聞過怒,聞譽樂,損友來,益友卻。聞譽恐,聞過欣,直諒士,漸相親。”意思是如果一個人聽到別人說自己的缺失就生氣,聽到別人稱贊自己就歡喜,那么不好的朋友就會接近你,而真正的良朋益友逐漸疏遠退卻了。相反,那些正直誠實的有德之士,就會逐漸成為好朋友與你親近起來。
北宋詞人晏殊,素以誠實著稱。在他十四歲時,有人把他作為神童舉薦給皇帝。皇帝召見了他,并要他與一千多名進士同時參加考試。結果晏殊發現考試是自己十天前剛練習過的,就如實向真宗報告,并請求改換其他題目。宋真宗非常贊賞晏殊的誠實品質,便賜給他“同進士出身”。晏殊當職時,正值天下太平。于是,京城的大小官員便經常到郊外游玩或在城內的酒樓茶館舉行各種宴會。
晏殊家貧,無錢出去吃喝玩樂,只好在家里和兄弟們讀寫文章。有一天,真宗提升晏殊為輔佐太子讀書的東宮官。大臣們驚訝異常,不明白真宗為何做出這樣的決定。真宗說:“近來群臣經常游玩飲宴,只有晏殊閉門讀書,如此自重謹慎,正是東宮官合適的人選。”晏殊謝恩后說:“我其實也是個喜歡游玩飲宴的人,只是家貧而已。若我有錢,也早就參與宴游了。”這兩件事,使晏殊在群臣面前樹立起了信譽,而宋真宗也更加信任他了。
同學們,晏殊的這則故事不就是大家應當學習的典范嗎?我們缺失的不也就是這種精神嗎?
同學們,誠信是金,它是一艘能夠駛向希望與快樂的航船,它是一個能扇動我們偉大理想的風箏與翅膀,我們為什么不能好好的珍惜它呢?同學,不要猶豫,拿起《弟子規》,跟著我一起去享受誠實守信帶給我們的寶藏吧!
弟子規學習心得 14
今天我坐在這里靜靜地想《弟子規》這本書,大年初五我爺爺去世了,昨天他老人家已經與天地融為了一體,我的心情是十分復雜的,爺爺的離開讓我想起了我的外婆,外婆是在我高三那年走的,就這一年多的時間我失去了兩個親人,他們都是我人生中不可磨滅的親人,我與他們都有過那么那么多的回憶。小時侯與他們在一起的情形歷歷在目,我從來都沒有對他們說過一句話爺爺我愛你,外婆我愛你。我,對著自己特別親的人,從來都說不出來,我愛他們,但是我愿意將我的愛放在心理。但是現在的我有那么一絲后悔,后悔我從來都沒有向他們表達過我對他們的愛意,小時侯經常粘著他們,叫他們說這說那,聽他們年輕時那些過去的人,過去的事,我以為我會一直這樣下去。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我不再粘著他們,不再跟他們說這說那,好像我的世界已經遠離了他們,他們不再懂我,他們不會再理解我的想法,這樣我們越來越不知道該說些什么才好,有時候,在一起只有時間的流逝,并沒有歡聲笑語的存在。
“弟子規,圣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重,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在古人眼里,孝道是我們人生第一件必須做的事情,也是最重要的事情。現在也依然如此,只不過,在當今這個物質集聚膨脹的社會,人們越來越重視利益的存在,而情的意識也慢慢的薄弱下去,刺裸裸的金錢關系也逐漸的進入人們的情中,在我爺爺去世的這幾天,家里已經吵了好幾回了,我們家里有四兄弟,這么多年了,我們家的關系并不是像表面上看的那么和睦,或許表面上都不是,我們家里應該算是在這幾兄弟之間最不好過的一家,我大學才剛剛開始,還需要很多很多的錢。我爸媽又沒有什么工作,全靠賣苦力掙錢,而其他的幾家人,他們的兒女已經出來了,有著穩定的工作收入,有的已經結了婚,有了孩子,家里的經濟情況沒有了那么困難,日子也一天比一天好,我爸媽為人老實,正直,有時候也不會說話,也會被他們欺負,而且吃了虧,還說不出來。大爸他們家跟本就看不起我們家,也許其他親戚也是這樣的,因為我們家沒錢。有時候,我真的不理解,為什么會是這樣,從我記事以來,有時候我覺的親戚這個詞并不是什么好詞,她也許還不如陌生人來得好,至少陌生人會給以起碼的尊重。他們那些大人話說的是相當的漂亮,但是真正為你想的人又有幾人呢?我不知道為什么現在的社會會有這樣的一面。有時候我無法說,也無法解釋。
《弟子規》這本書是古人從小就讀的書,而我們現在卻很少有人知道(包括我自己,如果不是蔡老師叫我們背這些東西,我也不知道它是何物)怎么說呢,《弟子規》這本書講的都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誠信禮儀孝都在里面,思想宗旨都是非常有教育意義的,它是教我們如何做人,學會怎樣做人。我們都是上帝的杰作,人生來就是一樣的,那為什么在歷史的長河中,有人名垂千古,有人遺臭萬年,出生的時候我們是一樣的,但是在后來卻有著天差地別的不同情況。為什么呢?那就是后天的教育了。人字非常好寫,非常簡單一撇,一捺就是一個人,但是做一個人真的不容易,做一個有作為的人就又是難上加難。記得我們的高中語文老師說過,生活是什么?痛苦與折磨。人生下來就是為了吃苦的,人這一輩子不知道要經歷多少的坎坷與磨難,人就是在不斷的掙扎中成長。而弟子規就是告訴我們做人的道理,告訴我們該堅持什么,為什么要這樣做。
我們活著總要做些什么,為父母,為自己,為兒女做些什么,進而為我們的祖國做些什么。我們這一輩子都在拼搏奮斗,都在為著美好的未來生活,我們渴望著人世間這美好的一切,我們都應該堅持著自己的信念,而《弟子規》就是這樣的一本書,它是我們的精神食糧,我們應該將它所說的東西認真品味,或許我們會得到讓你終生受益的東西。
弟子規學習心得 15
《弟子規》這本書是少兒誦讀經典之一,是古代圣賢的智慧結晶,它以無盡的思想光輝指引人們在茫茫的歷史長河中前進,是教育子弟養成忠厚家風的最佳讀物。若能認真閱讀《弟子規》,了解《弟子規》中的含義,它將會使你受益匪淺。以下是我閱讀此書后的點滴體會。
弟子規,顧名思義,這是作為學生的規范,它雖然簡短精悍,卻蘊含著深刻的道理,文明的靈魂,讀起來朗朗上口,直入人心。這是圣賢之人都應刻苦學習的良言,是中華民族幾百年來的精髓,是學生文化的瑰寶。
弟子規是依據至圣先師孔子的教誨而編成的生活規范,它教育我們首先在日常生活言語行為中要小心謹慎,要講信用,還要孝敬父母,友愛兄弟姐妹;其次在和大眾交往時要平等仁和,要時常親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們學習。如果還有余遐,更應努力學習禮、樂、射、御、書、術等六藝,各種經典,以及其他有益的學問。
我徜徉在《弟子規》的世界中一天天成長,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句子是: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這句話的意思是父母讓你去做一件事情的時候,不要行動緩慢,父母的命令也要聽入耳并且服從。在平時的生活中,我們很少懂得孝敬長輩,反而還是長輩對我們百依百順,這種行為是極其錯誤的,是父母辛辛苦苦把我們撫養長大,我們一定要懂得感恩和孝順。
我連續兩次參加過學習舉行的《弟子規》背誦比賽,我有了一個更多時間去誦讀,更深刻去理解《弟子規》的過程,這使對我《弟子規》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它也成為了我的行動指南,將一直伴隨著我一路成長!
【弟子規學習心得 合集15篇】相關文章:
學生弟子規學習心得12-02
弟子規學習心得15篇02-15
弟子規學習心得體會(合集15篇)11-09
弟子規學習心得體會(15篇)11-09
弟子規學習心得體會15篇11-08
弟子規學習心得體會集錦15篇11-10
弟子規教案合集7篇07-26
弟子規教案合集9篇07-26
弟子規閱讀心得(合集12篇)02-20
讀弟子規心得合集15篇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