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弟子規學習心得體會

時間:2023-02-01 18:17:37 弟子規 我要投稿

弟子規學習心得體會(精選15篇)

  我們有一些啟發后,可以通過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這樣能夠給人努力向前的動力。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弟子規學習心得體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弟子規學習心得體會(精選15篇)

  弟子規學習心得體會 篇1

  這個學期,學校開展了誦讀經典《弟子規》的活動。“真是不讀不知道,一讀嚇一跳!”古人寫的《弟子規》壓韻、好背,讀上去瑯瑯上口,津津有味,且是至理名言。

  “聞譽恐,聞過欣,直諒士,漸相親。”聽到別人贊美自己就感到惶恐不安,聽到別人指出自己的錯誤就歡喜接受。經常這樣做,那些正直誠實的.人就逐漸與你親近起來。在現實生活中能夠這樣做的人太少了,而我呢?我的行為不正與這相反嗎?記得不久前的期中考試,數學我拿了個99分,我就高興得不知天高地厚地驕傲起來。

  媽媽告誡我說:“碗外有盆,盆外有缸,缸外有湖。”原本滿心期待媽媽能夸獎我幾句,真掃興。我憤憤不平地說:“好不容易考得這么好,只差一分就是滿分,也不曉得說幾句好聽的,哼!”唉,現在,我懂了,我們的古人多么謙虛呀,他們竟然是“聞譽恐,聞過欣”,我是不是該為自己曾經的驕傲感到羞愧呀!

  “出必吿,反必面。”這句話的意思是出門要告訴父母一聲,回來也要通報一聲,以免父母掛念。我們班有很多同學做得真好,反之有個別同學在同學家玩到七八點才回家,他父母可著急了,打電話問這個同學,問那個同學的。過了一天,老師在課堂上嚴厲的批評了他。那時我想到了“見人惡,即內省,有則改,無加警”,其實我也有這樣的毛病,有時下午上一節課玩到五點才回家,我得趕緊改啊!

  《弟子規》里像以上這樣的生活學習方面的“小”道理還有很多很多,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應該用心去體會,去理解,才能慢慢運用它,實踐它。當我們把一些良好的習慣融入我們的生活中,我想這個世界就多一份和諧和文明。同學們,讓我們一起加油吧!

  對比古人,反思自己。

  弟子規學習心得體會 篇2

  隨著自己對《弟子規》等圣賢文化的熏修,我感覺從個人到家庭都受益匪淺。孩子越來越懂事,家庭氣氛也越來越好,特別是夫妻關系得到很大改善。

  我丈夫是刑警,工作很忙,所有的家務活、帶孩子基本是我自己做。而我在高中教學,工作也不輕松。丈夫回來,往往就是一堆臟衣服、臭襪子一扔,大丈夫相一擺,坐吃等喝。盡管我為家庭為丈夫以前所做不少,而丈夫似乎并不領情,而且甭說你對他發脾氣了,態度言辭稍有不好他就跟你斤斤計較。所以,我心中時常感到不平衡,總有種「忍辱負重」之感,兩人之間也時常疙疙瘩瘩的。

  隨著圣賢文化的熏修,我慢慢醒悟了,原來問題的根本就在自己身上,是我自己的心態不對,雖然為家庭為對方付出的不少,但并不是念念為對方好,而是時常在用得失心衡量:我為他做了多少,他又為我做了多少,總覺付出多回報少,故心含委屈。對方感受到這種不正的思想,必然反饋回來的也是不好的態度。

  《弟子規》上說「凡取與,貴分曉。與宜多,取宜少」,夫妻之間不也是這樣嗎?是自己太自私了,所以我就知過改過,首先改變自己的心態,多看丈夫的優點,盡量不看他的缺點,丈夫在我心目中的形象果然變了,而且變成了我的「大恩人」。因為是丈夫在社會上遮風擋雨,維護著我們這個家,治家理財也是多虧了丈夫;更主要的,正因為有了他的磨煉,我原來焦躁的'性情才變得溫和、沉靜,狹小的心量也變得更加寬闊,是丈夫成就了我。所以,我發自內心地感謝他,感恩心一出來,恭敬心、真誠心都出來了。我也把這種心態傳遞給孩子,所以每當丈夫上班走時,我和孩子都送到大門口:「爸爸再見,您慢走。」下班回來,孩子趕緊迎上去:「爸爸辛苦了!」我則拿過毛巾給他擦汗。睡前孩子還要問安:「爸爸晚安,祝您做個好夢!」

  丈夫出差時,我會打電話問候,在生活上也盡量體貼丈夫。若自己在家吃就簡單對付,他回來時我就用心做一道菜;看到丈夫勞累,我自己再疲勞也要給他捶捶背,做做按摩,甚至打好洗腳水幫他洗腳。而且現在做這一切都是我心甘情愿的。平時我還常用手機給他發條短信,對他的優點或善行進行贊揚,因為《弟子規》說「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對他的缺點,盡量委婉地提出,一切事情都盡量考慮到他的感受。

  前些天,我遇到一次學習圣賢文化的好機會,開始丈夫答應了,結果臨走前一天晚上,他又變卦了,盡管我非常渴望并珍惜這次機會,但為他我忍痛放棄了。我對他說:「我們學習圣賢文化的目的就是為了家庭、社會更加美好和諧,不能反而引發矛盾。我知道你也是為了我好,我也為了你,不去了!」他說:「這樣的話,以后我支持你學!」隨即,他出差去南方,回來時頭一次給我捎回了衣服,而且還是兩套;平時非常節儉的他,花60元錢為我買了一把精致的梳子,還讓人在上面刻上我的名字。

  丈夫對我確實變了,大熱天他會滿頭大汗地搶著炒菜;衣服、碗筷有時也幫助洗;看到我很累時他還會為我捶捶背;甚至有時還幫我剪腳趾甲。當然偶而丈夫臉上也會陰云密布,我就趕緊反省自己,一靜下心肯定會發現自己心態或言行上有不好之處,只要糾正了,他也很快會「多云轉晴」。

  我越來越感到,家庭的幸福需要我們用愛心、感恩心來好好經營。同時我體會出遵循圣賢教誨的兩個原則,肯定你的家庭會非常美滿。第一句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就是要學會換位思考,自己想得到什么就要先付出什么,不想得到什么當然也不能讓對方承受;第二句話是「行有不得,反求諸己」,也就是當出現矛盾或不順時,我們應首先好好反省自己,往往問題的癥結就在自己身上。其實只要念念為對方著想,一切就會無所求而自得,總之一句話:只要念念為對方,家庭就可變天堂!

  弟子規學習心得體會 篇3

  一、對《弟子規》的認識。

  《弟子規》原名《訓蒙文》,是清代李毓秀根據宋朝朱熹的《童蒙須知》改編,后經清代儒生賈存仁修訂,改名為《弟子規》,是一本教導兒童怎樣待人接物的書籍。《弟子規》一書內容簡明通俗,不談空洞理論和教條,而是教導基本的品德修養、孝親友愛以及生活起居中應有的禮節。在現實生活中有一些人還存在著素質低下、道德滑坡、不忠不孝、不仁不義、不知書不達禮、沒有責任感和事業心,生活如同行尸走肉等現象。

  這些人缺的是什么?我覺得缺的就是民族優秀文化的熏陶。《弟子規》一書深刻地訓導我們如何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形成良好的品德和生活習慣;如何具備博愛的'精神及正確的讀書方法等。諸如書中所寫的:“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應勿懶;出必告,返必面;居有常,業毋變;”這是孝道的基本要求。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稱尊長,勿呼名;對尊長,勿顯能”。乃為如何友愛兄弟,尊長愛幼最基本的語言及行為規范。另外,書中通過列舉生活中最易被視作瑣碎的習慣及現象,進而訓導我們如何養成良好生活習慣、具備博愛的精神和正確的讀書學習方法等。書中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不要因小而不為,良好的習慣都是從一點一滴做起的。

  二、自己的幾點感受。

  通過學習《弟子規》一書,使我受益匪淺。

  ①認識提高了。每天應該做哪些事,不應該做哪些事,什么時候應該做哪些事,不應該做哪些事,怎么做好,人人都清楚。也許有人認為這是一本兒童讀物,是教育小孩子的和成年人沒有多大關系,其實做為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我們每個人都沒有理由去拋棄的。

  雖然時代在變化、人們的思想觀念也在更新,但中國國學博大精深,雖然歷時久遠,可仍具有極強的閱讀價值和深刻的教育意義。我們通過中國古典文化的熏陶,對我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以增強自已的審美底蘊和人文意識都是非常有益的。

  ②心靈凈化了。通過此次學習,我感到對自已是一場深刻的思想革命、一次心靈的洗滌,克服平時自己的一些惰性,要求學生做到的,必須自己身體力行,率先垂范,處處走在學生的前面,為學生做好表率。

  ③覺悟增強了。學校發起《弟子規》教學活動就是讓我們接受民族優秀文化的熏陶,通過學習來提高每同學的思想修養和道德素質以及如何做到學以致用,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從而在學習中增強自身的責任心,嚴格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充分保證執行能力,為創建和諧家庭、和諧班級、和諧校園乃至和諧社會做出我們應有的貢獻。

  弟子規學習心得體會 篇4

  我校近期開展了學習了《弟子規》的系列活動,初次接觸《弟子規》,我認為和女兒幼兒園背的《三字經》一樣,不過是兒童的啟蒙教育而已,因此很是不以為然。認真學習研讀后,。使我對所學習的《弟子規》有了新的認識。才知道這是一本做人之道的好書,淺顯易懂的文字蘊卻含著做人的真理,對于指導教育少年兒童生活和學習,培養學生孝親尊師、溫和謙遜的品德,養成良好的習慣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對于我們成年人也有著重要的意義。

  《弟子規》主要是講孝順父母、友愛兄弟、良好的品德和生活習慣、博愛的精神、正確的讀書方法。時過境遷,歲月流逝,書中所講的內容也許同我們現在的時代形勢不太一樣,但書中提倡的家庭和睦、做一位品德高尚的人、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如何使自己的學業有所成的精神卻是永遠值得我們學習的。

  《弟子規》的總綱領是 “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行有余力,則以學文”。《弟子規》其核心思想是孝弟仁愛。它是一本教我們如何做人的基礎規范。人的一生最重要的是要懂得如何為人處事。不會做人,這一生也休想有很好的成就;而一個人如能懂得做人之道,不但個人的修身會得到進步,在家庭方面也能得到幸福美滿,子孫也都可以興旺。只要我們認真地去學習、去感悟,就會明白許多的道理,為人處世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有了做人的準繩,在生活工作中就會有正確的判斷,及時糾正自己錯誤的言行。

  我們中國是個禮儀之邦,很重視禮儀的教育,可現在的社會,禮儀已經被人們所遺忘,特別是現在的孩子根本不知道怎樣孝順父母,體諒父母。怎樣尊重長輩,怎樣尊師重道。有的只是維護自己的利益,只知道自己的.利益神圣不可侵犯。有的學生,在班級里以自我為中心,不能容忍別的同學,行為極端,極富攻擊性。作為一名小學老師,我們除了教學生學習知識之外,還應教會學生如何做人,如何孝敬父母。如:“父母敬,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告訴我們,父母教導我們做人處事的道理,是為了我們好,應該恭敬地聆聽,做錯了事,父母責備教誡時,應當虛心接受,不可強詞奪理,使父母讓氣、傷心等等。

  讓我們認真學習好《弟子規》,深刻領會《弟子規》精髓,做一位品德高尚、學業有成的人。并學以致用,用《弟子規》來規范自身的言行,指導學生的生活和學習,培養學生孝親尊師、溫和謙遜的品德,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同時不斷提升自己的品行修養。

  弟子規學習心得體會 篇5

  通過這兩天的業務學習,我對《弟子規》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并通過網絡查詢相關資料,使我的育人能力得到增強,育人水平得到了提升。尤其是《弟子規》“出則弟”中提到的“長者先幼者后”(這句話的意思就是:不要因為大人的寵愛而忽略了應從小培養禮讓的美德,不管是吃東西或喝飲料,要請長輩先用;如果和長輩坐在一起,要請長輩先坐;如果和長輩走在一起,應讓長輩先走),讓我從內心中真正懂得了怎樣做一名好老師,怎樣教好學生。

  中國一貫有尊敬長輩,注重做人的優良傳統,在今天經濟發展迅猛的背景生活中,民族的傳統美德顯得尤為重要。對于學生而言,首先要懂得尊敬長輩、學會感恩,“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尊敬長輩,尤其要尊敬以全部心血無私養育自己的父母。試想一想,一個連自己的`父母都不能深愛的人,還談得上愛祖國、愛人民嗎?因此我們應從小在孩子心靈中播下愛的種子,教育他們從小尊敬父母和長輩:

  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父母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古人言:“子不教,父之過”。一個溫馨和睦的家庭對孩子的成長起著很大的促進作用。為此孩子健康成長需要“好家長”作榜樣。

  二、老師要尊重學生。

  為學生創設一個民主、平等、祥和的氛圍。老師要做學生的朋友,而不應高高在上。要利用各種機會和學生溝通,溝通多了,就能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和行動表現,及時解決他們的思想困惑,糾正其不良行為。老師應首先把自己擺在和學生平等的位置上,從關愛的心態出發,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用人格力量去感化他們,要讓學生真正的從心底感受到老師對他們的關心和愛護。而做為一個班主任,則更要關心愛護班級的每一個學生,使學生感受到老師的教育,是真心的愛護,是真心希望學生個個都能健康成長,真心希望學生個個都能成材。老師有愛心,能夠尊重學生,理解學生,學生才能更加尊敬,愛戴老師,師生的感情才能更加融洽,充分發揮情感教育作用。

  尊重學生,寬容學生,并不是放任自流,對學生的不良行為有時還要作恰如其分的批評。作為一名班主任,對學生所犯錯誤進行批評教育時,也應尊重學生的人格,諄諄教導學生才能取得教育的效應。一味的訓斥,只能促成學生逆反心理的產生,更不能用挖苦、諷刺傷學生的心。批評學生要慎用批評用語,要講究語言藝術,要處處顧及學生的自尊,使學生產生親切感、信任感,愿意與你作心靈的交流,這樣才能使學生從思想深處認識錯誤,改正錯誤。

  弟子規學習心得體會 篇6

  我從書本中看到了許許多多的名言,但是讓我感受最深的,還是高爾基說的“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這句名言了。

  有一次期中考試的前一天,語文老師布置回家認真地看一看書,我回到家里以后,不但沒有讀書,而且還沒有把作業寫完。我這時想:反正試卷上考的都是老師在課堂上講的,我都會,就不用讀書了,于是我就這樣進入了夢鄉。

  第二天早上,我早早地起床了,到了學校后,我把書包放在座位上,我就借著去廁所的名義在樓下玩。直到校長在廣播里宣布考試馬上開始了,我才急匆匆地跑到了樓上,坐在我的座位上準備考試。

  監考老師把語文試卷發到了我們每個人的手里,我就滿懷信心地把我的名字寫在試卷上,前面的半頁做得挺順利的,但是到了課文理解題,就出現了我不會的題目,后面一頁的課外閱讀理解,我更是讀不懂了。我絞盡腦汁才想出了一兩題的答案,我懷著沮喪的心情把寫完了之后,把試卷交了。

  幾天后,語文成績出來了,我一看,大吃一驚,我居然才考了81。5分!我心想:怎么辦,怎么辦!媽媽一定會揍我的!放學的時候,我垂頭喪氣地回到了家里,媽媽見我垂頭喪氣,悶悶不樂,就問:“怎么那么不高興呀?”我啞口無言,只指了指書包,“噢,是不是沒有考好呀?”媽媽嚴肅地問,我點了點頭。

  我就把試卷拿出來,讓媽媽看,媽媽看完后,語重心長地說:“你錯的都是文章的.閱讀理解題目,以后多讀一讀書吧!”我說:“好的,我記住了。”

  從那以后,我寫完作業就復習學過的課文,預習沒學的課文,如果這兩項任務都做完了,還有時間的話,我就再讀一讀課外書,看到好詞好句就摘抄下來,我相信如果我一直保持這樣的學習態度和閱讀習慣,學習成績一定會提高的。

  果然,我的付出得到了回報,在期末考試的時候,我的語文成績又名列前茅,再次取得了優異的成績——98分,我非常高興。我的努力沒有白費,我讀了這么多書,從里面得到的知識使我進步,我領悟到了書籍果然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弟子規學習心得體會 篇7

  學習《弟子規》有1個多月了,并每天堅持聽《中華大講堂》中對它的講解,使我的內心比以往平靜了許多,也感悟了很多。一開始學習的時候老認為沒那么多時間去接觸它,心情有時很浮躁,認為沒啥意義,就像有些人說的《弟子規》從古傳頌,清朝不也照樣滅亡了,認為不切合實際,也就沒有真正體會和感受到那么多,大約讀了一個星期了的時候,兒子看到我寫的筆記后對我說:“媽媽,你進家委就對了,能讓你多學點習,還能為我們班級做點貢獻”。兒子的這番話觸動了我,讓我每天堅持繼續學習,每當《弟子規》中講到一些并不符合當今社會現狀的問題時,我會重復的去聽李毅多老師的講解,從疑惑中尋找答案,這樣我對一些事就不再糾結。對于不符合實際的問題,我們將它忽略不計,就當它不存在,大體了解一下就行,而對我們生活和成長有益的就去好好理解并運用到生活當中去。

  “入則孝”里最先講到的是當子女的要孝順父母,所謂“父母呼,應勿緩;

  父母命,行勿懶;

  父母教,須敬聽;

  父母責,須順承。”這幾句話的意思很明確,當父母呼喚時,要及時回答,不能遲緩;

  父母差遣,要立刻去做,不可拖延或偷懶;

  對父母的教導,應該恭敬的聆聽;

  對父母的批評,應當順從的接受。這是對字面的解釋,如果拿到生活中,我們做子女的和我們的子女都是怎么去對自己的父母的?值得深思一下,就當今社會現象而言,每個家庭幾乎都是獨生子女,當長輩的對小輩是各種的疼愛,可謂言聽計從,從而養成了飯來張口,衣來伸手,有的溺愛孩子很嚴重,卻感覺不到,以至于孩子對父母大聲喊叫、甚至打罵父母,使他們丟失了原本純真的善良,多了怨恨和不滿。拿我的大家庭來說吧,父母生了我們兄妹四人,父親在世時很有威嚴,屬于聽到他聲音就有些緊張的那種,而我們的母親性情溫和,與父親截然相反,正是母親的溫柔疼愛,讓我們兄妹四人養成了對母親的愛卻視而不見,甚至無視,久而久之讓我們養成了不好的行為和習慣,尤其無視母親的呼喚和教導,也不愿意接受母親的批評,還會去頂撞她,回想那些真是慚愧。記得有一次我帶著當時上三年級的兒子去母親家,當時因為母親的一句關心我的話,讓我感到母親很煩,想讓她少操閑心,就大聲呵斥了母親,事后我并沒當回事兒,幾天后我和兒子也因為一句我關心他的話而發了脾氣,兒子霸氣的回話讓我啞口無言:“你那天就是這樣大聲喊我姥姥的,我跟你學的。”我的天,當時我就在想,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運用在我身上真是“恰到好處”,內心五味雜瓶、翻江倒海的難受,我的言行已經不知不覺的影響到自己的孩子了,從那時開始,我就不斷改變自己對母親的態度,我是家中最小的一個,上面有年長的哥哥姐姐,平時我們也經常互相告誡對待母親要和顏悅色,多些耐心,母親養大我們不容易,70歲的母親了,每天都牽掛著她的`孩子,而她的孩子卻不以為然。慢慢的我用自己反省后的行為去影響哥哥姐姐,我認為一個能對自己言行做出反省并能及時醒悟的人才配得到大家的認可和尊重,相對那些有錯不改,還執迷不悟,我行我素的人來說,這樣的人生是悲哀的,是讓人看不起的。表面做的所謂孝順永遠上不了臺面,甚至令人唾棄,父母需要的是孩子們的關心和理解。到現在,我非常感謝兒子當年的那句話,讓我瞬間醒悟,以至于到現在我經常會反思自己哪里說錯話啦,做錯事啦,亂發脾氣啦,給孩子帶來負面影響啦等等。我雖快四十,但我慶幸自己的修養在不斷進步,這種進步能讓我的生活更加幸福。

  人,需要在反思和學習中感悟前行。我們一個人在認真的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就是在以身作則,以身效法傳播一種動力和能量。一個人的改變也會潛移默化影響身邊的人,事無大小從自身做起,時間能證明一切,放下浮躁和雜念,把目光從別人的身上轉移到自己身上,你才會明白,改變自己也是在改變別人。接納自己的同時才能真正看到別人的苦楚和付出,我們需要的是對自己的認可,對他人的感恩和真心的給予,有一顆柔軟的心才會悲憫和珍惜人活這一世的不容易,以及被我們日常忽略的親情,友情,愛情。

  短短的幾句圣訓,意義非凡,能去孝順父母的人值得尊敬!

  孩子在慈明學校的這些日子有很大變化,比以前更懂事、更細心、更優秀了,孩子的變化讓我欣慰,也是我們所夢寐以求的,我和孩子用彼此的改變來影響著對方更好的發展,對我的孩子而言,選擇慈明學校是正確的。對我而言,感恩慈明,感恩父母,感謝兒子!

  弟子規學習心得體會 篇8

  這個月我們主要學習了《弟子規》中的—泛愛眾—部分。通過這個月的學習讓我懂的了以下幾點:

  1、人和人都是一樣的,沒有高低貴賤之分,所以我們不能鄙視任何人,也不能因為某一個人有財有權有勢就去巴結他,我們大家應該互敬互愛,相親相愛。現在的有些孩子們就特別有這種歪風邪氣,天天比自己家里多有錢,比自己穿的名牌衣服等等,其實孩子就是要以此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他們的內心是空虛的,是需要家人的理解和陪伴。

  2、一個人受人尊敬不是因為他得容貌好看,而是這個人的品德修養和才能,德行高尚的`人,名望自然高。有才有能力的人,人們在和他相處以后會更加欣賞佩服他的處事能力。我在外面工作時遇到同事特別有能力的我們就會主動稱呼他為老師,這就能看出一個人受人尊敬不是他所在的位置和他如何能說大話而是他的內在才能。

  3、當你有能力而別人沒有這種能力時,你要無私的奉獻去為眾人服務,不要自私自利,只考慮到自己,舍不得付出。對于他人的才能,應當學習欣賞贊嘆,而不是批評、嫉妒、毀謗。不要去討好巴結富有的人,也不要在窮人面前驕傲自大,或者輕視他們。不要喜新厭舊,不管是人還是物。別人正在忙碌的時候,不要去打擾他使其分心,當別人心情不好的時候,不要說話干擾他,增加他的煩惱與不安。父親經常告訴我:不要吝嗇你的贊美,也許你的一個小小的舉動或語言就能成就一個人的成功和幸福。

  4、別人的短處,不要去揭穿,對于他人的隱私,更不能去和別人說。贊美他人的善行就是等于自己在行善。當對方聽到你的稱贊之后,必定會更加勉勵行善。相反宣揚他人的過失或缺點,就是作了一件壞事。如果指責批評太過分了,還會給自己招來災禍。朋友之間應該互相規過勸善,共同建立良好的品德修養。如果有錯不能互相規勸,兩個人的品德都會有缺陷。

  5、財物的取得與給予,一定要分辨清楚明白,寧可多給別人,自己少拿一些,才能廣結善緣,與人和睦相處。要讓他人做事時,先要反省問問自己:“如果換作是我,我愿意嗎?”,如果連自己都不喜歡,就要立刻停止。受人恩惠要時時想著報答,別人有對不起自己的事,應該寬大為懷把它忘掉,不開心的事過去就算了,不要老放在心上,處罰自己,苦惱自己!至于別人對我們的恩德,要感恩在心常記不忘,常思報答。俗話說:滴水之恩乃當涌泉相報。我家昨天把地里種的姜刨了,今天給親戚朋友都送一些,婆婆說讓我把好的留著自己吃不好的送人就可以了。我說要送就送好的,不然就不送。婆婆不高興了我就不吱聲了,然后偷偷把好的一份一份包裝好,今天都給送出去了。其實換位思考一下別人給你送東西都是不好的你會怎么想,雖然我沒能說服婆婆但是她知道以后也會理解我。

  弟子規學習心得體會 篇9

  寫下這個題目,我首先想起我送兒子到慈明學校時的情景,兒子說:“媽媽我不想在這兒上學。”沒和兒子說,在我心里也是這樣想的。我告訴兒子:“我們既然千里迢迢的來到了慈明學校,連考試都沒考,不是白來一趟了嗎?等到考完試再做決定吧。”就這樣兒子通過了考試,看到老師都很可親,最后還是把兒子留在了慈明學校。回去的路上,女兒看哥哥沒有一起哭著要哥哥,我也流眼淚,因為當時我對慈明學校一點都不了解,也沒有一個認識的人。兒子是我媽媽帶大的,我媽也說我這么狠心把兒子送那么遠去上學,說他還是個孩子。

  慈明學校和其他學校有一個不一樣的地方,就是花費財力和精力讓家長學習。后來我才明白,慈明學校的領導和老師才是最懂教育的,因為只有讓家長受教育了,明理了,才能真正的做到家校合作,家校共育。剛開始我也沒有太用心的去學習,至到有一次我在慈明學校聽了李老師講解的《了凡四訓》,我才意識到經典的重要,那次從學校學習回來,我和女兒就開啟了讀經之旅,從《弟子規》開始讀起。聽李老師講解《弟子規》,一段時間學習后,我發現我家里發生了一些變化,尤其是我們遇到煩心的事兒,總能用經典的話來化解。我未成長大的女兒經常用《弟子規》上面的話勸誡爸爸不要喝酒,她說;

  “爸爸,年方少,勿飲酒。飲酒醉,最為丑。”有一次隔壁小男孩和媽媽頂嘴吵架,她聽到跑去說:“小哥哥,父母命,行勿懶。別和媽媽吵架。”先生雖然不讀書,但也告訴我,現在的心不像以前那么煩躁了。他看到兩個孩子的變化。就和我說:“我們就少掙點錢吧,你別干活了,把家里面收拾好,陪著孩子讀經典學習吧。”我的兒子在學校里受老師的關愛和智慧引領變化也很大。尤其是有孝心了。今年暑假里,我腿疼了十幾天,當時先生去外面干活,家里面的家務買菜洗菜做飯,洗衣服,收拾全是兒子帶著女兒做的。上次國慶回來看到我說他爸爸。他和我說:“媽媽,你經常和我說爸爸干活很辛苦。你和爸爸說話柔和一些嘛。”以前看兒子總喜歡哼流行歌曲,我怕孩子崇拜明星,大家都知道,如果我們的孩子都崇拜明星,而不是科學家或是為國家做出貢獻的人,那么對于我們小家和國家都是非常危險的。上次兒子回來,我就故意問他:兒子的`偶像是哪個明星啊?兒子說他從來沒有崇拜過明星。我看他在手機上經常看一些科學家的故事,向錢學森,鄧稼先的故事,和一些軍人的故事,看到感人的地方,還會和我一塊分享。這點我很欣慰。其實孩子長時間在學校里也會有一些想不開,也不想和老師說的話。上次兒子國慶回來問我一個問題,他說:“媽媽有一次吃飯,有三個同學最后吃飯,食堂阿姨就把剩下的蝦每人分十幾個,給他們三個吃了,結果被老師看到了,說了那三個同學,最后還罰三個同學每人寫1000字的檢討。老師是不是錯了?”我說:“老師沒有錯,學生錯了。”兒子和我爭辯說:“是阿姨給他們吃的,不是他們要的。”我想了一下說:“《弟子規》前面四句話是不是說: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老師和父母的心是一樣的,所以老師沒有錯。”我的回答似乎讓兒子不接受。他又問我:那人販子是不是也是為人父母,那人販子是不是也沒有錯。我沒有生氣。告訴兒子:“人販子雖然是為人父母,但是他沒受過圣賢教育,他是個糊涂的父母。你聽過張良履鞋的故事。張良三次受辱為老人穿鞋,老人才把兵書給張良,那是考驗張良呀。你們現在就像溫室里面的花朵一樣,經不住的一言一語的批評,到社會上怎么辦?你們都看不出老師的智慧,老師是希望你們現在經歷一點委屈,以后才能經得起大風大浪呀。是愛你們的心。沒想到你們才這點水平。”這次兒子愉悅的告訴我:“媽媽我知道了。”這次開心的對話,讓我們兩個都有所領悟。要是以前兒子這樣問我,我雖然不會說老師的不好。我肯定會搪塞兒子。現在有了圣賢經典做指導,很多問題也都迎刃而解了。慈明學校的宗旨是一人上學,全家成長在我家得到了印證。感恩偉大的古圣先賢!感恩李老師的諄諄教誨!感恩慈明學校給我學習的氛圍!感恩老師!感恩一切!

  弟子規學習心得體會 篇10

  王陽明先生的龍場悟道向同學們提出了立志,勤學,改過,責善四事教條!

  立志,學,必先立志,則不如不學,一生勞苦,無成亦無益!立圣人之志,必先求其方,一去私欲,心才純,心存天理,即是存良知,先從覺悟開始,再學古訓,以圣人為師,專心正意勤學,對圣人之言,要深信不疑,即為尊師重道,才能學期精髓,不慢其先生,恭敬之心才能得以彰顯,得到利益!

  求存天理之方,當從心上下深功夫,不做表面文章,不是以饑者求飽,寒者求暖,病著求俞,暗著求亮,跛者求行,這都是短暫的小目標,而不是立志,立志乃是立命。我們要立真志,真立志,立長志,立什么志,有什么命。孔子曰,十五志于學,就是指我們一生為什么而學,學什么,一生的命運向何處去呢,直至70歲的不逾矩!!雖說是一個及其漫長的過程,但是立下志,就如木之有根,水之有源,命之有續,才為君子也!我們未來的成長路上遇到各種困難都不能打擊我們的求學求圣的意志,因為我們已經立下堅定的志,織不利則一事無成,不立志,則人之私欲難除!

  古之圣人用很多詞匯去釋義勵志之學,而后成就成名!我們當一起為榜樣深信不疑,就能事半功倍,速達彼岸,人生之巔峰之輝煌需要我們“夫道一”!

  從貫穿半生,立志尤為重要,從今而后,定當加倍努力,學圣賢之言,行圣賢之意,時時反省自己,建設心靈品質,開發心靈本有的無限的寶藏,讓自己的'仁愛智慧胸懷和能量有所提升,這也就是先喚醒自己,讓自己內心走向光明,才能去影響他人,喚醒他人!通過學習明白了,生命的意義在于提升自己的格局和境界,喚醒大我并為世界做出實質性的貢獻,依道而行,建功立業,報效祖國才是當代我們年輕人的使命,這樣的人生才具有真正的意義!

  在致良知的路上,我會堅持學習堅持走下去,不斷的明心,凈心,開發心中本有的寶藏,成就舒展的生命和精彩的人生!我希望未來有更多的人都能擁有幸福自在,乃至圓滿,覺悟的人生從現在開始,我們一起做有良知有正能量的中國人,成為祖先的榮耀成為民族的榮耀!!!

  文字脫俗!

  弟子規學習心得體會 篇11

  為人子女,一直以來,我都認為自己是一個比較孝順的人,自從學習了弟子規以后,發現自己其實是一個很不孝順的女兒。《弟子規》開篇入則孝頭兩句話“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汗顏啊,哪一條也沒做到。以前在家時,早上媽媽叫我起床,經常裝作聽不見,直至第三遍聽出媽媽要生氣罵人了,才極不情愿的答應著起床;媽媽讓我刷碗,做家務也及其不愿意,經常推三阻四的;認為父母沒自己的見解高等,直至學了《弟子規》才發現原來自己有多么的不孝順。弟子規里告誡我們對于親人傷感情的話要忍住,可是反思一下自己,有時覺得自己很有理,就硬是要去力爭,現在想想就算是你再有理為此傷了親情值得嗎,贏了理又怎么樣呢?傷了我們最愛的人和最愛我們人的心,我們真的贏了嗎?家庭的和睦融洽會離我們越來越遠,我們會幸福嗎?我們的最愛的家人會幸福嗎?

  《孝經》里把孝順父母分了三個等級,養父母之身、養父母之心、養父母之志,而養父母之身只是最初級基本的層次,所以每個月不管給多少給父母,并不代表你真正孝順父母,每月給父母錢,確經常指責頂撞父母也是大不孝。

  為人父母:

  已經是為人父母的朋友們,建議先不要拿《弟子規》當做標準,看孩子哪哪都不對而指責孩子,學習《弟子規》不是讓我們拿著《弟子規》的標準去批評指責別人,而是要學習力行《弟子規》讓我們身邊的人認同我們,使我們的'家庭和睦,人際關系變得更加友善。

  “教者,上所施,下所效”所以教育最重要的本質是以身作則。“育者教子使做善也”,教孩子做善良的人。所以不要抱怨孩子不聽話,想想我們時如何對待我們自己的父母的,還記得中央臺早年的那則公益廣告嗎?媽媽給自己的母親洗腳,孩子看見了,也學者打盆水給媽媽洗腳。這就是以身作則的力量。

  還有不要太溺愛孩子,從小就寵著慣著什么家務也不讓做,有一天你覺得孩子長大了,或身體不舒服的時候,應該幫你做家務時你覺得孩子會做嗎?那是誰養成孩子的習慣的呢?所以家長朋友們一定要在教育孩子問題上有所警覺,怎樣培養孩子的好習慣,利于孩子一生。

  為了加強學校的德育工作建設,豐學習弟子規的體會與感受富校園文化,根據教育局的安排,我校號召全校師生誦讀《弟子規》。學習圣人經典,傳承民族經典文化的讀書學習活動在我校開展。現在,學生誦讀、學習《弟子規》的情景給我們的校園增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在師生誦讀、學習的過程中,使我受到了身心的洗禮與教育。

  我從學習《弟子規》有四點體會:

  第一,做人要懂得感恩。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對一個人而言,應報答的最大恩情是父母的養育之恩。所以《弟子規》第一章就是《入則孝》,感恩之心最先體現在一個"孝"字上。"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這些都是孝順父母的基本要求,但我卻有很多做不到。平時感到做得不錯,可仔細回想,做得并不是盡善盡美。學習弟子規的體會與感受

  第二,待人接物要懷著恭敬之心。佛法里說人有四種恩德必須報答:父母、師長、國家和眾生。上面已經提到了父母之恩;老師的恩德,啟發我們的智慧非常的大;今天如果沒有國家,沒有一切的施政,我們就沒有辦法生活在安定的社會里頭;我們今天所享有的一切,都是一切眾生努力才有的結果。時常懷著感恩之心,念念想著別人的恩德,人才不會那么自私,不會有那么多的不滿和怨言,人才會活得開心,社會才會和諧。

  第三,為人要謙虛。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朋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要想讓別人喜歡與你相處,你的態度首先要恭敬,行動上要多為他人著想。"為他人著想是第一等學問","人情練達皆文章",所謂做人難,不就是難在這里嗎?我們有時候會覺得敏感度不夠,其實是缺乏平日的訓練。《弟子規》讓我知道在平時的一些小事上,在人前人后,在獨處時都要持恭敬的態度,恭敬才會成為一個人自讓更多的人得到快樂和幸福!為社會和諧和穩定出自己的一份力!

  第四,要找準人生目標。《弟子規》教人向善,長養人的德行,目的是讓人活得有意義,而我也是想從《弟子規》學到做人的智慧。人生是一個過程,過得如何很大程度取決于選擇什么樣的目標。"唯德學,唯才藝,不如人,當自礪;若衣服,若飲食,不如人,勿生戚。學習弟子規的體會與感受"從這句經文讓我明白了要以"德學"和"才藝"為重。

  學習《弟子規》,我想不僅是一個提高個人修養的過程,更是一個思想升華的過程,對一個人的成長來說,是十分必要的,特別是對于小學生來說,更需要這樣的經典為他們指路、引航,讓他們從心中愛周圍的人,愛這個世界。學習的過程是一個認同的過程,而對自身產生的影響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例如,我們學習《弟子規》,背誦下來不是很難的事情,但真正對人產生有益的影響,那會需要很長一段時間。學習《弟子規》,就是要把圣人的教誨貫徹到生活中,落實到一言一行中。然流露的品質。

  《弟子規》給我的生活一個指導,一個方向,讓我學會了什么是知足,知道了享受現在生活的快樂同時又有積極人生目標的人才是真正幸福的人,其次,看了復旦大學教授—錢文忠講座我深深地感受到不僅自己要去學習《弟子規》而且要不時的把自己的行為和《弟子規》的要求對照,看看哪些做到了,哪些差距還比較遠,我要從小事情,小細節做起。要繼續努力完善自己,讓自己的快樂帶給周圍的人,《弟子規》講述的是我們身邊的學問,我們學習圣人經典文化,是教育學生及自己的子女從小學會為人處事的根基,所以作為教育工作者,更應學習、解讀、實踐這一經典,使圣人經典文化代代傳承下去!

  弟子規學習心得體會 篇12

  光陰荏苒,驀然回首,來我們公司已度過了十個歲月,也意味著學習傳統文化已有十個春秋,回首過往,這是一個學習和改過的心路歷程。人生活到老學到老,記得剛開始學習《弟子規》時,充滿激情,見人就說《弟子規》好,生活中卻體悟不深,在對照經典時,似乎一無是處。多年來在老師的引領下,也取得了一些進步,在此與大家匯報自己的點滴心得。

  「唯德學,唯才藝。不如人,當自礪」。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適者生存,不學習意味著被淘汰。2008年6月,當時我們是第一期德藝書法師資班,號稱“天下第一班”。班上同仁在各行各業都小有成就,加上各位同仁學習傳統文化已經有些年頭,自己卻是一個門外漢,與大家的差距自然不言而喻,為了不掉隊,當然需要倍加努力。

  自知基礎差,唯一的辦法只有加倍用功學習。加入傳統文化團隊前,休息日早上六點起床已經很早了,在這個學習型的團隊里,大家起得都特別早,有五點不到就起床的,甚至有三四點起床的。對于這種作息,顯然是一種挑戰,逐漸也適應了這種早起的生活習慣。要想趕上大家的步伐,平時除了早起,還要提高時間的利用率,正常的課程除了要專注學習,還要利用平時零散的時間。中午大家在享用午餐時,自己規定15分鐘內用完餐,回到宿舍休息20分鐘后繼續學習。晚飯、洗漱后,也是如此。就這樣充實地學習了三個月,學習進度也開始跟上大家的步伐。

  學習四個月后便開始進入工作的狀態,當時被派往內蒙古東聯藝術學校,承擔書法教學及學生生活管理工作。工作以后,自我學習的時間已經很難保證,而學生書法的學習進度在不斷地往前進,老師自身的提升沒有跟上,將無法帶領學生繼續往前學習。好在前面四個月早起學習的習慣還一直保持著,可以利用這點零碎的時間,進行自我的提升。當然假期更加不敢松懈,在家埋頭苦練。

  2009年6月回到公司,因工作需要,其他同仁相繼被派到其他單位開始工作,而自己則有幸留下來邊工作邊學習,讓自己的書法有了進一步的提升。2011年自從長期書法班開班以來,加上其他工作內容的安排,一天下來,已是筋疲力盡,其間也很少有休息日的安排。長時間的持久戰,讓自己身心疲憊,不知曾幾何時,早上已經起不來了。自我的學習提升,也成了自己心中最糾結的一個難題。

  因為學員每天一個進度,而自身卻停止不前,這也直接影響到學員的進度。早上6:00以后到晚上休息,這一段時間都不是屬于自己的,而自己書法專業的`技能還需要得到進一步提升,時間從何而來?著名書法家顏真卿先生《勸學》一詩讓我找到了一條光明大道,詩的內容是「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古人可以做到三更眠,五更起,我輩不如古人,更當加倍努力,又何不效法古人呢?

  看完顏老先生的詩讓自己心潮澎湃,《弟子規》中也講「朝起早,夜眠遲。老易至,惜此時。」從2014年下半年開始,若沒有其他特殊原因,堅持每天早起練習書法,而這每天一到兩小時的積累,讓自己收獲頗豐。在不到四個月的時間里,首次突破了楷行隸篆四體的挑戰,同時楷書還臨習顏、柳、歐、褚、瘦金等體,這也讓自己接下來的學習更加充滿信心和動力。而且早起學習精力充沛,當然寫作品的效果較晚上好很多,學習效率也更高。

  弟子規學習心得體會 篇13

  今天我坐在這里靜靜地想《弟子規》這本書,大年初五我爺爺去世了,昨天他老人家已經與天地融為了一體,我的心情是十分復雜的,爺爺的離開讓我想起了我的外婆,外婆是在我高三那年走的,就這一年多的時間我失去了兩個親人,他們都是我人生中不可磨滅的親人,我與他們都有過那么那么多的回憶。小時侯與他們在一起的情形歷歷在目,我從來都沒有對他們說過一句話爺爺我愛你,外婆我愛你。我,對著自己特別親的人,從來都說不出來,我愛他們,但是我愿意將我的愛放在心理。但是現在的我有那么一絲后悔,后悔我從來都沒有向他們表達過我對他們的愛意,小時侯經常粘著他們,叫他們說這說那,聽他們年輕時那些過去的人,過去的事,我以為我會一直這樣下去。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我不再粘著他們,不再跟他們說這說那,好像我的世界已經遠離了他們,他們不再懂我,他們不會再理解我的想法,這樣我們越來越不知道該說些什么才好,有時候,在一起只有時間的流逝,并沒有歡聲笑語的存在。

  “弟子規,圣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重,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在古人眼里,孝道是我們人生第一件必須做的事情,也是最重要的事情。現在也依然如此,只不過,在當今這個物質集聚膨脹的社會,人們越來越重視利益的存在,而情的意識也慢慢的薄弱下去,刺裸裸的金錢關系也逐漸的進入人們的情中,在我爺爺去世的這幾天,家里已經吵了好幾回了,我們家里有四兄弟,這么多年了,我們家的關系并不是像表面上看的那么和睦,或許表面上都不是,我們家里應該算是在這幾兄弟之間最不好過的一家,我大學才剛剛開始,還需要很多很多的'錢。我爸媽又沒有什么工作,全靠賣苦力掙錢,而其他的幾家人,他們的兒女已經出來了,有著穩定的工作收入,有的已經結了婚,有了孩子,家里的經濟情況沒有了那么困難,日子也一天比一天好,我爸媽為人老實,正直,有時候也不會說話,也會被他們欺負,而且吃了虧,還說不出來。大爸他們家跟本就看不起我們家,也許其他親戚也是這樣的,因為我們家沒錢。有時候,我真的不理解,為什么會是這樣,從我記事以來,有時候我覺的親戚這個詞并不是什么好詞,她也許還不如陌生人來得好,至少陌生人會給以起碼的尊重。他們那些大人話說的是相當的漂亮,但是真正為你想的人又有幾人呢?我不知道為什么現在的社會會有這樣的一面。有時候我無法說,也無法解釋。

  《弟子規》這本書是古人從小就讀的書,而我們現在卻很少有人知道(包括我自己,如果不是蔡老師叫我們背這些東西,我也不知道它是何物)怎么說呢,《弟子規》這本書講的都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誠信禮儀孝都在里面,思想宗旨都是非常有教育意義的,它是教我們如何做人,學會怎樣做人。我們都是上帝的杰作,人生來就是一樣的,那為什么在歷史的長河中,有人名垂千古,有人遺臭萬年,出生的時候我們是一樣的,但是在后來卻有著天差地別的不同情況。為什么呢?那就是后天的教育了。人字非常好寫,非常簡單一撇,一捺就是一個人,但是做一個人真的不容易,做一個有作為的人就又是難上加難。記得我們的高中語文老師說過,生活是什么?痛苦與折磨。人生下來就是為了吃苦的,人這一輩子不知道要經歷多少的坎坷與磨難,人就是在不斷的掙扎中成長。而弟子規就是告訴我們做人的道理,告訴我們該堅持什么,為什么要這樣做。

  我們活著總要做些什么,為父母,為自己,為兒女做些什么,進而為我們的祖國做些什么。我們這一輩子都在拼搏奮斗,都在為著美好的未來生活,我們渴望著人世間這美好的一切,我們都應該堅持著自己的信念,而《弟子規》就是這樣的一本書,它是我們的精神食糧,我們應該將它所說的東西認真品味,或許我們會得到讓你終生受益的東西。

  弟子規學習心得體會 篇14

  春節之前,我回娘家遇到對中國傳統文化頗有研究的老叔。我們一見面他就問我三個問題:“1,想讓你的孩子考上大學嗎?2,想擁有健康的身體嗎?3,想讓自己的工作一帆風順嗎?”當時我在想,這不都是廢話嗎,誰能不想啊!但是嘴上敷衍的回答:“想。”然后他說:“那太容易了。”此時心里除了懷疑還是懷疑。接著他遞我一本書《弟子規》,并告訴我盡快背會再落實行動,然后讓孩子也照著做,就OK了。

  好在年前閑著沒事,我硬著頭皮開始看這本書,一邊看原文一邊看解釋。第一章是“入則孝”,我越看越慚愧,連最起碼的孝順都沒做好,竟然還自以為是這么多年。原以為對老人,只要給她們錢,她們就高興了,其實不然,他們需要的是發自內心的關心和體貼。如書中所說“冬則溫,夏則凈,晨則省,昏則定……”當我背會“入則孝”后,讓女兒拿著書檢查我背的是否正確,在我背完的時候,女兒用詫異的'眼神看著我并且給我加個問題:“號泣隨,撻無怨。”是什么意思?我仍然對答如流,這時她小聲說:“真厲害”。接著我開始背第二章,照例讓她考我,我仍然很順利,這次女兒不服氣的拿起《弟子規》說:“我明天就能攆上你”。果然當我背到第四章時,她已經把一本書(共七章)都背完了,身教大大勝于言教啊!

  一邊學習《弟子規》一邊落實行動,快到春節了,親自幫三位老人買衣服,辦年貨。無論是回娘家還是婆家,徹底改掉了往日的“懶”的毛病。三位老人看著我的變化,臉上露出比以往更幸福的笑容,老公也對我越來越滿意,更重要的是:我所有的變化女兒都看在眼里,當她和我大聲說話時,她會用“怡吾色,柔吾聲”來約束自己,當她感到學習太累,想懈怠時,她會用“親所好,力為具”來鞭策自己,第一次月考盡管成績不是很突出,但是令人欣慰的是:女兒已經由原來的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這是我最想看到的,無論她做什么,只要盡力就好。

  現在我不得不承認《弟子規》的力量很神奇,但這種神奇的力量只對接受它的人生效。我學習這本書接近四個月,受益匪淺,愿看到這篇日志的朋友能有所觸動。相信《弟子規》能幫您圓幸福美滿人生之夢!

  弟子規學習心得體會 篇15

  通過這幾天來對《弟子規與幸福人生》的學習,我覺得自己做的實在太多過錯了,深刻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也痛恨教育的缺失。看了弟子規,才知道什么才是我們要追求的,讓我心靜下許多。我知道這些東西我小學,初中,高中都沒有人教育我,所以有幸學習這門課,是沒有理由拒絕的。

  記得第一節課播放了《跪羊圖》視頻,聽后很感動,許久不能平復,心中覺得虧欠父母太多太多了。就像老師書上所寫的:孝中有言:事雖小,勿擅為,茍擅為,子道虧。總算明白可憐天下父母心的那么心酸,做人飲水要思源,才不愧對父母恩。

  《弟子規》能帶給我們的也很有限,但是更多的'東西得靠我們自己去悟,去體會。做人,不但需要被愛,還要去愛人,更要愛自己,懂得愛自己的人才能真正領悟到世間的有情。多一些信心,多一些愛,才會找到一條比旁人更美麗,更寬廣,離成功更近的路!有人說,快樂,對大多數人來說,已成為遙不可及的夢,其實不然,一個人要快樂是誰也阻止不了的,快樂的因子是每一個人都有的,關鍵在于你自己想不想快樂,當遇到心煩的事時候,樂觀一點,勇敢一點,博學一點,那快樂就在你身邊。

  來到部隊讓我感受最深的是每天打開電腦忙碌,其實我也不知自己是為了什么而忙碌,打開QQ,和異地的舊時好友聊天,心卻靠的不那么近了。

  那時,寫信是最常見的交流方式。想念了,疲累了,需要傾訴了,就洋洋灑灑地寫下來,再塞進郵筒寄出去。在八十年代人心里,白紙黑字意味著一種承諾,拿起筆時哪怕片言只語也要字斟句酌。心境與現今看電郵時大不相同,筆尖落紙留下的每一線條都是心靈的跳動,書者的氣息與體溫也隨之附于墨香。

  如今的年輕人已很難體會,那些書信寄出后甜蜜的思念和焦急的等待,還有收到久盼的書信時那種難以言喻的激動與喜悅。那時,我們常手持素箋,一遍一遍地細讀其詞句、咀嚼其內容、回味其含意,悠長的歡樂在心底兒化開去。有人說如今是一個即使愛得焦頭爛額也不會靜下心來寫信的時代。

  當懷念已成習慣,我們固執地懷念往昔,是因為風景如昨,而青春已逝!就像羅大佑在歌中所唱到的:“不再是舊日熟悉的你,也不是舊日熟悉的我。”“刻畫了多少美麗的詩可是終究是一陣煙。”我們傾聽的不再是單薄的音符,而是一種沉淀在歲月里的心情。

  每一段光陰都有一個故事,每一個故事又是一首樂章。而青春,更是樂章中最富于變化的音符,跳動在每一根琴弦上,彈奏著少不更事,彈奏著年少輕狂,彈奏著離別過往——軍營民謠記錄了年輕人的夢想與激情,留下了無悔青春的印記。

  《弟子規》,若人們能依教奉行,道德可興,和諧之境近矣!

【弟子規學習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學習弟子規心得體會11-11

《弟子規》學習心得體會11-11

弟子規學習心得體會02-04

學習弟子規心得體會(精選20篇)12-19

關于弟子規學習心得體會03-03

學習弟子規心得體會(15篇)12-29

學習弟子規心得體會(精選27篇)03-15

學習弟子規心得體會15篇12-28

學習弟子規心得體會(精選26篇)05-24

弟子規學習心得體會(15篇)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