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戀花原文譯文及賞析
賞析,是一個漢語詞匯,意思是欣賞并分析(詩文等),通過鑒賞與分析得出理性的認識,既受到藝術作品的形象、內容的制約,又根據(jù)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經驗、藝術觀點和藝術興趣對形象加以補充和完善。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蝶戀花原文譯文及賞析,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原文】:
《蝶戀花》
晏殊·北宋
六曲闌干偎碧樹,楊柳風輕,展盡黃金縷。誰把鈿箏移玉柱,穿簾海燕雙飛去。
滿眼游絲兼落絮,紅杏開時,一霎清明雨。濃睡覺來鶯亂語,驚殘好夢無尋處。
【注釋】:
①蝶戀花:唐教坊曲名,后用為詞牌。本名鵲踏枝,晏殊始改今名。雙調60字。
、邳S金縷:指嫩柳條。
、垅毠~:用羅鈿裝飾的箏。
、芎Q啵貉嘧拥膭e稱。古人認為燕子生于南方,渡海而至,故稱。
⑤濃睡兩句:暗用金昌緒《春怨》詩意:“打起黃鶯兒,莫救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
【譯文】:
欄桿依靠著綠樹,春風在輕輕飄拂柳絲。是誰在撥弄彈奏著傷心的樂曲!一對燕子穿過珠簾雙雙飛去。滿眼看去,滿天飄拂著飄落的柳絮。紅杏正在開放,霎時,清明時又下起陣陣急雨。濃睡醒來,只聽見黃鶯亂啼,驚破了我的好夢,再也無法尋覓。
【賞析】:
本詞抒寫春日閑愁。上片寫迎春之情,下片抒送春之意。詞在畫面的連接和時間的跨度上均有較大的跳躍性。上片寫早春三月,格調清麗,色彩明快,“細箏移玉柱”,則使讀者聽到了畫外之音。下片傷春歸去,“游絲”、“落絮”等暮春之景與上片初春景致形成反差,暗寓主人公的情緒變化,結語“好夢無尋處”,即是生活哲理,也給讀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間。詞的上片五句寫闌外楊柳如絲,令人想起別離光景。幽思難遣,故彈箏以寄,誰料雙燕穿簾,更顯示出閨中獨居的寂寞。詞的下片五句由景及情,游絲落絮,春雨中杏花開,令人傷春自憐。情思綿綿,方期夢中一晌貪歡,卻被鶯語驚醒殘夢,悵惘無限。全詞詞意含蓄蘊藉,抒發(fā)傷春的意緒,這首詞暮春之景與上片初春景致形成反差,藝術風格上語言明麗,用意婉曲。
【創(chuàng)作背景】:
此詞很難確切系年,應該是李清照前期的作品。在有的版本中,題作”離情“或”春懷“。當作于趙明誠閑居故里十年后重新出仕、李清照仍獨自留居青州時。趙明誠擔任地方官的時候,二人曾有過短暫的離別。
【作者簡介】:
晏殊(991年—1055年2月27日),字同叔,江南西路撫州臨川縣(今江西進賢)人。北宋政治家、文學家。
晏殊自幼聰慧,十四歲以神童入試,賜同進士出身,被任命為秘書正字。天禧二年(1018年)被選為升王府僚,后遷太子舍人。歷任知制誥、翰林學士,因為人慎密而受到宋真宗賞識。宋仁宗即位后,他建議劉太后垂簾聽政,并在崇政殿為仁宗講授《易》,一度升至樞密副使,后因得罪劉太后而出知應天府。在地方大興學校,培育人才。仁宗親政后,他更受寵遇,最終官拜集賢殿大學士、同平章事兼樞密使,成為宰相。晚年出知陳州、許州、永興軍等地,獲封臨淄公。至和二年(1055年),晏殊在開封病逝,享年六十五歲。獲贈司空兼侍中,謚號“元獻”。
晏殊以詞著于文壇,尤擅小令,風格含蓄婉麗,與其第七子晏幾道被稱為“大晏”和“小晏”,又與歐陽修并稱“晏歐”。后世尊其為“北宋倚聲家初祖”;亦工詩善文,其文章又能“為天下所宗”。原有文集,今已散佚。存世作品有《珠玉詞》《晏元獻遺文》《類要》殘本。
【蝶戀花原文譯文及賞析】相關文章:
《蝶戀花·送春》原文及譯文賞析09-24
《蝶戀花》原文及賞析11-25
蝶戀花原文及賞析08-11
蝶戀花原文及賞析10-25
蝶戀花原文及賞析06-16
蘇軾《蝶戀花·春景》譯文及賞析03-21
李清照《蝶戀花》原文賞析09-25
蝶戀花·春景原文及賞析03-22
蝶戀花原文翻譯及賞析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