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鸛雀樓教案 推薦度:
- 登鸛雀樓教案教學設(shè)計 推薦度:
- 登鸛雀樓教案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登鸛雀樓》教案
一、教材分析:
語文教學要求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思維。這節(jié)課學生要通過讀、想、議、畫、比、寫等形式,主動地探求知識,進入古詩的意境。教師創(chuàng)設(shè)情境,激發(fā)興趣,引導學生全程積極參與,在探究活動中達到自悟自得。
這首五言絕句,記敘了作者登鸛雀樓時的所見所思。全詩僅20個字,語言樸素淺顯,言近旨遠,給人啟迪,道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的人生哲理。
二、學習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學會本課6個生字,兩條綠線內(nèi)的字只識不寫。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過程與方法”目標:借助圖片與課文的語言材料體會詩的意境
“情感與態(tài)度”目標:初步理解詩的意境及蘊含的哲理。
三、教學重點、難點:體會詩人胸襟的寬大,明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的人生哲理。
四、教具準備:掛圖,詞卡
五、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2、初步理解詩的意境及蘊含的哲理。
教學設(shè)計:
一、啟發(fā)談話,導入新課
1、 小朋友們,你們還記得《英英學古詩》中,英英學的是哪首古詩嗎?(靜夜詩)
2、 集體背誦。問:詩的作者是誰?
3、 今天我們再來學一首古詩《登鸛雀樓》。板書課題:17、登鸛雀樓,齊讀課題。
4、 解題:“登”:登上。“鸛雀”:一種鳥。“鸛雀樓”:樓名。“登鸛雀樓”:登上鸛雀樓。作者是唐代詩人王之渙。
5、介紹鸛雀樓及寫詩背景。鸛雀,一種鳥兒,形狀像鸛。鸛雀樓在山西永濟縣,因常有鸛雀樓留在上面休息,人們就給這座樓取了這個名字。樓高三層,是唐代游覽勝地。`北宋時還存在,后來被黃河水沖沒。
二、初讀課文
1、 出示課文內(nèi)容
2、 借助拼音自讀古詩
三、理解詩句
1、 學習一二行
(1) 出示課文掛圖,設(shè)置情景:一天傍晚,詩人登上鸛雀樓,放眼望去,看,這氣勢多么壯觀。
出示:A、“依”有三個意思:靠、依靠;按照;順從
“白日依山盡“中的”依“是什么意思?
(2) 在鸛雀樓看到了什么?(太陽、青山、黃河)
這是什么時候的太陽?(傍晚)
你怎么知道這是傍晚的太陽的?課文中稱傍晚的太陽叫什么?(白日)
這輪傍晚的太陽就要落下去了(在圖上演示太陽落下的情景)它會怎樣落下去?(靠著連綿不斷的青山落下去)課文中哪個詞語是“靠著”的意思?(依)
引導學生理解“盡”的意思。再演示太陽落山的情景,“盡”就是“完”的意思。
詩人站在鸛雀樓上還看到什么?(詩人還看到了滔滔的黃河,奔騰咆哮著的水流向大海)
(3) 指名詩句的意思:傍晚,一輪太陽挨著群山緩緩沉落,滔滔的黃河水奔騰 咆哮著流向大海。
2、 學習三四行
(1) 談話:看到這么雄偉壯觀的景象,他會想些什么呢?
(2) 指讀三四行,理解:欲:想要。窮:窮盡。千里目:看到更遠的地方。更:再。
(3) 詩句意思:想要看到更遠的地方,必須登上更高一層樓。
(4) 看圖體會,練習朗讀
3、練說全詩的意思
四、出示填空題,學生填空。
1、①詩句中表示動作的詞(依、入、目、上、盡、流)。
②詩句中表示顏色的詞有(白、黃)。
③詩句中表示數(shù)量的詞有(千里、一層)。
2、分小組討論詩句中所描寫的景色。
3、根據(jù)詩意,展開合理想像,把想像中的景物畫下來。鼓勵學生畫得不要與文中插圖雷同。畫的時候要考慮你的觀察點在何處?夕陽、山峰、黃河應畫在什么位置?畫好再涂上顏色。
4、幻燈展示學生的簡筆畫,師生結(jié)合詩句共同點評。
5、啟發(fā)學生談談作者在詩句中所表達的思想和自己對這首詩的體會,分組上臺比賽,看哪一組的同學說得精彩。
五、總結(jié)全文,拓展廷伸
1、指導學生有感情地背誦這首詩。
2、拓展性小練筆,把你站在高處觀察的景物用一二段話寫出來。
3、找出下列詩句中的錯別字,并在括號內(nèi)改正
(1)、白日衣山盡。( )
(2)、黃河入海留。( )
(3)、欲究千里目,( )
(4)、更上一曾樓。( )
六、把下面的音序和相應的字母用線連起來。
入 窮 登 樓 層 依 盡
y r d j c q l
【《登鸛雀樓》教案】相關(guān)文章:
《登鸛雀樓》經(jīng)典教案11-11
登鸛雀樓教案08-27
登鸛雀樓的教案09-25
登鸛雀樓教案06-12
登鸛雀樓教案08-02
《登鸛雀樓》教案08-31
蘇教版《登鸛雀樓》的教案08-29
幼兒《登鸛雀樓》教案10-11
小學《登鸛雀樓》教案07-14
《登鸛雀樓》古詩教案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