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答謝中書書課件
教學目標:
1、背誦并默寫課文。
2、品味、積累寫景的優美語言。
3、理解作品意境,體會文中蘊含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1、背誦并默寫課文。
2、品味、積累寫景的優美語言。
教學難點:理解作品意境,體會文中蘊含的思想感情。
課前預習:
1、借助注釋工具書了解課文大意。
2、查閱資料,了解陶弘景的生平。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讓學生齊背酈道元的《三峽》
2、教師導言:同學們,我們無不為三峽的雄奇險拔、清幽秀色所陶醉。其實,莽莽神州,茫茫九派,高山大岳,千流百川,我們偉大的祖國哪兒不是神奇如畫呢?不信,就請你細細品讀陶弘景的寫景小品文《答謝中書書》(板書課題),讀完后你一定會覺得江南的山水真是一幅清麗的山水畫,是一首流動的山水詩呢!
二、整體感知
1、這篇文章的題目“答謝中書書”應該怎樣讀?如何理解兩個“書”的含義?
2、給謝中書的這封信是誰寫的呢?(陶弘景)學生交流所查到的資料,教師補充。
陶弘景——南北朝時期的思想家、醫學家和文字家。又被稱為“山中宰相”。他的《答謝中書書》,描繪山川秀美,清新簡淡,為歷代寫景名作。
“山中宰相”——齊高帝曾經召他進宮陪伴太子讀書。后來,陶弘景遠離塵世,隱居句曲山(今茅山)。他精通陰陽五行、山川地理、天文氣象。梁武帝繼位后,他“禮聘不出”。因此,每逢有兇吉、祭祀、征討大事,朝廷都要派人進山向他請教,故稱他為“山中宰相”。陶一生好松。每當輕風吹拂松枝,發出“沙沙” 的聲響時,他就象聽到仙樂一樣如癡如狂。有時,他竟一人進山,專去聽山野松濤之聲,人又稱之“仙人”。
3、朗讀課文
(1)、反復朗讀課文,指名讀,評價。
(2)、齊讀課文。
4、疏通文意
(1)、自主翻譯
(2)、以同座為單位交流自學情況,疏通文意,提出認為比較重要的或解決不了的詞句。
(3)、班級交流,教師補充并檢查掌握情況
(4)、再次朗讀課文,鞏固理解。
三、合作探究
1、有人評價這篇小短文“宛如一幅清麗的山水畫”,畫中為我們描繪了哪些景物呢?
(1)、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2)、探究描寫景物的視角變化和時間變化,教師適時板書,小結:
先仰視“高峰入云”,再俯視“清流見底”,又平看“兩岸石壁”“青林翠竹”,最后又分“曉”,“夕”兩層來寫,一句一景,次第井然。
2、短文中的山川之景美不勝收,作者是怎樣寫出普通的山川之美的呢?
(1)、師生互動,探究交流。
其一:山水相映之美。山的峻峭,水的明麗。水的動勢給山增加了活力,山的倒影給水鋪上了異彩,二者相映成趣。
其二:色彩配合之美。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藍天作背景,綠水為襯托,絢麗動人,美不勝收。
其三:晨昏變化之美。清晨白霧繚繞,似煙似縷,猿啼鳥鳴生機勃勃;傍晚紅日西沉,山色蒼茫,飛鳥歸林,猿猴息樹,游魚躍水。
其四:動靜相襯之美。高峰為靜,流水為動(形體)。林青竹翠為靜,五色交輝為動(光色)日出霧歇為靜,猿鳥亂史鳴為動;日落山暝為靜,游魚躍水為動(聲響)。
(2)、這里有山水相映之美、色彩相配之美、晨昏變化之美、動靜相襯之美,請你任選以上角度,用下面的句式說話。
這里有 之美,你看 (原文+翻譯/描繪)
3、也有人評價本文“像一首流動的山水詩”,請你朗誦詩中描寫山水美景的句子,體會整齊的詩歌形式,品味語言特色。
明確:句式整齊,語言凝練,對偶修辭,朗朗上口。
品析:將、亂、欲、競,體會語言凝練,表意豐富的特點。
4、文中哪句話寫出了景物的共同特點?關鍵詞是什么?這句話在文中有何作用?
(板書:山川之美,古來共談。總領全文,點明中心。)
5、作者面對這如詩如畫的美景發出了怎樣的感嘆?抒發了怎樣的感情?
研讀后兩句話,明確:沉醉山水的喜悅,與古今知音共賞美景的自豪。
6、文章的結構和寫作方法上對你有什么啟發?和大家交流一下。
7、教師小結:陶弘景的《答謝中書書》只有區區68個字,就概括了古今、包羅了四時、兼顧了晨昏、山川草木、飛禽走獸。他狀寫的都是一些常見之景,但寫得清麗自然,自有一股渾然天趣,文章清秀雋雅,如詩如畫。表露了自己居身其中的歡樂、愉悅、悠然自在之情。
四、背誦默寫
1、怎樣才能背得又快有準?推薦方法。
2、自背、互背。
3、當堂默寫 ,同桌訂正。
五、拓展延伸
1、文中說“山川之美,古來共談。”請你積累幾句描繪山水美景的詩句。
2、借鑒本文寫景的方法,以霧為描寫對象,寫一個片段。(300字左右)
【答謝中書書課件】相關文章:
答謝中書書09-18
答謝中書書08-14
《答謝中書書》中的謝中書是誰09-11
《答謝中書書》中書是何官職06-29
《答謝中書書》教案06-28
答謝中書書教案07-24
《答謝中書書》說課稿12-25
《答謝中書書》教案09-22
《答謝中書書》賞析06-13
答謝中書書的翻譯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