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謝中書書》教學反思3篇
導語:準備《答謝中書書》一課時,我們老師付出了很多的努力,而在教學過程中難免不會出現一些問題。而為了下次更好的教學,老師們往往書寫教學反思。下面是小編分享的《答謝中書書》教學反思3篇,歡迎閱讀!
《答謝中書書》教學反思篇一:
柏拉圖說:“強迫學習的東西是不會保存在心里的”。我非常的喜歡這句話,并力圖以它來做為我教學的精魂——讓學生樂學、好學。本課是第六單元《短文兩篇》之其一,是人與自然渾然交融的精品之作,融入了作者的細膩情思。本節我圍繞一個“美”字進行教學,雖取得了一定教學效果,但也有很多的不足之處,現反思如下:
一、 小組合作討論不是膚淺功夫。
對于小組合作的任務,我只停留在了對文本釋義的層面上。讓學生邊讀邊譯,小組合作解決重難點,而對于文章中體現的作者情趣、思想感情等未讓學生進行深層的對比思考和探討。特別是對“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一句中體現的與古今知音共賞美景的得意之感,與謝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之情體會不深。所以,我認為搞好小組合作教學的關鍵是對學生徹底放手,相信學生,深度的問題更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合作激情。
二、 綱舉目張,有效教學。
本文篇幅短小,語言優雅。我的初衷是把文章與《三峽》對比教學,結果設計地內容過多,課堂結構過于冗雜。在處理思考問題“這兩篇短文都寫自然景物,但表達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試加以說明”時,只是把思想感情做了簡單的對照,未能聯系時代背景進行深入的分析。既想把文本知識說透,又想把兩課對比深化,結果是的兩項都渉入不深。想面面俱到反而面面不到,所以教學中一定要敢于放棄,抓住重點進行教學才能綱舉目張,有效展開。
三、 有“讀”才是真正的語文教學。
自讀是基礎,誦讀是重點,悟讀是關鍵。古文教學中我一直本著“自讀,通大意——誦讀,理文脈——悟讀,重積累”的原則進行。在自讀,誦讀的基礎上悟讀,美讀。文中的“高峰入云”的“入”、“猿鳥亂鳴”的“亂”、“沉鱗競躍”的“競”······都是極富表現力的詞語,如果能讓同學們賞析、體會這些詞語的美妙,我想讀起來肯定是另一番效果。沒能賞析語言美,不能不說是這節課的遺憾!由于條件限制,教學情境也未能達到更好,學生朗讀未能真正放開,那種由衷的美讀未能引導到位。有“讀”才是真正的語文教學。所以我想以后的教學中一定要充分利用各種因素,如加上舒緩的音樂給人以美的享受,努力讓學生做到體會文章之美,美讀,悟讀。
課堂上還學生一片自主的天地,給學生創設一個鍛煉的機會。課堂上留給學生一個思考的.空間,為學生創設一個討論的氛圍,讓課堂成為智慧閃爍的課堂。這樣才能真正的置學生于主體的位置,真正的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課堂才真正是學生的課堂!
《答謝中書書》教學反思篇二:
本課的教學設計,有兩個具體而明確的任務:一是發展語言,即讓學生在文言文字詞上獲得發展;二是豐富認知,從古代先賢那里吸納人生的智慧,即讓學生通過學習體驗作者熱愛自然,歸隱林泉的志趣,培養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操。目的就是既重視語言也重視內容的學習,這一點在上課前,得到了區教研員的肯定。
完成本課教學后,反思這節課,我認為有以下幾個方面做得較好:
1、導入方式富有語文味。以賞析陶弘景《詔問山中何所有賦詩以答》(山中何所有?嶺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悅,不堪持寄君。)導入新課,學生一下子就對陶弘景的人生志趣有了濃厚的興趣。
2、以朗讀帶動其他教學環節。朗讀,不能簡單的乏味地重復,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由讀準字音、讀準節奏到讀出感情,一次比一次讀得好。從實際效果來看,充分的朗讀為學生理解文句,讀懂全文,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鋪平了道路。
3、重視文言文字詞的學習,抓住最常用最具有生長性的字詞句講解,給學生留下自己繼續去學習去查找的空間。在教學中學生既認識了新得字詞,也鞏固了學過的字詞。并利用學習卷、古文筆記,重點對課文的古今異義和一詞多義的字進行了歸納整理,讓學生的學習由課堂延伸到課外。
4、通過示例進行講解,優化課堂教學。分析本文如何寫景狀物的時候,由教師先做示范,用多媒體課件顯示,教會學生從觀察角度、色彩配合、人的感官、景物狀態、時間變化、修辭手法、用詞準確等方面進行思考回答。學生掌握方法后,都爭著發表自己的見解,有些見解和表述有自己獨到之處,甚至發揮想象理解課文。這個環節,學生思考比較充分,對課文的賞析不是走馬觀花,而是深入文本,與文字對話,真真切切的領悟文字之美。
這節課,上得比較實在,沒有花里胡哨的多媒體課件,沒有熱熱鬧鬧的分組討論,沒有興奮激動的遷移,有的是學生和學生的交流,有的是學生和文本的對話,有的是學生和老師的溝通。當然在教學本文完后,我也發現了一些存在的問題:
1、作為教師沒有做好范讀這一點,總覺得自己朗讀不夠好。其實作為語文教師范讀是非常重要的 。
2、在課堂上的教學不夠機智,對一些突發問題不能恰當地引導。如課件中的錄音不能播放時,稍微停頓了一下,耽誤了一點時間。
3、對學生回答的問題的評價過于單調,有些點評還欠缺深度。教師點評學生回答的問題,不應該是對學生理解的簡單重復,更重要的是補充學生的發言,優化學生的發言。
4、時間把握得不夠好,課文背誦沒能在課堂上完成。
《答謝中書書》教學反思篇三:
剛教學完陶弘景的寫景小品文《答謝中書書》,這是第六單元第二課《短文兩篇》中的第一篇課文,文章短小精悍,語言生動精練,這一節課在非常愉悅的氛圍中結束了,以至于讓我迫不及待的想要將這種內心的喜悅用文字表達出來。
課堂的教學活動,是一個創造性的過程,我這節課其實是在八(一)班先上了,然后才到我們八(二)班上的,事先也沒計劃要這樣去上,明顯就是前一節課讀的多,說的少,而后一節課就將讀和說聯系在了一起,這樣,學生讀了之后,將自己獨特的感受表達了出來,給課堂教學帶來了生機與活力。
一、首先由復習導入。學生齊誦《三峽》一文,從三峽的奇麗風光想到在祖國的遼闊土地上,到處都有優美的景色,順勢引出陶弘景的《答謝中書書》。接著解讀課題。讓學生根據自己的了解說說從題目獲得了哪些信息,有一個同學站了起來,說道:“我覺得這是一封感謝信,從‘謝’字看出來的”。問:“你們同意這種說法嗎?”有的學生搖頭。于是我就讓學生結合注釋(1)了解關于謝中書情況,他們這才明白了題目的意思。然后介紹作者及寫作背景。讀資料《山中宰相與茅山》
二、初讀課文,談談自己的獨特感受
首先是老師范讀,學生在不明白的地方作標記。接著是學生自由讀文,結合注釋理解內容,對于不明白的地方,同桌相互討論交流。然后,學生談各自的獨特感受。
一開始沒有學生主動舉手,于是我就請了一個平時不愛發言的趙飛同學起來說,他不緊不慢地站起來,說:“‘山川之美,古來共談’中的‘美’字讓我感受到了祖國山河之美”。我當即表揚了他,抓住了文章的中心詞“美”。緊接著就有同學躍躍欲試,開始紛紛舉手發言。
生1:在這樣優美的環境中生活實在是太舒服了。
生2:作者把這樣的地方說成是人間的天堂,可見景色奇異引人。
生3:高峰入云,寫出了山峰極高的特點。
根據學生的發言,我逐一的板書在黑板上,最后整篇文章的內容都被學生一一地說了出來,然后就從文章的結構、語言特點及作者的表現手法進行小結,引導學生感受語言的精練生動,體會動靜結合的表現手法,由靜入動,給清幽奇麗的美景增添了活力與生機。
三、在學生理解了課文內容之后,再美讀課文,想像文中所描繪的意境。
四、最后讓學生用賞析性的語言說說祖國山川之美,美在什么地方?
這節課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完全是讓學生在讀中領悟課文內容,在說中感受奇麗景色,把課堂真正還給了學生,學生的發言會讓課堂變得更加精彩,作為教師只是在引導學生如何去感受和領悟。
我們班本來就是公認的紀律好,但學習不積極,懶于思考,不主動發言的同學很多,這節課讓我深深的感受到要改變這種狀況還是很有希望的,我也將在以后的教學中注意引導學生自己去學習,不能小看了他們的能耐,相信一定會有更多意想不到的收獲 。
【《答謝中書書》教學反思3篇】相關文章:
答謝中書書 教學反思11-28
《答謝中書書》教學反思范文09-03
答謝中書書教學反思「6篇」10-31
答謝中書書設計與反思05-12
《答謝中書書》教學素材12-13
答謝中書書教學視頻05-25
答謝中書書 教學視頻05-24
《答謝中書書》教學教案11-15
答謝中書書教學設計范文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