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詩《春夜喜雨》欣賞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春夜喜雨古詩欣賞
《春夜喜雨》,它就如一首小歌,在春天夜里的雨中吹起,優美,動聽,如癡如醉,似乎唱出了詩人的如釋重負般的歡喜,分享春夜喜雨古詩鑒賞,歡迎閱讀!
春夜喜雨
作者:杜甫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注釋
好雨:指春雨,及時的雨。
乃:就。
發生:催發植物生長,萌發生長。
潛:暗暗地,靜悄悄地。
潤物: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養。
野徑:田野間的小路。
俱:全,都。
江船:江面上的漁船。
獨:獨自,只有。
曉:清晨。
紅濕處:指帶有雨水的紅花的地方。
花重(zhong)(第四聲):花因沾著雨水,顯得飽滿沉重的樣子。
錦官城: 故址在今成都市南,亦稱錦城。三國蜀漢管理織錦之官駐此,故名。后人又用作成都的別稱。也代成都。
賞析
《春夜喜雨》是杜甫在公元761年(唐肅宗上元二年)春天,在成都浣花溪畔的草堂時寫的。此時杜甫因陜西旱災來到四川定居成都已兩年。他親自耕作,種菜養花,與農民交往,因而對春雨之情很深,寫下了這首詩描寫春夜降雨、潤澤萬物的美景,抒發了詩人的喜悅之情。文章中雖沒有一個喜字,但四處洋溢著作者的喜。春夜喜雨》抒發詩人對春夜細雨的無私奉獻品質的喜愛贊美之情。
全詩這樣寫道:“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一二句“好”字含情,贊盛春雨。“知時節”賦予春雨以人的生命和情感,在作者看來,春雨體貼人意,知曉時節,在人們急需的時候飄然而至,催發生機。多好的春雨!首聯既言春雨的“發生”,又含蓄地傳達出作者熱切盼望春雨降臨的焦急心緒。頷聯顯然是詩人的聽覺感受。春雨來了,在蒼茫的夜晚,隨風而至,悄無聲息,滋潤萬物,無意討好,唯求奉獻。聽雨情景作者體察得很細致,就連春雨灑灑,靜默無聲也被詩人聽出來了。可見,驚喜于春雨的潛移默化,詩人徹夜難眠。頸聯緊承頷聯,詩人唯愿春雨下個通宵,又恐突然中止,亦喜亦憂,推門而出,佇立遠眺,只見平日涇渭分明的田野小徑也融入夜色,漆黑一片,可見夜有多黑,雨有多密。而江船漁火紅艷奪目,又反襯出春夜的廣漠幽黑,也從側面烘托出春雨之繁密。尾聯系想象之辭,詩人目睹春雨綿綿,欣慰地想到第二天天亮的時候,錦官城將是一片萬紫千紅的春色。花之紅艷欲滴、生機盎然正是無聲細雨潛移默化,滋潤洗禮的結果。因此,寫花實乃烘托春雨的無私奉獻品格。 通過以上對詩句的分析,不難看出,杜甫是按這樣一條情感思路來構思行文的:即盼雨——聽雨——看雨——想雨。俗話說,“春雨貴如油”,對于這珍貴如油的春雨,眾人皆盼,詩人亦然。而當春雨飄然降臨的時候,詩歌意在盛贊春雨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崇高品質,這份對春雨的喜愛之情描繪得如此細膩逼真,曲折有致,讓人能感受到當時的情景,這不能不令人驚嘆杜甫洞幽顯微,體物察情的藝術功力。此外,詩歌細節的捕捉和描繪也能體現詩人體物察情的優長。“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潛”字擬人化,摹春雨來間悄無聲息、無影無蹤的情態,頗具情趣,誘發人們對春雨的喜愛之情。“潤”字傳達神,準確而生動地寫出了春雨滋潤萬物,靜默無聲的特點,既繪形,又言情,形情皆備,精深獨妙。“花重錦官城”,著一“重”字,準確地寫出了經受春雨一夜洗禮滋潤之后錦官城花朵紅艷欲滴,飽含生機的情態,寄寓了作者對春雨的盛贊之情。“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則又抓住典型細節,工筆細描,精妙傳神地渲染出春雨迷蒙、色彩迷離的氛圍。總之,杜甫的《春夜喜雨》無論在錘字煉句方面,還是在意象的捕捉、細節的描寫方面,都體現了他體物察情,精細入微的過人之處。結合杜甫詩風沉郁頓挫來對比賞讀,讀者必將獲得對杜詩另一種生命情趣的深刻理解。這是描繪春夜雨景,表現喜悅心情的名。
詩歌一開頭(首聯)就用一個“好”字贊美“雨”。在生活里,“好”常常被用來贊美那些做好事的人。這里用“好”贊美雨,已經會喚起關于做好事的人的聯想。接下去,就把雨擬人化,說它“知時節”,懂得滿足客觀需要。的確,春天是萬物萌芽生長的季節,正需要下雨,雨就下起來了。它是多么“好”。
第二聯(頷聯),進一步表現雨的“好”。雨之所以“好”,就好在適時,好在“潤物”。稱贊春雨霏霏、悄無聲息的特點,而且表現了它無私的品質。春天的雨,一般是伴隨著和風細細地滋潤萬物的。然而也有例外。有時候,它會伴隨著冷風,由雨變成雪。有時候,它會伴隨著狂風,下得很兇暴。這樣的雨盡管下在春天,但不是典型的春雨,只會損物而不會“潤物”,自然不會使人“喜”,也不可能得到“好”評。所以,光有首聯的“知時節”,還不足以完全表現雨的“好”。等到第二聯寫出了典型的春雨伴隨著和風的細雨,那個“好”字才落實了。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這仍然用的是擬人化手法。這兩句也是名句,比喻無微不至的關愛與和風細雨的教誨。“潛入夜”和“細無聲”相配合,不僅表明那雨是伴隨和風而來的細雨,而且表明那雨有意“潤物”,無意討“好”。如果有意討“好”,它就會在白天來,就會造一點聲勢,讓人們看得見,聽得清。惟其有意“潤物”,無意討“好”,它才選擇了一個不妨礙人們工作和勞動的時間悄悄地來,在人們酣睡的夜晚無聲地、細細地下。
雨這樣“好”,就希望它下多下夠,下個通宵。倘若只下一會兒,就云散天晴,那“潤物”就很不徹底。詩人抓住這一點,寫了第三聯(頸聯)。在不太陰沉的夜間,小路比田野容易看得見,江面也比岸上容易辨得清。此時放眼四望,“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只有船上的燈火是明的。此外,連江面也看不見,小路也辨不清,天空里全是黑沉沉的云,地上也像云一樣黑。看起來,準會下到天亮。
尾聯寫的是想象中的情景。如此“好雨”下上一夜,萬物就都得到潤澤,發榮滋長起來了。萬物之一的花,最能代表春色的花,也就帶雨開放,紅艷欲滴。等到明天清早去看看吧:整個錦官城(成都市南)雜花生樹,一片“紅濕”,一朵朵紅艷艷、沉甸甸,匯成花的海洋。
這首詩寫的是“雨”,詩人敏銳地抓住這場雨的特征,從各個方面進行描摹。前兩句寫了下雨的季節,直接贊美了這場雨的及時。雨仿佛知曉人們的心思,在最需要的時候悄然來臨。后面六句集中寫了“夜雨”。野外一片漆黑,只有一點漁火若隱若現。詩人于是興奮地猜測:等到天明,錦官城里該是一片萬紫千紅吧。詩中沒有一個“喜”字,但從'潛"“潤”“細”“濕”等字,都體現著詩人的喜悅之情。
浦起龍說:“寫雨切夜易,切春難。”這首《春夜喜雨》詩,不僅切夜、切春,而且寫出了典型春雨的、也就是“好雨”的高尚品格,表現了詩人的、也是一切“好人”的高尚人格。
關于杜甫典故
唐代詩人杜甫有一首著名的七言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該詩問世以后趣事頗多,廣為流傳的要數詩宴、詩畫菜和詩廚。
詩宴 肅宗乾元二年,杜甫棄官西去,窮居成都草堂。一日,幾位不速之客到杜甫家以詩會友,杜甫實在拿不出好一點的飯菜來招待客人,杜夫人著急萬分,不知所措。正在犯難之際,杜甫發現灶房間尚有一把韭菜、兩個雞蛋和一大盤豆腐渣,當即如獲至寶,轉憂為喜,面帶笑容地對夫人說了幾句悄悄話后,就請客人入座閑談。
時隔不久,杜夫人端上三菜一湯擺在桌上。第一碗是炒韭菜,上面放著兩個蛋黃;第二碗也是炒韭菜,上面甩著蛋白;第三碗是清蒸豆腐渣,上面什么都沒有;最后是一大碗韭菜豆腐渣湯,上面還漂著幾片潔白的蛋殼。
杜夫人當即示意杜甫對客人抱拳發話:“諸位光臨寒舍,深感榮幸,特備‘詩宴’,以表寸心。”正當客人有些莫名其妙之時,杜甫拿起筷子,指著第一碗菜說,這叫“兩個黃鸝鳴翠柳”;指著第二碗菜說,這是“一行白鷺上青天”;指著第三碗菜說,這是“窗含西嶺千秋雪”;指最后一大碗湯說,這是“門泊東吳萬里船”。此時客人才恍然大悟,鼓掌叫絕。
詩畫菜 四川民間,有位出奇女子,才貌雙全,烹飪絕倫,聞名蜀地。一天,兩位才子慕名遠道而訪,女子理當盛情款待,可因家中僅有韭菜一把和雞蛋兩個,不知如何是好,好在女子飽讀詩書,頓時想起杜甫的一首詩。她為兩位客人敬茶后,便含笑下廚,不一會就做出一桌富有詩情畫意的菜。第一盤以綠韭菜墊底,面上放著兩個圓滾滾的蛋黃,取名“兩個黃鸝鳴翠柳”;第二盤還是以綠韭菜墊底,面上灑著一溜蛋白,喚作“一行白鷺上青天”;第三盤將韭菜鋪成山巒狀,山尖遍染蛋白,呼為“窗含西嶺千秋雪”;第四盤是一大碗清湯,面上漂浮著四片潔白的蛋殼,便稱為“門泊東吳萬里船”。女子舉杯敬酒,略表歉意之時,兩位才子異口同聲地贊道:“您巧作的‘詩畫菜’,勝過世間山珍海味!不必客氣。”
【春夜喜雨古詩欣賞】相關文章:
古詩《春夜喜雨》欣賞07-16
《春夜喜雨》古詩06-24
《春夜喜雨》 古詩10-08
春夜喜雨古詩07-17
《春夜喜雨》古詩賞析01-26
春夜喜雨古詩的意思06-27
春夜喜雨古詩注音03-26
春夜喜雨古詩大意03-21
《春夜喜雨》古詩賞析11-27
春夜喜雨古詩介紹08-30